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人文精神_读_麦克卢汉精粹_有感

合集下载

读《麦克卢汉如是说》

读《麦克卢汉如是说》
学 教 育 2008.01

《麦克卢汉如是说》收录了 麦 克 卢 汉 从 1959 年 - 1979 年 期 间 的 讲 演 稿 和 访 谈 录 共 20 篇 , 均为未刊稿, 由麦克卢汉的女儿 斯 蒂 芬 妮 和 他 的 学 生 戴 维·斯 坦 斯整理编辑而成。在本书中, 麦 克卢汉式的语言已经不见了, 取 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话论 述, 但是麦克卢汉的理论并非是 从简单的语言逻辑关系就能理解 的, 他的理论还有着更多的抽象 性, 这就需要找出麦克卢汉思想 的核心概念来加以理解他的思想 脉络。笔者以为在麦克卢汉的这 本未刊稿集里有着三个关键词, 教育理念的革新、听觉时代的到 来以及艺术家无与伦比的先见性 是理解本书以及也是理解麦克卢 汉媒介思想观点的重要线索, 这 也是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展现麦克 卢汉思想的特点所在。
习的社区。这是因为信息流动 已经是最大的产业了。在对听 觉时代的解读中会发现麦克卢 汉的一个整体媒介影响论已经 清 晰 无 比 , 部 落 化— —— 非 部 落 化— —— 重 新 部 落 化 的 理 解 也 变 得 简单起来。
最后一个关键是关于艺术 家, 这个乍看上去同麦克卢汉的 媒介观没有任何关系的关键词却 是本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亮点。 理解了这里的艺术家, 读者就会 明白在麦克卢汉之前的很多论著 中 , 如 《 机 器 新 娘 》、 《 理 解 媒 介》等中为什么总是引用大量的 艺术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言语。麦 克卢汉委婉地告诉读者, 我们从 机械时代进入同步时代的时候, 从线性的、前后相继的分析类型 进入同步世界的时候, 我们不仅 进入了艺术家的世界, 而且看 到, 艺术与原有自然的对立消失 了, 商务与文化、学校与社会的 对立消失了。这里麦克卢汉所言 的艺术家的世界是与他一直强调 的同步世界、电子世界等同的, 也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里, 麦克 卢汉才又大胆地宣称: “艺术家 往往是充分认识到环境意义的 人, 所以有人说艺术家是人类的 ‘ 触 须 ’。 艺 术 家 的 良 心 聚 焦 在 技 术的心理意义和社会意义上, 他 为新环境和新的社会生活建立模 型。这些模型是新技术隐藏的潜 力 。” 在 麦 克 卢 汉 的 描 述 中 就 不 难看出他对艺术家在新媒介时代 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他甚至在 1966 年 的 一 场 演 讲 中 就 以 艺 术 家是新媒介的早期预警系统为主 题进行过演讲, 麦克卢汉把艺术 家当作了新媒介时代的考察家, 认为艺术家是能够唤起人们注意 新媒介环境的使者, 艺术家的角 色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就是弥合 人的自然装备和他的技术之间的 鸿沟的, 因为这条鸿沟在变得越 来越大的时候, 人是意识不到

麦克卢克与虚拟实在读后感

麦克卢克与虚拟实在读后感

麦克卢克与虚拟实在读后感
麦克卢汉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与以往真实世界不同的虚拟世界,那是各种媒介的混种杂交。

在这样的世界里,肉身的人可以与非肉身的人对话和互动。

后女性主义者堂娜•哈拉维则通过她著名的《赛博格宣言》,又把我们带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杂种世界”,这个世界的大门前飘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欢迎到杂种世界来!后现代是指对现代主义和社会经济现代性所作的批判和否定。

现代性的本质是力图综合和控制一切,迷恋秩序和权利,强调理性、逻辑、真理、基础和本质,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性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乃至无情的质疑与批判。

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强调突出主体性、透明性、和谐性。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人关于秩序和权利迷恋的一种挑战,现代人“把握自然秩序的希望将导致对自然行使权利。

当它被转移到社会领域,变成通过利用社会秩序对人进行驱使时,这一希望变得很危险。

而后现代的感悟则对现代人关于‘纯粹理性’的渴望抱持一种怀疑论的态度。

它怀疑所谓的理性的纯粹性,事实上掩盖了奸诈的权利关系”。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力图撕碎那种现代人精心编织而成的理性网络,给出一幅多元的、全景式的超越旧有思想的图像。

而是把它们放进历史实践和经验活动中去考察。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差异场域下的多重空间,一个认同和边界跨越的复杂关系网络中。

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前的新时代,即“后现代”。

潜存于这个负责关系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是各种观念。

它们正在冲击、
荡涤我们称做“现代性”的观念,如“自然”与“文化”的观念,人类与非人类的观念,男性和女性的观念,甚至超越了善与恶,超越一切古老范畴的界限。

对麦克卢汉的思考

对麦克卢汉的思考

读书笔记读罢这篇关于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关系的文章,我更深刻的理解了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同时更情不自禁的感叹他的伟大。

