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研究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ppt演示课件

肠道菌群ppt演示课件
13
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 ① 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② 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14
阴道微生态系 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 杆菌等,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健康妇女约可分离约29种微生物,厌 /需氧比约5:1 孕妇的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丙酸 杆菌分离率高于一般妇女(分解糖原?保持 低pH?)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 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 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 平衡,生态失调,生态调整。
2
正常微生物群
3
正常微生物群概念与分类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 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7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正常微生物群组成
原籍菌:优势菌群 共生菌 外籍菌 一般菌群
微生态系统 (microecosystem)
7
正常微生物群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 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①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microcolony) 及生物膜 (biofilm) ,产生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②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 ③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 4.抗衰老作用: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2-); 5.抗肿瘤作用: ①产生自身抑癌产物;

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研究通用课件

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研究通用课件

03
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研究方 法
粪便样本分析
粪便样本采集
通过收集粪便样本,可以分析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微生物计数
通过计数粪便中的微生物数量 ,了解肠道微生物的丰度。
代谢产物分析
分析粪便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 种类和浓度,了解肠道微生物 的代谢功能。
微生物基因组分析
通过分析粪便中微生物的基因 组,了解肠道微生物的遗传信
02
肠道微生态与临床疾病的 关系
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腹泻、 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营 养吸收和肠道健康。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可能与克罗 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 病的发病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 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如腹 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有关。
适量补充益生菌
适量补充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健康,但过量补充可能引起肠道菌群 失调。建议按照产品说明和医生建议的剂量进行补充。
注意益生菌的保存
益生菌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存,以确保其活性和效果。 在使用益生菌之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正确的保存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调理
中药具有调理肠道、改善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 进行调理。
息和功能。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方法
通过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和肠道 微生态。
肠道黏膜形态观察
通过肠镜检查观察肠道黏膜形态,了解肠道 健康状况和微生态变化。
肠道黏膜活检
通过活检可以获取肠道黏膜组织和肠道微生 物样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肠道炎症和感染检测

认识肠道微生态PPT资料24页

认识肠道微生态PPT资料24页
➢胃肠道微生态对人体最重要,研究最早、最多。
➢肠道是体内细菌定植的主要场所,肠道定植的细菌 具有数量巨大、多样化、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构成了人体的肠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flora)。
➢肠道菌群从无到有,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变化,直至 生命结束。
肠道菌群的分类
主要(优势)菌群
次要菌群
➢生物屏障:正常肠道生理性膜菌群。 ➢化学屏障:胃肠液、胆汁、溶菌酶、肽类等。 ➢免疫屏障:肠道淋巴组织及其产生分泌型IgA分 布于粘膜表面。
肠道屏障Topic Goes Here
肠黏膜的机械屏障
由肠黏膜上皮细胞、侧面的细胞 连接和上皮下的固有膜等组成
肠黏膜的化学屏障
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 菌酶、黏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组成
➢1908年因其在免疫学方面的杰出 贡献,与P.Ehrlich(Germany) 一起获诺贝尔奖医学。
Y益ou生r菌To应p用ic建G议o(es基H于e2r5e年的临床资料)
➢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 科学,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 ➢是“微观生态学”,与宏观生态学相对应。 ➢与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不同,医学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病原opic Goes Here
人体微生态学
➢人体有胃肠道、口腔、泌尿生殖道、皮肤和呼吸道 五大微生态系统。
占位保护
肠肠道道微微生生态态平平衡衡的的三三大大益益处处
1
2
3












Y肠ou道r 菌To群pic失G衡oe的s原He因re及后果
菌群失衡的主要原因
抗生素 创伤 应激 酗酒 其他因素

最新肠道微生态ppt课件

最新肠道微生态ppt课件

肠道微生态(共生微 生物)

竞争营养

底物

致病菌/外源菌
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益生菌,减少病原菌的 定植
Science. 2016 Apr 29;352(6285):535-8
益生元
修复肠道微生态失衡
? 目的:研究膳食菊粉型果聚糖 (益生元)对肥胖女性肠道菌群和代 谢的调节
抗生素破坏的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前 多样化的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 破坏的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后 耐药菌蔓延
抗生素减少肠道益生菌,增加机体感染 的易感性 Science. 2016 Apr
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
? 伪膜性肠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 病毒性肠炎 ? 霉菌性肠炎
? 伪膜性肠炎: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 ? 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 ? 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引起
? 2015年10月28日到11月6日,8天 ,《自然》、《科学》、《细胞》三 大杂志对微生物研究,发表了 6篇重 磅论文
消化道的细菌组成
人类肠道菌群 主要分为五类 :
? 厚壁菌门
? 拟杆菌、
? 放线菌(包 括柯林斯菌 和双歧杆菌 等益生菌)
? 变形菌门
? 和疣微菌
十二指肠
34
10
-10
CFU/g 拟杆菌
我们能否除去杂草?
? 留下单一的、类似杂草的 菌种疯长
修复肠道微生态失
衡类似修复自然界
草坪失衡
(添加益有生益菌细菌 )
(促进有益益细生菌元的生长 )
未解决的问题: 哪种治疗策略修复失衡更 快、更有效、获益更多?
粪菌移植 ? 抗生素:强效干预
(改善生态环境 )

