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语文园地六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7baf0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2.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6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篇1【学习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一、谈话导入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交代任务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4ce6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8.png)
语文园地六-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突”字形,能正、反、顺、逆使用并书写。
2.能听懂读物《渔夫和鱼》的故事情节,领会生活哲理,能流利朗读课文。
3.能使用“左右手善用、勤于锻炼”的锻炼方法,保持身体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汉字1.师生共同复习水平对称字和上下结构字。
2.引入新知识,教师现场讲解“突”字形的写法,教学生用正确的左起笔、左收笔姿势书写,能正、反、顺、逆使用,并逐个点评。
2. 朗读故事1.教师出示课文《渔夫和鱼》,让学生先看书标题,要求学生说出猜测的内容,然后再自由阅读课文,领会故事情节,了解生活哲理。
2.学生们进行带读练习,教师适当点评纠正发音不标准的部分,帮助学生更加流利地朗读。
3. 锻炼身体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操练习,指导学生做柔韧性练习、力量练习、耐力运动,营造出轻松的体育氛围。
2.教师讲解“左右手善用、勤于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坚持练习,把健康作为终身追求的习惯。
三、课堂互动环节1.请两位同学到前面进行汉字临摹、比赛,加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积极性。
2.学生之间相互搭档进行口语朗读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节假日特别活动:学生介绍自己节假日如何加强身体锻炼,分享姿势、项目、体验心得等等,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课后作业1.课文《渔夫和鱼》背诵,至少背诵三遍。
2.写出5个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列出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
3.练习汉字书写方法,反复训练“突”字形,掌握正确姿势和笔画,要求数量达到50个以上。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汉字书写有一定兴趣,但班内汉字基础参差不齐,需通过差异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
2.朗读和背诵过程,学生能认真对待,但音量和语音流畅度有提升空间,要加强语音、声调训练。
3.教学层次比较合理,可以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朗读水平也稍有提高,唯一需要提升的是学生的锻炼意识,要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氛围。
语文园地六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7e63c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f.png)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课文《语文园地六》,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文章写作技巧。
3. 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 小组合作,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
2. 学具:课文《语文园地六》,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语文园地六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文章写作技巧。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写作任务。
5.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6.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解答疑问。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六2.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写作技巧: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供学生学习参考。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篇作文。
2. 阅读理解:阅读一篇类似的文章,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为下次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语文园地六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教学方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e25b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9.png)
语文园地六(教案)课程背景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六课,学习内容为《蝴蝶》、《童年》、培养学生的句子意识、句子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了解蝴蝶的生态习性和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2.培养学生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句子意识,让学生将语言组织成复杂句、并列句、简单句等多种形式。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接触语文,提升语言素养。
学习内容一、引入(约5分钟)目的:通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老师打开教室窗户,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蝴蝶,鼓励学生观察蝴蝶在花间飞舞、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并自由阐述。
二、课堂活动(约35分钟)1. 课文朗读(约10分钟)目的: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蝴蝶》、《童年》两篇课文,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2. 词语学习(约10分钟)目的:通过学习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1.让学生依次学习以下词语,了解其意思并造句。
每个词语的讲解可结合课文内容:•蝴蝶•花间•优美•童年•回忆3. 句型学习(约10分钟)目的:通过学习句型,培养学生自然而然地使用优美句子。
1.让学生结合课文朗读,划出其中所涉及的复杂句、并列句以及简单句,并了解它们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疏导,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 阅读活动(约5分钟)目的: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讲解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约5分钟)目的: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1.让学生完成《语文园地六》课后习题,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完)。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语文园地六-教案【部分有反思】.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语文园地六-教案【部分有反思】.doc](https://img.taocdn.com/s3/m/d1c5ef45551810a6f424867e.png)
习作·语文园地六【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ABB式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认读生字,发现汉字与偏旁部首的关系。
4.熟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5.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重点:习作。
2.难点: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大自然的图画。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这儿真美)一、游戏导入。
1.在习作之前,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搜集的关于写景的词语。
2.比一比谁搜集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二、明确要求。
1.小组交流。
请学生展示图画,将自己身边的美景讲给小组同学听。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文中的图,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引导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
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2)再请一名同学讲述,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明白描写果园时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
(3)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例如,描写果园的文章里还可以写果园里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园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学生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老师的提示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迷人的秋色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
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
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了一层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番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ee4e833b3567ec112d8a81.png)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合集五篇语文园地六教学要求: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
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教学重难点:本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特地把带有“虫”和“鱼”的生字的动物图片放出来给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些图片都有哪些动物,同桌间互相交流,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快乐。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单元学习回顾与交流,进一步明确关键句子的重要作用2.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提升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
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有效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准确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朗读并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形成古诗文化积累,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关键句子的重要作用。
语文园地六(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69ad75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2.png)
语文园地六(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教授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
2.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3. 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识别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难点:阅读技巧的培养,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生字词卡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生字词教学:教授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
3.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六2. 生字词:列出本课的生字词,旁边附上图片或解释。
3. 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生字词练习:让学生写出本课的生字词,并造句。
2. 阅读理解:出一道或几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回答。
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通过本课的教学,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语文园地六的教学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和调整。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ec9d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熟悉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朗读、默读、口语表达等。
