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照分析_张铁汉

合集下载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ELISA测定法和免疫印迹测定法。

以下是这些方法的简要介绍和原理:
1.间接免疫荧光法:此方法是检测抗核抗体的常用方法之一。

原理是将待测标本与细胞底物片(如HEp-2细胞)的相应抗原进行反应,然后加入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通常为抗IgG抗体),形成抗原-抗体-荧光二抗的复合物。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判断待测标本中是否存在针对细胞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

2.放射免疫法:此方法常用于检测抗DNA抗体。

原理是用同位素标记DNA,与被检血清中的抗DNA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沉淀和对比沉淀物与上
清液中的放射活性,得到DNA的结合活性。

结合率高于一定值(通常为20%)则判断为阳性。

3.ELISA测定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

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
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去,最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4.免疫印迹测定法:此方法是将混合的抗原作为凝胶电泳分离,然后转印到硝酸纤维素的薄膜上,再用标记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上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能精准地检测出抗核抗体是否存在呢。

比如说,在检查血液的时候,它能火眼金睛般地把抗核抗体给揪出来!
2. 免疫荧光法呀,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镜,可以让抗核抗体现形哟!就好比如你在黑暗中寻找东西,它一下子就把光打在了目标上,厉害吧!比如医生用这个方法能清楚地看到抗核抗体的情况呢。

3. 免疫印迹法可牛了,它仿佛是个智能识别器,对抗核抗体的辨别那叫一个准!你想想看,这不就像是在一堆东西里一下子挑出你想要的那个,是不是很神奇呀!像诊断一些疾病的时候就经常用到它呢。

4. 胶体金法呀,就像是个小巧玲珑的指南针,能快速指引出抗核抗体的方向哦!比如说在一些快速检测中,它就发挥大作用啦!
5. 化学发光法,那简直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呀,一下子就能把抗核抗体照亮呢!举个例子,在检测的关键时刻,它能给出最闪亮的答案!
6. 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当于一个精准的瞄准器,能准确无误地锁定抗核抗体呢!就像射击比赛中瞄准靶心一样厉害哟!比如在复杂的情况中它也能发挥威力。

7. 斑点酶免疫技术,如同一个细心的卫士,能牢牢地守住检测抗核抗体的关卡呀!想想看,是不是很有安全感呢!比如在特定的检测情境下它可重要啦。

8. 流式细胞术,哇塞,这可是个高科技的玩意儿呀,能高效地检测抗核抗体呢!这就好比有一双特别的眼睛,能瞬间捕捉到关键信息,厉害吧!像一些精确的分析中就少不了它。

9. 放射免疫法,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呢,对检测抗核抗体有着独特的本领哦!就好像拥有超级力量一样,能准确找到目标呢!比如在一些专业的检测领域就有它的用武之地啦。

我觉得这些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都各有特点和优势,在医学诊断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李琦;彭旭娇;郭慧娟;高洁;陈丽丽;刘文娟;李雪;尚晓泓【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谱)特异性抗体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503例患者,分析其ANA与ANA谱检测的一致性。

将ANA与ANA谱的联合检测结果分为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ANA-/ANA 谱-四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各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分布情况。

最后探讨AID患者ANA与ANA谱非一致时所检测出的核型及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结果ANA与ANA谱检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者符合率为77.27%,不符合率为22.73%。

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三组统计显示AID与非AID患者的概率不相同;ANA-/ANA谱-组AID与非AID患者的概率相同。

结论ANA与ANA谱联合检测比单一检测时阳性预测值(PPV)提高,假阴性率(FNR)减低。

ANA+/ANA谱+,ANA+/ANA谱-,ANA-/NA谱+三组对AID疾病有鉴别意义,而ANA-/ANA谱-组对AID无鉴别意义。

【总页数】7页(P774-780)【作者】李琦;彭旭娇;郭慧娟;高洁;陈丽丽;刘文娟;李雪;尚晓泓【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检验科;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0【相关文献】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J], 田巧2.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 张道强;隋秀梅;林荣海;刘硕;胡朝军;宫丰岩;王金环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 [J], 莫伟平;张泳仪4.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J], 田巧;5.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分析比较 [J], 李琦;彭旭娇;郭慧娟;高洁;陈丽丽;刘文娟;李雪;尚晓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方法检测HIV抗体与免疫印迹法确诊结果分析

