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术式和切口与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对比分析两种术式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两种术式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

手 术所需时 间、平均住 院时间、术 中术后 出血量 、术后 并发症发
生率 、术后 引流量 、患者对 手术的满意度评 分 ( 非常满意为 1分 ,非 O
国睚|巨—圈同
21 年 1 02 月第 1 卷 第 2 O 期
参考文献

临床研 究 ・ l 4 3
① 良 的光源 能满足鼻腔 大部分 区域的手术照 明要求 ;②广 角的鼻窦 好 镜具有 可调节 性 ,通过显 示屏可在直 视下完成 ;③手术者 可双手 同时 操作 ,助手持 吸引管 随时清理术野 ,使 术野清 楚 ,在本次研 究中 ,观 察组 患者手术 时间短于对 照组 ,术 中出血也较少 ,④鼻窦镜 具有一定 倍数 的放大功 能 ,使黏膜 的细微病变及 创伤一 览无 遗 ,观察 组患者黏 膜完 整性 和治疗 效果优 于对照 组 ,术 后 回访 1 ,观察组 未发现 鼻腔 年 粘连及 鼻 中隔穿 孔 ,对 照组 出现3 并发症 。 因此 ,鼻 内镜下鼻 中隔 例 成形术 具有创伤 小 ,时间短 ,术后 并发症 少 ,疗效 肯定的优点 ,值得 临床推广 。
甲状腺是 人体重要 的腺体 ,属于 内分泌器 官 ,当机体 甲状腺 发生
止血 、引流 、用20 - 的po n线缝合切 E。  ̄ 至4- rl e O e l
病变 时 ,甲状腺 激素的分泌 将受到 影响 ,机体 的代谢 、神经 系统 、心
改 良组: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全麻及颈丛阻滞麻醉,消毒,铺 巾,
钟 志 军
( 长沙县第一人 民医 院,湖南 长沙 4 0 4 ) 1 12
【 要】 目的 比较 改 良的 与传统 的 甲状腺 手术 方 案的 临床 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年 1 摘 08 2月至 2 1 6月来我 院诊 治的需进 行 甲状腺 手术 的 00年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和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和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和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第3页
临床表现
(1)甲状腺增大并有结节样改变。 (2)压迫症状:气道、食道、血管、神经。 (3)合并(继发)甲亢。 (4)恶变:发生率4-17%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和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第4页
甲状腺检验方法
(一)甲状腺功效检验法(略) (二)形态学检验法 1 颈部触诊 2 超声波检验 3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4 颈部X线 5 CT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和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第12页
4.AT): 也称Miccoli术式,颈部入路小切口,切口长1.5-3.0 cm,
位于胸骨切迹上方2.0 cm,在内镜视野下手术操作,但显露 不满意。
②完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TET):
胸部或腋下切口,含有优越美容效果,手术需要建立较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和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第17页
谢谢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和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第18页
①颈正中线入路,此入路最惯用,即沿颈白线逐层切开直达甲 状腺峡部,对于绝大部分病人无须切断颈部肌肉及结扎血管, 出血少,损伤小,微创。
②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适合用于部分甲状腺瘤体较大者,有 显露充分优点,但易出血、瘢痕形成,影响术后颈部美观。
③颈侧方入路,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纵行切开直达甲状腺组织, 适合用于再次手术病人,含有不切断舌骨下肌群、出血少优点, 缺点是有时显露不满意,不能同时进行两侧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后面观
第2页
背景介绍
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甲状腺结节, 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及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约占5 %~15%,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良性结节多数无需 特殊治疗,仅需定时随访,少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 甲状腺恶性肿瘤包含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髓样癌 (MTC)、未分化癌(ATC),其中DTC包含乳头状癌(PTC) 及滤泡状癌(FI'C),PTC占绝大部分。外科手术是主要 治疗方法,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研究进展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研究进展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研究进展关键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996年美国Gagner首先把内镜技术引入颈部外科,成功完成了首例内镜甲状旁腺部分切除[1]。

1997年意大利Huscher[2]在颈部置入3个套管针充气人工形成操作空间,首次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

国内学者仇明[3]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腔镜甲状腺手术。

随着经验的积累及高科技器械的发展,手术空间的建立及止血问题得以解决,腔镜甲状腺手术日趋完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逐渐减少,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

