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隋及初唐文学
隋及初唐文学概说主要讲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一章隋代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诗歌一、文化环境与作者群素质二、隋诗风貌1.北朝入隋的作家群,重情思。
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杨广周围的文人,主要是从梁陈入隋的。
如王胄、诸葛颖、虞世基、徐仪等。
重彩藻,沿齐梁之旧。
杨广诗复杂,《春江花月夜》二首清新明快。
第二节贞观诗坛一、太宗朝的诗人李世民、魏征、虞世南、许警敬宗等。
由“浮艳”的宫体诗转向“雅正”的宫廷诗。
初唐的宫廷诗与梁陈及隋的宫廷诗有所不同。
二、王绩创造淡泊疏野的诗歌境界。
第三节上官仪(高宗龙朔诗风的代表)“上官体”绮错婉媚的特点。
“六对”“八对!之说。
第四节四杰(永徽调露间的诗坛)一、卢照邻1.生平2.诗歌。
《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来市井。
二、络宾王1.生平2.诗歌。
《帝京篇》写法近似于赋。
五律风骨凝炼。
三、王勃1.生平2.诗歌擅五律五绝。
开始转向朴素和个性化。
骈文《滕王阁序》。
四、杨炯1.生平2.诗歌。
五律。
第五节沈宋和律诗一、沈宋诗歌的内容和艺术二、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第六节陈子昂一、生平二、思想与政治主张1.思想复杂(1)纵横家(2)道有气质,可说是其家风(3)佛家2.以政治主张以“安人”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三、诗歌主张四、诗歌1.提倡兴寄、复归正始之音的具体实践――《感遇》38首2.“风骨”来归,表现出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7首。
五、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七节诗歌意境创造的进展一、刘希夷及《代悲白头翁》二、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花月夜》探讨铺陈作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一种模式。
第二章盛唐诗坛第一节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一、张说二、张九龄1.生平2.诗歌。
《感遇》12首。
《望月怀远》三、贺知章四、张旭五、王翰六、王湾第二节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一、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二、崔颢。
《黄鹤楼》三、李欣1.生平2.诗歌。
①赠答诗,善于描写鲜明形象性格。
②边塞诗。
1隋及初唐2
三、文学理论--兴寄风骨说的提出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 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 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 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 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做, 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 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 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 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 作者相视而笑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以比兴寄托充实了梁陈盛行的咏物诗。
以“饮高秋之坠露”的清高的蝉自喻,抒 发自己冤情难申,幽愤难平的悲慨情绪。
边塞—情调慷慨激越,映大唐时代精神; 风格悲壮苍劲,开边塞诗派先河。 别情乡恋—神情爽朗,直面人生悲欢离合; 境界开阔,不复缠绵儿女之情。 叹世事、发幽愤—遭遇坎坷,; 假物言志叹失路之悲。
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诗有八对,
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 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 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 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 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 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 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 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 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一)感慨时事,讽刺揭露现实
1.谴责穷兵黩武,同情生灵涂炭
【学习课件】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
2021/7/9
31
一、初唐宫廷诗人
❖ 1、贞观诗人 ❖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
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
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 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 ❖ 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 (598~649)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
2021/9
26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 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 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 , 于是爱好梁陈宫体。
❖ 《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 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2021/7/9
27
2.1隋炀帝的诗歌内容
❖ 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 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頗有一些清丽明快之作。
2021/7/9
11
2.2.1从军行的北方特点
❖ 该诗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 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已略具初唐歌行格调,为一代先 声。
❖ 但是,与梁、陈文人的歌行体落笔常在“思妇”一 边不同,此诗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 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情 实感,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 重气质的特长,历来为人称道。
2.1.1《出塞》其二赏析
❖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 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 得更为真切。
❖ 該詩在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 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 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2021/7/9
22
隋和初唐文学
5.沈宋
(1)律诗的定型
• 文学史的地位:完成了五律、七律的定型 。
(2)沈宋的创作
• 张昌之、张易之。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燕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炀帝野望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
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第二节 唐初宫廷诗人
一、贞观诗风
1、文学思想。
魏徵《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 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 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 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 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 尽善尽美矣。
①揭露时弊。 《感遇》其三: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②表达志向: 《感遇》三五:感时思报国,拨剑起蒿莱。 《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