两种方法检测HIV抗体与免疫印迹法确诊结果分析

两种方法检测HIV抗体与免疫印迹法确诊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6-02-16T15:23:32.783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2月第12期供稿作者:师毅杜娟花[导读]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院就诊患者HIV抗体阳性情况,为医院院内感染与医护人员防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分别用北京科美生物,北京万泰,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与胶体金法对2013年~2015年入院患者输血前HIV抗体筛查检测,筛查阳性标本送陕西省疾病控制中心用重组免疫印迹法(WB法)进行确诊,结果,化学发光法HIV筛查阳性标本85例,胶体金法筛查阳性标本47例,经重组免疫印迹法最终确证59例,CLIA法阳性符合率69.4%(59/85)胶体金法的阳性符合率79.6%(47/59),用CLIA法,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1.1~5.0之间的标本13例,经WB法确证1例,不确定5例,S/CO在5.1~10.0之间的23例,确证9例,不确定4例,S/CO值在10.1~29.5的49例,则经过WB法确证49例,研究发现随着S/CO值的升高胶体金法的阳性率随之升高反之阳性率越低。

【关键词】 HIV 抗体 CLIA法胶体金法免疫印迹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毒是以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病死率极高,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诊断是有效预防的首要环节【1】,其病毒传播速度逐年递增【2】同时现在大部分AIDS患者都是由医院就诊初筛检出阳性,而这类患者日益增多,给医务工作者在接触患者时带来院内感染的风险日益增加,血清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是诊断AIDS的主要依据,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初筛检测呈阳性后,需要两种不同原理不同厂家生产的筛查试剂进行复检。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

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采用蛋白印迹法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蛋白印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

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法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蛋白印迹法;抗核;抗体;检测引言通过自身抗体的检测能够有效的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同时检测结果还能够成为疾病预后评价、监测、治疗、诊断的重要依据。

为了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有效提高,就需要选择科学、合理、高质、高效的检测方法。

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但是针对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的对比分析资料却较少[1]。

鉴于此,本文就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患者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7岁,平均年龄为(51.47±1.35)岁,男性患者431例,女性患者369例。

1.1.1纳入标准(1)患者疑似患有免疫性疾病,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检查;(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1.2排除标准(1)患者资料不齐全;(2)患者中途脱离研究;(3)患者兼并其他严重疾病。

1.2方法1.2.1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又称为荧光抗-抗体法,该方法需要两种抗体参与,即一抗和二抗(荧光素标记)。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0 5 ) ; 3 0例 同时 进 行 A N A—I I F法 与 A NA s

A N A—I I F法 与 A N A s—L I A法 检 测 结果 : A N A—I I F法与 A N A s—L I A法分 别 检测 3 0 0例与 2 6 3例 患者血 清抗 核抗 体 和抗核抗体谱 , 两种方法检 出的阳性率 无 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见表 1 。 3 O例 同 时 进 行 A N A —I I F 、 A N A s— uA检测 结果 比较 : 3 O例 中结 果 一 致 的
摘 要 目 的 : 探 讨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 I I F ) 检 测 抗 核 抗体 ( A N A ) 与线 性 免 疫 印
3 0 0 0 r / 分离 心 1 0分 钟 , 分 离 血清 直接 检
测。
迹 法( L I A) 检测抗核 抗体谱 ( A N A s ) 在自 身免疫性 疾病临床诊 断中的价值 。方法 :
种 方法不能相互取代 , 应联合应 用。
和抗 S S B抗体多见于干燥综合征患者 , 抗
S S A抗体敏感性较强 , 抗S S B抗体 特异性
关键词 自身免 疫性 疾病 抗核 抗体
间接 免 疫 荧 光 法 免 疫 印迹 法
2 2例 中, 1 0例 全 阳性 , 1 2例全 阴性 , 一致 率7 3 . 3 %; 结果不 一致 的 8例 中 , A N A—
检率 6 . 7 %, 见表 2 。
讨 论
体 和胞 质 抗 原抗 体 。A N A和 E N A抗 体
的检 测 , 对胶原性疾病, 特别 是 S L E、 与
原 因分析为 , 该谱只含有与常见 自身免 疫 性 疾病相关的 1 2项抗 核抗 体 , 而 不代 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莫伟平;张泳仪【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

