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挺举训练
基层少年举重运动员基础训练
![基层少年举重运动员基础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32758250066f5335b81210c.png)
免 因 为 这 一 点 影 响 到 其 他 项 目的 提高 。 三 、 练 安 排 要 新 颖 多 样 化 训 举 重训 练 与 其 他运 动 相 比 , 是 比较单 调 、 枯燥 的项 目之一 。运 动 员想 与沉 重 的杠 铃 打 交道 , 如 安 排 不好 就 容易 产 生 厌烦 情绪 ,
☆ 练霄
基 层 少年举 重运 动员基础 训 练
口张长永
举 重 项 目长 期 训 练 过 程
徐
辉
度 、 调性 、 协 耐力 等 。全 面提 高各 项 身体素质 训练 , 大机 体机能 , 扩 改善 内脏器 官 的功能 ,是承 担大
的运 动量 训 练 所 具 备 的条 件 。 2 专项 素 质 训 练 , 项 素 质 、 专 训 练 主 要 包 括 力 量 速 度 、专 项 耐 力 和 灵 敏 性 训 练 。 力 量 的 提 高 的
动作基础
362比赛训练 法的运用 有 四 ..
因为骨骼 、心肺等 系统器 官还 处
练 方 法 。 个 体 差 异 的 不 同 , 个运 每
种 类 型 : 学 性 比赛 、 拟 比赛 、 教 模 检查性 比赛和适应 比赛 。
4 结 论 与 建 议 、
在 发育时期 , 尚未 完善 , 其各 系 而 统之 间的发 育不平 衡 ,不能将 其
2 基 础 训 练 阶 段 (3 l ) 、 1一 5
般 身 体 素 质 训 练 与 专 项 特 点 有
关项 目: 田径 ( 中长跑 、 步跑 、 小 高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支撑练习及其身体素质训练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支撑练习及其身体素质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281672eccbff121dd368337.png)
青 少年的训练 ,结合举 重专项 特点做 身体 素 之 ,就会 造 成力量 薄 弱 ,影响抓 举 成绩 的 的一个 必备条件 。
质训 练 .更是 要引起各级 教练 员的重视 。在 举 提 高。所 以我们要 在抓举练 习中培 养一 种
举 重运动 主要 是提 高心肺 功能 。为 了
重运 动中 ,抓举 成绩 的好坏直 接 关系到运 动 良好 的支撑 意识 ,同时提 高 运动 员不 怕 增强心 肺功 能 ,运 动员 可做一 些短 距离 冲
命线 ,没 有腿 力 ,要达 到一个 更 高水平 是很
惯 了这种 较轻松 的支撑 方式 。随着杠铃 重量
(5)在 抓举 的 练 习过 程 中 ,从 头 至尾 难 的。近 几年 ,我 国举重运动 员对腿 力练 习
的不断 增加 ,手臂 的支撑稳 定性也 越来 越差 , 都 要积 极 培 养运 动 员 的 良好 支 撑 意识 , 比较 重视 ,现在 的专业 队差 不 多每 天都 要
《音体美园地l 【关 注】
青 少年举重运 动 员抓 举支撑 练 习及 其身体素 质训练
●钟 成 灿
世 界 举 重 运 动 存 i|二 十 年 发 展 极 为 迅 较稳 固的支撑 。训练 中应 多提 醒运 动员注 巧性 和协调 能力 。许 多灵敏程 度 高的运 动
速 。训练项 目更 为集 中,抓 、挺举 技术 发腥 ’ 意挺 胸 ,两个膝 关节 向两 侧 分开 .下 蹲时 员能迅 速掌握新 的动作技 能。
员 总成 绩的名次 ;而抓 举技术 中的 支撑动 作 苦 、不 怕 累的顽 强精 神 。这是 解决 这—难 刺、中长跑 、跳绳 、游 泳等项 目的训练 。这些
如果 完成的不理 想 ,就有 可能导 致试 举失败 。 题 的有效手 段。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419ad05f12d2af90242e6f6.png)
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摘要:举重是一项以发展力量为主的竞技体育运动。
为了使运动员在训练中避免更多的运动损伤,应采取较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发展力量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一、举重绝对力量来源的生理基础绝对力量是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运动的基础。
这种力量不纯粹是一种自然力量的存在,需要通过科学训练获得。
通过力量训练,举重运动员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②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只有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改善,才有可能使肌肉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和使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进行活动,这样大脑皮质相应的中枢就需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皮质神经细胞发放一致的高频率的兴奋冲动。
③使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得到改善。
由于力量训练可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加,从而增强了肌肉组织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供应。
此外,由于力量练习时的不断牵扯,肌腱和韧带的细胞亦增殖、长大和坚实,使肌肉组织中的结缔组织增多、增强,脂肪减少,从而提高了肌肉组织的收缩率。
二、举重力量训练理论举重力量训练就是要与专项技术相结合,使训练所获力量不断转化到专项技术动作上,做到循序渐进,有效挖掘运动员潜力,确保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力量训练是举重专项能力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关每星期训练次数问题虽然有些成功的运动员每星期训练超过5~6次,但他们的训练方法还未被广泛采用。
有些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他们每周训练7次。
在赛前一个半至两个月,有时还每天训练2~3次,但成绩不够理想。
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每天练2~3次才能生效:①合理的营养,充分保证有机体力量恢复的物质;②教育手段;③各种不同运动量节奏和科学训练手段。
