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缺乏的原因
营养不良名词解释
营养不良名词解释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者摄取的营养物质种类不均衡而导致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给,使机体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营养不良可以分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两大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取不足而导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蛋白质是人体构成组织和细胞的基本物质,能量则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源。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通常出现在摄取的蛋白质和能量远低于身体需求的情况下,导致机体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贫困人口,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身高停滞、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指人体在摄取的营养物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利用营养物质进行生理代谢,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等。
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
矿物质是组成机体组织和骨骼的无机物质,如钙、铁、锌、碘等。
微量营养素缺乏常常出现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烹饪加工不当、慢性疾病等情况下。
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可以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发育迟缓、体质衰弱、免疫功能下降、营养性贫血、骨骼畸形等。
尤其是在儿童和孕妇中,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更为迫切,营养不良对其影响更加严重。
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的关键是要保证均衡的膳食结构和充足的营养摄入。
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在膳食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加强营养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营养的认识和重视,也是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的重要手段。
经典维生素缺乏症的病因与补充方式
经典维生素缺乏症的病因与补充方式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到多种代谢反应中,是身体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饮食不均衡或其他原因,人体可能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本文将讨论几种经典维生素缺乏症的病因以及补充方式。
一、维生素C缺乏症1. 病因: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重要营养素,它在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长期摄入食物中维生素C不足,就容易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的发生。
此外,吸烟、酒精摄入、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也是造成维生素C 缺乏的重要因素。
2. 补充方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是防止和治疗维生素C缺乏的有效方法。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番茄等水果,以及蔬菜(如菠菜、红椒)都是丰富的维生素C来源。
此外,维生素C片剂也是一种常用的补充方式。
二、维生素D缺乏症1. 病因:维生素D在人体中起着调节钙和磷代谢的重要作用,如果摄入食物中维生素D 不足或皮肤暴露不足够的阳光,就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
同时,肾脏功能减退、某些胃肠道吸收异常等也可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
2. 补充方式: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是预防缺乏的关键。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鲑鱼、煮鸡蛋等。
此外,暴露在阳光下也有助于身体自行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
然而,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补充剂也是一种可行的补充方式,尤其是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中。
三、维生素B12缺乏症1. 病因:维生素B12是与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关的重要维生素。
由于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因此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往往容易出现B12缺乏症。
同时,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肠道疾病)以及年龄增长等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足。
2. 补充方式:补充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缺乏症。
动物性食品中最富含维生素B12的包括肝脏、贝类、牛奶和鸡蛋等。
中国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
中国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
一、营养不足
