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镍迁移量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探讨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探讨
按 GB5009.1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 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6 采样与制样方法中规定 的采样方法操作。选择两个厂家的两种瓶盖内塞进行试验。 1.4.2 试样的清洗及面积计算
按 GB5009.1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 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9 试样的清洗和特殊处 理的规定清洗。用自来水洗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 2 次 ~3 次,自然晾干。并对其面积进行计算。 1.4.3 试样的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B
Discuss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otal Migration of Food
Contact Materials and Products
HUANG Xiangli
(Anhui Run'an Xinke Tes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ozhou 236820, Anhui, China)
迁移量的测定。
按 GB5009.1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
白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种液体饮料,其包装 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4.2.4 进行食品模拟物
大多采用塑料瓶盖内塞,且白酒货架期较长,在与酒体接触 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的配制。
过 程 中 瓶 盖 内 塞 中 的 不 挥 发 性 物 质 会 向 其 中 发 生 迁 移 ,影
1 材料与方法
托利多公司(上海)感量为 0.1mg。
1.1 原理 :试样用食品模拟物浸泡,将浸泡液蒸发并干燥 1.3.2 GZX-9076-MBE 电热鼓风干燥箱(设备编号 YS17物质的总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推荐由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铅、镉、铬、镍、砷、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检测方法整合修订工作。

需要整合的标准涉及卫生、农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等行业和部门共4项标准,分别为SN/T 2829-2011《食品接触材料金属材料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N/T 2891-2011《出口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中个铬、锆、钒和铪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SN/T 2597-2010《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铅、镉、铬、砷、锑、锗迁移量的测定》和SN/T 2594-2010《食品接触材料软木塞中铅、镉、铬、砷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按照国家卫计委会议精神,整合工作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理化检验方法则以食品安全指标为依据,注重不同检验方法的使用情况和普及程度,整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理化检验方法标准,与食品安全标准的限量要求相配套。

承担本项整合工作任务后,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了由梁旭霞为负责人,罗建波、黄伟雄、胡曙光、杨鑫、李少霞、陈明、梁春穗、王晶、苏祖俭、张学武、深圳市疾控中心刘桂华、张慧敏、姜杰、林凯、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钟志光、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蓉、叶少媚、李云松、李浩洋等为参加人员的工作小组, 于2014年开展了实验方案及方法学研究。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现有标准或仅限于4种元素,或仅限于某一类型接触材料及其制品,需要将其整合为一个对大多数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普遍适用、准确可靠、先进实用的测定方法,并且检测限和定量限又能满足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各种限量元素的要求。

浅析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总迁移量的测定

浅析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总迁移量的测定

第5期 收稿日期:2017-12-21作者简介:胡 伟(1985—),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石油、化工、包装与玩具等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研究。

浅析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总迁移量的测定胡 伟,杨艳梅,杨 婷(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100)摘要:通过对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总迁移量测定的解读,分析了新、旧标准在内容上、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浅析了新标准体系中对油脂类模拟物中总迁移量测定局限性,并提出检验方法。

关键词:食品接触材料;总迁移量;植物油食品模拟物中图分类号:TS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05-0083-02AnalysisoftheTotalMigrationofGB4806.7-2016:FoodSafetyNationalStandardFoodContactPlasticMaterialsandProductsHuWei,YangYanmei,YangTing(ChengduInstituteofProductQualityInspectionandResearchCo.,Ltd.,Chengdu610100,China)Abstract:ThroughtheinterpretationoftotalmigrationvolumeinGB4806.7-2016,Foodsafetynationalstandardfoodcontactplasticmaterialsandproducts,thepaperanalyzesthedifferencesofcontents,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methodsbetweenthenewstandardandtheoldone.Thenewinspectionitemofthedeterminationoftrichloromethaneextractisadded.Thedeterminationoftotalmigrationinplantoilsimulatesdirectlytranslatesthequalityandsafetyofcontactoilcontactmaterials.Thispaperanalysesthelimitationofthedeterminationofthetotalmigrationintheoilsinthenewstandardsystem,andthetestmethodisgiven.Keywords:foodcontactmaterials;totalmigration;foodsimulantsofplantoil 食品接触塑料材料是以一种或几种树脂或预聚物为主要结构组分,添加或不添加添加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介于树脂与塑料制品之间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粒子(或切片)、母料、片材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受原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现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委托(项目编号:spaq-2011-44),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组成起草组,共同承担《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的修订工作。

