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隋及初唐文
隋唐五代文学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元白 新乐府 讽喻 诗 张王乐府 2.何谓“新乐府运动”? 3.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述白居易诗歌 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一节 古文运动 1.古文是在贞元、元和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 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政治原因,中唐以前古文家鼓 吹文体改革的影响及韩柳的作用。 2.古文运动的成就及影响:打破了骈体文的一 统局面,扩大了古文的应用范围,终于形成散体 文对骈文的优势。 3.韩、柳是的古文运动的领袖。其理论主要是: 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作家的 修养;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 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 1.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 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与艺术独创性。 3.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等为代 表。诗风险怪,追求奇特的意象和尖 新古怪的立意。
第二节 刘禹锡、柳宗元 1.刘禹锡有政治寓言诗、怀古 诗、赠答诗、竹枝词等,其诗雄 直劲健,有“诗豪”之称。 2. 柳宗元有寓言诗、赠答诗、山 水诗等。其诗明净简洁,风格清 峭。
1.陈子昂的生平。 2.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 创作实践。
本章阅读书目: 1.马茂元选,《唐诗选》 2.余冠英等选,《唐诗选》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唐诗选》 4.(清)蒋清翊注,《王子安 集注》 5.苏雪林著,《唐诗概论》
6.闻一多著,《唐诗杂论》 7.骆祥发著,《初唐四杰研究》 8.杜晓勤著,《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 释》 9.尚定著,《走向盛唐》, 10.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11.(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 《初唐诗》 12.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高步瀛选,《唐宋文举要》,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孙望、郁贤皓主编,《唐文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吴小林选注,《韩愈选集》,人民 文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高文、屈光选注,《柳宗元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隋唐文学精简串讲(二)
野望
• • • •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懐采薇。
第二节 初唐四杰
• “四杰”是高宗、则天时期活跃于文坛上的王勃、 •
杨迥、卢照邻、骆宾王。闻一多《唐诗杂论》: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 四杰创作早期均收到了齐梁诗歌的影响,所谓 “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如王勃的《腾 王阁诗》),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 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一作翁)》将青年
与老年对比,抒发了日月永存而人生有限 短促、衰老难逃的感伤,同时又透露出诗 人对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向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认为他们具有共 同的生活情调:对礼俗的厌恶,对自 由闲适的追求,人生观带有浓厚的狂 放色彩。
仪。”“資褊躁,然輕財好施,篤朋友。” • 卢藏用《陈氏别传》;“子昻奇傑過人, 姿狀嶽立。始以豪子馳俠使氣,至年十七 八未知書,嘗從愽徒入鄉學,慨然立志。 因謝絶門客,專精墳典,數年之間,經史 百家罔不該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 雲之風骨。”
• 二、诗歌革新主张对唐诗变革的关键性
意义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兴 寄、风骨。 • 三、诗歌创作 形式多为五古,突出的 复古趋向;积极进取的豪迈之情和怀才 不遇的深沉悲愤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震 撼力量。《感遇》三十八首。
• 王、杨对五律定型有重要贡献。 • 卢、骆七言歌行“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
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 (胡应麟《诗薮》) • 四杰代表了唐代文学革新的前进方向,在 唐代诗歌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四人风格差异:王高华、杨雄厚、卢清藻、
骆坦易。 • 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杨 《从军行》,卢《长安古意》,骆《在狱 咏蝉》、《于易水送人》。 • 王、卢的骈文:《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 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1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
第二节 唐初宫廷诗人