现对腔镜甲状腺手术(ET)的现状作一综述。

设备要求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腹腔镜技术的拓展,所必需的设备包括:腔镜系统、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系统、全自动二氧化碳气腹机系统或悬吊系统、超声刀系统和腔镜手术器械等。

术式及其评价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该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虽略延长,但具有术后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

国内朱江帆等[4]完成72例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仅1例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术后病人对美容效果较为满意。

但该术式颈部仍可留有小瘢痕,尚不能实现真正的美容效果。

完全内镜甲状腺切手术:全内镜甲状腺切手术(TET),有3条手术径路。

①乳晕径路[5]:优点:避免颈部手术瘢痕,将其转移到被衣服遮挡的低位胸部,美容效果很好。

缺点:有学者认为该术式不应列入微创手术,而应该属于美容手术。

其次,乳沟处仍留有小瘢痕或易形成瘢痕疙瘩。

②腋窝径路:此术式切口隐蔽,美容效果最为突出。

缺点是径路较远,手术时间长,处理对侧甲状腺较困难。

③腋窝乳晕径路:该术式吸取了乳晕径路与腋窝径路的优点,既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又有极其隐蔽的切口。

缺点为手术分离范围较大,手术时间较长。

安置体位韦日贵等[6]介绍了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采用“人”字体位,即病人下移,会阴部位于床2/3下缘5cm,双下肢外展90°,术者站立于两腿患者之间,便于操作,不易疲劳。

在摆放体位时,患者膝关节、踝关节处加海绵垫固定,防止关节过度疲劳。

不同入路3D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

不同入路3D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

不同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胡夏荣,谢楚平,陈思远,吴志明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广东 东莞 523018)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3D 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前入路,观察组采用胸乳入路。

比较两种入路的3D 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 [(16.37±3.22)ng/L 、(15.17±2.79)ng/L ]明显低于对照组[(20.14±3.67)ng/L 、(19.24±2.68)ng/L ],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经胸乳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优于经颈前入路3D 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甲状腺癌;3D 腔镜;经胸乳入路;经颈前入路;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21)01-0078-04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1.01.022胸乳入路),每组45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5~58岁,平均(51.13±2.13)岁;病程5~15个月,平均(9.79±1.62)个月;肿瘤位置:左侧19例,右侧26例。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颈部术后切口外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临床外科医生应在保证甲状腺手术质量的同时,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减少切口瘢痕,降低其外显性,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1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及入路理想的甲状腺手术切口选择必须满足术野显露充分、便于操作、愈合后隐蔽美观的要求。

1. 1一般甲状腺手术切口与入路1. 1. 1颈前弧形切口也称为Kocher切口,是最常用的甲状腺手术切口。

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及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具体方法是在胸骨切迹上方1~2 cm沿皮纹方向做衣领状与皮纹平行的弧形切口。

注意要避免切口与局部皮纹不平行,形成交叉。

该切口手术愈合后因有颈部皮纹遮掩而最为隐蔽。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切口应尽量短,以满足病人的美观需求,一般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或中部即可。

对于巨大甲状腺肿,有时需要将颈部弧形切口沿患侧胸锁乳突肌向上延长以便充分显露。

应当指出,虽然切口的长短和瘢痕大小能够影响外观,但一个偏移倾斜、比例失谐或弧线不佳的切口对视觉的冲击作用则更大。

因此,在做颈前弧形切口时,应尽量按人体美学的原则力求颈部切口对称。

常用的显露甲状腺的入路包括: (1)经颈正中线入路即沿颈白线切开颈深筋膜浅层及两侧舌骨下肌群间较为疏松的筋膜和甲状腺峡部的外科被膜直达甲状腺峡部。

对于绝大部分病人该入路能够很好地显露甲状腺。

颈正中线入路的优点是一般不需结扎颈前静脉,无须切断舌骨下肌群,出血少、术野清晰,术后颈前皮肤肿胀和疼痛较轻,伤口表面平坦。

此入路目前最为常用,损伤最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的治疗原则,熟练掌握该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显露要求。

(2)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对于部分甲状腺瘤体较大者,估计颈正中线入路很难予以充分显露时,可选择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

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怎么选择?

