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讲义(二)

合集下载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

新公司法主讲人:赵旭东引言:公司法是民商法体系中的一个法律部门。

民商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对整个经济生活、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司法又是其中的市场经济的主体法,公司就是市场经济最主要、普遍的主体。

公司法就是对这种主体的法律关系进行全面调整和规范的法。

公司法内容丰富,既有深刻的法学理论,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公司法既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其法学原理,同时又要密切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了解、领会公司法的制度和规则。

第一章公司与公司法的概述第一节公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公司的概念新公司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公司是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二、公司的法律特征(一)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盈利”是指通过经营获取利润,以较小的经营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经营的收益。

盈利是股东设立公司的最基本的目的。

盈利是为股东赢利,不是为公司自己赢利,公司赚的钱最终分配给股东。

公司是一种企业也是由其盈利性决定的,企业就是经营性的组织,除了公司之外,还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都是为了盈利而从事活动的。

这样一种盈利性的企业,与非企业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法人分别开来,由此决定了它们在权利义务上的不同,企业要缴纳企业的所得税,事业单位可能就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它们税收的负担是不一样的。

(二)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法人就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特征在于它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组织机构、独立的财产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也是一个法人,也具有法人地位,意味着公司具备了民法所规定的法人的全部要点。

自考00227《公司法》笔记讲义

自考00227《公司法》笔记讲义

《公司法》自考讲义第一章公司法概述一、历年考点第一节公司法的定义、性质和精髓、公司法的定义第二节公司的定义与法律特征1.公司的定义2.公司的法律特征3.公司与其他企业的区别第三节公司的分类现行法律上的分类二、名师点评本章是公司法概述,也是深入理解后面各章知识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考生掌握公司法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公司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区分公司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了解公司法的结构与体例。

从历年考题的分布情况来看,公司的特点、类型以及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本章的重点,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应予以重点掌握。

此外,公司法的概念和特点,容易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考生应注意掌握。

三、重难点分析1. 公司法的定义与性质所谓的公司法,是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组织活动和解散以及其他与公司组织有关的对内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公司法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1)公司法兼具组织法和活动法的双重性质,以组织法为主。

(2)公司法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性质,以实体法为主。

(3)公司法兼具强制法和任意法的双重性质,以强制法为主。

(4)公司法兼具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双重性质,以国内法为主。

2. 公司的法律特征公司应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法律牲:(1)合法性公司必然依照公司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设立;在公司成立以后,公司也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管理,从事经营活活动。

(2)营利性公司作为一种企业,应当通国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取得实际的经济利益,并将这种利益依法分配给公司的投资者。

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3)独立性《公司法》自考讲义1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也就是说,法律赋予公司完全独立的人格,公司就像自然人一样,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和责任。

公司不仅独立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而且还独立于自己的投资者股东。

我国《公司法》第3条第1款载明:“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法课件2

公司法课件2


第一百八十五条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 职权: (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 和财产清单; (二)通知、公告债权人;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四)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 税款; (五)清理债权、债务; (六)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七)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 第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司清算案件,应当及时指定有关 人员组成清算组。 清算组成员可以从下列人员或者机构中产生: (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 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三)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 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 执业资格的人员。
• 第二十二条 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 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 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 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 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 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 持。

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 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 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 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 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 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 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 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 支持。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

第七十二条 公 司成立后无正当 理由超过6 理由超过6个月未 开业的, 开业的,或者开 业后自行停业连 个月以上的, 续6个月以上的, 可以由公司登记 机关吊销营业执 照。
1.2公司的种类 1.2公司的种类
• (一)——以投资者的责 ——以投资者的责 任为标准
• • • • • •
大陆法系 无限(责任) 无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两合公司
时建中 中国政法大学
1.3 公司能力的种类
• 公司的权利能力 • 公司的行为能力 • 公司的责任能力
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第十五条 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第十六条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 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 • • • •
英美法系 合伙 有限合伙 封闭式公司 公众式公司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

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一、概念和特征
有限责任公司概念
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认缴的出资
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 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特征
1、出资比例不等额
2、股东人数相对稳定 3、股权转让的限制性

1)书面通知征求同意(30日) 2)半数以上同意(不同意者,须购买) 4、设立程序的简便性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1、制定公司章程
2、股东缴纳出资并验资(按照章程规定) 3、设立登记 4、签发出资证明书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结构
一、股东会
二、董事会 三、经理的设立和职权 四、监事会或监事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资格和义务
1、能力要求(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公司设立的条件
1.人的要件: A.人数
1.有限公司发起人1—50 人 2.股份公司发起人2—200人
B.资格
我国要求半数 发起人在中国 有住所)
1.发起人是自然人或法人 2.法人发起人业务范围大体一致性 3.股份公司发起人的本国国籍和住所有一定比例要求。 2.资本要件(股金总额) 3.组织要件: A.公司名称(公司人格标记) B.公司类型(有限、无限、两合,股份有限 C.公司章程(公司宪法) D.组织机构 E.经营场所(行政和诉讼管辖) 4.行为要件(合法)

