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共69页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成就 PPT
看,建国初期,工业劳动力仅占6.7%,农业劳动力占93.7%,而目前7.6亿
劳动力人口中则有4亿多在城镇,包括乡村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
➢
人口从农业向工业的转移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总人口
结构与就业人口结构的转变,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推
动了社会文明和进步,带动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骄傲的。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道路是历
史正确的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唯
有如此,我们才能自立自强,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家好
12
谢谢观看
大家好
13
Bye Bye
大家好
14
大家好
3
1953——1956
工业建设成就 分布示意图
大家好
4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大家好
5
1933年的乌拉尔重型机械联合 企业兴建场景
第聂伯河水电站(1937年摄) 大家好
“五一计划”大型企业,斯大林格 勒 拖拉机厂在吊装拖拉机
6
国
产 喷 气 式 歼
试 制 成 功
击
机
库兹涅茨克钢铁联合企业一期工程
发了大型船用曲轴、大型钢铁企业成套设备、高性能数控机床、程控交换
机、大型计算机、载人航天、J10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了我国工业产
品的竞争力。
大家好
9
➢
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实现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工业国的转变。建国60年
的历史,是我国从主要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的历史。我国的农村人
口从建国初期占有人口的9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55%。从劳动力就业情况
大家好
10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2010-04-08 21:47:57| 分类:历史文章|举报|字号订阅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1、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实业救国的推动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一战期间4、凋谢萎缩——一战后至解放前5、改造——1956基本上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退出历史舞台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1、1953-1957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3、1978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就举世瞩目4、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约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②三座大山的压迫③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④科技教育落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稳定的社会环境③重视科技教育④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⑤恰当的经济政策等▲启示: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②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③重视科技和教育④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⑤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作者:韩保江杨丽来源:《改革》2019年第07期内容提要: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
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424.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7-0005-11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是一部工业化史。
工业化既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又是其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和内在基础。
梳理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客观认识我国工业化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不难发现工业化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与发展成就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工业化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和砥砺前行,我们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世界工业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工业化初期:发展工业成为“重中之重”1949~1978年,是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初期”,是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从无到有并快速发展的时期,可分为恢复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和工业化起步、工业化徘徊发展三个阶段。
1.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政治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获得自由和解放。
中国工业化道路
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实
现工业化。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1、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一汽、第一 个飞机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2、交通运输: 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发展历史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 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 山的压迫。
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处于一个新 的历史转折点上,这需要我们去思考五年规划的新方 位,只有当我们能够回答五年规划从哪里来的时候, 才能够更深刻地认知五年规划的本质属性,也能为我 们考虑"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成败,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要素之一,制定过程中借鉴历史 经验并给出新的战略定位,事关全局,关系重大。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 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 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该怎么走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该怎么走?2010-12-16 17:41: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工业化,一般是指工业等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人均国民收入和包括农业在内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农业经济社会逐步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
可以这么说,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
随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但到了发达的工业化阶段,情况就会有所变化,农业的比重就会有所下降,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而工业的比重将由上升转变为下降。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最初,在受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结构和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下,走出了一条比较特殊的工业化道路。
目前来看,我国的工业化过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开始,新世纪开始至今;在第一阶段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优先发展方向,第二阶段主要是以轻工业、农业为发展方向,第三阶段是重新以重工业化为发展方向,又称之为新重工业化为发展方向。
在第一阶段,即在1949年至1978年的三十年中,我国主要实行了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基本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农业反哺工业的方式为工业化大量积累资金,这带有很明显的苏联模式。
并采取了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以此带动工业发展。
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到,我国的工业发展主要是以仿照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为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以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特征。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计划经济体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具有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被纳入政府的管制之下,结果是导致实现工业化主体的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
同时由于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也造成了工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行业比例失调。
新中国的工业化
新中国的工业化作者:徐佳宾来源:《中印对话》2019年第03期新中国初期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探索和建设,一直持续了30年,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以后,工业化成为了几乎所有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奋斗目标。
而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才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初期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探索和建设,一直持续成立后的前30年,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工业优先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几乎为空白。
为此,新中国在成立后的前3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这种工业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一五”计划(1953-1957年)时期开始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以及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程,为新中国奠定了初步的工业体系;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三线”建设,最初是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到70年代扩大到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广大地区。
这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原有工业集中布局在沿海一带发展,积极开发内地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而提出的战略决策,为新中国不断优化工业布局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陆续跟多个欧洲国家建交,从西方发达国家成套引进一批先进技术设备,之后又追加了一批工业项目。
这些项目的投产,为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是中国的“一五”计划。
“一五”期间,中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1956年,中国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任务。
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儀表、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中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在经济实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成立初期,新中国决定把重工业的发展放在工业化发展甚至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是经过了慎重考虑,也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郑启秀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这就是说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一切政治都是在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
工业化就是经济的一个阶段,一种状态或者是一种手段。
工业化就是一种从农业状态转化为工业状态的一个过程。
工业就是大机器生产,就是用蒸汽机、电力、内燃机、核能、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经济建设的一种状态,工业是经济建设的一种工具,资本主义可以使用,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776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使欧洲开始进入工业化经济。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造纸工业、玻璃工业、化工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过程中,英国是工业化最好的国家。
她用工业化取得了许多殖民地,如美洲、澳洲、印度等,形成一个日不落帝国。
1840年她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想把中国也变成她的殖民地,像印度一样。
但她没有如愿,因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很发达,中国的文化很强大,中国的人民很勤劳、很聪明。
她的侵略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认识,使中国人民看到了一条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经济建设的道路,那就是工业化道路。
最早认识到这条道路的是林则徐、徐继畲、魏源等一些士大夫们。
徐继畬的《瀛环志略》、魏源的《海国图志》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的情况。
尤其是徐继畲对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叙述,被用石板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塔第十阶内壁上,被美国收入《世界名人录》,这是中国人的聪明,这是中国工业化的第一个阶段,对工业化的认识阶段。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她却使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第一次进入到了满清政府最高层的统治集团中,第一次有了话语权。
这些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实现富国强兵,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这就是洋务运动。
中国工业化道路
全球化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 平。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先进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对外贸易升级
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国家逐步放开了对市场的管制,推动了国有 企业改革和私有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竞争和效率。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 扩大了对外开放。
创新阶段
