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特点与护理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2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新生儿概述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时脐带结扎到满28天前的一段时间,此期的婴儿称为新生儿。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我国围生期一般是指从妊娠28周至生后7天的一段时间。
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期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加强胎儿、新生儿的保健与护理是儿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新生儿的分类(一)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37W≤胎龄<42W (2)早产儿:未成熟儿,28W≤胎龄<37W (3)过期产儿:胎龄≥42W(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4000g (2)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h 内测量,体重<2500g *<1500g: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g:超低出生体重儿(3)巨大儿:>4000g(三)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1)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者。
(2)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我国将胎龄已足月,但体重在2500g以下者称为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
(3)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者。
(四)高危新生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二、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一)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特点(1)体温: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大,容易散热,而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故体温不稳定,易随环境温度变化。
室温过高时可发生脱水热;室温过低时则可至体温不升。
(2)皮肤和脐带:新生儿出生时全身皮肤上有胎脂覆盖,起保护皮肤的作用,可自行呼吸,不必强行洗去。
但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皱褶处的血迹和胎脂则易用温开水轻轻擦去。
(3)呼吸系统: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主要靠膈肌呼吸。
表现为腹式呼吸为主。
(4)循环系统:新生儿心率快,波动范围大,90~160次/分不等(5)消化系统:新生儿贲门括约肌不发达,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所以新生儿易呕吐、溢乳。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概述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日内的婴儿。
出生后7日内的新生儿又称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既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我国围生期是指从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日这一段时期。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一)按胎龄分类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周(259~293d)的新生儿。
早产儿:指28周≤胎龄<37周(<259d)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
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294d)的新生儿。
按出生:(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出生体重指出生后1小时内的体重1.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00~4000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常见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三)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第10百分位适于胎龄儿:第10百分位<出生体重<第90百分位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第90百分位(四)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母亲有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母亲患有糖尿病、孕期阴道流血、各种感染、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等;孕妇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
2.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各种难产和手术产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等。
3.出生时异常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小于7分、脐带绕颈、各种先天畸形和疾病等。
4.孕妇有不良生活习惯史吸烟、吸毒、酗酒等。
5.曾有新生儿期因疾病死亡史者。
6.正常新生儿以外的各种类型新生儿及有疾病的新生儿。
第六章 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六章新生儿和患病新生儿的护理第一节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本节考点:(1)新生儿的特点(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3)护理措施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k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一、正常新生儿的特点1.外观特征: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而呈屈曲姿态,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着胎脂;头发分条清楚;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指甲长到或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而交错。
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2.体温: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
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成人快4倍;体温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
棕色脂肪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肩胛间区等处,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调节。
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出现脱水热;室内体温过低,产热不足,则出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体温下降1.5~2℃。
如环境温度适中,体温逐渐回升,并在36~37℃之间波动。
“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
新生儿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正常足月新生儿穿衣、包裹棉被、室温维持在24℃,便可达到中性温度的要求。
3.呼吸系统: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
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肺泡张开。
呼吸浅快,40~45次/分。
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4.循环系统: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
