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精讲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荔枝的科普文章,段落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第10段):主要介绍荔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1. 第1段:以小学时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
作者提出对白居易《荔枝图序》中关于荔枝外壳描述的质疑,认为荔枝壳并非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平滑如红缯,而是粗糙的。
2. 第2~4段:主要描述荔枝的外部形态,包括外壳、颜色、果形和大小。
作者详细描述了荔枝外壳的颜色和质地,以及果实的形状和大小。
3. 第5~7段: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包括壳内的膜、果肉和果核。
作者描述了荔枝壳内的膜如何包裹着果肉,以及果肉的质地和口感。
4. 第8~10段:进一步描述荔枝的果肉和果核的特点,包括果肉的颜色、质地和味道,以及果核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部分(第11段~第14段):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1. 第11~13段:介绍荔枝的产地、产量和采摘季节。
作者描述了荔枝在中国的主要产地和产量,以及荔枝的采摘季节和保鲜方法。
2. 第14段:总结全文,强调荔枝作为一种美味水果的受欢迎程度。
作者提到荔枝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备受喜爱,同时也提醒人们在享受荔枝美味时要注意适量食用。
以上是《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段落划分和简要内容概述。
二、文章赏析《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和科学精神的科普文章。
作者贾祖璋通过生动有趣的笔触,详细介绍了荔枝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产地分布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够对荔枝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来引发读者的兴趣。
他不仅对白居易的描绘提出质疑,还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纠正其中的错误,这种写作手法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描述荔枝的形态特征时,作者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如将荔枝壳比作“缎子”,将荔枝肉比作“白玉”,将荔枝膜比作“紫绡”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原文及相关资料

南州六月荔枝丹》原文及相关资料作者简介XXX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浙江海宁人。
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XXX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作品原文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XXX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XXX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半是深白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固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白色映入视线,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致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农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白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

18.南州六月荔枝丹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南州六月荔枝丹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南州六月荔枝丹知识点导读:诗人真诚的祈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南州六月荔枝丹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原文欣赏】《南州六月荔枝丹》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

18.南州六月荔枝丹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原文及相关资料

《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1901~1988,浙江海宁人。
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作品原文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南州六月荔枝丹》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南州六月荔枝丹》高一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南州六月荔枝丹》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缯 (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方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____:既使人民劳苦,又消耗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语文版

18.南州六月荔枝丹本文是闻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和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样性介绍。
把丰硕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代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存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物。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方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那个地址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以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令人民劳苦,又耗花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份—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穷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依照本地实际情形,采取适当的方法。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闻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高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一般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诗人陈辉所 作《荔枝》一诗中的句子: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请同学们说说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诗句的含义。
南州是地名,指南方 六月是时间,阴历六月 荔枝丹是荔枝红了,成熟了 在南方,到了阴历六月时荔枝就成熟了。
(作用:增强说明对象的准确性,使之 更加具体,从而增强说服力。)
作引用: ①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 景色了。 ②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 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作用: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 引起读者兴趣)
2、做引用的说明方法是这篇文章 的一大特色,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使 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在下面划上波 浪线,并思考说明方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荔枝不耐贮藏,温度保持在1℃到 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荔枝通常是直 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记 载中有重达六十克的。荔枝是亚热带果 树,性喜温暖,是我国的特产,主要生 长于南方,花期为二月到四月,花多、 花期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
请同学们结合各段的主要信息思考本 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你的理由是什么?
点击屏幕,观赏荔枝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华如桔,春荣
挂 果 时 的 样 子
未 熟果之王——荔枝
本文说明的事物是荔枝,请同学 们用4分钟速读全文,从文中提取关 于荔枝的信息。
就是把文章里的总说 句和各段的总说句或者 是各段的小结句等等, 组合起来,就是全文的 信息。
(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 ①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 甲。 ②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 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 等。
(作用:增强说明对象的生动性,使人 易于理解)
列数字: ①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 多克到二十多克。 ②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 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 子"的谚语。
下面我们先来提取各部分的主要信息
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 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这叫做片峰。(外壳)
成熟的荔枝大多是深红色或紫色,也有淡红色, 和淡黄色的。(颜色)
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 月,都以七月为盛期。(成熟期)
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 端稍小。(形状) 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记载中有重达六十克的。(大小)
做引用的说明方法在文中出现了这 么多,它们有什么共同的作用呢?
这些引用的文字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 文章的文学趣味。但同时要注意,每一处的 引用,是由引用诗文所在段落的中心内容决 定的。如果引用诗文和此段的中心内容“风 马牛不相及”,这类的引用就是败笔。
这篇文章既有说明文的科学性,又 有科普作品的文学性,在上一个教学环 节我们结合做引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了诗 句在本文中的作用,这是文学性的体现。 下面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到能够体现科 学性的句子 。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⑥第一段以《荔枝图序》中的诗句开头,其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然的引出“荔枝”这个话题,这样开头 亲切活泼,吸引学生往下读。)
⑦引用诗句"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说 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荔枝的颜色是红色的很鲜艳)
例如:以陈辉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作题目,不仅增添了文学意味,而且形 象地说明了荔枝的产地、成熟季节和它 鲜艳的色彩。
①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荔 枝膜的形态轻盈。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②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 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这首诗原旨是借进奉荔枝一事,讥讽唐 玄宗荒淫祸国,以致酿成历史悲剧。然而这 件事却说明了荔枝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膜
原产地
( 颜色 ( 肉
(
习性
逻
段 形状 段 核
段
辑
)
)
大小
花
)
栽培史
顺
外
内
序
主
次
1、这篇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 的科学知识时,使用到了哪些说明 方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各举两 个例子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举例子: ①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 月红”和“桂绿”等。 ②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 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 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 种了。
是我国的特产,主要生长于南方。(原产地)
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 长的北限,荔枝的栽培史:古代荔枝曾经北移, 但都没长时间存活。(习性)
下面请同学们用提取出的主要 信息来概述全文的内容。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 部大,顶端稍小。成熟的荔枝大多是深红色 或紫色,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裂 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果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 有的则微带黄色,味甜微酸,有的纯甜。荔 枝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 少数品种为绿色。
(容易变质,不易贮存)
③宋徽宗和和文征明的诗句及《三山志》引文,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荔枝很难移植) ④苏轼的《惠州一绝》,说明了____________.。
(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 ,足可以证明荔 枝的原产地在我国,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什么是逻辑顺序?
按认识事物逐步深入的思路来进行说 明的顺序叫逻辑顺序。比如在:由浅入 深、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 结果到原因、由低级到高级这样来进行 说明的顺序,都是逻辑顺序。
本文为什么是逻辑顺序?
文章依次介绍了有关荔枝的许多 知识,请大家把他们罗列出来。
11-14 6-10 2—5
外壳
科学讲应称为假种皮,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有的 则微带黄色,味甜微酸,有的纯甜。(果肉)
不耐贮藏,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 三十天左右。(贮存)
种子也称为荔枝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 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种子)
花期为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 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 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