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运算方法,其意义和作用在于求解数的增加和减少的操作,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应用。
加减法通过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改变数量的状态,计算出数的总和或差值。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为一个数,表示数的增加的运算。
在加法中,被加数和加数是两个基本要素,被加数表示待增加的数量,加数表示要增加的数量,它们之间的运算结果即为和。
加法运算符号是“+”,其运算规则是将两个数的数值相加得到和。
例如,2+3=5,表示将2和3这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为5、加法是可交换的,即交换被加数和加数的顺序结果不变,2+3=3+2=5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表示数的减少的运算。
在减法中,被减数表示待减少的数量,减数表示要减去的数量,它们之间的运算结果即为差。
减法运算符号是“-”,其运算规则是将减数从被减数中减去得到差。
例如,5-3=2,表示从5这个数中减去3,得到的差为2、减法是不可交换的,即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顺序结果不同,5-3≠3-5加减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定义来看,减法可以看作加法的逆运算。
对于两个数a和b来说,a+b=c等价于c-b=a,其中c表示两个数的和。
也就是说,如果知道两个数的和,通过减去其中一个数,可以得到另一个数。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轴上的正向和反向运动来理解,加法是正向运动,减法是反向运动。
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来说,加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初学习的运算方法,是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数的增加和减少的重要途径。
通过解决日常问题,如购物结账、算账等,孩子们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实际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加减法作为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价格计算、资产负债表的计算、利润和损益的计算等。
在科学领域,加减法是进行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的重要基础。
在设计和建筑领域,加减法用于测量和计算尺寸、面积和体积等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
2627+
= 3000
加 数 = 和–另一个加数
3000–2627=373
课堂探究
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千米。 格尔木到拉萨铁路长1142千米。
? 西宁到拉萨铁路长 千米。
814km1142km西宁Fra bibliotek格尔木
拉萨
814+1142=1956(km)
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
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加法
加 数 + 加数 = 和
加 数 =_和___–__另__一__个__加__数_;
减法
被减数 – 减数 =差
减 数 =__被_减__数___–___差_; 被减数 =__差___+__减___数__;
随堂检测
根据。1234+4321=5555 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555–1234= 5555–4321=
814+1142=1956
加数 加数 和
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千米。 格尔木到拉萨铁路长?千米。
西宁到拉萨铁路长1956千米。
(1)1956–814=1142 (2)1956–1142=814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814+1142=1956
加数
加数
和
(1)1956–814=1142
(2)1956–1142=814
课堂小结
收
获
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
1、加减法的意义:
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 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 算,叫做减法。
收
获
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
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进行叠加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加后得到的总数。
加法常用于计算两个物体的数量总和,例如:两个篮子里分别有3个和5个苹果,通过加法可以得知总共有几个苹果。
此外,加法也常用于计算连续发生的事件总数量,例如:一天内一共有10个人来到图书馆,想要知道图书馆一天内总共有多少人访问,可以使用加法运算。
2.减法的意义: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
减法常用于计算减去一部分后,剩余的数量或差额。
例如:小明手里有10块钱,花掉了2块钱,想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此外,减法还常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50厘米,想要知道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加数、加数和和。
被加数是指待求和的数,加数是要加到被加数上的数,而和是指被加数和加数相加后的总数。
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和加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和是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
例如:3+5=8,在该加法运算中,“3”和“5”是两个加数,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8”就是它们的和。
2.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减数、减数和差。
被减数是指被减去的数,减数是要减去的数,而差是指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和减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差是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例如:8-5=3,在该减法运算中,“8”是被减数,“5”是减数,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3”就是它们之间的差。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小学教育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小学教育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加法的意义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
通过加法,学生可以学会将物体或概念进行合并或连接。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计算购物车里物品的总价格时,我们需要使用加法。
通过加法的应用,学生可以掌握数值概念,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减法的意义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值。
减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整体被分成几个部分的概念。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从零花钱中减去购买零食的开销时,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剩下的金额。
通过减法的概念,学生可以理解数值之间的相对大小,以及数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加法和减法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如进位和借位。
进位意味着在加法中,当两个数的和大于等于10时,我们需要将进位数加到较高的一位上。
借位意味着在减法中,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我们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这些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位的价值和数值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不仅仅是数学计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并为未来学习更高阶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字母表示: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两个原则:(1)尽可能多的租单座便宜的;(2)尽可能坐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加减法》,详细内容包括:1. 加法的意义:介绍加法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加法是求几个数合并在一起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 减法的意义:介绍减法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计算方法。
3. 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讲解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减法的概念,认识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的概念,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练习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举行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发现:有5只小猴子,又来了3只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通过这个实际问题,引出加法的概念。
2. 例题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讲解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3,并解释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和。
接着,通过另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减法的意义,讲解算式83,解释各部分的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加减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用加减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的意义:求几个数合并在一起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知识集结知识元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做一道减法题时,小军把减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9,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差是92,正确的答案应是_____。
例2.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____。