股东有限责任的制度价值:
1.使法人人格走向真正独立(法人财产独立和法人责任独立) 2.减少和转移投资风险(债权人不能直接向股东追索债务,股东自由 转让股份) 3.刺激投资,快速积聚资本,促使经营规模扩大 4.促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5.减少管理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投资风险的分散化和可预见性) 6.是公司法律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石 例外适用(基于法律的认可而限制或排除股东有限责任适用的制度) 对债权人利益保护不周,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侵权责任 情形: 1.股东人格与公司人格混同(违背分离原则) 2.维护特殊主体利益(公司雇员和公司侵权债权人)

最新公司法精讲(二)教学讲义ppt

最新公司法精讲(二)教学讲义ppt
❖ 就公司的对外关系而言,与公司交易的善意第三 人可以依据工商登记文件要求“已登记的股东” 承担责任。股东身份没有登记或没有进行变更登 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3.各种股东资格的证明文件的效力
出资证明书具有证明股东资格的效力,但没有决 定性效力。
公司章程所记载的有关股东身份的内容可以作为 确定股权的依据。
C 公司董事会决议的表决方式违反法律的,无效 。
D 公司股东大会的召集程序违反公司章程的,决 议无效。
提交
多选题
设置
6.以下说法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是( )
A 股东有权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B 股东有权复制公司董事会决议。 C 股东可以查阅公司会计账簿 D 股东可以复制公司会计账簿
提交
股东直接诉讼
股东直接诉讼是股东权利最强有力保障。根据股 东诉讼的事由及诉讼和股东具体权利之间的对应 关系,可以把股东直接诉讼分为三类:
1. 股东通过诉讼主张某项股东权利,例如股东身份 确认之诉、知情权之诉、股利分配之诉、退股之 诉、公司解散之诉。
2. 某项股东权利不宜通过诉讼直接主张,如有权利 损害的事实发生,股东可以提起股东会、董事会 决议无效或撤销之诉、损害赔偿之诉等
3.股东的利益确实受到损害,但是无法对应到某项 具体的股东权利,股东以公司法第20条、22条 和152条为依据寻求诉讼救济。
股东名册具有“权利推定”效力,否认名册记载 的当事人要承担举证责任。
出资协议、股权转让协议、股东会决议等可以作 为证明股东身份的证据,需要其他证据印证。
工商登记只是一种宣示性登记,本身并不创设股 东权利。
多选题
设置
2.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名册制度,下列哪些表 述是正确的?
A 公司负有置备股东名册的法定义务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
பைடு நூலகம்
权利。但是,基于公司固有的性质和某些法律上的原因,公司在享受某些 权利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公司不能享有某些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的权利,如生命权、身体 权、婚姻权等。 其次,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某些权利,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根据我国 公司法的现行规定,主要有以下两种限制: 1、经营范围的限制 第11条 (1)公司的经营范围必须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 (2)公司的经营范围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3)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应当依法经 过批准。如经营金融业务,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香烟零售业务, 必须经过烟草专卖局批准。 (4)公司应当在登记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否则,登记机关可以依 法给予行政处罚。注意:公司超范围经营所订立的合同,如果不属于法律、 行政法规限制项目的范围,则不应因其超出经营范围而确认为无效,除非 相对人恶意。
四、公司的名称 公司名称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具有主体识别的作用。所以,我国公 司法规定,公司名称是公司成立的必备要件之一。 1、公司名称的第一个意义是实现公司法人的人格特定化。要求: A、足以与其他民事主体相区别。即同一登记机关的辖区内,同行业的 企业不允许有相同或类似的名称。因此,一般要求公司名称中冠以公司登 记地的地名。 B、公司名称还必须表明公司的法律性质。第9条。 2、是公司商业信誉的维系和表彰。公司名称权既是人身权又是财产权。 五、公司住所 1、意义。公司住所的意义在于赋予民事主体以空间上的确定性。 2、确定。第10条。“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六、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公司的权利能力 原则上,公司处于与其他民事主体平等的地位,应当同等的享有民事
(二)董事会(执行董事)及经理 1、董事会组成和职权。董事会是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45条,47条,46条。 2、董事会会议。48条,49条。 3、经理。经理是公司的必设机构,是董事会的助理机关。50条。 4、执行董事。51条。 (三)监事会(监事) 51条、53条、54条。 (四)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和义务、责任。注意:下列规定亦适 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1、关于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的禁止性规定。57、58条。 2、董事、监事、经理的义务、责任。59、60、61、62、63条。

