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美术馆——场所精神汇报共8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内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场所精神与知觉体验_从斯蒂文_霍尔创作的芬兰KIASMA谈起

场所精神与知觉体验_从斯蒂文_霍尔创作的芬兰KIASMA谈起
体验 KIASMA
Abstract Architecture design idea of St ev en Holl's phenomenology includ ing p la ce s p irit a nd consciousness experience, has an import ant influence on t he d ev elop ment of t he wes t ern architecture. Especially his works in contemporary different fields places mor e and mor e roles fo r yo ung architects. KIASMA in Finland (Finnish Modern Art Museum) designed by St ev en Holl is anot her successful classical model of phenomenology to architecture. Key Words Steven Holl, Place spirit, Consciousness experience, KIASMA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第三作者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
邮 编 300192 收稿日期 2006 07 25
“刚刚过去的 20 世纪建筑留给我们的最具有价 值的遗产不是建筑的形式或建筑风格,而是建筑设 计思维的一种境界。21世纪把建筑学推向了一个用 历史语汇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所想描述的语义的 时代。而现象学,作为一种思维和知觉方式,正在 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概念。”
对霍尔而言,如果没有对建筑的体验本能,没有对建筑 在材料、光、阴影、色彩、尺度和比例的知觉,那就谈不上 建筑。他强调对于建筑、环境的一切认识和体验只能通过置 身其中,并在其中真实地生活而获得。霍尔重视建筑与场所 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建筑的直接经验和感受。在场所设计中, 霍尔从知觉和真实经验上把握建筑与场所的现象关系,并试 图以各种建筑要素来表达、强化、调节和限制场所经验的思 想;在建筑设计中,霍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实现建筑作品中 对空间、材料和光影间的相互关系的现象学陈述上,他的作 品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去体验和感知。

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斯图加特艺术馆

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斯图加特艺术馆

办 公楼 , 这里 地 势较 高 , 在艺 术 馆 和证 券 大楼 之 间 有 很宽 的大 台 阶与 北 面道
路 相连 。
艺 术馆 一 到三层 有 自然 石材 的 墙面作 为玻璃 体 的 内层 。通 过 双层 墙 面 , 建筑减少了能源损失和太阳辐射 。 在墙面里埋 了调温水管 , 在夏季, 水管 内注 斯 图加 特 艺 术馆 的 重要 位 置及 其 特 殊 的玻 璃 体 形式 引 起 人们 广 泛 的关 最低1 6 ℃) 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 地面层也有相应的降温设置。冬季 注 。斯 网加 特艺 术 馆地 面部 分 为五 层 的玻璃 盒子 , 由于建 筑 高度 和 体量 的 限 入冷水( 室 内通 过墙 面 和地 面取 暖 。 如此, 通 过建 筑构 件 的大 面积 小 温差 的降 温 制, 建 筑4 / 5 的展览 使用 空 间位 于地 下 。地 形 的高差 使 昆尼 希大街 地 面一 层在 相 反 , 室 内空 气达 到最 舒适 的 程度 。 为 了防止 太 阳直 射 , 在 玻璃 内压 入 北 面处 于地 下一 层 。 艺 术馆 上面 四层 挑 出 , 底层 内缩 。 建 筑 整体 高2 6 . 3 2 米, 每 和取 暖功 能 , 层 高约 5 米。 底 层建 筑玻 璃 为竖 向分 割 , 二 层 以上 为横 向分 割 , 这样, 玻 璃盒 子 了防 紫外 线辐 射 的玻璃 层 。 为 了保 障 艺术 品不 受 损坏 ,要 求艺 术馆 的湿 度 控制 在 5 5 %± 5 %之 内 , 由 的下部 作 为裙 房与 上 面相 区分 。 需 要保 证 两 建筑主体的玻璃盒子采用了最新的结构和设备。 建筑底层玻璃面配合了 于实 墙 内展馆 与 实墙 和玻 璃之 间走 廊里 的 空气 存在 交换 。因 此 , 保证 了展 地 面 的起伏 , 由于艺 术馆 的保 安要 求 , 所 有玻 璃 都是 安 全玻 璃 , 建 筑 保 温隔 热 者之 间 的湿度 差 不能 过大 。通 过空 调设 备 以及 墙 面地 板综 合 调节 , 建 筑楼 板 ( 地面 ) 的冷却 系 统 同时 可 以吸 收建 筑顶 部 灯 通 过 防紫 外线 玻璃 , 多层 玻璃 结 构及玻 璃 涂层 得 到解 决 。 建 筑立 面二 层 以上 , 馆 的湿度 要求 。另外 , 每层 由2 . 5 米高 的玻 璃上 下 两块叠 加 。每个 立 面( 二层 以上 ) 由5 6 块玻 璃组 成 , 每块 大小 为2 . 5 x 4 . 1 米 。为 了减 少 风力 带来 了大 面积 玻 璃变 形 , 立 面 玻 璃进 行 了竖 向 支撑加 固 。顶 层 由 l 2 个钢柱( 3 3 0 x 5 5 0 m m) 作 为 支 撑结 构 , 其 上 面 的屋

