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ITO制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屏ITO制程
1.1 触控面板原材料介绍
类似LCM封装 制程
1.5 触控面板专利分布情况
1978~2008年的有效专利件数中,日本的专利件数占整体的52%。第二位为美国的23%,第三位为南韩的 20%。日本和美国的专利网遍布于面板、相关部材以及用户介面等触控面板相关的各领域,而南韩的触控面 板相关专利较偏重于面板部分,其占全部的76%。
On Cel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echnology Structure
END
电阻式触摸屏的主要两大原材料是上层的ITO膜和下层的ITO玻璃, 它们占触摸屏材料成本的一半以上,电阻式触摸屏的总可见光透过率一 般在80%左右。
ITO玻璃区域划分
ITO玻璃侧ITO刻蚀
玻璃上印刷Spacer
印刷玻璃面Ag线
玻璃印刷绝缘胶 ins-1
玻璃印刷绝缘胶 ins-3
ITO Film侧ITO刻蚀

端电阻取决于ITO面阻抗值、pattern长度及长宽比例 ITO pattern端电阻值愈小, 则电容感应讯号愈强& IC处理反应时间愈短 质量较佳的电容式触控解决方案取决于Touch IC感测及pattern设计 现阶段应用于2.8” Film-Type Sensor之ITO-Film面阻抗值约300Ω/ □
3.8内嵌式多点触控面板
所谓内嵌式多点触控面板(In-Cell Multi-Touch Panel) ,是指触控功能直接整合于面板
生产制程中,不需校正,不必再加一层触控玻璃,从而可维持原面板的薄度仅2.2mm,相 对轻薄,且光能利用率更高。 具体是在先前TFT LCD 用ITO电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 ITO 作为电容触控层,这是在TFT LCD工厂现有设备制程上非常容易实现,只是由于TFT本 身噪声非常高,对电容感测控制电路有干扰,使得大面积In-Cell Multi-Touch Panel难度更 高。 In Cel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echnology Structure
印刷ITO Film侧Ag线
3.1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结构、原理
在两个不同导电基材上(或同一导电基材的正反两面),分别有平行的X导线与Y导线
;导线相互垂直但却不在同一表面,每个X、Y相交处即形成一电容节点。对导电基材上的 导线(驱动线driver line)供以特定振幅与频率的交流电压,另一组导线此时即形成回路以 侦测电容改变量(感应线sense line)。 操作时控制器交互提供电压至其中一组导线,使每个节点上的电容耦合(coupling)造 成驱动线和每一相交的感应线有微小电流;当手指接近一个或多个节点时,会吸走部份电流 ,进而改变了节点上的电容值。控制器交互扫描感应在线每个节点电容值改变,利用3个以 上电容改变的节点来估计触动的实际位置。 投射电容式触摸屏最大的优势是触动无须直接接触、支持多点触控,面板可置于透明基 材下方而得到良好的保护,触动可经由手指或特殊笔,即便是带着手套亦可以使用投射电容 式面板。投射电容触摸面板的核心工艺是双面ITO玻璃多层膜制程。
MoNb sputter
A side Exp. & Dev.
A side Metal Etching
A side Striper
A side ITO Etching
A side Exp. & Dev.
A side PR coater
A side Striper
A side SM printing
B side SM peeling
B side PR coater
B side Exp. & Dev.
B side ITO Etching
Pre SIO2 clean
SM peeling
B side Striper
SIO2 Sputter
A/B side 10s etching
Organic coater
Film att. Laser scriber
视区的走线。其中双层ITO和MO/AL/MO层都需要在后续制程中通过光刻进行图形化,不
同的厂家在外围电路走线材料方面的选取会有所差异。
3.3 双面ITO玻璃制程
Glass kitting Initial clean ITO sputter
ຫໍສະໝຸດ Baidu
A side PR coater
B side SM printing
3.2 双面ITO玻璃的多层膜结构

最内层SiO2膜厚约为15nm,主要是起增加Glass与ITO膜的附着力和平整性的作用; 最外层SiO2膜厚约为100nm,主要是起表面钝化和保护作用; 正反面ITO层膜厚约为15nm,用于屏的可视区ITO Pattern凸显的走线,做电极用; 背面驱动层中Mo/Al/Mo三层膜厚约为350nm(50nm/250nm/50nm),用于屏的外围非可
Exp. & Dev.
电容触控面板另一种ITO制程
3.4 ITO图形形状
原则:图形之间的相互连线避免过长,连线太长,扫描电阻大, 扫描时间长;通常菱形是最常见的图形形状。
3.5 菱形ITO图形的 具体要求
3.6 ITO图形与外围金属线的连接
3.7 触控面板大尺寸化对ITO镀膜质量要求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