例3.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
例4.'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612,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例5.'叮叮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看成6,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看成4,得到和为923.正确的和是多少?'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数叫做商.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某手机生产厂原计划5天生产完手机1600部,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部?'例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第⼀单元复习讲义第⼀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点讲解】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个加数,求另⼀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要点提⽰:1、运⽤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
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巩固练习】1、填⼀填(1)和=加数〇加数加数=()〇另⼀个加数(2)差=被减数〇()减数=被减数〇()被减数=()〇()(3)减法是加法的()运算(4)根据1266-352=914,直接写出下⾯两题的得数。
1266-914=() 914+352=()(5)⼀个加数是90、另⼀个加数与这个加数相同,它们的和是()(6)在⼀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32,减数是65,被减数是()(7)两个数的和是560,其中⼀个加数是126,另⼀个加数是()(8)被减数是254,差是160,减数是()3、计算下⾯各题,并利⽤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验算。
379+56= 652+163=900-193= 1035-863=4、看谁算得⼜快⼜对。
320+182=()320+()=716 256+()=123563-()=183 582-126=()()-123=965、(1)啄⽊鸟⼀天吃了596只害⾍,⼭雀⼀天吃了148只害⾍。
啄⽊鸟和⼭雀⼀天⼀共吃了多少只害⾍?(2)啄⽊鸟和⼭雀⼀天共吃了644只害⾍,其中⼭雀⼀天吃了148只害⾍,啄⽊鸟⼀天吃了多少只害⾍?6、在□⾥填上合适的数。
□ 8 4 □ 4 □ 9+ 6 □□ + 9 □ 1 5□ 1 3 2 □ 6 3 5 □7、超市⼀台电视机卖4300元,⼀部⼿机2400元。
(1)李阿姨买了⼀台电视机和⼀部⼿机,共花了多少钱?(2)李阿姨共带了10000元,付款后还剩多少钱?能⼒提升1、在□⾥填上合适的数。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加减法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校园生活图片,描述学生上下学的情景。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我们班有多少人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5+3=8,其中5和3是加数,8是和;83=5,其中8是被减数,3是减数,5是差。
3. 随堂练习(1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2)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2.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 7+4=?② 95=?(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① 7+4=11,其中7和4是加数,11是和。
② 95=4,其中9是被减数,5是减数,4是差。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有学生未能完全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3. 如何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加减法例子,与同学分享。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教学反思在数学教育中,加减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概念之一、教学反思是指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理解、学习困难等。
本文将围绕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进行加减法运算。
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计算时间跨度、测量物体长度等,这些都需要用到加减法。
因此,教授加减法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并应用这一基础数学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应对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注重记忆运算的规则,而忽视了加减法的本质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强调加减法的概念和应用,并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加减法的各部分之间如何关系?加减法由被加数、加数、和三个部分组成。
被加数是指需要被加上的数,加数是指要加的数,和是指两个数的总和。
加法的本质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为一个更大的数,而减法的本质是在已知总数和一个已知的数时,找出另一个数。
在教学中,我观察到学生对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
有的学生只注重运算过程,而忽略了各部分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表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各部分关系。
例如,我可以使用图形模型来说明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可以将被加数表示为一个数轴上的一个点,加数表示为从这个点开始的一段长度,和表示为从被加数点开始向右延伸的总长度。
通过这种图像化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本质。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在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时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地转化问题为数学运算式。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引导。
此外,我还观察到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掌握不够熟练。
他们经常会将加法和减法的顺序搞混,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我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和运算法则进行解释和演示,同时也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总结来说,加减法作为数学的基本运算概念,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强调其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喜欢就关注收藏我吧,铁树老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课本主题图首先呈现的是火车在草原上行驶的情景,目的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接着教材编排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中认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的认识过程,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增强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目标已经确定,要达到目标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正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本课,我将重点确定为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确定为探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过程。
难关已经确定,要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首先,在教具方面,我准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在学具方面,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直尺、演算纸等。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使学生更好的感知新知、运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在学法的指导上,主要采取了动手操作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使学生真真切切的做课堂的主人。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减法的意义减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
它常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比如计算商品的折扣、计算时间差等。
减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法的运用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中,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折扣;在时间管理中,我们需要计算时间的差异;在金融领域,我们需要计算利润和损失等。
减法的基本原理是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得到两者之间的差值。
2. 减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通过减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差值,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减法的结果可以告诉我们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3. 减法的概念减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是加法的逆运算。
减法的概念是通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值。
减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具体取决于这两个相减的数的大小。
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分别介绍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 加法与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加法与减法是一个逆运算的关系。
对于任意的两个数来说,如果将其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然后再将结果减去这个数,最终得到的结果将与原始数相同。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和b,有(a + b) - b = a。