4、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阅读本单元课文《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司马光救友》、《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学习生字、新词,掌握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熟悉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朗读、默读、口语表达等。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3、示范法:通过示范朗读、默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讲解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阅读课文: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课堂小结: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布置作业:根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布置相应的练习和阅读任务。
七、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f773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1.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海岛》以及语文园地六的相关练习。
具体涉及古诗的欣赏与朗诵、描绘自然风光的写作方法、词汇的积累与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古诗两首》,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学习描绘自然风光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积累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描绘自然风光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学会运用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进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2. 课文学习:(1)学习《古诗两首》,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古诗的意境。
(2)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海岛》,引导学生关注描绘自然风光的写作方法。
3. 生字词学习: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拓展练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描述一处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及作者,古诗两首的全文。
2. 黑板右侧:生字词,描绘自然风光的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古诗两首》。
(2)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描述自然风光的文字。
2. 答案:(1)略。
(2)示例:太阳渐渐西沉,天空染上了美丽的晚霞。
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和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同时,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自然风光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的意境理解和描绘自然风光的写作方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9ba06b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8.png)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四)方法迁移,表达训练
1.播放火车站的视频
(1)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能想到哪些词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围绕“车站人可多真多”作为开头,展开想象,试着说一段话。
教学方法
比较法、发现法、讨论法、温故知新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的教学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写景的课文,这些课文描写的美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美丽的景色,还收获了一些写文章的手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来展开交流吧!(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二)小游戏——根据词语猜地点
1.险山、急流、楚江。
谜底:天门山。(学生背诵相关诗句)
2.绿色的海洋 、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谜底:小兴安岭
(三)通过语段,感受写作方法
1.出示《海滨小城》课文片段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
①同桌互说,提出修改建议。(引导学生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写。)
②指名回答
2.出示夏夜图片
(1)提问: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样子?夏天的夜晚有些什么?
(2)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列出喜欢夏夜的理由。
(3)以“我喜欢夏天的夜晚”作为开头,展开想象,试着说一段话。
①小组内互相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引导学生从夏天的夜晚喜欢干的事情、听到的声音、看见的景色等方面来进行介绍。)
语文园地六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f998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3.png)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课文一:《小燕子》•学习读懂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熟练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2. 课文二:《咸菜的故事》•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探究课文深层含义•体会咸菜精神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及默读掌握课文内容2.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进行分析3.学生能够提炼出课文中的深层含义4.学生能够领会课文中的咸菜精神,并在生活中运用三、教学重点1.学会用准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表达出课文的意思2.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分析并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咸菜精神并在生活中运用四、教学难点1.提炼出课文中的深层含义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咸菜精神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请学生快速浏览《小燕子》的课文,并在5分钟内找出生字词并读出来。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里的小燕子不冷呢?”2. 学习课文一《小燕子》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请学生一遍朗读完整篇课文,并回答问题:“小燕子为什么不怕冷?”3.学习词语“站在树枝上”和“笑眯眯”,并分析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4.请学生朗读《小燕子》的课文,注意语气表达。
3. 学习课文二《咸菜的故事》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请学生在5分钟内阅读《咸菜的故事》。
3.询问学生:“你觉得课文中咸菜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4.教师讲解课文深层含义,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咸菜精神。
4. 总结1.回顾课文《小燕子》和《咸菜的故事》中的重点内容,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反思咸菜精神,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六、作业1.写《小燕子》的读书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思考并回答:“咸菜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怎么体现?”七、教学资源1.《小燕子》2.《咸菜的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ee09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d.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语文园地六》中的课文及生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2.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如词语的解释、字音、字形等。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及其意思。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教师首先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跟读。
要求学生慢慢朗读,注意语音语调,使自己的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3.2 词语解释教师对生词逐一进行解释,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词的出现位置,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3.3 词语拼读教师针对生词的拼音,教育生们掌握发音和组合方式。
3.4 意义理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理解整段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
3.5 语言运用教师根据所学生词和知识点,设计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对不规范的语言做出点拨和纠正,让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1.教师复习备课。
2.确认教学材料、课堂设施是否准备充足。
4.2 课堂教学1.教师首先朗读课文。
2.让学生依次跟读,鼓励学生流利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3.对生词逐一进行解释,提示学生生词的使用方式。
4.针对生词的拼音,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进行读音练习。
5.针对难点问题,教师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
4.3 课后巩固1.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2.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3.常与家长或同学交流,从口头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评估反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情况,以及完成练习和作业的情况,通过现场评估和作业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并针对反馈意见,对学生的康复进行差别化管理。
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作业中,发现一些常见的不规范表达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讲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习作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a0972c844769eae009ed91.png)
习作·语文园地六【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ABB式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认读生字,发现汉字与偏旁部首的关系。
4.熟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5.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重点:习作。
2.难点: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大自然的图画。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这儿真美)一、游戏导入。
1.在习作之前,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搜集的关于写景的词语。
2.比一比谁搜集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二、明确要求。
1.小组交流。
请学生展示图画,将自己身边的美景讲给小组同学听。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文中的图,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引导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
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2)再请一名同学讲述,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明白描写果园时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
(3)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例如,描写果园的文章里还可以写果园里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园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学生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老师的提示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迷人的秋色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