一、贞观诗风 文学思想。 1、文学思想。 魏徵《隋书·文学传序 文学传序》 魏徵《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 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 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 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 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 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 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 尽善尽美矣。 尽善尽美矣。
王勃: 2、王勃: 作者,字子安。王通之孙, ①作者,字子安。王通之孙,王绩侄孙 。 作品: ②作品: 送别诗: A.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4.文章四友 • 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 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第四节 陈子昂
一、陈子昂的生平及文学思想 生平:秘书省正字、左拾遗。乔知之、武攸宜、 1.生平:秘书省正字、左拾遗。乔知之、武攸宜、段 简。 文学思想: 2.文学思想: 思想驳杂:儒释道及纵横诸家杂糅。 ①思想驳杂:儒释道及纵横诸家杂糅。 文学主张: 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②文学主张:《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 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有文献可征者。 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有文献可征者。仆尝暇时 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 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 骨气端翔, 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 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 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 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 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 相视而笑。 相视而笑。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 ❖ (一)隋的短暂统一(581_618) ❖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但只有短短37年历史的隋王朝随即
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 鼎盛时期。
3
(二)唐代的社会状况
❖ 1.唐代历史的分期 ❖ 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3.唐代的社会矛盾
16
晚唐诗歌
❖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 ❖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
“小李杜”之称。 ❖ 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
闲适淡泊的情调。 ❖ 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172、唐代散文概况Fra bibliotek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1
目录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13
1.1.2初唐后期诗歌
❖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 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 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 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 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 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 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 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隋及初唐文学
隋及初唐文学概说主要讲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一章隋代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诗歌一、文化环境与作者群素质二、隋诗风貌1.北朝入隋的作家群,重情思。
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杨广周围的文人,主要是从梁陈入隋的。
如王胄、诸葛颖、虞世基、徐仪等。
重彩藻,沿齐梁之旧。
杨广诗复杂,《春江花月夜》二首清新明快。
第二节贞观诗坛一、太宗朝的诗人李世民、魏征、虞世南、许警敬宗等。
由“浮艳”的宫体诗转向“雅正”的宫廷诗。
初唐的宫廷诗与梁陈及隋的宫廷诗有所不同。
二、王绩创造淡泊疏野的诗歌境界。
第三节上官仪(高宗龙朔诗风的代表)“上官体”绮错婉媚的特点。
“六对”“八对!之说。
第四节四杰(永徽调露间的诗坛)一、卢照邻1.生平2.诗歌。
《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来市井。
二、络宾王1.生平2.诗歌。
《帝京篇》写法近似于赋。
五律风骨凝炼。
三、王勃1.生平2.诗歌擅五律五绝。
开始转向朴素和个性化。
骈文《滕王阁序》。
四、杨炯1.生平2.诗歌。
五律。
第五节沈宋和律诗一、沈宋诗歌的内容和艺术二、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第六节陈子昂一、生平二、思想与政治主张1.思想复杂(1)纵横家(2)道有气质,可说是其家风(3)佛家2.以政治主张以“安人”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三、诗歌主张四、诗歌1.提倡兴寄、复归正始之音的具体实践――《感遇》38首2.“风骨”来归,表现出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7首。