所以,举重项目的力量也与速度项目一样,要掌握相对于个体而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加大力量训练负荷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专项力量训练负荷数量,提高强度,增加训练负荷。
举重运动员的抓举与挺举技术分析
![举重运动员的抓举与挺举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9624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e.png)
举重运动员的抓举与挺举技术分析近年来,举重运动作为一项备受瞩目的体育项目,其在体育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作为举重项目中最主要的两个动作之一,抓举和挺举技术不仅是决定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对象。
本文将对举重运动员的抓举与挺举技术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研究来揭示其关键要素和技术要点。
一、抓举技术分析1. 身体姿势及起始动作:在进行抓举时,运动员需要站立在抓举台上,双脚与肩同宽,并将抓举杠铃横放在脚前。
抓举动作的起始阶段需要注意身体姿势的正确调整,主要包括保持腰部挺直、双手握杠处于肩宽处等。
2. 提杠动作的力量输出:在抓举的过程中,力量的输出是至关重要的。
抓举的关键在于运动员将杠铃从地面提起,然后以快速的速度翻转上身,并将杠铃稳定在头顶位置。
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力量输出,包括臀部、腰部、肩部、背部等多个肌群的发力。
3. 瞄准点和站立动作:在将杠铃提起后,运动员需要将杠铃稳定在头顶位置,并站立起来。
站立过程中,需要配合双臂伸直以及身体的前倾动作,同时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4. 优化技术细节:在进行抓举时,一些细节技术也是需要注意的。
例如,抓握杠铃时要保持杠铃紧贴大腿,双手握杠的位置要适当,杠铃要尽量靠近身体等。
二、挺举技术分析1. 起始动作和站立过程:挺举的起始动作是将杠铃抬至胸部位置,这一过程需要控制好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以避免杠铃晃动或失去控制。
在站立过程中,需要保持身体挺直,双手抓握杠铃,双脚站稳才能稳定抬起杠铃。
2. 挺举过程的力量输出:挺举的关键在于将杠铃抬起至头顶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腰部、腿部和臂部的力量发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动作错误或失控情况。
3. 稳定杠铃的关键技术:在挺举动作中,稳定杠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挺举时,尤其是在将杠铃抬至头顶位置时,需要保持杠铃的平衡,同时注意双臂的力量输出和身体姿势的控制,以确保动作的正常完成。
4. 优化技术细节:与抓举类似,挺举动作中的一些技术细节也需要特别留意。
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
![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0d1452a482fb4daa58d4b90.png)
我 们训 练 的运 动 员 ,4至 1 1 7 岁 之间 , 处 于基础 训 练阶段 , 正 他
尽 可 能使 他 们 掌握 规 范 的 技 术 。
以适量 的 运动 量 ,各 种不 同的教 学训练 方法 给 予他 们最有 效 的训 练, 使他 们获 得 良性 的刺激 , 使成
时 小 腿 应 向脚 尖 方 向 下 压 或 深 蹲
绩 稳 步地 提高 ,为 今后 的专业 强
化训 练打下 坚实的基础 。
练 , 定要 狠抓抓 举 、 举 技术 动 一 挺
作 的规 范化 ; 面发 展 腰 、 、 全 腿 上 肢 三大 力量 ,循 序渐 进 ,稳 步提
在训 练 中努 力使 学生 的技 术 动 作规 范化 。一 个错 误动 作~ 旦
在 技术训 练 中 , 调 举杠 铃速 度 , 强
要 培养 一名 高水 平 的少 年举 重运 动员 , 材这 一关 很重 要 , 选 我
队 所 招 生 的 学 生 ,有 经 过 一 年 基 础 训 练 的 和 没 有 经 过 基 础 训 练 的 。在 初 选 时 , 过 基 础 训 练 的 学 经
各种 力量 素 质基 础 ,在 全 面提 高
抓举 、 举 的训练 原则 指 导下 , 挺 他
高抓 动作数 次 。挺举 , 用杠铃 按挺
举 动作要 求完 成 动作 数 次。要 求
是握 木棍 上举 下 蹲 ;肘肩 关节 均
们经 过几 年 的系统 训练 ,全面提
果 。 由于少年 运动 员技 术 动作 不 稳 定 ,对 某些 技术 细节 掌握 不 是
大 重量 的次 数 。针对被试者 自然站 立, 两手正 握杠 铃 , 距 宽度 为上 握 臂加 肩 宽之 和 。测试 开始 即挺 胸 别腰 , 上身 略前倾 屈 膝 , 杠铃 悬 使
述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基本技术 综合素质训练论文
![述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基本技术 综合素质训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87b9563b3567ec102d8ad2.png)
论述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举重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女子举重)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教练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本文论述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几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
[关键词] 青少年举重技术综合素质训练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是培养青少年掌握过硬的举重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的关键,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向高层次水平发展的基础。