营养不足是指儿童摄入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在中国,虽然大部分家庭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但营养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多样化的食物。
中国儿童营养不足的表现主要包括:
1.生长迟缓:由于缺乏营养,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减缓,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2.抵抗力弱:营养不足会导致儿童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3.学习能力下降:缺乏营养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是指儿童摄入了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但缺乏某些微量营养素,如铁、锌、钙、维生素A等。
这种状况通常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过于单一所致。
隐性饥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具有潜在的危害。
中国儿童隐性饥饿的表现主要包括:
1.贫血:由于缺乏铁元素,儿童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易疲劳等。
2.免疫力下降:缺乏某些微量营养素会导致儿童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3.视力问题: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夜盲症等问题。
三、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是指儿童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参考值的上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超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营养问题。
中国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主要包括:
1.高糖高脂饮食:大量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超重肥胖。
2.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中,儿童的运动量减少,导致能量消耗不足,进而引发超重肥胖。
营养缺乏病
锌缺乏的原因
食物中锌缺乏、偏食、酗酒、早产 儿、严重肝病、肾脏疾病、脂肪痢、 烧伤、糖尿病等
主要来源
动物性食品:牡蛎、鱼贝类、肝、肉、蛋、
干豆、粮食亦含有多量的锌,但吸收率较低
锌的生物利用率: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前 者为35%~40%,后者为1%~ 20%
硒的生理功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和 过氧化氢的作用,与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协同作 用
非洲撒哈拉地区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
东亚和东南亚
南亚
营养缺乏病流行病学特点
2.高危人群 贫困人口 难民 寄生虫感染者 婴幼儿和儿童 妇女
营养缺乏病分类
按人群分类
• 儿童营养缺乏病 • 青少年营养缺乏病 • 成人营养缺乏病 • 老年人营养缺乏病
分类
按发生原因分类
• 原发性营养缺乏病
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地图舌),唇炎 角膜炎:角膜血管增生 脂溢性皮炎:睑缘炎 阴囊炎和阴唇炎
中度进展性舌炎伴有舌乳头融合 和早期萎缩。
(四)烟酸缺乏病
癞皮病(三D症状): 皮炎(dermatitis):四肢等裸露部分出现对称
性皮炎,皮肤变厚、色素沉着、边缘清楚或红褐色 皮疹,高出皮面,表面糜烂,渗液较多。 腹泻(diarrhea):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 不良、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症状 。 痴呆(demantia):紧张、过敏、抑制、失眠、 记忆力减退,甚至语无论次,有的变成永久性精神 错乱,痴呆。
食物中不足 土壤缺乏
加工损失
营养知识缺乏
机体营养缺乏过程
原发性
血液中的
营养素不足 继发性
组织器官中 储备下降
名词解释营养不良
名词解释营养不良名词解释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均衡,无法满足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所需。
这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为普遍。
营养不良主要包括蛋白质能量不足、维生素缺乏和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
蛋白质能量不足是指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以满足身体所需。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单位,对于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量则是人体运行所需的燃料,供给脑部功能、肌肉运动以及其他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
当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人体会出现症状,如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等。
维生素缺乏是指摄入的维生素种类或数量不足以维持身体健康的正常水平。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主要参与调节代谢功能,维持身体正常运作。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当一个或多个维生素缺乏时,人体会出现不同的缺乏症状,如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坏血病,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等。
微量元素缺乏是指摄入的微量元素不足以满足身体健康所需。
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虽然需要的量相对较少,但它们对于体内许多生化过程和代谢反应的正常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碘、硒等。
