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与探索,更是备受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意义以及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与意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既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又能够掌握操作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而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环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而锻炼出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要求他们掌握实用型的技能和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正是能够针对这一需求,使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实践,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应用效果,能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实际,形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施工组织与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篇•教学研究施工组织与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文|王剑锋一、案例背景从实践性的角度来考量,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不如其他专业学科(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砌筑工)那么强,内容偏向于理论化。
它是一门指导如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课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于对拟建工程进行施工准备和组织实施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形成于文字,见诸于脑力,指导于无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理实一体化”方面操作性不强。
正因为如此,在当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中也没有与此学科相关的技能竞赛。
但从“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出发,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仍要遵循一体化课程模式,遵循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统一的原则,因为它是中职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学科。
施工组织与管理既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道路桥梁施工等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校的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之一,更是我校大专自考衔接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只有二者都通过了,才能取得该学科的合格证明,且在工程招投标实践中,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无施工组织设计随附投标文件,是会被视为废标的。
二、观点呈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以结果需求为导向,从课程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角度阐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
又因为课程本身的极限性,理论偏多,没有太多的图幅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往往索然无味。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是引领课程教与学的关键。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1.明确课程实训目标了解学科知识体系,明确课程目标的培养方向。
根据课程设计和安排,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课程二年级下学期开设,一般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学好本课程。
很多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如工程施工专业、市政工程专业、房屋设备专业和建筑装饰专业等,但不管是什么专业,教材内容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包含如下几个章节:概论、施工组织设计概述、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组织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等。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
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比例让学生边学习理论 对系统设计方案中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分析
知识边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设计能力以 并对数据采集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等进行讨
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养
论学习最后通过搭建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测试
结合学生课题研究需求总结提炼研究课题的共 验证对试验测试标定数据处理分析性能参数确定等过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研究方法
课程研究与实践的思路
采用项目式案例教学与基于研究过程相结合的系统
化教学法针对控制系统中的电路设计信号采集与数据
处理分析等问题主要采用图 所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图 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思路和方法
图 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课题研究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科研水平与 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工程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创新 型项目式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整 合将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面向基于 工程实践的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目标和知识体系进行教
计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
高教学质量
)理论教学根据学生选择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 (将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体系以
对各设计项目的设计目的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实验过程 典型工程应用案例为引导提升学生在技术应用方案制
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和实施过程进行相关理论知识 订与实施测控系统设计与搭建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
作通过加强实践应用环节的训练强度强化学生对各实 究全过程的综合性典型应用案例增设动态测试实验内
践教学环节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容从项目提出需求分析方案论证与实施测控系统设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能够涵盖共性和差异性 计搭建控制策略研究与分析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自2013 年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作为学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不断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施背景电工电子课程是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该课程理论较为抽象,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多数知识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
因此,对中职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而传统的教学法通常把这门课程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并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我们按照“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训练”的原则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实行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理实一体化等。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强调能力本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它的实施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以电工电子课程为脉络和抓手,通过“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二、主要目标及创新点1.主要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编写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子教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管理,培养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制定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最后,在专业全面推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2.创新点以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示范,推进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建设。
三、工作过程1.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传统的电工电子教材重理论而轻实践,很难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因此,我们编写了与专业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电工电子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与教学、学习与训练的理念、模式和体系,是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使用。
一、“知行合一”一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想精髓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论语》),王阳明心学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人或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S中国教育思想十分强调“知行合一”(【附录1】)o尤其是人的品格的塑造,道德行为的养成,更理应“知于心而践于行S传统的“课堂教学”沿袭应试教育模式,“在黑板上讲道徳,在挂图上说礼仪S 知行相悖。