抓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是业余体校举重教练的根本任务。
一、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的第一步是要培养正确的静力姿势在实施举重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来说,参与活动的肌肉需要等长和等张收缩,就动作本身来讲,运动员要做静力和动力动作。
无论是抓举还是挺举,预备姿势时,全身肌肉群处于等长收缩,在提杠铃的第一阶段,伸髋肌和臂屈肌是处于等长状态;在下蹲支撑杠铃时,全身肌肉进入等长收缩;在起立收腿时,上肢肌群仍处于等长收缩,而下肢集群进行等张收缩。
参与活动的其它肌群,也同样需要进行上述两种形式的收缩。
因此,在运动员学习、领会、掌握动作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要让运动员有正确的静力姿势和动力动作的协调性,才能为实施举重动作的全过程打下基础,并有良好的开端。
实践证明,培养一个运动员动力动作协调性,要比培养静力姿势的正确性困难。
运动员在实施举重动作时,是由静力开始,然后是动力和静力相互交替,最后以静力结束动作。
静力动作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动力动作的速度和协调性。
因此,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首先要从建立正确的静力姿势入手,并逐步过渡到建立正确的动力动作。
在正常的训练中,一般影响完成完善的技术动作的静力姿势和相对的静力姿势,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提杠铃预备姿势;2.动作开始一刹那的起举姿势;3.支撑;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5.上挺预备姿势;6.屈膝预蹲动作中突然停顿一刹姿势;7.箭步分腿接铃姿势。
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赛前四周训练的研究
![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赛前四周训练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4ac4f0fab069dc5022012b.png)
竞技体育运动 是要求运动员把平 时训练水平在 比赛 中体现 出来的一项运动。平 时的训练水平再 高但不能在比赛中有良好 的发挥 ,最终的结果都有可能是前 功尽 弃。要在 比赛 中有较 好 的发挥,除了平时刻苦训练,打好扎实的基础之 外,做好赛前
高度 竞技状 态 的主 要途 径 , 它使 运 动员从 身 、技 战术 、 心理 、 恢 复和 思 想等各 个 方 面做 好 充分 的准备 ,其 实质 就是 各方 面训练 水平得 体
到提高,并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本文就是赛前四周的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安排 、赛前训练的恢复、赛前训练的心理调整以及赛 前运动员 控制体重的调整来对青少年 男 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探讨研 究,并把 自己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 关键 词 : 青少年 ; 举重 ; 赛前 ; 训练 作者简介 : 刘鹤林 (96 ) 17一 ,男,浙江温州人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二级教练 员,主要研究方向: 动训练。宋小芳 (9 5 ) 运 18 一 ,女,
来 对 青少 年 男子 举 重 运 动员 赛 前训 练 进 行探 讨 研 究 。
一
约l 0~2 %,甚至在赛前一到两周时基本 不安排身体素质练习。 0 ()赛前 四周训练的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内容和强度 2 的安排。进 入赛前训练,在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内容 和强 从 实战出发,精 选几 项发展速 度、力量 的 I I 练项 目。身体 素质
2 研 究方 法 .
本文主要采用实践法 、资料分析法。 二 、赛前四周训练计划示例 ( 见表 1 表 2 )
摸 高等。专项训 练内容主 要精选 抓举、挺 举、前后蹲、硬拉 、
举重运动训练上挺动作教学分析
![举重运动训练上挺动作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235fd5d15abe23482f4db5.png)
王 海 燕
( 赤 峰 市体 育 中学 , 内蒙 古 赤 峰 摘 要 : 举 重 运 动 训 练 是 当前 体 育 活 动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训 练之一 , 因此 练 好基 本 功是 举 重 课 堂 教 学 的 重要 目标 在 举 重 训练中, 上 挺 是 一 个 重要 环 节 , 但 在 现 实课 堂 中上 挺 技 术 教 学 仍 然 存在 有 待 改善 的局 面 。作 者 结合 教 学 实践 对 上 挺 动 作 教 学 训 练提 出几 点意 见 关键 词 : 举 重 训 练 上 挺 动 作 教 学 方 法 举 重 运 动 训 练 是 当前 体 育 活 动 中 必 不 可 少 的训 练 之 一 . 因 此 练好 基本 功 是 举 重 课 堂 教 学 的 重 要 目标 .而 上 挺 又 是举 重 训 练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上 挺 动 作 是 在 挺 举 杠 铃 到 胸 部 后 所 进 行 的 阶段 , 它 需 要 消 耗很 多体 力 。 对 于 举 重 运 动 员 的 体 力 有很 高 的要 求 。 以 目前 的 情 况 分 析 , 大 多 数举 重 运 动 员 在 翻 站 后体 力不 支 , 这 个 问 题影 响 到举 重 比赛 的成 功 , 也 对 运 动 员综 合素 质 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有 必 要 对 举 重 运 动 训 练 中 的上 挺 动 作进行分析 . 采 用 适 当 的教 学 方 法 。 1 . 举 重 训 练 的 教 学 步 骤分 析 举 重 训 练 既 是 ~ 项 完 整 的 过 程 ,又 是 可 以 分 解 成 多种 步 骤 的过 程 。在教 学 过 程 中 , 应 当两 方 面 都 兼顾 。首 先 要 保 证 以 完整性为前提 , 其次要注重各个 环节 . 