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鸟类的起源350十字作文

鸟类的起源350十字作文
从中国鸟类的化石证明,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鸟类。
大约距今1.8亿年至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鼎盛时期,到距今300万年前开始进入新生代,恐龙作为当时最强悍的肉食性动物而称霸地球,但并不是所有恐龙都是肉食性的,许多是素食性的;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迅速崛起,兽类中以食肉动物的地位为最高,其他各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处于被压抑的地位。
至上世纪初期,鸟类开始逐渐繁荣昌盛,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脊椎动物群体,共同组成了今天的多姿多彩的鸟类世界。
此外,也还有一些飞翔能力很差或根本没有飞翔能力的鸟儿,如企鹅、鸵鸟等。
真正意义上的鸟类发展史到底是怎样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戈德堡父子俩率领的研究小组把目光转向南极洲的企鹅身上。
- 1 -。
班级教案:禽类知识大全

班级教案:禽类知识大全第一章:禽类的特征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禽类的特征及其与家禽的关系。
2. 学习禽类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1. 禽类的特征:羽毛、喙、四肢、体温恒定等。
2. 禽类的分类:鸡、鸭、鹅、雁等家禽;以及野生的鸟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禽类的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类禽类的特点。
第二章:家禽的养殖与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家禽的养殖历史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2. 学习家禽的养殖技术及其产品利用。
教学内容:1. 家禽的养殖历史:家禽的起源、养殖技术的演变等。
2. 家禽的养殖技术: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
3. 家禽产品的利用:肉类、蛋类、羽毛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养殖场,了解家禽的养殖环境。
2. 邀请养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养殖经验。
第三章:禽类的生态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禽类的生态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习禽类的保护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1. 禽类的生态习性:栖息地、食物链、迁徙等。
2. 禽类的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非法捕猎打击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禽类的生态环境。
2. 开展主题班会,讨论禽类保护的重要性。
第四章:禽类疾病与防治教学目标:1. 了解禽类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其危害。
2. 学习禽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 禽类常见疾病:禽流感、新城疫等。
2. 禽类疾病的预防:疫苗接种、卫生消毒等。
教学活动:1. 邀请兽医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禽类疾病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禽类疾病的防治过程。
第五章:禽类的文化与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禽类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及其寓意。
2. 学习创作以禽类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内容:1. 禽类在文化中的表现:神话、传说、民俗等。
2. 禽类在艺术中的表现:绘画、雕塑、诗歌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禽类的文化故事,进行分享。
《鸟和家禽》课件

VS
家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家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同时也 与其他动物存在食物链关系。了解家禽在 食物链中的位置,有助于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04
鸟类和家禽的保护与 利用
鸟类的保护措施
01
02
03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鸟类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防止人类活动对其生存 环境的破坏。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 非法捕猎、贩卖和饲养鸟 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 罚力度。
鸟类和家禽的分类
鸟类分类
鸟类通常按照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因素进行分类,如猛禽、涉禽、 游禽、攀禽、走禽、鸣禽等。
家禽分类
家禽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分为肉用家禽和蛋用 家禽;按照地理分布可以分为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等。
02
鸟类和家禽的生物学 特性
鸟类的羽毛和骨骼
家禽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要点一