说实话,在地便在教材是哪个读到麦克卢汉的思想时,我的心中充满着不解。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种比喻式的语言让人觉得很抽象,书中给出的例子虽然毒很贴切,但总觉得要将这样的理论扩展到更大的领域就不会很恰当了。

在说“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也十分让人不解,学传播学也有半个学期了,从学拉斯维尔的“5w”理论开始,我们就清楚地将传播内容与传播媒介做了划分,虽然书中的论述让人觉得也有一些道理,但“媒介即讯息”这种说法多少让人感到十分片面。

至于冷热媒介的分类,我可以理解其分类的标准,这样分类也确有其意义,但的确有许多媒介无法明确分类,让人感到如此分类不是很恰当。

总之,这一套理论的深层意义在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

在反复的读书和读这篇关于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现实意义间的关系的文章之后,我才逐渐认识到他思想的深刻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全球的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兴盛,正是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的深刻体现。

电视,当时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是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走到了老一辈人的前面,所谓的文化反哺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出现。

的确,今天看来真正改变社会的并非当时电视中播出的内容,而是电视这种新的媒介形式。

而当过去十几年,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飞速变化的时候,“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更好的得到了体现。

记得小时候,爷爷有一个记满号码的小电话本,爷爷需要翻很久,才能找到某个老家亲戚的电话,与亲戚之间可能几个月才会打一个电话。

而今,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方便的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联系,媒介改变着我们的社会。

而麦克卢汉的反主流精神气质和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而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的划分和由此带来的关于人类社会“部落化”、“脱离部落化”、“再部落化”的论述,同样深刻,也具有着很强的前瞻性。

《理解媒介》-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Word版

《理解媒介》-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Word版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1964年,麦克卢汉所著传播学巨作《理解媒介》横空出世,一经出版,即获得如潮好评,其中许多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既是讯息”“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机器新娘》和《理解媒介》的出版使其声名大作,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

他声誉沉载,一生颇富戏剧性--在世时毁誉之声别若天壤,直至上世纪末思想才被认同,而网络时代的今天,麦克卢汉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思想振聋发聩,他的洞见为当代所推崇,同时代人均不能望其项背。

联系实际,我对《理解媒介》《机器新娘》中,麦克卢汉的思想有如下的理解:1.环球村。

在信息化时代,全球性的交流日趋紧密,经济趋于统一,不断整合,时间空间的差别逐渐削弱,地球由过去以地区为界以国为界转向结为一体。

在信息化时代,讯息传播的迅速和无国界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突飞猛进,实现贸易、文化、科技的高度自由化,通讯领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空前的接近,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全球3.0时代,跨国公司取代国家成为交流主体,国家发展由早期的武力扩张变为以智慧和人才为核心的竞争与合作。

21世纪初期的全球化过程正是“环球村”概念的真实写照。

2.“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

”这一观点是随着电视称为主流媒体之后提出来的观点,对麦克卢汉来说,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媒介因为人的需求而产生而改变,而人也因为媒介的形态而产生新的尺度,因此改变着整个社会形态。

用“讯息”一词将其中的联系结合到一起。

它重塑着社会形态,因此,控制媒介的人即可控制社会,是尺度和标准的把关人,即控制媒介就体现着权力,给每个时代创造出了新的环境,使人们在新的信息传递模式下形成新的习惯,新的社会结构,对应着新的信息识别系统,新的符号,即也代表着新的讯息。

3.热媒介和冷媒介。

在书中,麦克卢汉的定义是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的。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媒介》是一本由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著的著名著作,该书深刻地探讨了媒介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媒介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阅读完《媒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他指出,不同的媒介对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社会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深刻地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不同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电报、电话、电视等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引发了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媒介》让我认识到,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介层出不穷,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全球村庄”的概念,他认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村庄,信息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快速传播,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加速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也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麦克卢汉的观点和分析让我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也让我对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读后感

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读后感

在回顾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开创性作品"媒介是信息"时,我对媒体对社
会的深刻影响所持的深刻而发人深省的概念感到震惊。

McLuhan声
称“媒介是信息”强调了信息传播媒介的特殊重要性,超越了仅仅关
注信息本身的内容。

这对传统的免疫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突出了媒
介在塑造我们的认识和经验方面的影响力。

麦克卢汉对印刷,广播,
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深刻分析及其对人类行为和认知的深刻影响,
促使人们反思我们消费的媒体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麦克卢汉的讨论中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他承担了信使塑造信息的作用。

他强调,内容提供者如何通过选择媒介和传送方式发挥巨大影响。

这让我想到了内容创作者和记者在为他们的信息选择正确媒介方面的
责任,以及能够偷偷通过媒介本身的狡猾偏见。

这也使我意识到,在
消耗媒体时,对信使及其动机保持批判性观察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在
以各种疯狂方式塑造信息方面拥有大量权力。