采 取 针 对 性 的措 施 “ 各 个 击破 ” , 最 后 将 各 环 节 统 一起 来 , 形成一系列连贯动作。 举 重 训 练 是 一 门教 学 课 程 ,只 要 存 在 训 练 就 离 不 开 教 与 学 。但 是 如 何 更 好 地教 学 呢?我们 认 识 到 , 举 重 是 一 项 体 育 活 动, 更进一 步说 , 是技 术性 的 运 动 项 目 . 所 以应 当 以 实 践 技 术 教学 为主 , 以 理论 讲 授 为 辅 。 在分 解 动 作 阶 段 , 教 学 方 法 是 结 合讲 授 法 和 演 示 法 。 通过 此 方法 , 运 动员 学 习 和掌 握 各 部 分技 术 要 领 。 首 先 是 学 习 理论 知识 , 从 整 体上 形 成 宏 观 的技 术 概 念 ; 其 次 是 通 过 杠 铃进 行 反 复练习 , 先从轻杠铃开始 , 掌握动作要领 , 教 练 员 可 以对 受 训 者进 行 讲 解 示 范 , 缓 慢 递 进 地 消 除 错 误 的或 多 余 的动 作 , 提高 动 作 质量 ; 再 次 是巩 固技 术 阶 段 和 加 大重 量 阶 段 。 此 阶 段 的教 学 目标 是 在重 量 增 加 之 后 还 能 让 受 训 者 做 出 正 确 的 动作 。教 练 员 可 以根 据 运 动 员 的 实 际 情 况 ,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 尤 其 是 某些 动作 细节 , 使得 他 们 更 加 熟 练地 掌握 动 作 要 领 。 … 这是 整个 训 练 各 个 环 节 的综 合 ,训 练 员 在 教 学 中应 当认 识 到上 挺 动 作 是 整 体 的 一 部 分 。 用 马 克 思 主 义辩 证 法 的 观点 来看, 部 分 离 开 了整 体 就 会 失 去 其应 有 的价 值 和 作 用 。 下 面具 体 分 析上 挺 的具 体 教 学 步骤 。 2 . 上 挺 的 教 学 步 骤 首先 , 明确 动作 要 领 , 即挺 胸 , 直体 , 直颈 , 屈膝 , 猛蹬; 其 次, 对 各 个 动 作 要 点 有 深 入 的 了解 , 如挺胸 , 不 是 指 平 常 生 活 中的走路抬头挺胸 , 而 是 有 更 高 的要 求 , 如 用 力 地 吸气 , 气 沉 丹田。 直体 和直 颈 是 上 体 和下 体 不 能 出现 弯 曲 的情 况 . 然 后在 杠 压 三 点 时 挺 直 脖 子 。 蹬地 时 大 腿用 力 。蹬 完 后 快速 分 开 两 0 2 4 0 0 0 )
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ef8ae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2.png)
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举重比赛中,力量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为了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从训练计划、训练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一、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应根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体能状况、体重等因素制定。
一般来讲,初学者和幼年组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重点应放在技术训练上。
中青年组和青年组的力量训练应加强力量基础的培养和力量的提高。
紧接着是训练周期、训练强度、训练方法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二、训练方法1、卧推训练:卧推是提高青少年举重手臂肌肉力量的重要训练内容。
具体训练方法是将双手放在杠铃上,稍作调整后快速或缓慢地推起杠铃。
初练者重量应尽可能轻。
2、深蹲训练:深蹲是锻炼腿部肌肉和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
运动员将杠铃放在肩部,蹲下至大腿和小腿成90度角,然后再起来。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技术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举重姿势。
3、硬拉训练:硬拉是锻炼腰腹肌肉强度的好方法。
训练方法是将杠铃放在腿中央,双手握住杠铃,并将背挺直,然后将杠铃拉至髋部。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训练方式。
4、助推训练:助推训练是提高肩部和胸部肌肉力量的好方法。
运动员需要将杠铃最后抬起,这需要肩部和胸部肌肉力量的帮助。
三、注意事项1、核心重点:力量训练的重点是核心肌群的训练,这些肌肉包括腹肌、背肌、大腿肌肉等,对于提高举重能力非常重要。
2、合理安排训练量: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还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训练量的安排需要合理,不宜过度。
3、定期休息:力量训练需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和生长。
4、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训练成功的关键之一,参加高强度的运动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补给,以支持肌肉生长和恢复。
总之,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需要按照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计划,遵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坚持注意事项,才能在训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对内蒙古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训练分析
![对内蒙古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训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e0e72baf45b307e8719796.png)
赵 静军
对 内蒙古青少年 男子举重运动员
挺 举 技术 训 练 分析
赵静军 ( 内蒙古体 育工 作 第 三 大 队 , 呼和 浩特
摘 要 本 文 对 内蒙 古 青 少年 男子 举 重运 动 员 的挺 练 年 限 4 5年 。 .
