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精品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明确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多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数学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问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请一位学生上台做答。
2.引入新学(20分钟)教师通过一组图片和实物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图表示加法的意义,如:3+4=7、然后带着学生一起思考这个表达式的意思和如何计算。
同样,绘制一个图表示减法的意义,如:7–4=3,并解释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一些实物给每个小组,如:图钉、玻璃珠等。
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加减法操作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
3.概念解释和巩固(25分钟)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然后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并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4.拓展运用(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题,如:小明有7个苹果,他吃了4个,问他还剩几个苹果?小红已经有4个铅笔,她又买了3支铅笔,问她现在一共有几支铅笔?让学生通过这些拓展题来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并回顾解题过程。
通过让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来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3+4=7减法:7–4=3【学生示范摘取旧知识】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问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出新知识】加法的意义和关系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概念解释和巩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拓展运用】通过拓展题目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总结归纳】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的总结五、教学反思通过多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的意义,明确加法的定义。
2.了解减法的意义,明确减法的定义。
3.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4.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意义及定义。
2.减法的意义及定义。
3.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4.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0分钟)1.通过展示物品的累加和累减,引导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如何用数学来描述这个现象?3.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加法的定义: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4.提问:加法有哪些运算规则和性质?第二步:加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20分钟)1.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归纳加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提示学生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
3.师生互动,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第三步:减法的意义和定义(10分钟)1.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减法的情境?2.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减法的定义:减法是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得到差的运算。
第四步: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20分钟)1.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归纳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提示学生减法的不交换性和非结合性,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
3.师生互动,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第六步:实际问题的应用(20分钟)1.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将加法和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提示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如何利用加法和减法求解问题。
3.学生个别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第七步:讲评和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2.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其他与加减法相关的内容?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拓展,拓宽知识面。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
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反思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反思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最常见的运算方式。
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进行一些反思。
首先,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过程。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购物总额、统计人口数量、计算投资的总收益等等。
加法的意义在于组合和整合。
通过加法,我们能够将单个实体或数量相加,得到一个更大的整体。
此外,加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加法不受数值顺序的限制。
无论是1+2还是2+1,结果都是3,这意味着加法是可交换的。
然而,加法并非没有限制,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当我们在计算财务收支时,在加法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到正负号,并将收入与支出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引入减法。
减法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一个差的过程。
它在解决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差距等等。
减法的意义在于分解和衡量。
通过减法,我们能够将一个数量分解成多个部分,并衡量它们之间的差距。
加法和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数学中,减法可以通过加法来实现。
例如,当我们进行5-3的减法运算时,可以将它等价地看作5+(-3),其中-3代表着负号。
这意味着减法实际上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此外,加法和减法还具有逆运算的关系。
如果我们知道两个数的和,可以通过减去一个已知的数,得到另一个未知数。
因此,加法和减法不仅相互依赖,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加法和减法并非完全等价或互补的。
它们在问题解决的不同场景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在一些问题中,加法更加适用;而在另一些问题中,减法更具实际意义。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算方式。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反思。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加法和减法不仅仅是数学运算,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运算符号。
它们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运算方式。
本文将总结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运算。
一、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指两个数或更多数的求和运算。
它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物体的总数量,以及数值的增加量。
下面是加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 加数和和数:加法运算中,参加运算的每个数被称为加数,加法运算的结果称为和数。
例如,对于加法式2 + 3 = 5,2和3就是加数,5就是和数。
2. 交换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即改变加数的顺序不会改变和数的大小。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和b,a + b = b + a。
这个性质可以用来简化计算。
3. 结合律:加法满足结合律,即多个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先后顺序,和数不变。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4. 零元素:0是加法的零元素,任何数和0相加,结果都等于该数本身。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a + 0 = 0 + a = a。
5. 负数和相反数: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
当一个数加上它的相反数,结果等于0。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a + (-a) = 0,(-a) + a = 0。
