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宋、辽、夏、金的关系和元 朝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
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 1 - 2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7 - 单元整合 ....................................................................................................................... - 13 -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机构权力①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
②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1)积极: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构图解史]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知识点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1)宋辽关系①战: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
知识拓展
对两宋时期三次‘‘和议”的
• ⑷ 三次和议的影响
• • • • • • • • • • • ① 宋辽议和后,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 系,双方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② 宋夏和议后,开展了边境贸易. *沉重的‘‘岁币”负担、辽夏的安全威 胁等是构成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重要因素. ③ 宋金和议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三次和议,客观上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 现和民族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① 对两宋王朝来讲都是不平等的. 以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是两宋软弱 的表现,是屈辱; ‘‘岁币”的输纳,加重了两宋人民的负 担,加剧力量两宋的统治危机和财政困难. ②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是积极的. 和议本身是民族友好、民族融合的表 现,维持了政权之间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边境的开放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 交流,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⑴含义
⑵内容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用辽国的制度管理契丹人,以 汉族的制度管理汉人)
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具体内容见P106)
⑶特点
“因俗而治”
⑷实质
民族分治的政治制度,阶级统治.
⑸原因
对不同民族进行有效的管理.
⑹评价
① ② ③ ④ 实际上是对当时先进的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 有利于促进契丹等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有利于民族融合; 反映出辽政权的创新精神和高度的政治智慧.
• 原因—
• ⑴唐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 ⑵两宋:政治腐败,国力弱小. • 影响— • 都是使中原先进文化传人边疆,促进了各地区民族的发展.
• 结论—
• 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说明不论是在统
高一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
高一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中,辽、夏、金、元四个朝代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这其中,辽、夏、金、元分别代表了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全国范围的不同统治者。
其中,夏和金两个朝代在历史上相对较短暂,但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一历史中关于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
辽朝的建立可追溯到10世纪初,是由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
辽朝的建立使得北方有了一个新的统一政权,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辽朝国家。
辽朝的历史上最著名的统治者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圣宗耶律贤。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地巩固了辽朝的统治地位,使之成为当时东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与辽夏金元相比,夏朝的历史相对较短暂,仅存在于11世纪初到12世纪初。
夏朝是由党项族人李元昊建立的,而其政权中心位于西北地区的兴庆府。
夏朝的统治者积极推行农业发展以及改革制度,使得夏朝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繁荣的巅峰,但由于扩张过度以及内部政治纷争等原因,夏朝最终被金朝所灭。
金朝是由女真族人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其统治地区遍及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
金朝的统治者之一完颜阿骨打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不仅击败了辽朝,还一度攻入了南方的中原地区。
金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使得金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金朝由于对南方中原地区统治的迷失和内外攻击的双重打击,最终在辽阳大战中失败,土崩瓦解。
紧接着金朝的灭亡,元朝的建立成为了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元朝是蒙古族人成吉思汗建立的,其统治地区遍及东亚和中亚的广大地区。
元朝汇聚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较为重要的贡献。
元朝的统治者们积极推行改革和征战,不仅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还对南方的中原地区进行了攻打。
元朝在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农田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掀起了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冲击。
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对于南方中原地区的治理相对不善,导致了不少民生问题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最终引发了红巾起义和明朝的兴起。
第2课时 宋、辽、夏、金的关系
学考点睛 学考点睛 ◎从教材知识看,在宋代的民族关系中,与少数民族政权和战交 从教材知识看,在宋代的民族关系中, 知识看 错成为显著特点。 错成为显著特点。 ◎从高考命题看,题型全,连年有试题出现。 从高考命题看,题型全,连年有试题出现。 热点链接:两宋时期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热点链接:两宋时期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对 当今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的历史启示。 当今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的历史启示。
思考2 思考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答案: 族融合是主流: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 答案: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 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 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 劳动,差别逐渐缩小。南宋后期许多蒙古人进入中原。 劳动,差别逐渐缩小。南宋后期许多蒙古人进入中原。
思考3 思考
两宋民族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两宋民族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 答案:(1)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 (2)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对少数民族用兵失败,对辽、 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对少数民族用兵失败,对辽、 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 夏、金以输纳“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金以输纳“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3)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 民族矛盾突出,两宋、 民族矛盾突出 夏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 (4)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 民族融合是主流,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 民族融合是主流 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 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 动,民族间的差别逐渐缩小,南宋后许多蒙古人进入中原。 民族间的差别逐渐缩小,南什么说岳飞抗金是正义性的? 为什么说岳飞抗金是正义性的?