戎。……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③抒发愤慨:
• 《登幽州台歌》、《感遇》其二。
④羁旅赠别:
• 《晚次乐乡县》:故乡杳无际,日暮且 孤征。
②四杰都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
③四杰之诗都重视抒发情怀,诗风气势壮 大,慷慨悲凉。
• 《游冀州韩家园序》:“高壮情思,有抑扬 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 气。”
2、王勃:
①作者,字子安。王通之孙,王绩侄孙 。
②作品:
A.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初唐诗歌
1、“四杰”对诗歌创作题材领域的开拓 从宫廷——市井”;从台阁——江山与塞漠。 2、壮美:“四杰”对诗歌美学的追求 杨炯:《王勃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 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2016/11/9
16
1、“四杰”对诗歌创作题材领域的开拓 从宫廷——市井”;从台阁——江山与塞漠。 2、“四杰”对诗歌美学的追求 杨炯:《王勃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 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3 、“四杰”恢复了对文学抒情功能的重视
2016/11/9 30
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之《唐史演义》曾记前人留一笑 谈云:“汉经学,晋清谈,唐乌 龟,宋鼻涕,清邋遢。”
2016/11/9
31
二、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英国学者威尔斯《世界史纲》: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 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 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3
四、陈子昂与诗歌革新
陈子昂是初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继“四杰” 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 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 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的优良传统,高倡恢复建安文人的慷慨意气 和人生理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架起了建 安风骨与盛唐气象之间的桥梁。
2016/11/9
2016/11/9 25
韩愈《荐士》: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隋唐五代文学
2、他多数的山 水诗,都是写故乡襄 阳的鹿门山、万山、 岘山、鱼梁州、高阳 池等名胜景物。
山寺鸣钟昼已昏, 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4、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三、陈子昂
1、 《修竹篇序》
在唐诗发展史上, 陈子昂这篇短文好象一 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 风的革新和转变。
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风雅兴寄 汉魏风骨
2、《感遇》
2、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后期诗歌 1、主要是隐居终南、
辋川的闲情逸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 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 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 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杨炯的《王勃集序》
1、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七言长体, 极于此矣!
——《诗薮·内编》
2、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滕 王 阁
3、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陈子昂的《感遇 诗》三十八首,正 是表现其革新精神 的主要作品。
第二章 隋和初唐文
第二章隋和初唐文学第一节隋代文学在有隋一代,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处于一种混合的状态,并未融合,也即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群错落并存。
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文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二是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王胄、庚自直等。
北朝旧臣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南朝文人则将南朝诗风直接带入了隋朝。
1、卢思道卢思道是由北周入隋的,其诗不失北朝诗风本色,但也受南朝诗风的影响。
他与薛道衡的诗在以南朝诗风为主导的同时,多少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色。
如代表作《从军行》。
2、薛道衡薛道衡是隋朝成就最高的诗人。
其诗兼南北诗风,声韵优美,词彩华丽,笔融细腻,善于描写心理,有南朝诗歌特色。
如其代表作《昔昔盐》,另外,如《出塞》二首、《渡北河》等诗亦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有北朝诗风的豪宕之气。
《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3、杨素诗文苍凉刚劲,是隋朝北方诗风的代表。
如其代表作《出塞》二首。
4、其它诗人:在隋文帝时代,南、北两种诗风是同时存在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但到了炀帝即位以后,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明显地朝着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了。
隋炀帝杨广所作的一些乐歌,能称得上清丽明快。
如《春江花月夜二首》,再如《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相传作于隋炀帝大业末年的无名氏的《送别诗》,也值得一提:杨柳青青江水平,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沈德潜在《古诗源》里评此诗云:“竞似唐人手笔”。
总观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到了隋代末年,《送别诗》出现,则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的新趋势,代表着思想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新歌新潮流。
因此,《送别诗》的出现,预示着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第二节唐初宫廷诗人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四编第1~~10章 隋唐五代文学资料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和初唐诗歌隋代诗坛的作者构成:1、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北朝诗风的代表)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虞世基、许善心等。
(把南朝诗风带入北朝)诗风的相互影响显示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
以薛道衡为例:出塞诗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
人日思归诗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年轻时师事邢劭,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
隋开皇元年卒。
《卢思道传》评价其“聪爽俊辩,通脱不羁”、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隋书》)从军行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思妇——征夫”的内容结构第二节初唐诗坛概述:完成律诗、转变诗风、追踪风骨、创造诗境一、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格,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
……可以说平和仄是汉语声调中最低限度的差别,也可以说是古典诗文声律中最基本的因素。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古代文学:唐代文学:隋及初唐诗歌
第二节 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
• 初唐的时间最长,将近100年,初唐诗坛 分为两个时期:
• 太宗时期和武后时期;
• 初唐诗人也有两个中心:宫廷诗人和中 下层诗人;
• 唐初的统治者对文艺都采取了比较宽容 的态度;
• 几代君王都喜欢诗歌;