独角兽法考2019商经法基础讲义-第10节-公司法-有限公司(2)-李文涛

独角兽法考2019商经法基础讲义-第10节-公司法-有限公司(2)-李文涛

2.异议股东股权回购权(F74)【例题】甲乙等六位股东各出资30万元于2004年2月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五年来公司效益一直不错,但为了扩大再生产一直未向股东分配利润。

2009年股东会上,乙提议进行利润分配,但股东会仍然作出不分配利润的决议。

乙可主张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

【例题】香根餐饮有限公司有股东甲、乙、丙三人,分别持股51%、14%与35%。

经营数年后,公司又开设一家分店,由丙任其负责人。

后因公司业绩不佳,甲召集股东会,决议将公司的分店转让。

对该决议,丙不同意。

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13-3-28)A.丙可以该决议程序违法为由,主张撤销B.丙可以该决议损害其利益为由,提起解散公司之诉C.丙可以要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D.公司可以丙不履行股东义务为由,以股东会决议解除其股东资格【答案】C【解析】该股东会决议不存在程序违法,A错误。

目前公司不存在“僵局”,解散公司主张不成立,B错误。

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转让公司主要财产的,股东对此有异议的,可主张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C正确。

题目并未提及丙不履行股东出资义务事实,解除其股东资格没有法律依据,D错误。

(三)一人公司1.含义(F57)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

2.风险防范措施(1)投资人的限制(适宜原则):F58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组织机构(书面原则):F61不设股东会。

股东作出决定时,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由股东签名后置备于公司。

(3)强制审计(第三人核算原则):F62在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4)人格混同推定(推定原则):F63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有限公司股东的优购权(公司法解释四F)★★★有限公司股权外转(一)其他股东的同意权其他股东的同意权和视为同意F17(1)同意权——转让股东书面通知,征求其他股东同意股东外转股权,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以书面或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合理方式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

讲义公司法第一节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公司是依照(各国的)公司法所组成并登记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二、公司的特征1、公司社团性2、公司营利性案例:营利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吗?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思考:如何理解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指公司在营业过程中,除依法对股东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责任之外,基于公司的社会性而对公司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害关系人、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等相关方面权益的必要关注或尊重,对全社会的环境、人权等公益领域应担负的责任。

3、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现代公司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1)概念指为阻止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行为的发生和维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仅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对公司的债权人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而设立的法律制度。

(2)特征A、以承认公司有独立法人人格为前提。

B、对特定法律关系中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否认,而非对公司法人人格全面否认。

C、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即通过追究法人人格滥用者的责任,清偿公司债务。

D、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3)来源:刺破公司的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ion Veil刺破公司面纱是在美国1809年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v.Deveaux一案中最先适用的。

成熟于美国1905年的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

在该案中,美国法官Sanborn指出:“就一般规则而言,除非出现了相反的理由、情况,否则公司应该被看做是一个法律实体而具有独立的人格;但是,当公司的法人特性被用来作为损害公共利益、使非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者作为犯罪行为的抗辩工具时,那么,法律上将视公司为数个人之间的组合体。

