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的是能量及物质的转化过程。首先光能转化成电能,经电子传递产生ATP和NADPH形式的不稳定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类化合物中。分为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前者需要光,涉及水的光解和光合磷酸化,后者不需要光,涉及CO2的固定。分为C3和C4两类。(一)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

1.光合色素

类囊体中含两类色素:叶绿素(图7-21)和橙黄色的类胡萝卜素,通常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chla与chlb也约为3:l,全部叶绿素和几乎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一条肽链上可以结合若干色素分子,各色素分子间的距离和取向固定,有利于能量传递。

图7-21 叶绿体分子结构

2.集光复合体(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由大约200个叶绿素分子和一些肽链构成(图7-22)。大部分色素分子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并将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因此这些色素被称为天线色素。叶绿体中全部叶绿素b 和大部分叶绿素a都是天线色素。另外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子也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叫做辅助色素。

图7-22 集光复合体

3.光系统Ⅱ(PSⅡ)

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处,又称P680。至少包括12条多肽链。位于基粒于基质非接触区域的类囊体膜上。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light-hawesting comnplex Ⅱ,LHC 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的放氧的复合体(oxygen evolving complex)。D1和D2为两条核心肽链,结合中心色素P680、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及质体醌(plastoquinone)。

4.细胞色素b6/f复合体(cyt b6/f complex)

可能以二聚体形成存在,每个单体含有四个不同的亚基。细胞色素b6(b563)、细胞色素f、铁硫蛋白、以及亚基Ⅳ(被认为是质体醌的结合蛋白)。

5.光系统Ⅰ(PSI)

能被波长700nm的光激发,又称P700。包含多条肽链,位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和基质类囊体膜中。由集光复合体Ⅰ和作用中心构成。结合100个左右叶绿素分子、除了几个特殊的叶绿素为中心色素外外,其它叶绿素都是天线色素。三种电子载体分别为A0(一个chla分子)、A1(为维生素K1)及3个不同的4Fe-4S。

(二)光反应与电子传递

P680接受能量后,由基态变为激发态(P680*),然后将电子传递给去镁叶绿素(原初电子受体),P680*带正电荷,从原初电子供体Z(反应中心D1蛋白上的一个酪氨酸侧链)得到电子而还原;

Z+再从放氧复合体上获取电子;氧化态的放氧复合体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光解。

2H 2O→O2 + 4H+ + 4e-

在另一个方向上去镁叶绿素将电子传给D2上结合的Q A,Q A又迅速将电子传给D1上的Q B,还原型的质体醌从光系统Ⅱ复合体上游离下来,另一个氧化态的质体醌占据其位置形成新的Q B。质体醌将电子传给细胞色素b6/f复合体,同时将质子由基质转移到类囊体腔。电子接着传递给位于类囊体腔一侧的含铜蛋白质体蓝素(plastocyanin, PC)中的Cu2+,再将电子传递到光系统Ⅱ。

P700被光能激发后释放出来的高能电子沿着A0→A1→4Fe-4S 的方向依次传递,由类囊体腔一侧传向类囊体基质一侧的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FD)。最后在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的作用下,将电子传给NADP+,形成NADPH。失去电子的P700从PC处获取电子而还原(图7-23)。

图7-23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以上电子呈Z形传递的过程称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图

7-23),当植物在缺乏NADP+时,电子在光系统内Ⅰ流动,只合成ATP,不产生NADPH,称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图7-24)。

图7-24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图7-25 两个光系统的协同作用

(三)光合磷酸化

一对电子从P680经P700传至NADP+,在类囊体腔中增加4个

H+,2个来源于H2O光解,2个由PQ从基质转移而来,在基质外一个H+又被用于还原NADP+,所以类囊体腔内有较高的H+(pH≈5,基质pH≈8),形成质子动力势,H+经ATP合酶,渗入基质、推动ADP 和Pi结合形成ATP(图7-26)。