斯图加特美术馆分析实用PPT

斯图加特美术馆分析实用PPT

从背面沿着一个环形的中庭下山,可以直接到达美术馆的主入口。由于二战后整个斯 图加特几乎全被炸平,战后城市重建又进一步破坏了原有的环境,所以怎样将新建的建 筑物融入残留的建筑环境里,成为了德国政府非常看重的方面。当时政府的要求是在建 筑所在的地段设置一条公共走廊,后来这个条件成就了斯特林圆形下沉式中庭的构思。 其实我认为这个顺应地形所设置的中庭才是设计的最精彩之处。但写建筑史的嘛,总是 一开口就喜欢讲风格和流派,单单强调这个作品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却忽略了最 根本的建筑的场所精神。就像法兰克福的工艺美术馆,大多数人只关注理查德.迈耶悦目 素雅且有韵律感的立面,却忽略了建筑和城市环境建立的关系。从这个方向出发,我们 可以看到和以往理所当然的封闭式的做法相反,现在一些新的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上 也有了这种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尝试,比如将城市的道路引入小区内部。这样不仅能使 居住区融入城市肌理,更能大大提升区内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从风格上来说,斯特林把象征古典主义而且比例优美的罗马柱变成了又矮又胖的柱墩, 似乎是对传统的嘲弄更甚于对传统的尊重。
主观感受:
斯图加特州新美术馆。人们在窜行和逗留时,可体验到这种空间的戏剧性。
陈列庭院中的石墙随意开洞的做法,既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墙面的平淡,又会
虽由然于他 二在战整后体整上个仍斯然图大加面特积几地乎使全用被了炸使和平相,人邻战传后联统城想建市筑重到相建同又古的进外一代墙步露,破以坏天谋了求原圆和有形周的边环剧环境境,场的所。协以调怎古。样将希新腊建的和建筑埃物融及入的残留柱的建式筑,环境立里,面成上为了的德国拱政石府非,常看以重的及方面。
进入室内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门厅。 这里的设计很人性化,在门厅旁边设 置了弧形的条形座椅,游客也很喜欢 坐在上面闲聊。和惯用的传统正规的 光滑石材不同,斯特林在这里使用了 原色的绿色橡胶地面。以明快和鲜艳 的色彩为主导的室内设计,让人觉得 逛美术馆不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反而有一种类似在商店购物的轻松心 情。根据他本人的解释,这是在提醒 新的美术馆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娱乐 的场所,而且艺术和展览还有其商业 性的一面。在二十年后,F.盖里在毕尔 巴鄂的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更 将这种倾向发挥到极至。

经典重温:30年后回头看——斯图加特新美术馆

经典重温:30年后回头看——斯图加特新美术馆

经典重温:30年后回头看——斯图加特新美术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年代,1981年获普利兹克奖的英国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德国斯图加特新美术馆也正是斯特林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新美术馆坐落于1838-1843年间建成的老馆旁边,包括美术展厅、图书馆、音乐楼、剧场、服务设施等,1977年开始设计,1984年建成开放。

谷歌地球中的斯图加特新美术馆三维模型,南侧(右下角)为国立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同样由斯特林事务所设计。

除了遵循现代建筑的功能、空间等设计精神外,建筑吸取了古典建筑的典型特征并加以抽象、变形等夸张的处理,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反讽性等,同时又与周边的古典建筑产生了对话。

