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岑参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面。
“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
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艰苦。
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而直逼功名的追求。
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我赞成更换,旧铜马立在闹市区不安全,而且新的外表有光泽,展现出咱们盐城新的风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内蕴。
示例二:我赞成修复,旧的精心修复(或修旧如旧式修复),比换新的更有纪念意义,老的铜马并不只是一个城市雕塑,而是代表着童年的回忆、曾经的故事、新四军的精神。
⑵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名师讲题】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②轮台:古西域地名(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吐鲁番的火焰山正逢六月,酷热难耐,赤亭道口人迹罕至,环境异常恶劣。
B.李副使虽常出入边地驰骋沙场,可轮台的月亮也深深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C.诗人挽留李副使下马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足见两人的深情厚谊。
D.这首诗一反送别诗常见的悲悲戚戚,写得格调高昂,显示出豪迈的气势。
16.作者称赞李副使“真是英雄一丈夫”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3分)B16.(6分)①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完成使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②他经常出塞,驰骋沙场,不再因望月而生愁。
③他远赴万里杀敌,渴望在战场上立功扬名。
(每点2分)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轮台的月亮也深深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错误,“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
因而理由之一是: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完成使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因而理由之二是:他经常出塞,驰骋沙场,不再因望月而生愁。
后三句,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碛中作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 (今属河南新野)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 北),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天宝(唐 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随高仙芝到 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 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世称岑嘉州。 卒于成都。其诗长于七言歌行。所作题材广 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 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 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有《岑嘉州诗集》。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古诗 。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 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 情。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注释: 【走马】骑马。 【欲】将要。 【辞】告别,离开。 【平沙】荒凉的大沙漠。 【绝】无。
大意
告别了亲人,驰马西行踏上卫国戍边的 征程,广袤空旷的西北大地一望无际,天地 相接,人们好像走到了天之尽头。又一轮满 月冉冉升起,我已经离开故土整整两个月 了。 又是一天的急行军,又是一个月圆夜, 旅途的劳顿自不待言,眼下连宿营睡觉的地 方都没有着落,看来,我们又要伴着月光, 在这人烟绝灭的荒漠之上风餐露宿了。
碛中作(岑参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碛中作唐代: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标签生活、边塞、军旅、沙漠译文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注释碛(qì):沙石地,沙漠。
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走马:骑马。
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
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
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
绝:没有。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
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
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
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
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
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
“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
这句诗含蕴很丰富。
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
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边塞诗:岑参《碛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的⼀部分:⼀些有切⾝边塞⽣活经历和军旅⽣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些诗⼈⽤乐府旧题来进⾏翻新的创作。
参与⼈数之多,诗作数量之⼤,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
下⾯是为⼤家带来的边塞诗:岑参《碛中作》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碛中作唐代:岑参⾛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绝⼈烟。
译⽂骑马向西⾛⼏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不见⼈烟。
注释碛(qì):沙⽯地,沙漠。
这⾥指银⼭碛,⼜名银⼭,在今新疆库⽊什附近。
⾛马:骑马。
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
见⽉两回圆:表⽰两个⽉。
⽉亮每个⽉⼗五圆⼀次。
平沙:平坦⼴阔的沙漠、⼤漠。
绝:没有。
⼈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居住的地⽅。
创作背景 这⾸诗与《逢⼊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宗天宝⼋载(749年)岑参第⼀次从军西征时。