当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时,人体会出现相关的缺乏症状,如铁缺乏可导致贫血,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问题等。
营养不良不仅在身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和情绪健康。
营养不良会使人容易疲劳、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限制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贫穷和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常常是由于贫困、食物不足、水源污染等原因造成的。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营养不良则更多与饮食习惯和偏好有关,如过度依赖加工食品、高糖和高脂肪的饮食模式导致的。
解决营养不良问题需要政府、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植物的营养缺乏症状识别与解决方法分享
植物的营养缺乏症状识别与解决方法分享植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
然而,由于环境条件、土壤质量等原因,植物常常会出现营养缺乏现象。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营养缺乏症状的识别和解决方法,并分享一些有用的技巧。
一、氮素缺乏氮素是植物体内构成氨基酸、核酸、叶绿素等重要化合物的基础元素。
植物缺乏氮素会导致叶片的黄化和老化,整体生长发育迟缓,叶片变得松软而垂下等症状。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施用含氮的肥料,如尿素、秸秆、菜渣等,也可以通过调整土壤pH值,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
二、磷素缺乏磷素是植物体内储存和传递能量的关键元素,对于根系、茎叶和果实的形成至关重要。
植物缺乏磷素会导致叶片的变小和变深绿色,整体生长受限,花芽发育不良等症状。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施用磷肥,如磷酸二氢铵、过磷酸钙等,也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增加有效磷素含量。
三、钾素缺乏钾素是调节植物渗透调节和激素合成的重要元素,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缺乏钾素会导致叶缘焦枯、叶片发黄、生长停滞等症状。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施用钾肥,如硫酸钾、氯化钾等,也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含量,提高土壤的钾素有效性。
四、微量元素缺乏除了氮、磷、钾之外,植物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锌缺乏会导致叶片出现黄斑、畸形,镁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叶缘褪绿等。
对于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通过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来解决,如硼肥、铁肥、锌肥等。
五、土壤调理与营养平衡除了直接施用肥料来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调整土壤质量和提高营养平衡也是预防和解决植物营养缺乏的重要措施。
例如,适量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定期进行土壤pH值的测试和调整,可以保证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综上所述,植物的营养缺乏症状的识别与解决方法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植物不同营养元素的功能和缺乏症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土壤调理措施,能够帮助植物克服营养不足,并维持其健康的生长状态。
营养缺乏病(二)下(精)
• • • • • •
1、缺乏原因 (1)摄入量低、生物利用率低 (2)生理需要量增加 (3)肠吸收障碍 (4)丢失量增加 (5)疾病
2、发病表现
• 3、预防
• 调整膳食--增加动物性食物的
摄入量,特别是红肉和动物 内脏、贝类。
• 高危人群——
•
锌补充或锌强化食物
• 锌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动物内脏中。 • 其它食物里含锌量很少———水、主食类 食物以及孩子们爱吃的蛋类里几乎都没有 锌,含有锌的蔬菜和水果也不是很多。
十二、硒缺乏
功能
• ①. 硒有抗癌作用。 • 人体缺硒易患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肾 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宫颈癌、白血病等。 • ②. 硒有抗氧化作用。 • 硒是最好的抗衰老物质,如果人体缺少了硒就 会“不再年轻”, 会导致未老先衰; • ③. 硒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 缺硒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课堂练习
• 一、判断题 • 1、维生素C缺乏,皮肤出现毛囊角化性丘 疹。( ) • 答:错,是维生素A缺乏导致该症状。 • 2、维生素B2缺乏,婴儿引起惊厥。( ) • 答:错,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该症状。
• 3、维生素B1缺乏伴有周围神经无力和感觉 异常。( ) • 答案:对。 • 4、干瘦型营养不良的病人体重低于其标准 体重的80%。( ) • 答案:错。60%
十一、碘缺乏病 概述
• 碘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含量较 高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含碘较 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 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 微。
十一、碘缺乏病 功能
• • • • 1.促进生物氧化。 甲状腺素能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 2.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 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 合成作用;当蛋白质摄入充足时,甲状腺素可 促进蛋白质分解。 •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 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吸收利用,促进糖原和脂 肪分解氧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等 。