《肠道微生态课件——从菌群到健康》

《肠道微生态课件——从菌群到健康》

生物科技如何影响肠道微生态?
生物科技用于肠道微生态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将为人体健康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和预防策略。
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的肠道微生态研究将更加深入,为人体健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治疗和 干预方案。
适合体内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源 头
乳制品、酸奶、发酵食品、膳食补充剂等都可以成为摄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 来源。
常见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疾病
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肠道炎症、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了解这 些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现代生活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现代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药物滥用、长期压力等对肠道微生态产生不利影响。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寻 找改善策略。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菌,可以通过口服或其他方式摄入,促进菌 群平衡和人体健康。
益生菌的功效和应用领域
益生菌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肠道疾病等。它们在医学、保 健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什么是益生元?
益生元是指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主要包括一 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
肠道微生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肠道微生态可能与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菌群的失衡可能与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相关。通过调节菌群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不同年龄阶段的肠道微生态变 化
肠道菌群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显著的变化,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 人的肠道微生态各有特点。
如何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等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此外,适量摄入益生菌 和益生元也有助于维持菌群的健康。
益生元的功效和应用领域
益生元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维持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它们在 保健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肠道的结构功能与微生态课件

肠道的结构功能与微生态课件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 食、年龄、药物等。
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消化食物
肠道微生物通过分解食物中的复
杂成分,如纤维素、糖类等,为
宿主提供营养。
01
合成维生素
02 肠道微生物能够合成一些人体无
法自身合成的维生素,如维生素K
、维生素B12等。
促进肠道蠕动
肠道微生物能够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肠道排空和排便。 03
其他生活方式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精神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肠道问题,如肠易激综 合征。
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改善消化 问题。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等可能对肠道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其他措施
如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保持个 人卫生等也有助于维护肠道微
生态平衡。
05
肠道疾病与肠道微生态
肠道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许多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肠道微生 物群落的失衡有关。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肠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从而影响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调节
04 肠道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免疫系 合理饮食是维护肠道微生态平 衡的重要措施,应保证膳食纤 维的摄入,增加益生菌的摄入
等。
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护肠 道微生态平衡。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 药物治疗来维护肠道微生态平 衡,如抗生素治疗等。
食物选择
高纤维、低脂肪、低糖、高蛋白质 的食物有助于肠道健康。

肠道的结构功能与微生态32页PPT

肠道的结构功能与微生态32页PPT
肠道的结构功能与微生态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肠道微生物PPT课件

肠道微生物PPT课件

宏基因组的研究还需要去证明,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人 中微生物组是怎样改变的。
肥胖与肠道微生物区系
三、肥胖手术与肠道微 生物
外科手术的方法,胃旁路手术指 一系列类似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外 科手术,其共同特征为重新排列小肠 的位置,改变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途径 ,减缓胃排空速度,缩短小肠,降低 吸收。胃旁路手术引起长期的重量减 少,时间甚至可以超过15年。最近研 究已经表明了胃旁路术的确显著改变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因此,肥胖手术 一些有利的影响可能归因于肠道微生 物区系的改变。
影响 肠道微生 物区系 调节 热量 密度
二、肠道微生物区系促进代谢性疾病的机制
肠道微生物区系通过几个途径促进肥胖: 1、肠道微生物的存在由一个尚不明确的机制,促进了 小肠中葡萄糖摄取的增加,从而增加脂肪生成。 2、肠道微生物区系抑制了肠道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Angptl4)的表达,导致甘油三酯在脂肪组织中储存。
胆固醇 代谢
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关的特定细菌表明,肠 道微生物区系可能调节胆固醇代谢,影响宿 主的脂质代谢。
二、肠道微生物区系促进代谢性疾病的机制
与人体的其他器官相比,肠道微生物区系是一个有活力 的“器官”,对于饮食的改变,它可迅速改变其细胞组成和 基因转录网络。最近数据显示,肠道微生物区系和热量密度 之间具有相互的影响。
一、人体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成人微生物区系
积极选择机制: 可能是宿主的因素, 允许特定的细菌粘 附。 例如上皮细胞的糖 脂或宿主粘液中的 特定聚糖。
消极选择机制: 如饮食对于肠道微 生物区系的形成是 一个重要因素。 宿主的免疫系统通 过杀死特定的细菌 群体,也可能改变 肠道微生物群落。
人 体 肠 道 微 生 物 区 系 的 组 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四、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菌群与宿主处于共生的状态,是进化的结果 宿主为肠道菌群提供其生命活动的场所,并且对肠道菌群不引起强
烈的免疫反应(免疫耐受状态) 肠道菌群对宿主发挥着必要的生理功能:
① 防御感染与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② 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并参与免疫应答调节 ③ 参与营养吸收及代谢 ④ 延缓衰老 ⑤ 抗肿瘤
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
数量在107-108/g以下,主要为外籍菌(allochthony)或过路菌 (transient flora),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
乳杆菌:数量上归次要菌群,但功能上归优势菌群
.
7
三、肠道菌群的分布和构成
肠道中微生物(原籍菌)种类:
益生原(元)(Prebiotics): 能够选择性地刺激宿主肠道内一种或几 种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又不能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物质。目 前主要指非消化性低聚糖(NDO),包括菊糖、低聚果糖(FOS)、 低聚半乳糖(GOS)、大豆低聚糖、乳果糖等。
合生原(元)(Synbiotics): 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复合制剂。
是“微观生态学”,与宏观生态学相对应 与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不同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的致病作

