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抓住关键词句体悟人物形象这一语文主题的发言稿
抓住关键词句体悟人物形象这一语文主题的发言稿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文章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因此,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学习语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那么究竟该怎样抓重点词句促进阅读教学呢?抓住中心句,把握课文的脉络。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另外还有哈尔威船长中我抓住“面对死亡的考验,谁能说他不是一名英雄!”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首先和学生一起理解英雄这个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形象,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快乐老师的博客●导航仪同学们,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时,有一些词语或句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能快速准确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到作者情感、明白文章表达的主旨。
它在课文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文章中关键词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点津石一、什么是关键词句在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
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1. 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2. 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句3.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4.凸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5.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二、如何体会关键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一,潜心阅读文本,找准关键词句。
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二,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记号。
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第三,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理解句子后再回到文本,整体体会语篇的思想感情。
(一)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记叙文常以多种修辞方法使语句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情味。
阅读时,作一点修辞分析,理解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对语句中的情味感受更真切例1: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神来。
这段话一连用了两个“扑”字,为什么不用“飞”呢?因为,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对海鸥来说,老人就是他们的亲人,海鸥不能让别人带走老人。
此时用“扑”更能体现海鸥悲伤、无奈、急切和焦虑的心情,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例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鲁教版五下《匆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
轻烟、薄雾的特点是缥缈易逝,瞬间能被“吹散”,被“蒸融”。
在这种比喻中,让我们体会到时光是极其容易流逝的。
【读写策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完整版课件
2.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比较分析作者在文章语句中对关键词的 选择。如:文章中的“探”换成“冒”“钻”好 不好?两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探”字表现了作者 对春笋的喜受和对乡下人家的赞美。抓住关键词 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和 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成情;与此同时,抓住 关键词句还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先找到句子所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如 比喻、拟人、对比等,然后结合句字的语境,想 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青、红的瓜,碧 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坚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这一句运用了对比,在对比中可以 看出乡下人家房前装饰的独特。
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找出词语 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如 《乡下人家》的关键词是“独特”“迷人”,文 中“别有风趣”的装饰、雨后“探”出头来的嫩 笋、“天高地阔”吃晚饭等关键词,都让人感受 到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第一篇: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复习指导(三)复习要求: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
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该让学生了解:1、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2、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3、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
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
”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
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浅谈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陈小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自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比如:我在四年级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其实作者也在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他的感受,引出课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从而让同学们围绕中心句去体会。
课文中哪些风景让你感到特别独特与迷人呢?请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且可以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老师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
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包五十二中李海花《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
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
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抒情局部找中心 2、从作者的谈论局部找中心 3、从课文的反复局部找中心 4、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5、关注首尾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
2、从作者的谈论局部找中心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11、14、 16自然段就是作者谈论的局部。找到了,读懂 它就能很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从课文的反复局部找中心
例如:《犟龟》中犟龟反复说的一句话 “我的打算是不行转变的。”找到这句话对我 们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大有帮助。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
例如,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 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 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由于他们 的凄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 渔夫的和蔼、勤劳是穷人品质的表达。理解了为 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 中心。《金色的脚印》《老人与海鸥》一课,从 课题就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系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例如:《雪》等。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二、抓关键词句。
1、从抒情局部找中心 2、从作者的谈论局部找中心 3、从课文的反复局部找中心 4、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5、关注首尾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系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2、、你认为文中哪句话让你有很多想法,抄下来,写出你的理解。
3、老牛看着小牛喝水,它们都笑了。老牛此时的泪水是
的泪水;小牛此时的泪水是
的
泪水。