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是信息”对媒体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有了
更复杂的理解。

他的启示激起了我内心的一系列问题,敦促我思考不
同媒体对我们看法的深远影响,并更清楚地了解那些传达这些变革性
信息的预言者。

现在,我站在一个实现的花园中,看到媒体的诱惑力
来塑造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互动,并承认迫切需要批判性地评价塑造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媒介和信使。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范文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范文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范文《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今天读了之后,我崇拜万分。

从行文风格上,可以说他真算是文人,更像一个诗人。

在追求解放人类的真理,在创作,而不是在解释,他是在走自己的路,让自己的人生潇洒的时候,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人类的传播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就叫先知,无时无刻的在挖掘自己的天分,而自己的天分便是没有受过社会污染的那一份人的本性。

他在追求自己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也在身先垂范的把他的价值观融入到他的学术当中。

《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新旧更替的变化引起的环境的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全面性的影响。

所以说,可以将《理解媒介》称之为媒介专门史,如果再宽泛一点说,它还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因为在麦克卢汉的理解里,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意义上的,而是包容了一切能让人与其他元素发生关系的物质。

《理解媒介》,很难看到麦克卢汉正儿八经地给人解释他的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探索,不解释”。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使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这些被后人称为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媒介三论的提出惊世骇俗,意图颠覆以前的所有传播理论,而建立一个新的理论王国,它们贯穿全书,是完成这样一个媒介全景勾画的主要用色;第二部则是是运用这三论来分析麦克卢汉自己能想到的一切文化、政治、社会现象,并将这些重大现象统统划拉到媒介的巨大影响之下。

第一部中,"媒介是人类的延伸",这句话甚是精辟,从本质上把握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但守护了人类的文明,而且为现代的媒介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媒介的作用就像走了一圈,但最后又回到了原点,不同的是,在这一圈过后,媒介更加的成熟,但是媒介也清楚了自己的使命,媒介是人类的延伸,麦克卢汉用自己的思想来宣传自己的理论。

大家都知道,麦克卢汉的著名言论就是“媒介即讯息”,媒介传递的内容根本不在他所关注的行列,或者说他认为内容所起的作用根本就不能和媒介本身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相比,正如在序言里拉姆潘所提到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事情所以然的动因,而不是使人知其然的动因”,他自己也开篇明义,在第一章开始就解释了这个问题,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

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

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

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

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

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理解媒介读后感终结

理解媒介读后感终结

姓名:吴超学号:2008221110410010 班级:08国交传播学作业人类的延伸——读《理解媒介》后感《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今天读了之后,使我崇拜万分,并不是因为这是名著,或者是麦克卢汉的光环,而是发现我和他真的很像,抬高了自己品味。

从行文风格上,可以说他真算是文人,更像一个诗人。

在追求解放人类的真理,在创作,而不是在解释,他是在走自己的路,让自己的人生潇洒的时候,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人类的传播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就叫先知,无时无刻的在挖掘自己的天分,而自己的天分便是没有受过社会污染的那一份人的本性。

他在追求自己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也在身先垂范的把他的价值观融入到他的学术当中。

在这本书当中,他提出了以下的几个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使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这些被后人称为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

首先对媒介即是讯息,这一观点是随着电视称为主流媒体之后提出来的观点,那时候,人民已经从通过艰涩的读书媒介来获取知识跟别人进行交流,转化为可以通过图片,声音,来进行了解,从而进行跟别人进行交流,而且这种媒介更容易被人理解,而且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媒介起着头号作用,而且这种媒介改变了人民以前的观点,媒介只是形式这种观念逐渐被人淡化,只注重实质,而不注重形式的观念遭到的冲击,对麦克卢汉来说,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他是积极地,能动的,对讯息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

他的思想观点实在是远远超越了时代和那个时代人的地平线,在口语时代,语言作为传播媒介,塑造了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在这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依赖于耳传口授,这也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较小的生活空间,这也是当时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相互之间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关系,在口语媒介时代,整个社会是团体部落形式的,而且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有少数人构成的等级文化专家,文字媒介的出现宣传了这些文化专家的思想,为了独树一帜,为了显示他们的学识渊博,他们把所有他们所知道的形成自己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与别的系统是相互冲突的,对这个系统进行哲学上的预测,从而使这个系统可以在自己的思想之内进行循环下去,然而这种思想严重禁锢了后人的发散思维,而且很多情况下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甚至已经失去的其本身所代表的意义,比方说,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中国的文言文,这些本来是一种简单的传播媒介,简单的选举制度,一种简单跟别人进行交通的工具,在文字出现之后,在稳定和发展之后变将很小的事情复杂化,冠冕堂皇的称之为文化,称之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社会上总是存在着新的思维,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思维都是创新。

麦克卢汉和他的思想遗产

麦克卢汉和他的思想遗产

麦克卢汉和他的思想遗产——读《理解媒介》有感《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之作,对当时乃至现在的传播学界都有极大地影响。

