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容斥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实用版)目录1.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2.容斥原理的常识型公式3.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正文【1.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容斥原理,又称为加法原理与减法原理,是集合论中的一种基本原理。

它主要用于解决集合的运算问题,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

容斥原理有两个基本公式,分别是加法公式和减法公式。

【2.容斥原理的常识型公式】容斥原理的常识型公式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一些简化公式。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公式:1.若 A、B 两集合无公共元素,则|A∪B| = |A| + |B|,|A∩B| = 0。

2.若 A、B 两集合有公共元素,则|A∪B| = |A| + |B| - |A∩B|,|A∩B| = |A| + |B| - |A∪B|。

【3.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统计学、概率论、组合数学等领域。

通过运用容斥原理,可以简化问题,求解复杂集合的运算。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有男生和女生两个集合。

若男生集合有 30 人,女生集合有 25 人,则班级总人数可以通过容斥原理的加法公式求解,即班级总人数 = 男生人数 + 女生人数 = 30 + 25 = 55 人。

再如,在一次考试中,有及格和优秀两个集合。

若及格人数为 80 人,优秀人数为 30 人,则不及格人数和非优秀人数可以通过容斥原理的减法公式求解,即不及格人数 = 总人数 - 及格人数 = 100 - 80 = 20 人,非优秀人数 = 总人数 - 优秀人数 = 100 - 30 = 70 人。

总之,容斥原理是集合论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快速求解集合的运算。

高中数学容斥原理

高中数学容斥原理

高中数学容斥原理高中数学里的容斥原理,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钥匙,能帮咱打开好多难题的大门!咱先来说说啥是容斥原理。

你就把它想象成一群小伙伴在玩游戏。

比如说,有喜欢跳绳的小伙伴,有喜欢打球的小伙伴,还有既喜欢跳绳又喜欢打球的小伙伴。

那要知道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喜好组合,这就得靠容斥原理啦!容斥原理的公式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是别怕!咱把它拆开来理解。

就好比你组装一个玩具,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来,最后不就拼成完整的啦?比如说,要算两个集合 A 和 B 的并集元素个数,那就是 A的元素个数加上 B 的元素个数,再减去 A 和 B 的交集元素个数。

这是不是有点像你整理书包,先把语文书放进去,再放数学书,要是有重复放的,就得拿出来,不然书包就乱套啦!再举个例子,学校组织活动,参加唱歌比赛的有 20 人,参加跳舞比赛的有 30 人,其中既参加唱歌又参加跳舞的有 10 人。

那总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比赛?这时候容斥原理就派上用场啦!20 + 30 - 10 = 40 人,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啦?容斥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厉害啦!比如说统计班级里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人数,或者计算在商场里同时购买了几种商品的顾客数量。

而且哦,容斥原理还能和其他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就像不同的乐高积木搭在一起,能创造出更精彩的作品。

比如说和概率问题结合,算一算同时满足几个条件的概率是多少。

在做容斥原理相关的题目时,可一定要仔细,千万别漏数或者多数了。

就像你出门不能忘带钥匙一样,一个小细节都不能马虎。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容斥原理也没那么难啦?其实数学里的好多知识都是这样,乍一看挺吓人,只要咱耐心琢磨,都能把它们拿下!所以啊,别害怕数学,大胆去探索,容斥原理就是咱们的好帮手,能让咱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顺!。

容斥原理二集合公式

容斥原理二集合公式

容斥原理二集合公式一、基本概念容斥原理是一种计数方法,用于解决多个集合的元素个数之和的问题。

假设有n个集合A1,A2,...,An,定义函数f(S)表示满足条件S的元素个数。

那么容斥原理的二集合公式可以表示为:f(A1∪A2) = f(A1) + f(A2) - f(A1∩A2)二、应用场景容斥原理广泛应用于概率论、组合数学和计算几何等领域,特别适用于求解满足多个条件的元素个数问题。

1. 求解不同条件下元素个数的问题容斥原理可以用来求解满足多个条件的元素个数问题。

例如,假设有一个集合S,它包含了所有既是A的子集又是B的子集的元素。

那么可以通过容斥原理计算出S的元素个数。

2. 求解排斥条件下元素个数的问题容斥原理还可以用来求解排斥条件下元素个数的问题。

例如,假设有一个集合S,它包含了所有既不是A的子集又不是B的子集的元素。

那么可以通过容斥原理计算出S的元素个数。

三、示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说明容斥原理的应用。

假设有一个由1到100的整数构成的集合S,现在要求满足以下条件的元素个数:1. 能被2整除的元素个数;2. 能被3整除的元素个数;3. 能被5整除的元素个数。

根据容斥原理的二集合公式,我们可以得到:f(S) = f(A) + f(B) + f(C) - f(A∩B) - f(A∩C) - f(B∩C) + f(A∩B∩C)其中,A表示满足条件1的元素,B表示满足条件2的元素,C表示满足条件3的元素。

根据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f(A) = 100 / 2 = 50f(B) = 100 / 3 = 33f(C) = 100 / 5 = 20f(A∩B) = 100 / (2*3) = 16f(A∩C) = 100 / (2*5) = 10f(B∩C) = 100 / (3*5) = 6f(A∩B∩C) = 100 / (2*3*5) = 3将这些值代入容斥原理的公式中,就可以求解出满足条件的元素个数。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容斥原理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知识定位在计数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作合并运算时会把重复的部分多算,需要减去;作排除运算时会把重复部分多减,需要加上,这就是容斥原理。