更何况,如前所述的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失效,导致中职生人文知识欠缺,价值观、道徳修养和人文素质缺陷,无论对其人格完善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都极为不利。
在职业素养中,诸如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情感,服务礼仪、服务态度和服务语言,经营意识、管理理念及团队精神,无不蕴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在传统的“理实脱节”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的成效如何,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职业基本水平中,诸如导购技巧、顾客观察、商情预测、经营决策、团队建设,等等,岂是仅靠书本就能得以学成?正如《传习录》所言“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S真知必能行,不能行则非真知「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主“学中做,做中学S通过“学习-实践-顿悟S才能将知识内化为思维,外化为言行,构建行事办事的水平。
可见,无论人文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是获得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
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目的一一改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品质即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是制约职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
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包括:1、中职课堂教学情境与中学课堂教学情境并无明显差异,均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答案:一、中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背景和必要性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且在生产服务中处于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因此中职课程教学应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论,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现阶段传统的中职课程教学内容大多以理论为主要的授课内容,以实践操作为辅助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理论同实践脱节的现象,不能做好实践与学习统一的效果,所以与现代的教学环境不相匹配,难以适应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学目标。
同时中职院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而如何结合当前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中职生源开展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职院校课程教学研究的方向。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泛,这对中职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阶段的学习具有碎片化和移动式的学习特征,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应用也很有必要。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设“理虚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对于中职课程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
二、中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中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的教学模式,它采用了“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它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将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虚拟资源与现实资源进行结合。
课程教学项目中实施真实操作和虚拟训练两个部分,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借助虚拟仿真进行产品的设计、装配和检验及维护等环节的操练,从而促进真实性的操作。
(一)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手段中职学校的电工电子专业“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可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技术,引进新型的教学系统和网络课程资源,实施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的课程,促进虚拟仿真与实践操作的融合,促进现场教学与远程教学的融合,促进微课推送与教学手段的开发,推动多媒体资源在中职学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工学结合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技术 培养是教师必 须要接受 和学 习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学习的过程 中 , 可 以去思考怎样组织教学 , 怎样让学生 更快速的接受新知识 。
( 三) 组 织 专 业教 师 对新 知 识 、 新 技 术和 新 设 备 的 学 习 目前 , 越来 越多 的新知识 、 新 技术 涌入我们的教学中。那么作为教师 , 要 有足够的知识 储备 , 才可以在课堂上对 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 ( 四) 提 高教 学 成本 的 同 时 , 提 高教 学质 量 因为强化理实一体 化教学后 , 教学 资源 的投入必然加大 , 教学成本必然提 高, 但取得的效果一时不一定有很大 的
生以课堂 和学 的 自主权 , 让学生从 自 主学 习 中真 正 获 益 , 学 到 历 史 知 识 与 技 能, 使学生形 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 自己就是课 堂 的 卞 宰 者 ,而 不 是 魂 不 附 体 的 观 听 者。 优 化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提 倡 “ 少 而 精” 、 “ 启发式” 的教学方法。 在理实一体 化教学模 式中 , 把讲授 、 自学 、 实践 、 讨 论、 归纳有 机结合 , 有效提高课 堂教学 效果 。 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综 合化和模块 化的整合 , 打破传统的理论 式专 业课 程 教学体系 , 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 和 学校的实际情况 , 结合学生的个 性发展 需要组织教学 , 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知识掌握型课 堂 , 以学生发 展 为 观 念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 教师 要伞 实施素质教育 , 一切为了学生的 I A f 发展。教 师不仅是知识 的传 授者 , 更是学生灵魂 的塑造者。 这就需要我们 教师 队伍和世界接轨 , 与时 俱进 , 进行 伞方位的角色转换 。 讲课的过程 即是说 理 的过 程 , 先 提 出问 题 , 然 后 分 析 问题 , 最后解 决问题 , 做剑 出浅人深 , 由易到 难, 符合 知识本身 的逻 辑性 , 又符合学 生 的认识规律 , 这样学生才能一步 步的 去 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 在理实一体化 模 式 的 课堂 中 , 教 师 应 积 极 创设 生 动 的 情境 来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情趣 , 例 生 活 所 见所闻 , 媒 体 新 闻广 播 或 现 代 媒 体 教 学 资源等各种方式方法来 导人新 课, 创设 课堂情境 , 吸引学生积极 辛动参与 课堂 教学 , 丰动学习 、 丰动提出问题 、 分析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 达 到 师生 、 生生互 动, 搞 活 课堂 学 > J 氛罔 , 从 而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格 这 一 总 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 动 发 挥学 生 主体作 用 , 组 织学 生 自我 学 习 、 自我 教育 . 主要 解决 学 生学 习 能力 和方 法 培养 、 团 队合作 学习、 研 究性 学 习等 问题 。三是 案例 教学 。把教 师 主 导 作 用与 学生 主体 作 用结 合起 来 .以典 型案 例 为 载 体, 师 生互 动 开 展 案 例分 析 , 深 化 学 生 的思 想 认 识 。 主要 解 决理论 实 证 问题 。 四是 社会 实践 。 借 助于 学生
强 课程 建设 、提 高教 学工 作科 学化 水平 的前 提 和基
且 对授 课 计划 、 教 学设 计 、 教学 组 织 、 教 学 评 价 等方
面均要 求把 实践 教学 落到 实处 .实 现 了理论 教 学 与
实 践教 学统一 于 同一教 学过程 中
如 何 正确 认 识 理 论教 学 与 实 践教 学 的关 系 . 既
概论 ” ( 以下称 “ 概论 ” ) 课 程 为例 , 探 讨 理实 一体 化课
学之外 。二是 重视 理论 教学 . 轻视 实 践教 学 , 把实 践
教学 当成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教学可 有 可无 的点 缀 三
是理 论教 学与 实践 教学 各行 其是 。 成为“ 两张 皮 ” . 把
分 成 四个 学 习单 元 , 具体为 : 一是 理论 教 学 。发 挥 教 师 主导 作 用 , 进 行 理 论 知识 传 授 、 解 惑 和教 育 , 主要 解 决理 论 重点 难点 和思 想 认识 问题 二 是 主题 教学
握合理 的方法 和经验 四是 养成积极 健康科学 的生活 方式 。前三个 分 目标 是前 奏 , 教学 活动 首先 围绕 这三 个 目标 展开 。在此 基础上 . 把三方 面成果 统一 于具体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
四川省武胜职业中专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
在职业教育的现行形式下,很多的学校都出现了上理论的老师不管实践,上实践的老师也是纯实践的现象。
从而产生了或理论先于实践,或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理实严重脱节状况,让学生无所适从。
这种状况已经远远跟不上需要。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在中职学生的培养“以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下,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理实一体化”的道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且培养出了一批既懂理论又能操作的老师,更增强了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取得了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四赢的效果。
一、模式名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有效的实现了“教、学、做、考”四位一体。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包含设定项目和教学目标——教师示范性操作和讲解——学生理论和实物联系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考评及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一)能力本位教学理论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
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