这本著作我已经拜读过几遍,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触,旷世之作之所以旷世正是因为其思想的超前性和独特性。

在这里我想记录下我的一些感想和对该著作的个人理解,或许有些浅薄,但也是诚挚之作。

该篇读书笔记我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麦克卢汉个人的看法;二是对《理解媒介》这本书的理解;三是引发的一点个人思考。

一、麦克卢汉之我见(一)生平: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市,父亲是卫理公会教徒保险推销员,母亲是一位浸礼会教徒女演员,善于朗诵,在北美巡回演出。

起初学的是工程学,随着他对英国文学的不断增长的热情,淹没了他早年想当工程师的愿望。

之后进入剑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麦克卢汉与1936年在威斯康辛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在20多年的教师和批评家的历程中,发表了许多文章。

在剑桥,他深受所谓“新批评”学派的方法论和道德倾向的影响。

新批评学派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多数作家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表达了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对抗。

这些对他早年的媒介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文学批评家(机器新娘)——50年代的转化时期(接受了英尼斯的学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中)——60年代的成熟期(古登堡星河璀璨,理解媒介等)。

(二)主要著作:1、1951年的《机器新娘》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对每日生活进行解释,它标志着麦克卢汉学术生涯的真正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卷入这个传播媒介研究的大漩涡中。

其中麦克卢汉第一次对现代传播媒介和大众文化作了全面分析,包含了麦克卢汉自身中的一种尖锐的矛盾:“一方面他具有一种清晰地愿望,想对现代传播(特别是广告)导致的“集体的恍惚”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他又趋向于从传播媒介形式的自身条件来将其作为美学整体进行思考。

”12、1962年的《古登堡星河璀璨》表现了作者对表音文字和印刷品造成的感觉和文化后果的深远沉思。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麦克卢汉提出过三个非常著名也非常受争议的论断:媒介延伸论,媒介讯息论以及媒介凉热论.麦克卢汉对媒介内涵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们平时对于媒介的定义.麦克卢汉认为,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的定义中,任何的一种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这种延伸就是人"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在这种意义上,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辆是人腿的延伸,电脑是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因此它们都是媒介.然而无论在什么时候发生这种延伸,中枢神经系统似乎都要在受到影响的区域实行自我保护的麻痹机制,把它隔绝开来,使它麻醉,使它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东西.因此,凭借这种综合症,人把新技术的心理和社会意识维持在无意识的水平,即使新媒介诱发的新环境无处不在,并且使我们的感知平衡发生变化,这个新环境也变的"看不见"了.麦克卢汉认为,我们总是无可避免的"踏入"到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中,对于媒介这个大环境的存在,我们常常是深入其中而不自知.这就是媒介力量最可怕的地方.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那个尖锐的问题:鱼儿知道它在水里么?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浸淫在媒介中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认知,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而且还把此种被改变后的认知当作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产生的认知.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他所坚持的两个假设:一个是"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视为的那样"(we become what we behold);一个是"我们塑造了我们的工具,任何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正如我们修建了公路和隧道,这些发明创造使人腿的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延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自己所发明的工具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我们对距离的认识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这是他最知名也最具争议的思想.麦克卢汉认为,不管我们平时对讯息和信息的理解如何,我们都忽视了媒介讯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们有力量改变社会进程和人类的关系和行为.在麦克卢汉认为,任何由媒介引起的在社会或者文化领域的变化,都是媒介的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传播内容是无关紧要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媒介自身的形式."各种媒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新媒介的产生促进了改革.麦克卢汉一再坚持,研究媒介者应该关注媒介的形式,并了解媒介的新形式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尺度,对人类社会的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社会受到更深刻影响的,是人们借以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内容."那么媒介究竟是什么样的讯息呢?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形式改变了人类感官与感知的关系.每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官比例发生变化.如拼音文字产生以后,视觉就被放到了感官系统的最高级.而每一次感官比例的变化调整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拼音文字被发明以后,人对世界的抽象思维把握发生了改变,想象力,情感和感知生活就发生了相应的分离.我们上下或左右的扫描印刷品,我们就开始按照序列,线形的方式进行思考,沿着直线的形式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线形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了垂直的权力关系.由于将感官的参与和人类的感知相联系,麦克卢汉别出心裁的提出了媒介凉热论.按照麦克卢汉的定义,使某一感觉器官做"高度定义"扩张的传媒媒介,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却只涉及到一种感官,虽然有高抽象性,却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度非常低,这样的媒介就是热媒介.反之,"低度定义"涉及到的人类感官范围较广,但能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详细的描述,需要人来补充,因而使人的参与度较高,这样的媒介就是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凉热论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与批评.学界认为麦克卢汉对媒介影响力的论述显然将问题简单化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实际上麦克卢汉在这里实际上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媒介中的民主参与问题,他真正谈论的是人在媒介中的主动参与问题."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麦克卢汉所定义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指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麦克卢汉推崇冷的媒介,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热媒介进行批评.他认为人们显然已经越来越醉心于用技术塑造越来越热的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民主参与的阵地.热媒介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