它的基本形式是: 记A 、B 是两个集合,属于集合A 的东西有A个,属于集合B 的东西有B个,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A 个;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A 个,则有:B A =A +B -BA 。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容斥原理容斥原理可以用一个直观的图形来解释。

如图,左圆表示集合A ,右圆表示集合B ,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B A ,两圆合起来的部分表示B A ,由图可知:B A =A +B -BA 。

容斥原理又被称作包含排除原理或逐步淘汰原则。

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有多少个? 【答案】67【解析】根据容斥原理,应是200减去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减去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还要加上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

A BAB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为:2⨯1,2⨯2,…,2⨯100,共100个;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3⨯1,3⨯2,…,3⨯66,共66个;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6⨯1,6⨯2,…,6⨯33,共33个;所以,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200-100-66+33=67(个)【知识点】容斥原理【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求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的整数之和S。

【答案】1633【解析】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自然数的和是:1+2+3+…+100=5050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2的倍数的自然数和是:2⨯1+2⨯2+…+2⨯50=2⨯(1+2+3+…+50)= 2⨯1275=2550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3的倍数的自然数和是:3⨯1+3⨯2+…+3⨯33=3⨯(1+2+3+…+33)= 3⨯561=1683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即是6的倍数的自然数和是:6⨯1+6⨯2+…+6⨯16=6⨯(1+2+3+…+16)= 6⨯136=816所以,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的整数之和S=5050-2550-1683+816=1633【知识点】容斥原理【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求不大于500而至少能被2、3、5中一个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

圆的面积容斥原理

圆的面积容斥原理

圆的面积容斥原理今天来聊聊圆的面积容斥原理的原理。

你看啊,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关于圆形的东西。

就比如说,披萨你肯定吃过吧?那一个圆形的披萨,如果我们想算它的面积,除了用平常的那个圆面积公式$S = \pi r^2$之外,还有一种很有趣的思考方向,就是容斥原理。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在做一个很奇怪的图形组合题。

题目里有好几个相交的圆形区域,然后让求重合部分的面积关系。

当时就有点懵,这就要说到这个容斥原理了。

容斥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计算多个集合元素个数或者面积之类的总量时,先把单个的加起来,但是这样会有多算的部分,所以要减去重复计算的部分,然后可能又会存在减多了的情况,那就又要加上被多减掉的部分,如此往复。

对于圆的面积容斥原理其实也类似。

打个比方吧,假设有两个圆盘(就是两个圆形的东西),它们部分重叠放在一起。

我们要算这个总的覆盖面积,要是直接把两个圆的面积相加,就会多算了中间重叠的那一部分。

这就好像是你数两堆混在一起的苹果,如果你分别数了两堆里的苹果然后直接相加,那中间重复数到的那些混在两堆里都有的苹果就算多了。

那对于圆形的面积来说呢,这中间重叠部分的计算可没有苹果这么好算,它涉及到一些几何关系。

如果是几个圆呢,情况会更复杂。

比如说三个圆相交,这时候计算总面积,我们要先把三个圆的面积都加起来,然后减去两两相交部分面积的和(这部分重复计算了),再加回三个圆相交的公共部分面积(因为之前减的时候多减了这一部分)。

实际应用案例还是不少的。

比如说在建筑设计里,有那种圆形的布局结构,不同功能区可能是圆形或者含有圆形部分,计算它们的总面积或者重叠部分面积时就可能用到圆的面积容斥原理。

再比如说环保区域的划分,可能有些圆形区域表示不同的资源保护范围或者污染影响范围,算总体情况的时候,这个原理就有用了。

但是呢,这里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如果圆的半径、圆心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的时候,准确求出相交部分的面积是很有挑战的。

我自己有时候也在想,要是圆再多一点,那种极其复杂的交错情况下,这个原理的计算会不会有更简便的通用方法呢?这也算是一个延伸思考了。

高二数学容斥原理

高二数学容斥原理

竞赛讲座20-容斥原理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

我们用|A|表示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新教材中用CardA表示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

原理一:给定两个集合A和B,要计算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成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求出∣A∣+∣B∣(或者说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第二步:减去∣A∩B∣(即“排除”加了两次的元素)总结为公式:|A∪B|=∣A∣+∣B∣-∣A∩B∣。

原理二:给定三个集合A,B,C。

要计算A∪B∪C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求|A|+|B|+|C|;第二步减去|A∩B|,|A∩C|,|B∩C|;第三步加上|A∩B∩C|。

例1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例2 某班统计考试成绩,数学得90分上的有25人;语文得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以上的有38人。

问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例3 某校组织棋类比赛,分成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三个组进行。

参加围棋比赛的共有42人,参加中国象棋比赛的共有51人,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共有30人。

同时参加了围棋和中国象棋比赛的共有13人,同时参加了围棋和国际象棋比赛的7人,同时参加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赛的11人,其中三种棋赛都参加的3人。

问参加棋类比赛的共有多少人?例4边长分别为6,5,2的三个正方形,如图8—5所示放在桌面上。

问它们盖住的面积是多大?例5求1到2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2、3、5中任何一个数整除的数有多少?练习题1. 某班共有48名学生,都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或数学兴趣小组,其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3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8人,问同时参加语文、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多少.2.纸片面积为7,一张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把这两张纸片放在桌面上覆盖的面积为8,问两张纸片重合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 不超过110且与110互质的自然数有几个?4.求在1至10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容斥原理讲义

容斥原理讲义

容斥原理例题在很多计数问题中常用到数学上的一个包含与排除原理,也称为容斥原理。

为了说明这个原理,我们先介绍一些集合的初步知识。

在讨论问题时,常常需要把具有某种性质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

如:A={五(1)班全体同学}。

我们称一些事物的全体为一个集合。

A={五(1)班全体同学}就是一个集合。

例1. B={全体自然数}={1,2,3,4,…}是一个具体的有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

