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教学设计_2.doc

合集下载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章节:第一单元《诗歌五首》内容:本节课选取五首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春晓》、《夜泊牛渚怀古》、《秋浦歌》和《送元二使安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难点: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诗歌讲解:a. 讲解《登鹳雀楼》:介绍作者王之涣,讲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b. 讲解《春晓》:解析诗人孟浩然的写作技巧和诗歌所表达的春天意境。

c. 讲解《夜泊牛渚怀古》:分析诗人杜甫对历史的感慨和诗歌的表现手法。

d. 讲解《秋浦歌》:解读诗人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e. 讲解《送元二使安西》:讲述王维的写作背景,解析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五首诗歌,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分析,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5.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讨论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作者背景、诗歌意境等,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意境: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春晓》作者:孟浩然意境: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

3. 《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杜甫意境:历史的沉淀,怀古之情,泊船之难。

4. 《秋浦歌》作者:白居易意境: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歌唱人生。

5.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意境:友谊至上,离别之情,远行之路。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诗歌五首》是一部唐代文学代表作之一,由唐代杜甫创作。

其选材质朴、意境高远,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诗歌五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需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五首经典之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及其创作背景,了解《诗歌五首》的文化背景及艺术价值。

2. 理解《诗歌五首》的文本结构、语言特点及优美词句。

3. 分析《诗歌五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到诗歌是人类深刻感情的诠释。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鉴赏能力,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五首》的文化背景,文本结构与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结合文本理解《诗歌五首》中“道义哲理”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启发让学生通过背景图片、音乐等多种媒介感受唐代的文化背景,引领学生进入古代诗文的世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化背景知识。

2. 观察思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选择合适的“诗歌五首”课文,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文本结构、语言特点及优美词句,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美和感受。

3. 诗歌赏析通过文本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杜甫的“道义哲理”,文章的主旨及语气情感。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诗歌的含义和意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组成展示小组,并分享自己的认识及见解。

5. 拓展阅读在学习唐诗杜甫时,可以将范文经典和现代阅读的文章进行对比,拓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不同的美和感受,并领悟人类智慧和情感的反映。

6. 战报汇报通过课堂战报和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五首》的理解和欣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策略1. 情感、语境与文化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媒介体验和感悟唐代文化、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本教学设计以“《诗五首》教学”为主题,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

首先通过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1. 通过介绍五首古典诗歌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课堂朗读、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课堂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加深学生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活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点读,音频配合及翻译等方式),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五首古典诗歌(《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春晓》和《望岳》)和它们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古典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阅读和感受(20分钟)老师让学生先通过课堂点读或者播放音频,朗读五首古典诗歌,然后老师重复读,这时候老师要加强某些字句的语音模仿,比如刻画特殊音节或者节奏感的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之后,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化解学生对某个生僻字或短语的疑虑。

接下来,让学生翻译一个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与文字理解能力。

3. 学生表演和课堂交流(30分钟)让学生分组表演诗歌,每组选定一个情感和意境,根据组合的情感音乐,在限定的时间内,配以生动的姿态和动作,表演诗歌的意象,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你的表演情感。

八下诗五首教案 诗五首八下教学设计新

八下诗五首教案 诗五首八下教学设计新

八下诗五首教案诗五首八下教学设计新【篇一】八下诗五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3、培养大家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作者作品介绍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诗派的鼻祖。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2.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有“________”之称,与杜甫合称________,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

杜甫赞其诗歌“笔落惊风雨,________”。

3.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

郭沫若赞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唐代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

5.龚自珍,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背景介绍1、《饮酒》组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

大约是义熙十三年,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的。

这二十首诗都是借酒为题,直抒胸臆,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反映的是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还乡”离开长安时,友人盛情地送别与诗人愁闷愤懑、向往重返长安施展才华的复杂心境。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30.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诗五首》教学设计

《诗五首》教学设计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并欣赏五首不同风格的诗歌;2. 学习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课堂环境(幻灯片、音乐等);2. 打印或投影五首不同风格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创建一个放松的氛围;2. 提问:“诗歌是什么?你对诗歌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诗歌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或投影第一首诗歌,学生独立阅读并标记重要内容;2. 学生群体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并鼓励学生评价诗歌的效果。

三、学生表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练习表演;2. 学生可以进行朗诵、配乐或戏剧化表演;3. 每个小组表演后,教师和同学们讨论表演的效果和感受。

四、创作(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2. 鼓励学生运用他们在诗歌分析环节中学到的修辞手法;3. 学生可以选择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五、分享与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或者喜欢的一首诗歌;2. 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经验;3. 鼓励学生保留他们的创作和继续探索诗歌的魅力。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寻找更多的诗歌欣赏和学习资源,以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安排学生定期分享他们所喜欢的诗歌或诗人,并组织朗诵会或诗歌分享会。

六、课堂延伸(20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2. 学生可以深入探究诗歌的背景、作者的意图和社会背景等;3.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并启发他们思考诗歌对于人类情感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七、评价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本课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和表达能力;3.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思考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诗五首》的教学设计[修改版]

《诗五首》的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诗五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诗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能够初步解读古代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五首》的课文和注释,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出《诗五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