五、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七节诗歌意境创造的进展一、刘希夷及《代悲白头翁》二、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花月夜》探讨铺陈作为叙事与抒情结合的一种模式。
第二章盛唐诗坛第一节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一、张说二、张九龄1.生平2.诗歌。
《感遇》12首。
《望月怀远》三、贺知章四、张旭五、王翰六、王湾第二节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一、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二、崔颢。
《黄鹤楼》三、李欣1.生平2.诗歌。
①赠答诗,善于描写鲜明形象性格。
②边塞诗。
2.隋及初唐诗坛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主题法·提纲)此章涉及十五位作家的生平、创作,课时有限,也为了突出重点,培养同学们善于提炼教材中心内容,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表达见解的能力,我改变生平、创作,地位、贡献等常规性讲法,采用“主题法”讲授这章内容,即将全章内容归纳为一个中心主题——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贡献,运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材料说明之,而不是一般地将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几个条条,与具体内容脱节。
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是:一个问题贯穿始终,两种创作倾向互有消长,交错并存;最终以三个方面的成就端正了诗歌发展的方向,是为特征;为唐诗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诗繁荣的准备期),是为影响。
所谓一个问题贯穿始终,就是如何将重性情与重声色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道路。
第一节隋及初唐诗坛两种创作倾向的并存与消长一般文学史将隋及初唐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隋(581-618);2.初唐前五十年(618-668);3.初唐后五十年(669—713)。
一、隋文帝时代,由于杨坚努力扭转南朝文风,由北入隋的北朝诗人有兴趣借鉴南朝文风,所以北、南两种诗风并存;隋炀帝时期,杨广虽然代表着南北文风交融的方向,但是,其身边聚集了一批由南入北的南朝文士,所以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最终占据了隋代诗坛的主导地位。
二、初唐前五十年,虽然出现了代表清新诗风的王绩、作诗流露真性情的骆宾王、卢照邻,但是,由模仿和拾掇六朝声律辞采的普遍兴趣,而导致的贞观诗风转向南朝诗风的新变,和贞观、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的出现,都表明南朝诗风对初唐宫廷文学的影响力(一)早年质朴刚健的贞观诗风,因研习诗歌技巧成为政治家或文学侍从写作应制、应诏之诗的当务之急而新变;独拔流俗的王绩难成气候。
(二)贞观、龙朔年间(太宗、高宗年间)离权力中心较远的诗人代表骆宾王、卢照邻不足以取代居诗坛主导地位的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宫体诗1.上官体2.卢照邻、骆宾王三、初唐后五十年,特别是高宗后十五年及武后时期逐渐结束了两种创作倾向的徘徊,实现了南北文风的融合这一时期的诗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章四友”之一杜审言、李峤(645?—714?)、沈宋和乔知之(?—690)为代表的诗人。
隋唐五代文学史笔记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隋文帝开皇(589)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隋炀帝大业三十年(617),关垅贵族集团代表人物李渊、李世民在翌年(618)五月,李渊即地位于长安,改国号曰唐,与武德七年(624)统一了全国。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l.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识记: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河北涿州)人。
其代表作品《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
理解:卢思道《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3.识记:杨素及其《出塞》诗。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行伍出身,亲历征战,对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于诗中表现得亦更为真切。
代表作《出塞》(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美女篇》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昔昔盐》(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
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唐代文学课件(全)
2、宗儒
唐代的宗儒的特异之处在于注重 事功,绝无汉儒的琐屑和宋儒的空疏 ,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注重政治问 题的实际方面,相对忽视抽象的概念 。
3、崇佛
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通过影 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 文学创作中来。表现禅机禅趣内容的诗 都直接与佛教有关。俗讲与变文,其内 容的来源都是佛经,功用是传教,所以 其产生并无文学意义。到后来流行于民 间,作者渐变其宗教内容,代以史料故 事的叙述,才带有通俗文学的性质。