总结词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详细描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业化进入了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资源短缺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 需求量大,但人均资源拥 有量相对较少,如水资源、 耕地、森林等。
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环 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包 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 壤污染等。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资源 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技术瓶颈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核心技术、高端装备等 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工业化道路
目录
•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 中国工业化的特点与优势 • 中国工业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中国工业化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总结词
起步晚、基础薄弱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一、工业化初期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阶段,经济相对薄弱。
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大量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中国还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三、第一次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次五年计划,明确了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在这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包括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重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至1961年,中国实施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旨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然而,这一时期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经济的严重失衡和社会的混乱。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然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工业工人。
五、改革开放以及后续发展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市场化改革、外商投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六、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挑战。
七、未来展望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还在继续,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中国的工业化之路PPT课件
1.中国工业化之路背景 2.六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3.七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4.八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5.九十年代的工业化道路 6.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工业化道路 7.总结
第1页/共14页
中国工业化之路背景(一)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 大的重要时期:一是1949~1978年传统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二是1979年至今,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这一切表明,在工业化推动下,我国的工业经济占据 了绝对主体地位,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从一个农业经济 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从1979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开始, 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区域逐步扩展。经过1979~1987年近10年改 革开放的实践和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分析,在邓小平关于 “部分先富带后富”思想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沿海地区经济发 展战略日趋酝酿成熟。
1988年初,有学者提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即利用国际经济结构调整这一有利时机,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外商的对华投资多半是按照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首先是转移劳动密 集型产业,大量劳动密集型生产合资企业兴办起来,大量乡镇、县办 企业开展了劳动密集型的对外加工业务,国有企业则以技术含量不高 的加工组装方式进入了以耐第用8消页费/共品14为页 主的新产业领域。恰好农村经
第12页/共14页
中国工业化道路
由于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缺乏相关的经验,前期 工业化的建设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总体工业化水平还是 在提高;后期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体而言,我国工业化建设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其具体表现在: 经济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发展迅速, 具备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 工业生产大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我国已 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吸引外资的大国;人民生活不断改 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成就PPT课件
,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 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重视科技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 养高素质人才,为工业化提供持续动力。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 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 时,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 思想及成就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中国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 案例分析:中国工业化的成功之
路 •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与总结01引言源自工业化的定义与意义定义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逐渐转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的过程。
必要性和紧迫性。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02
详细介绍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扶持、科研投入,以及风电
、太阳能、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绿色发展与技术创新
03
探讨新能源产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国
内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突破。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挑战与展
05
望
当前中国工业化面临的挑战
• 关注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 要惠及全体人民,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
教训
• 避免产业结构失衡。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要注 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产业或领 域。
对未来工业化道路的启示与建议
启示
• 工业化道路需根据国情制定。各国在推进工业化时 ,要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制度环境 等因素,制定符合国情的工业化战略。
• 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 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 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
DOI:10.19995/10-1617/F7.2022.12.14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赵琳(河南省镇平县委党校 河南南阳 474250)摘 要:回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共和国历史,工业成长和工业化始终是不变的主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砥砺奋进史,亦是一部中华民族追求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创业奋进史。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 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理解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中国;工业化;工业历程;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经验本文索引:赵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J].商展经济,2022(12):145-148.中图分类号:F429 文献标识码:A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1.1 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个“一穷二白”落后的农业国,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工业,没有现代国防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极少,工业布局极不合理,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内地只有不到30%的份额。
从1949—1952年,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将钢铁、煤炭等工业基础原料及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作为重点。
1953年,党和国家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同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为核心,囊括机械、钢铁、能源、原材料和军工等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我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为代表的“大跃进”运动展开,同时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通过农业集体化经营,全力支持国家工业化。
“大跃进”时期,虽然客观上使我国工业各项指标有了较大增长,但存在效益低、质量低的问题。
之后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62年开始,农业、工业相继恢复。
1964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备战为核心的“三线建设”应运而生。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课件
03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强化工业 基础,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
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 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 优化和转型升级。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 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产学 研用深度融合。
未来工业发展的展望与挑战
01
工业4.0时代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工业发展将进
入工业4.0时代,实现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02
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工业发展将更加注重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目录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工业化的战略转变 •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 工业转型升级与未来展望 • 案例分析
01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建国初期的工业基础
总结词:基础薄弱
详细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主要依靠农业支撑国家经济。 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资金和人才,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 发达国家。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新型工业化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 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社会责任担当
新型工业化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 注员工福利和社会稳定。
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与合作
新型工业化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 变,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中国工业化道路.
纵观中国工业化过程,历经百年,曲折艰难。在外国列强 侵略的刺激下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制度的夹 缝中艰难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一五计划、文革动乱, 几经探索,不断开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快速发展 之路。
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 年计划。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超额完成,形成 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 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956-1966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 个时期,虽然有过严重的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钢、煤、原油、发电等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大庆 油田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 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 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这些成 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三、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吸引侨资、外资,来中国投资建厂,引进先 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先后开放了深 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一、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二、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 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工业化开端—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