起草组收集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标准,收集检测单位对原有版本的意见,研讨实验方法的技术修订路线,确定方法的基本修订思路。

然后根据可能的使用范围和材料迁移,细化检测流程,较好地实现标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使修订后的标准能更好体现先进性、经济性、适用性和前瞻性。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1适用范围的修订原国标方法制定时适用范围为塑料、陶瓷、搪瓷、铝、不锈钢、橡胶等为材质制成的各种食品用具、容器、食品用包装材料,以及管道、样片、树脂粒料、板材等理化检验试样的预处理。

但实际随着食品包装材料市场及行业不断的发展,由于样品基质的多样性,本次修订将范围描述改为,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的基本要求、采样与制样方法、试样面积测定、试样清洗、食品模拟物的制备、设备要求、试验方法和结果表述。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迁移试验预处理。

2 术语和定义的修订与原国标方法相比,删除了食品用具、食品容器的定义,增加了测试池的定义,完善了空心制品和扁平制品的定义。

3 增加了试验总则对整个试验过程做简单描述,便于对标准的理解。

4采样与制样方法的修订与原国标方法相比,增加了对组合材质的成型品要求,增加了试样的存储条件、试样的裁剪切割要求,增加了树脂粒料、涂料、粘合剂、油墨等的制样要求,完善了取样步骤。

5试样的面积测定的修订与原国标方法相比,增加了样片面积测定。

对于空心制品的体积测定对原国标方法做了改动,改“用量筒注入水至离上边缘(溢出面)5mm处”为“浸泡高度应为离上边缘(溢出面)1cm处。

关于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迁移的检测

关于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迁移的检测

关于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迁移的检测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5期重金属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原子光谱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

下面笔者选择几种常见原子光谱技术进行对比,选择最优方法进行试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因此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更适合对重金属检测方法的研究。

一、试验方法本实验参考GB31604.49-2016方法, 采用的是PerkinElmer NexION 350X型号的ICP-MS,对陶瓷、玻璃等食品容器中的镉、铬、镍、铅、锑、锌六种重金属迁移量进行检测。

镉、铬、镍、铅、锑、锌六种金属元素均选用1000mg/L标准物质。

首先,在配置溶液时,使用4%乙酸对标准储备液进行稀释,配置标准系列溶液,标准系列溶液见表2。

其次,根据GB 31604.1-2015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迁移处理,选择4%乙酸为食品模拟物,根据实验样品的实际使用要求进行浸泡,这一过程需要保证浸泡液不接触阳光。

对于重复使用产品,进行三次迁移试验,每次均使用新的食品模拟物,并以第三次测定结果为依据进行合规性判定。

将浸泡液充分混匀后,取部分浸泡液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最后,确定仪器的使用参数:采样锥为镍锥,射频功率达到1500W,等离体气流量为15L/min,载气流量为0.80L/min,辅助气流量为4mL/min,雾化室温度为2℃,并对迁移样品浸泡液进行测定。

二、结果分析按照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混合标准系列溶液,能够得到元素含量X(μg/L)与信号强度Y(cps)之间的方程和系数,几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范围、方程以及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如表3所示。

根据元素迁移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迁移量X(mg/L)计算公式为:X=(C2×F-C1)/1000C2—样液浓度(μg/L)F—稀释倍数C1—样品空白浓度(μg/L)每类产品选取10批次进行测试,具体元素的迁移量平均值如表4所示。

食品接触材料总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食品接触材料总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5期食品接触材料总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周 滢 熊生辉(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 404000)摘 要:食品级接触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安全性与食品安全也相关,这里讲的就是如何准确检测食品级接触材料的总迁移量。

关键词:食品接触材料;总迁移量;奶瓶;奶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餐具、厨具、食品包装及各种厨电产品的普及,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却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产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如塑料、着色剂、橡胶,硅胶等可能会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释放出一定量的有毒有害化学成分如重金属,有毒添加剂,这些化学成分会迁移至食品中从而被人体摄入,危害人类健康。