方法对6121例标本同时用IIF法检测ANA,LIA法检测ANAs,比较其二者的不符合率。

结果IIF-ANA-/LIA-ANAs+的有1107例,不一致率为22.5%。

IIF-ANA+/LIA-ANAs-的有124例,不一致率为10.3%,在1107份IIF-ANA-/LIA-ANAs+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前5种自身抗体是SSA/Ro60kd、SSA/Ro52kd、抗SmD1、抗SSB 抗体、抗histones,阳性率为分别为29.62%、18.32%、10.20%、9.58%、8.61%。

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临床诊断中,应联合进行IIF筛查ANA和LIA检测特异性ANAs,避免单一方法检测导致AID患者的漏诊。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19【总页数】2页(P39-39,40)【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线性免疫迹法;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疾病【作者】莫伟平;张泳仪【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000;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ANA和ANAs的检测目前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IIF用于总的ANA筛查试验,它不仅可以检测出血清中是否存在ANA,还可获知自身抗体所呈现的荧光模型。

但要进一步明确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就必须做ANAs检测,LIA可能是目前对ANAs检测最可靠的实验室研究方法[1]。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IIF检测ANA与LIA检测ANAs结果不一致。

笔者对2014年6121例临床就诊患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IIF检测ANA,用LIA检测17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比较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并探讨ANA与ANAs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两种方法比较及假阳性病例的病因分析

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两种方法比较及假阳性病例的病因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0 3 6 9 . 2 0 1 4 . 1 6 . 0 1 7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4 6 .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0 3 6 9 ( 2 0 1 4 ) 1 6 — 0 0 4 1 — 0 2
色相 同 的为 阳性 , 否则为阴性 ; 采用 I I F A 法 检定 性
等. 各 种方 法 的特 异 性 和 敏 感 性 都 有 较 大 差 别 。 以 检 测抗 d s D N A抗体 , 荧光 显 微 镜下 观 察 到试 剂 盒检
绿 蝇短 膜虫 为 载 体 的 I I F A 法是 目前 公 认 的 特 异 性 测 载玻 片 绿 蝇 短 膜 虫 动 基 体 出现 苹 果 绿 荧 光 为 阳
体。而抗 d s D N A抗体在 干燥综合征 ( S S ) 和混合性 1 . 2 标本 采 集及 方 法

结缔 组织 病 ( MC T D ) 等 其 他 自身 免 疫 性疾 病 中也有 外周 静脉 血 ( 空腹 时间 > 8 h ) , 分 离后 取标 本 血 清 , 于 定 的 阳 性 比例 , 一般不超 过 1 0 %[ 1 l 2 ] 。 目前 检 测
最 高 的方法 。而 I B T法 的特异性 不 高 , 假 阳性 率 高 , 但 由于 其操 作简 便 , 对设 备 和操 作 员技 术要 求 不 高 , 因此 在 基 层 医 院 中得 到 广 泛 开 展 。本 报 道 通 过 对 行I I F A法抗 双链 D N A抗 体 检测 , 并 结 合 临 床诊 断 , 原 因。 从 而为减 少 临床对 S L E的误诊 率提 供依 据 。

免疫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照分析_张铁汉

免疫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照分析_张铁汉
进行宫颈细胞涂片普查可早 期发现宫颈病 变, 是降 低宫颈 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宫颈病变筛查方法有多种, 细胞学涂片法
是简便经济有效的 方法. LCT 是对原细 胞涂片技 术的改进。随 着 FDA 批准 LCT 应用于临床, 其在国外应用已相当广泛。本研 究结果显示, LCT 提高了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有利于宫颈疾 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降低了宫颈癌的 发生率。阴道镜 检查可 观察宫颈上皮及血管的微小变 化, 有针对性 地进行活组 织病理 检查, 是诊断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而组 织学诊断是 宫颈 病变 诊断 的金 标准, 故应 广 泛推 广细 胞学 检 查 阴道镜下活检 病理学 检查 的宫颈 疾病 三阶梯 式诊 断程 序。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 中图分类号: R 593.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09- 9727( 2008) 4- 568- 03
Com par ison of detection of serum an tinu clear an tibody w ith imm unob lotting and ind 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 IIF) . ZHANG T ie- han, ZHAO Y ong- x in, ZHENG H u,i et a.l ( T hird A ffiliated H osp ital of X inx iang M ed ica l College, X inx iang 453003, H enan, P. R. Ch ina)
参考文献:
[ 1] H erbest A L. The B 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 ing cervical/ vagin al cyto logical d iagnoses[ J]. C l in Ob stet G yn eco,l 1992, 35( 1) : 22~ 27.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50例进行检测。

分别用IIFA 和胶乳法进行检测,IIFA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胶乳法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