ATP合酶,即CF1-F0偶联因子,结构类似于线粒体ATP合酶。CF1同样由5种亚基组成α3β3γδε的结构。CF0嵌在膜中,由4种亚基构成,是质子通过类囊体膜的通道。

图7-26 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和的比较

(四)暗反应

C3途径(C3 pathway):亦称卡尔文 (Calvin)循环。CO2受体为RuBP,最初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PGA)。

C4途径(C4 pathway) :亦称哈奇-斯莱克(Hatch-Slack)途径,CO2受体为PEP,最初产物为草酰乙酸(OAA)。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pathway,CAM途径):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进行CO2固定。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1课时)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学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基础。对于光合作用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的学习学生会有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分析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七、教学策略 1.对多个实验进行有效的整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有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学习这些探究实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过程。有些实验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就有所接触,对于这些探究实验的学习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讨论,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

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通过对反应式中元素的来源和去向的探究把学生引入鲁宾、卡门实验和卡尔文实验的学习,这两个实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教师先讲授实验过程,再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体验、感受科学家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 2.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做了适当的调整 在讲授探究氧气来源的实验时穿插介绍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内容;在讲授探究碳元素的转移途径的实验时穿插介绍暗反应的内容,这样处理不仅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于学生把握它们的联系;还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3.师生共同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可以培养了学生对知识归纳、整合的能力。总结过程中教师还逐步画出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板图,使教师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变得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学生得掌握。 八、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的是能量及物质的转化过程。首先光能转化成电能,经电子传递产生ATP和NADPH形式的不稳定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类化合物中。分为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前者需要光,涉及水的光解和光合磷酸化,后者不需要光,涉及CO2的固定。分为C3和C4两类。 (一)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 1.光合色素 类囊体中含两类色素:叶绿素(图7-21)和橙黄色的类胡萝卜素,通常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chla 与chlb也约为3:l,全部叶绿素和几乎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一条肽链上可以结合若干色素分子,各色素分子间的距离和取向固定,有利于能量传递。 图7-21 叶绿体分子结构 2.集光复合体(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由大约200个叶绿素分子和一些肽链构成(图7-22)。大部分色素分子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并将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因此这些色素被称为天线色素。叶绿体中全部叶绿素b和大部分叶绿素a都是天线色素。另外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子也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叫做辅助色素。 图7-22 集光复合体 3.光系统Ⅱ(PSⅡ) 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处,又称P680。至少包括12 条多肽链。位于基粒于基质非接触区域的类囊体膜上。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light-hawesting comnplex Ⅱ,LHC 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的放氧的复合体(oxygen evolving complex)。D1和D2为两条核心肽链,结合中心色素P680、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及质体醌(plastoquinone)。 4.细胞色素b6/f复合体(cyt b6/f complex)

《组织行为学》中英文词汇对照

组织行为学中英文词汇对照 A ability[?'b?l?ti]能力 achievement [?'t?ivm?nt]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need 成就需要 affiliation need [?,f?l?'e??n]归属需要 arbitrator ['ɑ?b?tre?t?]仲裁人 assessment centers[?'s?sm?nt]['s?nt?z]评价中心attitude ['?t?t?d]态度 attribution归因 attribution theory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 of leadership领导的归因理论B behavioral theories of leadership 领导的行为理论behaviorism theories 行为主义理论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大五"人格特质 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 bounded rationally有限理性 brainstorming脑力激荡法 bureaucracy 官僚结构 C career 职业 centralization集权化 chain of command命令链

charismatic leadership 领袖魅力的领导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魅力领导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cliques 小集团 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learning 认知学习 cognitive theories 认知理论 cohesiveness凝聚力 collaborating协作 command group命令型群体 communication沟通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沟通焦虑communication networks 沟通网络communication process沟通过程 competence 能力 competing 竞争 compromising 折中 conciliator 和解人 conflict冲突 conflict management冲突管理 conflict process 冲突过程 conformity 从众问题 conscientiousness 责任心 consideration 关怀维度