22研 究 方 法 .
所以要提高运 动员挺举 成绩 , 首先要提 高运动员 翻铃能 力。我在多年教 学实践 中发现 , 运动员要 想提高发力 和
下 蹲 的 速 度 , 好 的辅 助 练 习 是 高 翻 、 上 下 蹲 翻 , 不 最 膝 这
仅可以帮助运 动员提高 基本技术 , 也可 以提高运动员 的
心理素质 , 两者是有 着密切 的联 系。如果 一名运 动员在 翻铃技术上 出现差错 , 那么将 会严重影 响下一步技术 正
常发挥 , 因此 处 理 好 第 一 步 问题 是 刻 不 容 缓 的 。 目前 , 在 青 少 年举 重 比赛 中有 很 多 队 员 因 翻 铃 出 现差 错 而 造 成 了
定力量 , 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速度 , 利用正确技术和 良好
心理素质来完成它。下蹲翻由四个部分组成:1预备姿 ()
势 ,2 开 始 提 铃 , 3 发 力 耸 肩 ,4 发 力 下 蹲 支 撑 与 起 () () ()
21 0 0年( 2 第 3卷) 1期( 第 总第 8 6期)
从表 1表 2中看 出: 、 实验 组 经过 8周训 练 , 蹲翻 下
翻等动作练 习 , 加强发力路线和蹬腿展体 的充分 位置 , 熟
练技术 动作 。高 翻每周上 午安排三次 , 度在 6 强 0—8 % 0 之间 , 重点 练习杠 铃 的行 走路线 。膝 上下 蹲翻 每周下 午
基于体育人才培养的少年儿童举重训练探索
![基于体育人才培养的少年儿童举重训练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5ae2cef844769eae109ed65.png)
基于体育人才培养的少年儿童举重训练探索作者:史新艳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17期广东珠海●史新艳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举重运动成绩突飞猛进,不断提高。
我国举重训练,是靠科学的训练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出了自己的路子。
作为一个基层举重教练员,主要的是选材,启蒙,进行初级训练。
少年儿童举重的科学训练问题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系统地训练,打好基础,提高运动水平,在本文我谈一下自己的见解及训练安排。
少年儿童来自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及高栏港的各所公办及私立中小学校,年龄是在10 岁~15 岁之间,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学校训练和读书。
首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应该抓好专项模仿技术动作,实现抓举、挺举技术动作的规范化。
其次,全面进行各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然后逐步提高腰力、腿力、手臂三大力量训练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在训练中不断总结归纳发展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科学训练计划。
在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当完善各种身体素质,特别是着重发展力量、速度和改进技术。
对初学者来说,哪怕用很小的重量进行训练,也能发展力量。
他们都是由于刚刚接触到举重项目,对该项目运动较为陌生及害怕。
因此,教练员应对初学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他们了解举重项目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对举重的兴趣。
少年儿童容易受伤、骨折,儿童并不是大人,成人训练方法不适应儿童。
对不同的运动员视其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掌握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训练手段,尤其是对初学者先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手段。
在安排训练时,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等特点,分析后再进行科学合理安排训练。
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可通过游戏、田径、体操、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的综合柔韧练。
发展初学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机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要安排一些发展爆发力的运动项目练习,例如,30 米~60米跑(往返反应跑)、后退跑、立定跳远、快速纵跳、后抛铅球及协调、柔韧、灵活性练习等,只有这样,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力量、专项成绩才能较快提高。
如何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上挺能力
![如何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上挺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1d616c4da38376baf1faeba.png)
摘
要 : 用 文 献 资料 法 、 采 自然 实验 法 、 问调 查 法 、 理 统 计 法 对 漯 河 市 体 校 青 少年 举 重运 动 员挺 举 项 目中 访 数
上 挺 能 力 训 练 的 方 法 与手段 进 行探 讨 。在 举 重 比赛 中, 举 试 举 失败 的 主 要 原 因是 上 挺 环 节 造 成 的 , 挺 因此 应提 高
青 少年举重运动 员的上挺能力 , 为其以后 的运动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关 键词 : 重 ; 挺 ; 少年 ; 动 员 举 上 青 运
中 图分 类 号 : 84 G 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6 1 84 2 1 ) 20 5-2 17 - 6 (0 10 -180 7
如 何 提 高 青 少 年 举 重 运 动 员 的 上 挺 能 力
康 飞
( 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 , 河南 漯河 4 20 ) 6 00
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寺 争 夺 审 ‘ 々 串 ÷ 夺 + 牵 牵 辛 夺 夺 夺 々 夺 争 ’ 夺 夺 争 々 夺 ’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幸 夺 ・ 幸 争 夺 夺 夺 夺 夺 争 寺’ 幸 争
个基 层教练 员需要研 讨 的问题 。
运动员力量 素质 的考验 。我认为 力量训练 不可忽 视 , 但技
术 的熟练性 、 稳定 性 是力 量充 分 发挥 的可靠 保证 。因此 ,
技 术训练尤 不 能 丢 , 只有 把技 术 训 练 与力 量 训 练有 机结 合, 才能迅 速提高运 动员的上挺 水平 。 青 少年举重 运动员是正 处在生 长发育 的快 速增 长期 ,
如何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上挺能力
![如何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上挺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4822afef90f76c661371a61.png)
[ 3 】 俞继英 , 戴光裕 , 钱 光鉴 . 奥林 匹克举重【 M 】 . 北京 : 人 民体 育
