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古诗鉴赏
边塞诗: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边塞诗⼜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活和⾃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发展的黄⾦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百⾸,⽽《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学的宝贵财富,⽽且极具历史意义。
下⾯是为⼤家带来的边塞诗:王维《使⾄塞上》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使⾄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尽黄河上落⽇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使⾄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辆车,车辆少,这⾥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种解释:⼀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些属国。
⼆指官名,秦汉时有⼀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带。
此句⼀般注本均⾔王维路过居延。
然⽽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需经过居延。
因⽽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这⾥是指⼤雁北飞。
胡天:胡⼈的领空。
这⾥是指唐军占领的北⽅地⽅。
⼤漠:⼤沙漠,此处⼤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解:⼀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聚,虽风吹之不散”。
⼆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直上”。
据后⼈有到⽢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边塞诗鉴赏
总结
▪ 作者运用了反衬、 细节描写、夸张、 等艺术手法,通 过对艰苦的自然 环境的描写,来 表现战士昂扬的 斗志。
▪ 塞下曲 戎昱 ▪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 ②卢龙塞:古地名。
3b、三四句写由听曲而“心想形状”, 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地表现了战士听曲的感受。
3c、联系全诗,赏析“借问梅花何处 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的表达效果。
原答案:此句巧妙拆分《梅花落》 曲名,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 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 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概括这首诗写了哪 些内容?
整体感知: 首先写出征的自然环境。
接着写出师的原因。
然后写将士们半夜行军的 情况。
最后写诗人预祝封将军出 师告捷。
再读课文,品味鉴赏:
自然环境:君不见,走马川,雪海 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 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 石乱走。
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自然环 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1、“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 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 用?
边塞诗
李益
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 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 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 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 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 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 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他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从总体说,是中唐诗人 所不可企及的。这些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当时边 塞战争的实际,闪烁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其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喻、 夸张、渲染、烘托等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 ⑴从内容上来看,二人都写作边塞诗,但高适多以政治 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 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 歌战争的胜利和将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 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⑵从风格上来说,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悲壮,但高适以描 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 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 • ⑶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 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分析。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李益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李益的古诗词诗歌鉴赏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
李益擅长绝句,尤工七绝。
他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我在此整理了李益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益的古诗词鉴赏11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一作:回乐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2写情李益〔唐代〕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此诗描写主人公与喜欢的女子约会不至而感到失望、无奈,甚至绝望不已的心情。
诗中主人公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约,于是失望之极,形象地表现了失恋的痛苦。
全诗语言简练,以美景烘托和渲染愁情,用虚拟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诗境含蓄深邃,在唐代众多描写男女情事的小诗中别具一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3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唐代〕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李益的古诗词鉴赏21江南曲李益〔唐代〕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
《燕歌行》边塞诗人高适书写的古诗词鉴赏
《燕歌行》边塞诗人高适书写的古诗词鉴赏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所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高适书写的古诗赏析吧。
燕歌行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恒轻敌一作:常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锦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边将身受朝廷恩宠厚遇麻痹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赏析】【其一】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从军行》王昌龄赏析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战事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事的态势有关。
唐朝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岑参古诗词鉴赏5篇
岑参古诗词鉴赏5篇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岑参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朝代:唐朝|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逢入京使朝代:唐朝|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朝代:唐朝|作者:岑参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古诗词鉴赏之四:边塞诗
contents
目录
• 边塞诗简介 •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 边塞诗的影响与价值 • 边塞诗的鉴赏与实践
01 边塞诗简介
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1. 地域性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歌,主要表达诗人对边疆的热爱、 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要点二
反衬
通过描述一个事物的反面来突出其正面,如"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象与意境
意象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表达情感或 寓意,如"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
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来营造一种特定 的氛围或情感空间,如"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
语言与节奏
语言
边塞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富有表现力,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通过壮志豪情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豁达、豪放、无畏的精神 风貌,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03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如用"雁南飞" 象征离别之情。
比喻
通过相似的事物来描述或解释某 一事物,如"月如钩"。
对比与反衬
要点一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突出主题,如"战士军前 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岑参
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以 描绘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为主,语言瑰丽,情感真 挚。
02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边塞风光
01
描绘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如辽 阔的草原、雄伟的山川、荒凉的 戈壁等。
边塞诗鉴赏-选修课
01
用典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诗代表人物
高 适 一、生平 “喜谈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旧唐书》本传) 西游长安,干进无门 北游燕赵,隐居淇上 被荐中举,授封丘尉 辞官入幕,三次出塞 入朝为官,官至高位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从语言方面说,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奇巧,刻意求奇求新,以新奇俊逸动人。