整个建筑设计元素多样,色彩鲜艳的换气管、管状扶手、高技派构成式入口钢结构雨蓬、粗大明显的排水口、转折的曲面玻璃幕墙、弧线檐口……,从中可以看到古典主义、构成主义、高技派、粗野派等多种手法的痕迹,也能感受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的碰撞,这些看似冲突的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即使时隔30多年的今天去看仍然能感受到建筑的经典、诙谐,这与那个时代其它大部分哗众取宠、昙花一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形成显著的区别。

新馆、老馆之间的连接色彩鲜艳的钢结构构架形成了建筑入口的显著引导平台上的主要入口——构成式钢结构雨棚、橙色旋转门、绿色玻璃幕墙金属型材、蓝色、紫色钢管扶手、暖黄色系石板幕墙,看似复杂、矛盾,但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从入口处向南看建筑的中心——有古罗马斗兽场风格的古典下沉广场成为人们休憩的、舒适的室外场所明显带有古典美特征的圆形内庭院、拱形窗、券心石、夸张的古典柱式与现代的设计融合在一起。

圆形广场上一个标高的室外平台从南侧剧场、报告厅一侧的拱廊看美术馆南侧的剧场、报告厅部分美术馆南侧的国立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与新建建筑与美术馆的剧场部分相对称,围合出又一个方形广场。

斯图加特美术馆解析

斯图加特美术馆解析

关于斯图加特美术馆:
New Staatsgalerie and Workshop Theatre
Stuttgart 1977-1984
•… 1
简介
•… 2
背景及构思
•… 3
关切点
•… 4
详细分析
•… 5
细部处理
•… 6
相关评论
•… 7
图片
• 竞赛规定一定要包括 一个3米高平台以作停车 场,此外还要求有一个 公共步道穿过用地。
·建筑正面的双重性是与大街的模糊性性质相一致的
(康拉德·阿德诺尔大街在使用上更接近一条高速公路的 性质)。取代立面的是正面向后退,使人们在走动、进 出、穿过这座建筑时可以看到一系列事件。
关于斯图加特美术馆:
New Staatsgalerie and Workshop Theatre
Stuttgart 1977-1984
·1989/1991 双年展园地书店,威尼斯
(Biennale Bookshop Venice)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地段狭小,政府首次允许大
学建造高层
·一个占据了大部分用地的单
层厂房和一个高起的塔楼
·塔楼采用两种形体连接的方

1959/1963
剑桥大学
历史系馆 ·
1964/1967
剑桥大学
历史系馆196·8·
关于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 1 •… 2 •… 3 •… 4 •… 5 •… 6
生平简介 主要经历
重要作品
获奖情况 创作风格 一些评论
·1958/1963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Leicester University Engineering Building)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 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内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NO11德国的景观设计小ppt课件

NO11德国的景观设计小ppt课件
*
马特恩设计恢复的卡塞尔市巴洛克园林Karlsaue成为1955年园林展展园,成为该市战后重建的动力。
*
恩格贝格设计的1969年多特蒙德园林展展园,为原西德留下了有3000多株月季的月季观赏园。
*
汉斯亚克布兄弟设计的1979年波恩园林展展园,使该市不再仅仅是政治中心,也成了风景城市。
*
米勒设计的1981年卡塞尔园林展展园——富尔达河谷公园
*
普里迪克和弗雷瑟与建筑师及艺术家合作设计的格尔森基尔欣Nordsterm公园,1997年联邦园林展,将工业废弃地变成的100hm2展园,使被工业污染的地段适合居住、工作,称为休闲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原有的工业设施也要保留和利用。
*
卡塞尔市富尔达河谷公园
*
3. 假日园: 这类公园的活动设施更为齐全,为便于管理,公园用围栏围起,并收门票。 与前两类园林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在园林展后不仅仅是恢复成自然风景园,而且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又增建了一些活动设施。
*
以上三类园林是德国当代城市公园的基本类型,就景观上看,除了人工设施的比重不同外,无太大的区别,都是自然风景式园林。 即使像假日园这种设施较多的园林也是人工设施与自然风景紧密地结合,并没有改变自然景观的气氛。
*
1983年慕尼黑园林展西园使该市绿地布局趋于平衡。
*
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把斯图加特分散的绿地连成环绕城市的绿带。
*
埃克布雷西特(Heinz H. Eckebrecht)设计的1995年科特布斯园林展展园,把城市与德国19世纪著名风景师平克勒设计的勃兰尼茨(Branitz)联系了起来。
*
汉斯亚克布兄弟设计的1979年莱茵公园
位于莱茵河畔与德国政府办公区之间160hm2的公园,在展览结束后恢复成莱茵河河谷式自然风景园。

