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性贫血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育儿知识:儿童常见病诊疗常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育儿知识:儿童常见病诊疗常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尤以婴儿发病率最高,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故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诊断要点】1、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最常见2、病吏中有明确的的缺铁原因,如喂养不当,长期腹泻,慢性失血或反复感染。

3、临床表现:皮肤、膜苍白,食欲差,疲倦,易激惹,异食癖严重者心率快,心脏扩大和收缩期杂音。

4、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HC)∠80f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8pg,平均红细胞血蛋白浓度(MCHC)∠0.32%,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浅染,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销减少。

5、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蛋白<16ug/L,血清铁<10.7umol/L,总铁结合力>62.7u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细细胞游离原卟啉>0.9umol/L。

6、骨髓铁粒幼细胞<15%,红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

7、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一条和第二条至第七条中2条以上者可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治疗原则】补充铁剂和去除病因。

1、一般治疗及去因治疗:加强护理,名句感染,注意休息。

饮食治疗,喂养不当者应改善膳食,合理喂养,增加富铁食物扩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去除病因治疗,有反复感染者控制感染,慢性失血需止血治疗。

如驱除钩虫、手术治疗肠道畸形等。

2、药物治疗:首选硫酸亚铁20-30mg/k g.d,可合用维生素C50-200mg/d。

共服1-2个月。

3、输血治疗:一般病例毋需输血,贫血严重,影响心功能的病儿应给予输浓缩红细胞,以尽快改善贫血状态。

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越小,速度应愈慢,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血红蛋白<30g/L者,每次输5-10ml/kg可同时用快速利尿剂。

【警示】1、口服铁剂应用至血红蛋白正常后再服用2个月,以补充贮存铁。

铁剂应于两餐之间服用。

加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不宜和茶、咖啡同服。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营养性贫血诊疗课件

儿科学: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营养性贫血诊疗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1
诊断依据
02
03
04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骨髓检查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02
儿童营养性贫血现状分析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营养性贫血在儿童中发病 率较高,尤其是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
年龄分布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营 养性贫血的高发人群。
03
营养性贫血诊疗原则与方法
诊断原则与步骤
详细的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包括喂养史、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等 。
注意皮肤、黏膜、甲床颜色,肝脾大小, 有无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叶酸及维生素 B12水平等。
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了解骨髓增生程度 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建议家长采用合理的烹饪方式,如炖、煮、蒸等,以保留食物中的 营养成分。
家庭护理指导内容介绍
家庭环境改善
指导家长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整洁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患儿的休 息和康复。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等。
避免感染
提醒家长注意患儿的保暖和防护,避 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 会。
性别差异
男女儿童均可患病,但女 性儿童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
危害程度及影响因素
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影响因素
营养性贫血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 足、慢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654第二十五章儿童保健第一节营养不良【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完成病历。

2. 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史。

3. 相关疾病史(急慢性感染、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等),病情发生发展过程。

4. 合并症及治疗经过。

【检查】1. 入院后1小时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注意皮下脂肪减少部位、程度、水肿、精神状态及心肺功能。

2. 实验室检查: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作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等相关检查,针对原发病作相关检查及心电图、肝脏超声、X 线检查,有条件者可作血游离氨基酸、血清酶、血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诊断】1. 根据临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水肿型、混合型)和程度(轻、中、重)。

2. 尽力找出原发疾病。

3. 寻找可能的合并症。

【治疗原则】1. 迅速纠正严重合并症:如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严重感染等。

2. 及时处理各种原发疾病。

3. 调整饮食,合理喂养。

4. 可选用各种消化酶、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补充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

5. 病情严重、血浆蛋白过低或有严重贫血者,可输全血或血浆。

6. 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或转上级医院。

【疗效标准】1. 治愈:体重增长至相应身高体重标准第三个百分位以上,各项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

2. 好转:体重增长,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各种并发症好转。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张芳蓉)第二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喂养史、疾病史。

3. 抽搐发作状态、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喉鸣及意识障碍、有无发热等诱因。

4. 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

【检查】1. 入院后15分钟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面神经征、腓反射、止血带征。

第二十五章儿童保健6552. 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等电解质及碱性磷酸酶。

小儿营养性贫血诊疗常规

小儿营养性贫血诊疗常规

小儿营养性贫血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面色苍白发生的时间、程度;神经精神的变化;不良喂养史;慢性疾病、腹泻或失血史;是否早产、双胎等。

检查
1. 体格检查应注意有无智力、发育落后,震颤、肌张力增高,有无贫血性心脏病。

2.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作骨髓检查。

诊断
1.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2. 应与地中海贫血、感染性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红白血病等鉴别。