二、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它可以用来计算数量的减少量或者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下面是减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 被减数、减数和差: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是被减去的数,减数是减去的数,差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例如,对于减法式5 - 2 = 3,5是被减数,2是减数,3是差。
2. 减法的性质:减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改变减法的顺序和使用括号会改变差的大小。
3. 零元素:减法的零元素是0。
任何数减去0,结果等于该数本身。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a - 0 = a。
4. 减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
当一个数减去它的相反数,结果等于该数本身。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a÷0是错误的。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a+0=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a×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0÷a(a≠0)=0.除不尽的除法没有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4.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不一样。
2.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图形可能相同。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件
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01
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应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02
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涉及到乘除运算,应先进行乘除运序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涉及到括号,应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
加减运算。
被加数与和的关系
被减数与差的关系
被减数 - 减数 = 差,这是减法的基本 关系式。
被加数 + 加数 = 和,这是加法的基 本关系式。
03
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加法的运算规则
1 2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将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 ,然后从低位开始相加。
进位法则
当某一位上的和超过或等于10时,需要向前一位 进位。
3
借位法则
如果某一位上的数相加结果小于10,而前一位是 0或进位后结果为0,则需要向前一位借1。
减法的运算规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减起
01
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需要将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高位
开始相减。
借位法则
02
当某一位上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向前一位借1。
退位法则
03
当某一位上的被减数与减数相加小于10时,需要向前一位退1。
什么是减法
总结词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方法。
详细描述
减法是用减号"-"连接两个数,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例如,5-3=2表示 从5中减去3得到2。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总结词
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时间、 测量等。
详细描述
在购物时,我们需要使用加减法计算找零、折扣等;在计算 时间时,我们需要使用加减法计算时间差;在测量时,我们 需要使用加减法计算长度、重量等。加减法是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必不可少的运算技能。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字母表示: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两个原则:(1)尽可能多的租单座便宜的;(2)尽可能坐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加减法》,详细内容包括:1. 加法的意义:介绍加法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加法是求几个数合并在一起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减法的意义:介绍减法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计算方法。
3. 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讲解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减法的概念,认识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的概念,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练习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举行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发现:有5只小猴子,又来了3只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通过这个实际问题,引出加法的概念。
2. 例题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讲解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3,并解释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和。
接着,通过另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减法的意义,讲解算式83,解释各部分的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加减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用加减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的意义:求几个数合并在一起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知识集结知识元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做一道减法题时,小军把减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9,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差是92,正确的答案应是_____。
例2.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____。
例3.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
例4.'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612,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例5.'叮叮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看成6,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看成4,得到和为923.正确的和是多少?'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数叫做商.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某手机生产厂原计划5天生产完手机1600部,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部?'例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解析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解析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一、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出它们的总和的运算方法。
例如,1 + 2 + 3 = 6,表示将1、2和3这三个数相加,得出它们的总和为6。
加法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数量、数字的增加以及各种形式的合并。
减法是指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出它们的差的运算方法。
例如,5 - 3 = 2,表示从5中减去3,得出它们的差为2。
减法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剩余数量、数字的减少以及各种形式的分割。
二、加法和减法的关系1. 互为逆运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方法。
进行减法运算时,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的形式来计算。
例如,5 - 3可以等价地表示为5 + (-3),其中的-3表示减去3。
这种转化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2. 关联性加法和减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通过加法和减法的结合运算,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数值计算。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初始值为5的物体,通过连续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我们可以计算出最终物体的数量。
比如,5 + 2 - 3 + 4,经过计算后得出最终的结果为8。
这种关联性使得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三、加法和减法的应用1. 数字运算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数字运算方法,它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工作。