对两组结果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

结果:IIFA的检测准确率为82%,超过胶乳法检测准确率64%。

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A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乳法;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 )也叫作抗核酸抗原抗体,是指哺乳动物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一般包括细胞核的自身抗体,细胞质内的核酸和核蛋白的所有成分。

按照其核内分子性能的不同,也可以将其分为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等。

在临床医学的过往研究中发现,抗核抗体在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阳性,特别是风湿类疾病中,抗核抗体的反应尤为敏感。

因此,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患者的抗核抗体检测指标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判定依据[1]。

通过对患者的抗核抗体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迅速的确定患者的疾病种类,帮助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的身体病症,帮助患者更快的痊愈。

而更准确,结果更全面的检测方式在医学检测上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因此ANA检测方式的研究已经是医学检测研究的重点。

为此我院对检测方案也进行了比较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OBJECTIVE]: to ANA lyze the results of antinuclear antibody (ANA )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in our hospital. IFA and latex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ct IFA, IFA results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Latex test results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IFA was82% , which was 64% higher than that of latex method. The data contrast ha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IFA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word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Latex Assay; Antinuclear antibody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共50例。

两种方法检测系统性红斑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

两种方法检测系统性红斑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
【 要 】 目的 通 过 间接 免 疫 荧 光 法 (I ) 免 疫 印迹 法 (B 对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L 患 者 和 健 康 检 测 人 员 摘 I 和 F I T) S E)
作 对 比 分 析 , 讨 两种 方 法 对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LE)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分 别采 用 IF和 I T 对 8 探 S 的 I B 8例 S LE 患
t eh wo m t odst a no e SLE. eho s IF nd I o dig s M t d I a BT e e u e o d t c ki dsofa i w r s d t e e t1 n ntnuce ra i dis i a 5 la ntbo e n 88 c s sofSLE n at r o orp e a d 30 he lhy pe s nsf hysc 1e a i to Re uls T h ostv a eofa i ia x m na i n. s t e p ii e r t ntnuce ra i dy( la ntbo AN A )
Li , n LUO u ( . iia b r tr M i n a g C n r lH opi l M i n a g, c u n 2 0 0, ia; . in J n 1 Clnc l La o ao y, a y n e ta s t , a y n Sih a 6 1 0 Ch n 2 M a a
者和 3 O例 健 康 体 检 人 员 的 1 5种 抗 核 抗 体 ( AVA) 行 测 定 。结 果 I 进 I F检 测 S E 患 者 ANA 的 阳性 率 为 9 . L 77 ( 6 8 ) 其 荧 光 染 色核 型 主 要 为 核 颗 粒 型 、 均 质 型 、 质 颗 粒 型 和 混 合 型 。 I T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 L 患 者 A 8/8 , 核 胞 B S E NA 的 阳性 率 为 9 . ( 0 8 ) S E患 者 中主 要 检 测 出抗 双链 D 0 9 8/ 8 , L NA 抗 体 ( s NA) 抗 s 抗 s A、 n NP S 抗 核 dD 、 m、 s 抗 R / m、 小体 抗 体 , 以及 少 量 抗 组 蛋 白抗 体 及 抗 核 糖 体 P蛋 白 抗体 。健 康 体 检 人 员 两 种 方 法检 测 均 为 阴 性 。 结 论 抗 核 抗 体的 I I F法 筛选 易导 致 以抗 ( S 为主 要 抗 体 或 低 浓 度 抗 AMA M2抗 体 患 者 的 ANA 假 阴 性 , I T 法 因检 测 的 S A) — 而 B 抗 体 不 全 面也 无 法取 代 A NA 的 I I F法 检 测 。临 床 实 际工 作 中 两种 ANA 的检 测 方 法 不 能 相 互 取代 , 联 合 应 用 。 应

