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空气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4. 课堂练习:巩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性质作用的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空气保护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出改进措施等。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八、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途径的理解。

2. 防治空气污染措施的实施。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后果。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污染的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十、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燃烧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分析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3.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 塞子塞紧。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是___红__磷__燃__烧__,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__。 (3)用红磷为可燃物进行实验时,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 坐标表示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数据。 ①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红__磷__燃__烧_消__耗__瓶__内__氧__气__且__温__度__逐__渐__降__至__室__温_____。 ②X曲线表示的是____温__度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2.反应原理:___红__磷__+_氧__气________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_(写文字表达式)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____大__量__白__烟____;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 瓶,瓶内液面上升。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推论: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还可以得到关于氮气性质的结论:____不____溶于水, 且___不__能__燃__烧__也__不__支__持__燃__烧_____。 6.注意事项:在该实验中,集气瓶内要预先加少量水,目的是___(_1_)防__止__热__的__燃__烧__物__ _溅__落__炸__裂__集__气__瓶__、__(_2_)_吸__收__红__磷__燃__烧__后__生__成__的__白__色__固__体__—__—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_(3_)_加__速__ _集__气__瓶__的__冷__却_____。
10.(2023·衡阳中考改编)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 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C )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 示的。 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 五氧化二磷(P2O5)等 混合物: 由二种物质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河水、雨水、矿泉水、泥沙、汤水 等。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下一张)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2、氮气(下一张)
1)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3)红磷的量不足 4)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思考
上述这个实验如果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做上 述实验;要确保成功,应该如何改进?
温馨提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 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发应而不生成任何气体。
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N2 ):78% 氧气( O2 ):21% 稀有气体(He、Ne、Ar、kr、Xe、Rn ): 0.94% 二氧化碳( 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3’02
低温现象——液氮的应用
6’39
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做保护气、化工 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 剂等。
试描述氮气的性质。
3、稀有气体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集气瓶
3、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
想一想
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 中?
你看到了什么?
实验现象:
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 气瓶中,水面上升至瓶内体 积的1/5。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含量。

1.3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1.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各种气体的含量。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进行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气体的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气体的溶解性和反应性。

2.2 教学重点: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3 教学难点:气体的溶解性和反应性的实验观察。

2.4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气体的性质。

讲解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气体的溶解性和反应性。

进行讨论,总结气体的性质。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3.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掌握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2 教学重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3 教学难点: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3.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污染的现象。

进行讨论,探讨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四章:空气的利用4.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利用和应用。

掌握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重点:空气的利用和应用。

4.3 教学难点: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空气的利用。

讲解空气的利用和应用。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教学设计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发现。

【学生任务2】阅读教材P31,将下图中的数据或物质补充完整。

【总结】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补充】稀有气体共有7种,分别是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氪气(Kr )、氙气(Xe )、氡气(Rn )、奥气(Og )。

【过渡】仿照拉瓦锡探究空气组成实验的原理,我们来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讲解】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红磷为暗红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实验装置:装置密闭,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学生观看教材及实验视频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间的1/5。

【思考与讨论】【对应训练1】下列科学家中,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是()A.张青莲 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波义耳【对应训练2】如图表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气体X为()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对应训练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答案】1.B 2.B 3.D【思考与讨论】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空气和氮气、氧气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总结】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思考与讨论】判断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①洁净的空气;②五氧化二磷;③氧化汞;④冰水混合物;⑤稀有气体;⑥液氧;⑦澄清石灰水;⑧二氧化碳;⑨河水。

【总结】①洁净的空气;⑤稀有气体;⑦澄清石灰水;⑨河水都是混合物。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2练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2练习

图1《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2)》课题1空气一、 选择题1.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医用酒精B .冰水C .清新空气D .加碘食盐3.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 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 氮氧化合物D.可吸入颗粒物(TSP )4.如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5. 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二氧化硫6.“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 )A. 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 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 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D. 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工厂7. 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

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为物理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C. 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D. 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二、填空题8. 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淡黄色的硫 ②液态氧气 ③可乐饮料 ④五氧化二磷 ⑤白酒 ⑥冰水混合物⑦澄清石灰水,其中肯定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肯定属于纯净物的有 。

图3 9.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____________________;(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上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5)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6)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c.分享拓展性学习成果,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共பைடு நூலகம்提高。
4.观察性作业:
a.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如风、云、雾等,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b.拍摄观察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c.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观察成果,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5.反思性作业:
a.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报告,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空气成分: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成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掌握空气的组成。
3.空气污染与防治: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c.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7.教学反思,持续改进: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关于空气污染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他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空气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成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和氧气PPT课件(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和氧气PPT课件(第1课时)

探究新知
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一个直径为一英尺的聚光镜来加 热各种物质,看看它们是否会分解放出气体,他还用汞槽 来收集产生的气体,用蜡烛在气体中燃烧,观察老鼠在气 体中存活的时间来研究它们的性质。普利斯特里发现了氧。 遗憾的是他和卢瑟福等人都坚信当时的“燃素说”,从而 错误地认为:这种气体不含燃素,所以有特别强的吸收燃 素的能力,因而能够助燃,当时他把氧气称之为“脱燃素 空气”,把氮气称之为“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
探究新知
空气的组成及含量 物质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含量(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当堂训练
比一比:谁记得又准又快?
0.94%
21% 氮气
0.03%
0.03%
探究新知 一 、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1
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
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
实验原理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2 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 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 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 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
探究新知
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 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 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探究新知
1772年卢瑟福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除去寻常空气中 可助燃和可供动物呼吸的气体,对剩下的气体行了研究, 发现这种气体不被碱液吸收,不能维持生命和具有可以 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叫做“浊气”或“毒气”。同 年英国化学家也了解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 时,能使1/5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 的气体,不助燃也不支持呼吸。