造成孩子营养不良的原因
造成孩子营养不良的原因孩子营养不良的原因1、总是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去吃一些东西的,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来判断孩子能吃什么食物,不要随意的给孩子吃一些他们根本无法接受的食物,这样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2、吃太多新的食物对孩子的消化功能来说是很不利的,比如说是孩子第一次吃某一个东西,觉的很好吃,就去吃很多,这样就很容易使得消化不良,所以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饮食,不能让让他们去吃一些太多的新鲜的食物,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不要暴饮暴食,一次不能去吃太多,要慢慢的加量。
3、食品的搭配不是很合理,在孩子出生四个月之后,父母就可以给他们吃一些适当的容易消化的食物了,营养不平衡很有可能导致孩子消化不良。
4、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有有身体不舒服的地方就给吃药,随意乱用抗生素对孩子的身体是很不好的,容易使胃里产生细菌,也可能导致儿童消化不良。
5、在天气变冷的时候,家长要注意给孩子适当的增加衣服,因为肚子受凉会导致儿童出现消化不良。
6、家长要注意不能给孩子吃一些让细菌污染的食物,以防引发胃肠道的炎症,从而导致儿童消化不良。
孩子营养不良的表现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6、钾不足:小儿常出现肌肉无力,严重的可发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纤维不足:临床常表现为便秘等。
孩子营养不良的预防1、预防幼儿营养不良要加强营养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小儿最完善的食品,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喂养方法,按年龄及时添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
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的一般原因 1、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一般当作物种植
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的一般原因1、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一般当作物种植的土壤中某种元素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起作物缺素症状。
2、土壤反应(pH)不适。
有些元素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高有效性高,反应趋向中性或碱性时有效性低。
如铁、硼、锌、铜、锰随着土壤pH下降(pH4.5之前)溶解度显著提高,接近中性或趋向碱性有效性下降。
钼则与其相反,其有效性随着pH升高而增加。
磷的适宜pH 范围极窄,严格说仅在pH6.5左右。
pH<6.5磷与铁铝结合而固定,pH>6.5土壤中磷与钙结合固定,有效性降低。
不过,磷酸钙的溶解度要比磷酸铁、磷酸铝大,所以偏碱性土壤的磷通常比酸性土来的高。
3、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作物体内的正常代谢要求营养元素保持相对平衡,不平衡会导致代谢紊乱,出现生理障碍。
一种元素过量存在,常常抑制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
这就是元素间的“拮抗”现象。
生产中常见的拮抗现象有:磷—锌,磷—铁,钾—镁,氮—钾,氮—锌,氮—硼,钙—硼,铁↔锰之间。
其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抑制吸收。
如铵离子对于钾离子。
原因之一是离子半径相近,存在竞争吸收,高浓度一方阻止低浓度一方。
②阻碍转运。
如磷锌、磷铁拮抗,高浓度磷存在使得铁与锌与之结合而在根部沉淀。
③稀释效应。
原来浓度低的元素,由于生长量的显著增加而被稀释。
这是氮促使其他元素缺乏的主要方式。
如多种元素的缺钾症状就是由于过量氮引起的。
4、土壤理化性质的不良。
正常旺盛生长的作物赖于根的良好发育。
根系分布愈深愈广,吸收的养分数量就愈多,养分种类更全,缺素症状较少。
土壤底层有硬盘、漂白层、地下水位高都会限制根的伸展,减少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加剧和引发缺素症。
高的地下水位如在洼地或梅雨季节使水位上升,作物缺钾症状较多,钙质土壤中重碳酸根增加影响铁的有效性,引发或加剧缺铁症状。
不合理的土地平整,使土壤性状恶劣养分贫瘠的底层土壤上升也常常成为缺素的原因。
在肥力较高的平原区整地后也出现过缺缺磷、缺硼现象。
营养缺乏病(一)上
• • • • • • •
3、维生素D缺乏病 婴幼儿佝偻病 成年人骨软化症 4、维生素B1缺乏病 神经型 心血管型 婴儿脚气病
• (4)生殖功能 • 影响女性受孕和怀胎, 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 • 男性精子减少,性激素 合成障碍。
• (5)免疫功能 • 缺乏维生素A,机体细 胞免疫功能低下,患 儿易发生反复呼吸道 感染及腹泻。
补充
维生素A 缺乏病
• 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 缺乏的主要表现症状 为夜盲,眼睛会出现结膜干燥,结膜出现 毕脱氏斑(Bitotspot),继而角膜发生软化 症(keratomala-cia),严重者可出现穿孔 以至导致失明。
四、维生素B1缺乏病
• 维生素B1临床上以消化系 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 的症状为主。 • 我国南方此病发病率较高。 原因是:以精米为主食,且 气候炎热潮湿,汗液中丢失 的维生素B1较多。 • 此外,饮酒也造成维生素 B1损失。
• 1、缺乏原因 • (1)摄入不足
• 米麦类加工过细,米或蔬菜淘洗过多,浸泡过久,食物加碱... ...
• 1、缺乏原因
• (1)阳光照射不足 •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 不足 • (3)维生素D及钙、磷的肠 道吸收障碍 • (4)其他原因
• 肝、肾疾病
• 2、发病表现 • (1)佝偻病 • 1)神经精神症状
• 多汗、夜惊、易激 惹-“枕秃”或环形 脱发
佝偻病时,患儿最早出现、最晚 恢复的生化指标是碱性磷酸酶活性。
• (3)需要量增加
早产儿、重体力劳动者、急慢 性消耗性疾病... ...