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怎么选择?

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怎么选择?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学追求的不断提高,病人对甲状腺术后切口外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怎么选择?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如何在保证甲状腺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对各解剖层次的损伤,减轻切口瘢痕,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目前,关于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及缝合材料选择方面的报道并不多,术者多以临床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操作,存在的差异也较大。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文献并结合甲状腺外科进展,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1]予以更新,为甲状腺手术选择合理的切口入路和缝合技术以及理想的缝合材料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开放甲状腺手术的切口选择颈前弧形切口(Kocher切口)是最常用的甲状腺手术切口。

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及甲状腺癌原发灶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理想的方法是在胸骨切迹上方1~2 cm沿皮纹行弧形切口,注意避免切口与局部皮纹形成交叉。

该切口手术愈合后因有颈部皮纹遮掩而较为隐蔽。

此处如无皮纹则选择与颈部其他皮纹平行的弧形切口,切口过高不够美观,过低张力过大易形成瘢痕。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切口不宜过长,一般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或中部即可(图1a),对于巨大甲状腺肿,有时需要将颈部弧形切口延长以便显露充分。

应尽量按人体美学的原则力求颈部切口对称,避免出现偏移倾斜、比例失谐或弧线不佳的切口[2]。

颈前“T”形切口较少采用,常用于需要胸骨劈开者。

绝大多数的胸骨后甲状腺肿可通过颈前弧形切口完成手术,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病例,常规颈前弧形切口难以满足手术要求时,可采用颈前“T”形切口。

先常规做颈前弧形切口,然后从弧形切口中点沿中线向下做一纵行切口,根据需要劈开胸骨的长度选择纵形切口的长短,如第3肋软骨平面或剑突水平(图1b)。

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效果比较

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效果比较

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效果比较作者:赵波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比较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甲状腺腺瘤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疤痕长度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小切口;传统切口;效果[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068-02甲状腺腺瘤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有完整包膜的良性肿瘤,好发于20~40岁的女性人群,发病率约为甲状腺肿瘤的70%~80%[1]。

传统切口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因切口暴露于颈前部位,术后遗留疤痕较大,严重影响美观,女性患者常不易接受。

为比较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2011年4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外科将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并与传统切口术式临床效果作比较,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92例,均为该院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并符合吴在德主编的第7版《外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2],均拟行腺瘤切除术。

随机将9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7例,女39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38.6±4.7)岁,肿瘤直径(3.0±0.8)cm,发生部位:左叶17例,峡部3例,右叶26例;对照组男8例,女38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9.1±5.4)岁,肿瘤直径(2.9±0.7)cm,发生部位:左叶18例,峡部4例,右叶24例。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经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5年3月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20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

全组手术时间40~180 min,平均90 min。

术中出血量10~100 ml。

术后出现皮肤瘀斑2例,皮下积液5例;抽搐4例,均于4 w内恢复正常;术后2 d出现声音嘶哑3例,1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4 d。

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极富技巧性的手术,规范的操作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能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腔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疾病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首次成功应用于临床,这一技术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越来越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本文探讨了经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167例;年龄16~62岁,平均36岁,均因颈前肿物就诊,病程3 d~4年。

术前彩超测量甲状腺肿物最大直径约5~80 mm,甲状腺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1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2例,均为Ⅰ、Ⅱ度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Ⅰ度肿大3例,Ⅱ度肿大2例,T3、T4显著高于正常值,经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或复发而要求手术;甲状腺癌43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乳头状癌或滤泡样癌,直径均<3.5 cm。

术前常规行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四项,声带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及彩超检查,必要时行CT 扫描。

1.2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平仰卧位,头稍后仰,两腿分开,用画线笔标记肿物、甲状腺轮廓及胸锁关节的位置。

术者站在患者两腿之间,助手站在患者两侧。

在右侧乳晕区内侧作10 mm弧形切口,达深筋膜浅层,用特制针在拟作Trocar隧道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30~50 ml(0.9%氯化钠溶液300 ml+肾上腺素1 mg),分离棒潜行分离胸前皮下间隙,放置10 mm Trocar。