家庭与财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被视为家庭和财富的象征。人们相 信鸡能够带来好运和繁荣。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会用 鸡作为祭品,祈求家庭平安和财富增长。
要点二
民间传说与神话
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都有家禽的身影。例如,在中 国的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鸡能够辟邪驱鬼,保佑家庭平安 。
保证家禽饲料和水源的安 全、卫生,防止因饲料和 水源问题引发的疾病。
鸟类和家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经济价值
鸟类和家禽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为人类提供肉、蛋、羽毛等产品,同时也有助于生态旅 游和休闲产业的发展。
社会意义
鸟类和家禽的保护与利用有助于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 也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
家禽生产学

家禽生产学第一章当前的养禽形势及发展展望第二章家禽的生理及生物学特性第三章家禽的品种第四章家禽的繁殖第五章家禽的孵化(人工孵化)第六章家禽的生存环境第七章家禽的饲料第八章蛋用鸡的育雏及育成期管理第九章蛋鸡产蛋期的管理第十章肉仔鸡的饲养管理第十一章种鸡的饲养管理第十二章蛋鸭的饲养管理第十三章肉鸭的饲养管理第十四章鹅的饲养管理第十五章人工强制换羽技术第十六章预防接种与疾病防治《家禽生产学》复习题1、家禽的定义。
2、品种的定义。
3、各种家禽的起源。
4、家禽的分类方法及内容。
5、现代生产中鸡的标准品种、现代品种有哪些。
6、我国特有的药用鸡品种有哪些特点。
7、蛋鸭和肉鸭主要有什么品种。
8、大、中、小型鹅主要有什么品种。
9、家禽骨骼的独特特点。
10、家禽被皮系统的衍生物。
11、家禽羽毛的构成。
12、家禽肌肉构成的特点。
13、家禽呼吸系统独特特点。
14、鸡为什么易发生疾病。
15、家禽循环系统中与家畜不同的地方。
16、鸡的生物学特性17、家禽泌尿系统的独特特点.18、鸭、鹅的生物学特性。
19、水禽产品的独特特点.20、母禽的生殖生理特点。
21、输卵管的构成及在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2、各种家禽的产蛋时间。
23、鸡的排卵时间。
24、蛋各部分的详细构造。
25、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
26、公禽的生殖生理特点。
27、公禽生殖系统的构成。
28、影响精液数量的因素。
29、禽类的受精特点。
30、各种家禽自然交配比例及影响因素。
31、人工授精的优点。
32、输精时的注意事项。
33、采精的方法。
34、孵化的定义。
35、种蛋选择的内容。
36、种蛋保存的条件及方法。
37、各种家禽的孵化期。
38、影响孵化期的因素。
40、孵化的条件及在孵化过程中的作用。
41、鸭鹅蛋孵化过程中与鸡的不同之处。
42、鸡孵化过程中的死亡高峰期时间原因43、提高孵化率的措施。
44、养鸡生产中熏蒸常用的消毒药物。
45、初生雏选择的方法。
46、雏禽雌雄鉴别的方法。
47、快慢羽鉴别中各种鸡羽毛的情况。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课时,讲授1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重、难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动物的命名。
第一节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第二节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第三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生物的分类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二、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三、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四、物种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组织的类型、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重、难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动物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其机能。
第一节动物的细胞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三、动物细胞的增殖第二节动物的组织一、组织的概念二、上皮组织三、结缔组织四、肌肉组织五、神经组织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一、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二、动物十大器官系统概述第三章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繁殖的概念及动物繁殖的方式;动物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动物繁殖的方式;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第一节繁殖的概念与动物繁殖的方式一、繁殖的概念二、动物繁殖的方式第二节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胚胎发育二、胚后发育第三节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一、受精及受精卵二、卵裂三、囊胚的形成四、原肠胚的形成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胚层的分化第四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第四章原生动物门(3课时,讲授3课时)【知识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特征;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与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宠物学概论-鸟类

白鹭
黑颈鹤
涉禽 这类鸟嘴细长而直,颈、脚和趾都长,即嘴 颈腿"三长",喜欢生活在水边,适于在浅水 中涉行,但不会游泳,捕食鱼、虾、贝和水 生昆虫等。例如鹤、鹭、鹳等。