2、发病表现
• 本病以儿童及青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 (1)眼部症状 • 1)眼干燥症
维生素A缺乏最明显的症状。结 膜、角膜上皮组织变性,泪腺受损 分泌减少,结膜出现皱纹,失去正 常光泽。患者常感眼睛干燥、怕光、 流泪,发炎,疼痛。
营养素不足与过量
■ (四)纠正
■ 1、使用富含锌食物:肝、牡蛎(每百克含锌100mg)、 牛肉、瘦肉、鱼类、海产品、南瓜、茄子、白菜 等
■ 2、提倡母乳喂养,初乳含锌量 高
■ 3、青少年每日应摄入锌8~15mg /d,成人12~16mg /d, 孕妇、哺乳者24~ 36mg/d
■ 4、前列腺肥大而性功能减低者:150mg/d,二个月后 低降为50~100mg
■ 2 、饮食习惯不良 很少新鲜蔬菜、水果;高温烹调, 过 碱或者铜离子使之破坏;单纯用谷类物质喂养婴幼儿;
■ 3、严重者药物治疗 。
9
■ 二、镁元素的不足
■ (一)镁元素的不足
■ 正常血清中镁的含量: 0.8~ 1.2mmol/L;低于 0.75mmol/L即为低镁血症。
10
■ (二)不足原因
■ 1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鱼、肉、虾、蛋食之过量,其中 大
量磷化物可妨碍镁的吸收;精米、白面可丢失94%的镁; 纯 净水中缺镁;酒精使食物中的镁不易吸收,且体内排泄增加; 咖啡、盐过多可使细胞内镁减少。 ■ 2 、丢失过多 严重腹泻、肠瘘、小肠切除术后;肾 脏丢 失过多:肾盂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多 尿 期,长期服用利尿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低镁症。
■
Fe3+ 蓝铁多功能酶 Fe2+ 亚铁氧化酶
■
Fe2+容易被人体吸收
16
■ (四)纠正
■ 1、多吃富含铜类食物:动物肝、肾、瘦肉、鱼类、 豆类
■ 2、纠正小儿的偏食、挑食、零食的不良饮食习 惯
■ 3、新生儿及牛奶、羊奶喂养婴儿,在医生指导 下 服硫酸铜12mg/d
17
■ 四 锌缺乏症
■
锌为人体重要而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小儿缺锌
膳食营养缺乏的常见原因
营养缺乏的常见原因营养缺乏,亦称“营养不足”,是指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营养素不能满足身体需要,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或生理功能的现象。
长期或严重的营养缺乏,可导致人体出现某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临床表征,甚至出现严重的多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损害、衰竭。
总体来说,营养缺乏的原因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食物供给不足1、居民收入低下,动物性食物、水果、坚果等食用较少,致使机体出现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A、B族等缺乏。
2、地域性食物供应不全,如西北地区的叶子类和根茎类蔬菜、海产品较为短缺、价格较贵,较容易出现维生素C、碘等摄入不足。
3、食物搭配不均衡或饮食习惯不良好,导致某些营养素的食源性来源不足。
4、精制加工和烹调不当,造成维生素C、B1、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以及维生素A和E的破坏和损失。
5、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造成蛋白质和脂肪,以及矿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二、吸收利用障碍1、食物搭配不合理或营养补充剂的不合理摄入,影响相关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而引起营养缺乏。
如优质蛋白质和葡萄糖促进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B族促进铁、叶酸的吸收和利用;膳食纤维和草酸盐抑制矿物质的吸收,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叶酸在胃肠道的吸收;以及矿物钙与铁、锌、镁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铁与锌之间的相互竞争作用等。
2、咀嚼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衰退和疾患以及消化酶的分泌障碍等,这些生理或病理性改变都可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从而导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不足。
3、药物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影响。
如磺胺类可抑制叶酸的吸收,过多服用抗酸药可影响矿物质离子的释放、降低吸收率,使用利尿剂和透析疗法造成体内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障碍。
4、先天性的某种营养素吸收缺陷,造成机体的营养素吸收不足。
如肠病性肢端性皮炎对矿物锌的影响,乳糖不耐受影响机体的乳糖吸收等。
三、需要量增加1、生长发育旺盛期、妊娠、哺乳等生理过程,各营养素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饮食中的常见矿物质不足