心率波动较大,1OO次~15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50mmHg)。
新生儿分类及护理要点

新生儿分类及护理要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根据身体特征和出生情况,可以将新生儿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
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新生儿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新生儿分类及护理的要点。
一、足月儿足月儿是指出生时孕龄已满37周以上的婴儿。
足月儿在出生后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护理,以下是足月儿护理的要点:1. 温度调节:足月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寒受热。
在护理过程中,要确保婴儿的周围环境温度适宜,通常保持在摄氏25-26度为宜。
婴儿的衣物要保持干燥,防止感冒。
2. 喂养:足月儿刚出生时,母乳是最好的食物。
母乳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
母乳喂养的频率根据婴儿的需求而定,一般为2-3小时一次。
3. 排便和排尿:足月儿的排便和排尿功能需要逐渐恢复正常。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并保持尿布干爽,预防尿布疹的发生。
4. 睡眠:足月儿的睡眠时间较长,一天大约需要16-18小时的睡眠。
护理人员要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婴儿的充足睡眠,有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二、早产儿早产儿是指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护理,以下是早产儿护理的要点:1. 呼吸管理: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呼吸情况,及时救治呼吸窘迫。
2. 饮食管理:早产儿的肠胃功能较弱,消化吸收能力差。
护理人员要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联合喂养,保证婴儿的营养需求。
3. 体重监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较慢,容易出现生长迟缓。
护理人员要定期测量婴儿的体重,及时调整喂养计划,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4. 免疫防护:早产儿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手卫生,保持婴儿所处的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 发育评估:早产儿的发育较慢,需要定期进行发育评估。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护理

第一节 相关概念: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分类
新生儿期:
围生期:
国际上通常用新生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作为衡量某个 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和卫生保健状况的标准之一。
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
①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不满42足周(260~293天)的新生儿;
②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不满37足周(196 ~ 259天)的婴儿; ③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294天)以上的新生儿。
4.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 定义: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密切观察的 新生儿。
可能原因: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①母亲有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母亲有糖尿病史、妊高征、 先兆子痫、阴道流血、感染、吸烟、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 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 ②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 头吸引、臀位抽出、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 ③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各种先天性严重畸形和疾病
6. 健康教育
第三节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的护理
一、小儿胎龄儿及其护理 小于胎龄儿定义: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儿平均体 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 准差的新生儿。 二、常见原因 1.胎盘和脐带因素 2.母亲因素 3.胎儿因素 4.其他
临床特点
与影响因素干扰的早晚有关:
影响因素干扰发生在妊娠早期→匀称型 影响因素干扰发生在妊娠晚期→非匀称型 1.产前情况 子宫底高度增长小于预期值,超声波确定。 2.出生后表现 : 全身消瘦,头大,身体小,骨骼发育不 良,肝小。 3.并发症
3. 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新生儿及新生儿疾患的护理

10.【NRDS 患儿的给氧方式】
NRDS 患儿的给氧方式
头罩给氧
CPAP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
氧流量>5L/min
使用 CPAP 后病情无好转
防止 CO2 蓄积
轻、中度 NRDS IPPV(间歇正压通气) PEEP(呼气末正压呼吸)
11.【NRDS 患儿头罩给氧的氧流量】:必须 >5L/min 12.NRDS 患儿要保持皮肤温度在 36~36.5℃ ,肛温在 37℃ ,环
羊水/气管吸引物中的 L/S 值 出生 6 小时内患儿胃液/气道吸引物 1ml
+ 95%乙醇 1ml 振荡 15s,静置 15min
气分析
沿管壁有多层泡沫,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多 PH 和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HCO3-减低
8.【目前确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最佳手段】:胸部 X 线检查
7. 【治疗 NRDS 的重要手段】 ①机械通气 ②应用 PS
出生 2 个月:铁剂
第七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诊断】 1. 低效型呼吸形态 PS 缺乏 肺不张 2. 气体交换障碍 PS 缺乏 肺透明膜形成 3. 有感染的危险 抵抗力低下 4. 潜在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吲哚美辛)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肺透明膜病 HMD】的定义 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引起 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 进行性加重的
5.【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定义 ①呼吸停止时间达 15~20 秒 ②或不到 15 秒,但伴有 HR 减慢( <100 次/分 )并出现发绀及四 肢张力下降
6.【新生儿出现黄疸和对某些药物解毒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肝中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活力较 低
9.【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10%,≤10 天 ②生理性黄疸:生后 2~3 天出现,5~7 天最重,10~14 天消退 ③乳腺肿大:生后 2~3 天内消退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一、新生儿的分类(一)根据胎龄分类1、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196-259天)的新生儿。
2、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足周至未满42足周(即260-293天) 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是指胎龄超过42周(294天)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2500克,而小于4000克者。
2、低出生体重儿:是指体重小于2500克者。
其中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000克者。