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
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了一层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番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dae3d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1.png)
(3)古诗感悟:学生理解并背诵《江南》这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举例: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2.教学难点
(1)词汇运用: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词汇的用法,尤其是成语“一模一样”的运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词汇的运用、汉字书写和古诗感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园地六》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兴趣和挑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5.学生反馈方面:在课后,我积极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他们对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更加坚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
6.教学评价方面: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口头表扬为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运用、思维发展、文化理解和审美鉴赏。在“读一读,记一记”环节,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所学词汇表达心情和事物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我会写”环节,通过书写“山、水、日、月”四个字,锻炼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在“读读背背”环节,让学生感悟《江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审美情趣。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8380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0.png)
语文园地六(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汉字“-气”的写法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此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应用场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汉字,提高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
一、教学内容(一)授课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气”。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汉字“-气”的基本笔画;2.了解“气”字的应用场景和用法;3.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
(三)教学重点1.汉字“-气”的基本笔画;2.“气”字的用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汉字“-气”的基本笔画的同时,需要学会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播放与“气”字相关的视频图形,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对“气”字的认识;2.老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类似于“气”的汉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讲授1.教师讲解汉字“-气”字的基本笔画和部首;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通过练习获得“-气”字的书写技巧;3.学生将“-气”字的书写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练习1.听音写字:教师代词汉字“-气”,学生通过听课获得书写体验;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或学校进行“-气”字的练习。
(四)总结老师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估(一)课堂表现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学生是否完成课堂任务。
(二)书写表现教师将对学生应用汉字“-气”进行评估。
四、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于了解更多的汉字,提高了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情与创造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课堂活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eccd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4.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主要内容包括《古诗两首》(《夜书所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语文园地六》中的“读读背背”、“说说写写”以及“拓展阅读”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并运用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3. 通过语文园地的练习,培养观察、表达、想象等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首古诗的朗读、理解及词语的积累运用。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观察、表达、想象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夜书所见》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古诗。
a. 朗读古诗,注意字音、停顿、感情。
b. 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c. 分析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语文园地六练习:a. 读读背背: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积累词汇。
b. 说说写写: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c.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两首古诗的题目及作者。
2. 古诗中的生字、词语。
3. 语文园地六练习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1. 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其中一首。
2. 造句:用本课学到的词语造句。
3. 写作练习: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短文。
作业答案:1. 背诵《夜书所见》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造句示例: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飘落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秋天景象,进行观察、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ABB式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认读生字,发现汉字与偏旁部首的关系。
4.熟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5.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习作。
2.难点: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大自然的图画。
(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
一、游戏导入。
1.在习作之前,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搜集的关于写景的词语。
2.比一比谁搜集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二、明确要求。
1.小组交流。
请学生展示图画,将自己身边的美景讲给小组同学听。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文中的图,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引导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
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请一名同学讲述,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明白描写果园时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
(3)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例如,描写果园的文章里还可以写果园里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园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学生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老师的提示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
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
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了一层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番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
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
你瞧,果树上,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桔子、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
农民伯伯正满怀喜悦,或是踩在树上,或是站在凳子上,采摘着浸透了他们辛勤汗水的果实。
箩筐里、菜篮子里、农用车上,都堆满了各种水果。
他们想趁着这大好季节,把他们的劳动果实送到城市里,让城里的人也和他们一起品尝这丰收的果实,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啊!我爱秋天,更爱这迷人的秋色!
习作评析:作文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地方的场景:丰收的田野、热闹的果园。
语言生动、具体、想象丰富。
可见,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2.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楚。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三、讲评习作。
1.同桌之间互读互改。
2.要求:
(1)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2)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对错。
(3)词语运用的是否恰当。
(4)有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
3.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后,再读给小组内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4.集体评析,各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评议。
四、修改誊写。
1.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抄作文。
五、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习作给家长念一念,改一改。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3.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段落,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教师总结:以后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抓住一句话,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样可以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二、识字加油站。
1.结合图读一读这些词,注意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读后交流:第一行的加点字,都是“虫”字旁,第二行的加点字都是“鱼”字旁。
3.说说“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
4.你还能再写出带有“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吗?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①读了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请选择一两个词语说句子。
②学生小组内交流。
③指名说句子。
2.课件出示语句,请同学们试着说一段话。
要求围绕这个意思来说。
①同学们看到句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②指名汇报“车站的人可真多……”
③学生听后评价,也可进行补充。
④再试着用“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说一段话。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早发白帝城》。
师范读。
2.请同学们读第1、2句,说一说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云,那里有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3.学生读后交流。
4.再读第3、4句,说一说沿路诗人听到了什么?体会行船之情,以及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5.指导朗读。
6.比赛背诵。
看谁背得又对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