饮食中的常见矿物质不足饮食中的常见矿物质不足是指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矿物质量不足,导致身体缺乏必需的矿物质,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铁、锌、镁、钾等,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如果长期缺乏这些矿物质,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饮食中常见矿物质不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一、常见矿物质不足的原因1. 饮食结构不合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习惯不规律,常常选择快餐、方便食品等加工食品,这些食品中矿物质含量较低,导致矿物质摄入不足。
2. 植物性饮食过多:很多人过度偏爱素食,而忽略了动物性食品对矿物质的补充。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锌等矿物质吸收率较低,容易导致矿物质不足。
3. 食物加工过度:食物加工会破坏其中的矿物质,使其流失或减少,因此长期食用加工食品也容易导致矿物质不足。
4. 土壤贫瘠: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中矿物质含量不足会导致农作物中矿物质含量不足,从而影响人们通过食物摄入矿物质的数量。
5. 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容易出现厌食、消化不良等问题,从而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二、常见矿物质不足的表现1. 钙不足: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易骨折等问题。
2. 铁不足:会引起贫血、疲劳、头晕等症状。
3. 锌不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等问题。
4. 镁不足: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出现抽筋、疲劳等情况。
5. 钾不足: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症状。
三、预防常见矿物质不足的方法1. 合理膳食: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化摄入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奶类、肉类等,以确保摄入足够的矿物质。
2. 合理。
营养缺乏病有哪些
营养缺乏病有哪些日常膳食中如果某些营养素供给不足会导致人的各种营养缺乏症,损害健康,降低寿命。
与营养缺乏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一)蛋白质与热量缺乏病该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消瘦,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个严重的卫生问题,在儿童中尤为突出。
其原因一是饮食上给予补充或增加得不够,二是由于偏食、厌食或食用的蛋白质质量不高。
如果膳食中长期蛋白质供应不足,可引起营养性水肿和消瘦。
如缺乏某些必需的氨基酸,则可引起脱发或发育迟缓。
(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1.维生素A缺乏,主要表现为夜盲。
我国人民摄入的维生素A主要来自有色蔬菜及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
但是摄人大剂量的维生素A (每日5万∼50万Iu以上)也可出现中毒症状。
2.佝倭病与骨软化症,是由于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或人体缺乏日光照射的结果。
佝倭病多见于儿童,骨软化症多发生于孕产妇。
3.维生素E缺乏。
早产儿易患此病。
4.维生素K缺乏。
当长期服用抗菌类药物时,影响肝脏合成凝血酶元功能,可患此病。
(三)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病1.脚气病。
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长期食用精白米,致使体内硫胺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此病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肌肉注射或口服硫胺素后症状即可消失。
2.核黄素缺乏。
最突出的表现为阴囊炎,其次为舌炎、唇炎和口角炎。
每日口服l。
mg核黄素,效果显著。
3.赖皮病。
典型症状是腹泻、皮炎和痴呆,是以尼克酸与色氨酸缺乏为主的多种营养素缺乏病。
4.坏血病。
主要表现为齿龈肿胀、出血、皮下瘀血、肌肉疼痛、疲倦以及情绪改变等。
口服维生素C片,增加膳食中维生素C,症状均可消失。
(四)矿物质缺乏病1.缺铁性贫血。
当血液中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时,称为贫血。
贫血的原因很多,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多发生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
用硫酸亚铁制剂治疗有效,维生素C可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2.甲状腺肿。
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一般分为地方性与散发性两种。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为地甲病,以l。
∼30岁为多,女性高于男性。
家禽营养缺乏症的多种原因与防治
家禽营养缺乏症的多种原因与防治在家禽养殖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营养缺乏症,要有针对性加以防治,提高生产效率。
1导致家禽营养缺乏症的原因1.1代谢性营养缺乏家禽营养代谢性疾病大多表现为缺素症,有时也可因营养过剩引起。
