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胎盘病理变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盘早剥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胎盘病理变化的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一直以来都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之一。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凝血功能低下,是由于肝脏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所致。新生儿出生时除纤维蛋白原外,几乎所有凝血因子的血浆浓度均低于成人。而危重新生儿的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多种病理状态,均可进一步加重凝血因子的合成障碍,引起机体的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而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促进微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发生。因此如何防治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已成新生儿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胎盘早剥不但是产科最常见的导致阴道大量出血的原因,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国外发病率为1%-2%,国内发病率为0.46%-2.1%之间,新生儿死亡率在10%-30%之间,其中该症50%以上是发生在妊娠36周之前。胎盘早剥主要是妊娠期母体血管病变、外伤、子宫腔压力急剧变化及子宫静脉压力急变等原因造成,吸烟、滥用药物、高龄产妇、肝病孕妇等均为易患人群,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胎盘早剥对胎儿及新生儿的主要影响是引起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贫血等症,其中它所致的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与新生儿生后早期的DIC、新生儿硬肿症、颅内出血、肺出血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胎盘早剥引起新生儿凝血功能

紊乱的机制为:胎盘剥离时,从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中可释放大量组织因子(组织溶血活酶,tissue factor,又称TF、Ⅲ因子)进入胎儿循环,诱发凝血级联反应,大量微血栓形成,最终导致DIC;其次还有胎盘早剥导致胎盘血管破裂,使胶原纤维、vWF等暴露,引起表面激活,导致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再者胎盘早剥所致的患儿缺氧、酸中毒等病理过程均可加重异常凝血过程。目前国内外对胎盘早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原因及其对母体的影响上,而胎儿方面少有研究,临床上对该类患儿的凝血功能紊乱也缺乏足够的预见性及警惕性,而且对这种患儿凝血功能变化规律也缺乏认识,往往在患儿出现便血、皮下出血点等临床表现时才采取治疗措施,但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患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大大上升。因此了解胎盘早剥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规律是防治的关键。另外,对胎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胎盘研究的内容已广泛涉及到组织胚胎、生物化学、生殖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但怎样的组织结构决定怎样的功能,因此胎盘研究最基本的内容是胎盘病理学研究,各种病理妊娠胎盘的组织结构、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都可以被观察及检测到,从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为了维持胎儿的正常发育,必须要求胎盘发挥正常的作用,这也需要正常的胎盘结构,而病理妊娠的发生往往离不开胎盘结构的异常。因此胎盘病理是对病理妊娠的研究重点之一。为研究胎盘早剥对新生儿的影响有更好的认识,对其胎盘结构变化应有足够的了解。通过观察胎盘光镜下的这些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有助于分析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本课

题旨在分析胎盘早剥新生儿的凝血变化规律及它所发生的胎盘病理学变化:一方面通过分组检测分析胎盘早剥新生儿的PLT、APTT、Fig、PT、D-D、TF、TFPI及其比值等检测项目,并监测患儿临床症状,分析胎盘早剥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观察胎盘早剥的病理学变化,以探讨胎盘早剥时胎盘所发生的病理学变化与胎盘早剥新生儿所出现的病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二者的研究,为胎盘早剥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的监测,早期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提高胎盘早剥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方法: 1、研究对象: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3月新入NICU住院的85例胎盘早剥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3月新入NICU住院的20例胎盘早剥患儿为前瞻性实验的研究对象,同时抽取同时期的无胎盘早剥、凝血功能异常、重症感染等疾病的新生儿10例为对照组;选取北京妇产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于该院分娩的胎盘早剥产妇胎盘2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的正常产妇胎盘10例作对比。按胎盘剥离面积<1/3为轻型病例,≥1/3为重型病例的标准,将上述病理组中的胎盘早剥新生儿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 2、样本收集及处理:(1)血样本:所有入选新生儿均于生后2h、6h、18h、36h四个时刻,按照实验要求抽取静脉血3管:a、血小板:静脉血0.5 mL,注入EDTA抗凝管内,摇匀保存,常温下1小时内送检。b、凝血4项:静脉血2.7mL注入含0.4 mL3.8%枸橼酸钠抗凝管内,摇匀保存,常温下1小时内送检。c、静脉血1-2ml,注入EDTA抗凝管中,摇匀后,立即以3000r/min离心

10min,取上清液,置EP管中标记保存,先-30℃过夜,后转-80℃保存,可保存一年。(2)胎盘组织样本:待入选病例胎盘自然娩出,在胎盘剥离处及与之相对的母体面切取1.0cm×1.0cm×1.0cm的组织,避开钙化区,去除血凝块、脂肪等多余组织,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在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h。并取相应位置的非剥离面作对比。正常组在9点及3点位置取材。 3、实验方法:(1)凝血五项(PLT、APTT、Fig、PT、D-D):血标本送实验室按常规方法检测各指标。(2)血浆TF及血浆TFPI检测: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用ELISA 方法,测定胎盘早剥产妇所生新生儿血TF、TFPI的OD值。并以标准品浓度作标准曲线,待测标本含量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并计算含量。(3)病理切片制作:取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的胎盘组织,经修剪、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等步骤制成切片,玻片贴上标签并写上编号。光镜下观察制作效果。 4、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判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检验、LSD-t检验、单向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绘制图表。结果: 1、轻型组及重型组患儿间贫血、DIC等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0)。提示重型组贫血、DIC的发生率高于轻型组。提示胎盘早剥越重的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凝血功能紊乱出现的可能性也越大。 2、在胎盘早剥新生儿中,发生DIC的患儿与未发病患儿间的仅血TF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血TF值对DIC的早期诊断有显著作用。 3、胎盘早剥患儿凝血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