这个逆运算关系使得加法和减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 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加法和减法满足交换律。
在加法中,数的顺序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和b,有a + b = b + a。
而在减法中,数的顺序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和b,a - b ≠ b - a。
3. 加法和减法的结合律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来说,加法和减法满足结合律。
在连续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可以任意改变运算的顺序而不改变最终的结果。
例如:对于任意的整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其中减法是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
在数学中,减法的意义是由两个数之间的差值来定义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减法的意义减法是两个数的差,这意味着我们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
例如,用减法计算6-3的结果是3,因为我们从6中减去了3。
这个被减数是6,减数是3,差是3。
我们可以用减法解决各种问题,例如计算剩余量或查找差异,例如借钱,最大值等等。
减法通常用于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例如判断5-7的结果是负的,这就意味着7比5大。
二、减法的知识点学习减法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包括:1.减数、被减数、差值减法数学模型为:被减数-减数=差值。
例如:5-3=2。
其中,5为被减数,3为减数,2为差值。
2.进位与借位减数的某一位大于被减数的对应位时,需要“借位”,而被减数的对应位前“进位”后才能结束运算。
例如:43-29=14。
首先,个位需要借位,进位后进行运算,得数为4;随后进行十位的操作,结果即为14。
3.加减法混合运算加减法涉及到一些混合运算,学生在进行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这很容易出错。
例如:6+5-2,运算结果为9。
三、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在加减法中,包含了三部分:加数、被加数、和。
同样地,减法也包含了三部分:减数、被减数、差。
1.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减法和加法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例如4-2=2,与2+2=4是等价的。
因此,在解决减法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逆向思维,就是使用加法运算来求解问题。
2.“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解决加减法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加法分配律等数学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即加数可以互换位置,不改变结果。
加法结合律:(a+b)+c=a+(b+c),即把加数前后顺序任意调整,结果不变。
加法分配律:a(b+c)=ab+ac。
在解决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数学法则的运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加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 = 和,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减数 = 差,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差。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四年级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年级下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我们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咱们来聊聊加法的意义。
加法呀,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比如说,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 2 个苹果,那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这时候就要用加法来计算啦,3 + 2 = 5,所以小明现在一共有 5 个苹果。
再比如,咱们班男生有 20 人,女生有 15 人,那咱们班一共有多少人呢?这也是用加法,20 + 15 = 35 人。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加法就是把一些数量合在一起,求出总数。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加法算式里,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比如在 3 + 2= 5 这个算式中,3 和 2 是加数,5 是和。
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同时,我们还能根据这个关系推出: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比如说,知道了 3 + 2 = 5,那如果我们知道和是 5,一个加数是 3,就可以用 5 3 = 2 求出另一个加数 2。
说完加法,咱们再来说说减法。
减法的意义和加法有所不同,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比如说,小明一共有5 个苹果,吃了2 个,还剩下几个?这就要用减法来计算,5 2 = 3,所以还剩下 3 个苹果。
再比如,咱们班一共有 35 人,其中男生 20 人,那女生有多少人?这也是用减法,35 20 = 15 人。
从这些例子能看出,减法就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出剩下的部分。
在减法算式里,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比如在 5 2 = 3 这个算式中,5 是被减数,2 是减数,3 是差。
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同时,我们也能根据这个关系推出: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ppt4)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
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
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ppt5)
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
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
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
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
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
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课件出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师:在上面的加法算式中,814和1142叫做这个算式的加数,1956叫做这个算式的和。
(课件出示: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ppt6)
2.认识减法和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观察课件(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情景图),出示以下问题:
(1)如果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你能求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ppt7)
(2)如果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你能求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ppt8)
师:读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对比这两个数学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点是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都是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1956km。
生2:不同点是(1)中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2)中是已知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师:像上面这样,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个部分求另一部分都用什么方法计算?
小组讨论汇报。
生: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你会解答上面的问题吗?解答时,根据哪些数量关系式?
(1)西宁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
1956-814=1142(km)(ppt7)
(2)西宁到拉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
1196-1142=814(km)(ppt8)
(课件出示)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ppt9)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师:根据上面的问题,给出一个加法算式,你可以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
生:给出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算式1142+814=1956(Ppt10)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总结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ppt11)
生1:和=加数+加数
生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师: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根据算式1956-1142=814也可以得出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概括出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吗?(ppt12)
生1:差=被减数-减数
生2:被减数=差+减数
生3:减数=被减数-差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关于这一知识,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生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一个加数是减数,另一个加数是差。
师:在加法中,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师:在减法中,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 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142+814 =1956 1956-814=1142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814+1142=1956 1956-1142=814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