.
3
人体微生态学
人体有胃肠道、口腔、泌尿生殖道、皮肤和呼吸道五 大微生态系统
胃肠道微生态对人体最重要,研究最早、最多 肠道是体内细菌定植的主要场所,肠道定植的细菌具
目前在临床使用的微生态药物主要为益生菌。
.
17
பைடு நூலகம்
微生态制剂应满足以下标准
来源于人体的常居微生物 具有耐酸和耐胆汁 能黏附在人的消化道黏膜细胞上 能在人消化道定殖 能影响新陈代谢(如胆固醇吸收、
9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
的专性厌氧菌 占专性厌氧菌
98%,是最占 优势的原籍菌
0.1%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 性厌氧菌
.
1g 10g
20g 20g
1000g
(78.67%)
200g 20g
8
胃肠道微生态系统
.
胃PH2
分泌酸(HCl) 对大分子物质进行消化
乳酸菌属
小肠PH4-7
连续的消化吸收单糖、氨基 酸、脂肪酸、水
更好地理解这个隐藏的器官将揭示人类健康和感染、 炎症及新生物形成的奥秘
.
14
(五)人体微生物组计划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完成以后, 2007年正式启动人体微生物组计划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
人体微生物组或宏基因组(metagenome)是人体的第二个基 因组,其编码的基因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50-100倍
有数量巨大、多样化、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构成 了人体的肠道菌群(intestinal microflora) 肠道菌群从无到有,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变化,直至生 命结束
.
4
二、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拟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链球菌 乳酸杆菌
产气夹膜芽孢杆菌
出生日
离乳期
成年期
肠道微生态与微生态制剂的 应用
1
内容
一、微生态学概念 二、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三、肠道菌群的分布和构成 四、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五、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 六、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七、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八、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
2
一、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概念
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 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
真细菌属 Eubacteria
G+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G-
梭杆菌属(优杆菌)
G-
Fusobacteria
肠球菌属 Enterococci G+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i G+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i G+ 肠杆菌 Enterobacteria G-
.
10
肠道菌群的分类
人类基因组与微生物组共同作用,影响人体的免疫、营养和代 谢过程
.
15
人体微生物组计划
人类是一个超级生物体(superorganism),由细菌和人体 细胞共同组成,这对许多人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深远 的意义
(Metagenomic analysis of the human distal gut microbiome. Science. 2006;312(5778):13559.)
微生物组被2010年《自然》杂志预测为未来十年科学的走 向之一
HMP:肠道菌群研究进入了基因时代
.
16
六、微生态制剂概念
益生菌(Probiotics): 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 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常用菌种有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 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酵母菌。
.
12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肠道微生态是对健康状态的积极评价,根本 性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微生态改变能成为各种小肠功能失调的致病 原因(包括IBD),控制微生态能成为有效治 疗措施
EMBO Report 2006;7:688-93
.
13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微生态具有聚集代谢能力等同于器官中重要器官, 受细菌对黏膜体内平衡和免疫反应扩散的条件性影 响
肠道球菌属、乳酸糖属
大肠PH7
储存、运输食物残渣,吸收 胆酸、维生素B12
双岐杆菌属、乳酸菌属 消化球菌属、肠道细菌等
9
人体肠道定居的几种重要的菌群
专性厌氧菌属
革兰染 色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a G+
兼性厌氧菌属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i
革兰染色 G+
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a G+
.
老年期
摘自光岡知足博士資料 5
影响肠道菌群建立及其组成的因素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010, 21:149–156
6
肠道菌群的分类
主要(优势)菌群(predominant microflora):
数量在107-108/g以上,主要为原籍菌(autochthony)或常驻菌 (resident flora) ,包括类杆菌属、优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瘤胃球 菌属和梭菌属等专性厌氧菌,是对宿主发挥生理功能的菌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