治疗原则
1. 加强护理,防治感染,改善喂养,适当增加富
铁食品。

2. 病因治疗:仔细查找病因,如肠道失血、钩虫病等对因治疗。

3. 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

4. 严重病例伴有心力衰竭或其它并发症者可考虑适当输血。

5. 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疗效标准
1.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且保持3个月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病因去除。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HB增高20g/L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

3. 无效:经充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无改变。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健康问题处理原则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健康问题处理原则

医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健康问题处理原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利用障碍或者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人体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发生的一种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6岁儿童Hb值应不小于110g/L。

贫血的分度(按Hb值分):轻度90~109g/L,中度60~89g/L,重度<60g/L。

一、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多胎、胎儿失血、孕母严重缺铁。

(2)铁摄入量不足:婴儿食物转换期未及时补足强化铁的食物或铁剂。

(3)铁的吸收障碍:急、慢性感染,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

(4)生长发育过快,需求量增加。

(5)长期慢性失血,导致丢失过多。

二、治疗
铁剂治疗与去除病因相结合。

三、管理
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应立即建立专案管理,进行追踪随访。

定期进行监测,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2~4
周复查Hb值,并了解服用铁剂的依从性,观察疗效。

四、转诊
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一个月后无改善或者进行性加重,应及时转诊。

治疗满疗程后Hb 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五、预防
加强母亲孕期营养保健,合理喂养,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早给予铁剂预防,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
儿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李钰
பைடு நூலகம் 小儿贫血概述
血红蛋白正常值
世界卫生组织 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中国儿科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100g/L
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
贫血定义
•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
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贫血主要是指血红蛋 白量下降。 • 贫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仅是一个症状 或征兆期,除血液系统外的疾病也可引起 贫血,继发性贫血即由许多的全身性疾病 引起的贫血:慢性肝炎、肾炎、感染等皆 可引起贫血。
概念
• 缺铁性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体内
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 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发生于6个月至 2岁的小儿,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是常见 的威胁小健康的营养缺乏症,故又称营养 性缺铁性贫血。本病也是我国儿科重点防 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
• 1.先天储铁不足 • 2.铁摄入量不足 • 3.生长发育快 • 4.铁的吸收障碍 • 5.铁的丢失过多
案例
• 患儿,男,1岁半,近1月来出现食欲不振,时有呕
吐,皮肤,口唇黏膜逐渐苍白,烦躁不安, 经常感 冒,在当地卫生院多次治疗,给予“胃蛋白酶合 剂”、“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到我院 就诊,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收住院查:体温 38°c,患儿烦躁不安,面色稍苍白。血涂片见红 细胞大小不一,以小者为多,红细胞染色浅,中央 淡染区扩大。作为护士,用你所掌握的知识,应对 患儿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估?请提出护理诊断、需要 进行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护理诊断/问题
• 1.活动无耐力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贫血致

儿童营养性疾病医疗及管理知识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医疗及管理知识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医疗及管理知识技术规范一、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医疗及管理知识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常见类型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饮食中缺乏铁元素,或者铁吸收不良导致的。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

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

2. 钙和维生素D缺乏症钙和维生素D是儿童骨骼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缺乏这两种营养素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易骨折等问题。

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补充钙和维生素D来纠正缺乏症。

3.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长期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导致的。

这种情况下,儿童会出现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治疗上主要是通过增加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来纠正营养不良。

三、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医疗及管理知识技术规范1. 早期筛查和诊断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

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儿童营养性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家长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膳食,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此外,对于已经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医生也应该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确保儿童得到充分的营养。

3. 营养补充对于已经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营养补充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营养性疾病类型,医生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4. 营养教育营养教育是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儿童本人应该了解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以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

(一)收案标准凡6个月以上小儿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6个月以下的婴儿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均应收案管理。

1 按儿童系统管理规定进行常规检查血红蛋白。

具有贫血高危因素或有贫血症状和体征时,应及时检查血红蛋白。

2 贫血的高危因素(1)高危发病年龄:6~24个月的小儿;(2)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3)早产儿、双胎儿或低出生体重儿;(4)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4个月内的婴儿;(5)6个月后尚未添加辅助食品的小儿;(6)生长发育速度快的小儿,即体重评价在均值加2个标准差以上;(7)患有慢性感染性疾病的小儿。

3 症状和体征(1)长期食欲不振;(2)精神委靡不振、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3)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及手掌呈苍白色。

4 实验室检查贫血程度分类(6个月~7岁)按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类:轻度:90~109g/L中度:60~89g/L重度:30~59g/L极重度:<30g/L(二)管理方法1 喂养指导(1)强调母乳喂养,4~6个月内婴儿均应纯母乳喂养,1岁后断奶。