“场所与姿态”:绘画的心理凝视

“场所与姿态”:绘画的心理凝视


见的表现题材。我们几乎看不到画中


人物的脸部,他们都是背对着观众,
灏 ,
或是无法看清面孔的侧影,只留下似
佩 斯
乎寻常的背影。面对着墙壁,或蹲下

或靠着墙站立着,从画面上可以感受


到他们在思索着什么,那种宁静的氛
图 围,隔着画布都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孤
2018 Tim Eitel
. All Rights Reserved.
70
艺术视野
10 2018 北方美术
“场所与姿态”:绘画的心理凝视
“Sites and Attitudes”: Psychological Gaze of Painting
张慧阳 /Zhang Huiyang
编者按:北京 PACE 美术馆为著名德国当代绘画艺术大 师蒂姆 • 艾特尔举办“场所与姿态”个人大型展览,展览于 2018 年 9 月 29 日开幕。9 月 28 日,蒂姆 • 艾特尔在中央美 术学院举办讲座,分享他的创作发展脉络、影响以及对绘画
佩 斯
活中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心理问题……都被收入艺术家的创作


之中。经过讽喻、象征手法将这些概
蒂 姆
念元素融入绘画以期达到表现内心情
· 艾
绪的目的。
特 尓
艺术家以旁观者的态度将形象展

示在观众眼前,他们不再把自己扮作


精神导师直接地去输出观点,而是选

姿
择在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形势下不解释
76
艺术视野
10 2018 北方美术
. All Rights Reserved.
NORTHERN ART 2018 10

德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技艺传承——从柏林老博物馆到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德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技艺传承——从柏林老博物馆到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德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技艺传承——从柏林老博物馆到斯图
加特国立美术馆
李论;喻汝青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从安东尼维德勒的建筑史学研究中得到启发,通过对辛克尔的柏林老博物馆和斯特林的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的比较来研究德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技艺传承,进而映射出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传承与演进.
【总页数】2页(P116-117)
【作者】李论;喻汝青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保时捷博物馆r德国斯图加特 [J],
2.新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斯图加特,德国 [J],
3.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斯图加特,德国 [J],
4.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设计专业教学思考 [J], 李焱
5.保时捷博物馆在德国斯图加特建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精神解读(PPT32页)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精神解读(PPT32页)
美国城市中的“距离感”实际上表现了美式城市所具有的空间和空旷性,它具有 空间感,但缺少场所感。而欧洲城市的尺度表现出它的文化性和强烈的场所感。
场所的形成
场所分为人工与人工场所: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对自然和空间进行选择、适应、调节和改造,所选择 的地点变成“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定居”活动十分重要。
定居
存在于世
当我们选定了一个场所,我们就选定了自己存在于世的方式。定居意味着人与选定的 环境建立了一种有意义的关系。
场所的形成
定居活动包含两个环境心理和认识活动
a.定向:人辨别方向,明确自己同场所的关系。
b.认同:指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与环境世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即通过对物与环境的 理解获得世界。
感知建筑
触觉(细部)
人情化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这几的玛利 亚别墅,顾忌到北方寒冷的天气,如果使用较 多冰冷的直线条和冰冷的家具时会对人的心理 以及触感造成不温暖的感觉。所以他做了一些 处理。
弧面的入口设计,据 说是芬兰拥有较多湖泊而 启发的。
在室内 设计中,冰 冷的家具外 面都包裹着 柔软的织物。
诺伯格-舒尔茨和西蒙等人的 场所现象学
以海德格尔的存在现象学为理论 基础进行建筑的纯学术的理论研 究。舒尔茨提出建筑的研究和实 践应回到“场所”,从“场所精 神”中获得建筑最真实、最根本 的经验。
场所与空间解读
场所(Land )
场所有界,空间无限。空间无处不在,场所则不是。”空间“比”场所“更为抽 象。当人们面对一个新的地方时,周围环境没有区别,没有特征的空间,当人们逐渐认 识并赋予其价值后,它便成为”场所”。
对一个场所的真正感受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的,它是长时间日常生活和经验 的积累。人们有关建筑的感情和在建筑中所感受到的定居和居住感觉对于人们有关建筑 的体验比之于建筑所提供的信息要更为本质。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皮特·卒姆托的“炼金术”——场所精神的再塑

