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的写作手法。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文的结构方式及大量引用诗词典故的作用。
2.难点: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
一、课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借助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了解荔枝的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3. 掌握说明文的一般阅读方法: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结构、文章的语言特点等
(二)尝试练习
1.正音
缯()瓤()醴()酪()囊()夤()
畯()龟()裂萌蘖()日啖()渣滓()()2. 解释下列词语
龟裂:呈现许多裂纹。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3. 填空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范畴,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等特点。
4. 问答题
(1)本文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本文课划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全文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0),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
第1段: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引出说明对象。
第2段-第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
第6段-第10段:写荔枝的果实。从壳膜写起,写了果肉、贮运、核、花。
第二部分(11-14),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先写荔枝的产地分布,次写有关荔枝的专著,再写荔枝的移植,最后写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二、课堂探究
1. 解题: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 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 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 丹——红色。
(2)作用: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面关于课文结构分析的表格。
3.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本文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何作用顺序可否颠倒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荔枝的形
态结构
(1—10)
荔枝的生
产情况
(11—14)
外部形态(2—5) 内部构造(6—10) 外壳构造⑵
外壳颜色⑶ 荔枝形状⑷ 大小重量⑸
荔枝薄膜⑹ 荔枝果肉⑺ 荔枝贮藏⑻ 荔枝果核⑼
荔枝的花⑽ 荔枝产地和栽培史 ⑾ 古代的荔枝书谱⑿ 荔枝的生长北限⒀ 荔枝生产的发展⒁ 主
——次 外(表)——内(里)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 )
A.粗糙cāo红缯zēng乳酪lào B.背负bèi树冠ɡuān萌蘖niè
C.龟裂guī宋徽宗hui 贮藏zhù D.谚语yàn紫绡qiāo果梗ɡěnɡ
分析:B项“背”读bēi, C项“龟”读jūn ,D项“绡”读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 项系与形近字而误。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C )
A.醴酪纵然粗糙呕气 B.希奇薄膜烘干嘲讽
C.花序进贡移植吹嘘 D.气侯渣滓绚丽褐色
分析: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误。 A项“呕”应为“怄”,B项“希”应为“稀”,D 项“侯”应为“候”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C )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B.醴酪(甜酒)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浑圆(全、满)
分析:A项“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程,B项“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状食品,D项“次第”:依次。
4.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D )
A.正如白居易所说:“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B.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分析: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
5.对本文文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南州,泛指粤闽一带;六月,是农历六月,这句话概括了荔枝的产地和成熟时间。B.丹,是深红色,在此处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正在成为红色,即指荔枝逐渐成熟。C.用诗做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D.用古人的一句诗为题,巧妙地概括了文章重点说明的内容,独树一帜,别有情趣。
分析:“丹”是名词,红色
6.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有对有错,请加以判断,并说说作者引用《荔枝图序》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