(2)及时添加辅助食品,4~6个月以后及时添加各种辅助食品。

(3)补充含铁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蛋黄、动物肝脏、瘦肉、黄豆。

(4)增加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如各种蔬菜及水果。

(5)食用铁强化食品。

2 铁剂治疗(1)轻度贫血者,先调整饮食,一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无好转再服用铁剂。

(2)中度及中度以上贫血者,应用铁剂治疗至少3个月。

口服剂量以铁元素计算,一般为每次1~2mg/kg,每日2~3次。

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

常用的铁剂有以下几种:①硫酸亚铁(含铁20%):每日30mg/kg,分2次服。

②富马酸铁(含铁30%):每日20mg/kg,分2次服。

③10%枸橼酸铁铵:每日1~2ml/kg,分2~3次服用。

3 其它药物(1)维生素C 0.1g/日(2)叶酸5mg/日4 定期随访(1)每月复查一次,并做记录。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作者:郑杰吴润晖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7期贫血是儿科医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它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0.5~6岁者为110 g/L,6~14岁为120g/L。

海拔每升高1 000 m,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

根据病因的不同,贫血可分为多种类型,本文主要就营养性贫血做简单介绍。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D等,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

多发于0.5~2岁的婴幼儿。

根据红细胞的大小,可分为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2种。

缺铁性盆血缺铁性贫血(IDA),又称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缺铁原因(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为最多。

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为250~300 mg(平均60~70 mg/kg)。

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婴儿造血之需。

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

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

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 ml血或35 mg铁。

铁的入量不足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日需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成熟儿自生后4个月~3岁每天约需铁l mg/kg;早产儿需铁较多,约为2 mg/kg;各年龄小儿每天摄入总量≤15 mg为宜。

(儿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儿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治朱薇薇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也叫小细胞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征。

二、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小儿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儿,对儿童危害大,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主要是由于婴儿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多。

而人乳和牛乳含铁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此时若未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此外,中华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将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这样定义:新生儿≥145g/L为正常,1~4月由于生理性贫血期的存在,血红蛋白有普遍性的下降≥90g/L,此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血红蛋白逐渐升高,到6~14岁时达到成人水平,≥120g/L为正常。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多胎、胎儿失血、孕母严重缺铁;②铁摄入量不足:婴儿食物转换期未及时补足强化铁的食物或铁剂;③生长发育过快;④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肠道病;⑤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如牛奶过敏、息肉、钩虫等。

(二)发病机制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缺铁——血红素下降——血红蛋白合成下降——胞内血红蛋白减少——胞浆少、细胞变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的病理生理过程分三个时期:铁减少期(ID):储存铁减少,合成Hb的铁仍正常;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储存铁进一步减少,红细胞生成的铁不足,但循环中Hb量未减少;缺铁性贫血期(ID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非造血系统症状。

(三)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影响肌红蛋白合成;多种含铁酶活性减低——细胞功能紊乱——体力减弱、易疲劳、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组织器官的异常: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胃酸减少、脂肪吸收不良、反甲等;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

营养障碍性疾病诊疗规范

营养障碍性疾病诊疗规范

维生素A缺乏病概述:维生素A缺乏病(v让aminAddckncy)目前仍是不发达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临床表现除了皮肤粘膜改变(如毛囊角化、角膜软化等)和影响视网膜上视紫红质更新引起夜盲外,还能在此之前出现免疫功能损伤,导致易感性上升,这种“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现象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儿童中维生素A缺乏病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农村地区仍有群体流行,亚临床状态缺乏现象还相当普遍。

[诊断要点]1.眼部表现眼部的症状和体征是维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现。

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最早出现,但往往不被重视,婴幼儿也常常不会叙述。

上述暗适应力减退的现象持续数周后,开始出现干眼症的表现,眼结膜和角膜干燥,失去光泽,自觉痒感,泪减少,眼部检查可见结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角化上皮堆积形成泡沫状白斑,称结膜干燥斑或毕脱斑(Bitotsspots)。

继而角膜发生干燥、浑浊、软化,自觉畏光、眼痛,常用手揉搓眼部导致感染。

严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坏死、以致引起穿孔,虹膜、晶状体脱出,导致失明。

这些表现多见于小年龄儿童罹患消耗性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疟疾等之后,多数为双侧同时发病。