植物光合作用光抑制分子机理及其光保护机制

收稿日期:1999-05-20 植物光合作用光抑制分子机理及其光保护机制 陶宗娅1,邹 琦2 (1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系,中国成都 610066;21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科学系,中国泰安 271018) 摘 要:综述了陆生高等植物光系统 的光抑制特点、两个光系统反应中心受强光 破坏的分子机理及其异同、发生光抑制时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光合机构 内存在的一些光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光系统;光抑制;光破坏分子机理;保护机制 M olecular m echan is m s of photodamage and protective m echan is m aga i n st photo i nh ib ition and photodamage i n photosyn thetic appara tus of h igher plan t TAO Zong 2ya 1,Z OU Q i 2 (1.Sichuan N o r m al U niversity ,Chengdu 610066,Ch ina ;2.Shando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T aian 271018,Ch ina )Abstract :T he research advances w ere briefly review ed on pho to inh ibiti on characters of pho to system ,the different mo lecu 2lar m echanis m s of pho todam age in two pho to system s ,relati onsh i p betw een two pho to system sw hen pho to inh ibiti on occurred ,and vari ous p ro tective m echanis m s in pho to synthetic apparatus of h igher p lant . Key words :pho to system s ;pho to inh ibiti on ;mo lecular m echanis m of pho todam age ;p ro tective m echanis m 植物光合器官能在较宽的光子流密度(PFD )范围内,通过其光合色素系统进行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根据测定光合放氧的最大量子效率,低光强(约1000Λm o l m -2s -1)下,光合机构吸收的光量子约80%以上被利用,光强约为最大光强的二分之一(约100Λm o l m -2s -1)时其利用率降至25%,最大光强(约2000Λm o l m -2s -1)条件下其利用率仅约10%[1]。因此,植物仅在很低的光强范围内有最大的光能利用效率。随着PFD 增加,叶片光合能力达到最大,光能利用率却越来越低,光合机构吸收的光能将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量,过剩光能可能引起光合效率和光合功能降低,即光抑制[2]。如果光合机构较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尤其是强光与逆境协同作用,光合碳同化代谢被显著抑制[3,4,5,6],量子效率更低。过剩光能极易诱发产生单线态氧(1O 2),从而引起光合色素降解和光合机构破坏[7],即光氧化或光漂白[8]。多数情况下当光强减弱后植物光合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一般不发生色素的大量损失,因而光抑制大多是可逆的。光氧化对光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则需较长时间的修复过程甚至难以被修复而大多成为不可逆破坏。 光抑制主要表现为PS II 光化学效率(以荧光参数Fv Fm 表示)和光合效率的降低。据估计在没有其它胁迫因素时,光抑制可使光合生产力降低10%[9]。近十多年来随着叶绿素a 荧91999年12卷高新专辑V o l 112S 1Issue on A H T S 西 南 农 业 学 报Southw est Ch ina Journal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图解: 3、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各元素去向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 ?易错点拨: 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两边的水不可轻易约去,因为反应物中的水在光反应阶段消耗,而产 物中的水则在暗反应阶段产生。

2、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的分布场所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 体基质中。 知识拓展: 1、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 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2、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 应。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 ①四碳植物能利用强日光下产生的ATP推动PEP与CO2的结合,提高强光、高温下的光合 速率,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而光合速率降低的程度就相对较小,从而提高了水分在四碳植物中的利用率。 ②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 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 3、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维持自养生活的有色细菌。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地球 上出现最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是一类没有形成芽孢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以光作为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机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的是能量及物质的转化过程。首先光能转化成电能,经电子传递产生ATP和NADPH形式的不稳定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类化合物中。分为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前者需要光,涉及水的光解和光合磷酸化,后者不需要光,涉及CO2的固定。分为C3和C4两类。(一)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 1.光合色素 类囊体中含两类色素:叶绿素(图7-21)和橙黄色的类胡萝卜素,通常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chla与chlb也约为3:l,全部叶绿素和几乎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一条肽链上可以结合若干色素分子,各色素分子间的距离和取向固定,有利于能量传递。 图7-21 叶绿体分子结构 2.集光复合体(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由大约200个叶绿素分子和一些肽链构成(图7-22)。大部分色素分子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并将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因此这些色素被称为天线色素。叶绿体中全部叶绿素b 和大部分叶绿素a都是天线色素。另外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子也起捕获光能的作用,叫做辅助色素。 图7-22 集光复合体 3.光系统Ⅱ(PSⅡ)