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傅锦波;罗晔哲;洪晓泉;林恩德;旷鹏昊;陈清贵;严威;吴国洋【摘要】目的比较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201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根据患者意愿,其中96例采用经腋窝入路,105例采用经胸乳入路,术中均不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与经胸乳组相比,经腋窝组手术时间短[(56.9±13.6)minvs.(71.4±11.3)min,t=-8.258,P=0.000],术中出血少[(14.0±8.5) mlvs.(21.0±12.5)ml,t=-4.553,P=0.000],术后引流少[(33.5±14.4)mlvs.(51.1±22.0)ml,t=-6.630,P=0.000].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5.3±0.9)d vs.(5.4±1.1)d,t=-0.475,P=0.635].2组均无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经腋窝及胸乳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但经腋窝入路创伤程度及手术时间优于经胸乳入路.%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xillary approach and breast approach for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201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thyroid benign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shes, either receiving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through axillary approach (96 cases) or breast approach (105 cases).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did not routinely display in both procedures.The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drainage volume,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ll the procedures were accomplishedpared with the breast group, the axillary group hadshorter operation time [(56.9±13.6) min vs.(71.4±11.3) min, t=-8.258,P=0.000],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14.0±8.5) ml vs.(21.0±12.5) ml,t=-4.553, P=0.000)], and le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33.5±14.4) mlvs.(51.1±22.0) ml, t=-6.630, P=0.000].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ospitali 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5.3±0.9) d vs.(5.4±1.1) d,t=-0.475, P=0.635].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jury of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or parathyroid gland in bothgroups.Conclusion Both procedures for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re safe and effective, and the axillary approach is superior to breast approach in surgical trauma and operation time.【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08【总页数】3页(P688-690)【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腔镜;腋窝径路;胸乳径路【作者】傅锦波;罗晔哲;洪晓泉;林恩德;旷鹏昊;陈清贵;严威;吴国洋【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厦门 361004【正文语种】中文甲状腺疾病多发于女性,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会在颈部留有瘢痕,影响美观[1,2]。

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比较

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比较

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比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研究生科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7摘要目的:比较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ET)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open thyroidectomy,OT)两种术式在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根据相同的纳入排除标准,分别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疝外科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完成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18例,简称腔镜组;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23例,简称传统组。

收集两组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判断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多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腔镜组和开放组在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具有同等安全性和可行性,腔镜组优势在于术中出血量少,但是手术时间长、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多。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腔镜;甲状腺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频率的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i]]。

根据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ii]],甲状腺癌在全球癌症发病率排名中居于第九位,在女性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五位,其中我国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占据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四位[[iii]]。

甲状腺癌根据病理类型不同主要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甲状腺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及甲状腺髓样癌[[iv]],其中,PTC占甲状腺肿瘤的85%~90%[[v]]。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术前定位与术中准确切除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术前定位与术中准确切除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术前定位与术中准确切除甲状腺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见方法,准确的术前定位和术中切除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外科手术已经越来越注重精准和微创,术前定位和术中准确切除成为手术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甲状腺外科手术的意义、术前定位技术、术中切除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甲状腺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甲状腺外科手术也变得愈发常见。

而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术前定位和术中准确切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术前定位是甲状腺外科手术的首要步骤。

通过术前定位可以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常用的术前定位技术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方法。

超声是最常用的术前定位技术之一,其无创、准确性高、无放射线等优点使其成为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首选方法。

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及其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对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病变的定位非常准确。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活检技术(FNAC)可以对病变进行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下一步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术前定位的基础上,术中的准确切除是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关键步骤。

术中切除要求外科医生熟练掌握解剖知识,准确辨认病变组织与周围重要组织结构,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功能组织。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是通过开放手术进行的,创口较大,组织损伤明显,术后疼痛明显,恢复缓慢。

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甲状腺手术已经成为目前甲状腺外科手术的趋势。

微创手术创口小、组织损伤轻、疼痛少、康复快,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的准确切除还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巧。