理解新媒介_重读麦克卢汉

理解新媒介_重读麦克卢汉

青年记者・2009年4月中理论视野20世纪后期网络与计算机联姻,发展成为全球联通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诞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同时也成为人类传播媒介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革命,被人们称为新媒介、第四媒介。

其实,早在互联网诞生前的20世纪60年代,当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开始显露出它们的优势时,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就在他的名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指出了媒介的本质及力量,分析了媒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大胆地预言了电子媒介的影响。

他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延伸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他认为媒介就是讯息,是媒介本身而不是媒介传递的信息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他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

网络时代的“地球村”麦克卢汉在1964年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最终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新的“地球村”。

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和实时性将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的距离大大缩小,于是重新“部落化”,形成“地球村”。

在电子媒介崭露头脚的时候,大部分人并不相信他的这一预言,但新媒介正在把这一预言变成现实。

技术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可能。

今天的“地球村”首先指的是由新媒介塑造的一种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生存环境。

这是一种“电子村落”,在这里,电子远程出席和非同步出席代替了真实的“出席”;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以及电子影剧院为人们提供了丰富● 王 蕊理解新媒介:重读麦克卢汉多彩的工作、学习和娱乐生活。

在一个偏远的村落生活,却能与整个地球(世界)同步,这就是网络时代地球村的形态之一。

现在,在各个网站上通过聊天工具,人们不用露面就可以寻找志同道合者进行联系。

这正是印刷文明所培育起来的人们遭遇网络时代之后在寻找一种重新部落化的状态,在寻找失落的口头文化传统。

媒介即讯息当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这一论断时,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

艺术的视角――理解麦克卢汉

艺术的视角――理解麦克卢汉

艺术的视角――理解麦克卢汉[内容摘要]本文从麦克卢汉的学术背景和他所处的时代的传播学研究的实际出发,提出从艺术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出发来理解麦克卢汉,将为我们理解他那些奇诡的理论开辟新的道路。

[关键词]媒介;麦克卢汉;艺术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一个在传播史上石破天惊的说法:“媒介就是讯息〔Theediuistheessage〕。

〞此言一出,众议纷纷。

一些人把它视为神谕,而另一些人那么认为这不过是哗众取宠的无稽之谈。

几十年来,麦克卢汉的这句“格言〞不但不断地被人引用,而且一直为人们所争论,各国的传播学者都曾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对其进行解释,这种探索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

鉴于麦克卢汉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来理解他的思想。

换句话说,把他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来看待可能会使一切更容易理解。

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试图答复为什么麦克卢汉的思维方式是艺术家的;在此根底上,尝试着解释他的主要理论“媒介就是讯息〞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在答复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方面所做的奉献。

笔者还将分析他对媒介结构所做的澄清。

最后,还将讨论麦克卢汉在中国的传播学界倍受重视的原因,并对他的研究方法和“媒介就是讯息〞的含义做一番归纳。

一、麦克卢汉的文学背景麦克卢汉的教育背景根本上是文学方面的。

1933年,麦克卢汉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anit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然后他学了很短时间的工程,可很快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于是又回过头来学文学。

1934年,他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此后不久,他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

1942年,他获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

作为一位文学学者,麦克卢汉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而不是接受那些现成的教条。

诗歌艺术为文化定位和感觉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麦克卢汉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在他的著作中多处可以看到诗歌的影响。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

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

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

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麦克卢汉精粹读后感

麦克卢汉精粹读后感

麦克卢汉精粹读后感本文是麦克卢汉精粹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麦克卢汉精粹》这本书几乎囊括了麦克卢汉所有的思想和理论,我们将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理论进行分享,也就是“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冷媒介和热媒介”理论以及“媒介即讯息”理论。了解了这三个理论,也就抓住了麦克卢汉思想的精髓。《麦克卢汉精粹》这本书是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作摘抄、语录、书信、访谈等资料的汇编。作者埃里克并没有对他的父亲做出主观评价,也无意于介绍麦克卢汉的生平往事、趣事逸闻。他想让通过一系列麦克卢汉的资料,去接触一个原原本本的麦克卢汉,正像“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他想让我们自己去理解麦克卢汉,从他的思想中找到启示,理解互联网等媒介的本质,从而更好地驾驭媒介。《麦克卢汉精粹》的作者埃里克·麦克卢汉,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技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父亲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世界著名传播学者,因做出“地球村”等准确预言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先知”。埃里克担任过麦克卢汉15年的学术助手,不管是对他的生平还是思想都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思考,著有《谁是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等书。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支配的时代。各种新媒介的出现令人眼花缭乱,手机、电脑占据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媒介以其无处不在与无所不能的特性,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思维习惯之中,并且成为每个现代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媒介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媒介的本质?怎样以超脱从容的态度使用媒介、避免被媒介支配?媒介学者麦克卢汉将给你答案。马歇尔·麦克卢汉(作者的父亲)是世界著名传播学者,因做出“地球村”等一系列准确预言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先知”。本书介绍了麦克卢汉的三个核心媒介理论:“媒介即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媒介即讯息”,了解了这三个理论,就抓住了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精髓。。