4、读了课文2、3、4自然段,你的脑海里有了几幅画面,分别是 :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中国古代诗词⼤都篇幅短⼩,有学者⽤“闪电战”来形容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语⾔⾼度凝练、概括、含蓄⽽有跳跃性,因⽽,阅读古诗词千万不能⼀扫⽽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应该⼀个字、⼀个词地品读,边读边思考其寓意,⼒求还原诗词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关键的诗词句,迅速定位感情基调。
⼀.抓关键词1.情感词。
直接表明情感或者暗⽰情感的词语。
如:悲、喜、愁、苦、忧等。
诗词中的⼀两个词往往能揭⽰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词”,如果能抓住这些“情感词”,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准。
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也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词,它揭⽰出了诗⼈的孤独感。
“独⾏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也是情感词,表现出诗⼈的孤独和⽆聊。
2.修饰词。
指冷暖⾊调的形容词等。
“墨分五彩。
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彩学的⾓度将词汇分为两⼤情感⾊系,⽤来体味诗词⽂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该深加体味。
3.表现景、⼈、事、物等特点的词语。
注意景的时令性以及景物本⾝的暗⽰性,⼈的动作⾏为的暗⽰性,特别注意描写⼈的细节性词语。
⼆.抓关键句关键句多指⽤典故句和诗词的尾句。
⽤典可以丰富诗词的内容,装点诗词的门⾯,增加诗词的意蕴。
诗词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把握⼗次的尾句,有利于把握诗词的主旨。
尾句和其他表明诗眼、词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词的主旨。
如:王维的《⼭居秋暝》最后⼀联“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就是诗眼句,⽽“留”字则为诗眼词,全诗要表达的对⼭⽔⽥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
古诗词鉴赏中,抓住关键词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抓住重点词句,领悟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doc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美丽神话故事。
因为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孩子们对课文的故事情节很熟悉。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不是简单地要让学生明白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而是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内心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
ﻪﻪ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材把《沉香救母》分为(一)(二)两个故事。
第一篇主要讲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
第二篇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
两篇课文联系密切,前后贯通。
救母心切是贯穿在这两篇课文之间的情感线索。
不管是沉香在救母之前习武练功所受的劳苦还是在寻母途中尝遍的千辛万苦, 救母心切这一情感始终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
在教学(一)时,我们可以抓住沉香刻苦练功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妈妈,是如何刻苦练功的。
比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很想但一就、几年、终于、高强的武艺等词句,从而感悟沉香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在课文(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爸爸。
爸爸与沉香的对话以及两人的神情也是值得细细体味的。
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如再三追问、含着眼泪、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体会父亲内心十分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
父亲和沉香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进行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以便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沉香救母》(二)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以及他和母亲相见时无比激动的心情。
从两篇课文内容联系上看,习武练功是救母的准备过程, 劈山是故事的延续和结果。
教学一、二自然段,抓住救母心切、奔去、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捧几口泉水喝喝、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一点也不在乎等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_教案教学设计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本文是关于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美丽神话故事。
因为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孩子们对课文的故事情节很熟悉。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不是简单地要让学生明白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而是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内心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材把《沉香救母》分为(一)(二)两个故事。
第一篇主要讲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
第二篇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
两篇课文联系密切,前后贯通。
“救母心切”是贯穿在这两篇课文之间的情感线索。
不管是沉香在救母之前“习武练功”所受的劳苦还是在寻母途中尝遍的“千辛万苦”,“救母心切”这一情感始终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
在教学(一)时,我们可以抓住沉香刻苦练功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妈妈,是如何刻苦练功的。
比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很想……但……一……就……”、“几年”、“终于”、“高强的武艺”等词句,从而感悟沉香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在课文(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爸爸。
爸爸与沉香的对话以及两人的神情也是值得细细体味的。
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如“再三追问”、“含着眼泪”、“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体会父亲内心十分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
父亲和沉香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进行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以便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沉香救母》(二)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以及他和母亲相见时无比激动的心情。
从两篇课文内容联系上看,“习武练功”是“救母”的准备过程,“劈山”是故事的延续和结果。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体现旳思想感情旳措施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络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例如:《雪》等。
体会文章体现旳思想感情旳措施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二、抓关键词句。 1、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2、从作者旳议论部分找中心 3、从课文旳反复部分找中心 4、从要点句、段找中心 5、关注首尾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络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2、、你以为文中哪句话让你有诸多想法,抄下来,写出你旳了解。
3、老牛看着小牛喝水,它们都笑了。老牛此时旳泪水是
旳泪水;小牛此时旳泪水是
旳
泪水。
4、读了课文2、3、4自然段,你旳脑海里有了几幅画面,分别是 :
5、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
祝贺同学们取得“学习秘诀” 。
板书设计
体会文章体现旳思想感情旳措施
母爱 故事发生在西部一种极度缺水旳沙漠地域。这里,每人每天旳用水量只有几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涉 及喂牲畜,全都依赖这几斤宝贵旳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旳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旳老牛摆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旳公路旁。运水旳 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它就是不愿挪 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旳战士此前也遇到过牲畜拦路索水旳情形,但它们 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这么对峙着。性急旳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依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旳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旳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愿让开。 它凄厉旳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旳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旳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终,运水旳战士说: “就让我违反一次要求吧,我乐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旳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不远旳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 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旳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旳泪水。没等主人吆 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沉寂中慢慢往回走去。 1、写出文章旳主要内容。