在微创甲状腺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通过镜下操作来准确切除甲状腺病变,避免伤及重要组织结构。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癌治疗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及是否行颈淋 巴结清扫术 ,目 前还存
在颇 多争议。近年来,我们在临床 中对于甲状腺癌病人 ,按照
2 0 年 美 国 癌 症 联 合 委 员 会 及 国 际 抗 癌 联 合 委 员 会 02
( C U I0 制定 的分化型 甲状癌 TM分期系统标准,结合 MC/ C C ) N
【】陈新谦 等主编. 1 新编药物 学 【 . 1 版 , M 第 4 北京: 民卫生 】 人
出版 社 , 1 5 ,4 7 2 . 9 1 7 ,4 2
例数 显效数 痊愈数 无效数 有效率 () 治愈率 () % %
f】 2 毕殿 洲主编. 药荆学 [】 M .第 4 , 版 北京: 民卫生出版社 , 人
采用该术式。() 3 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甲状腺除术。欧美国家多
胞 。 手 术 方式 主 要 采取 患侧 腺 叶 、峡 部 切 除 及对 侧 腺 叶 次全 切 除 术 。本 文 主要 讨论 甲状 癌 的 手术 方 式 。
关键 词:甲状腺癌 中图分类号:R 5 63
1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 外科手术是 甲状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对分化型 甲状腺
视局部情况和个人经验而定 。麦沛成认为 [] 4 ,分化型甲状腺 癌属于低度恶性的肿瘤 , 双侧 甲状 腺全切除易发生永久性 甲状 旁腺功 能低下和双侧 喉返神经损伤 , 一旦发生其后 果将十分严 重, 手术切除范围应视情况而定。 如果双侧肿瘤较 大并侵犯包 膜无疑要选择 甲状腺全切除 , 但如 果一侧肿瘤较 大, 对侧肿瘤 较小,可选择较大的一侧全切除 ,较小的一侧近全切除;原发 于峡部侵犯两侧叶的病例 ,峡部肿瘤切 除+ 两侧 腺叶次全切
MC I评分系统,根据病人年龄、原发灶大小、组织学类型包 AN

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甲狀腺癌属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且日趋年轻化。

当前临床治疗中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取得一定成效。

本文则对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治疗进展根据组织学,可将甲状腺癌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流行病学表明[1]: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中年。

甲状腺癌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恶化程度较高,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期。

下面首先分析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然后重点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1、甲状腺癌发病机制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内分泌科恶性肿瘤。

临床众多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放射线、性激素、碘元素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其他甲状腺疾病及家族遗传均是其诱发因素。

国外一学者[2]通过X线照射小鼠的甲状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促使动物发生甲状腺癌,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进而发生癌变。

也有学者[3]提出性激素是此病发生的诱因,通过临床研究发现10岁后女性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对比成人早,可能与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等相关。

人体每天必须的微量元素——碘,当人体严重缺乏碘元素时,则可以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使甲状腺素水平得以增高,进而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增加了甲状腺癌发病率[4]。

2、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2.1传统手术众多学者一致分为患侧甲状腺腺叶与峡部切除术联合甲状腺癌切除的主要范围。

通过采用该手术,能够能保留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容易二次手术;且较少的并发症、较低的复发率。

由于我国大多数甲状腺癌在初步诊断中,存在多发病灶,采用该手术方式,容易治疗不彻底,且患者存在潜在的病灶,进而引发复发,但其复发率远远低于全甲状腺切除术。

李丙锋[5]学者选取11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对比分析,分为对照组(传统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与观察组(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通过比较各项手术治疗,得到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4.56%);王志勇[6]学者通过选取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治疗,得到全部患者均治愈;李胜祥[7]通过传统手术方式与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术式对比分析,得到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术式操作简单且易行,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经常会出现的肿瘤疾病,这种疾病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并且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以及呼吸困难。

由于甲状腺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疾病和生存质量,因此临床上建议及时采取有效医治方案。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对甲状腺肿瘤病人行腹腔镜外科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且安全有效。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1、引言甲状腺癌是一种内分泌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一项调查,2019年甲状腺癌总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7位,居女性群体疾病第4位,较2017年调查数据有显着增加趋势。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较多的一种类型,对于该病临床上应该坚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则,但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需要使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其他仪器来诊断病人,这样才能准确检测甲状腺肿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联系等等,为了能给病人制订出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概述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TT)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第9位,在中国癌症人群中发病率居第7位。