从形式上来说,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
从创作方法上来说,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冻”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对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出塞作赏析
出塞作赏析第1篇:出塞作赏析【年代】:唐【作者】:王维——《出塞作》【内容】: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赏析】: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
“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
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张之势。
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適《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猎。
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夜渡辽。
”这两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出塞》赏析师:诗歌的解释不过是后人根据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古人的注释以及一些相关资料推测出来的。
别人能做好的事,相信同学们也能行。
这节课同学们就根据《出塞》的注释、*图和咱们四年来学习古诗的知识经验大胆去猜一猜,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现在,我们就来弄清楚诗的意思。
(学生听后表现积极踊跃)生:塞指边塞。
生:出塞就是去守卫边关。
生:秦是秦朝;汉是汉朝。
生:关指边关。
师:那你们认为秦时明月汉时关连起应该怎样翻译?(许多同学皱起了眉头,看来有点难度)有点难吗?那就多读几遍,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岑参诗词鉴赏
【导语】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与⾼适并称⾼岑。
唐朝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曾祖岑⽂本、伯祖岑长倩、伯⽗岑羲都以⽂墨致位宰相。
⽗岑植,仕⾄晋州刺史。
下⾯是整理的岑参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借鉴。
【逢⼊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
马上相逢⽆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 东望家乡路程⼜远⼜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纸笔,请告家⼈说我平安⽆恙。
注释 ⑴⼊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
卞和《退怨之歌》:“空⼭歔欷泪龙钟。
”这⾥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
传语:捎⼝信。
赏析 这⾸诗是写诗⼈在西⾏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使者,勾起了诗⼈⽆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欲建功⽴业⽽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已经离开“故园”多⽇,正⾏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以⾄于把两⽀袖⼦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不住。
这句运⽤了夸张的修辞⼿法表现思念亲⼈之情,也为下⽂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个很⾼的铺垫。
“马上相逢⽆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者匆匆的⼝⽓,写得⼗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京使者的故⼈,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过,⼀个继续西⾏,⼀个东归长安,⽽⾃⼰的妻⼦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带个⼝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的⼀⽚深情,寄⾄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边塞古诗赏析
边塞古诗赏析边塞古诗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边塞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
“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
《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
《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出自《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译文1: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译文2:黄河自天边奔腾而下,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鉴赏: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同时又是一位边塞诗人,《使至塞上》便是其边塞诗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使至塞上》原文: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问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使至塞上》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是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历来受人推崇。
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但这两句诗到底好在何处,妙在哪里?历来学者众说纷纭。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解读: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但笔者还是一头雾水,总觉得以上注解不够透彻明晰。
朱光潜说“读者的阅读是审美的填空,也是一种创作”。
一首名诗有多解实属正常。
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与学识修养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思: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山仍是秦汉时的关山,
远征边疆的战士们至今还没归来。 只要还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
一定不会让敌人度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 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 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 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 “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 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 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 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 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吹弯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在成千上万的梨树上,那洁白的雪花满树都是。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就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他们都觉得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广阔的大漠上百丈厚的坚冰纵横交错,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为了给回去的客人饯(jiàn )行,酒宴上胡琴琵琶 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 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 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 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 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 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参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 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 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 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 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 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共分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 其来的奇寒。
岑参
岑参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 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 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其擅长七言歌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昌龄
王昌龄(698-约757),字zhé)岭南。 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 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 .《碛中作》【 为刺史闾(lǘ)丘晓所杀,结局很悲惨。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 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 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赏析
长安城中鸟语花香春意浓,这塞外却风沙飞扬天气冷。半夜 听到胡笳(jiā )演奏的折柳曲,心里啊忍不住想家乡。 首 句采用对比手法,说起老家的春风满城,边塞的风沙飞扬, 尾句又用“胡笳”、“杨柳”等常用的表达思乡意境的东西 来加深那种想家的情绪,最后直抒胸臆,说出了自己无比浓 烈的思乡之情。
释义:边塞诗人的意思是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 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
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王之涣 岑参 王昌龄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一个年辈 较老的盛唐边塞诗人,可惜诗 篇遗留下来的极少。
《凉州词》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文解释】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 一座孤零零的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铁甲,
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赏析
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 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 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 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 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 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