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考试改革初探[摘要]针对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特点,改变了常规的考试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过程考核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客观地反映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考试改革过程考核[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紧缺生产、服务和技术领域的一线技术人才,并且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更多既懂理论又有过硬实际操作水平的专业人才,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培养目标上应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要不断加强课程改革,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许多课程采用的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
针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新特点,研究和探案以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1]。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何谓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组织上的一体化,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升华。
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步进式过程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置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体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只有教师真正地更新了教学理念,真正转变了教师角色,真正找到了一种具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2016推进课程改革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正在推进的二期课改精神,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以教育科研引路,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转变教学方式,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逐步调整课程设置,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努力完善课程结构,扎扎实实推进课程改革。
二、目标与任务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以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核心内容,采取立足校本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育、教学骨干课程培训活动,另一方面认真组织校本培训,请专家来校作课程改革专题报告,到课程改革先走一步的学校考察学习,系统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改理论著作。
2、提倡“有意义”教学,打造“绿色课堂”。
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优化基础型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立足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构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不断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开发建设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拓展学习时空,加强学科间的延伸拓展与交叉融通,实现课程的校本统整,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4、做好以新课程的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以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确保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5、加强与改革评价制度。
建立教师综合考绩档案,将教师的考核与校本研修、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要求职业学校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实用人才,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为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1、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加快中职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练技能,在练技能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的建设。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面临上岗就业问题,以“满足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前提开发校本教材、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宗旨编制校本教材,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学有所用。
3、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各专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通过市场和企业调研,明确我校中职工科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岗位(群)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各专业的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程度适宜。
理论内容要求“必需、够用”,并考虑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中职教学中以实践技能为本的特色。
2、强化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最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最为直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浅谈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概要:理实一体化教学跟职业教育的性质契合,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既减少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又为学校的办学指明了方向,符合行业发展的标准。
只要高职院校抓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点,在软、硬件两个方面做出改变,就能够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对于高职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改革刻不容缓,必须要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以生产为主导,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过程中。
1.理实一体化教学1.1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1.2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有:(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根据教材,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讲授要求有系统性,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
(2)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好方法。
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基于“理论够用”的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以人体工程学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基于“理论够用”原则下重构本课程理实一体化内容,并探讨将“课程思政”内容隐性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突出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自身特色。
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实际设计案例,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对理论知识的拓展学习和实操运用中,在符合新时代对职业技术人员素养提升的要求下,增强学生日后成为职业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观。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思政教育;人体工程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2-0088-02基于“理论够用”的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①詹秀丽,吴瑕,许晓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0)一、课程分析(一)人体工程学课程的专业定位产品艺术设计主要是利用艺术设计的方法来科学、合理、严谨地设计产品造型、结构和功能的一门专业,本专业自身就具备科学性、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同时也具备艺术设计教育以及工程理论教育的特点。
而人体工程学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如何使产品设计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是本专业学生认识产品和人之间关系的关键性课程。
目前的教学内容是针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先修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授课计划编写。
人体工程学课程属于工程技术领域,故其理论体系内容占比较大,涉及面广,这就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单调。
(二)人体工程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本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教法受到本科教学体系的影响,高职讲授的课程内容也往往存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的问题;另外,又因学时少、授课任务重,教师通常采用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少,让学生产生课程深奥枯燥、乏味单调之感,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在教材方面,选用的人体工程学相关教材、书籍多数是参考本科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或环境艺术设计的人体工程学为基础,不同教材涉及的侧重点不同,课程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 在有效的培养周期内实现人才较大幅度的增值,实现高职
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问题。
• 3、破解教风、学风难题 • 为教风、学风问题提供一条解决的途径。
改革的历程
成果转化为资源:国家精品共享资
2014
源课1门,国家规划教材2本
.