中国肿瘤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范围内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其中TC为20.1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WAIR)为10.44/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中国女性人群中TT发病率在15-19岁时快速上升并在45-54岁达到高峰。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其中恶性肿瘤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比最大和增长最快,女性甲状腺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发病年龄存在年轻化趋势。

2018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新发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为567233人,约占新发癌症的3.1%。

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发布时间:2021-02-03T08:01:26.746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0期作者:李兆云张平李明[导读] 对比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安徽省舒城县人民医院安徽六安 2313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本院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筛选标准:TI-RADS<4级,4a、4b级行术前穿刺定性为良性),依据术式方案分组,观察组行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常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率。

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P>0.05),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多于/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P<0.05)。

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行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疗效高于传统开放手术,前者更有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肿瘤;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开放手术;效果【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0-0110-03甲状腺良性肿瘤是在广大中、青年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肿瘤疾病,现阶段对于此类患者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

以往多运用开放手术治疗,然而其缺点在于切口大,颈部疤痕影响美观,有一定的并发症率。

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腔镜手术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并受到关注[1]。

鉴于此,以下将对比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治疗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本院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依据术式方案分组,观察组:40例,男5例/女35例:年龄24~62岁,平均(39.5±0.4)岁;疾病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以及甲状腺腺瘤19例。

几种甲状腺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

几种甲状腺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

做横弧状切 口。用弯血管钳钳夹腺体上极 向下牵拉 , 用直角钳插 入 上极 内侧 疏 松 间 隙 , 柔地 分 离上 极 内缘 和 后 缘 , 用直 角钳 轻 再
推开 上极 外 缘疏 松 组织 , 在上 极 下方 0 5 m 处 紧贴 上极 腺 体钳 夹 .c 切 断血 管集 束 。切 断 结 扎 甲状 腺 中 静 脉 , 离 腺 体 下 极 , 除 锥 游 切
甲状腺 是人体最 大的 内分 泌腺体 , 经保守治 疗后仍不 能取得满 在 意 效果的情 况下 , 手术方式 是有效治 愈 甲状 腺瘤 的最佳选择 。笔者 结 合多年临床 经验 , 几种 甲状腺 瘤手 术方式 进行 了比较 , 对 现报道 如 下。 1 临床 资料 选择 我 院 因 甲状 腺 瘤 住院 的患 者 l 0例 , 中男 1 例 , 1 1 2 其 9 女 0 例 , 龄 1 ~7 年 2岁 , 8 平均 4 4岁。病 程 3 d~1 。 2年 2 手术 方 法 2 1 旁侧 人路 手术 方式 . 患者采用常规全麻。取颈前肿瘤侧胸锁乳突肌至 气管 中线沿
即不强求完全游离上极血管 , 而是充分游离上极周围组织后 , 紧贴 上极一次性地将包括少许血管旁组织在内的血管集束完整地结扎。
临 床 医 学
Cl 0E NMD A H AFR几种 甲状 腺 瘤 手 术 方 式 的临 床 分 析
蔡 安 全
( 福建省安溪县妇幼保健院 福建安溪 3 2 0 ) 6 4 0
【 要 l 目的 对 常 用的 几种 甲状腺 瘤 手术 方 式进行 临床 分析 。方法 选择 l 0倒甲状腺 瘤 患者 分别进 行 旁 侧入路 ,大部 切除 和 摘 2 颈部 入路 手术 方式进行 肿 瘤切除 手术 。结 果 经 手术 治 疗后患者 恢 复良好 , 愈 出院 。结 论 比较分 析 几种不 同手术 方 式的适 应 均痊