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1.W endeng Central Hospital of Weihai City,Shandong 264400,China; 2.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Peking Union M 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 100032,Chi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inuc!ear antibodie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line immunoassay ZH A N G Dao—qiang ,SUI X iu—m ei ,L fN Rong—hai ,et a1.
清 标 本 ANAs,线 性 免 疫 印迹 法 (LIA)检 测 其 中 217例 血 清标 本 ANAs,并 分 析 两 种 方 法 检 测 结 果 的 相 互 关 系 。 结 果 448例 男
性 患 者 中 ,阳性 率 39.7%(178/448);702例 女性 患 者 中 ,阳性 率 66.1 (464/702),男 女 两 组 阳性 率 有 显 著 差 异 ( 一 77.08,P<
【摘 要 】 目的 回顾本 实验 室 开 展 间 接 免 疫荧 光法 抗 核 抗 体 (ANA)与 免疫 印迹 法 特 异 性 抗 核 抗 体 谱 (ANAs)联 合 检 测 的情
况 ,分 析 两 者 之 间 的 相关 性 ,并探 讨 联 合 检 测 在 自身 免疫 性 疾 病 中 的应 用 价值 。方 法 采 用 间 接 免疫 荧 光 法 (IIF)检测 1 150例血
0.05)。217例 血 清标 本 以 LIA 检 测 ANAs,结 果 显 示 :在 30例 荧 光 法 ANA 阴 性 中 ,印 迹 法抗 ANAs抗 体 有 4例 阳 性 ,阳性 率 为

ana检测方法

ana检测方法

ana检测方法ANA检测方法。

ANA(抗核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ANA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患者血清标本与细胞基质相结合,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观察是否有荧光信号产生来判断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其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也是一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它利用固相酶标记技术,将抗核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再加入底物产生显色反应来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大规模筛查,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检测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

最后,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ANA检测方法。

它利用电泳将抗原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再加入患者血清标本,通过特异性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结合,最终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高,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总的来说,不同的ANA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在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加快速、准确的ANA检测方法出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ANA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的效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的效果

作者单位:661199 云南红河,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通信作者:张婷,Email :**********************DOI :10.3969/j.issn.1674-7151.2021.01.006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的效果张婷【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 )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抗体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1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AIH 组(33例)、病毒性肝炎组(136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组(59例)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组(3例);另选择同期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IH 中抗核抗体(ANA ),采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AMA -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 -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肝胰抗原抗体(SLA/LP )、抗 平滑肌抗体(ASMA )与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LC -1)等。

结果 ANA 在AIH 组、PBC 组、PSC 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72.73%(24/33)、88.14%(52/59)、66.67%(2/3)比30.15%(41/136)、 6.35%(4/63),均P <0.05〕;AIH 组中LKM -1、LC -1、SLA/LP、ASMA 的阳性率以及PBC 组中AMA -M2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LKM -1:15.15%(5/33)比0.74%(1/136)、0.00%(0/63),LC -1:9.09%(3/33)比0.00%(0/136)、0.00%(0/63),SLA/LP :3.03%(1/33)比0.00%(0/136)、0.00%(0/63),ASMA :57.58%(19/33)比0.74%(1/136)、0.00%(0/63),AMA -M2:93.22%(55/59)比4.41%(6/136)、0.00%(0/63),均 P <0.05〕。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对自身抗体检测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对自身抗体检测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对自身抗体检测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5T10:09:51.2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李熙[导读]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4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

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组,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

结果:AID组中的IIF阴性/LIA阳性表达患者所占比例较之非AID组明显更高(P<0.05),而IIF阴性/LI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ID组的LIA(+)和LIA(±)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AID组(P<0.05)。

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线性免疫印迹法本次研究为了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特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先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现整理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 组,AID组:均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男女患者的性别分布比例为48:52,年龄分布于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2±18.40)岁。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的重要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的重要性
断有 重要 意 义。
【 关键 词 】抗核 抗体 ;间接 免疫 荧光 法 ;免疫 印迹 法
中 图分类 号 :R 4 4 6 . 6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2 2 - 0 1 5 1 - 0 2
抗 核抗体 ( A N A)是 以真 核细胞 的核 成分为 靶抗 原的器 官 非特 异性 自身抗体 的总称 ,属 自身抗体 中的一组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法在
临床上是一 个重要 的筛查 试验Ⅲ。阳性 结果有助 于进一步 的特异性 抗
( r R NP ) 、抗J o 一 1 共1 5 种。使用德 国欧蒙公 司生产的全 自动免疫分 析仪
进 行试 验 。实验结 束后 将膜 条置于 结果 判定模 板 中的 塑料膜 上 ,并
与标志对 齐 ,干透 后用 台式扫描 仪 ( E U R O I MMU N A G)扫描 ,并 采用E U R O L i n e S c a n 软件评 价结果 。 2结 果
1 . 1基本 资料 :收集2 0 1 4 年1 1 月至2 0 1 5 年4 月在 北京 中医药大学东直 门 医院门诊 和住 院患者 的样 本共计 1 1 4 4 例 ,男2 8 9 例 ,女 8 5 5 例 ,患者年 龄1 8 - 8 6 岁 。采集患者清 晨空腹静脉血 ,离心分离 血清后 同时采用I I F 法检测A N A 和免疫 印迹法 ( L t A ) 检 测A N A 谱l 5 项。 1 . 2 方 法 。 试剂 :德 国 欧 蒙公 司 提供 的抗 核 抗 体 间接 免 疫 荧光 法
法 ,回顾1 1 4 4 例样本进 行分 析 ,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