2.学习《诗五首》教师先讲授《诗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方面。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诗五首》中的每一篇诗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3.诗歌的赏析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历史价值。

4.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诗五首》中的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现实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和发挥诗歌所启示出的人生哲理和人道关怀,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学生是否掌握了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学生在阅读、分析、欣赏和赏析《诗五首》中的诗歌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5.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小结通过《诗五首》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逢李龟年》和《夜雨寄北》五首经典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对每首诗歌的详细解读,包括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节奏、韵律、意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2)简要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逐句解读诗句,分析意象、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3)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

(2)比较《望庐山瀑布》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手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节奏、韵律、意象。

(2)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夜雨寄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五首》2. 板书内容:(1)五首诗歌的题目及作者(2)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3)诗人情感及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从五首诗歌中选取一首,仿写一首现代诗。

2. 答案:(1)意象分析示例:《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意象有“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现代诗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教学设计十:《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十:《诗词五首》

教学设计十:《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五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赏析诗词的意境和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意境的赏析。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诗词朗诵音频或视频,引出课题。

2.作者及背景介绍
分别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朗读诗词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4.文本分析
(1)逐首讲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2)赏析诗词的语言和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探讨
讨论五首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人生态度。

6.拓展延伸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赏析和朗诵。

7.总结与作业
总结五首诗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布置作业,如背诵诗词和写一篇诗词赏析短文。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 读顺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 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把握诗词大意。

观刈麦(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

(二)诵读活动1 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 教师配乐范读。

学习策略:诗歌,经历几千年时空变换的淘洗,留存了下来,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是形成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的养料和根基。

因而,要以诵读为切入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情美。

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3 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4 学生齐声诵读。

(三)粗通文意1 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观刈麦》的内容。

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

小组内交流、讨论。

2 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作品欣赏在《观刈麦》中,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

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等诗句,怎能不撼动读者之心,引起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尤其是作者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条件下那种不同寻常的心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并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2运用现代文翻译,理解诗意。

2.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2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

1.2简要介绍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

2.学习第一首诗《登鹳雀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二首诗《望庐山瀑布》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二课时1.学习第三首诗《夜泊牛渚怀古》1.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1.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3学生背诵并默写。

2.学习第四首诗《登岳阳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五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三课时1.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1.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1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2.2学生分享对五首诗的理解及感悟。

3.课堂小结3.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诗,预习下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词精选》教材的第四章,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春》、《钱塘湖春行》五首诗词。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词,让学生领略古代诗人的风采,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提高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风格、文学价值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1)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

(2)详细解读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意象。

(3)通过例句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实践:(1)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选取一首诗词,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解释五首诗词中的关键词语。

(2)分析五首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比较五首诗词的作者风格,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五首》2. 板书内容:(1)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

(2)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意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意象。

(2)比较五首诗词的作者风格,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示例。

(2)作者风格比较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诗词作品,让学生自主阅读。

(2)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开展诗词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诗五首》教学设计

《诗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的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比较阅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

2、品位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三、教学内容学习《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过的《五柳先生传》导入。

(一)朗读1、教师配乐范读《饮酒》。

2、学生自由练读。

3、齐读。

4、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5、小组间竞赛读。

6、指名朗读(配乐)。

7、当堂成诵。

(二)小组合作翻译《饮酒》1、各学习小组合作,一人翻译一句,最后请学习小组代表翻译全诗。

2、请两个学习小组翻译。

3、教师小结。

(三)问题探讨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3、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4、你最喜欢那几句诗?说说理由。

(四)小组合作自主探讨学习《行路难》、《己亥杂诗》(五)作业1、背诵诗歌,抄写诗歌。

2、学生完成《行路难》、《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写清楚,条理分明。

下节课请同学来讲这两首诗。

五、教学反思教育家魏书生认为,新型的课堂就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就是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的这节课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的,教师先示范,师生探讨,最后由学生自主学习。

这节课是我的试点课,虽然有很多不足,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创新和改进,形成适应本班教学的最佳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五首》教学设计-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二、诵读理解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复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⑴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了?⑵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⑶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⑷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⑸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明确:⑴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人的自然本性。

⑷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⑸各抒己见三、当堂背诵行路难一、导入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1、指名朗读。

2、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比喻和象征。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

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堂抽背。

已亥杂诗一、导入龚自珍曾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二、朗读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2、教师范读三、探究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

四、背诵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导入展示杜甫草堂原貌图片,简不简陋?这样的大诗人为什么住在这样简陋的草堂当中?他处境悲凉,内心绝望吗?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

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朗读老师示读。

学生再读。

三、思考探究1、本诗中还有哪些疑难未解的字词?2、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3、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4、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你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崇高理想?明确:1、虚词: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实词: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2、秋风破屋──惨群童抱茅──悲长夜难眠──哀广厦庇寒一愿3、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

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

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粗犷有力,壮阔深达。

4、不记小我,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事世情怀。

5、各抒己见。

四、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导入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段,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军入幕,为国效力,在体验到边塞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之时,他们以笔著录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和感慨。

岑参就是边塞诗人的代表。

二、解题三、朗读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

2、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四、探究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1、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

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

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3、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资料平台】李白的志向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格调高亢。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