出版社 . 2 0 0 1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1 ・ 0 3 ; t l t J I ' a 1 日 期: 2 0 1 3 - 0 5 - 2 6 作者简 介: 欧阳晓芳( 1 9 8 2 _ ) , 女, 初级教练员, 研究方向: 举重教学与训练。
技 术 大有 裨益 。 1 . 2 采 用半挺 和 架上挺 交替 练 习 上挺 节 奏差 的运 动员 往 往原 地 挺也 较差 , 因此 , 应
运动员在初期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科学性 ,因为该 时期 的训练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以后产生深远 的影响 , 打好 基础 是关 键 。在实 际训 练 中要 对 青少 年进 行严 格 而系统的挺举人i ' - ]  ̄ J I I 练, 特别是 l 4 ~ 1 5 岁的青少年 , 他 们的最大力量 已进入第一快速增长高峰期 ,更应该贯 穿一系列有关加强和合理安排提高上挺能力的训练内 容。 从小培养上挺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 这为其今后全面 提高总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 1 。
2 结束语
青少年要先把技术动作磨合的细之又细 ,特别是 上挺 动作 ,只有 牢 固地掌 握上 挺技 术 才能更 好 地 为提 高竞技能力打下 良好的基础 ,进而为总成绩 的提高奠 定 好基 础 。
参考文献 :
【 1 ] G A R HMM E R J . P e r f o r m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O l y m p i c We i g h t -
员 的上挺 力量 是必 要 的 。 1 . 6 重视挺 举入 门训 练
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
![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fd95e1c5f0e7cd1842536d6.png)
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李雪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当今世界举重竞技水平越来越高,运动员想在全国;全省或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全面的抓举;挺举技术。
举重是一项个人比赛的项目,试举次数有限,重量大,技术要求全面。
这就要求对运动员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成绩是摆在各级业余体校举重教练面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本着着重谈谈少年运动员如何全面提高的训练问题。
一、选材我们训练的运动员一般在13岁至17岁之间,正处于基础训练阶段。
他们本来来自各学校和县级业余体校,有些经过基层体校基础训练,有些没有。
要培养一名高水平的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这一关很重要。
因此。
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了一半。
举重项目要求骨骼粗壮,肌肉强壮有力,身体结实等。
所以要选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运动员。
1.体型。
在选拔举重运动员时,首先要从外观来观看他们的体型。
以选拔身高相对较短,粗壮结实;肩宽;胸厚;臂部肌’肉厚而上翘;体脂小;身体匀称;裸关节好;手大;拇指长。
须毛浓厚;有精神的运动员。
2.身体素质。
力量是举重的关键,在选拔举重运动员时,主要进行腿力,腰力,臂力的测试,以深蹲,硬拉,实力推等,为主要测试项目,速度和爆发力主要是60米跑和立定跳远来测试。
二、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举重技术从表面上看是个比较简单的动作,但是实际运用上则十分复杂,所以对于初期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一定要了解技术动作的组成和基本概念,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教练员要组织新运动员通过观看老队员示范和训练,边看边讲解,并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由深到浅。
从简到繁的过程,在训练中努力使学生的技术动作规范化。
一个错误的动作一旦动作定型,将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发挥,甚至会断送一个好苗子。
在每节技术训练课中,坚持以中小重量为主的技术训练,严格控制最大重量的次数,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安排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辅助练习,一定强度的重量对不同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起着不同的反应,给每个运动员要求安排的训练强度都要有针对性,使他们在适合的强度训练中获得最佳效果。
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支撑练习要点
![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支撑练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10b9b0960590c69ec3764f.png)
浅谈 青 少年 举重 运 动员 抓举 支撑 练 习要点
张 汝 春
(增城市体育发展 中心 广东 增城 51 1300)
摘 要 :随着社会 的不断发 展 ,举 重运动在 近些年 来发展越 来越迅速 ,训 练项 目在 新 的时期 内发 生 了很大 的变化 ,项 目变 得更加 的 集 中 ,每 次 比赛 的 成 绩 都 在 进 行 着 更 新 。抓 举 支 撑 练 习 是 抓 举 动 作 的 的 重 要 技 术 环 节 ,在 青 少 年 时期 如 果 训 练 的 时候 能 够 重 视 抓 举 支撑 动作的练 习,对 于提高抓举 的成绩情况来 说,是对取 得 良好竞技 成绩有着很 大帮助 的。随着举 重成绩 在竞技 中的地位越 来越高 , 人们对 于举重 的重视 程度也 随之 提高 ,在训练 方法上越来 越科学化 ,训练体系 也越来越健全 和系统 。抓 举支撑训练 到现 在 已经不 单单 是在 专项训练上下功 夫 ,而是通 过科学 的训练 方法 ,努 力挖掘各方面 的潜力 ,提 升全面 的身体素质 。
松现 象发生的原因还有 可能是因为在 下蹲支撑 时膝关节没有 分开;在 20 世 纪 7O年代 的时候 ,为 了提高试 举的成功率 ,将原来 的箭步支撑 改进成 了现在的下蹲支撑 ,经过试验 ,这种改进对于提高试举 的成绩十 分有效, 因此在现在 竞技 中,运动员往往会 采用这种理想 的下蹲抓 ;这种下蹲 抓 方 法 要 求 运 动 员 的两 膝 关 节 分 开 ,两 脚 自然 的 呈 外 八 字 状 态 ,从 而 使 腰 部肌 肉收紧 ,这样才能进行顽 固的支撑;在平时的训练 中,教练 要经常提 醒青少年运 动员在抓举 的时候注 意挺胸 ,两个膝 关节 向两侧 分开 ,在下 蹲时要特 别注意不 能出现抖动 的现 象;在进行 纠正错误 的时候 ,教 练应 该 让 青 少 年 运 动 员 多 多 加 强 腰 背 力 量 的 练 习
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的途径探索
![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的途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bfa615a7375a417876f8f41.png)