英国公司法讲义2

英国公司法讲义2

University of Exeter, Business SchoolCorporate Law 2011/12Part A (Sections 1-3): CREATING THE COMPANYSECTION 2 - PROMOTION & FORMATION OF A COMPANYMaterial to accompany lectures and lecture slidesPromotion of CompaniesWhaley Bridge Calico Printing Co v Green (1880) 5 QBD 109:“The term promoter is a term not of law, but of business, usefully summing up in a single word of number of business operations familiar to the commercial world by which a company is generally brought into existence.” (Bowen J)Twycross v Grant (1877) 2 CPD 469“A promoter … is one who undertakes to form a company with reference to a given project and to set it going, and who takes the necessary steps to accomplish that purpose … and so long as the work of formation continues, those who carry on that work must, I think, retain the character of promoters. Of course, if a governing body, in the shape of directors, has once been formed, and they take … what remains to be done in the way of forming the company, into their own hands, the functions of the promoter are at an end.” (Cockburn CJ)Sealy’s assessment:“Such attempts at definition as have been made by the courts, seem to have been concerned only to ensure that enough flexibility was retained to catch the next ingenious rogue which the pre-incorporation period might produce.”Erlanger v New Sombrero Phosphate Co (1878) 3 App Cas 1218Emma Silver Mining Co v Grant (1879) 11 ChD 918Gluckstein v Barnes [1900] AC 240:“These gentlemen … bring the company into existence by means of the usual machinery. They appoint themselves sole guardians and protectors of this creature of theirs, half-fledged and just struggling into life, bound hand and foot while yet unborn by contracts tending to their private advantage, and so fashioned by its makers that it could only act by their hands and only see through their eyes. They issue a prospectus representing that they had agreed to purchase the property for a sum largely in excess of the amount which they had, in fact, to pay. On the faith of this prospectus they collect subscriptions from a confiding and credulous public. And then comes the last act. Secretly, and therefore dishonestly, they put into their own pocke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pretended price.” (Lord Macnaghten). Pre-incorporation ContractsKelner v Baxter (1866) LR 2 CP 174Newborne v Sensolid (Great Britain) Ltd [1954] 1 QB 45s. 51(1): A contract that purports to be made by or on behalf of a company at a time when the company has not been formed has effect, subject to any agreement to the contrary, as one made with the person purporting to act for the company or as agent for it, and he is personally liable on the contract accordingly.S. 51(2) (applies also to the making of a deed)Phonogram Ltd v Lane [1982] QB 938Braymist Ltd v Wise Finance Co Ltd [2002] Ch 273Phonogram Ltd v Lane [1982] QB 938Cotronic (UK) Ltd v Dezonie [1991] BCLC 721Oshkosh B’Gosh Inc v Dan Marbel Inc Ltd [1989] BCLC 507Natal Land Co v Pauline Colliery Syndicate [1904] AC 120Formation of CompaniesThe registration systemS. 9(1) The memorandum of association must be delivered to the registrar together with an application for registration of the company, the documents required by this section and a statement of compliance.Companies House: S. 7(2) – not for an unlawful purposeR v Registrar of Companies ex parte Attorney-General [1991] BCLC 476S. 8(1) A memorandum of association is a memorandum stating that the subscribers –(a) wish to form a company under this Act, and(b) agree to become members of the company and, in the case of a company that is to have a share capital, to take at least one share each.(2) The memorandum must be in the prescribed form and must be authenticated by each subscriber.S. 9(2): The application for registration must state-(a) the company’s proposed name,(b) whether the company’s registered office is to be situated in England and Wales (or in Wales), in Scotland or in Northern Ireland,(c) whether the liabil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company is to be limited and if so whether it is to be limited by shares or by guarantee, and(d) whether the company is to be a private or public company.S. 9(5) The application must … contain - … (b) a copy of any proposed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to the extent that these are not supplied by the default application of model articles ...S. 9(4)(a) : statement of capital and initial shareholdingsS. 10 : details of statementS. 12 : statement of proposed officersS. 9(1) : statement of complianceS.13(1) The statement of compliance required to be delivered to the registrar is a statement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Act as to registration have been complied with.(2) The registrar may accept the statement of compliance as sufficient evidence of compliance.S. 16(1)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mpany has the following effects as from the date of incorporation.(2) The subscribers to the memorandum, together with such other persons as may from time to time become members of the company, are a body corporate with the name stated in the certificate of incorporation.(3) That body corporate is capable of exercising all the functions of an incorporated company.(4) The status and registered office of the company are as stated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for registration.(5) In the case of a company having a share capital, the subscribers to the memorandum become holders of the shares specified in the statement of capital and initial shareholdings.(6) The persons named in the statement of proposed officers –(a) as director, or(b) as secretary or joint secretary of the company,are deemed to have been appointed to that office.The company nameSs. 58-59 : statusS. 53 : prohibited namesR v Registrar of Companies ex p Attorney-General [1991] BCLC 476S. 54 : names requiring permissionS. 55 : other restricted namesThe Company and Business Names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Regulations 2009The Company and Business Names (Sensitive Words and Expressions) Regulations 2009 S. 66 : same name as existing co (s. 1099 – index of co names)Ss. 67-68 : provisions for change of nameSs. 69-74 : adjudication systemS. 77(1) A company may change its name – (a) by special resolution … or (b) by other means provided for by the company’s articles ….Ss. 78-81 : issue of new Certificate of IncorporationSs. 82-85 : disclosure of nameRegistered OfficeS.86S. 9(5)(a)S. 87 : change of registered officeCertificate of IncorporationS. 