• 几个宫廷文人集团:太宗时期的虞世南、 许敬宗,高宗朝的上官仪,武后时的 “文章四友”,中宗时的沈、宋。他们 的贡献在诗歌的形式。
• 野望: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 山唯落辉。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 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诗歌抒发了诗人彷徨无依的苦闷,以及面对 秋日山村薄暮时分静谧安恬景色,油然而生 的隐居之情;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 生活情感,写得相当真切,有一种不施脂粉 的朴素美 。
• “四杰”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是:首先,他们 敢于冲破“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的题材 从狭窄的宫廷移到了广大的市井,从小小的 台阁推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 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以 新的生命,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 诗歌刚健活泼的诗风,推进了初唐诗歌向着 健康的道路发展;其次,为五言律诗奠定了 基础,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 ︱︱――︱ • 当春乃发生。 ――︱︱-(生) • 随风潜入夜, ―――︱︱ • 润物细无声。 ︱︱︱――(声)
• 野径云俱黑, ︱︱――︱ • 江船火独明。 ――︱︱-(明) • 晓看红湿处, ︱――︱︱ • 花重锦官城。 -︱︱――(城) • (庚部)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 蜀川》: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 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 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 沾巾。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唐代文学-隋及初唐文学
王勃说:“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今;郑康成何 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古。”(《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才 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卢照邻《南阳公集序》)
注家每以陈与主帅武攸宜不合而受贬黜后登楼作歌的本事 来解释此诗。其实,这首诗中弥满的力量,正在于突破了 一时一事的拘限。这里,无须藻饰,无须刻画,以无限的 时间和无穷的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傲的自我, 给人以崇高的美感。这正是唐代具有浪漫精神的理想人格 的象征。
他们都媚附张易之等权贵,并以善写应制诗得到武后的赏 识,但两人都曾经贬谪荒远之地。他们的生年晚于李峤和 杜审言,因文才受到赏识而选入朝中做官,是武后时期有 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新唐书•宋之问传》:
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 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 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在窒息的阴霾中,四面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倦,忽然 一声霹雳,接着的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 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
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们也吃不消, 所以我们要它适可而止。因为,它究竟只是一个手段,打 破郁闷烦躁的手段;也只是一个过程,达到雨过天晴的过 程。手段的作用是有时效的,过程的时间也不宜太长……
2隋与初唐文学
• 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 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 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 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 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 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 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 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 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 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品作 者 作 ¨
配
乐
朗
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请用两个字概括景 色特点:
壮丽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 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 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 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 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 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第二节
初唐诗坛
•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 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 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 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 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 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 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 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 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隋代文学
• 隋代的建立,结束了二百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隋代的文学,呈现出南北合一的趋向。 • 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并存,杨广即位后, 诗风向南朝方向发展。 • 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 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薛道衡 《人日思归》
人日思归
•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阴历正月初七。据《隋唐嘉话》 上说,这首诗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 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 于这时。
第二章 隋与初唐文学
《春江花月夜》 的艺术成就: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韵流畅,是诗情、 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典范 2、语言鲜活生动,极富韵律节奏美 3、唐诗的精品,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钟惺《唐诗归》卷六:“浅浅说去,节节相 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 真化工手。”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 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 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 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 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 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名为复古,实为创新。标志着唐代诗风的 革新与转变。
2、诗歌创作:
(1)揭露时弊:
(2)表达志向: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3)抒发愤慨:《登幽州台歌》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四)刘希夷和张若虚