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的途径探索作者:张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6期摘要:我国是体育大国,尤其在举重项目中有着极高的整体实力,对于补充我国高水平的举重运动员来说,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培养是唯一途径,其中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基础,缺少力量的运动员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因此科学的力量训练对于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提高提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效果成为了训练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介绍力量训练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意见。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引言:举重项目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运动竞技项目,其胜负的评判是以运动员举起杠铃的最终重量为标准,举重项目将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身体协调能力充分的表现出来,其中,举起杠铃的速度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固然重要,但对于举重项目来讲,力量才是举重的关键,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日常的实际训练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力量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科学的力量训练,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在青少年身体承受范围内不断的加大负荷,提高运动员的绝对力量、爆发力量和速度力量,全面的提高其整理力量的训练效果。
一、力量训练对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的作用(一)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整体身体机能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少不了对其力量方面的训练,进行合理、科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以及整体身体技能,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礎。
在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适量、适度、合理的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在不增大身体肌肉组织的前提下,是肌肉组织汇总的力量得到有效增长,改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1]。
力量训练所带来的身体机能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调节青少年的神经系统。
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力量训练以后,青少年支配肌肉中枢神经的机能得到有效改善,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肌肉中所蕴含的力量和活力,使青少年肌肉组织中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在举重过程中肌肉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紧张性变化,从而发挥出更加优秀的竞技状态。
谈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训练
![谈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63ffd1d6c175f0e7cd137bb.png)
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抓举训练【摘要】运动项目中的举重训练是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举重中抓举和挺举是举重成绩的重点。
因此,如何提高少年运动员举重能力是文中主要探讨内容。
【关键词】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训练;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世界运动项目中的举重运动竞争越来越高,运动员要过五关斩六取得优异成绩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然后是抓举和挺举的技术训练能力。
这也是目举重教练在急切谈论的重要内容,教练具备相关技术水平之后,才能有效的指导少年举重运动员,提高在抓举和挺举两方面的技能,为取得优秀的成绩打好基础。
近几年来,我国举重教练不断的调动学生的训练的积极性,并投身与举重策略的研究中,同时也是本文主要探讨内容。
1、确保选择对象,把握好选择标准高水平的举重运动员首先教练在人员选择方面要严格把关,这也是一名优秀举重运动员成长的关键。
教练在人员选择上要走充分考虑到年龄好而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这也是教练高度负责的体现。
同时教练还应该注意要按照举重训练的要求继续拧对象选择,首要教练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目标进行初步选择,然后经过实际训练之后,再进行最后的选择。
初步选择很重要是一个运动员逐渐提高的基础,因此教练的态度和把关是关键。
第二步就要进行潜力训练,举重测试是最后的选择的重要阶段,需要初步选择的运动员在相同时间段内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再次进行举重测试然后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也是确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测试的内容会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抓举和挺举,其中的细节首先是手握木棍下蹲,双足立定以及膝上高举等。
这些细节的测试是对学生柔韧性和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了解的过程,也能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这方面的潜能。
所以,教练在训练对象的选择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且在严格按照举重训练大纲的要求进行选择,确定好培养对象之后就是教练进入正式训练的一个比较长的艰苦训练过程,也是学生举重潜力充分发挥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挺举训练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和挺举的成绩,是当前各级业余体校举重教练员必须重视和紧抓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针对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挺举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少年举重运动员在进行挺举时的相关训练策略。
关键词少年举重运动员挺举训练方法