从简单的计算家庭开支到复杂的统计数据分析,加法和减法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能够提高我们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2. 代数运算加法和减法也是代数运算中的基本操作。
在代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多项式的相加和相减运算。
通过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可以简化代数表达式的计算过程,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3. 几何运算在几何学中,加法和减法可以用来计算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以及各种几何形体的体积。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减法的意义减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
它常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比如计算商品的折扣、计算时间差等。
减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法的运用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中,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折扣;在时间管理中,我们需要计算时间的差异;在金融领域,我们需要计算利润和损失等。
减法的基本原理是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得到两者之间的差值。
2. 减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通过减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差值,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减法的结果可以告诉我们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3. 减法的概念减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是加法的逆运算。
减法的概念是通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值。
减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具体取决于这两个相减的数的大小。
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分别介绍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 加法与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加法与减法是一个逆运算的关系。
对于任意的两个数来说,如果将其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然后再将结果减去这个数,最终得到的结果将与原始数相同。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和b,有(a + b) - b = a。
这个逆运算关系使得加法和减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 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加法和减法满足交换律。
在加法中,数的顺序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和b,有a + b = b + a。
而在减法中,数的顺序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和b,a - b ≠ b - a。
3. 加法和减法的结合律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来说,加法和减法满足结合律。
在连续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可以任意改变运算的顺序而不改变最终的结果。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小学数学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和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符号,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石。
减法和加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它们互为逆运算,通过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规则并提高计算能力。
本文将从减法和加法的定义、运算规则、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探讨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一、减法和加法的定义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的运算,用减号“-”表示。
它由被减数、减数和差组成,其中被减数减去减数得到差。
例如,10减去3等于7,可表示为10-3=7。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用加号“+”表示。
它由加数、被加数和和组成,其中加数加上被加数得到和。
例如,3加上4等于7,可表示为3+4=7。
二、减法与加法的运算规则1. 减法的运算规则:a. 两个整数相减,若被减数大于减数,则差为正数;若被减数小于减数,则差为负数。
b. 减法满足结合律,即a-(b-c) = (a-b)+c。
c.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即a-b ≠ b-a。
2. 加法的运算规则:a. 两个整数相加,结果为另一个整数。
例如,3+4=7。
b. 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b = b+a。
c. 加法满足结合律,即(a+b)+c = a+(b+c)。
三、减法与加法的计算方法1. 减法的计算方法:a. 整数减法:在整数相减中,将减数的相反数加到被减数上,即a-b = a+(-b)。
b. 进退位法:对于较大的数相减,可以使用进退位法,先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减,若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高位借位,继续相减。
2. 加法的计算方法:a. 竖式计算法:将两个数的各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若和大于等于10,则向高位进一位。
b. 变换相加法:将被加数和加数进行分解、变换,利用各数的相等关系进行计算,再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答案。
四、减法与加法的应用场景1. 减法的应用场景:a. 数量比较:减法可以用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通过计算差值可以判断哪个数较大或较小。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购物计算、时间计算还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都需要用到加法和减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一、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我们用加号 "+" 表示加法运算。
在加法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术语:1.1 加数:参与加法运算的每个数值都称为加数。
例如,在计算2 + 3时,2和3都是加数。
1.2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称为和。
在2 + 3的例子中,和为5。
1.3 运算符:加法运算中使用的符号就是运算符。
加法运算符为“+”。
1.4 加法交换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即改变加法运算顺序不会改变最后的结果。
例如,2 + 3和3 + 2的结果都是5。
1.5 零元素:零元素是指加数中的0。
对于任何数n,n + 0 = n。
这意味着任何数与0相加都不会改变其值。
二、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法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它们的差。
我们用减号"-" 表示减法运算。
在减法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术语:2.1 被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去的数值称为被减数。
例如,在计算5 - 3时,5是被减数。
2.2 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去的数值称为减数。
例如,在5 - 3中,3是减数。
2.3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称为差。
在5 - 3的例子中,差为2。
2.4 减法运算符:减法使用减号 "-" 作为运算符。
2.5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减法不具备交换律。
改变减法运算顺序会改变结果。
例如,5 - 3和3 - 5的结果不同。
三、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3.1 加法运算规则:加法运算有以下几个基本规则:- 加法满足结合律,即改变加法运算的顺序不会改变最后的结果。
例如,(2 + 3) + 4和2 + (3 + 4)的结果都是9。
- 加法满足分配律,即数乘一个加法的和等于数乘每个加数的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预设: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5.全班交流预设:生: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3043-575=()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2.综合练习:数学书 P3 3猜猜我是几?【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预设: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
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生1:3+3+3+3=12生2: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3)12÷4=3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预设: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预设: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预设: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预设: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6.整理总结:(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