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道罗夫“等值翻译论”

合集下载

费道罗夫

费道罗夫

功能对等
形式上的对等:重点过多放在语言形式上,强调对原文的 忠实、译文对原文的对等。 功能上的对等:不要求译文在字面上处处都以同样的程度 接近原文。 只在细节上准确表达每一个单一因素还远远不能算确切的 表达了整体。 因此,必须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建立均衡的相互关系。翻译 就应该从原文的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原文的各个单一要素出 发。 把一切单一要素相加并不能构成整体,要表达整体就必须 有意识的牺牲一些东西,以便将原文中更加重要的东西传 达出来。善于牺牲才能善于保留。
翻译问题“只能在语言学领域内 求得解决”,因为“任何体裁作品 的翻译都要借助于两种语言的 对比” 翻译领域的问题不能全部 通过语言学方法来解决
“只通过文艺学,或只通过语言学的 途径来研究文学翻译,已经过时了” 在语文学中,“文艺学和语言学这两个 分支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大,而是可 以克服的,可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Page 5
thank you for watching!
Page
3
可译性是语言的本质
思想内容与表现思想的语言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 无法表达的内容是不可想象的。 语言中不可译的现象(方言、行话等)确实存在, 但那不足以推翻可译性原则,而只能说是可译性 3 原则的某些限制。 “等值翻译论”
译文和原文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
2
×
Page
4
形式对等
Page
2
翻译理论概要
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总论、翻译分论。 1.翻译理论必须利用翻译史方面的材料,在把历史上关于 翻译问题的各种观点加以总结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新的理 论简介。 2.翻译总论是指从具体翻译现象的研究中总结出来并加以 系统化了的一般翻译理论。 3.翻译分论是只涉及两种语言互译的特指性理论。 关系:翻译分论是基础,翻译总论把各种翻译分论的知识 总结起来并加以系统化,使之成为各种翻译分论共同的东 西。

学习分析:简论不完全等值翻译的原因

学习分析:简论不完全等值翻译的原因

简论不完全等值翻译的原因一、引言"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该句中的"等值"二字是前苏联费道罗夫于1953年首次提出的翻译概念。

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他认为通过翻译一种语言可以完完全全的换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对翻译下了一个定义: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该定义中也提到了"等值"这一观点。

等值翻译理论一直都是翻译理论界讨论的一个重要概念,那么怎样才称得上是翻译"等值"呢?其严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

"翻译是否完全等值常常被看做是翻译的一个衡量标准,但是在日常翻译工作中,真的可以做到英译汉或汉译英翻译上完全等值吗?还是说,这只是一种纯理论,它在实践中很难达到?笔者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要从内容、形式、修辞等各个方面达到翻译的完全对等是几乎不可能的。

下面我将从语言和文化两大方面简要分析为什么译文和原文会出现不完全等值的现象。

二、语言本身对翻译造成的不完全等值语言本身是造成英汉互译很难达到等值的一大原因。

第一,从语言的音方面来看,汉字一字一音,用的是拼音,而且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

写诗时讲究的是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而英语是由2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通过音标来表示英文单词。

简单举个例子来看,美国诗人Edgar Allen Poe的短诗To Helen中有这样一句:"The weary way----worn wanderer"(饱受漂泊之苦的疲惫的游子)。

[等值,理论,视角]“等值理论”视角下俄语谚语的汉译

[等值,理论,视角]“等值理论”视角下俄语谚语的汉译

“等值理论”视角下俄语谚语的汉译“等值理论”视角下俄语谚语的汉译一、翻译中的“等值理论”翻译是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义和碰撞。

在翻译活动当中,每种语言词法、语序、遣词造句、话语标记的各方面都独具一格,每种语言用于表达民族独特性和其文化特征的词汇都很丰富。

而翻译要达到等值,才能使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事物达到相同的理解, 并进行沟通和交流。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翻译名家都对等值理论一直争论不休并积极探讨。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奥多罗夫认为:'‘翻译是将已用一种语言作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整体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外一种语言准确而完全表达出来的活动”。