当今国际上举重运动的竞技水平已经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少年运动员要想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举重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不仅仅要具备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还应该掌握有全面的举重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要领。
而在举重中挺举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因为举重比赛中挺举比赛的成功率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教练员要着重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挺举技能,打好举重运动的基本功。
接下来本文主要针对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挺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少年举重运动员挺举上挺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我国多数优秀的男子举重运动员出现的挺举失败的现象观察,能够造成挺举上挺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翻站时太费劲,而当站起来之后就将大部分的体力消耗掉了。
(二)翻站过于轻松,但是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没有将杠铃的位置
调整好放置在胸前;再就是由于站起来之后没有提好胸腔里的内气,没有憋住就会造成预蹲的时候胸前的杠铃滑下。
(三)还有些运动员对动作的动力产生了错误的定型,这就导致在做预蹲的动作时身体的重心发生前倾。
(四)在发力送杠铃时上肢的肌肉过度紧张,导致下肢的力量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传递到杠铃上。
(五)预蹲的重心比较直,在向上送杠铃时,如果杠铃的上升路线比较偏前就会给接下来的支撑环节造成困难。
(六)预蹲发力向上送杠铃的动作完成之后,在身体下降接杠铃时,由于上肢和下肢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好,导致杠铃的回落幅度太大,从而出现震肘、臂、肩的现象。
(七)在箭步分腿进行支撑时,腿部以及髋关节部位没有收紧,导致身体摇摇摆摆。
二、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在举重运动的挺举技术中几个重要的环节都是要靠快速而又协调的瞬间爆发速度来完成的。
在挺举的技术中第一个速度的环节就是举重运动员在负重的情况下身体下蹲的速度。
这个动作的速度快慢对于提高运动员挺举的成绩至关重要。
如果运动员身体在下降时杠铃的速度增加,那么做自由落体的杠铃惯性也会随着增加,而增加惯性又是将杠铃举起的第一步。
所以,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身体的下蹲速度是有效提高挺举成绩的方式之一。
在挺举技术中第二个关键的速度就是上挺发力,它主要要求举重运动员要在短时间之内
爆发出身体最大的力量,从而使得杠铃能够获得最大的加速度,上升到最佳高度给下蹲的支撑力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举重过程中挺举技术的第三个关键速度就是下蹲的分腿速度。
对下蹲分腿速度以及时机的准确把握是顺利完成整个挺举动作的关键所在。
它直接对运动员身体的重心能否稳固的支撑迅速下落的杠铃造成影响。
总之,速度在举重挺举动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特性对技术动作的质量进行不断地强化
因为少年运动员具备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学习和领悟动作的能力比较快,可塑性较强,但是却不能够对技术动作做到稳定的掌握,比较容易消退,因此举重教练员们要根据少年运动员所具有的这些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他们的技术动作进行加强训练,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优势所在,对不足之处的弥补是对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的重要方式。
因此要想让运动员能够更好更快、更加牢固的对技术的动力进行正确的定型,就必须要促使运动员经常使用合适重量的杠铃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持续地对大脑神经进行刺激,进而使得少年运动员建立起正确的良好的条件反射,形成正确且固定的技术动作动力的定型。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不仅仅能够对运动员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与柔韧性和专项耐力等方面的素质。
四、对具有针对性的辅助训练动作的选择要加强重视
要想加强对针对性辅助训练动作的选择,就必须要做好以下两个
方面:
一方面,要对举重运动员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
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辅助动作的作用和相关特性进行透彻的了解。
几个人同时出现一个问题,不一定就是同一个原因造成的。
因此一个辅助的练习动作也不一定能够对出现同一问题的所有人管用。
所以,对于出现问题的人要对其产生问题的实质性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对肌肉的用力、动作的结构和角度以及心理因素等进行分析。
对每个辅助的练习动作,都要对它的结构、性质以及训练的部位和动作用力方式的要求等进行充分的掌握。
只有从多个方面对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够对少年运动员在举重训练中的速度、动作路线以及动作的角度、位置和发力用力的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从而使得每一个辅助的练习动作都能够符合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五、总结
少年举重的训练实际上是基本功的基础训练,举重教练员们应该遵循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少年的生理特性等,切实的做好少年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的训练。
总之,我国的许多举重运动员目前在挺举环节中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这就严重的对我国挺举的成绩和最终的总成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只要每个举重教练员能够对所带领的少年运动员身体情况作出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是能够使我国少年举重运动员上挺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
参考文献:
[1] 杨伟全.浅谈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2] 覃振桃.浅谈少年挺举箭步式上挺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技.2008(4).
[3] 康飞.如何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上挺能力[n].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 翟绍凯.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挺举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