甲状腺手术术式进展体会

甲状腺手术术式进展体会
[3] [4]
・91・
能发生低钙血症抽搐。本组手术没有该病发生,甲状腺大部 切除时保持背面部分的完整,腺体下极手术时,紧贴甲状腺 包膜切断进入腺体的血管分支,上、下极附近不应做过多的 分离,以免误切甲状旁腺和引起旁腺的血供障碍。全切术 时,更应保护甲状腺的血运。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及下动脉对 其血液供应。如发现旁腺被误切下来,应立即再移植至胸锁 乳突肌。 3.5预防复发本组术后复发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1 例,乳头状癌1例。分析原因可能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足量切 除结节后,残留腺体中仍存在病变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术 前力求对结节的部位和数量准确评估,术中要仔细检查,力 求切除所有的病变结节,有条件者术中送检冷冻切片进一步 明确诊断,避免切除后有微小的结节甚至是癌结节残留在 剩余组织内,致术后出现复发和再发结节,甚至癌变。 综上所述,手术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术前应严格检查,确定手术方案,并精细操
x28 x56
rain,无手术
死亡和甲状腺危象发生。术后出血1例,近期单侧声带麻痹 1例,无切口感染。2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1 ~2.5年,共有2例复发,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1例乳 头状癌。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结果
万方数据
主垦堡垡堑塑廛厦2Q塑生!Q旦箜!鲞筮垫翅£堑坠』丛鲤堕竖垒巳区:堡!兰Q鲤,!术过程简短,但 对于手术操作精细要求高,否则在术中术后均可发生意外情 况。现就手术应该注意的问题讨论如下。 3.1避免术中、术后出血当甲状腺肿大时,腺体表面的静 脉增粗、血管壁薄,易于破裂,手术过程动作应轻柔,切忌过 度的牵拉。分离腺体时应在囊内紧贴腺体,用手指柔软剥 离,避免血管损伤出血。若出血,应立即压迫止血,在直视下 缝扎出血点,避免用血管钳损伤其他血管和神经。甲状腺残 面渗血多、甲状腺血管结扎线松脱、术后引流不畅等可造成 术后出血,应在术中严格操作。 3.2气管软化的预防 甲状腺手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这是气管软化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可造 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前检查时应注意甲状腺 肿大严重、病程长的患者是否有呼吸气短不畅、声音嘶哑、憋 气等症状,体检时注意是否有气管移位。尤其对于腺体大而 质硬的患者,更应特别预防本病的发生,事先做好足够的准 备措施。 3.3避免喉返神经损伤 喉返神经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 症,文献报道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1.1%。 主要原因为在喉返神经的“危险地区”操作时不慎将喉返神 经、牵拉而引起声带麻痹。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期声带 麻痹,分析原因可能是术中的过度牵拉引起的。避免甲状腺 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是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术中解剖 喉返神经,明视下切除甲状腺肿瘤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 扫,切忌因组织出血而行大块的缝扎。甲状腺切除时尽量保 留后被膜,必要结扎前,先让患者发声,避免损伤神经”j。 3.4保护甲状旁腺术中分离甲状旁腺及其血管,可导致 术后血管痉挛,引起暂时性甲状旁腺供血不足有关,从而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检查方法
(三)其他检查法 1 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 2 细针穿刺抽吸组织学检查(FNAB) 3 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 ,Tg-Atb,Tm-Atb 4 肿瘤标记物:CEA 5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Tg) 6 手术活检
手术方式
良性甲状腺结节手术
3.甲状腺再次手术切口与入路
①尽量从原切口切开,切除瘢痕,如显露困难,亦可 另作皮肤切口。 ②由于甲状腺外侧的解剖结构受首次手术影响较小, 选择颈侧方入路在甲状腺再次手术时较为实用,手术 如有困难,可横断舌骨下肌群。 ③对于甲状腺癌的再次手术,先清扫转移淋巴结,再 清除原发灶。
4.内镜甲状腺手术切口与入路
机器人甲状腺手术
有常规机器人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多种方法。有通 过颈部、胸壁、腋窝及乳房等几种不同的手术路 径,经腋颈路(TAA)和乳晕入路(BABA)最为常用。
术后并发症
(1)术后出血 (2)窒息 (3)损伤神经 (4)手足搐搦 (5)甲状腺危象
结语
甲状腺手术经历了传统的颈部开放手术到内镜下甲状 腺切除手术,进入微创美容时代,超声刀及3D技术 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内镜技术在颈部外科领域的应用, 切口单孔甲状腺手术进一步兼顾了美容与微创效果, 各种新型术式遵循“功能保护、微创美容”理念,不 断进步。外科医师应该顺应医学技术发展主流,在严 格遵循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技术 能力、医院条件、病情特点以及患者需要来合理选择 术式、切口与人路,为患者提供效果最佳的“个体化” 手术方案。