“碛中作”,即在⼤沙漠中作此诗。
从“辞家见⽉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了。
宿营在⼴袤⽆垠的⼤沙漠之中,正巧⼜遇上⼗五的⽉亮,写下了这⾸绝句。
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
这⾸《碛中作》,就写下了诗⼈在万⾥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精⼼摄取了沙漠⾏军途中的⼀个剪影,向读者展⽰他戎马倥偬的动荡⽣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理活动,含⽽不露,蕴藉感⼈。
“⾛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象壮阔。
⾛马疾⾏,显⽰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进⽅向,表明诗⼈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展现了西北⾼原野旷天低的⽓势。
诗⼈在《碛西头送李判官⼊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积累(16分)(共3题;共16分)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yǒng动。
青春▲,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
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有之。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mù 年。
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zhù________、风华长存。
(选自《睞望》周刊副刊《珍珠滩》,略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根据语境,为空白处选择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汹汹B.气贯长虹C.气急败坏2.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出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连续的两句)。
3.在“逐梦星辰”学习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下面材料。
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任务。
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在南京举行。
启动仪式上,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
经全球征名、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祝融”脱颖而出。
提议的名称中,入围前十的几乎都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如祝融、弘毅、麒麟、哪吒、赤兔、风火轮等。
5月22日,“祝融号”已随“天问一号”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1)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下面名称与“祝融号”一样都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一项是()A.东方红一号B.嫦娥五号C.长征七号(2)他想知道中国首辆火星车最终以“祝融”命名的原因有哪些。
请你结合上面材料和对“祝融”二字的理解进行探究。
二、阅读(50分)(共4题;共50分)4.文学类文本阅读。
向前行的小龙虾[意大利]詹尼·罗达利中一只小龙虾想:“我家族里的人为什么全都向后退着走?我真的想开始向前走,像青一样。
如果不成功,我就不要尾巴”们他开始在家乡小溪的鹅卵石之间偷偷地练习,头几天的练习把他给累坏了。
他四处碰撞,虾壳撞肿了,脚也被自己踩疼了。
《碛中作》岑参
《碛中作》岑参岑参的《碛中作》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碛中作⑴走马西来欲到天⑵,辞家见月两回圆⑶。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⑷。
【注释】⑴碛(qì):沙石地,沙漠。
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⑵走马:骑马。
⑶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
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
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⑷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
绝:没有。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白话译文】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创作背景】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
“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
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
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赏析】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
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
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
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
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
古代诗歌赏析岑参《终南东溪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终南东溪中作岑参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
《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议论“思”与“学”的关系时,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而孔子在《〈论语〉十则》中指出:“,。
”(2)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语简洁凝练,仅仅“”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3)苏轼《赤壁赋》中的“,。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15.C (“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不对。
联系全诗,可知诗人对这种生活是热爱的,没有厌倦之意,也不觉得这样的日子单调,更多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惬意。
而且,将诗中的“朝与暮”“春复秋”理解为“朝朝暮暮”“年复一年”也不够妥帖。
)16.①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
②诗人欣赏终南东溪景色,认为兴致来时,当随意而往,更希望弃官不做,长期隐居于此。
诗人借用“沧洲”典故,真切地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3分)。
(诗的五六句是说:每天早晚来回可清洗采来的药材,每年春秋往复能静心去钓鱼。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阅读练习及答案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阅读练习及答案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备课大师——免费精彩的在线备课平台!