牛奶是日常生活常喝的饮品,尤其是婴幼儿。

奶粉冲泡后会用到塑料奶瓶盛装,奶嘴也一般都是硅胶材质,在热牛奶与奶瓶和奶嘴的接触过程中会有害物质会向外发生迁移,再若选择不当或者不会识别而买到劣质产品,那么对婴幼儿的身体损伤是非常严重的。

在这里就对奶瓶、奶嘴的总迁移量的测定做一个分析。

1 标准GB5009.1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中,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的试验总则,试剂和材料、设备与器具、采样与制样方法、试样接触面积、试样接触面积与食品模拟物体积比、试样的清洗和特殊处理、试验方法、迁移量的测定要求和结果表述要求。

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迁移试验预处理。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一级水。

试样的清洗和特殊处理:试样应洁净,无污染。

试样应按实际使用情形进行清洁。

使用前有清洗或特殊处理要求的试样,按照标签或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清洗或处理后,用蒸馏水冲2次~3次,自然晾干,必要时可用洁净的滤纸将试样表面水分吸干净,但纸纤维不得存留试样表面。

清洗或处理过的试样应防止污染,且不得用手直接接触试样表面,应用镊子夹持或戴棉质手套传递试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总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总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总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61-2003《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64-2003《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65-2003《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66-2003《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67-2003《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68-2003《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69-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70-2003《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79-2003《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80-2003《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98-2003《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100-2003《食品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 5009.203-2003《植物纤维类食品容器卫生标准中蒸发残渣的分析方法》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 5009.60-2003、GB/T 5009.61-2003、GB/T 5009.64-2003、GB/T 5009.65-2003、GB/T 5009.66-2003、GB/T 5009.67-2003、GB/T 5009.68-2003、GB/T 5009.69-2008、GB/T 5009.70-2003、GB/T 5009.79-2003、GB/T 5009.80-2003、GB/T 5009.98-2003、GB/T 5009.100-2003、GB/T 5009.203-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果和编写规则》修改了标准格式;——修改了标准的名称;——修改了标准的范围;——修改了计算公式及单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测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测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测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检测标准主要参考国家/地区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测标准:1. 包装材料检测:- 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使用总则》- 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塑料餐具和餐具用塑料食品容器及用具》- 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卫生标准》2. 塑料制品检测:- 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塑料餐具和餐具用塑料食品容器及用具》- GB 5009.1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重金属的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ISO 10093:2020《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性能测定规范》3. 金属制品检测:- GB 480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金属餐具金属容器及用具》- GB/T 3330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镉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EN 13130-1:2016《食品标准化学分析方法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水抽提液中相关电子束杂质(离子束和X-射线)的测定第1部分:液相色谱法》4. 纸制品检测:- GB 480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餐具及制品食品容器及用具》- GB/T 2910.2-2019《食品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用胶粘剂和包装复合薄膜的测定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ISO 6673-1:2014《纸和纸板确定Kappa编号的方法第1部分:芳香二酮环的灰化法》请注意,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测标准,并不是全面的列表。

具体的检测标准应根据所在国家/地区的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来确定。

部分有关迁移物测试的国家标准(GB)

部分有关迁移物测试的国家标准(GB)

Focus/特别关注/经验之谈O-部分有关迁移物测试的国家标准(GB)GB5009.1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GB/T23296.1-2009食品接触材料塑料中受限物质塑料中物质向食品及食品模拟物特定迁移试验和量测定方法以及食品模拟物暴露条件选择的指南GB/T20499-2006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31604.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2,2-二(4-径基苯基)丙烷(双酚A)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3-苯二甲胺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3-丁二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1-氨基十一酸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1-辛烯和四氢咲喃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2,4,6-三氨基-1,3,5-三嗪(三聚氟胺)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丙烯睛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丙烯酰胺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1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内酰胺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31604.2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醋酸乙烯酯迁移量的测定24标签技术2020.4经验之谈/特别关注/ Focus ■■■GB 31604.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对苯二甲酸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镉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铭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环氧氯丙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基丙烯酸甲酯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氯乙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镰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铅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F 申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顺丁烯二酸及其酸肝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舖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乙二胺和己二胺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乙二醇和二甘醇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游离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碑、镉、钻、铅的测定和碑、镉、铮、镰、铅、舖、锌迁移量的测定上海新国际博随中心SNIEC, Shanghai, China 观众预登记 » 新智造 New Manufacturing 2020.4标签技术259^2畀 New Bounds 新动能New Power。