2.皮肤表现开始时仅感皮肤干燥、易脱屑,有痒感,渐至上皮角化增生,汗液减少,角化物充塞毛囊形成毛囊丘疹。

检查触摸皮肤时有粗砂样感觉,以四肢伸面、肩部为多,可发展至颈、背部甚至面部。

毛囊角化引起毛发干燥,失去光泽,易脱落,指趾甲变脆易折、多纹等。

3.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

表现为长骨增长迟滞,同时齿龈发生增生和角化,影响成釉质细胞发育。

临床表现为身高落后,牙齿釉质易剥落,失去光泽,易发生龋齿。

由于颅骨、脊椎骨发育受阻而神经系统发育照常,使两者不相称,引起脑和脊髓组织受压,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脊神经萎缩。

4.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在维生素A缺乏早期甚或亚临床状态缺乏时,免疫功能低下就已经可能存在,表现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且易迁延不愈。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7%~ 7.9%
.
24
食物铁含量、吸收率比较
食物 菠菜 蛋黄 牛乳 黄豆 肉类 母乳
铁含量(mg/100g) 2.9 6.5 0.5 8.2 3.4 0.5
吸收率% 1.3 3 4 7 25(10~70) 49~70
.
25
◆红细胞释放的铁: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全部再利用
.
26
概念
血清铁(serum iron, SI):与血浆中约1/3转铁蛋白 (transferrin,Tf ) 结合的铁;
一般表现:◆ 皮肤(面、耳轮、手掌等),黏膜(口 唇、
脸结膜)及甲床呈苍白色为突出表现 ◆ 易疲倦、体力差、不活泼、食欲减退、头晕、 耳鸣、毛发干枯、营养低下,生长发育迟缓 造血系统表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
12
非造血系统表现
◆循环、呼吸系统:呼吸、心率加快,脉速、毛细血管搏 动; 重度时心脏扩大,杂音,心衰;
未饱和铁结合力:其余约2/3血浆Tf 仍具有与铁结合 的能力;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即可成饱和状态, 加入的铁量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
.
27
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 力之和。
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在总铁结合力中 所占的百分比。
.
28
铁的吸收和运转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吸收途径:
.
6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Vit B6 缺乏、Vit C 缺乏 蛋白质缺乏、铜缺乏等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 感染、炎症、肾病、癌症、铅中毒等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一)收案标准凡属中、重度营养不良,尤其是中、重度低体重,消瘦和严重慢性营养不良为重点。

1. 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1)小儿长期喂养不当:①人工喂养的婴儿,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足;②母乳不足又未增加其它母乳代用品;③4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添加辅助食品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特别是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的小儿;④长期挑食、偏食、厌食的小儿。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为最常见。

此外,肠寄生虫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3)先天性不足,消化能力低下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

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

2. 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2)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3)评价标准:小儿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小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中位数-2s)。

3. 营养不良的分类(1)低体重小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年龄别体重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

(2)消瘦小儿的年龄别身高正常,但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等于或高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照分析,如低于该评价标准,就是消瘦。

消瘦主要反映小儿目前或近期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饥瘦,重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

(3)发育迟缓又称生长迟缓,小儿的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而身高别体重正常。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的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比分析,若为正常,就是发育迟缓。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儿科学)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儿科学)

【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致使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属于中医学“血虚”“虚劳”范畴。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尤以6个月至2岁最常见。临床 表现因贫血程度不同而异,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中 度以上者出现头晕乏力、纳呆、烦躁等症,并有不 同程度的面色苍白、指甲、口唇和睑结膜苍白。轻、 中度一般预后良好,但重度长期贫血,脏腑失养,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而且抗病力弱,易生他疾。
2.鉴别诊断
(1)婴儿生理性贫血
●胎儿出生后至2〜3个月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出现 轻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一般无临床症状,为自 限性经过,3个月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缓慢增加,逐渐正 常。
(2)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2或(和)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 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 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病因病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病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 当及他病影响有关。基本病机为脾肾虚弱, 精血生化不足。
1.禀赋不足
●孕母体弱,气血不足,或孕期调护不当,摄入不足,或早产、多 胎,胎元受损等,均可致孕母气血化生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导致先天性肾精不足、气血匮乏而发生本病。
2.喂养不当
(3)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0.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 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②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期红 细胞体积均较小,胞质少,染色偏蓝;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一 般正常。③铁代谢:血清铁蛋白<12ug/L,红细胞游离原卟琳> 0.9umol/L,血清铁<10.7umol/L,总铁结合力>62.7u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营养不良一般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

???【体格评价指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的中位数±标准差(SD)评价年龄的体重(W/A)、年龄的身高(H/A)、身高的体重(W/H)三个指标。