擅长歌行体,有功于唐诗意境的创造. 1、刘希夷(651-?),汝州(河南临汝)人。 宋之问之侄。 代表作:《代悲白头翁》《代悲白头翁》
第二章 初唐诗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云: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 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 然后展殷勤。”对这首诗的构思立 意很可能有所启发。 但王勃的诗句更精炼、更概 括、更蕴藉。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诗人巧妙地把空间悬隔、音书断绝、 时间久远三层意思,递进递深,强化了贬 居荒远的孤独绝望的情感。诗写一种矛盾 心理,形容逼真,微妙传神,因为旧居异 乡,盼归日切,然而等到回家真的成为现 实的时候,又不敢相信。急切要问的事而 又不敢问,以不问而代替问,这是诗人处 于人性向善的忏悔和救赎之折磨中的特殊 精神状态。这种写法对盛唐中唐的绝句创 作影响很大,与此后一些著名绝句中的简 洁优美的心理描写相类。
2、“骨气”与声律的结合,词采工丽, 音调婉媚。四杰继承六朝的艺术实践, 又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 爽朗超脱;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 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在很大程度 上扭转了纤巧轻靡的诗风。
第一节 初唐宫廷文人
一 贞观诗坛前期:李世民
贞观诗坛: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及 其周围的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 的应制诗、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 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典雅绮丽、雍容平和(或雅正、宏大、整 肃)。虽文辞典雅、内容空洞,但摆脱了齐 梁诗歌轻靡浮艳的弊病,逐渐显示出开阔壮 大的气势、生龙活虎般的节奏和庄严的宇宙 意识,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 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 并没有合而为一。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 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 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 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
2隋与初唐诗歌
第二章隋与初唐诗歌一隋代诗歌1、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贯穿始终,_____________互有消长。
2、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洲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治书侍御史李谔亦以当时属文体尚轻薄上书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从之上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通鉴•陈纪十》3、隋代北方文人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廷文人以___________为代表。
4、野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唐诗人1、上官体:2、沈宋:律诗的平仄规律“回忌声病,约句准篇”3、初唐四杰(1)杜甫对初唐四杰持何种态度?你如何评价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子昂(1)(659—700),字__________,射洪(今属四川)人,活动年代主要在_________时期,比四杰中的王、杨还略晚一些。
陈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
二十四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相处不合。
后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忧愤而死。
他渴望乘时代风云而大展宏图,却重蹈了具有诗人气质的慷慨之士在官场中难以逃脱的厄运,陷没于险恶的政治漩涡。
有《_____________》。
(2)《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1《出塞》其二赏析
❖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 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 得更为真切。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 学的前奏。 隋统一后,作家基本由南人和北人两部分组 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 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 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许善心、王胄、 虞世基、虞世南、虞自直等。
2、南北文学合流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 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 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 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 小诗《人日思归》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 名作。
(三)杨素(544—606)
❖ 北方诗人一向以南方诗歌为典则,但杨素则 稍为特别。他本身是一个豪杰式的人物,心雄 志大,不可一世。他的诗今存多为五言,风格 “雄深雅健”(清刘熙载《艺概》)。诗中虽 亦有些细巧的文笔,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 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山斋独 坐赠薛内史》)之类,为南朝诗中所常见,但 过于艳丽的词汇,却是很少用的。而且从每首 诗的总体气象来看,无论是写边塞题材,还是 向至友叙旧述怀,都寄寓了一种人生的悲感, 诗境苍凉老成。
(四)隋炀帝——楊廣(569~618)
❖1、隋炀帝的生平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3、隋炀帝的作品賞析
1、隋炀帝的生平:
❖ 杨广即隋炀帝,小名阿摩。弘农华阴(今属陕 西)人。文帝次子,母独孤氏。
❖ 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后阴谋争夺其兄杨 勇的太子之位,于开皇二十年(600)得逞,立 为太子。文帝暴卒,遂即位称帝。他为了控制 江南,满足自己的游乐生活,于大业元年(605) 广征民夫,兴修运河,使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 而沟通。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 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事迹见《隋 书》本纪。
一、初唐宫廷诗人
❖ 1、贞观诗人 ❖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
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
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 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 ❖ 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 (598~649)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
南北文人各自带着地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不同风 格而入隋,并逐渐形成合流。而在和流的过程中逐 渐向南朝注重辞采、讲究形式的方向发展。隋代诗 歌在边塞诗的写作和诗歌的形式、格律上较有成就。 有一些诗歌开唐诗的先声。
二、代表作家作品:
❖ 隋代文学成就较高的作家是:
(一).卢思道 (二).薛道衡 (三).杨素 (四).杨广
1、杨素的生平:
❖ 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 人。仕北周,以平定北齐功封成安县公。 隋书,封越公,官至太师。他的诗在精 警凝练之中,有一种劲健质朴的气息。 《隋书》本传说他“词气宏拔,风韵秀 上”,和当时所流行的齐、梁轻薄淫靡 的诗风有所不同。
2、作品賞析:
❖ 2.1《出塞》其二: ❖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
(一)卢思道
❖ 1.生平 ❖ 2.诗文成就 ❖ 3. 《从军行》赏析
1、卢思道的生平
❖ 卢思道(532~583) 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 少年时跟邢邵学习,曾在北齐任给事黄 门侍郎;
❖ 北周时授官仪同三司,后来又任武阳太 守;
❖ 隋初为散骑侍郎。 ❖ 事迹见《北齐书》、《全上古三代秦汉
❖ 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赠诗五 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历仕北齐、北周。隋 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