三、卢照邻(634—686,或635— 689)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 ,幼读诗书,曾经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颉 》、《尔雅》及经史。年若冠,调邓王府典 签。龙朔末年,任益州新都尉。总章二年去 官。咸亨三年中风,上元元年秋冬,入太白 山求仙药,中毒,中风加重。后转东龙门山 ,再徙阳翟县具茨山,服饵学道,并信佛法 。武后垂拱二年前后,自投颍水而卒。
4、道教
道教对人生行为的影响是回归自然 ,亲和自然;对人生信仰的影响是独善 其身,超越自我,用神仙幻境的追求冲 淡现实人生的失意。在艺术表现上往往 用奇特的幻想、夸张纵恣的表现手段, 隶属于浪漫风格的范畴。
五、唐诗的分期
严羽《沧浪诗话》: “以时而论,则 有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 体。”
年少才高,位卑名大,怀才不遇, 恃才傲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
一、王勃(650-675或676)
王通之孙,王绩侄孙。幼年聪颖过人,
六岁便会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 ,做《指暇》十卷。十四岁应举及第,授朝 散郎,时有“神童”之誉。曾为沛王府修撰 ,因作《檄应王鸡文》,被高宗命令逐出王 府。二十至二十二岁漫游蜀中。二十四岁任 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曹达,犯死罪,遇赦 ,革职。父王福畤受到牵连,左迁交趾令。 王勃渡海省亲,溺水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卒后,友人杨炯辑其遗文,编集为二十卷。
1、《隋至初唐诗歌发展与作品解读》
另一方面,革新精神也反映在作家们对于独 特的审美理想、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上。 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创作个性十分鲜明而且极不相 同的众多作家,而且出现了不同的文学流派。
(六)晚唐、五代文学思想
晚唐士人心态:
晚唐前期士人也关心朝政,也有抱负,但被 现实的失望压抑着,内心充满矛盾;晚唐后期则 大多已失去对朝廷的任何希望,或者采取了一种 愤慨抨击的态度,或者避世以自全。
这种更倾向于理想、更倾向于抒情的文学思 想,正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唐社会的产物。
(三)转折时期(玄宗天宝后期至代宗大历中) 文学思想(上)
唐代社会开始了它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文 学思想也开始了由盛唐的更倾向于理想、更倾向 于抒情,向着中唐的更倾向于功利、更倾向于写 实转变,开始了这一转变过程中间的一个转折期。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是由抒情而 玄思,又由玄思而抒情,到抒情与形式的美 的探求并重,之后,一支继续朝抒情发展, 一支则由形式的美的追求转向消闲。
二、隋代文学思想
文学创作上的特点是: 1、出现了一点刚健的气势,而占主要地位的 仍是齐、梁文风;
2、南北文学并未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学进 程,虽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仍然南北错 落并存 。
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上则无所建树 , 提出了反对齐、梁文风的主张,而又完全否 定文学的艺术特点,以一种偏颇去反对另一 种偏颇。
三、唐代文学思想
(一)初唐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的转变,是从唐朝建立开始的。初唐 的九十年左右时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 转变的开始,是唐文学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基期,是 盛唐文学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
•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二)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二)(中国古典文献硕士研究生籍贯:张家川)概说:唐朝建国后,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租庸调法等措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再加上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因而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得到发展。
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也因农业的发展而发展,手工产品丰富多彩,商业都市繁荣兴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形成了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的“太平盛世”,成为唐代经济繁荣的顶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便是这繁荣情形的写照。
但天宝十四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唐代经济。
进入中唐,均田制名存实亡,租庸调法也改为两税法。
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农民负担加重,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加速了唐帝国的衰亡。
在政治上,唐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唐初便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废除九品中正制,限制豪门世族的势力,并照顾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使他们有机会参政、议政,因而扩大并巩固了唐代政权的基础;同时,完善科举制度,使许多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政权效力。