例2. C={在1,2,3,…,100 中能被3 整除的数}={3,6,9,12,…,99}是一个具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

例3. 通常集合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

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上面例子中五(1)班的每一位同学均是集合A 的一个元素。

又如在例1 中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集合B 的元素。

像集合B 这种含有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像集合C 这样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有限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常用符合︱A︱、︱B︱、︱C︱、…表示。

例4. 记号A∪B 表示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就是下边示意图中两个圆所覆盖的部分。

集合A∪B 叫做集合A与的并集。

“∪”读作“并”,“A∪B”读例5. 设集合A={1,2,3,4},集合B={2,4,6,8},则A∪B={1,2,3,4,6,8}。

元素2,4 在集合A、B 中都有,在并集中只写一个。

记号A∩B 表示所有既属于集合A 也属于集合B 中的元素的全体。

就是上面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

即是由集合A、B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它称为集合A、B 的交集。

符号“∩”读作“交”,“A∩B”读作“A 交B”。

如例3 中的集合A、B,则A∩B={2,4}。

例6. 设集合I={1,3,5,7,9},集合A={3,5,7},A={属于集合,但不属于集合A 的全体元素}={1,9}。

我们称属于集合I 但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的集合为集合A 在集合I 中的补集(或余集),如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整个长方形表示集合I),常记作A。

容斥问题定义

容斥问题定义

容斥问题定义容斥问题定义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解决计数问题。

在解决计数问题时,常常需要考虑多个条件的限制,而这些条件之间可能存在重叠或交叉,因此需要使用容斥原理来避免重复计算。

一、基本概念1.1 容斥原理的定义容斥原理是指,在求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并集时,为避免重复计算,需要减去它们的交集,并加上它们的交集的子集(即三个及以上集合时),以此类推。

1.2 集合符号在容斥原理中,常用到以下符号:- A∪B:表示A和B的并集- A∩B:表示A和B的交集- A-B:表示A中去掉B后剩余部分- |A|:表示A中元素的个数二、二元容斥原理2.1 两个集合的情况在求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时,根据容斥原理有:|A∪B| = |A| + |B| - |A∩B|其中,“|”表示求元素个数。

这里需要减去|A∩B|是因为在求并集时,如果直接将|A|和|B|相加,则会把交集中的元素重复计算,因此需要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

2.2 三个集合的情况当有三个集合A、B和C时,求它们的并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先求出A、B和C分别的元素个数:|A|、|B|和|C|- 然后求出它们两两交集的元素个数:|A∩B|、|A∩C|和|B∩C|- 再求出它们三个集合的交集的元素个数:|A∩B∩C|根据容斥原理,三个集合的并集可以表示为:|A∪B∪C| = |A| + |B| + |C| - |A∩B| - |A∩C| - |B∩C| + |A∩B∩C|这里需要减去两两交集中的元素个数,再加上三个集合交集中的元素个数,以避免重复计算。

2.3 n个集合的情况当有n(n>3)个集合时,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 先求出每一个单独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求出每一对(两两)交叉部分中元素数量- 求出每一组(三三)交叉部分中元素数量- 求出每一组(四四)交叉部分中元素数量- 以此类推,直到求出所有的组合情况最后,根据容斥原理,n个集合的并集可以表示为:|A1∪A2∪...∪An| = Σ|Ai| - Σ|Ai∩Aj| + Σ|Ai∩Aj∩Ak| - ... + (-1)^(n+1)|A1∩A2∩...∩An|其中,“Σ”表示求和符号,“(-1)^(n+1)”表示交叉部分数量为奇数时取负数。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计数技巧,被广泛运用于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领域。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求出多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来计算所需的数量,从而避免重复计数,确保准确性和全面性。

本文将介绍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推导过程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容斥原理是根据集合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推导出的一种计数方法。

在给定一组集合时,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这些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元素个数。

在具体运用中,我们将问题转化成求解几个集合的元素个数之和的问题。

容斥原理表达式如下:∣A1∪A2∪⋯∪An∣=∣A1∣+∣A2∣+⋯+∣An∣−∣A1∩A2∣−∣A1∩A3∣−⋯−∣An−1∩An∣+⋯+(−1)^n−1∣An−1∩An∣其中,∣A∣表示集合A的元素个数,∪表示集合的并集,∩表示集合的交集,n表示集合的数量。

二、容斥原理的推导过程容斥原理的推导过程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实现,下面简要介绍:首先,我们给定两个集合A和B,我们用∣A∣表示集合A的元素个数,用∣B∣表示集合B的元素个数。

如果我们要计算A和B的并集∣A∪B∣,那么可以采取如下步骤:1. 首先,我们直接将∣A∣和∣B∣相加,得到∣A∣+∣B∣。

2. 然后,我们需要减去重复计算的部分,即集合A和B的交集∣A∩B∣。

因为∣A∩B∣这部分元素已经在∣A∣和∣B∣中被计算了一次,所以需要减去∣A∩B∣。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得到了∣A∪B∣=∣A∣+∣B∣−∣A∩B∣。

这就是容斥原理的基本推导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容斥原理推广到更多集合的情况。

假设我们有三个集合A、B和C,我们想要计算它们的并集∣A∪B∪C∣,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我们将∣A∣、∣B∣和∣C∣相加,得到∣A∣+∣B∣+∣C∣。