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

I I F的敏感性较高 , 而 uA的特异性较高 , 因此两种检测手段联合使用能够得到更加理想 的检测效果 。
【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抗核抗体 ; 抗核抗体谱 【 中圈分类号】 R 3 9 2 .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5 5 1 1 ( 2 0 1 7 ) 0 5 - 0 4 8 7 - 0 3
2 0 1 7年 第 2 7卷 第 5

4 8 7・
比较 问接免疫荧光 法筛查抗核 抗体 与 线性 免疫 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 的特异性
杨青华 【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 I I F ) 筛查抗核抗体( A N A ) 与线性免疫印迹法( L I A ) 检测抗核抗
使 用数 字表 法选 取 2 0 1 5年 4月 ~2 0 1 6年 1 2月 我院 申请 A N A 检测 的标 本
m u n o l f u o r e s c e n c e ( I I F ) nd a d e t e c t i o n a n t i n u e l e a r a n t i b o d y s p e c t r u m( A N A s ) b y l i n e a r i m mu n o b l o t a n a l y s i s ( uA) .
Co mp a r i s o n o f S p e c i i f c i t y b e t we e n S c r e e n i n g An t i n u c l e a r An t i b o d i e s b y l n d i r e c t I mm u n o i f u o r e s c e n c e a n d De t e c t i o n An t i n u c l e a r An t i b o d i e s