❖ 炀帝时,出为播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 所杀。
2、文学成就:
❖ 有集30卷,已佚。 ❖ 今存《薛司隶集》1卷。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
此词显然化用隋炀帝杨广的《野望》,单以字数计,杨广 之诗的百分之七十都被秦观使用。还有马致远的 《天 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渊源也在此。
第二节 初唐诗歌
一、初唐宫廷诗人
❖ 唐朝开国初期,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 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 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 化的倾向。
❖ 代表作《听鸣蝉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 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意清切,寄托较 深,曾受到庾信的赞赏。
❖ 《从军行》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讽刺 武将邀功求赏,是一首较好的边塞诗。
2.2、《从军行》赏析:
❖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 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 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 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 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 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 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 军何处觅功名。
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3.诗歌特点
❖ 薛道衡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 最高。
❖ 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 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 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
❖ 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 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 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 杀害的原因。
1.1贞观诗人的文学主张
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教说影响较大,对南朝 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因此而否定诗的 声辞之美,从而为唐诗在艺术上的发展和新变留 下了馀地。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说: ❖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 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 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 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 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 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 创作实践,对律诗对偶形式的完善有一 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 的作用。
3.“文章四友”
❖武 后 、 中宗 时期 的宫 廷诗 人有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 融、杜审言。
❖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 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
4.“沈宋”
❖ 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还有与“文章四 友” 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 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 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 , 于是爱好梁陈宫体。
❖ 《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 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2.1隋炀帝的诗歌内容
❖ 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 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頗有一些清丽明快之作。
❖ 但他也有显示帝王之尊的雅体,“虽意在骄淫,而词 无浮荡”,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 篇》 2首。
❖ 清代沈德潜认为这类作品“气体自阔大,而骨力未能 振起”,“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由于他 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 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他又有精工的诗句,如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回”(《春江花月夜》),明 代胡应麟以为“绝是唐律”(《诗薮·内编》),对初 唐近体发展有一定影响。
❖ 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 等史论,通过亲身经历,论二代灭亡之 原因,也具识见。
(二)薛道衡( 540——609)
❖ 1、薛道衡的生平: ❖ 2、薛道衡的文学成就 ❖ 3.薛道衡的诗歌特点
1、薛道衡生平:
❖ 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薛道衡少孤, 好学。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 之。
第二章
❖ 第一节 隋代诗歌
❖
❖ 第二节 初唐诗歌
❖
❖ 第三节 陈子昂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一、隋代诗歌概况: 1.作家构成 2、南北文学合流 二、代表作家作品: (一).卢思道 (二).薛道衡 (三).杨素 (四). 隋炀帝
一、隋代诗歌概况:
1.作家构成 2、南北文学合流
1.作家构成:
三国六朝文》、《北史》本传。
2、卢思道的诗文成就:
❖ 原有集30卷,已佚。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27首。 ❖ 多写于北齐、北周时期; 纤艳多文采,不少
是游宴酬赠之作。 ❖ 《全隋文》存其文10余篇。今传明人辑
《卢武阳集》1卷。
2.1卢思道诗歌特点
❖ 诗长于七言,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 沛,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 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地位。
❖ 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是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 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 情思。也正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2. “上官体”
❖ 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 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
❖ 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 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 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 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但当时的人们争相 仿效,称为“上官体”。
(2)杨广的《野望诗》的影响: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 魂。
❖ 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黏蓑草,画角声断谯 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 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 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