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6分)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解】寻河:历史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经去寻找黄河的源头。
( 1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两种加以分析。
(4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6、(1)①拟人,月亮人格化,生动写出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挂在沙漠上,显得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
(2分)
②主客异位,不说自己因为对月思乡却说月对自己垂泪,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于月亮。
(2分)
③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天上地上景物融为一体,衬托孤身一人在苍凉的沙漠上行走的艰难。
(2分)。
【诗歌鉴赏】“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注释翻译赏
【诗歌鉴赏】“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碛中作》注释翻译赏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译文]今天夜里真不知要住宿在哪里了,在这无边无际没有人烟的荒凉的沙漠中。
[出自于]岑参《碛中并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无人知晓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碛(qì):沙漠。
跑:骑著。
辞:告别,离开。
见到月两回圆:则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平沙:广阔的沙漠。
绝:没。
译文骑著马向西跑几乎走进天边,离家以后已看见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赏析:《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碛中并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能够给人相同的艺术体会。
起至句存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浑壮美而豪放。
次句情哲理离,含蕴多样。
三句以复述小黑转回,宕上开前句,存有转折点转盘的韵致。
结句似答非请问,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并使人深感气象壮丽。
整张诗散发出凄美壮阔的艺术体会。
杜甫赞扬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递彭州低三十五魏人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就是所指他的诗结尾雄浑,气象高耸,不容窥其涯际。
从结句“平沙万里绝人烟”(一本并作“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高耸,茫无边际,“篇终接浑茫”五字,就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诗以独特的形象造境写下情,情与景切合无间,情哲理离,含蕴多样,令人字字珠玑别存有神韵。
岑参《碛中作》阅读答案及诗歌境界
岑参《碛中作》阅读答案及诗歌境界岑参《碛中作》阅读答案及诗歌境界引导语:《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
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境界阔大,茫无边际,杜甫称赞其为“篇终接浑茫”。
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阅读训练1.本诗首句历来为诗家称赞,请予以简要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收束句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意对即可)2.收束句融情人景,给人以充分的想象;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
(意对即可)岑参诗歌中的境界岑参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出塞时期与出塞前后。
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的经历,第一次是去安西,第二次是去北庭;第一次去了两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程中和武威城里度过的;而对于军旅生活真正的体验是在第二次出塞时,此次出塞他任职“判官”,职务较高,且与主帅封常清有较好的私交,所以待得比较久一些。
但封常清自己却没有那么幸运,因兵败后又遭谗而于756年1月24日被李隆基杀掉了,同时被杀掉的还有另一个名将高仙芝——岑参第一次出塞时所在的幕府将军。
在此之后岑参还在西北待了近1年,757年才随肃宗回长安。
而在749年冬首次出塞之前,岑参有过隐居、游仕和做小官的经历,而751至754年两次出塞之间他也是“仕隐”于终南山,757年回京之后,累任右补阙、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祠部员外郞、剑南西川节度使僚属、嘉州刺史(后世以此称其“岑嘉州”),最后768年嘉州任期结束,朝廷就再出没有想起他了。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岑参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面。
“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
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艰苦。
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而直逼功名的追求。
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我赞成更换,旧铜马立在闹市区不安全,而且新的外表有光泽,展现出咱们盐城新的风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内蕴。
示例二:我赞成修复,旧的精心修复(或修旧如旧式修复),比换新的更有纪念意义,老的铜马并不只是一个城市雕塑,而是代表着童年的回忆、曾经的故事、新四军的精神。
⑵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岑参《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阅读答案
岑参《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阅读答案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版本一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版本二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暮江吟①[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江村即事⑴是唐代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题画兰(清)郑燮(xiè)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六上语文课后答案1、少年旅行队一、"少年旅行队"有什么含义?他们"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琛索"有哪些收获?答:"少年旅行队"是指由少年组成的探索自然,到生活中去旅行的队伍。
少年旅行队收获的不仅有快乐,哲理,理想,知识,更有镇静的品格,开阔的胸怀,热情澎湃的气质,永远进取的精神等。
二、仔细阅读下面几句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山他使我坚强,镇定,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
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
所有的河流时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答:表达了作者对亲历的大山,大海,河流的赞美和讴歌,同时也饱含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深切的热爱之情。
三、课文每一个局部都有一个小标题,仔细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小标题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清楚,每个小标题都要很强的概括力,突出了各局部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这五个小标题既是旅行的经历,也是文章的思路,抒情的脉络。
四、读下面一段话,想想第一个问句和后面三个问句的关系,再仿照着写段话。
答:这一段人用一组问句,写出了出发前的准备,第一个问句和后三个问句之间是总分关系,点名了出发前要做好带昆虫网,带标本箱,带笔记本的准备。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4.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一、二两句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B.“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C.“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E.诗的七、八两句直抒胸襟,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
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15.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6分)答案:14.CD【解题思路】C项“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错。
“岂能愁见轮台月”,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
D项,“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错,结合下一句“送军万里西击胡”,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试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
15.相同处: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
本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
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⑴本诗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历来为诗家所称赞,请予以简要评析。
(4分)⑵本诗末句“平沙莽莽绝人烟”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