辽、宋、金、夏的并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
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其境内生活着哪些民族的人民?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2)石敬塘为什么要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国?对宋辽产生什么影响?对石敬塘甘作“儿皇帝”你有何看法?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请回答:
(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前力劝皇帝亲征的北宋宰相是谁?
(3)这一影响是什么?
师介绍,学生倾听
全班齐读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习相应知识
学生仔细阅读,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
通过小组分析,得出结论并发言,教师总结
(1)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2)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
(3)岳飞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四、训练达标、拓展延伸
1、完成达标训练选择、填空
2、阅读下列材料:
(辽)与朝廷(宋)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并提醒学生勾画重点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
全班共同评议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师活动和教学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和参与方式
一、激趣导入、目标定向
1、师: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在这一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讲义复习目标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宋元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宋元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知识点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两宋的兴亡政权北宋南宋建立960年1127年都城东京应天府→临安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灭亡1127年(靖康之变) 1276年(临安被攻破)(1)措施具体措施强干弱枝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化事权中央①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①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崇文抑武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①积极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②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3.王安石变法背景措施结果①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②庆历新政失败③北宋的政治风气富国方面①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②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④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强兵方面①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②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效果并不明显1.辽夏金的统治(1)政权建立及政治民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原居地辽河上游一带陕北、宁夏一带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社会生活游牧、渔猎游牧农业、狩猎、畜牧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建国916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1038年,党项首领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1115年,金朝建立,定都会宁府重要制度“蕃汉分治”制度,设置南、北面官模仿北宋建立政治制度,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宋辽关系北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宋夏关系双方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宋金关系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几次战争后,宋金之间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至元朝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至元朝中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至元朝,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至元朝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农业: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
从越南引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也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4、制瓷业: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烧出裂纹)等,久负盛名。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
5、采矿业:北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城的百姓已开始用煤做燃料。
6、造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
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
(从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就可以证明)7、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还有娱乐场所“瓦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
③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百万。
8、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
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
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二、辽(契丹族)、宋、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等政权的并立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契丹皇帝辽太宗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思维导图)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政治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建宋,定都东京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二府三司、三衙,扩大科举地方:文臣出任地方长官,转运司,通判王安石变法富国:青苔法、寡役法等强兵:“兵农合一”,征兵制民族关系:宋辽、宋夏、宋金通过和议维持边疆稳定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灭,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宋金之战:岳飞抗金、南宋偏安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南北面官制西夏1038年,元昊,党项族;仿宋制,有本民族称谓的官职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猛安谋克制元建立:1271年,忽必烈,蒙古族巩固统一地方:行省制边疆:吐蕃(宣政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澎湖巡检司)民族:四等人制交酒:修驿站,设驿道经济社会农业:一年两(三)熟的复种制:宋朝内地开始植棉,元朝南方普遍;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边僵农业进步手工业制瓷: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和釉里红采矿:北宋开采煤,东京居民已用煤作燃料商业及城市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在边境设榷场:出现纸币;海外贸易繁荣经济中心南移进程: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灭亡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影响:”苏湖熟,天下足”;南北分卷制度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放松文化儒学复兴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主张: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公的根本原则,称“天理”;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文学艺术文学:宋词、元曲,话本艺术:书法追求个性;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科技宋朝:毕昇活字印刷术;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元期:郭守敬天文学和《授时历》;王祯《农书》文字辽(契舟小字,大字)、金(女真文),西夏(西夏文),元(八思巴文)。
