“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一小节第四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 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入了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这个单元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要进行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

.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教材的编排特别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先用想一想的思考,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激活原先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和转化的思想方法记忆储存,接着用较多的篇幅讲解切拼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转化的过程和极限思想,然后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抽象到字母公式。

例题直接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试一试和练一练对方法进行了巩固,并有所变化,不同条件下求圆柱体积,完善认知结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和图形的目标

1 / 8

要求和对教材文本的分析理解,以及我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的认识,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 经历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综合,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体会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本节课需要把圆柱体切割转化成长方体,我们却找不到某种材料做的圆柱体适合切割拼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我认为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热点和分化点。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和学具为:

圆柱体切割组合学具,课件,各小组自备所需演示用具。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运用迁移,类比猜想、实践演示、自主推导,

---------------------------------------------------------------最新资料推荐------------------------------------------------------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一几个特点:

1.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 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中,不是光靠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主要靠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已学,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所以要让教法为学法服务,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3 / 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倡导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协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思考中创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 学会转化利用旧知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复习讨论,为引入新知作准备 1. 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x 高 2. 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换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当学生回答完毕后,用课件再现圆面积的化曲为直转换成近似长方形,然后进行推导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到把新的知识转换成旧的知识这样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方法。

3. 出示圆柱,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示课题) 。

让学生自行设疑,教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同时也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二) 操作演示,探索内化新知 1. 设疑:

要判断圆柱体积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2. 演示操作,揭示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直径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同的 16块。

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

5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