??? 1.低体重:儿童的年龄的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2SD???中度[X(2SD3SD)],重度(<X3SD)< p>??? 2.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2SD???中度[X(2SD3SD)],重度(<X3SD)< p>??? 3.消瘦:儿童的身高的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2SD???中度[X(2SD3SD)],重度(<X-3SD)< p>???注:评价结果三者可不一致,因与缺乏的营养素在体内的生理生化功能有关。

???【病因诊断】??? 1.病史采集:喂养史、生长发育史、既往疾病史(反复感染、心肾肝疾病);??? 2.临床表现:精神、运动、疾病情况等;??? 3.体格检查:注意皮下脂肪、心肺肝脾、皮肤、毛发、肌力、肌张力等;??? 4.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清前白蛋白降低;??? 5.营养计算: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计算体重应分三步,了解营养不良严重程度:???(1)按实际PEM体重确定能量需要量;???(2)按实际身高体重(消瘦儿童<实际身高体重的50%):供给量以108 kcal/kg计算(补充既往感染损失);???(3)按实际年龄的平均体重计算:确定供给量(>以现有身高的体重确定)。

???【治疗】??? 1.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2.补充能量和蛋白质:按计算首先提供足量的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然后据营养不良程度和消化功能状况,遵循由少增多的原则提高食物蛋白质量;???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证实伴有维生素A、C,B 族维生素,锌、铁缺乏者等,可适当补充,促进康复;??? 4. 治疗并发症: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时应及时纠正;??? 5. 支持疗法: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改善生活环境和个人卫生状况;轻度营养不良调整营养的同时可用中药、中医配合调理;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门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应住院治疗。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疗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以周围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变大,数目明显减少及骨髓中粒红系统巨幼变为特点,主要因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发病年龄以6~12 个月多见,2 岁以上极少。

一、病因1 .摄入不足婴儿期由于维生素B12 在体内储存较多,而需要量又低,因而由于摄入不足而发病的较少,但幼儿和儿童时期由于生长发育较快,血容量扩充较大,故较易因摄入不足而发病。

(1) 饮食中维生素B12每日低于0.5 μg,见于营养不良或长期素食。

(2) 母亲缺乏维生素B12 ,则婴儿体内维生素B12储存不足;母乳中B12含量又极低。

2.吸收不良即使摄入充足,若患儿吸收维生素B12 的各个环节出现障碍,也可以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 内因子分泌障碍:此类多发生在成年人,30 岁以下很少发生。

(2) 小肠吸收障碍:①维生素B选择性吸收障碍;②服用螯12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③广泛的肠吸收障碍,如回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回肠远端结核或淋巴瘤等。

:如由于小肠憩室、肠(3) 肠内细菌或寄生虫竞争维生素B12瘘、多发性肠狭窄、胃酸减少而致细菌过度繁殖,或由于肠道内阔节裂头绦虫的寄生。

3.运转障碍如先天性运钴胺Ⅱ缺乏。

4.维生素B12 代谢障碍发生在肝脏病患者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新霉素等的患者。

二、诊断要点1 .发病缓慢,进行性面色蜡黄,呈虚胖样,头发黄细、稀疏,肌肉无力,肝脾稍大。

2.神经精神症状有表情呆滞,对周围反应差。

智力和体格发育倒退,少哭不笑,嗜睡,手足不规则震颤,轻者睡眠时消失,重者睡眠时亦抖动。

3.常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伴有舌炎、舌面光滑等消化系统症状。

4.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减少,呈正色素大细胞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低,粒细胞核分叶增多,血小板计数可减少。

5.骨髓象造血呈代偿性增生,尤其表现在原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阶段,粒红系统各期细胞均可见巨幼变,胞体大,核染色质疏松,具有核发育落后于胞质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营养性贫血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 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面色苍白发生的时间、程度;神经精神的变化;不良喂养史;慢性疾病、腹泻或失血史;是否早产、双胎等。

【检查】
1. 体格检查应注意有无智力、发育落后,震颤、肌张力增高,有无贫血性心脏病。

2. 实验室检查:贫血常规(RBC、HGB、MCV、MCH、MCHC)、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有条件者作血清和红细
浓度测定;必要时作骨髓检查。

胞叶酸、血清维生素B
12
【诊断】
1.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2. 应与地中海贫血、感染性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红白血病等鉴别。

【治疗原则】
1. 加强护理,防治感染,改善喂养,适当增加富铁食品。

2. 病因治疗:仔细查找病因,如肠道失血、钩虫病等对因治疗。

3. 补充铁剂、维生素B
和叶酸。

12
4. 严重病例伴有心力衰竭或其它并发症者可考虑适当输血。

5. 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

【疗效标准】
1.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且保持3个月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病因去除。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HB增高20g/L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

3. 无效:经充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无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