14 If the registrar is satisfied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Act as to registration are complied with, he shall register the documents delivered to him.S. 15 (1) On the registration of a company, the registrar of companies shall give a certificate that the company is incorporated.(2) The certificate must state –(a) the name and registered number of the company(b) the date of its incorporation,(c) whether it is a limited or unlimited company, and if it is limited whether it is limited by shares or limited by guarantee,(d) whether it is a private or a public company, and(e) whether the company’s registered office is situated in England and Wales (or in Wales), in Scotland, or in Northern Ireland.S. 15(4): The certificate is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Act as to registration have been complied with and that the company is duly registered under this Act. Disclosure RequirementsS. 1080(1) The registrar shall continue to keep records of –(a)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documents delivered to the registrar under any enactment,(b) certificates of incorporation issued by the registrar, and(c) certificates issued by the registrar under section 869(5) or 885(4) (certificates ofregistration of charge).S. 1085(1) Any person may inspect registerS. 1087(1) : material not available for public inspectionS. 1000 : strike off registerSs. 3 & 5 CDDA : persistent default as ground for disqualificationS. 854(1) Every company must deliver to the registrar successive annual returns each of which is made up to a date not later than the date that is from time to time the company’s return date.S. 854(2) : ‘return date’S. 858 : return within 28 daysSs. 855 & 856 : contents of annual returnSs. 393-414 : annual accountsCaparo Industries plc v Dickman [1990] 2 AC 606:“[T]he purpose of annual accounts, so far as members are concerned, is to enable them to question the past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to exercise their voting rights, if so advised, and to influence future policy and management.” (Lord Jauncey)S. 415(1) : fair review of business etcSs. 416-7 : details of annual reportS. 463 : liability of directorSs. 475-481 : auditors’ reportS. 475: (1) A company’s annual accounts for a financial year must be audi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Part unless the company—(a) is exempt from audit under—section 477 (small companies), orsection 480 (dormant companies); or(b) is exempt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Part under section 482 (nonprofit-making companies subject to public sector audit).(2) A company is not entitled to any such exemption unless its balance sheetcontains a statement by the directors to that effect.S. 476 : demand for reportCaparo Industries plc v Dickman [1990] 2 AC 606:“It is the auditors’ function to ensure, so far as possible, that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as to the company’s affairs prepared by the directors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company’s position in order, first, to protect the company itself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undetected errors or, possibly, wrongdoing … and, secondly, to provide shareholders with reliable intelligence for the purpose of enabling them to scrutinise the conduct of the company’s affairs and to exercise their collective powers to reward or control or remove those to whom that conduct has been confided.” (Lord Oliver)The Company’s ConstitutionSs.17 & s.32 :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Ss. 29-30 : resolutions etc forwarded to Companies HouseS. 28 : dealing with provisions of old-style memorandumWelton v Saffery [1897] AC 299: “Individual shareholders may deal with their own interests by contract in such way as they may think fit. But such contracts, whether made by all or some only of the shareholders, would create personal obligations … and would not become a regulation of the company, or be binding on the transferees of the parties to it, or upon new or non-assenting shareholders.” (Lord Davey)s. 18(1) A company must hav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prescribing regulations for the company.(2) Unless it is a company to which model articles apply by virtue of section 20 (default application of model articles in case of limited company), it must register articles of association.(3)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registered by a company must –(a) be contained in a single document, and(b) be divided into paragraphs numbered consecutively.S. 19 : power to prescribe model articlesCompanies (Model Articles) Regulations 2008S. 20(1): On the formation of a limited company –(a) if articles are not registered, or(b) if articles are registered, in so far as they do not exclude or modify the relevant model articles,the relevant model articles (so far as applicable) form part of the company’s articles in the same manner and to the same extent as if articles in the form of those articles had been duly registered.Rayfield v Hands [1960] Ch 1:“the proper way to construe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a company is as a commercial or business document to which the maxim “validate if possible” applies.”(Vaisey J)Holmes v Keyes [1959] Ch 199:“I think that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the company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business document and should be construed so as to give them reasonable business efficacy.”Bratton Seymour Service Co Ltd v Oxborough [1992] BCLC 693Folkes Group plc v Alexander [2002] 2 BCLC 254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 v Hyman [2002] 1 AC 408S 21(1) A company may amend its articles by special resolution.Cane v Jones [1980] 1 WLR 1451S. 26Allen v Gold Reefs of West Africa Ltd [1900] 1 Ch 656Russell v Northern Bank Development Corpn [1992] 1 WLR 588.Allen v Gold Reefs of West Africa Ltd [1900] 1 Ch 656:“The power thus conferred on companies to alter the regulations contained in their articles is limited only by the provisions contained in the statute and the conditions contained in the company’s memorandum of association. … [H]owever … the power conferred … must, like all other powers, be exercised subject to thos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and equity which are applicable to all powers conferred on majorities and enabling them to bind minorities. It must be exercised, not only in the manner required by law, but also bona fid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mpany as a whole, and it must not be exceeded. These conditions are always implied, and are seldom, if ever, expressed.” (Lindley MR)Shuttleworth v Cox Brothers & Co [1927] 2 KB 9:“Now when persons, honestly endeavouring to decide what will b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mpany and to act accordingly, decide upon a particular course, then, provided there are grounds on which reasonable men could come to the same decision,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the court would or would not come to the same decision or a different decision. It is not the business of the court to manage the affairs of the company. That is for the shareholders and directors.”