(三)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关系分类1、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体重第10百分位者。
2、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10个至第90个百分位之间者。
3、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90个百分位以上者。
二、新生儿的特点(一)神经系统新生儿脑相对较大,重量占体重的10~12%(成人仅占2%)。
脑沟和脑回未完全形成,而脑干及脊髓的发育较完善,所以新生儿有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觉醒时间一昼夜仅2~3小时,除吃奶、大小便外,都处于睡眠状况。
新生儿有特殊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
(二)感觉器官和行为1、视觉出生后不久,当运动的物体(如人脸或红球)在新生儿眼前20cm左右处移动时,即能引起眼球和(或)头部的转动。
听觉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而且对声音有定向能力。
3、嗅觉、味觉和触觉生后几天就能区别出自己母亲与其他乳母的气味;对奶、糖水、清水有不同的吸吮力或不同的表情;哭闹的新生儿,如果你握住他的双手,或将他抱起,即可使他平静。
循环系统胎儿娩出后,肺血管阻力降低,左心房的进血量增多,压力增高,致使卵园孔功能性关闭;由于肺动脉血氧含量升高,动脉导管收缩而功能性关闭,促使体循环与肺循环分开。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

《新生儿护理教案:关注新生儿健康成长》引言新生儿是家庭中最宝贵的成员,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了解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相关的护理建议。
一、认识新生儿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出生后,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需要适应外界环境。
他们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别关注和呵护。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引起不适和疼痛。
2. 新生儿的喂养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可以有效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
如果母乳不足或其他特殊情况,可以选择配方奶粉喂养,但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进行。
3. 新生儿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时间长,但是睡眠质量不稳定,需要家长经常观察和照顾。
正确的睡姿、良好的睡眠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1. 肺炎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发热等。
护理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节体温,给予抗感染治疗。
2. 腹泻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伴有发热、脱水等。
护理重点在于补充体液、调节肠道菌群,避免交叉感染。
3. 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和黏膜发黄现象,需要及时采取光疗等措施进行治疗。
护理重点在于保持皮肤清洁、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并发症。
结语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需要家长和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全面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技巧,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让他们茁壮成长。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我深知新生儿健康对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不仅能够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还能够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新生儿。
《儿科学》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4)泌尿系统 ①正常足月儿: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易出现脱水或水肿症状。一般于生后24小时内排尿。
②早产儿:肾浓缩功能更差,易发生低钠血症;葡萄糖阈值低,易发生糖尿;碳酸氢根阈值低和肾小管排酸能 力差,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一、考点1 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3.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 儿分 类
1.按胎龄分为:足月儿(37周≤胎龄<42周)、早产儿(28周≤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2.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g≤BW≤4000g)、低出生体重儿(BW<2500g)包括极低出生体 重儿(BW<1500g)和超低出生体重儿(BW<1000g)、巨大儿(BW>4000g) 3.按出生体重和胎龄分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4.按生后周龄分为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和 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5.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 第三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四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五节 新生儿黄疸 第六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七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第八节 新生儿败血症 第九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本章知识导览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概述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概述从出生到满28天内的婴儿称新生儿。
她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在我国围生期一般指从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出生后7天一段时期。
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新生儿分类有以下几种:一、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full-term baby) 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29 3天)的新生儿。
2.早产儿(Per-term baby) 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其中第37周的早产儿因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儿,故又称过渡足月儿。
3.过期产儿(Post-term baby) 指胎龄超过42周(294天)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体重分类1.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为2500~3999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者。
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或微小儿。
低出生体重儿一般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3999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三、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1.适于胎龄儿(AGA)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2.小于胎龄儿(SGA)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我国习惯上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婴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