导致家禽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1营养消耗过多家禽在生长旺盛期和生殖高峰期,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若不及时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就会导致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家禽在发生热性疾病、寄生虫病、肿瘤性疾病、慢性传染病时,营养消耗也会大量增加,从而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
1.1.2消化吸收不良家禽在发生消化道疾病如嗉囊阻塞、坏死性肠炎、病毒性肝炎时,不但营养消耗增加,而且消化、吸收、代谢都出现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容易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
1.1.3物质代谢失调家禽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十分复杂,除了各营养物质独特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转化、协同、拮抗等作用相互调节,维持平衡。
如钙、磷、镁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缺少了维生素D,即使饲料中不缺乏钙、磷、镁,肌体也会因难以被吸收、转化而造成无机盐缺乏;磷和钙之间相互制约,磷过少,钙就难以沉积,若钙过多,就会影响铜、锰、锌、镁的吸收和利用。
1.1.4饲养方式改变与传统的饲养方式相比,笼养鸡不能从青绿饲料中获得维生素K,若不注意补充,笼养鸡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
为了控制家禽的球虫病,有些养禽户在其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球虫药物,必然会影响其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使合成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有益菌受到抑制或被杀死,导致相应的营养代谢病发生。
1.1.5营养搭配不合理用大量的动物内脏、肉屑、鱼粉、豌豆等富含蛋白质和核蛋白的饲料喂家禽,代谢产生的过多的尿酸盐会沉积在内脏器官,引起痛风症;长期饲喂高能量饲料,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过多,会引起产蛋禽脂肪肝综合征;青年家禽脂肪沉积过多,会引起脂肪肝肾综合征。
1.2摄入性营养缺乏家禽由于某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及生产需要而导致疾病。
缺少维生素b3的原因
缺少维生素b3的原因维生素B3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维生素,它能够帮助人们保护心脏,维护皮肤的健康,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然而,由于现代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缺乏B3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缺少维生素B3呢?1. 饮食习惯不健康现代人因为工作、生活等各种原因,往往选择快餐和方便面等加工食品代替传统的健康饮食。
这些食品中富含糖分和盐分,而缺乏重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
而维生素B3富含于鱼类、肉类、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如果日常饮食中摄入这些食物不足,就会引起维生素B3的缺乏。
2. 饮水不足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帮助人类维护体内的水分平衡,清除体内的毒素等,缺水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而缺乏维生素B3也有可能是饮水不足所导致的。
因为B3是水溶性的,如果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3的大量丢失,从而引起B3的缺乏。
3. 慢性病患者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这些患者长期处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状态,从而会引起缺乏维生素B3。
4. 毒素和药物的影响一些毒素或药物的口服或注射会破坏人体内的维生素,以致导致体内维生素B3的含量下降,从而影响人体的机能。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导致维生素B3缺乏的常见原因,如果我们想避免B3的缺乏,应该加强饮食的调节,少吃加工食品,多摄入含有B3的食物。
此外,需要保持良好的饮水和饮食习惯,并尽量减少毒素和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这样,我们就能够过上更加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缺乏的原因
营养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膳食营养素的供给和组织需要之间的不平衡是造成营养缺乏病的原因,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因素造成膳食营养素供给不足或机体对营养素利用能力降低的结果。
许多营养缺乏病是由于膳食中长时间缺乏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对人体的体格和(或)智力造成多种不司逆的损害。
一、食物供给不足
一些灾难性事件如旱灾、水灾、战争、地震和社会动乱等都会阻碍农业的发展,造成食物短缺。
此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土地减少,经济落后等,均可造成食物的生产和供应不足。
二、食物中营养素缺乏