pì tī
赤颈鸭
游禽 这类鸟嘴宽而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尾脂腺发 达,喜欢生活在水中,善于游泳、潜水和在水中 捕食,食鱼、虾、贝或水生植物和中子等,常在 水中或近水处营巢。例如雁、野鸭、鸳鸯等
暗绿绣眼鸟
画眉
鸣禽 这类鸟嘴粗短或细长,脚短细,三趾向前,一趾 向后,体态轻盈,活动灵巧迅速,大多善于鸣转, 巧于筑巢。例如画眉、百灵、相思鸟等。
第二节
观赏鸟
观赏鸟集观赏,欣赏,鸣叫,消遣等对 人类放松身心,娱乐情怀等功能。 观赏鸟的选择,常以鸣声和羽色为主。
一、我国观赏鸟养殖历史
鸟类的骨骼系统
头骨
躯干骨
四肢骨
龙骨突 躯干骨
躯干骨
四肢骨
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
1、前肢特化成运动器官——翼。 2、流线型身体。 3、体表有羽毛。 4、特殊的呼吸系统——双重呼吸。 5、强健的心脏。 6、强健的胸大肌和特殊骨骼系统,胸骨有附着肌 肉的龙骨突。 7、消化能力强,直肠短。 8、稳定且高于环境的体温(40±2℃)。
饲养观赏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诗
经》、《山海经》等书中都有有关鸟类的生活习
性、饲养管理等方面的记载。两千年前的《扎记》 中亦有“鹦鹉能言不能飞”的记载。 周代人们开始养鹦鹉,汉代已经养信鸽,唐代 已经养黄鹂,宋代时除流行养鸽以外,还养百灵、
画眉。明代清代也盛行养鸟。
二、观赏鸟的食性
按照观赏鸟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蓝脚鲣鸟
小掩鼻风鸟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摘要:鸟类是现生生物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以其发育了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的现生生物,如羽毛、角质喙、中空的骨骼、叉骨、具龙骨突的胸骨、尾综骨、对握状的脚趾等等。
长期来人们一直想知道鸟类究竟由哪一类生物演化发展而来。
但苦于化石材料的贫乏,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迷团,困扰我们长达140多年。
但是随着中国辽西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等珍稀化石的发现,国际鸟类起源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鸟类是由恐龙变来的,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是长羽毛的“恐龙”。
关键词:鸟类;起源;演化;恐龙;化石。
鸟类起源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即在伟大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后的一年。
1860年,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晚侏罗世泻湖相灰岩中发现了一件单根羽毛的化石。
这根羽毛化石长约6.8cm,宽约1.1cm,不对称发育,清晰地显示出羽轴、羽片、羽枝等结构,被德国学者H.V.迈伊尔(H.V.Meyer)确认是“鸟类”的羽毛(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1861年,巴伐利亚地区又发现一件既有羽毛、又有骨架的生物化石,H.V.Meyer将其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Ar-chaeopteryxlithographica,Meyer),原意为“古代长羽长的生物”(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此后,在长达140多年的时间内,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地区共发现了8块始祖鸟标本,其中尤以1877年发现的第三块始祖鸟标本保存最精美(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德国始祖鸟的发现是国际古生物研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当时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它显示出了许多介于爬行类(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特征。
譬如,嘴里长有牙齿,跖骨没有愈合成跗跖骨,腓骨与胫骨等长,前肢掌骨没有愈合成腕掌骨,肋骨短小且没有钩状突,有一条由20多节尾椎组成的长尾巴等特征都是始祖鸟的近祖(爬行类)性状;身上长有羽毛(羽毛已有分化,如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体羽、尾羽等),耻骨后向伸展,锁骨愈合成叉骨,第三掌骨已开始与腕骨愈合,拇趾与其他三趾对生等特征是始祖鸟的近裔(鸟类)性状。
《家禽的生物学》课件

防御行为
家禽为保护自己和群体免受威 胁而采取的行动,如警告、逃
跑和反击。
家禽的繁殖行为
求偶
雄性家禽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 己的优势,以吸引雌性。
筑巢
雌性家禽在繁殖前会筑巢,以 保护蛋和刚孵出的小鸡。
产蛋
雌性家禽在适宜的条件下产下 蛋。
孵化
雌性或雄性家禽通过体温为蛋 提供热量,促进胚胎发育。
家禽的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家禽的骨骼系统由许多骨头组成,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 保护内脏器官和维持姿势。骨骼还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有助于家禽的运动。
详细描述
家禽的肌肉系统通过收缩和舒张,使家禽能够进行各种运 动,包括走、跑、飞等。不同的肌肉群负责不同的动作, 使家禽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环境。
家禽的消化系统
总结词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家禽的生物学》ppt课件
目录
• 家禽的起源与进化 • 家禽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 家禽的繁殖生物学 • 家禽的行为学 • 家禽与人类的关系
01
家禽的起源与进化
家禽的起源