上述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唐帝国的兴盛。
安史之乱这一政治军事动乱,大大削弱了唐帝国的统治。
到中、晚唐时期,藩镇跋扈,宦官专权,边患频仍,导致政局日趋黑暗,社会日益动荡不安,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导致了唐帝国的最后覆灭。
唐代的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儒、释、道各家思想都得到自由传播与发展。
由于唐代政局统一与政治比较开放,因而出现了南北文化与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汇,促使唐代文化呈现多姿多彩,达到空前繁荣。
由于文化繁荣,促使唐代文学特别是唐代诗歌达到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所录,唐代有诗人二千多家,诗歌五万一千多首,并出现了众多诗歌流派和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唐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它们争奇斗艳,蔚为壮观。
此外,散文、小说、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也在统一文化背景下得到了发展。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霈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1、识记:(1)文学起源与先秦文学界限;(2)先秦文学特点;(3)礼乐文化;(4)诸子百家。
2、理解:(1)先秦文学特点;(2)礼乐文化、诸子百家与先秦文学。
3、运用:阅读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相关内容,了解先秦社会与文化。
第二章中国古代神话1、识记:(1)神话;(2)文化人类学研究;(3)中国神话特点;(4)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2、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3、运用: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差异及成因。
第三章诗经1、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理解:(1)诗经成书过程与流传;(2)《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3)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四章叙事散文(历史散文)1、识记:(1)易经;(2)尚书;(3)春秋;(4)春秋三传;(5)春秋笔法;(6)编年体、国别体。
2、理解:(1)先秦叙事散文渊源及发展进程;(2)《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运用:(1)浏览《左传》《国语》《战国策》选本;(2)掌握鉴赏叙事散文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诸子散文(说理散文)1、识记:(1)诸子百家;(2)孔子、孟子;(3)庄子;(4)荀子、韩非子;(5)宫体诗。
2、理解:(1)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进程;(2)《论语》《孟子》《庄子》文学价值。
3、运用:儒家、道家、法家基本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第六章楚辞1、识记:(1)楚辞;(2)楚国文化;(3)离骚;(4)九歌;(5)九章。
2、理解:(1)楚辞特色与楚国文化;(2)《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3)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第⼀章隋和初唐⽂学 1. 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帜的诗⼈当属王绩。
2宫廷⽂⼈:魏征,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步定型规范化。
3.“⽂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
其中以杜审⾔的成就,杜审⾔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活遭遇、⽂学主张,以⾄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卢照邻《⾏路难》,骆宾王《从军⾏》,《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檄》。
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学史地位):⼀、⾃觉的批判齐梁⽂风。
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不实的绮靡⽂风,抒发真情实感。
⼆、内容上都有较⼤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风,开启盛唐之⾳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5. 陈⼦昂⽐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向。
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风,⽽且⼤⼒提倡汉魏与正始之⾳,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风⾻”与“兴寄”。
陈⼦昂的《感遇》三⼗⼋⾸是模仿阮籍《咏怀》⼋⼗⼆⾸的。
第⼆章盛唐⼭⽔⽥园诗派 1.王维成就的是⼭⽔⽥园诗,诗风多样,基调⾃然优美,清雅冲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品有:《⼭居秋暝》、《汉江临泛》、《⿅柴》、《⾟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使安西》等(书p170-173识记篇名和重点句⼦) 2. 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过故⼈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与王维分辨开) 第三章盛唐边塞诗派 1.的边塞诗⼈有:⾼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