在食品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因天然食物或加工食品中某些营养素缺乏或不足,以及饮食习惯和方式的不科学等也可引起营养缺乏病。
(一)天然食物某些营养素缺乏
如香蕉、甘薯、木薯等,长期单纯摄入这些食物会造成某些营养素如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等摄入不足,引起各种营养缺乏病。
另外,食物中矿物质含量与土壤中相应元素的含量有关,缺乏某种矿物质的土壤所种植的作物能引起相应矿物质的营养性缺乏病。
我国在东北三省、陕西、四川等克山病流行地区的水和粮食中硒含量极低;在内蒙古、河北、新疆、甘肃、云南等内陆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粮食和土壤中碘缺乏比较严重。
(二)饮食方式不科学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营养缺乏病发生的原因不再局限于食物的贫乏,而更多的表现为营养知识缺乏导致的一系列不良饮食习惯,从而引起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1.食品搭配不均衡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他们每天仅吃一些动物性或高能量的食物,如肉类、牛奶、面包、咖啡和含酒精的饮料,会因为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而总上维生素C 缺乏症。
因此,营养缺乏病的患者并不一定局限于穷人。
另外,禁食和忌食某些食物或者从小养成不良的偏食习惯,如不吃鸡蛋、鱼、肉、胡萝卜、葱等均能减少一些营养素来源而引起营养缺乏病。
2.过度食用精制的食品精制白糖和精白米面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比不精制的糖和面粉含量少。
米面过分的加工,可使其中所含的硫胺素损失达90%,维生素B2、烟酸和铁的损失可达70%~85%,这是因为这些营养物质集中分布于麸皮、米糠与胚芽中,过分精细加工会使其大部分丢失。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城镇居民却因长期喜食精白米面而引起维生素B1 缺乏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在烹调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加热的时间过长,食物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 和维生素B1 容易受到破坏。
当水煮食物时,一些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常常被溶解于水中而被倒掉,均造成营养素的破坏或损失,人为导致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三、营养素吸收利用障碍
一般健康个体对每一种营养素的吸收有一个正常的生理性吸收范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碘、硒、钠、钾、维生素 C 和水的吸收大于90%,铁和铬的吸收小于10%。
一些营养素的吸收也受个体营养状态及生理情况的影响,如果某种营养素缺乏时,机体吸收效率将提高,反之吸收降低,如铁、锌等;妇女在妊娠和哺乳时营养素的吸收比平时要大得多。
(一)食物因素
食物因素可影响营养素的正常吸收。
天然食物中存在干扰营养素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如茶和咖啡中的多酚限制了铁的吸收;草酸限制了钙的吸收;纤维素限制了维生素和维生素前体β-胡萝卜素的吸收;树脂限制了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
营养素之间也存在相互拮抗作用,如过量钙可以限制铁和锌的吸收,过量锌限制铜的吸收等。
(二)胃肠道功能
胃、胰腺、胆道等疾病或消化酶的分泌减少都将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肽和氨基酸甚至维生素和无机盐无法吸收。
(三)药物影响
药物可直接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如磺胺类可对抗叶酸,并抑制其吸收;新霉素、秋水仙碱造成绒毛的结构缺陷和酶的损害,使脂肪、乳糖、维生素B12 无机盐等吸收不良。
四、营养素需要量增加
在人体生长发育旺盛期及妊娠、哺乳等生理过程中,营养素需要量明显增加;高能量代谢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对营养的需要量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及某些肿瘤患者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
五、营养素的破坏或丢失增加
营养素的破坏增加,可发生在消化道吸收之前或吸收之后。
维生素B1 与维生素C 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在胃酸缺乏或用碱性药物治疗时可造成此类维生素的大量破坏。
若将维生素B1 置于pH1.5~3.0 的胃液中,在37℃保温16 小时,仍很稳定;若服用抗酸剂,则维生素B1 可完全被破坏。
在口服维生素B1 的同时,若给予碱性药物,则患者尿中维生素B1 的排出量也因破坏而减少。
维生素C 在pH7.95 的胃液中,3 小时有65%被破坏。
因此胃酸不足的患者,虽然摄取大量的维生素C,但仍有维生素 C 缺乏的症状发生。
营养素的丢失增加有时是机体多方面损害的结果。
铁丢失的增加可因外伤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肿瘤、寄生虫、月经过多、分娩、肾外伤、血吸虫病等均可加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血液中红细胞的快速溶血(药物介导、铜过量、损伤、发热、疟疾)导致了血红蛋白尿是另一个经肾丢失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