3.大于胎龄儿(LGA)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四、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定为高危新生儿的有:①异常妊娠史,如母亲有糖尿病病史,孕期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吸烟、吸毒、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
②异常分娩史,如母亲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异常分娩被胎粪污染、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抽出、胎头吸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或)止痛药物史及过去有死胎、死产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跳停止或严重的心动过缓 – 重度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 呼吸改变
– 原发性呼吸暂停和继发性呼吸暂停
• 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 • 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
– 血PaCO2升高,pH和PaO2值降低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临床表现
• 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 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 160次/分 – 晚期: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率减慢<100或停搏,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气道护理
• 新生儿重症监护
- 监护对象
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 病情不稳定、需要急救的新生儿 胎龄 <30 周、生后 48 小时内,或胎龄 <28 周、出生体重
<1500g 的所有新生儿 大手术后,尤其是术后 24 小时内的患儿 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及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换血者
– 叩击拍背
• 适用于肺炎、肺膨胀不全、气管插管及拔管后患儿 • 目的:通过胸壁的震动,促进肺循环,使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
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有助于吸痰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
• 概念
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 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 1 分钟内无 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 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二、新生儿窒息
• 病因
• 分娩因素
– 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 – 产程中药物(镇静剂、麻醉剂、催产药)使用不当等
• 胎儿因素
–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 先天畸形如呼吸道畸形 – 羊水或胎粪吸入气道 – 胎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发病机制
• 复苏
– 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 复苏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
– 复苏后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 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
– 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 题
• 保暖 • 家庭支持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整个复苏过程
• 复苏后进一步评新生估儿状分态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自主呼吸受损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 体温过低
与缺氧有关
• 焦虑(家长)
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护理措施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病因
• 孕母因素
– 孕母患有全身性疾病 – 孕母妊娠期有妊高征 – 孕母吸毒、吸烟 – 孕母年龄大于35岁或小于16岁等
• 胎盘和脐带因素
–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 – 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气道护理
• 新生儿重症监护
- 监护内容
–心脏监护 持续监测危重儿的心电活动 –呼吸监护
• 呼吸运动监护 • 通气量和呼吸力量监护 • 经皮氧饱和度、心率、呼吸描记仪 • 气管插管的指征、拔管指征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气道护理
• 新生儿重症监护
- 监护内容
–血压监护
• 直接测压法(创伤性测压法) • 间接测压法(无创伤性测压法)
–体温监护 体温监测仪监测患儿体温 – 微量血液生化监测 –影像学检查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气道护理
• 气道护理
• 气道护理是为了改善机体供氧,保证生理需要 的通气量,减少交叉感染,促进患儿康复
呼吸
0 青紫或苍白
无 无 无反应 松弛 无
评分标准 1
干红、四肢青紫 <100
低声抽泣或皱眉 有些动作,如皱眉
四肢略屈曲 慢、不规则
2 全身红 >100 大声啼哭 哭、喷嚏 四肢能活动 正常,哭声响
生后评分 1分钟 5分钟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治疗要点
• 预防及积极治疗孕母疾病 • 早期预测 • ABCDE复苏方案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治疗要点
• ABCDE复苏方案
– A(air way):清理呼吸道
– B(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 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心搏出量 – D(drug):药物治疗 – E(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评价和环境(保温) – 其中ABC最为重要,A是根本,B是关键,评价和保温贯穿于
胎粪排出,羊水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
• 程度不同,表现不一
– 轻度:全身青紫,呼吸表浅、肌张力增强或正常 – 重度:全身苍白,呼吸微弱或无呼吸,肌张力松弛
• 各器官受损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
• 临床表现
Apgar评分
体征
皮肤颜色 心率(次/分) 弹足底或插鼻管
反应 肌肉张力
• 环境要求
– 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
• 体位
– 患儿头部稍后仰
• 气道吸痰(实新践生部儿分分类)及新及气道护理
• 气道护理
- 胸部物理治疗
–翻身
• 适用于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每 2 小时 1 次 • 目的:预防或治疗肺内分泌物堆积,促进受压部位肺扩张
• 概念
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 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 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可产生永 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
新生儿分类及新生儿疾 病患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 病因
• 缺氧
– 围产期窒息 是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 – 反复呼吸暂停 –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 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