2. 然后,我们需要减去两两集合的交集部分,即∣A∩B∣、∣A∩C∣和∣B∩C∣。

这是因为这些部分元素在∣A∣、∣B∣和∣C∣中都被计算了一次,所以需要减去。

容斥原理知识点

容斥原理知识点

容斥原理知识点
容斥原理是一种计数方法,主要用于解决重叠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例如,有3个集合A、B和C,它们的并集是{1,2,3,4,5},而集合A是{1,2,3}、集合B是{3,4}、集合C是{4,5}。

虽然数字3在两个集合中出现,但在求并集时只计算一次;数字4在集合B和集合C中出现,但在求并集时也只计算一次。

这样,求出的并集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数学书籍或咨询数学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摘要:
1.容斥原理的定义与概念
2.容斥原理的公式表示
3.容斥原理的应用示例
4.容斥原理的扩展与深化
正文:
【1.容斥原理的定义与概念】
容斥原理,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用于解决离散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

它是基于集合的概念,通过研究事件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求解复杂事件发生概率的一种方法。

【2.容斥原理的公式表示】
容斥原理的公式表示为:P(A∪B) = P(A) + P(B) - P(A∩B)。

其中,
P(A∪B) 表示事件A 和事件B 的并集发生的概率,P(A) 和P(B) 分别表示事件A 和事件B 发生的概率,P(A∩B) 表示事件A 和事件B 的交集发生的概率。

【3.容斥原理的应用示例】
假设有一个袋子,里面有3 个红球和2 个绿球。

从袋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求抽到红球的概率。

根据容斥原理,抽到红球的概率为:P(红球) = P(红球) + P(绿球) - P(红球∩绿球)。

因为绿球和红球是互斥事件,即抽到一个球后,就不能再抽到另一个
球,所以P(红球∩绿球) = 0。

所以,P(红球) = P(红球) + P(绿球) = 3/5。

【4.容斥原理的扩展与深化】
容斥原理不仅适用于离散事件,还可以扩展到连续事件的概率计算。

在连续事件的概率计算中,需要用到积分的概念,此时的容斥原理公式为:
P(A∪B) = ∫[P(A|x)dx + P(B|x)dx - P(A∩B|x)dx]。

容斥原理4个集合公式

容斥原理4个集合公式

容斥原理4个集合公式容斥原理是概率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用于求解复杂问题中的概率。

容斥原理有4个集合公式,它们在求解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一个公式。

假设有两个集合,分别记作A和B,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B) = P(A) + P(B) - P(A∩B)。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集合A和集合B的概率相加,然后再减去它们的交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并集的概率。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二个公式。

假设有三个集合,分别记作A、B和C,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B∪C) = P(A) + P(B) + P(C) - P(A∩B) - P(A∩C) - P(B∩C) + P(A∩B∩C)。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集合A、集合B和集合C的概率相加,然后减去它们两两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再加上它们三个都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并集的概率。

然后,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三个公式。

假设有四个集合,分别记作A、B、C和D,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B∪C∪D) = P(A) + P(B) + P(C) + P(D) - P(A∩B) - P(A∩C) - P(A∩D) - P(B∩C) - P(B∩D) - P(C∩D) + P(A∩B∩C) +P(A∩B∩D) + P(A∩C∩D) + P(B∩C∩D) - P(A∩B∩C∩D)。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集合A、集合B、集合C和集合D的概率相加,然后减去它们两两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再加上它们三个相交的部分的概率,最后再减去它们四个都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并集的概率。

最后,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四个公式,即n个集合的并集的概率。

假设有n个集合,分别记作A1、A2、...、An,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1∪A2∪...∪An) = ΣP(Ai) -ΣP(Ai∩Aj) + ΣP(Ai∩Aj∩Ak) - ... + (-1)^(n-1) *P(A1∩A2∩...∩An),其中Σ表示求和,Ai表示第i个集合,Ai∩Aj 表示第i个集合与第j个集合的交集,以此类推。

行测备考辅导:容斥问题基础知识及精选习题

行测备考辅导:容斥问题基础知识及精选习题

行测备考辅导:容斥问题基础知识及精选习题容斥问题作为职业能力测试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要求学习应用。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

容斥问题基础知识及精选习题
1.基础知识
容斥问题讲的就是不同集合之间元素的相容与相斥问题。

分为两集合容斥问题和三集合容斥问题。

2.必背公式
(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
(2)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
3.精选例题
【例题】
旅行社对120人的调查显示,喜欢爬山的与不喜欢爬山的人数比为5∶3,喜欢游泳的与不喜欢游泳的人数比为7∶5,两种活动都喜欢的有43人。

对这两种活动都不喜欢的人数是( )。

A.18人
B.27人
C.28人
D.32人
【解析】
A。

这是一道两集合容斥问题。

依题意可知,喜欢爬山的有75人,喜欢游泳的有70人,根据两集合公式可得,两种活动都不喜欢的有120-(75+70-43)=18(人)。

【例题】
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是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22
B.18
C.28
D.26
【解析】
设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6人),B=第二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4人),显
然,A+B=26+24=50;A∪B=32-4=28,则根据A∩B=A+B-A∪B=50-28=22。