【专题说课】《辽宋夏金多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元丰改制
国富兵弱 晚期党争 南宋偏安
三、教学过程2.“内”部政权对“外”部的影响——不同程度汉化下的民族政权
契丹族
(游牧草原民族)
党项族
(游牧草原民族)
女真族
(渔猎农耕民族)
蒙古族
(游牧草原民族)
916年 南北面官 辽国 四时捺钵
1038年 南北面官 西夏 四时捺钵
1115年 沿袭唐宋 金朝 猛安谋克
从横向看,我们会发现历史内在演变逻辑, 在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中,随着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内在合力加强,蕴含和催生 统一融合的新局面,横向看,展示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内在发展关系。
一、前期分析——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
认知上 :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过辽 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基本史实,因而可以从已知 推向未知。但容易孤立看待并立 政权,忽略彼此间的关联,缺乏 整体的全局认识。
情感上:
学生对历史中的并立统一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 需要认识到蕴含统一中的 合力,以及统一多民族国 家形成中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运用唯物史观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梳理这一时期发展脉络; 在时空框架下把握这一时期辽宋夏金和元朝两大阶段时序脉络和空间关系; 通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涵养家国情怀。
在 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 合 实现不同程度发展
辽 夏 金
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力
1.取士更加公平
2.身份趋于平等
部落贵族制走向瓦解,
3.管理相对松弛 4.生活丰富多彩
文化艺术
等级观念文逐渐化淡艺化术
5.民族交融明显
大统一
……
元朝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案一、考点(一)1.(1)(2)(3)2.(1)(2)(3)(二)1.(1)(2)(3)(4)(5)(6)2.(1)(2)(3)(三)1.(1)(2)(3)2.(1)(2)(四)1.(1)(2)(3)(4)2.(1)(2)(3)3.(1)(2)(3)4.(五)1.(1)(2)2.3.4.(一)归纳、概括宋元时期的历史特征,分析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大统一的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由并立、战争不断到形成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二)(三)正确分析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宋元科技文化的世界三、知识结构五代十国:(907—970年)(一)1.2.(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2.发展:(1)(2)(3)(三)契丹的发展:1.2.3.(四)1.2.(1)a.b.c.(2)3.(五)1.(1)(2)2.(1)(2)3.(1)(2)(六)1.(1)(2)2.夏宋的和(1)(2)(3)3.(1)(2)(3)(七)(八)1.(1)(2)(3)2.(九)1.(1)(2)2.(十)1.2.(1)(2)3.4.(十一)1.2.3.(十二)1.2.(十三)1.2.(十四)宋元文1.2.3.(十五)(十六)1.2.四、能力训练(一)单项训练题1.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分析与答案:本题涉及中国古代有关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知识,考查再认、再现不同时期的相关知识和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回忆不同时期有关经济作物种植和纺织业发展的知识并进行归纳。
答案是D2.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B.岭北省C.黑龙江省D.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对元朝行省制度和相关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涉及再认、再现重要史实的能力。
C、D选项是近现代史上对题干所要求的地区的行政区划,B选项的管辖范围主要是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课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于元朝的统一》的第10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子目,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制度建设等内容作了介绍。
时间跨度长,空间辽阔,互相交错,学生很难理清头绪,并且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无明确的表述。
教师设计时就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切入,紧紧抓住“贡献”这一中心,运用地图,借助史料阅读理解,提炼出少数民族的贡献,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基本学过,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由于受学习要求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对这些内容只有零碎的记忆,缺乏理解和认识。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补充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案上基础知识的梳理,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概况,认识元朝空前辽阔疆域是在各民族政权区域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内容的学习,认识各少数民族制度的特点及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3.运用唯物史观中民族平等的观念认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进而培养学生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难点:元朝的民族政策五、教学设计思路中国史其实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内都为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背景
措施
结果
达到了富国
(1)北宋财政危机
富国 (1)官府向农民提供_农__业__贷__款__。 目的,增加
和边疆危机严重。 方面 (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了大笔收入
(2)庆__历__新__政__失败。
(3)1069年,宋神
(1)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
强兵 训练。
宗任用王安石主持
效果并不明显
方面 (2)逐渐恢复“_兵__农__合__一__”的
双方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 宋夏关系
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宋金关系
1141年_绍__兴__和__议__,宋金之间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宋代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 “战”是暂时的,对交战双方都是一种灾难;“和”是主流,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推动统一进程。
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两宋的兴亡
政权 建立 都城 建立者 灭亡
北宋 960年 东京 宋太祖赵匡胤 1127年(靖康之变)
南宋 1127年 应天府→临安 宋高宗赵构 1276年(临安被攻破)
2.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措施
中央派_文__官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 虚衔
加强中央对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 地方的控制 朝廷
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
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①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蒙古三次
②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元 西征(选必 影
③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 朝 3,第11课 响
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 子目2)
高中历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精品PPT课件2 〔人教版〕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这是元朝的王祯发明的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活字按音 韵排布在轮船上,排版时,只需坐着转动轮船,拣出要 用的字。
印刷术的传播: 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埃及、欧洲
B、指南针 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
缕悬法指南针是将缕丝的一端用蜡粘 在磁针腰部,另一端悬在木架上,针下 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针便指 向南方,这种悬挂型的指南针灵敏度较 高,基本上确立了近代罗盘的构造。
第四单元第11讲 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和元朝的统治