临床表现
(1)甲状腺增大并有结节样改变。 (2)压迫症状:气道、食道、血管、神经。 (3)合并(继发)甲亢。 (4)恶变:发生率4-17%
甲状腺检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一)甲状腺功能检查法(略) (二)形态学检查法 1 颈部触诊 2 超声波检查 3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4 颈部X线 5 CT
①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VAT): 也称Miccoli术式,颈部入路小切口,切口长1.5-3.0 cm, 位于胸骨切迹上方2.0 cm,在内镜视野下手术操作,但显露 不满意。 ②完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TET): 胸部或腋下切口,具有优越的美容效果,手术需要建立 较大的皮下分离隧道,故不应属于微创手术,特有并发症 是胸前区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感,若分离面积较少,其发 生率和严重度会降低.
谢谢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与入路选 择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生理解剖特点
1、 位于第二、三气管 软骨环前之两翼状内分 泌腺体,由峡部相连, 男性位臵较低。 2 、重约20--30克,由悬 韧带连结于喉与气管起 始部,随吞咽活动。 3 、血流丰富:上、下 动脉,上、中、下静脉。 4 、与旁腺及喉返神经 关系密切(术中易损 伤)。 5 、影响全身能量及物 质代谢。
2.颈淋巴结清扫术切
①“L”形切口,即在原颈弧形切口基础上沿胸锁乳突 肌后缘向上延长形成“L”形切口,为颈淋巴结清扫术 常用切口。 ②单臂弧形切口经乳突向外行走于斜方肌,跨锁骨前 达胸骨切迹下呈“z”形切口。 ③低颈弧形切口在距胸骨切迹上缘1.0 cm处按皮纹方 向作低弧形切口,该切口可满足同时进行两侧颈淋巴 结清扫术的需要,上方显露困难时加颌下皮纹小切口。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近全或全切除术 手术适应证:结节弥漫性分布于双侧甲状腺,难以保 留较多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癌手术
手术包括原发病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式选择应根 据病变范围、病变性质(病理类型)、手术风险、手术 医生的技术经验、对长年生存率的追求及医学法律问 题确定。 *原发病灶术式有切除患侧腺叶+峡部的甲状腺次全切 除术及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等一并切除的甲状 腺全切除术。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基本术式。
手术切口与入路
1.甲状腺手术切口与入路
一般甲状腺手术切口与入路为颈前弧形切口,也称为Kocher 切口。距胸骨切迹上方1~2 cm,与颈皮纹一致,长6~8 cm 是最常用的。它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甲状腺良恶性疾病手术, 该切口有皮纹遮盖隐蔽,满足美观要求。
根据显露甲状腺的途径,可分为如 下入路
①颈正中线入路,此入路最常用,即沿颈白线逐层切开直达甲 状腺峡部,对于绝大部分病人不必切断颈部肌肉及结扎血管, 出血少,损伤小,微创。 ②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适用于部分甲状腺瘤体较大者,有显 露充分的优点,但易出血、瘢痕形成,影响术后颈部美观。 ③颈侧方入路,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纵行切开直达甲状腺组织, 适用于再次手术的病人,具有不切断舌骨下肌群、出血少的优 点,缺点是有时显露不满意,不能同时进行两侧甲状腺手术。 ④对于胸骨后甲状腺肿及下极延伸至胸骨后的病人选用颈前 “T”形切口,并根据甲状腺下极的位臵决定纵切口的长度。
甲状腺后面观
背景介绍
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甲状腺结节, 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及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约占5 %~15%,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良性结节多数无需 特殊治疗,仅需定期随访,少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 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髓样癌 (MTC)、未分化癌(ATC),其中DTC包括乳头状癌(PTC) 及滤泡状癌(FI'C),PTC占绝大部分。外科手术是主要 的治疗方法,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颈外入路:
①锁骨下入路不常用 ②胸前壁胸乳入路是在双侧乳晕上部及胸骨前分别 作切口,是目前最理想、最多采用的入路方法 ③在患侧腋窝前缘入路作切口,应用者较少 ④经口入路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经自然腔隙的内镜 手术,同其他路径比较,具有创伤小、体表无瘢痕、 更美容等优点;缺点是操作技术要求高,Ⅱ类切口有 感染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