2. 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出塞》、《闺怨》、《芙蓉楼送⾟渐》等。
被称为“七绝圣⼿” 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资治通鉴隋纪二原文与解析
资治通鉴隋纪二原文与解析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书,包括了从周朝末年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记录。
其中,《隋纪二》是资治通鉴中关于隋朝的第二篇文章。
本文将对《隋纪二》的原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隋朝的历史。
《隋纪二》以隋文帝杨坚夺得政权的故事为主线,从对北周政权的批评开始,逐步展示了隋朝的崛起和兴衰过程。
下面是《隋纪二》的原文和解析:原文:公业六十国,方有宇内。
嬴姓东溧之胄,而君天下焉。
君能天下,天下信之。
故旦日强,杲日小强;昼则月恒,夜则物往。
窃知高祖之兴于平土,由冯唐而非造也;受命之初,乘载于贞元,王道建焉;随和之风,见衍于晋元。
自开宝以来,岁属有时矣。
文帝载纶载禄,禅德推于六合,玉石同剖,白日焕空,天下奉宣,四方来贺。
岂唯無隐之意绪!民胥同欣,无不恤矣。
解析:这段文字描绘了隋朝创立者隋文帝杨坚夺取政权的盛况。
文中通过比喻,把杨坚的成就与太阳、月亮、珠宝等伟大之物相提并论,强调他的统治得到了天下人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文字也表达了人民对杨坚的拥护和感激之情。
原文:儒者谈道极情,愚者谈利极情;至于宣示万国,布同天下,将推德言,雅道修章,杂以兵革之事,未见也。
草戦地任胜负,困者死,遂失其民。
欲与同文者共言之,必先刳行藏中,互比山川之险易,欲令百蛮之地并入,而险以肶杳难通,动以强劲,时以不和,岂能无败。
臣之祗守于茅庙,谋及于道术,未意一旦闻命于前,折角挟厉。
念及既往,于今变矣。
昔为宁远府君,世业剩值,丞宣于世,具推符续制,道术藉藉;固以时艰,与当代物异,无所辅翼;不早寿终殆矣。
解析:这段文字表达了隋文帝在夺取政权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作者指出,儒者只谈论道德,愚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至于通过宣示和布道来影响万国,推广德言雅道,却未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时,作者也反思了自己在过去的时光中所做的努力,以及随着时局的变迁,自己没有及时实现自己的官职升迁。
原文:入相以来,张亮具陈朝政之失。
众议咸称其见明壮之能,知往积而弗忍以柔,贞于今者唯朕与卿亮也。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第二章 隋与初唐文学
《春江花月夜》 的艺术成就: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韵流畅,是诗情、 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典范 2、语言鲜活生动,极富韵律节奏美 3、唐诗的精品,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钟惺《唐诗归》卷六:“浅浅说去,节节相 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 真化工手。”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 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 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 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 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 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名为复古,实为创新。标志着唐代诗风的 革新与转变。
2、诗歌创作:
(1)揭露时弊:
(2)表达志向: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3)抒发愤慨:《登幽州台歌》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四)刘希夷和张若虚
擅长歌行体,有功于唐诗意境的创造. 1、刘希夷(651-?),汝州(河南临汝)人。 宋之问之侄。 代表作:《代悲白头翁》《代悲白头翁》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至初唐与南北文学的交融隋唐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终于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在统一基础上的广泛国际交往,对文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
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
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
隋朝至初唐文学,主要是以南朝文风作为基础和底色,开始融入北朝文学新风。
一方面,来自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并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另一方面,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两种气质、性格和文化,也在互相吸引、并悄悄地走向融合与统一。
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但其风格开始出现“词气宏拔,风韵秀上”的特色。
第二节初唐宫廷文学与沈宋初唐文学是以宫廷文学为轴心,这实际上南朝文学格局的延续,虽然所反映的时代气息不同。
从开国时期的秦府十八学士,到武后朝的珠英学士、中宗朝的景龙学士,前后承续,成为这个时期的核心文学力量。
宫廷享乐、颂美成为这类诗千篇一律的主题(当然,太宗朝出现过一些箴规性诗作)。
宫廷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上官仪(608?-644),他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学开始发生分化,其中在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沈、宋、杜都曾经是依附于武后的宫廷文学家,后来远贬南徼,他们的诗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内容。