答案为A。

奥数容斥问题课件

奥数容斥问题课件

示例:有五个班级,分别有30人、40人、50人、60人和70人,其中两个班级共有10人既是第一班也是第二班的人,同时是第二班和第三班的人有15人,同时是第二班和第四班的人有20人,同时是第三班和第四班的人有25人,同时是第三班和第五班的人有30人,同时是第四班和第五班的人有35人。求五个班级总共有多少人
进阶练习题在难度上有所提升,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容斥原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提高解题技巧。
题目4
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项体育活动。其中,28人参加篮球,30人参加足球。问同时参加两项体育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
题目3
一个班级有35名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项课外活动。其中,18人参加音乐小组,21人参加美术小组。问同时参加两项课外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
奥数容斥问题课件
目录
容斥问题简介容斥问题的基本解法容斥问题的进阶解法容斥问题的实际应用容斥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CONTENTS
容斥问题简介
容斥问题是一种数学问题,涉及到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它主要考察的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处理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已知的集合信息来推导出未知的集合信息。
题目2:一个班有40名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个运动项目。其中,25人参加篮球,20人参加足球。问同时参加两个运动项目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通过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出同时参加两个运动项目的人数为10人。
总结词
提高解题技巧
答案及解析
通过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出同时参加两项课外活动的学生有9人。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对于n个集合,它们的并集的元素数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B∪C...∪n| = Σ(i=1 to n) |Ai| - Σ(i=2 to n) Σ(j=i+1 to n) |Ai∩Aj| + Σ(i=3 to n) Σ(j=i+1 to n) Σ(k=i+1 to n) |Ai∩Aj∩Ak| - ... + (-1)^(n-1) * Σ(i=n to 2) Σ(j=i+1 to n) ... Σ(k=i+1 to n) |Ai∩Aj∩Ak...∩An|,其中Σ表示求和符号,Ai、Aj、Ak...An分别表示第i个、第j个、第k个...第n个集合的元素数量,Ai∩Aj、Ai∩Aj∩Ak、Ai∩Aj∩Ak...∩An等分别表示第i个和第j个、第i个和第j个以及第k个...第n个集合的交集的元素数量。

最新容斥原理PPT课件

最新容斥原理PPT课件

n !S (m ,m )A 1 A 2 ... A n n m C (n ,1 )(n 1 )m
( 1 )kC (n ,k)(nk)m ( 1 )nC (n ,n )0 m .
即:
S(m ,n)1 nC(n,k)(nk)m.
n!k0
例11 求方程x1+x2+x3=15的非负整数解的数目。 这个问题相当于15个相同的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的 不同方案数,为C(15+3-1,15)=C(17,2)。
A BC D 1 2 3 4
如左图,斜线区域表示禁区。
R(
)=1+6x+10x2+4x3,
方案数为:4!-6×3!+10×2!-4×1!=4。
例14 再解错排问题。 对应于棋盘上对角线格子为禁区的布子问题。
棋盘多项式为:
n
C = ··· R(C)(1x)n C(n,k)xk, k0 即:rk(C)=C(n,k)。
类似有:|A2∩A3|=0,|A2∩A4|=20!, |A2∩A5|=20!, |A3∩A4|=20!, |A3∩A5|=20!, |A4∩A5|=19!。
A1 A2 A3 0, A1 A2 A4 0,
A1 A2 A5 0, A1 A3 A4 0,
A1 A3 A5 0, A1 A4 A5 0,
ABCUA BCABBC
ACABC 4 n 3 3 n 3 2 n 1 .
例7 用26个英文字母作不允许重复的全排列,要求 排除dog,god,gum,depth,thing字样的出现,求 满足这些条件的排列数。
令Ai (i=1,2,3,4,5)分别表示出现以上五个单词之一的 排列的集合。
下面回到有禁区的排列问题,有如下的定理:

几何容斥原理总结

几何容斥原理总结

几何容斥原理总结容斥原理:包含两种类型,第二种类型包含一种新题型(我把它看成第三类)。

第一种类型:是两项比赛的。

参加总人数=参加A比赛的人数+参加B比赛的人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全班总人数=参加总人数+什么都不参加的人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参加A比赛的人数+参加B比赛的人数-参加总人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参加A比赛的人数+参加B比赛的人数-(全班总人数-什么也不参加的人数)所以上面两种比赛的题型,需要看清楚,到底是全班所有人都参加了,还是有一部分人什么都不参加的。

简而言之:全班总人数=参加人数+不参加人数参加人数=A+B-同时A、B同时A、B=A+B-参加人数或者A+B-(全班总人数-不参加人数)第二种类型:参加三项比赛的。

全班总人数=参加人数+不参加人数参加人数=全班总人数-不参加人数参加人数=A+B+C-同时A、B-同时A、C-同时B、C+同时A、B、C第三种类型:如果题目当中出现了“只参加某某比赛”出现了“只”这个字眼。

那么都是需要通过画出图来标上字母,再把题目的条件翻译成含有字母的方程,然后再通过扩倍,加减等方式算出题目的字母,进而求出答案。

我一般说成:1、把文字翻译成方程、2、解方程。

补充拓展关于方程中字母个数与方程个数的关系1、当字母个数≤方程个数,那么这个方程可以直接解出来;2、当字母个数>方程个数,那么这个方程只能通过讨论,得出解,而且必须结合实际的条件,比如说是整数啊,什么范围啊。

上面的第三类,出现了字眼“只”的,一般都是翻译成7个方程,刚好有7个字母,所以是可以解出来的。

7个字母:只参加A的,只参加B的,只参加C的,只参加AB的,只参加AC的,只参加BC的,只参加ABC的,一共是7个不同部分。

当然如果出现了,什么都不参加的人,那么就是8个字母,当然也可以对应列出8个方程,所以还是可以直接求解的。

容斥原理三大公式

容斥原理三大公式

容斥原理三大公式容斥原理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在解决一些集合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容斥原理主要有三大公式,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唠唠这三个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这第一个公式。