第11讲两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和元朝的统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疆域B.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边疆开发C.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D.加强了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2.辽、夏、金三个政权的相似点是 ( )①受汉族文化影响②与宋有战有和③曾与北宋并立④实行“蕃汉分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以下是我国北方两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关于其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西夏王元昊A.都于10世纪建立了统一政权B.都仿效中原建立政治制度C.都仿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D.都采取两套官职系统4.猛安谋克是女真族的 ( ) A.基本社会组织 B.专门的军事组织C.地方行政区划 D.中央政府机构5.“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了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他们提供岁币和贡物。
”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 A.唐朝册封怀仁可汗 B.宋金绍兴和议C.宋辽澶渊之盟 D.宋夏1044年和议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 A.北宋和辽的友好交流B.在宋辽边境设置榷场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向辽提供岁币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对此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渴饮匈奴血”反映了汉族与匈奴族矛盾的尖锐B.“靖康耻”指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事件C.岳飞对当时少数民族的抵抗具有进步意义D.岳飞受到盲目的忠君思想支配8.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两宋的政治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二、西夏—党项族(1038—1227年) (一)政权建立:1038年,李元昊,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1227年被蒙古所灭。 (二)统治政策: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 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蕃号 乌珠、兀卒
乌尼 宁令 谟宁令 领卢
汉号 皇帝
太后 大王 天大王 枢密
西夏:一套制度, 两套称谓
2.财政上: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3.军事上: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 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禁军“三衙”只统兵无权调兵。
(三)分散机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二府三司和台谏 1.二府:
(1)中书门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分割宰相行政权。 (2)枢密院:专管军政,长官由文官担任,只有调兵权不统兵。
财政危机
富国 强兵
三、王安石变法 (一)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 率底下。
2.发起者:范仲淹 3.支持者:宋仁宗 4.改革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5.结果:失败 6.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官长。五、均公田。 六、厚农桑。七、修戎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十、重命令。
四、元朝—蒙古族(1271—1368年) (一)蒙古崛起
1.蒙古汗国的建立: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 2.扩张: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兼并大理,远征中亚、 西亚、东欧地区。 (二)元朝的统一 1.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四大汗国在 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 2.元朝的统一:1276年占领临安,1279年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交通建设: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辽、夏、金的关系和元
朝的统治 基础落实
一、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契丹兴起:原居住辽河上游一带。唐末,契 丹人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 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 (2)阿保机建国:10世纪初,
丹各部。 916 年,阿保机称皇帝,定都上京。阿保
机的儿子耶律德光统治时期, 契丹 获取幽云十六 州;改国号为 辽 。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 忽必烈 改国号为元。次
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1276年,攻破 临安,灭 亡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2.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辽阔的疆域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 西藏 、云
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 南海诸岛 ,都在元朝的
统治范围之内。
(2)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4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入主中
原,推动各民族间迁移频繁。元朝疆域空前辽
阔,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台湾也纳入澎湖
巡检司的管辖之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
发展。
( 5 )各族人民在共同的生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巩固。我国古代落后的少数民族吸收汉族的 先进文化大都是非强制性的。马克思说: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 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规 律。”中国古代入主中原的鲜卑、女真、契 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旧俗”(指边疆少数 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最终总是 被中原农业民族的“汉法”(指中国内地的封 建剥削方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所 替代,证明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这 也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的体现。
理解认识
辽、宋、夏、金时期有三次“和议”:
辽宋澶渊之盟、夏宋议和与金、南宋的绍兴议和。 它产生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一是给国家
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负担,加剧了两宋的统治危
机,一是结束战争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融 合以及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了中华民族整 体的发展步伐。
三、元朝的统治 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1)兴起
随手一练 1.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 哪一幅是错误的 ( ) C
• 变式: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图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 确的是 ( )
• 【答案】
B
• 2、诗人张以宁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 • A.宋朝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
视角一
紧扣教材重点
本部分教材最突出的重点是宋辽、宋 夏、宋金之间的战和关系;元朝的统一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两宋时期的三次
和议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是重中之重。因而
复习时要注意针对这些知识点的命题
视角。
尝试命题1
从“天可汗”的称号到“澶渊之盟”的 ( D )
缔结,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
蒙古族发源于蒙古高原,蒙古族的杰出首领 铁木真
统一了蒙古高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 源召开 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蒙 古汗国建立。 易混易错 “蒙古政权于1279年统一中国”这种 说法错误,因为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政权为元,所 以统一中国的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2)征伐战争 一类是对外战争:如向西一直打到中亚、俄罗斯, 向南达到印度河流域。一类是统一全国的战争: 1234年,蒙古灭 金 ;后来又招降吐蕃 ,征服大理;