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铅迁移量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铅迁移量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铅迁移量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铅迁移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铅迁移量的测定。

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 原理采用4%乙酸溶液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内表面,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283.3 nm 处测定的吸收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得出试样中铅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所用试剂用时现配。

3.1 试剂3.1.1 乙酸(CH3COOH)。

3.1.2 硝酸(HNO3)。

3.1.3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3.2 试剂配制3.2.1 乙酸溶液(4%):量取40mL乙酸(3.1.1),用水稀释至1000mL(临用时配制)。

3.2.2 硝酸溶液(1+1):量取500 mL硝酸(3.1.2),用水稀释至1000mL。

3.2.3 硝酸溶液(2%):吸取2mL硝酸(3.1.2),用水稀释至100 mL。

3.2.4 磷酸二氢铵溶液(20g/L):称取2.0 g磷酸二氢铵(3.6),用水溶解,定容至100 mL。

3.3 标准品金属铅:纯度>99.99%。

或铅标准溶液(1000 µg/mL)。

3.4 标准溶液配制3.4.1 铅标准储备液(1000mg/L):准确称取1.000 g 金属铅(99.99%),分次加少量硝酸(3.2.2),加热溶解,总量不超过37 mL,移入1000 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

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1.0 mg铅。

3.4.2 铅标准使用液:每次吸取铅标准储备液1.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乙酸溶液(3.2.1)至刻度。

如此经多次稀释成每毫升分别含0,10.0,20.0,30.0,40.0,60.0 ng 铅的标准使用液。

镍的国标限量

镍的国标限量

镍的国标限量
国家关于镍的限量标准主要参考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重金属限量》。

其中,GB 2760-2014规定,镍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并且限量为每千克0.1毫克。

镍可以在制作各种饼干、麦片、面包、奶酪、糖果等食品时作为添加剂使用。

这是因为镍作为一种矿物元素,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

但是,如果食品中的镍超过了限量,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外,GB 5009.268-2016也规定了镍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

根据该标准,食品中镍的限量为每公斤0.2毫克。

如果食品中镍超过了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镍可以对人体内部的细胞和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对心血管系统、肝脏、肺等多个器官产生毒性,一些研究还表明,镍长期接触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饮食中镍元素摄入的量,尽量将镍摄入限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特别是一些工业制品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掺杂着
镍,最终被包装成食品出售。

因此,我们在食用这些加工食品时一定
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避免过量摄入镍。

此外,饮用纯净水,增加
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取量,还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镍元素的摄入。

总之,国家关于镍的限量标准对于我们饮食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
应该注意摄入镍的数量并且要保持适度饮食。

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有利于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整合SN/T 2597-2010《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铅、镉、铬、砷、锑、锗迁移量的测定》、SN/T 2829-2011《食品接触材料金属材料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N/T 2891-2011《出口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中个铬、锆、钒和铪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标准与以上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名称改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保留食品接触材料现行标准中有限量指标的砷、镉、铬、镍、铅、锑和锌7个元素;——保留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增加第二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在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浸泡后砷、镉、铬、镍、铅、锑和锌重金属迁移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类(搪瓷制品、不锈钢制品和铝制品)、陶瓷、玻璃、塑料、橡胶和食品容器用涂料类等食品接触材料于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浸泡后砷(As)、镉(Cd)、铬(Cr)、镍(Ni)、铅(Pb)、锑(Sb)和锌(Zn)迁移量的测定。

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2 原理食品接触材料经4%乙酸食品模拟液浸泡后,模拟物试液由载气带入等离子体,在高温和惰性氩气中蒸发、原子化、激发和电离。

被测元素的原子或离子被激发,产生特征辐射,在等离子体光谱仪相应元素波长处测量其光谱强度,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 冰乙酸(CH3COOH)(ρ=1.05 g/mL)。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己内酰胺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己内酰胺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己内酰胺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1)简述起草过程本标准于2014年7月获得立项,并于当时开始标准修订工作。

首先,查阅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己内酰胺含量和迁移量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检测标准等资料。