关于麦克卢汉的研究

关于麦克卢汉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关于麦克卢汉的研究作者:金惠敏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3期有人说美学已经寿终正寝了,的确是有点那个意思,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小圈子小打小闹小游戏而已,国内国际都差不多,人们就当它不存在。

不过让职业美学家未曾觉察的是,美学在其他学科正呈燎原之势,比如这些年风靡英美学界和中国学界的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直接将美学当作其政治学的核心,他重新界定了“政治”和“美学”概念,认为社会治理意义上的政治就不是政治,他心目中的政治恰恰是对这种政治的反抗,真正的政治应该是公正的“感性分享”,即平等地配享感性。

感性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回答在我们是肯定的。

其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就是每个人的感受,让你每天感觉不好,你试试,而什么精神、意识、信仰倒还真在其次。

意识形态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非要说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话,那它也必须通过我们的感觉,通过我们的感觉也才有其紧要性,否则就是无关紧要的。

今天媒介早已无处不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渗透为我们的“基础本体论”。

玩笑话说,许多人每天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

而我们想问,这媒介让你对世界有了什么样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感觉?我们的媒介研究并不热心这个,它变成了冷冰冰的科学,变成了没有人在其中的科学,没有人性的科学。

组织这组文章,我们意在看看媒介理论大师麦克卢汉是如何研究媒介的:我们发现,不单是有一个“媒介麦克卢汉”,如莱文森说的“数码麦克卢汉”,还有一个“美学麦克卢汉”。

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考古式地复原麦克卢汉,而且还有企划将麦克卢汉作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媒介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美学,就是人文,就是文化。

我们本无所谓什么媒介或技术,与我们生命攸关的是它对我们的感觉究竟意谓着什么。

本组文章或专注于麦克卢汉本身,或放眼麦克卢汉的延伸,其对解决当代社会和理论问题的启示,具体内容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我只想说一句,这些研究将温暖我们目前僵硬的没有温度的媒介“科学”,美学也将由此找到自己的价值。

关于麦克卢汉精粹中《麻木性自恋》的解读

关于麦克卢汉精粹中《麻木性自恋》的解读

(2)电子媒介时代
1、感 受到新 技术
2、创 造新技 术来截 除新压 力
3、创 造更新 的技术
“人们仿佛成了机器世界的生殖器官”
(3)器官的延伸——中枢系统的延伸——延伸冲破 人体,中枢系统完全暴露,量变引起质变延伸出 一个体外系统:电子媒介创造的世界。 从此我们有了两个世界:现实——中枢系统 虚 拟(拟态)——电子媒介世纪
4、引发的担忧
?两个世界究竟谁厉害? ?人类——媒介的延伸(对虚拟世界的顺从、依赖) ?拱手将自己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交给电子媒介操纵?
5、显著地反驳
技术本来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 运用技术的人而不是技术本身?
麦氏的反驳:“我们仍然未能摆脱这样一个幻想:真正重要的 是如何使用媒介,而不是媒介对我们做了什么以及媒介与我 们一道做了什么。这是技术白痴的傻瓜立场。我尝试追踪、 揭示媒介对人的冲击,从有史以来直到今天的影响,就是为 了逃出这种自恋性痴迷。”
麻木性自恋
——对现代媒介环境的反思
生病与治病:
人身体不适往往是因为人的体内受到了某种刺激没 有达到某种平衡(高血压、过敏、肿瘤)
——人类一直在追求着体内与体外的平衡,否则会 背负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去除刺激,达到舒 适
1、理论前提:
• 媒介——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是人感官、感觉的延伸、扩展。 例如,文字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 电视是视、听、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这说明了媒介对人 感觉中枢的影响。
“电力技术到来之后,人延伸出(或者说在体外建 立了)一个活生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模式。到了这 一步,这一发展意味着一种拼死的、自杀性的自 我截除……”(我们拼命创造新技术)
1
麻木性 自恋
麻木、落后 受中枢系统控制

重读麦克卢汉

重读麦克卢汉

重读麦克卢汉(文一)分类:资料库2008.3.23 20:41 作者:传者| 评论:0 | 阅读:55陈卫星: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内容提要麦克卢汉McLuhan的传播思想是从技术变化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出发的,直接师承了哈洛德.英尼斯INNIS。

只不过,麦克卢汉关心媒介超过关心文明,从媒介的技术文化特点出发来阐释传播媒介的心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并提出了似是而非的冷热媒介区分。