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中如何抓关键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中如何抓关键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作者:陈春瑶来源:《成长》2019年第06期摘要:在一篇课文中,总有几个词不仅能够体现文章的主旨,还能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在这些词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就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关键词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环境经过不断地更新,对于学生各项素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更是要求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与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更深层次,并通过搭建各类与文章对话的平台,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1 关键词的意义作用可以说词汇是作者构建文章的基础材料,是作者文章的灵魂单元,而关键词则通常都是作者的真实用意之处。
对于语文思想教育而言,这些独立小单元能够发挥极为重要作用。
教师以这些小单位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触摸文中人物形象,更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的领悟文章的重点,更好的掌控文章全局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最为核心的目标内容就是能够准确的提取文中关键词。
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作者意图,领会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感悟作者境界,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对文章内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入理解才能实现。
在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带领学生进行关键词领悟,特别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这些词语在文中要么是文章的核心,要么是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1]。
2 培养抓学生关键字体会作者思想的具体措施2.1 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如《白鹭》一文中,体现出了白鹭这种珍惜动物的优美。
在教学时,教师抓住“精巧”、“悠然”等关键词,首先让学生联想一下生活中哪些事务能体现出美?学生们对美的定义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或许会说摇曳花朵是美丽的,飘动的云朵是美丽的,飞行的小鸟是美丽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认为的美进行课文朗读,让他们边读边感受白鹭的美丽,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细想感情——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_写作技巧.doc
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_写作技巧聆听作者心跳第八单元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我们一次次被作者所描绘人间真爱所感动。
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
就是说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如果我们能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那么,如何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呢?下面几种方法你可以借鉴借鉴。
一、依据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作者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因而抓住了文章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思想感情来。
如《掌声》这篇文章讲是英子在同学掌声鼓励下由忧郁自闭走向阳光自信故事。
但是只知道这一点是不够。
还要透过内容去想一想:轮到英子讲故事时,同学们为什么要鼓掌?为什么经过掌声之后,英子会发生那么大变化?这掌声中到底有着一种什么力量?通过读课文,我们自然会明白同学们两次掌声所包含意思,以及给予英子一种力量,那就是爱与鼓励,这也就是作者要表达感情。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再去读课文,你体验就会不一样,你就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了。
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词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情感。
这种流露有时是含蓄,有时是直接。
因而,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词句来体会作者情感。
一是抓住关键词。
如《一次成功实验》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个“不假思索”就可以看出女孩先人后己品质,也写出了作者对这个小女孩敬佩之情。
再如《掌声》一文中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两个“一摇一晃”意义是不一样。
前面“一摇一晃”是英子在别人掌声中终于走上了讲台,也可能有无奈意思;但后一个“一摇一晃”却是英子自信体现。
两个“一摇一晃”就是作者刻意着笔,它写出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中变化,表现是爱力量,传达是作者对同学友爱歌颂。
二是抓好关键句。
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的阅读方法例谈
抓住关键词句阅读的方法例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年级要“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所谓“关键词句”指的是能够让读者感受深刻,对表现文章中心有较大作用的词句。
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具体做法有:一、抓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关键词、重点句,可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
比如《草帽计》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脉络清楚,语言精练,还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贺龙同志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阅读时,抓住文章思路提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布局的特点。
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贺龙同志在什么情况下布下草帽计为突破口,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草帽计成功的必要因素。
学生从“骄阳似火”“酷热难熬”“汗流浃背”读懂了贺龙同志料定敌人一定会戴上红军丢掉的草帽,是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当他看到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时,“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说明贺龙同志早已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从红军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扔下草帽,与白军的无组织、无纪律,“一窝蜂似的”抢草帽的情节的鲜明的对比中,读懂了这两支军队不同纪律是草帽计得以顺利施行的关键;从“人困马乏”“血肉横飞”“叫苦连天”等讽刺了白军的丑态的词中看到了白军的有勇无谋者的惨象。
从红军战士“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到“拍手称快”称赞贺龙同志“神机妙算”的转变中体会到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也深刻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性。
二、抓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首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把课文读懂。
阅读理解中如何找作者思想感情,这几个解题技巧要收好
阅读理解中如何找作者思想感情,这几个解题技巧要收好在小升初、中考等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是除了作文之外分值最高的一个部分。
如果说作文需要厚积薄发,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把分数提上来,那么阅读理解就是一个提高分数的快速捷径。
因为对于阅读理解题型的解答,只要掌握了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把分数快速的提上来。
今天《青云阅读宝典》就来着重说一说,关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这一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到底该怎么来作答才能够拿到最高分。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很多时候题目是一个文章的灵魂,只要看一看文章的题目,基本上就能确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大部分的文章来说,文章的题目就包含了很多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比如:在《故乡的秋》这篇文章里,通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找到非常关键的两个信息点,一个是文章的相关地点,一个就是文章所要描写的季节。