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处,又称P680。至少包括12条多肽链。位于基粒于基质非接触区域的类囊体膜上。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light-hawesting comnplex Ⅱ,LHC 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的放氧的复合体(oxygen evolving complex)。D1和D2为两条核心肽链,结合中心色素P680、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及质体醌(plastoquinone)。 4.细胞色素b6/f复合体(cyt b6/f complex) 可能以二聚体形成存在,每个单体含有四个不同的亚基。细胞色素b6(b563)、细胞色素f、铁硫蛋白、以及亚基Ⅳ(被认为是质体醌的结合蛋白)。 5.光系统Ⅰ(PSI) 能被波长700nm的光激发,又称P700。包含多条肽链,位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和基质类囊体膜中。由集光复合体Ⅰ和作用中心构成。结合100个左右叶绿素分子、除了几个特殊的叶绿素为中心色素外外,其它叶绿素都是天线色素。三种电子载体分别为A0(一个chla分子)、A1(为维生素K1)及3个不同的4Fe-4S。 (二)光反应与电子传递 P680接受能量后,由基态变为激发态(P680*),然后将电子传递给去镁叶绿素(原初电子受体),P680*带正电荷,从原初电子供体Z(反应中心D1蛋白上的一个酪氨酸侧链)得到电子而还原;Z+再从放氧复合体上获取电子;氧化态的放氧复合体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光解。 2H 2O→O2 + 4H+ + 4e-

简述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理

简述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理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植物叶绿体中,通过光反应中心的光化学反应、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化为储藏在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我想将光反应机理分成光能的捕获与传递、光化学反应与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三部分简述。 一、光能的捕获 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大量光合色素,高等植物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大部分的叶绿素a只有捕获光能的作用,没有进行光反应的能力,称为天线色素。它们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体,由于这些分子的电子排布不同,使它们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吸收的光能波长越短,获得的能量越大。天线色素吸收了光能,可以通过共振转移的方式,传递给与它相近的色素分子,但是由于传递过程中有能量损失,所以它们的传递时有方向性的,即只能传递给吸收光谱比它长的色素分子。这样所以类囊体膜上光能的传递顺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b—叶绿素a,并最终传递给光反应中心的P680和P700。 二、光化学反应与电子传递 光能传递到光合反应中心后,就会激活光反应中心的叶绿素a发生光化学反应。放氧光合生物具有两个光合中心,PS I和PS II。它们都是色素蛋白复合物。 光能经过天线色素传递给PS II复合体的P680,P680失去电子形成生物体内最强的氧化剂,失去电子的P680+从复合体D1蛋白上的酪氨酸残基上夺取电子,而后者又从放氧复合物OEC上夺取电子。失去电子的OEC夺取水的电子,产生氧气和质子。P680失去的电子被去镁叶绿素Pheo获得,Pheo通过QA将电子传递给QB,QB获得两个电子,又从周围介质获得两个质子后形成PQH2,与膜脂中的PQ 进行交换,脱离PS II。 PQH2可以在类囊体膜中自由移动,将电子传递给Cytb6f复合体,并将质子释放到类囊体膜内。由于Cytb6f复合体内Q循环的作用,使一分子PQH2在转移2个电子的同时,可以从膜外向膜内转移4个质子。Cytb6f复合体将获得的电子传递给质蓝素PC。PC可在类囊体膜内侧移动,将电子传递给PS I。 PS I复合物的P700接受天线色素传递来的光能后,形成很强的还原剂。它将电子传递给复合物中另一个叶绿素a分子(称为A0),失去电子的P700从PC 处重新获得电子。A0得到电子后极不稳定,将电子传递给A1(两个叶醌),A1将电子通过Fx、FA/FB三个含4Fe4S中心的蛋白,传递给铁氧还蛋白Fd,并最终由还原态Fd在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NADP+为NADPH。从而完成电子传递过程。 三、光合磷酸化 通过光化学反应和电子传递,已经将光能储存在NADPH中,并放出了氧气。而光反应的另一产物ATP则需要通过光合磷酸化来产生。 通过水的光解,PQH2的传递以及Q循环作用,已经在类囊体膜的两侧形成了质子浓度梯度,从而产生了质子动力。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它有F0和F1两部分组成。根据ATP在质子动力的推动下,F1中的γ亚基发生转动,β 亚基发生构象改变,促使ATP形成。