假设咱们有两个集合 A 和 B,那么 A 和 B 的并集元素个数就等于 A 的元素个数加上 B 的元素个数,再减去A 和B 的交集元素个数。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B| = |A| + |B| -|A∩B| 。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就说咱们班同学,喜欢数学的有 20 人,喜欢语文的有 15 人,既喜欢数学又喜欢语文的有 5 人。

那喜欢数学或者语文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呢?咱们就用这个公式来算算。

|A| 就是喜欢数学的 20 人,|B| 是喜欢语文的 15 人,|A∩B| 是既喜欢数学又喜欢语文的 5 人。

所以喜欢数学或者语文的同学一共有 20 + 15 - 5 = 30 人。

再来说说第二个公式。

要是有三个集合 A、B、C,那么它们的并集元素个数就是 A 的元素个数加上 B 的元素个数加上 C 的元素个数,然后减去 A 和 B 的交集元素个数,减去 A 和 C 的交集元素个数,减去 B 和 C 的交集元素个数,最后再加上 A、B、C 三个集合的交集元素个数。

式子就是:|A∪B∪C| = |A| + |B| + |C| - |A∩B| - |A∩C| - |B∩C| +|A∩B∩C| 。

比如说,咱们学校组织兴趣小组,参加绘画小组的有 12 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有 8 人,参加体育小组的有 10 人。

参加绘画和音乐小组的有 3 人,参加绘画和体育小组的有 4 人,参加音乐和体育小组的有 2 人,三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1 人。

那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咱们照样用公式来算,|A| 是绘画小组的 12 人,|B| 是音乐小组的 8 人,|C| 是体育小组的 10 人,|A∩B| 是 3 人,|A∩C| 是 4 人,|B∩C| 是 2 人,|A∩B∩C| 是 1 人。

小学数学容斥原理知识点

小学数学容斥原理知识点

小学数学容斥原理知识点在小学数学中,容斥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计数问题。

容斥原理通过排除重复计数来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容斥原理的具体内容。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对于所给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然后通过减去重复计数的部分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容斥原理。

假设有一个小学学生组成的班级,其中有20个学生,分别擅长数学、英语和音乐。

我们想要知道至少擅长其中一门学科的学生人数。

首先,我们可以分别统计擅长数学、英语和音乐的学生人数,分别记为M、E和M1;然后,我们可以统计同时擅长数学和英语、数学和音乐以及英语和音乐的学生人数,分别记为ME、MM和EM;最后,我们可以统计同时擅长数学、英语和音乐的学生人数,记为MEM。

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到至少擅长其中一门学科的学生人数为:M + E + M1 - (ME + MM + EM) + MEM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容斥原理将问题分解成了几个部分,并减去了重复计数的学生人数。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至少擅长其中一门学科的学生人数,而不需要逐个统计每个学生的情况。

容斥原理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学生人数的问题,还可以用于解决更复杂的计数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更多的例子来进一步了解容斥原理的应用。

例子一:小明手中有4个红色球、3个蓝色球和2个绿色球,他从中随机取出3个球,问至少有两个球是红色的概率是多少?我们可以使用容斥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至少取到一个红色球的概率(记为P(至少一个红色球));然后,我们可以计算至少取到两个红色球的概率(记为P(至少两个红色球));最后,我们可以计算至少取到三个红色球的概率(记为P(至少三个红色球))。

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到至少有两个球是红色的概率为:P(至少一个红色球) - P(至少两个红色球) + P(至少三个红色球)我们可以具体计算每个部分的概率,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十讲 容斥原理

第二十讲 容斥原理

第二十讲容斥原理(2)[知识提要]前面讲述过简单的容斥原理,“容”就是相容,相加,而“斥”就是相斥,相减,容斥原理作为一种计数方法,说简单点,就是从多的往下减,减过头了在加回来,加多了再减,减多了再加……最终得到正确结果。

对于计数中容易出现重复的题目,我们常常采用容斥原理,去掉重复的情况。

应用于计数集合划分有重叠,无法简单应用加法原理的情况下。

在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具体公式为:A类或B类元素个数= A类元素个数+ 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具体公式为:A类或B类或C类元素个数= A类元素个数+ 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类而且是C类的元素个数。

有了以上的容斥原理,一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的问题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解决。

[经典例题][例1]五(1)班有学生42人,参加体育代表队的有30人,参加文艺代表队的25人,并且每个人都至少参加了一个队,这个班两队都参加的有几个人?[分析]我们可以画一个图帮助思考,画两个相交的圆圈:其中一个表示体育代表队,另一个表示文艺代表队,那么两圆的内部共有42人,而体育代表队的圆中有30人,文艺代表队的图中有25人,但:30+25=55>42,这是因为两队都参加的人被计算了两次,因此55-42=13,即是两队都参加的人数。

[解答]解:(30+25)-42=13(人)答:两队都参加的有13人。

[评注]可能有很多同学还是刚刚接触容斥原理,所以我们用图形来形象地描绘整个问题。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a 注会
计算机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 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 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 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 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六级 24 c b D.192