第二、确定本标准的整合方式及技术修订内容。

第三、详细计划标准技术实施内容。

第四、通过试验,优化并确认各项检测技术参数。

第五、完成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的方法验证工作。

第六、上报标准文本、编制说明等相关材料。

(2)起草单位、起草人任务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计划(2014-2015年)》。

起草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起草人:刘曙、周宇艳、沈康俊、马明、蔡婧、张凯。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一)原标准内容概述(1)方法国家标准GB/T5009.125-2003《尼龙6树脂及成型品中己内酰胺的测定》:首先,使用沸水浸泡尼龙6制品;然后,浸泡液经过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分析,外标法定量。

存在缺点:仅仅规定水在比较苛刻的浸泡条件下对尼龙中己内酰胺进行提取、且以此作为迁移量来进行测定的方式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而从迁移试验角度看,其规定的提取条件、模拟物的选择过于单一绝对,未考虑酸性、酒精性及油性食品模拟物的的迁移情况,不太完善。

(2)GB/T 23296.20-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己内酰胺及己内酰胺盐的测定气相色谱法》、SN/T 2283-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己内酰胺和己内酰胺盐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首先,均使用若干种模拟物对样品在食品模拟物中浸泡;然后,采用液液萃取法对浸泡液提取;最后,将澄清溶液进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存在缺点:同GB/T5009.125-2003一样,该标准也存在需食品模拟物种类偏少的问题;上述标准均使用水溶液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根据相关分析仪器公司技术人员的技术咨询及一般仪器的使用规律,液体进样-气相色谱仪特别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并非是测定水溶液中物质的常规检测手段,不宜使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2010年10月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定了修订GB/T 5009.138—2003的项目委托协议书。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该项国标修订工作后,成立了由梁春穗、梁旭霞、王晶、胡曙光等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2010年11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征求了湖北、上海、福建、山东、北京、江苏、吉林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GB/T 5009.138—2003“食品中镍的测定”修订意见。

工作小组讨论了专家提出的意见,研究了原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参考了国内外现行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出对GB/T 5009.138—2003“食品中镍的测定”的修订计划。

工作小组于2011年上半年开展了实验室方法研究实验,并对我省6种主要食物中镍的本底值进行测定。

初步形成修订该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供讨论。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1、查阅相关国内外标准,测定食品中镍主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等,但均不采用比色法。

由于该比色法灵敏度、精密度等方面稍差,已不属于现代痕量分析方法。

本次修订建议删除GB/T 5009.138—2003中的第二法。

2、GB/T 5009.138—2003中第一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湿法消解和高压消解两种样品消解方式。

本次修订对以上两种消解方式进行如下改进:(1)湿消解法改为采用硝酸、高氯酸为氧化剂,以高氯酸冒白烟,消化液澄清指示消解终点,(2)高压消解法单以硝酸作为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方式,在120℃~160℃加热5 h~6 h。

3、GB/T 5009.138—2003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的灰化温度设为1050℃,原子化温度设为2650℃。

本次通过实验表明以上设置温度均在最佳灰化和原子化温度区间之内,本次修订同时参考了相关标准方法,将灰化温度拟设定为1000℃,原子化温度拟设定为2700℃。

食品原料中镍的含量标准

食品原料中镍的含量标准

食品原料中镍的含量标准
食品原料中镍的含量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国际标准和指导:
1. 欧洲食品法规:
- 欧洲委员会卫生与消费者政策总司(DG SANTE)规定了食品中镍的限量标准,对于含镍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接触材料有具体的限量要求。

2.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 FDA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镍的溶出量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和要求。

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接触材料(如金属器皿、容器、针筒等),FDA对镍的溶出量有具体的限制标准。

3. 世界卫生组织(WHO):
- WHO发布了《食品中金属元素的人体摄入量》的指导,其中含有对镍的每日摄入量的推荐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国际标准和指导,具体的食品原料中镍的含量标准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有所不同。

因此,您需要查阅您所在地区或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来获取准确的信息。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1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138-2003 《食品中镍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5009.138-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订了样品前处理部分内容,增加了微波消解法;——优化了测定条件;——增加附录——删除第二法比色法。