组织行为学主要概念中英文对照

组织行为学主要概念中英文对照 ability 能力 absenteeism 缺勤率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need成就需要 achievement/power theory 成就/权力理论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情感成分affiliation need 亲和需要 arbitrator 仲裁者 attitude 态度 attribution 归因 attributional bias 归因偏见 attributional model 归因模型 authority 权威、权力 behavioral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行为成分behavior theories of leadership 领导的行为理论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无边界组织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 bureaucracy 官僚结构 centralization 集权 chain of command 指挥链 change 变革 change agent 变革代理人 channel 渠道,通道 channel richness 通道丰富性 charisma 领导魅力;领导者的超凡魅力charismatic leadership 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 首席执行官 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coercive power 强制权 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conflict 认知冲突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不协调;认知失调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认知评价理论cohesiveness 内聚力;凝聚力 collaborating 合作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collegial model 学院模型 command group 命令群体 communication 沟通 communication media 沟通媒介 communication process 沟通过程

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1)分析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外因(从底物、条件和产物分析) (2)总结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我们要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出发,从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个方面入手。 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用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对坐标曲线分析采用:识轴→明点→析线 一、单因子变量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分析 1.光照强度 (1)原理: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及NADP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 (2)曲线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刻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植物才能生长。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饱和时的最低光照强度。 (3)应用: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判断光补偿点的移动 (1)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不变或减弱 若外因使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左移。 (2)光合作用不变或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若外因使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右移。