人教版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
说明
总之,这一单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及作用,开好头是必要和重要的,我们应当竭尽全力搞好本章教学,为后面奠定基础。
4.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编排了较多的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适当留有一些空白,供学生填写。有的课题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5.加强化学与社会联系。本单元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编写时有意突出了这种联系。并以“资料”、“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补充了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化学研究的物质多数是纯净物,即使是混合物,一般也应分离出纯净物进行研究,在初学化学的阶段,给学生物质分类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单元中还有关于物质分类的一些知识,主要是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知识。
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些初步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因此本单元结合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初步概念,还介绍了两类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实际,为把结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情境——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归纳小结——知识运用——反馈提高”的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题,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如空气的收集、性质的观察等。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成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空气污染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风光,特别是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川、森林等,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2. 展示实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瓶,简单演示“燃烧的蜡烛在密闭的空气瓶中逐渐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1. 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定义什么是空气,包括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成分:通过PPT或实验,详细解释和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通过电解水实验介绍氧气,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介绍二氧化碳。

3. 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空气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实践操作1. 空气质量检测:分组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如观察放置在不同环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的空气质量指示卡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

人教版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感悟: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如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同一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对难点3可设置与催化剂的概念相关的问题台阶若干个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领悟概念的内涵,消除问题正确理解什么是催化剂。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通过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探究活动: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以及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学生对空气又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架构新的知识体系。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催化剂的概念。
难点突破:对难点1,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探究,可在充分交代实验所采用的药品、装
置及理由、原理的基础上做好对各影响因素的对比实验(每一个实验测量一个变量)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证明你身边确实有空气存在吗?教师引导,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观察现象?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观察现象?学生讨论:成果展示1.用透明塑料袋灌装空气2.微型打气筒鼓吹气球3.给车胎打气4.用注射器往水中注射空气5.风扇往脸上吹6.……教师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师讲述】空气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很早以前科学家九开始研究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实验: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教师讲解】实验现象: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实验原理:【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肉眼感知汞和氧化汞。

分析: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01.汞只和氧气反应;02.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观察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03.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缺点:01.实验时间较长;02.操作装置比较复杂;03.实验过程对环境有污染。

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讨论】:根据拉瓦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用什么办法看到消耗掉氧气所占的体积?【教师活动】给出小资料: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可能产生黑烟和一氧化碳气体。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既可与氧气反应,也可与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学生讨论】:为了确保试验成功所选药品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

【实验步骤】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分析:1.水为什么可以进入集气瓶?红磷(P)燃烧消耗氧气(O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由烧杯流入集气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5、能否用木Leabharlann (C)、硫(s)、细铁丝(Fe) 代替红磷?为什么?
不能,因为木炭和硫分别与氧气反应后, 生成物都是气体,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几乎 不变,因而不能使水进入集气瓶中,也就 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铁丝在空 气中不能燃烧,它只有在纯净的氧气中才 燃烧。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HgO
Hg
O2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里 氧气的含量
• 实验用品 仪器:集气瓶
燃烧匙
止水夹 和导气管
烧杯
药品:红磷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
测定氧气实验装置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6.除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外,还有哪些装置可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很多,如可用 玻璃钟罩、活塞、U型管等代替集气瓶,用电 阻丝通电产生热量代替热源等。下列如图所示 的装置都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 理和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是一致的。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练一练
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
在燃烧匙中装足量红磷,夹紧止水夹④点燃红
磷,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⑤待集气瓶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
(1)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步骤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该实验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4)该实验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two、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红磷 + 氧气 点燃
P
O2
实验现象:
五氧化二磷
P2O5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产生大量白烟;
2、等到燃烧停止,冷却后,瓶 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问题与思考:
1、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 A.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使集气瓶炸 B.吸收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同时降温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 气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知识点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one、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
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用的装置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拉瓦锡实验的原理: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银白色)
(红色)
氧化汞 加热 汞 + 氧气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在伸入集气瓶中要迅速?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部分空气会受热逸出(扩
散),(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大于1/5)。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3、为什么要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
• 因为温度高时,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大, 而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从而 造成实验结果偏小
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 有什么性质? N2,不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1.总结实验原理。
答: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 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 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 气的体积。
2.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对 反应物有什么要求?
答:(1)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不与空气中的 其他成分反应;(2)反应后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 的性质?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4、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 量白雾”吗?
燃烧匙


集气瓶
止水夹 导气管
烧杯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空 气 中 氧 气 含 量 的 测 定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2,点燃红磷,迅速
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3,待集气瓶冷却到 常温时,打开止水夹。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5.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 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2))有装部置分漏水气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5)红燃磷烧不一能定继程续度燃时烧。,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实验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误差产生的原
因可能是

练习 《初三化学》同步讲解
• 2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活塞的玻 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足量),将玻璃 容器固定好(见下图,固定装置已省略), 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 的最低温度为40 ℃)。如图进行实验,试 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