I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镍的测定。

2 原理试样经消解处理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232.0 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试剂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 硝酸(HNO3)。

3.2高氯酸(HClO4)。

3.3 硝酸溶液(0.5 mol/L):吸取硝酸3.2 mL,加水稀释至100 mL。

3.4硝酸溶液(1+1):吸取500 mL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

3.6 镍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1.0000 g金属镍粉(99.99%)溶于30 ml硝酸溶液(1+1),加热溶解,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置稀释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0 mg镍。

或购置锑标准储备液(1.00 mg/mL):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

3.7镍标准使用液(250 ng/mL):将镍标准储备液用0.5 mol/L硝酸溶液逐级稀释,配成每毫升相当于250 ng镍。

有效期1个月。

4仪器与设备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石墨炉原子化器,附镍空心阴极灯)。

4.2 高纯度氩气(纯度> 99.99 %)。

4.3 密闭微波消解系统。

4.4可调式控温电热炉。

4.5可调式控温电热板。

4.6 高压消解器。

4.7 天平:感量为0.1 mg。

5 分析步骤5.1 样品预制备5.1.1粮食、豆类等去除杂物后,磨碎,过20 目筛,装入洁净的容器内,作为试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镍迁移量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镍迁移量的测定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丁二
酮肟比色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中镍迁移量的测定。

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2 原理
试样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232.0 nm处测定的吸收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镍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得出试样中镍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 试剂
3.1.1 冰乙酸(CH3COOH)。

3.1.2 硝酸(HNO3)。

3.1.3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3.2 试剂配制
3.2.1 硝酸溶液(5+95):量取50 mL硝酸慢慢倒入950 mL水中,混匀。

3.2.2 硝酸溶液(1+1):量取250 mL硝酸慢慢倒入250 mL水中,混匀。

3.2.3 乙酸溶液(4%):量取40 mL冰乙酸(3.1.1),用水稀释至1000 mL(临用时配制)。

3.2.4 磷酸二氢铵溶液(20g/L):称取2.0 g磷酸二氢铵(3.1.3),用水溶解,定容至100 mL。

3.3 标准品
3.3.1 金属镍:纯度>99.99%。

或镍标准溶液(1000 μg/mL)。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镍标准储备液(1000mg/L):准确称取1.000 g 金属镍(99.99%),分次加少量硝酸(3.2.2),加热溶解,总量不超过37 mL,移入1000 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

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1.0 mg镍。

3.4.2 镍标准使用液(1.000 µg /mL):用乙酸溶液(4%)稀释至每毫升含铅1.000 µg的标准使用液。

3.4.3 镍标准系列溶液:准确吸取标准使用液(1.000 µg/mL)0,0.500,1.00,2.00,3.00,4.00 mL分别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乙酸溶液(4%)稀释至刻度,混匀,每毫升分别含铅0,10.0,20.0,40.0,60.0,80.0 ng。

1000)(112⨯⨯-=V F m m X
4 仪器设备
注:所有玻璃器皿均需硝酸(1+5)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二级纯水冲洗干净。

4.1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石墨炉原子化器,附镍空心阴极灯。

4.2 天平,感量0.1mg ,1mg 。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的预处理
5.1.1 迁移试验
根据待测样品的预期用途和使用条件,按照GB 5009.15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规定的迁移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进行迁移试验。

经充分混匀后,取部分4%乙酸食品模拟物试液用于分析。

试样前处理同时做试样空白试验。

5.2 测定
5.2.1 仪器测试条件
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

参考条件为:波长232.0 nm,狭缝 0.19 nm,测定方式为BGC ,峰值记录,内气流量1L/min 进样量为20 µL ,原子化时停气,石墨炉升温程序参考附录A 。

5.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将标准系列工作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取10µL 、磷酸二氢铵混合溶液5 µL (可根据使用仪器选择最佳进样量),注入石墨管,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2.3 试样测定
在与测定标准溶液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取10 μL ,磷酸二氢铵混合溶液5 µL (可根据使用仪器选择最佳进样量),注入石墨管,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对于直接稀释法制备的样液,以标准加入法为校正模式测定。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1)
(2)
式中:
X ——试样浸泡液中金属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1——从校正曲线上查得的试样测定管中金属质量,单位为微克(µg);
m2——试剂空白管中金属质量,单位为微克(µg); S V F 22=
V1——测定时所取试样浸泡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折算成每平方厘米2 mL浸泡液的校正系数;
V2——试样浸泡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S——与浸泡液接触的试样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
2——每平方厘米2 mL浸泡液,单位为毫升每平方厘米(mL/cm2)。