而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秋天一般就是表达悲情寂寥的代名词,再加上故乡这个关于地点的提示,就可以非常明显的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一定是表达作者对于故乡依依不舍和怀念之情,在秋天这个容易感怀的季节里,想起了曾经在故乡居住时候的秋天,很容易的就能从题目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文章主旨,很快的就能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关键词句入手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它的结构也是我们做阅读理解题型的一个判断点,而一篇文章的中心句以及过渡句和总结句,都是一篇文章非常关键的构成。
尤其是对于一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就可以说明它里面包含着许多丰富的隐性内容,这些其实都是作者在作文时候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所以就一定要要求学生们对于这些重点句子进行仔细的辨别和查找,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在文章里的作用,以及它背后代替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拿鲁迅的名篇《祝福》来说,里面总是反反复复的提到祥林嫂对大家所说的那句话,不断的重复着自己的过错,在言语中表达自己对于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后悔。
一两次出现之后,人们可能觉得没有什么,还是能够提起同情的心理,然而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出现几次后,就连我们这些读者都感觉到厌烦,这样就能体会到大家对于祥林嫂的态度了。
六年级秋季班第8课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含答案)
第8课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许多文章是通过人物的感情变化,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向我们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或特有的品质。
在阅读时,从人物情感入手,体会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
一、技巧小结。
1.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一些与人物刻画有关的关键词句往往能深刻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情感,这些词句要注意体会。
2.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很多文章中,塑造人物会用到很多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其中,心理描写非常重要。
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写不仅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所以,阅读时一定要准确把握。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同志们伤心地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从小金花“脚一跺”的动作和“嘴角抽动”的神情,可以体会出小金花极其悲痛和愤怒的心情;从“狠狠地”和她的语言“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可以看出她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
3.通过角色体验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角色体验就是一个人以一定的角色为参照,通过观察、感悟、模仿、调练,在各个方面与作品中的人物接近。
我们阅读的作品,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
每个人物形象,都是可以去体验的。
通过自己投入角色进行体验,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的父母之爱的文章,描写了父亲和母亲对作者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者也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爱。
如果假设自己是文中的小男孩,想象当听到不同的评价时,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小男孩内心的情感变化了。
二、阅读提升。
(一)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有时候,一件小小的物品能带给我很多的美好想象,这种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不会抹去,反而更加深刻,更加让人觉出其中的温暖。
抓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品文章情感
抓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品文章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小学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对于课文内容而言,作者总是呕心沥血地搜求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闪烁着作者智慧的“闪光点”,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当让学生谈体会感受时,学生总是谈得很空洞,理解感悟很肤浅,抓不住中心,谈不到关键,老师也是束手无策,要么搁置这个问题,要么就直接填鸭式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独特感受。
如何行之有效让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本,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一、抓关键词,感知语言的准确性教材编排的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可有可无,但细细品味却又不可缺。
这些词语要么是为体现中心服务,要么就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
如西师版四上语文书中《向大树道歉》第5段中:说完,上前几步,把树抱得紧紧的,并将脸颊贴在树上。
这句话中“帖”用得非常的准确,他为何没有用“挨”、“靠”等,因为“贴”表现出了人与树之间的亲密感,也能更加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丹尼尔认罪的诚恳。
二、抓关键词句,感悟情感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环节,但往往是学生找到哪些词句就谈到哪些,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完了再体会、品读词句无层次感。
其实,主要原因是老师缺少层层引导,学生的“有感情”全是停留在词语表面,并不是透过词语内涵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所谓情动而辞发,只有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激荡情感,才不会让我们感觉学生的品读不到位,情感体验浮于表面。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以“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来并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试着找关键词,作批注。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抓关键词的方法,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删除关键词等,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完善自己的批注。
在教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并出示学习要求:一是反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二是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
学生先自读学习、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
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
第二题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都能读出孔子是谦逊有礼,不骄傲自满,不畏艰辛,积极进取,知道学无止境的人。
从学生的做批注情况来看,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写好相关的批注。
具体数据如下:做批注找到3处关键词句的有2人,占全班的5%。
做批注找到4处关键词句的有10人,占全班的26%。
做批注找到5处关键词句的有6人,占全班的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以“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来并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试着找关键词,作批注。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抓关键词的方法,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删除关键词等,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完善自己的批注。
在教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并出示学习要求:一是反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二是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
学生先自读学习、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
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
第二题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都能读出孔子是谦逊有礼,不骄傲自满,不
畏艰辛,积极进取,知道学无止境的人。
从学生的做批注情况来看,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写好相关的批注。
具体数据如下:
做批注找到3处关键词句的有2人,占全班的5%。
做批注找到4处关键词句的有10人,占全班的26%。
做批注找到5处关键词句的有6人,占全班的15%。
做批注找到6处关键词句的有9人,占全班的23%。
做批注找到7处关键词句的有8人,占全班的21%。
做批注找到8-11处关键词句的有4人,占全班的10%。
能找到5处以上关键词句的占全班的69%。
可见,学生都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