判断光饱和点的移动 植物出现光饱和点实质是强光下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影响暗反应的因素如CO2浓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pH(影响酶的活性)会影响光饱和点。所以我们在分析时要抓住这一本质,如果外界因素使暗反应增强,则光饱和点右移,反之,则左移。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其他条件不变,当pH由9.0增大到10.0时水葫芦的光补偿点最可能(左移/右移/不移动)。光饱和点最可能(左移/右移/不移动)。 【例2】图甲表示某植物体在30℃恒温时的光合速率(以植物体对O2的吸收或释放量计算)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 、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C.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脂肪的检测两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不同 2.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多,叶绿素合成需要Mg B.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提取实验中,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D.提取后,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B叶. 绿体在细胞中均匀分布的 C.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4.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并进行纸层析,如图 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据此叙述正确的是(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 <Ⅲ<Ⅳ C.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D.操作中如果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5.将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七色光投射到水绵上,水中的好氧细菌聚集最多的一组光区是() A.红光和黄绿光 B. 红光和橙光 C. 红光和蓝紫光 D. 黄光和蓝紫光 6.选用下列实验材料、试剂或方法,都不能得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① 用18O 供给小球藻证明光合 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的途径 ②用H332PO4 验证线粒体是ATP合成的主要场所 ③用淀粉酶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④用醋酸洋红液对根尖染色,观察并判断细胞有丝分裂的时期 A.①②B①. ③C②. ④D③. ④ 7.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 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光合作用分子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光合作用分子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 用的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张立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起止年限:2011.1至2013.8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一、研究目标的调整 在前二年计划实施中,各项研究任务和指标均已顺利完成。累计在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批1项;累计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3篇,其中SCI收录49篇。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 通过后三年项目的实施,为了在光合作用光能转化、碳同化及其环境调节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科学成果,鉴定若干在农作物光合作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相关基因,揭示改进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分子机理,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该项目的研究要求不仅在重要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而且在农业应用中培育出新品种。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植物科学研究人才,造就一支在国内具有骨干引领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研究团队,提升我国光合作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五年预期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实现以下几方面目标: 1、揭示作物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均衡分配、维持高效转能调控规律;揭示 作物光合电子传递、质子转移与碳同化的动态衔接机制、光合碳代谢调控和光合同化物优化分配规律;阐明与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效率密切相关基因功能和调控机理,为提高光效的基因工程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2、阐明光合作用光破坏与光保护的环境调节分子机理,为获得高光效及强光适 应性的高产作物的生物工程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3、光合作用专家与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紧密配合,鉴定与稻麦等作物高光效相关 且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主效QTL位点2-3个。利用主效QTL位点和关键基因的分子标记及转基因技术创制高光效新种质15-20份,其中光能利用效率和生物量提高10%以上,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小麦新品系(种)2-3份。

光合作用研究进展--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本次研讨方向:植物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本人承担的具体学习研讨主题: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摘要: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是地球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光系统l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是光合作用中极为重要的光能吸收和转换系统,其量子转化效率几乎为100%。解析高等植物光系统I-捕光天线(PSI-LHCI)精细结构,对于阐明光合作用机理、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和开辟太阳能利用的新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合膜蛋白复合体机理 1光合作用研究的核心问题 光合作用这一复杂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步骤:光能的吸收与传递,原初光化学反应,电子传递及偶联的磷酸化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这些过程实现了光能捕获并转换为电能,进一步形成活跃的化学能(ATP),最后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产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光能高效转换的典范,具有极高的光能吸收和转换效率。 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首要和核心问题之一是光合作用中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的分子机理。现已确定光合作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均是在具有一定分子排列及空间构象、镶嵌在光合膜上的捕光及反应中心色素蛋白复合体中高效进行的。其能量的传递效率高达98%—100%,能量转达效率几乎达到100%,从光能吸收到原初电荷分离涉及的时间尺度为10-15~10-17秒,它包含着一系列涉及光子、激子、电子、离子等传递和转化的复杂物理和化学过程。 2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长期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从原子水平解析出光捕获复合(lightharvesting complex,LHC)II高分辨率空间结构(2.7?),这一成果被评为2004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015年Scinence期刊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解析的高等植物光系统I(PS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2.8?的世界最高分辨晶体结构。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原子水平分辨率的高等植物PSI-LHCI晶体结构。它首次全面解析高等植物PSI-LHCI的精细结构,包括16个蛋白亚基和215个辅因子,总分子量约600kDa;首次揭示PSI-LHCI的4个不同的捕光天线在聚集状态下的结构和它们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首次揭示LHCI全新的色素网络系统,特别是首次解析了4对红叶绿素和13个类胡萝卜素的结构;明确提出并分析了LHCI向核心能量传递可能的4条途径。 高等植物PSI是由核心复合物和结合于其外周的捕光天线(light-harvestingcomplexI,LHCI)组成,被称为PSI-LHCI超分子复合物。PSI-LHCI是一个高效吸能、传能和转能的系统,具有3个特点:1)它是一个极高效率的太阳能转化系统,几乎每一个吸收的光子都能产生一个电子,其量子转化效率几乎为100%;2)它具有极其快速的激发能传递和原初光化学反应过程,平均来看,PSI-LHCI中任何一个叶绿素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到达反应中心发生电荷分离的时间大约为50ps;3)该复合物中的叶绿素含量高,大大提高了捕光能力,而且捕光天线LHCI结合特殊的叶绿素分子——红叶绿素(redChls),即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的叶绿素分子,使植物PSI-LHCI的捕光能力延伸到远红外光谱区,并实现激发能从低能向高能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全英文版复习题