家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最早的家禽可能是驯化于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家禽的起源与人类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是人类为了获取肉蛋等食品而驯化的动物 。
家禽的分类
家禽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程度可 以分为传统家禽和现代家禽两大类。
现代家禽则是指那些经过高度驯化和 选育的家禽,如快大型肉鸡、高产蛋 鸡等。
传统家禽是指那些驯化历史悠久、品 种特征明显的家禽,如鸡、鸭、鹅等 。
02
家禽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家禽的骨骼系统
总结词
支撑和保护
总结词
提供运动能力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
2.通过比较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探究鸟类的起源(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
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
首次由H. V.Meyer 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
二块标本也是H. V. Meyer在1861年9月30日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 Hell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1970年,J. H. 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鸟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lem的Teyler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博物馆;1987年在索伦霍芬印板石灰岩内又采集到一块始祖鸟标本,与前一件相同,也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由Peter Wellnhofer 于1988年报道。
从以上始祖鸟标本发现情况简介可以了解,若没有羽毛印痕与骨骼化石同时保存时,常被误认为是爬行动物。
(2)研究进化证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始祖鸟复原模型,并填写下表:总结通过化石研究进化的方法——古生物学方法:①化石所处的地层,说明该物种生存的年代;②化石复原的物种的形态结构与现今物种进行
比较,分析异同,寻找联系,探究进化的线索。
最后还应介绍鸟类起源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如“中华龙鸟”的发现等。
2.家禽(1)家禽的起源两个问题,其一,家禽是由古代的野生鸟类,经过人们的长期驯化而来的。
其二,教师出示原鸡、雁、野鸭的挂图(或看书),让学生了解鸡、鹅、鸭的祖先。
并说明对于动物的人工驯养是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方法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优良品质的家禽既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
(2)家禽的经济意义与学生共同联系个人生活总结。
小资料1.始祖鸟的发现1861年,德国,梅以尔(H. V. Meyer)在离慕尼黑不远的索伦霍芬村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块印有一根淡黑色的羽毛化石。
化石长60毫米,宽11毫米。
羽干的两侧有羽瓣,一侧羽瓣的宽度大约是另一侧羽瓣宽度的一半,这与现代鸟类的飞羽构造基本相同,但年代属于晚侏罗纪。
这是早期鸟类的第一个古生物学发现。
这件珍贵的鸟羽毛化石被送到了慕尼黑科学院博物馆。
此后不到一个月,梅以尔又幸运地在离羽毛化石产地不远的另一个采石场发现了完整的鸟类化石。
这件化石标本具有由许多尾椎骨组成的长尾,每一尾椎骨的两侧都生有一对尾羽,翼羽印痕也很明显。
梅以尔认为这是鸟类的一个新属,定名为Archaeopteryx,即古老的翅膀之意,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始祖鸟。
当时进化思想正在广泛传播,收集化石已成为人们的普遍爱好,一位叫哈伯雷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收钱,但必须付给他化石,就这样,始祖鸟化石很快就落到了他的手中。
不久,整个欧洲掀起了一股始祖鸟化石热,包括国会议员、社会名流、学者、教授,人人都在争抢始祖鸟化石。
尽管大英博物馆馆长欧文和地质馆主任瓦特赫斯坚持反进化论的立场,但他们仍然主张大英博物馆应当不惜高价购买这件珍宝。
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哈伯雷终于同意以700英镑的价钱把始祖鸟化石及其它1703件化石收藏品卖给大英博物馆。
1862年11月,引起广泛争论的始祖鸟化石运到了伦敦,一件史无前例的化石珍品就这样落入了异国之手,至今这件化石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2.中华龙鸟20世纪最后的20年,是鸟类起源研究的新时期。
1994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一枚古代鸟类化石,科学家们十分激动,他们说:“中国有了始祖鸟”。
经过研究,科学家把这枚称为“孔子鸟”的化石认定为代表鸟类向飞翔进化的主流。
而始祖鸟不是鸟类的直接祖先,只是鸟类的一个旁支。
1996年在辽宁西部的义县四河屯,发现了中华龙鸟的化石,那里是低山丘陵区,它的发现地层也因此被称为“原始中华龙鸟义县底部”。
根据中国科学家对中华龙鸟化石的研究,可以从五个方面的特征来认定中
华龙鸟是最早的鸟类。
其一,这种距今1.4亿年前的鸟,在整体上已初步显示出鸟类的形态特征;其二,此鸟身上已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其羽毛比孔子鸟和始祖鸟的都短;其三,此鸟仍有粗壮锐利的牙齿,留有明显小型恐龙的牙齿特征;其四,此鸟的尾椎很长,有52节,这比只有30多节的始祖鸟和尾椎更短的孔子鸟估计要早两三千年;其五,前后肢已经分异,短小的前肢已开始长出短的羽毛,但还不具备飞行能力,只能像鸵鸟一样主要靠后肢奔跑,而到始祖鸟就可以滑翔了。
中华龙鸟的发现,使人类对于鸟类祖先的认识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几乎全世界的古生物科学家都意识到:中国古生物学家正在革命性地改变人类对于早期的原始鸟类演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