“The alteration may be so oppressive as to cast suspicion on the honesty of the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it, or so extravagant that no reasonable men could really consider it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mpany. In such cases, the court is, I think, entitled to treat the conduct of shareholders as it does the verdict of a jury, and to say that the alteration of a company’s articles shall not stand if it is such that no reasonable men could consider it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mpany.” (Bankes LJ)Dafen Tinplate v Llanelly Steel Co (1907) Ltd [1920] 2 Ch 124Sidebottom v Kershaw, Leese & Co [1920] 1 Ch 154Greenhalgh v Arderne Cinemas Ltd [1951] Ch 286:“… the phrase, “the company as a whole”, does not (at any rate in such a case as the present) mean the company as a commercial entity, distinct from the corporators: it means the corporators as a general body. That is to say, the case may be taken of an individual hypothetical member and it may be asked whether what is proposed is, in the honest opinion of those who voted in its favour, for that person’s benefit. I think that the matter can, in practice, be more accurately and precisely stated by looking at the converse and by saying that a special resolution of this kind would be liable to be impeached if the effect of it wer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majority shareholders and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so as to give the former an advantage of which the latter were deprived.” (Evershed MR)Citco Banking Corporation NV v Pusser’s Ltd [2007] BCC 205“Some commentators have not found this approach entirely illuminating but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appeal it is not necessary to discuss such cases further.” (Lord Hoffman)S. 22(1) A company’s articles may contain provision (“provision for entrenchment”) to the effect that specified provisions of the articles may be amended or repealed only if conditions are met, or procedures are complied with, that are more restrictive than those applicable in the case of a special resolution.(2) Provision for entrenchment may only be made –(a) in the company’s articles on formation, or(b) by an amendment of the company’s articles agreed to by all the members of the company.S. 22(3) : amendment by unanimous agreement or court orderS. 23 : notice to RegistrarBushell v Faith [1970] AC 1099The effect of the ‘statutory contract’Dignam & Lowry: “the law surround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section 33 contract is complex, confusing, contradictory and frustrating. This is not for the usual reason that it is a complex area and takes some time to absorb. It is rather because the law on s. 33 is dominated by layer upon layer of contradictory case law.”S. 33(1) The provisions of a company’s constitution bind the company and its members to the same extent as if there were covenants on the part of the company and of each member to observe those provisions.Hickman v Kent or Romney Marsh Sheep Breeders’ Association [1915] 1 Ch 881Rayfield v Hands [1960] Ch 1Scott v Frank Scott (London) Ltd [1940] Ch 794Bratton Seymour v Oxborough [1992] BCLC 693“By virtue of [the Act]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become, upon registration, a contract between a company and members. It is, however, a statutory contract of a special nature with its own distinctive features. It derives its binding force not from a bargain struck between parties but from the terms of the statute. It is binding only insofar as it affect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the members acting in their capacity as members. If it contains provisions conferring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n outsiders, then those provisions do not bite as part of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the members, even if the outsider is coincidentally a member. Similarly, if the provisions are not truly referable to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members as such it does not operate as a contract. Moreover the contract can be altered by a special resolution without the consent of all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It is also, unlike an ordinary contract, not defeasible on the grounds of misrepresentation, common law mistake, mistake in equity, undue influence or duress. Moreover, … it cannot be rectified on the grounds of mistake…. [N]either the company nor any member can seek to add to or subtract from the terms of the articles by implying a term derived from extrinsic surrounding circumstances. ” (Steyn LJ)Beattie v E & F Beattie Ltd [1938] Ch 708 : “[T]he contractual force given to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by the section is limited to such provisions of the articles as apply to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embers in their capacity as members” (Greene MR)Eley v Positive Government Security Life Assurance (1876) 1 Ex D 88Salmon v Quin & Axtens [1909] 1 Ch 311; [1909] AC 442Re New British Iron Co [1898] 1 Ch 324: “That article is not in itself a contract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the directors; it is only part of the contract constituted by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company inter se. But where on the footing of that article the directors are employed by the company and accept office the terms of article 62 are embodied in and form part of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the directors.” (Wright J)Swabey v Port Darwin Gold Mining Co (1889) 1 Meg 385Southern Foundries (1926) Ltd v Shirlaw [1940] AC 701Objects of a companyS. 31(1) Unless a company’s articles specifically restrict the objects of the company, its objects are unrestricted.S. 171: A director of a company must –(a)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any’s constitution, and(b) only exercise powers for the purposes for which they are conferred.S. 39(1) The validity of an act done by a company shall not be called into question on the ground of lack of capacity by reason of anything in the company’s constitution.。