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8 其它
本方法检出限为0.3µg/L,定量限为0.6µg/L。

第二法丁二酮肟比色法
9 原理
镍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丁二酮肟生成红色络合物,用三氯甲烷提取,此三氯甲烷提取液用稀盐酸反提,向稀盐酸提取液中加溴水,再加氨水脱色,与碱性丁二酮肟生成红色物质,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10 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10.1 试剂
10.1.1枸橼酸二铵[(NH4)2HC6H5O7]
10.1.2丁二酮肟[(CH3)2C2(NOH)2]
10.1.3乙醇(95%)
10.1.4氢氧化钠(0.2mol/L)
10.1.5盐酸(0.5mol/L)
10.1.6乙酸(4%)
10.1.7氨水(5mol/L)
10.1.8 氨水(2mol/L)
10.1.9氨水(0.3mol/L)
10.1.10氢氧化钠溶液(20%)
10.1.11硝酸(6mol/L)
10.2 试剂配制
10.2.1 枸橼酸氢二铵溶液(100g/L):称取10g枸橼酸二铵(10.1.1)溶于水至100mL。

10.2.2 丁二酮肟乙醇溶液(10g/L):称取1g丁二酮肟(10.1.2)溶于乙醇(10.1.3)中至100mL,如有不溶解物,过滤,滤液备用。

10.2.3 碱性丁二酮肟溶液(10g/L):称取1g丁二酮肟用溶于氢氧化钠溶液(10.1.4)中至100mL。

10.3 标准品
10.3.1 金属镍:纯度>99.99%。

或镍标准溶液(1000 μg/mL)。

10.4 标准溶液配制
10.4.1 镍标准储备液(1000mg/L):精密称取1.0000g金属镍(Ni,99.99%)加5mL硝酸(10.1.11)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 mg镍。

10.4.2 镍标准使用液:使用前把镍标准溶液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10.0 μg镍。

10.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镍标准使用液0、0.25、0.50、1.00、2.00、3.00、4.00、5.00mL加4%乙酸至100mL,移入125mL 分液漏斗中,以下同试样操作,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1 仪器设备
注:所有玻璃器皿均需硝酸(1+5)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二级纯水冲洗干净。

11.1 分光光度计,1cm比色杯。

11.2 25mL具塞比色管。

11.3 125mL,60mL分液漏斗。

12 分析步骤
12.1 试样的预处理
按 5.1 进行
12.3 测定
12.3.1 试样测定
取试样浸泡液100mL,加2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或弱碱性,放置2h,过滤,滤液移入125mL 分液漏斗中,加2mL枸橼氢二铵溶液(10.2.1),加数滴氨水(10.1.8)调溶液pH值为8~9。

加2mL 丁二酮肟乙醇溶液(10.2.2),加10mL三氯甲烷,剧烈振摇1min,静置,将三氯甲烷分离至60mL分液漏斗中,向水层加三氯甲烷5mL按上述操作反复进行两次,合并三氯甲烷液,弃去水层。

用10mL 氨水(10.1.9)洗涤三氯甲烷层,剧烈振摇30s,静置,分离三氯甲烷层于另一60mL分液漏斗中,向该漏斗中加10mL盐酸(10.1.5),剧烈振摇1min,静置,分离三氯甲烷层于另一分液漏斗中;加5mL 盐酸(10.1.5)同上操作,合并盐酸液,移入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2mL饱和溴水,振摇。

静置1min,加氨水(10.1.7)至无色,再多加2mL氨水(10.1.7),在流水中冷至室温;加2mL碱性丁二酮肟溶液(10.2.2),加水至25mL充分混合,放置20min,于540nm处测定吸光度。

另取100mL 4%乙酸液(10.1.6),同上操作,作为试剂空白,调节零点。

13 分析结果的表述
X=(m/V) F (1)
式中:
X---试样浸泡液中镍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测定时试样液中相当于镍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
V---测定时取样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