皮特·卒姆托的“炼金术”——场所精神的再塑

皮特·卒姆托的“炼金术”——场所精神的再塑发表时间:2019-03-27T10:59:29.570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12期作者:许岱珺[导读]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皮特·卒姆托建筑中“场所精神”的营造手法。

(湖北省武汉市人)摘要:卒姆托通常被认为是建筑师中建筑现象学的代表,本文尝试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通过建筑场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目的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皮特·卒姆托建筑中“场所精神”的营造手法。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场所材料场所精神1 现象学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现象学以“现象”为主体,强调人对现象的体验以及事物如何在体验中向我们呈现现象及其本质。

二十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现象学,用以摆脱欧洲科学和文明的困境,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场所和环境的危机。

他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考察、描述和理解现象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拓展了“回归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理论,但与胡塞尔不同的是海德格尔通过“在世存有”来认识事物本身,而不是通过意识理解事物。

从总体上看,“现象学主要研究人的意识与事物的关系,它关注意识、动机、意义、存在等观念。

”1建筑界对现象学的关注主要由海德格尔的“筑、居、思”文章发展而来,其文章剖析了建造、居住和思考的关系。

而挪威哲学家诺伯舒慈真正将现象学与建筑学相结合,提出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提供了一种观察、体验建筑的方法,抛开建筑的附加意义和思想,从本质入手,思考场所以及场所精神。

2 “场所”及“场所精神”的定义所谓场所就是事件发生的地方,场所分为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场所的内容包括空间和氛围,其中“空间”指的是具体的空间结构如节点、路径、边界和地区等,而氛围由除空间以外的事物的集合,包括材料组织、造型组织等构成,每个场所都具有独特的氛围。

诺伯舒慈认为人存在的立足点由“方向感”和“认同感”来获得,而这两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则是场所精神。

新建筑五点

新建筑五点

巴西利卡是一种建筑形制,长条形平面,长比宽大约2:1,纵向几排柱,中间高,两端低,高侧窗采光,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常用做钱庄,会堂等。

太阳神庙的特点1都有非常雄伟壮观的大门,外有一个或两个方尖碑2都有大殿,大殿内柱子很粗,柱径大于柱间距,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3整个设计中注意了空间的序列,为法老个人祭祀活动创造威压神秘的气氛新建筑五点1底层架空放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Mies 纯净空间1简化结构体系和构件,产生极少障碍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全面空间)2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带任何多余的,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纯净透明的钢和玻璃方盒子帕提农神庙视觉校正1加粗角柱2加大内部柱间距3梁向上拱以示校正4柱向里倾给人稳定5辉煌的山花雕刻 帕提农神庙突出办法1位于山城最高处,有很好的视距2全希腊最大的多立克庙宇3卫城唯一的围廊式建筑4卫城最华丽的建筑哥特式结构特点①减轻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

②使用独立的飞券作为传递屋顶侧推力的结构构件。

③将圆券十字拱等全部改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了侧推力,增加了逻辑性很强的结构线条。

奖杯亭的构图手法 1.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这是多层的建筑组合普遍遵守的法则2.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3.下部简洁厚重,越向上越轻快华丽,分划越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成就1结构体系,传力明确清楚,2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

3.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古典主义建筑特点1重视理性和法式2通过政治力量来推行文艺复兴3重点是组织与意大利的交流4发展了广场建筑,使建筑、建筑群、城市连成一体古典主义构图手法(学院派)讲究轴线、对称、主次、古典比例、和谐、韵律等东西园林的差异东方是自由式布局,休闲庭院,随意变化,趋高就低,呈现曲折之趣,皆以池沼花木接近自然,入诗入画。

西方绝对对称式布局,庭院基本相同,具有共同性“水晶宫”对高技派影响1水晶宫是高技派的第一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