(3分)【参考答案】(1)“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着笔,气象壮阔。
(1分)“走马”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2 分)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1分)(2)①末句融情入景,给人留个充分想象的余地;②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③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
(每点1分,共3分)啧中作赏析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
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
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
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
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
一轮团?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
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古代诗歌高适《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上海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上海市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蓟中作[唐]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1】。
岂无安边书,诸将【2】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3】,归来独闭门。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唐]岑参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注释:【1】翻:反覆,指反叛。
【2】诸将:指安禄山及其部将。
【3】孙吴事:指用兵之事。
孙指春秋时的孙武,吴指战国时的吴起。
12. 出版社欲为两首诗编集,以下作品集不适合收录这两首诗的一项是()A. 格律精粹B. 盛唐印象C. 边塞回响D. 唐人百首13. 以下对高适《蓟中作》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策马”句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
B. “边城”句融叙事于写景,以眼前萧条昏暗烘托出诗人沉重忧愁的心情。
C. “岂无”句一句反诘,一句回答,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讥讽不平之请。
D. “惆怅”句以典入诗,以景结情,与首句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的挫折失意。
14. 有人认为“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你是否认同这一评价?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并联系所学,说明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12. C13. A14. 同意。
《蓟中作》一诗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
结合“岂无安边书”“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等表述,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一诗抓住朋友飞马越天山的镜头,体现出边塞特有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 “我”骑马疾行向西方边塞出发,已经很远 了。 • 离开家已经两个多月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 (4)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
• 有人居住的地方。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 在这无边无垠,荒无人烟的沙漠里, • 今夜不知道将士们又能在什么地方宿营?
•
碛中作
qì
• • • • •
碛中作 (唐)岑参(cén shēn)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 (1)碛(qì ):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 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 (2)辞:告别,离开。 • (3)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注释译文
•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品读感悟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于叙事写 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能给人不同的艺术 感受。首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 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第三句以设问兜转, 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第四句似答非答,以景作 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给人以 悲壮苍凉的艺术感受。 •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戎马生涯的艰苦,显 示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岑参《碛中作》《醉里送裴子赴镇西》阅读答案-中考古诗真题
岑参《碛中作》《醉里送裴子赴镇西》阅读答案-中考古诗真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岑参《碛中作》《醉里送裴子赴镇西》阅读答案-中考古诗真题碛中作①〔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 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2.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13.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2分)12.[解析] 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题。
鉴赏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知人论世”,解读意象的含义,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再现诗歌的意境。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再扣住题干中的“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进行思考。
环境描写是为烘托人物服务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副使赴碛西,可谓不畏艰苦,有着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答案]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13.[解析] 这是一道鉴赏评价题。
无论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都必须言之有理。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边塞诗大都充满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雄奇瑰丽”是岑参诗歌的突出特点,即使是写送别,也体现了他的“乐观豪迈”之情。
所以在解答时一定要扣住诗的情感基调回答,再举出例子加以佐证即可。
[答案] 示例一:同意。
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二:不同意。
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
导读: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⑴本诗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历来为诗家所称赞,请予以简要评析。
(4分)
⑵本诗末句“平沙莽莽绝人烟”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
(3分)
【参考答案】
(1)“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着笔,气象壮阔。
(1分)“走马”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2 分)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1分)
(2)①末句融情入景,给人留个充分想象的余地;②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③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
(每点1分,共3分)
啧中作赏析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
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
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
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
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
一轮团?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
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
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
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
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
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
【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
1.《碛中作》岑参
2.《碛中作》岑参
3.岑参《碛中作》
4.岑参碛中作
5.碛中作岑参
6.岑参《碛中作》阅读答案
7.岑参作品《碛中作》
8.岑参《碛中作》阅读练习
上文是关于碛中作岑参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