OB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Learning: Any relatively permanent change in behavior that occurs as a result of experience. 2、Attitude: Evaluate statements or judgements concerning objects,people,or events. 3、Informal Group: A group that is neither formally structured nor organizationally determined; appears in response to the need for social contact. 4、Communication:The transfer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5、Leadership: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a group toward the achievement of goals. 6、Organization :A consciously coordinated social unit,composed of two or more people,that functions on a relatively continuous basis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 or set of goals. 7、Motivation:The process that account for an individual's intensity,direction,and persistence of effort toward attaining a goal. 8、Personality:The sum total of ways in which an individual reacts and interacts with thers. 9、Negotiation:A process in which two or more parties exchange goods or services and attempt to agree on the exchange rate for them. 二、掌握的知识点 1、Attitude: ①implication above; ②It can be seen by looking at the three components: cognition, affect, and behavior. ③Most research in OB has been concerned with three types of attitudes: job satisfaction,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④Attitude and Consistency: Research has generally concluded that people seek consistency among their attitudes and between their attitudes and their behavior. ⑤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No individual, of course, can completely avoid dissonance. If the elements creating the dissonance are relatively unimportant, the pressure to correct this imbalance will be low.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that individuals believe that they have over the element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how they will react to the dissonance. High rewards accompanying high dissonance tend to reduce the tension inherent in the dissonance. ⑥Measuring the A-B(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A. Moderating Variables: The more specific the attitude and the more specific the behavior, the stronger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B. Self-perception theory: Attitudes are used after the fact to make sense out of an action that has already occurred. ⑦An application—Attitude Surveys: Elicit responses from employee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bout how they feel about their jobs, work groups, supervisors(监督者), and the organization. ⑧Attitude and Workforce Diversity(劳动多样性): It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changing employee attitudes to reflect shifting perspectives on racial, gender, and other diversity issues. 2、Job involvement: It is a kind of the degree to which a person identifies with his or her job,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it, and considers his or her performance important to self-worth. 3、The big five model: The Big-Five model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factors:

高中化学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呼吸作用三个阶段图解 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 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 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 C5 注意:一是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否需要光能;二是应理清两个反应阶段在场所、条件、原料、结果、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呼吸作用: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

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物提供了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6CO2+6H2O C6H12O6+6O2(是一个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 C6H12O6+6O2===6CO2+6H2O(是一个消耗氧气和能量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其过程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1.概念及其反应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 (2)“─→”不能写成“=”。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物质转化

植物光合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光合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 本次研讨方向:植物光合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本小组承担的具体学习研讨主题: 1. 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2. 重要调控因子生物学功能之PGR5/PGRL1循环电子传递途径 3. 光能感知和信号转导 1 绪论 1.1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是地球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个基本过程: 1)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2)原初光化学反应 3)电子传递及偶联的磷酸化 4)碳素同化作用 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所需的脂质双层膜, 包含捕光系统,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必需的色素蛋白及酶系统。 由许多不同的复合物参与光合作用过程, 而多数复合体是嵌入类囊体膜的, 其中四个膜结合的超分子复合物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光系统 I(PSI)、光系统 II (PSII)、ATP 合成酶复合体及细胞色素b6f复合物。 1.2光合作用国际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当前光合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1)解析光合膜蛋白复合物及其调控因子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阐明其高效传能、转能的分子机理是光合作用的研究核心。(2)一系列调控光合作用效率的新基因新蛋白被迅速发掘,阐明这些

