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汽化和液化》.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稿思维图——上什么、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万年二中
本节内容于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主导引导、演示等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学生主体探究、合作等方法
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综合观察提出假设
三、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探索,新课学习分析问题
小组总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生学习,巩固综合创新知识
四、板书设计:如下图生活——物理——生活
设计理念“先行组织者”策略
五、设计理念及创新之处“媒体选择率”的原则和方法
创新之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板书的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流程图
《汽化和液化》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再结合实际教学,我们一般将本节课分为三个课时讲解,即两节新授课,一节巩固课。而我说课的内容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汽化和液化之《水的沸腾》。本课时的设计对象主要针对普通初级中学,即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能基本易于实现此堂课的教学。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和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于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举足轻重,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探究之一。
(2)作用: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普遍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应用物理的一般规律解释现象;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安排了“想想做做”,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挖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和汽化是两个互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善于独立观察和思考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现象或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引导探究法为主,并结合讨论法、演示法、归纳及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适当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PPT课件及相关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有效信息容量。
2.学法: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及竞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教法、学法的应用将在以下内容中具体提到。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课堂中时间为3分钟)
问题情境1: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加油”两个大字,一段时间后“加油”不见了。引导同学们思考:“加油”两个字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问题情境2:(教师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问同学们“塑料袋有什么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这是为什么”。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问同学们“塑料袋有什么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这是为什么?”。
此过程中以简单的生活物理实验举例,引发学生思考,应用了引导探究的教法。
2.小组讨论,综合观察提出假设(课堂中时间为9分钟)
教师:PPT课件呈现“问题表格1”,引导学生将假设填入表格中。(呈现表格时间:1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请学生代表发言。此过程中,同学们按座位成组,请各组同学的其中一个做代表,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有利于课堂的控制和学生的安全)。然后小组将老师提出的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把各自想到的答案(即假设)归纳,写在预先准备的纸上,由小组长代表回答。(4分钟)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汽化”和“液化”。请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汽化现象的实例。学生初步了解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4分钟)
整个过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以及用于过程性评价。本环节采用了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学法。
3.师生探索,新课学习分析问题(课堂中时间为19分钟)
(1)水的沸腾:此环节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问“是否观察过水沸腾的过程?水沸腾前、沸腾时、沸腾后,水的内部和外部,有什么样的现象?”学生自然而然回忆自己的经历,并用自己话加以描述。此环节应用设疑激趣的方法。(3分钟)
(2)在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猜测的基础上,老师开始讲解,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水的沸腾”视频,让同学们加深印象,再次仔细地观察,为学习“水沸腾的实验和水沸腾的特点”做好铺垫。此环节应用演示法。(3分钟)
(3)问学生“倘若我们要做一个严谨的、科学的水的沸腾实验,该怎么做呢?水沸腾前、沸腾时、沸腾后,水的内部和外部,有什么样的现象?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教师播放“水沸腾实验”和“水沸腾的特点”视频,在学生观察实验视频和设想的基础上,教师用PPT课件呈现“问题表格2”,学生将各自的答案(即假设)写在表格,小组讨论归纳,将在教师讲解结束后比较哪组的更全面准确。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水的沸腾过程和特点,共同完成刚才呈现的“问题表格2”。
此环节学生利用了“先行组织者”,小组合作讨论、竞争的的学法,教师应用了演示法、图表法等的教法。(10分钟)
(4)在已有的“水的沸腾特点”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沸点”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学习其它液体的沸点。应用先行组织者法。(3分钟)
4.小组总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中的时间:4分钟)
学生总结本堂课学习的知识,小组再次将“问题表格1”和“问题表格2”完善整理,并与之前做的假设进行对比,看是否有收获,与其他组的假设、总结作比较,看看谁的更全面准确。(4分钟)
5.师生学习,巩固综合创新知识(课堂中的时间:8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想想做做”——纸锅烧水。(2分钟)
(2)师生共同总结水的沸腾过程和水的沸腾特点,沸点及其应用。(2分钟)
(3)PPT呈现课后思考:从冷水放入水壶,到水加热烧开,到水烧开后,水壶口冒“白气”整个过程,是不是只有汽化过程?那些“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下节课——“液化”的具体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