另外,他们在诗律上精心锤炼,在互相酬唱中,逐渐使诗律规则规范化、定型化。
02禅宗的形成及其分布(隋与唐代初期)
02禅宗的形成及其分布(隋与唐代初期)第一节形成期的历史特点宇文周统一北朝(578)三年,为隋所代(581),又八年,隋灭南朝陈而统一全国(589),到隋大业六年(610),约二十多年的时间,国家相对稳定,人民比较安康。
但继之而来的炀帝的暴政和隋末遍地的战火,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之中。
唐王朝南征北战,直到武德七年(624)和贞观二年(628)先后平定江南和朔方,封建国家才逐步繁荣昌盛起来。
在这半个世纪中,政权归属屡屡更迭,大规模的内外战争频频发生,人民的大量逃亡和阶级结构的急剧变化,都给佛教的发展以新的刺激,其中尤以禅僧的发展速度最快。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社会原囪对佛教的影响也很大。
一、北朝和隋唐的佛教政策与禅僧队伍的变化北朝统治集团的宗教政策是很不一贯的。
从总体上说,自魏太武帝灭佛(4U)失败以后,历代王朝不管还有多少检括、沙沐的限制,对佛教大都采取扶植利用的态度,所以僧尼寺院的数量始终持续上升,居高不下。
到北周武帝晚年(577)攻占齐北方佛教重镇邺都,下令全境灭佛,拆毁寺院和佛像,焚烧经书,勒令还归编户的僧尼近三百万人,其中得到满意安排的大约为数极少,絶大多数是四散奔逃,一部分隐匿山林村落,一部分南下谋生,本是相对合法的释子,如今变成了无籍的野人;原本对矛盾重重的社会起着某种协调作用的因素,一下子变成了加剧动荡的力量;曾经在民伺流行数百年的信仰,一旦被禁,其带来的不安也是意料中事。
因此,杨坚取得政权以后,立即大力恢复和重建佛教,这一举措有着非常现实的社会政治意义。
从开皇元年(581)二月开始,隋文帝不断诏令修寺建塔,目的主要是招徕游僧入寺安居。
开皇十年,隋文帝接受晷迁的建议,敕准此前所有僧尼私度者,并听出家,“率土蒙度数十万人”①,其中以流亡的禅众居多。
道宣指出“隋高造寺,偏重禅门”,也反映了隋王朝抉植佛教的用心主要在安抚禅众,但效果并不理想。
据《历代三宝记》统计,截至开皇十七年(597),“见即僧尼将二十万,支提寺宇向出四千”,全国的寺庙和僧尼数都不到北周一隅的十分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王绩和初唐四杰
一、王绩 (1)生平。王通 )生平。 (2)思想。道家思想 )思想。 (3)作品特点 ) 率真、宁静。 率真、宁静。 野望》 《野望》 价值: 价值: 1、初唐时出现的五言律诗 、 2、与宫廷诗风完全不同,对后 、与宫廷诗风完全不同, 来的山水诗之价值。 来的山水诗之价值。 采薇”之典故:伯夷、 “采薇”之典故:伯夷、叔齐
2、文学思想 、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征者。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 恐逶迤颓靡,风雅不做,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 恐逶迤颓靡,风雅不做,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 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 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 度大庚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yáo) 度岭方辞国,停轺(y o)一望 (y o)一望 家。 (zhù) 魂随南翥 (zh )鸟,泪尽北 枝花。 枝花。 山雨初含霁 (jì),江云欲变 (j ) 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dài)瑁(mào) 海燕双栖玳 瑁 梁。 九月寒玷(diàn)催木叶, 九月寒玷 催木叶, 催木叶 十年征戌忆辽阳。 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 南秋夜长。 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 月照流黄。 月照流黄。
• 野望 • 王绩 • 东皋(gāo)薄暮望,徙 薄暮望, 东皋 薄暮望 倚欲何依。 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树树皆秋色, 落晖。 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 牧人驱犊返, 禽归。 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 相顾无相识, 采薇。 采薇。
二、初唐四杰
• 1、四杰 、 成员构成及其合称原因 2、王勃及作品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三、上官仪与上官体
1、生平简介
2、上官体 工五言,好以绮(qǐ)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 (qǐ)错婉媚为本 “工五言,好以绮(qǐ)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 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旧唐书 上官仪 上官仪》 --《旧唐书·上官仪》
四、文已滞,万里念 将归。 将归。 况复高风晚,山山 况复高风晚, 黄叶飞。 黄叶飞。
3、卢照邻及作品 、 (1)生平。 )生平。 (2)作品 ) 歌行体最为出色 长安古意》 《长安古意》 行路难》 《行路难》
• 4、骆宾王及作品 、 (1)生平 ) (2)作品 ) 帝京篇》 《帝京篇》 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5、杨炯及作品 、 (1)生平 ) (2)作品 ) 从军行》 《从军行》
• • • •
听鸣蝉篇
• 听鸣蝉。 此听悲无极。 听鸣蝉。 此听悲无极。 群嘶玉树里。 回噪金门侧。 群嘶玉树里。 回噪金门侧。 长风送晚声。 清露供朝食。 长风送晚声。 清露供朝食。 晚风朝露实多宜。 秋日高鸣独见知。 晚风朝露实多宜。 秋日高鸣独见知。 轻身蔽数叶。 哀鸣抱一枝。 轻身蔽数叶。 哀鸣抱一枝。 流乱罢还续。 酸伤合更离。 流乱罢还续。 酸伤合更离。 暂听别人心即断。 才闻客子泪先垂。 暂听别人心即断。 才闻客子泪先垂。 故乡已超忽。 空庭正芜没。 故乡已超忽。 空庭正芜没。 一夕复一朝。 坐见凉秋月。 一夕复一朝。 坐见凉秋月。注:以蝉自喻 河流带地从来嶮。 峭路干天不可越。 河流带地从来嶮。 峭路干天不可越。 红尘早弊陆生衣。 明镜空悲潘掾发。 红尘早弊陆生衣。 明镜空悲潘掾发。 长安城里帝王州。 鸣钟列鼎自相求。 长安城里帝王州。 鸣钟列鼎自相求。 西望渐台临太液。 东瞻甲观距龙楼。 西望渐台临太液。 东瞻甲观距龙楼。 说客恒持小冠出。 越使常怀宝剑游。 说客恒持小冠出。 越使常怀宝剑游。 学仙未成便尚主。 寻源不见已封侯。 学仙未成便尚主。 寻源不见已封侯。 富贵功名本多豫。 繁华轻薄尽无忧。 富贵功名本多豫。 繁华轻薄尽无忧。 讵念嫖姚嗟木梗。 谁忆田单倦土牛。 讵念嫖姚嗟木梗。 谁忆田单倦土牛。 归去来。 青山下。 归去来。 青山下。 秋菊离离日堪把。 独焚枯鱼宴林野。 秋菊离离日堪把。 独焚枯鱼宴林野。 终成独校子云书。 何如还驱少游马。 终成独校子云书。 何如还驱少游马。