对社会的文化发展持媒介技术决定论,麦克卢汉忽略了传播关系的支配作用。

而信息传播的效果实际上离不开社会主体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On McLuhan’s Communication TheoryInherited in Harold INNIS, McLuhan’s communication theory takes its depatreure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However, McLuhan’s concern is more of the mediu m itself than of civilization as he expounds, in a media-techno-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psyc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media, and sets for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ot”and “cool” media which sounds logical but misleading. A media-technological determinist on social-cultural development, McLuhan ignores the dominant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relations.In fact, any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cannot but occur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 society and the related social environment.在欧美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史上,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说,麦克卢汉的传播理论与控制论、经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相比,算不上大流派,但他的理论却是最普及的,被人解释最多的,并成为西方六十年代的时髦思潮和一个有未来主义色彩的“传播意识形态”的版本,一本用技术药方包办社会问题的福音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思想延伸 等,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
及其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从这样的话 都具有启示价值。
语中我们便不难看出他真正的研究意义
他认为: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
所在。现在就让我们追随着他的媒介观 脚的延伸,电话是声音和耳朵的延伸,印
和传播观,去探索今天我们应该具备的 刷品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
[作者简介 ]胡雨婷,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
100 今日南国 T H E SO U T H O F C H IN A T O D A Y 2008.03
统一的有机体,电子媒介通过压缩时间 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一些电脑高手出于好 的提出,并不仅仅只是告诉我们媒介不
和空间两个维度,使人类大家庭紧密地 玩而制造的,这种道德和法律意识的缺 是工具,他还向我们透露了一种应对的
们再也不能扮演读书识字的西方人那种 超然物外和脱离社会的角色”。他提醒人
人来操控的,从信息的采集在信息传到 给受众的这一过程,无数的“把关人”对
角来审视这种理解,让它为当今人类和 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们意识到在地球村时代,人们社会角色 信息进行过选择和调整,传达给受众的
的改变,人们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加 信息已经不再等同于原始的信息了,媒
么,而是执着于媒介是怎样影响和改变 人的,他只是再一次从人类和社会变革
息的工具,媒介并不仅仅是承载内容的 形式和外壳,它们不是“人与自然的桥
正是如此。
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媒介是如何影响 梁”,它们本身就是“信息”,它们本身就
四、结语
人,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如何让媒介更 好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他希望通过电子媒介来消除时空,
使全人类包容于我们身上,我们必然要
旧世界遗存的东西”,“一切媒介都要重 塑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怀特的
读他的理论,怎样用其理论指导我们现 在的媒介生活应该才是最为重要的。在 媒介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需要麦克卢
参与自己每一个行动所产生的后果,我 “把关人”理论中找到答案。媒介是经由 汉对媒介的理解,也更需要用人文的视
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地球村”、“内 所不包的。媒介是人的一切外化、延伸、
爆”,最后到“人类文明传播史”,他的思 产出,一句话,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他
想根植于人类文明的宏观背景之中,他 研究的媒介涉及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的媒介观和传播观洋溢着浓厚的人文主 和一切层面──衣食住行、机械电力、语
义精神。在《理解媒介》的序言中,他说: 言文字、娱乐游戏、科学技术、艺术世界
[4]刘益娟.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在 E
到整个社会文化和道德的缺失。更为恐 报》,《日立晚报》,或大陆《人民日报》的 时代.文史研究,2007.
怖的是病毒的蔓延、黑客的入侵,网络安 报道就会有不同的讯息呈现。这一观点 全已经成为了现今的网络的头等问题。 提出了对“媒介即是讯息”的新的看法。
注: 以上麦克卢汉引语全部来自 《麦克
又一次应证了他的担忧。如今打开 它塑造信息,它本身就是信息。
息”浅析.东南传播,2007.
网站,暴力的、色情的图片和视频几乎无 孔不入,虚假的、伪造的事件和新闻几乎
同一种讯息会因为选择不同的媒介 而改变讯息的内容。例如同样是台湾乡
[3] 何道宽.媒介即文化.现代传播, 2006.
无处不在。不良信息的滋延势必会危害 镇市长的选举结果揭晓,透过 《中央日
是“自然”。对于这句经典名言,麦克卢汉 说出了他的理由: “新媒介并不是把我们 与“真实的”旧世界联系起来;它们就是
我们暂且无须争论麦克卢汉的众多 观点的正确与否,至少我们应该从中看
使人发展成为完整的人,使人类社会成 真实的世界,它们为所欲为地重新塑造 到一种人文的关怀,用人文的视角来解
为一个地球村,但同时他也明确的指出 “电子技术使我们和全人类关系密切,又
媒介的学者已经向我们宣告了这一时代的到来,但当时的人们在他的声音中只听到了晦涩难懂、模糊不清。今天,我们有了充足的
社会、技术和学术条件去重新理解他,解读他,要看到的不仅是他对于媒介的超前论断,更应该透过媒介看到麦克卢汉立足于整个
人类发展上所展现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麦克卢汉;媒介;信息;文化;人文精神
延伸”、“重新部落化”等论述都已经成为 和新的观念”、“货币-穷人的信用卡”、
现实,现在没有人能够撼动这些理论。麦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时钟-时间的
克卢汉的学养是文人,从“媒介— ——人体 气味”、“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等,
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到“电子媒介是 可以看出他的媒介概念是宽泛无边、无
介技术研究的学者,主张发展媒介技术 力技术的内爆迫使人承担义务并参与行 就不能全盘地听信媒介所传达的讯息,
实现电子时代的到来。他将媒介的演变 动”。
对于不同的媒介要有选择,对于媒介传
上升到影响人类演变的高度,他痛恨残
达的内容也更需要选择。
缺不全,希望人能够得到全面的、立体似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媒介即讯息
这正好也迎合了当代所提出的“媒
媒介素养,去找寻当时代的媒介信息文 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电子技
明。
术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等,总之,
人如果同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就必须通
一、媒介—— —人体的延伸
过人体的延伸即媒介。在英语中的“麦克
卢汉式”的语言和思想便由此而来。麦克
麦克卢汉首创了“媒介”一词。在现 卢汉秉承着文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凭着 代的汉语词典中对媒介的解释有两种: 直觉说话,并将这种直觉扩大化,描述而
② 陈永国. 互文性. 外国文学⑻
⑥ 蒂费纳·萨莫瓦约. 互文性研究.
本全新的阐释空间。这对于当今文学批 2003.
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评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为我们观照文本
③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外国文
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学研究,1996.
T H E SO U T H O F C H IN A T O D A Y 2008.03 今日南国 101
一种是狭义的观点,指媒体即交流信息 不总结,定性而不定量,留给我们学习的
的工具,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报纸、 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另一种是广义 的观点,指介质即使人与人、人与事物、
是大写的两个字“感知”。他在媒介的研 究中加入了“感知革命”的因素,思考传 播媒介如何扩大了人的基本感觉,包括
事物与事物产生联系和发生关系的一切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中枢神经系统
联系在一起,大家交往密切,人再也不是 失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一大难关。麦 警示,让我们重新审视媒介的作用,重新
残缺不全的畸形人,“谷登堡时代”也随 克卢汉在近半个世纪前早已给人们敲响 看待媒介,从而重新应对媒介。媒介传达
之过去。因此麦克卢汉也是首先提倡媒 了警钟:“这是一个忧虑的时代,因为电 给我们的既然不是真实的世界,那我们
东西。麦克卢汉就是用这种泛媒介观点 解释种种现象,他认为媒介无处不在,如
等,这在当时的传播媒介研究中是极其 独特的,正如他所说“一切媒介都给我们
的生活赋予人为的感知和武断的价值”, 在感知思想引导下,他的表述方式独树 一帜,他的思想标新立异,他的洞察力穿 越时空。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说:“麦克卢 汉凭借直觉说话。不仅如此,他还拓展直 觉,使之带着唤醒的能力回到这个世界。 我们向麦克卢汉学什么呢?— ——感知, 感知,感知。”
[中图分类号 ] 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1190(2008)03- 0100- 02
有人说: “批评家要花三十年去理解 影随行。按照他的观点,在《理解媒介》种
麦克卢汉”,那是因为在等待历史一个个 曾 列 举 了 26 种 媒 介 , 其 中 包 括 “ 服
去证明他预言,如今“地球村”、“意识的 装— ——延伸的皮肤”、“住宅-新的外貌
感知,属于本体的一部分机能,当全 世界都把媒介当作一种工具、一种接连 的渠道时,麦克卢汉率先改变了这种观 点,他以人本身、以人的本能为出发点, 将媒介不在当作是独立于本体之外的一 种工具,而是由人的本体所拓展开去的 一种存在,固然这种存在引起了众多的 争议,但是这种人本主义的思考方法也 是值得赞赏的。
注释:

④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 . 艺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读被无限地推迟,文本由此获得无限开
① 戴维·洛奇.小说艺术.作家出版
⑤ 王岳川.中国镜像— ——90 年代文 探
放和多种转译的可能性特征,正是这些 社 ⑻1998.
化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互文关系在这些文本中的运动赋予了文
[参考文献 ]
强,因为他明白地球村时代的负面在于 会使单个的危害扩大到全球的危害,希
介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是
[1] 吴华清.麦克卢汉的视角— ——读
在原有的旧世界基础上重新塑造了一个 (理解媒介)随感.传媒书评.
望人们能通过自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世界。媒介并不是单纯传递信息的工具,
[2] 韩立霞.麦克卢汉“媒介即是讯
的发展,做一个完整的人。许多人认为他
介素养”的观点。在被媒介包围的当时代
夸大其词,认为媒介的影响力远不可触
“新媒介不是人与自然的桥梁,它们 人们,如何看待媒介,如何合理地对待媒
及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变革,其实他并 就是自然。”
介,如何适当地运用媒介是需要具备的
不是在探寻人类社会分段的标准是什
在麦克卢汉这里,媒介并非传递信 一种基本的素养,而麦克卢汉的潜台词
2008 年 3 月 (总第 85 期)
今日南国 TH E SO U TH O F C H IN A TO D A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