【例3】(安徽2008)某单位职工24人中, 有女性11人,已婚的有16人。已婚的 16人中有女性6人。问这个单位的未婚 男性有多少人? A.1 C. 9 B.3 D. 12
【例4】一名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他要 么上午出去游玩,下午在旅馆休息;要 么上午休息,下午出去游玩,而下雨天 他只能一天都呆在屋里。期间,不下雨 的天数是12天。他上午呆在旅馆的天数 为8天。下午呆在旅馆的天教为12天。他 在北京共呆了( ) A.16天 C.22天 B.20天 D.24天
【例6】(国家2006)某工作组有12名外国人,其 中6人会说英语,5人会说法语,5人会说西班牙 语,有3人即会说英语又会说法语,有2人即会说 法语又会说西班牙语,有2人即会说西班牙语又会 说英语,有1人三种语言都会说。则只会说一种语 言的人比一种语言不会说的人多多少人? A.1 B.2 C.3 D.5 2 1
【例5】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 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电影和戏剧。其 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 58人喜欢看球赛 人喜欢看戏剧,52 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 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 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 剧的有18 18人 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 的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 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 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 欢看电影的有多少人? A .22 B.28 C.30 D.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讲容斥原理(2)[知识提要]前面讲述过简单的容斥原理,“容”就是相容,相加,而“斥”就是相斥,相减,容斥原理作为一种计数方法,说简单点,就是从多的往下减,减过头了在加回来,加多了再减,减多了再加……最终得到正确结果。

对于计数中容易出现重复的题目,我们常常采用容斥原理,去掉重复的情况。

应用于计数集合划分有重叠,无法简单应用加法原理的情况下。

在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具体公式为:A类或B类元素个数= A类元素个数+ 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具体公式为:A类或B类或C类元素个数= A类元素个数+ 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而且是C类的元素个数。

有了以上的容斥原理,一些看起来头绪很多的问题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解决。

[经典例题][例1]五(1)班有学生42人,参加体育代表队的有30人,参加文艺代表队的25人,并且每个人都至少参加了一个队,这个班两队都参加的有几个人?[分析]我们可以画一个图帮助思考,画两个相交的圆圈:其中一个表示体育代表队,另一个表示文艺代表队,那么两圆的内部共有42人,而体育代表队的圆中有30人,文艺代表队的图中有25人,但:30+25=55>42,这是因为两队都参加的人被计算了两次,因此55-42=13,即是两队都参加的人数。

[解答]解:(30+25)-42=13(人)答:两队都参加的有13人。

[评注]可能有很多同学还是刚刚接触容斥原理,所以我们用图形来形象地描绘整个问题。

当容斥原理的题目做多了之后,很多基本的题目就不再需要一个一个的画图了。

但是,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图形还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个帮手。

[举一反三]1、某班学生每人家里至少有空调和电脑两种电器中的一种,已知家中有空调的有41人,有电脑的有34人,二者都有的有27人,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2、六年级共有96人,两种刊物每人至少订其中一种,有23的人订《少年报》,有12的人订《数学报》,两种刊物都订的有多少人?3、森林中住着很多动物,据说狮子大王派仙鹤去统计鸟的种数,蝙蝠跑去说:“我有翅膀,我算鸟类。

”仙鹤把蝙蝠统计进去了,结果得出森林中共有80种鸟类,狮子大王又派大象去统计兽类的种数,蝙蝠又跑去说:“我没有羽毛,我应该算兽类。

”大家又把蝙蝠算为兽类,统计出森林中共有70种兽类。

最后狮子大王问:森林中共有鸟类和兽类多少种?狐狸军师听了仙鹤和大象的统计结果,向狮子大王报告:“森林中鸟类与兽类共计150种。

”听了上面的故事,请你说说狐狸军师这样统计对吗?为什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种呢?[思路拓展][例2]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几个小朋友去冷饮店,每人至少要了一样冷饮,其中有6人要了冰棍,6人要了汽水,4人要了雪碧,只要冰棍和汽水的有3人,只要冰棍和雪碧的没有,只要汽水和雪碧的有1人;三样都要的有1人。

问:共有几个小朋友去了冷饮店?答:共有10个小朋友去了冷饮店。

[评注]这道题目变成了三种事件,我们仍然可以用图形来简单的描述。

只要同学们能够明白每一种人的数量应该填在哪个空位里,题目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同学们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最外圈的6,6,4三个数,并不是指的数字所在范围里的人数,而是指的整个圆里(即买了某种冷饮而并非只买这种冷饮)的人数。

另外,方法二里,为什么要减去1×2,同学们能明白吗?[举一反三]1,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报名参加趣味体育运动会,比赛内容共三项,分别是跳绳、拍球跑和踢毽子,每个人至少报了一项。

报跳绳的有15人,报拍球跑的有18人,报踢毽子的有20人,同时包跳绳和拍球跑的有8人,同时报跳绳和踢毽子的有5人,没有报了拍球跑和踢毽子,但是没报跳绳的同学。

三样都报的有2人。

那么三年级一班有多少名同学呢?2,班里组织了一次语数外三科的小测验,每名同学都至少有一门得满分,但是没有人拿到三个满分。

语文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得满分的有20人,外语得满分的有25人,语文数学都得满分的有6人,数学外语都得满分的有12人,语文外语都得满分的有2人。

那么全班一共有多少人?3,一次中、美、俄三方的学术交流会上,有28人会说中文,有25人会说英文,有20人会说俄文,有13人会说中文和英文,有10人会说中文和俄文,有6人会说英文和俄文,仅有大会组织者一人三种语言全会。

那么这次交流会一共有多少人参与?[例3]某班同学参加升学考试,得满分的人数如下:数学20人,语文20人,英语20人,数学、英语两科满分者8人,数学、语文两科满分者7人,语文、英语两科满分者9人,三科都没得满分者3人。