四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

四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

四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卢小岚;杜娟;王强;汪光蓉;林芳;张国元;凡瞿明【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8)004【摘要】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化学发光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四种方法检测ANA的检测效能.方法:同时采用四种方法检测血清ANA共185例,其中AID 125例,健康对照60例;采用四格表计算灵敏性(Sen)、特异性(Spe)、准确性(Acc)、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pLR)和阴性似然比(nLR),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四种方法检测ANA的准确性.结果:IIF法、CMIA法、ELISA法和LIA法检测ANA的灵敏性依次为:90.4%、78.4%、90.9%、68.8%,特异性依次为:90.0%、93.3%、91.7%、98.3%;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0.798、0.918、0.701.其中,IIF和ELISA法的灵敏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1);LIA法的特异性最高;IIF和ELISA法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结论:四种方法检测ANA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都可用于临床检测.【总页数】5页(P305-309)【作者】卢小岚;杜娟;王强;汪光蓉;林芳;张国元;凡瞿明【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相关文献】1.2513例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J], 蒲泽晏;胥国强;李祥坤;李凤;黄雪梅2.抗核抗体核型与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J], 陈邁琼;赵迪;邓晓刚;任方;任圣洁;杨文杰;李智3.抗核抗体核型检测与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对比分析 [J], 郑金菊;牟晓峰4.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 张道强;隋秀梅;林荣海;刘硕;胡朝军;宫丰岩;王金环5.四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对比分析 [J], 汪光蓉;王媛鑫;王强;凡瞿明;毛明;罗光成;杜琴;蔡艳娟;张国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抗核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三种抗核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三种抗核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吴秀风;陈惠娟;曾勇彬;陈添彬;陈静;詹富国【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8【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assay methodsof antinuclear antibody (ANA) and to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use.Methods 445 sera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IF)and Line Immumoassay (LIA), then consistency of the three method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of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hree methods(Kappa0.573、0.725、0.566,P<0.05)respectively.ConclusionELISA was suitable for the screening of the ANA specimens,which could not replace IIF or LIA completely. The assay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of the patients.%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原理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检测方法的性能特点,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445例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LI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三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 中图分类号: R 593.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09- 9727( 2008) 4- 568- 03
Com par ison of detection of serum an tinu clear an tibody w ith imm unob lotting and ind 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 IIF) . ZHANG T ie- han, ZHAO Y ong- x in, ZHENG H u,i et a.l ( T hird A ffiliated H osp ital of X inx iang M ed ica l College, X inx iang 453003, H enan, P. R. Ch ina)
进行宫颈细胞涂片普查可早 期发现宫颈病 变, 是降 低宫颈 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宫颈病变筛查方法有多种, 细胞学涂片法
是简便经济有效的 方法. LCT 是对原细 胞涂片技 术的改进。随 着 FDA 批准 LCT 应用于临床, 其在国外应用已相当广泛。本研 究结果显示, LCT 提高了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有利于宫颈疾 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降低了宫颈癌的 发生率。阴道镜 检查可 观察宫颈上皮及血管的微小变 化, 有针对性 地进行活组 织病理 检查, 是诊断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而组 织学诊断是 宫颈 病变 诊断 的金 标准, 故应 广 泛推 广细 胞学 检 查 阴道镜下活检 病理学 检查 的宫颈 疾病 三阶梯 式诊 断程 序。