式不同.因此契丹的统治者对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统治 方式:用辽国固有的制度管理契丹人,用汉人的制度管 理汉人。 (1)是对先进的封建文化的肯定和保护; 影响 (2)推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古代双轨制 (3)有利于民族融合, 的政治制度 推动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制度的特点 实质
民族分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第一,原因: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 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二,表现:一是民族融合 得到发展: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边疆各 族大量迁入 中原和江南 ,民族间的杂居,加强了民 族融合;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 女真
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 汉人”;唐
朝至元朝时大量波斯人和 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 定居,和汉、蒙、 畏兀儿 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二是加强了对边 疆的管理: 西藏 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 澎湖 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
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
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
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边
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这段
材料反映的是
A.北宋和辽的友好交流
(
D
)
B.在宋辽边境设置榷场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
D.北宋向辽提供岁币
3.元朝的行省制度
(1)背景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有效地管辖, 实行行省制度。 (2)内容 第一,在中央,设中书省、 枢密院 和御史台,中书
省为最高行政 机关,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 最高军事 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 监察 机关。第
二,在中央设宣政院,统领 宗教 事务和管辖西藏 地
区。第三,在地方,实行 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
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金的社会发展。
3.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1)南宋建立: 1127 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
来定都 临安 (杭州),是为宋高宗。
八字军 ”。 (2)北方抗金:太行山的“
①方针:“连结河朔”。
(3)岳飞抗金
②概况: 1140 年, 郾城 大捷。
4.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141 年。内容: 淮水、大 (1)绍兴和议:时间: 散关 以北归金统治;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宋向金输 纳岁币。 (2)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3.宋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 ( 1 )五代时期中原战乱频繁,两宋与各民族政 权战争不断,这都促使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迁移,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各民族杂居相处,有利于民 族融合。 ( 2 )少数民族政权受汉族先进文化吸引,主动 采取汉化政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 3 )两宋政府通过与各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维 持了边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局面。双方使者往来 不断,人民友好交往。通过榷场贸易加强了经济 文化交流。
•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 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 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C
3.《射雕英雄传》中长春子丘处机为让人永远记
住一段耻辱历史而为郭啸天和杨铁心未出生的
孩子取名一个叫靖、一个叫康。这段耻辱历史
是(
C
)
A.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B.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北宋灭亡
C. 金军攻陷北宋的都城东京,掳走徽宗、钦宗, D.绍兴和议规定淮水、大散关以北土地归金朝
行中书省 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其他地方设置, 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3)影响
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 为我国的地方行政 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 到今天。 细节点拨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种地方行政管
理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
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易混易错 元朝时期的宣政院不是管理西藏的地 方机构,是管辖全国宗教与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 构,驻地在西藏,但不是地方机构。
使宋辽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状态,贸易兴旺,使者往来 不断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3.西夏的建立 (1)党项是羌族的一支,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
甘肃、陕西西北一带 。 1038 年,元昊
庆,史称西夏。
称帝,定都兴
(2)仿唐宋制度文化。
4.宋夏和战
1044 年议和。内容:北宋册封“ 夏国主”,给夏岁
用: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2.辽和北宋的灭亡 (1)金灭辽:联宋攻辽, 1125 年,辽亡。
(2)金灭北宋: 1127 年,金统治者俘获徽宗、钦
宗,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原因:北宋统 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
氏族部落组织
军事组织
地方行政组织
是一种兵农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 地方行政组织。 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 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 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同时加速了女真
阶级统治
2.宋辽的和战
(1)宋初:宋太宗为夺取幽云地区,在 高梁河 之 战失败,转入“守内虚外 ”(对外防御,主要防范 和镇压人民)的政策。 (2)澶渊之盟:1004 年,澶州之战,辽方提出议 和要求, 1005 年订立和议。内容:宋每年送给辽 “岁币 ”,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比较认识 澶渊之盟的订立是在宋辽军队势均力敌
币,重开边境贸易。 历史认识 辽、夏、金政权都是中华民族的内部
政权,其对中国边疆的开发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
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
我国境内不同民族政权间的战争。
如何认识宋辽、宋夏间的议和?
一方面: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加剧北宋财政困难。 另一方面,有积极的客观效果:给边境带来和平环境, 有利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的情况下签订的,宋金和议则是在宋军事上占优势
的情况下签订的。
澶渊之盟
(1005年
宋辽和约 )
背景: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在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 下签订。
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影响:一方面: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 政困难。
另一方面:结束辽宋几十年战争,形成辽宋对峙局面。
重点精讲
1.两宋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 (1)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北宋、夏的 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 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以“岁币” 等方式换取和平。③民族矛盾突出,两宋、辽、夏、 金等政权都亡于民族政权的进攻。④民族交流融合 是主流。北宋与辽、夏分别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 贸易;南宋时大批契丹人、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与 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差别逐渐缩小;南宋后期 许多蒙古人进入中原。 ( 2 )影响:频繁的民族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也 使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形成民族融合的新 高潮,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