问这个班最多多少人?最少多少人?39+x 表示全班人数,当x 取最大值时,全班人数就最多,当x 取最小值时,全班人数就最少。

x 是数学、语文、英语三科都得满分的同学,因而x 中的人数一定不超过两科得满分的人数,即x x ≤≤78,且x ≤9,由此我们得到x ≤7。

另一方面x 最小可能是0,即没有三科都得满分的。

当x 取最大值7时,全班有39746+=人,当x 取最小值0时,全班有390+=39人。

答:这个班最多有46人,最少有39人。

[评注]这道题目里,我们不知道三科都得满分者的人数,也就无法直接用容斥原理来计算班里的总人数。

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出三科都得满分的人数,再利用包含原则,即三科都得满分的人数不能小于0,也不能超过某两科得满分的人数,从而确定了三科都满分的人数的一个范围,再代入全班人数的计算式子,便可得出最多的人数与最少的人数。

遇到这种需要假设的题目,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设,并且要知道设哪个。

如果这道题目假设了语文、数学得满分但英语没得满分的人数,虽然也能计算,但是会麻烦很多。

[举一反三]1, 在四年级二班里,有25名男生,有30名少先队员,有13名三好学生。

男少先队员有12人,男三好学生有6人,少先队员里的三好学生有5人,有3名女生既不是少先队员又不是三好学生。

那么四年级二班最少有多少人,最多有多少人?2, 某公司的员工为地震灾区捐款、献血和游行鼓励,每位员工至少参加了一项。

捐款的有40人,献血的有35人,游行的有25人,捐款、献血但是没有游行的有8人,捐款、游行但是没有献血的有12人,同时献血和游行的有10人。

那么这个公司最少有多少名员工,最多又有多少名呢?3, 小玉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些数,其中每个数都至少能被2、3、5之一整除。

被2整除的数有10个,被3整除的数有9个,被5整除的数有6个。

被2、3整除但是不被5整除的有4个,被2、5整除但是不被3整除的有3个、被3、5整除但是不被2整除的有2个。

那么小玉最少写下了几个数?最多又写下了几个呢?[例4]有28人参加田径运动会,每人至少参加跑、跳、投中的两种比赛。

已知有8人没参加跑的项目,参加投掷项目的人数与参加跑和跳两项的人数都是17人。

问:只参加跑和投掷两项的有多少人?[分析]“每人至少参加两项比赛”说明没有不参加的,也没有参加一项比赛的,我们可题目就变得很清楚了。

当然,这道题目也可以这么想:只参加跑和投掷的,就是没有参加跳的项目的人数。

而参加了跳类项目的人数,又可以分为参加了跑的和没参加跑的,后者就是只参加了跳和投掷的人数,前者就是参加了跑和跳的人数。

这样也能计算出结果,但是毕竟不如我们画图来得清晰与直接。

[举一反三]1,有28人参加田径运动会,没有人同时参加跑、跳、投三种比赛。

已知有20人参加了跑的项目,参加投掷项目的人数与参加跑和跳两项的人数都是10人,只参加跳项目的有5人。

问:只参加跑和投掷两项的有多少人?2,56名小朋友,每名小朋友胸前都戴着红、白、蓝三种颜色的花,每人每种花至多戴一朵。

有30名小朋友戴了红花,有15名小朋友戴了白花和蓝花,只戴一种花的有21人,他们中戴每个颜色的花的人数都相同。

那么有多少名小朋友三种花都戴了呢?3,一次聚会,对参与聚会的人规定,如果穿了西服,打了领带,则必须穿黑皮鞋。

来的50人里穿西服、打领带、穿黑皮鞋的各有20人,穿西服和黑皮鞋的有12人,穿黑皮鞋打领带但是没有穿西服的有6人。

那么有多少人没穿西服,没打领带,并且没穿黑皮鞋?[例5]某校六年级二班有49人参加了数学、英语、语文学习小组,其中数学有30人参加,英语有20人参加,语文小组有10人。

老师告诉同学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3人,既参加数学又参加英语和既参加英语又参加语文的人数均为质数,而三种全参加的只有1人,求既参加英语又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

整理后得:x y+=9由于x、y均为质数,因而这两个质数中必有一个偶质数2,另一个质数为7。

答:既参加英语又参加数学小组的为2人或7人。

[评注]所以,我们应该按容斥原理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用容斥原理的那一个呢?想一想,被计数的事物有那几类?每一类的元素个数是多少?另外,这道题目也帮助我们复习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和性质。

[举一反三]1,某校五年级三班有51人参加了数学、英语、语文学习小组,其中数学有30人参加,英语有20人参加,语文小组有20人。

老师告诉同学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既参加数学又参加英语和既参加英语又参加语文的人数均为质数,而三种全参加的只有1人,求既参加英语又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

2,27块立方体,每个都用红、黄、蓝三种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涂上了色。

已知涂了红色的有21块,涂了黄色和蓝色的立方体个数都各自是一个整数的平方。

同时涂了红、黄两色的有10块,同时涂了黄、蓝两色的有3块,同时涂了红、蓝两色的有2块。

仅有一块立方体三种颜色都涂了。

那么有多少块涂了黄色呢?3,有20名同学,爱唱歌的有8人,爱跳舞的有9人,爱演奏乐器的有10人,爱唱歌跳舞的有5人,爱唱歌和演奏乐器的有4人,爱跳舞和演奏乐器的有5人。

三种都爱的和三种都不爱的同学的个数都是一个质数,那么有多少名同学至少有一个爱好?[例6]有25人参加跳远达标赛,每人跳三次,每人至少有一次达到优秀。

第一次达到优秀的有10人,第二次达到优秀的有13人,第三次达到优秀的有15人,三次都达到优秀的只有1人。

只有两次达到优秀的有多少人?[分析]“每人至少有一次达到优秀”说明没有三次都没达到优秀的。

要求只有两次达++--⨯=(人)[解答]101315251211答:只有两次达到优秀的有11人。

[评论]这道题目,图形对我们的帮助依然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