公司法2

公司法2

总论第一章公司法概述第一节公司法的定义与性质一、公司法的定义所谓公司法,是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组织活动和解散以及其他与公司组织有关的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公司法和广义的公司法狭义的公司法仅指冠以“公司法”之名的一部法律。

广义的公司法包括一切有关公司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

公司法理论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广义的公司法二、公司法的性质1、公司法兼具组织法和活动法的双重性质,以组织法为主2、公司法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性质,以实体法为主3、公司法兼具强制法和任意法的双重性质,以强制法为主4、公司法兼具国内法和涉外法的双重性质,以国内法为主第二节公司的定义与法律特征一、公司的定义按一般定义,西方国家的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

这一定义可以分解成三层意思:1、公司是法人,即公司是以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民事组织。

2、公司是社团法人,即公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法人组织。

3、公司是营利社团法人,即公司股东出资办公司的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在我国,公司是依照公司法律规定组织、成立和从事活动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且兼顾社会利益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二、公司的法律特征1、合法性2、营利性3、独立性第三节公司的分类一、现行法律上的分类1、按公司是否发行股份和参与投资人数的多少,可将公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须有5人以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为50人以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独资公司:股东仅为一人,股东以其投入的资本金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按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控制依法依附关系,可将公司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有时也称控股公司。

公司法2课程ppt

公司法2课程ppt
9
公司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人的申请后,经过形式审查合 格的,即发给申请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
公司登记机关自发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 15日内,经过实质审查,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 的决定。
核准登记的,应当自作出予以登记的决定之日起10日 内通知申请人,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不予登 记的,应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 《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
企业名称登记一般与公司开业登记同时进行,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4条规定, 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 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设立股份有 限公司,应当由全体发起人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 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20
公司名称权的性质
公司名称权即公司对自己的名称所依法享有的权 利。具有以下性质: 1.权利内容上的双重性
公司名称兼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公司名称是 法人人格权的组成部分。此外它还具有财产价值,具有 财产权利的基本内容。
2.权利效力上的排他性
公司名称一经登记注册,就具有专用权,排斥同行业其 他公司登记、使用相同或近似名称,其他人擅自使用他 人已经登记注册的公司名称,就构成侵权行为。
美国各州的公司法:公司章程(charter) 和章程细则 (By-Law)
后者均被视为前者的补充,不必提交注册登记机关备 案,也不必向公众公布。当二者内容有抵触时,须以 前者为准。
13
二、公司章程的制定
公司章程是出资人共同意志的体现,因此公司的 章程,原则上均应在设立阶段由公司最初的全体 股东共同制订。
12
英美法上的公司章程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

公司法讲义公司法是一门研究公司组织和运作的法律学科,它对于商业活动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司的定义、组织形式、股东权益、公司治理、责任和违法行为等方面,介绍公司法的相关内容。

一、公司的定义与组织形式公司是指为追求利润而组织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以持有股份的比例享有公司利润分配和管理权。

二、股东权益公司法保护股东的权益,股东享有投票权、分红权和转让权。

股东通过行使投票权参与公司决策,分红权获得公司盈利的分配,转让权可以将股权转让给他人。

此外,公司法还规定了股东行使权益的程序和限制。

三、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决策机构和程序,以及监督机制等。

公司法对公司治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力,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董事会是公司的核心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战略、决策重大事项,并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督。

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的行为,确保公司的合法合规运营。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责任与违法行为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公司应当承担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等。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忠实、勤勉、谨慎和尽职的义务,对公司负有法定的责任。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

公司法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侵占公司财产、滥用职权等。

对于违法行为,公司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总结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和运作的法律体系,涉及到公司的定义、组织形式、股东权益、公司治理、责任和违法行为等方面。

了解和遵守公司法对于公司的合法合规经营至关重要,有助于保护股东权益、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稳定发展。

《公司法》培训讲义二

《公司法》培训讲义二

《公司法》一、概述《公司法》自颁布以来经历两次修正;2005.10.27第十届全国人代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2006.1.1颁布实施。

(一)八大改革上市公司新增独董制度,公司转投资限额取消,股票上市门槛降低,控股股东责任加强,无形资产出资限额放宽,中小股东权益得到更多保护,股份回购限制放松,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允许设立。

(二)区分两组概念1、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⑴股东人数:1~50;2~200⑵出资数额:3万(10万);500万⑶设立程序:股份公司更复杂⑷董事人数:3~13;5~19⑸资本筹集:发起人出资;发起人+购股人2、资产——注册资本⑴资产是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实际控制的变化中的财产;⑵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章程中标明的数额;⑶清偿债务中的效果不同:资产是实际偿债的能力,注册资本是法定的偿债能力。

二、章程(一)章程的重要性1、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最基本条件和最重要的法律文件。

各国公司立法均要求设立公司必须订立公司章程,公司的设立程序以订立章程开始,以设立登记结束。

公司章程是公司对政府作出的书面保证,也是国家对公司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住所。