569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检 测 抗 核 抗 体 ( A ntinuc lear antibody, ANA )和欧蒙印迹法检测 抗可提取性 核抗原 ( Ex tractab le nucle a r antigen, ENA ) 等自身抗体, 是目前风湿病 主要检测方 法。间 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ANA 主要 用于筛 查, 而 欧蒙 印迹 法检测 抗 ENA 等 抗体对于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意义 重大。我们 对 2005~ 2007年 我院血清库收集的部 分病例 的间接免 疫荧光 法 检测抗核抗 体 ( A ntinuc lear antibody, ANA ) 和 免疫 印迹 法检 测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 Ex tractab le nuclear antigen, ENA ) 等自身 抗 体检测结果进行对照 分析, 探讨欧蒙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 光法 检测抗核抗体相关性 。报告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标本来源 251份标本均来源于 2005~ 2007年本 院血清 库收集的新乡市 多家 医院 送检的 自身 免疫 性疾 病 患者 (其 中 系统性红斑 狼 疮 85例, 干燥 综 合征 89例, 系统 性 硬化 症 15 例, 混合结缔组织病 40例, 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 20 例, 原 发性 多肌炎 2例 ) , 所有患者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 断标 准。 1. 2 抗 ENA 等抗体 的检测 采 用欧 蒙印迹 法。检 测试剂 盒 购自德国欧蒙公 司。欧 蒙印 迹法 ANA 谱 3, 可检 测针 对如 下 15种抗原的抗体: nRNP /Sm、Sm、SS- A、R o - 52、SS - B、Sc l70、PM - Sc、l Jo- 1、着丝点蛋白 B、PCNA、dsDNA、核 小体、组蛋 白、核糖体 P蛋 白、AM A - M 2。膜 条上 平行 包被 了经 亲和 层 析纯化的天然抗原 (着丝点蛋白 B、PM - Sc、l R o - 52、PCNA 为 重组抗原 )。在第一次温育 时, 经 1: 100稀释的 患者 标本与 膜 条上的抗原反应。如 果标本 阳性, 特异性 的 IgG 抗 体 ( 也包 括 IgA 和 IgM )将与抗原结合。为检测已结合的抗体, 加入 酶标抗 人 IgG (酶结合物 )进行第二次温育, 然后加入色 原底物液 以产 生颜色反应。肉眼判 断结果, 各抗 原带的 位置固 定, 结果判 断 比免疫印迹法更简 单。膜条上 质控带 着色表 明实验 各步操 作 正确。阴、阳性结果容易区 分, 抗 原带着 色的深 浅与 相应抗 体
K ey w ords: A ntinuclear A ntibodies; Extractab le nuc lear antigen; A utoantibodies; immuoblotting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国热带医学 2008年第 8卷第 4 期 CH INA TRO PICAL M ED ICIN E V o l 8 N o 4 A pril 2008
参考文献:
[ 1] H erbest A L. The B 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 ing cervical/ vagin al cyto logical d iagnoses[ J]. C l in Ob stet G yn eco,l 1992, 35( 1) : 22~ 27.
收稿日期: 2008- 01- 19
[ 临床医学 ]
*
免疫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照分析
张铁汉, 赵永新, 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伟娟
摘要: 目的 探讨欧蒙免疫印迹法不 同项目阳性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 体 ( ANA ) 不同核 型的相关性。 方法 对比分析 251例欧 蒙印迹法不同项目阳性病例的抗体谱 类型与其 ANA 阳性核 型。 结果 欧蒙印 迹法抗 体 类型不同, ANA 荧光核型有很大差别, 规律不明显。 结论 依据荧光核型来推断抗 ENA 等抗体不可靠。
56 8
CH INA TROPICA L M ED IC IN E V ol 8 N o 4 A p ril 2008 中国热带医学 2008 年第 8卷第 4期
5% ~ 17% 患者 经活检证实是宫颈上皮 内瘤变 ( C IN ) 、 ; 若 为 C IN 、 , 则 24% ~ 94% 证实为 ASC - H。但 A SC 妇女 的 浸润 性宫 颈癌 危 险很 低, 约 为 0. 1% ~ 0. 2% 。 本研 究 显示, A SC- U S 和 A SC - H 的 诊 断 分 别 占 A SC 病 变 的 约 90% 和 10% , 其中 ASC - H 组 所占比 例少, 但 40 例 A SC - H 患 者中, CIN 、 的病例 14例, 占 35% ; 而 417例 A SC- US 组患者中, CIN 级以上的病例仅 34例, 占 8. 15% , 可见 ASC - H 患者 中 CIN 以上级别病变的比 例明 显高于 A SC- U S 组, 且 经 2 检 验, 两组对应的组织病理学诊 断分级之 间有统 计学意 义 ( 2 = 59. 17, P < 0. 01) 。可见及时 发现 ASC 病变 并进行 A SC分 级 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我们对于不同病变级别和具体病变 情况 给于不同的处理措施 。
[ 2] 郎景和. 子宫颈病变的防治 [ M ] . 北京: 中华医学会主办, 2005, 3. [ 3] H utch inson, et a.l U t ility of liqu id - based cytology for cerv ical carci
nom a screen ing resu lts of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conducted in a re g ion of costa R ica w ith a h igh inciden ce of cervical carcin om a[ J] . Can cer, 1999, 48~ 5, 87 ~ 89. [ 4] A n jal iL inaye, et a.l Com parative analys is of conven t ional Papan icolaou tests and a f lu id - based th in - layer m eth od A rch Pathol Lab M ed, 2003, 127( 2 ) : 200~ 204. [ 5] 顾美皎. TBS 系统中异常上皮细胞的诊断和处理 [ J] . 中国妇产科 杂志, 2003, 19 ( 8) : 466 ~ 467.
的滴度相关。因所用抗原纯度 高, 大多数抗原是经亲和层 析分 离纯化的。膜条上不含多余的 蛋白, 因而不会引起非特异 的阳 性反应。实验时间大 约为 115m in。 1. 3 ANA 检测方法 采用 间 接荧 光免 疫法。试 剂盒 来源 于 德国欧蒙公 司, 每个反应 区同时 有 2种抗 原基质: 猴 肝组织 和 H ep- 2细胞。在第一次 温育时, 已 稀释 的血清 与固 定在载 片 反应区上生物薄 片中 的 H ep- 2 细胞 和灵 长类 肝脏 反 应。如 果标本阳性 , 特异性 IgA、IgG 和 IgM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 合。在 第二次温育 时, 结合的抗 体与荧 光素标 记的抗 人抗体 反应, 然 后在荧光显 微镜下观察特异性的荧光模型。 1. 4 抗 ENA 等抗 体、ANA 的 检测和 结果 的对比 采用 双盲 方 法。 2 结果 2. 1 251例抗 ENA 等抗 体 ( nRN P /Sm、Sm、SS - A、R o- 52、SS - B、Sc l- 70、PM - Sc、l Jo - 1、着丝点 蛋白 B、PCNA、dsDNA、核 小体、组蛋白、核糖体 P 蛋白、AMA - M 2)阳性病 例中 ANA 具 体核型见表 1。 2. 2 251例抗 ENA 等抗体阳 性病例 与其 ANA 各种 核型统 计 见表 2。
Ab stract: O b ject ive To investiga te the co rre lation o f positive types of ANA Profile 3 EUROL IN and the ir patte rns of the an tinuclear an tibod ies( ANA ) by IIF in hum an se rum. M e thods Indirect immuno fluo rescence ( IIF ) ( by HEP - 2 ce lls and prim ate liver as an tigen substrates) and ANA Profile 3 EUROL IN antinuc lear antibodies were used to ana lyze 251 pa tterns of the ANA and the ir an tibody types respective ly. R esults There no obv ious re lationship be tw een positive types of ANA P rofile 3 EU ROL IN antibod ies and their patterns of the ANA by IIF in hum an serum w as obse rved. Conclusion T he pat terns of ANA by IIF cannot be used to conc lude the types of ANA Profile 3 EU ROL 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