16
2)模具设计教学实训软件界面
该软件可以植入企业真实的模具设计过程,方 便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我院与企业共同开发,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
.
17
2、以《模具CAD/CAM 技术应用》课程为例
项目实施流程与内容
课题简介
项目任务书 (一)产品制件技术要求概要: 1)、材料:ABS; 2)、材料收缩率:0.5%; 3)、技术要求:表面:光洁无毛刺、无缩痕,浇口不允许设在产品外表面 ; 4)、原始数据:参阅制件二维工程图及三维数据模型。
4、“一体化”教学边实施边提升教师(破解师资难题):
企业教师授 课
专业教师听课 学习
专兼教师联合 授课
专职教师为 主,企业为辅
教师能力提升
① 师德纳入考核,开展全面提升专任教师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培训: 教师们正在潜心钻研专业核心技能
② 双师联合授课,实践性强的 环节与企业老师同台讲授
③ 模具设计与制作评审
专业的定位
• 专业定位:模具设计师、编程加工技术人 员、成型工艺员、模具项目经理助理。
•
二、将专业知识融于项目的项目化 教材体系和课程资源的建设
我们选择10套典型的模具作为项目编写10门 专业课程,将塑料和金属材料成型、公差配合、 热处理以及职业素养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项目 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建设了《 模具CAD/CAM技术应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程1门,《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国家资源库课程 1门,国家“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注塑模 具CAD/CAE/CAM综合实训》和《压铸模具设计 与制造》等2本。
赛场提供产品原始三维模型
样题二维工程图
.
18
项目实施流程与内容
(二)模具结构CAD设计要求: 1、模腔数:一模两腔,平衡布置; 2、成型零件收缩率:0.5%; 3、模具能够实现制件全自动脱模方式要求; 4、优先选用标准模架及相关标准件; 5、以保证质量和制件生产效率为前提条件,
兼顾模具的制造工艺性及制造成本, 充分考虑模具的使用寿命; 6、保证模具使用时的操作安全,确保模具 修理、维护方便; 7、以附件一“热塑性塑料注塑机的规格型 号及主要技术参数(一览表)”为选 择注射机的依据。模具应与注塑机相 匹配,保证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三、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 “一体化”的专业教师
1、2011年9月-2012年6月期间,聘请专家及企业技术能手来校每 周一天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交流。
2、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部分专业教师每周一天到企业向 企业的技术人员拜师学习。并利用暑假期间到企业学习、实践
3、企业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合授课,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生接受《模具CAD/CAM技术应用》“一体化”课程教学
.
8
第二部分 成果解决问题方法
一、面向职业岗位准确定位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将专业知识熔融于项目的项目化教材体系和课程资
源的建设 三、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一体化”
的专业教师 四、教学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互动数字化教
.
14
四、教学实施
1、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互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 开发和应用,实现仿真和真实模具设计 与制造并 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过程考核与成果评价 的考核方法。
2、以《模具CAD/CAM 技术应用》课程为例,介绍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
15
1、模具设计教学实训软件平台
1)模具设计实训软件包括教学与考核两大功能。两 大功能相互独立,其结构功能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部分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 学问题
目前高职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和工学结合等方法。
本成果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 试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改革实施时间:四年
一、 成果简介
• 通过不断探索、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各 项资源条件,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通过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和 师资专业能力提升等等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尝试,实现了”三化”,即:配套教材体 系项目化、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实践教 学仿真实操多元化等等。
将专业课程融入于十套模具的新人才培
2013
养方案的制订、扩大专业选修课
浙江省优势建设专业启动,288学时初、中、高
2012
级的《模具CAD/CAM技术应用》“一体化”课
程全面实施
增加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一体化”
2011
课程,进行真实模具制作
2010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3C1O核心能力的提出、47名大二学
高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实现途径 的研究与实践
王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6年8月23日
目前我国高职存在的质量问题,很 大程度上源于课堂教学质量较低。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还给学生?
是本课题之目的。
报告内容
• 第一部分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 第二部分 成果解决问题方法 • 第三部分 成果的创新点 • 第四部分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仿真和真实模具设计 与制 造并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过程考核与成果评价 的考核方法
一、面向职业岗位准确定位并制定合理的人才 培养方案
本专业面向模具生产第一线,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 识及专业技能,主要从事模具设计、数控加工 及编程、模具装配与调试、以及生产、技术的 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
5
二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 实施成功的五大因素:
• 1、准确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前提条件 • 2、 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关键 • 3、配套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基础 • 4、项目化教学案例资源体系—必要条件 • 5、过程考核与评价—手段
三、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 1、解决先进教学方法实施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目前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