没有章程,公司就不能获准成立。

2、公司章程是确定公司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文件。

公司章程一经有关部门批准即对外产生法律效力。

公司依章程享有各项权利,并承担各项义务,符合公司章程的行为受国家法律保护,违反章程的行为,就要受到干预和制裁。

3、公司章程是公司实行内部管理和对外进行经济交往的基本法律依据。

公司章程规定了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及细则,它是公司内外活动的基本准则。

它规定的股东的权利义务和确立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公司对内进行管理的依据。

同时,公司章程也是公司向第三者表明信用和相对人了解公司组织和财产状况的重要法律文件。

公司章程向外公开申明的公司宗旨、营业范围、资本数额以及责任形式等内容,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第三人与该公司进行经济交往提供了条件和资信依据,便于相对人了解公司的组织和财产状况,便于公司与第三人间的经济交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典的达尔菲阿波罗神庙内的一块碑面上雕刻着这样一句警世名言:“认识你自己。

”这是两千多年前先哲苏格拉底提出的口号
第三节我国公司法规范的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由来
学术界普遍认为有限公司首创于1892年的德国,是为中小企业享受股东有限责任之权利而设,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出现晚于其他公司。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最高人数的限制;
2、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
3、股东出资的非股份性;
4、有限责任公司是封闭性公司;
5、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简单;
6、有限责任公司便于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立法
最早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立法,是德国于1892年4月20日通过的《有限责任公司法》。

经多次修改,现仍发生效力。

之后,法国、日本、奥地利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也纷纷效仿并相继制定和颁布了有限责任公司法。

我国公司立法出现在20世纪,清国(1904)、民国(1929)、新中国(1993)。

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一)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
F57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一人公司)
注意:1、严格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2、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二)我国公司法对设立一人公司的限制性规定
1、一人公司设立的限制。

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一人公司的公示。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4、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人格否认)
(三)一人公司的设立与发展
第一个突破传统观念,对一人公司加以承认的是列支敦士登。

1925年11月5日起颁布了《关于自然人及公司之法律》将有限责任原则自团体法带入个人法,而成为一人公司的立法先驱。

此后,一人公司在许多国家得以承认。

三、国有独资公司
(一)国有独资公司的概念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注意:国有独资公司是专门针对国情而规定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征
1、投资主体具有单一性和特定性;
2、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

(三)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
1、国有独资公司的权力机关。

由于国有独资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公司法》明确规定该种公司不设股东会,但并不意味国有独资公司没有权力机关。

按一人公司的原理,唯一股东就是公司的权力机关,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根据F66、F67的规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

注意:公司的权利实际上一分为二
2、国有独资公司执行机构---董事会
F67规定:“国有独资公司设立董事会,依照本法第46条、第66条规定行使职权。

董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

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董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

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董事会成员中指定。

3、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机构—监事会
国有独资公司设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

国有独资公
司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五人,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

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监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监事会主席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监事会成员中指定。

4、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
国有独资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

经理依照依法行使职权。

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经理。

(四)国有独资公司负责人的专任制度
为了防止因公司高层兼职而疏于管理,从而造成对国有资产的损害,国有独资公司实行专任制度。

我国《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意,不得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兼职。

注意:1、兼业禁止和竟业禁止的区别
2、不得在其它经济组织中兼职
讨论:国有独资公司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角色互换的利弊
四、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由来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作为近现代意义上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产生后,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它是当时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高潮期。

时至今日,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长足发展。

虽然它在绝对数量上少于有限责任公司,但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1、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
股份采取股票的形式;
2、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
3、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发起人有人数的限制;
(2—200人)
4、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具有公开性;
5、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较为复杂。

(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立法
1807年《法国商法典》首次对股份公司做了完备、系统的规定。

其后一些国家也纷纷立法,
对其规范。

思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同的法律特点
五、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的概念和特点
1、上市公司的概念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的特点: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
2、上市公司是股票获准上市和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公司法》关于上市公司的规定
1、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2、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3、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权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

上市公司
董事会秘书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序列。

4、关联董事表决权的规定。

(略)(F124)。

附:名词解释:
1、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2、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是指掌管董事会文件并协助董事会成员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

董事会秘书,既不能代表董事会,也不能代表董事长。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所要求的义务,享有相应的工作职权,获得相应的报酬。

六、外国公司分支机构
(一)外国公司的概念
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是指外国公司依照我国公
司法的规定,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以外国公司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

(二)外国公司机构的设立
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向中国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其公司章程、所属国的公司登记证书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应当在本机构中置备该外国公司章程。

外国公司必须指定负责该分支机构的代表人或代理人,作为公司在中国境内的代表。

外国分支机构应当在其名称中标明该外国公司的国籍及责任形式。

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

(三)外国分支机构的财产
外国公司应向该分支机构拨付与其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

对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资金需要规定最低限额的,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四)外国分支机构经营活动及其规制
经批准设立的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业务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不得损害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其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

外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外国公司撤销其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时,必须依法清偿债务,依照本法有关公司清算程序的规定进行清算。

未清偿债务之前,不得将其分支机构的财产移至中国境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