重要调控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是最新的国际发展趋势。例如发现PGR5和PGRL1重要蛋白可以瞬间与其他色素蛋白复合体形成超级复合体内部的直接传递,从而确保光能的有效利用。(3)光敏色素、光信号传递蛋白解析他们生理功能及相互联系和调控机制。 2 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研究 2.1 光合作用过程和光合作用分子机器—光合膜蛋白复合物 如图一所示: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执行者是镶嵌在光合膜上的4个重要超分子复合物(位于叶片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分别是光系统 II(PSII)、光系统 I(PSI)、细胞色素b6f 、ATP合酶。 图1 光合膜上4个重要蛋白超分子复合物示意图 2.2解析光合膜蛋白复合物结构的原因 通过蛋白质晶体学手段解析这些色素-蛋白超分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而在原子水平上揭示其精细结构特征,由此阐明其能量高效吸收、传递和转化的机理。 2.3解析PSI-LHCI超分子复合晶体结构 2015年science发表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解析的高等植物光系统I(PS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2.8?的世界最高分辨晶体结构。 PSI-LHCI的精细结构:包括16个蛋白亚基和215个辅因子,总分子量约600kDa;首次揭示PSI-LHCI的4个不同的捕光天线在聚集状态下的结构 2.4 对该主题的结论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物能源的开 发课程论文 学院:工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08级2班 姓名:于一航 学号:222008320242029

植物光合机构的光破坏防御 关键词:光破坏防御、光合作用、热耗散、耗能代谢、抗氧化系统。 正文: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以太阳光能为根本推动力的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它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生物提供它们赖以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物质和能量。 植物每天都生活在光强从早到晚发生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它们既形成了一些适应弱光的办法,以便在弱光下尽可能多地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也形成了多种适应强光的办法,以便防止或减轻过量光能引起的光合机构破坏,保障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光破坏防御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光合作用的调节控制机理,而且也会为改善植物光合效率、提高作物产量提供有益的启示。因此,植物对强光的响应与适应机理,特别是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光引起的光合效率降低的现象)及光破坏防御的分子机理,多年来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兴趣更是有增无减。2000年4月召开了关于光合机构光破坏防御的国际性专题讨论会并出版论文集;在2001年8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上,展出的墙报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光破坏防御和适应”专题;关于光破坏防御的专题综述文章一再地出现在有关书刊中。这里,根据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对植物防御光破坏的种种方式作简要评述。

加强光能利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它所吸收的光能的主要方式,因此也是防止光合机构遭受光破坏的有效方法。 当植物遭遇强光时,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响应,是增加气孔开度和增加光合关键酶——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的活化程度,通过增加2CO 原料供应和加强2CO 同化来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 在较长时间后的适应,是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链组分和光合酶Rubisco 等含量增加,光合能力提高。这些都有助于加强对光能的利用,从而使光能过剩的程度降低。同一品种水稻的剑叶(即穗下第一叶,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有的直立,有的平展)之间光合能力有一规律性差别,平展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直立的叶片。这是平展叶在生长期问逐步适应了强光的结果。 避光运动 许多植物可以通过叶片、叶绿体的避光运动减少光吸收,避免光破坏。 一些植物的叶片会因光强不同而改变叶片与光线之间的角度:光弱时叶片平展,尽可能多吸收光;光强时叶片趋于直立,将到达叶片的光能大量地反射出去。一些禾本科的植物如玉米、高粱等在严重的环境胁迫条件下叶片会卷起来,以防止光破坏。 在强光下,叶片内的叶绿体向细胞的侧壁移动,并以受光面小的侧面对着光,以便减少光吸收;而在弱光下,它们则集聚在细胞向光的正面,并以受光面大的正面对着光,以便尽可能多地吸收光。虽然从19世纪初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这种光诱导的叶绿体运动现象,但是调节这种运动的蓝光受体却一直没有被鉴定。最近,日本科学家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