5、隋炀帝及其他诗人 、
• 隋炀帝 受南方文化浸染较深 对虞世基非常器重 前期一些附合隋文帝的作品有劲健之作。 前期一些附合隋文帝的作品有劲健之作。一些乐歌也清丽 明快。 明快。 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平。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平。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 动静结合,意境壮阔、明朗。 野望》 《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浇孤村。 寒鸦飞数点,流水浇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第二节 唐初宫廷诗人
一、初唐对南北朝诗风的认识。 初唐对南北朝诗风的认识。 初唐人在所修史书中客观公正地对前朝文学进行了评价, 初唐人在所修史书中客观公正地对前朝文学进行了评价,在理论上 为初唐诗歌的分健康发展作了正确的引导。 为初唐诗歌的分健康发展作了正确的引导。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qǐ);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qǐ);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 则理胜其词,清绮绮(qǐ)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 则文过其意。 则理胜其词,清绮绮(qǐ)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 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掇 彼清音, 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掇(duō)彼清音,简兹 彼清音 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文学传序》 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 二、唐太宗及其群臣 1、唐太宗:改革,但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诗风的影响 、唐太宗:改革, 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 “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 ----《唐太宗集 帝京篇序》 帝京篇序》 《唐太宗集·帝京篇序 但是自身也对南朝诗风有一定的关注, 但是自身也对南朝诗风有一定的关注,体现在对宫体诗的态度 帝尝作宫体诗,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gēng)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和 世南曰: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 朕试卿耳! 赐帛五十匹。 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 《 新唐书 虞世南传》 新唐书·虞世南传 虞世南传》
第二章 隋及初唐文学
第一节 隋代文学 一、隋代的文学思想 1、隋文帝 、 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建安诗风与六朝文风一起否定 2、隋炀帝 、 早期“有非轻侧之论” 早期“有非轻侧之论” 即位后倡导南朝之风 3、学者王通 、 鄙薄六朝文学 约以达” 约以则” 重行轻文 “约以达”、“约以则”
3、薛道衡 、
• 隋代成就最高。兼南北诗风,声韵优美, 隋代成就最高。兼南北诗风,声韵优美, 词彩华丽、笔触细腻,擅长描写心理。 词彩华丽、笔触细腻,擅长描写心理。 • 代表代《昔昔盐》、《人日思归》、《出 代表代《昔昔盐》 人日思归》 二首、 渡北河》 塞》二首、《渡北河》 • 《人日思归》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归落雁后, 细腻、婉约,有唐人五绝之风采。 细腻、婉约,有唐人五绝之风采。
从军行
• • • •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1 天涯一去无穷已, 门迢(tiáo)递三千里。 递三千里。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jì)门迢 门迢 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归来伤马骨。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xiàn)秋霜春不歇。 秋霜春不歇。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 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 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2 注: 1、 祭天金人, 、 祭天金人, 出处]东汉·班固 汉书·霍去病传 班固《 霍去病传》 收休屠祭天金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去病传》:“收休屠祭天金人。” 典故]一种铜铸人像。汉代元狩二年(公元前 公元前121),霍去病击败匈奴休屠王,得其 [典故]一种铜铸人像。汉代元狩二年 公元前 ,霍去病击败匈奴休屠王, 祭天金人” 后世讹传,以此为佛像传入中国之始。 “祭天金人”。后世讹传,以此为佛像传入中国之始。 2、汉宣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在渭桥接受拜见。这句是说,天下太平,将军 、汉宣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在渭桥接受拜见。这句是说,天下太平, 已无用武之地。 已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