而等值翻译所追求的II 标是:译文与原文虽然在形式上很不相同其至完全不同,但译文读者可以同样顺利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等。

我们与俄语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心理有很大的区别,在语言上汉语和俄语也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这就存在着一个难题,难以实现翻译的完全等值,使读者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俄汉语谚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俄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有:起源的差异俄汉谚语的起源差别还是很大的。

俄语谚语中有大部分出自典章及名人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词句。

例如:° 3 e Ji e H BKHorpa,n H e c n a A o K W"AH, M o c b K a ! 3 H a T b , o H a c n JI b H a , H T o JI a e T H a C Ji o H a !"出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

而汉语文史学家则认为汉语谚语相当一部分出自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例如:“幸福胜过金钱”“看病请医生,学艺找能人”宗教信仰不同在俄罗斯人们大多信奉东正教,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宗教生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俄语谚语。

例如:"Ha 9 T o M c B e T e n o M y H w M c H , H a TOM nopa^yeMC"()T 6 o r a OTi<a3aTbCfl ------------------------------ K c a T a H e npscTaTb”而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为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语,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地域差异|]|于地域不同,习惯也不同,译者必须要了解俄罗斯的文化。

[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当代西方主流的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当代西方主流的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等值理论回顾]当代西方主流的理论翻译的等值(equivalence,有人翻译成对等)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标准,“是现代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西方,从18世纪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在其著作《翻译原理简论》中提出“等值原则”,到费道罗夫再次关注该理论并于1953年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作用相符、语言与文本相符”的等值理论,等值理论逐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重视,各理论家也纷纷提出自己对等值的看法,如雅各布森的差异值理论、奈达的动态等值理论等,都大大地发展了等值理论并进而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

以下笔者将分4个派别来详述各派对于等值理论的探讨。

一语言学派中对等值理论的探讨较有影响的主要是雅各布森和卡特福德1 雅各布森的等值理论主要有两点:(1)提出“在语际翻译的层面上,一般在符号单元之间没有完全对等。

”此处的符号单元实质上就是单词或词组。

即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字与字,词与词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

如英语中“cup”一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是“杯子”,但事实上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解释,cup指“a small round container with a handle,that you use to dri nk tea, coffee etc.”而汉语中的“杯子”一词显然不止包含cup,还应包含glass、vessel等容器。

因此,即使是最常用的词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对等。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语言是不可译的,“种种信息可以对外来的符号单元或信息做出充分解释。

”即可以用目的语的完整信息来解释源语的信息,以达到意义上的等值。

(2)根据雅各布森的观点,还提出“差异等值”的理论。

“意义和对等的问题主要在于语言结构和语言用语中的差异,而不在于强调一种语言能否表述以另一种口头语写成的信息……即跨语言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一定的语法和辞汇形式。

”这段话表明,首先雅各布森承认语言的可译性,同时跳出了直译和意译的束缚,提出了差异等值。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一、翻译定义: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9. 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

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target languag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equivalences.”--- Dubois11.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EugeneNida12.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Peter Newmark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language and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二、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论文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论文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论文网>> 英语论文>> 外语翻译论文>>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论文翻译等值理论探究作者:秦毅出处:论文网时间:2009-08-09“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翻译等值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 运用具体例子探讨表层直译、深层意译以及语用修辞层面的翻译等值。

“关键词”翻译等值;表层;深层;修辞层一、翻译等值理论翻译‚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 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

‚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著述中的中心术语。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

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

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他坚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的关系。

而翻译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并且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贝克在其代表作《换言之———翻译教程》的导言中指出‚本书采用术语equiva2lence 是为了方便起见———因为绝大多数译者已经习惯这个术语,而并非因为它有任何理论地位。

术语equivalence 在这里的用法还有如下限制条件:虽然等值在某种程度上通常能够实现,却受到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相对的‛。

本文在讨论翻译等值时也遵循相对等值的原则。

等值翻译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将‚等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

翻译理论练习题

翻译理论练习题

翻译理论练习题西方译论简介西塞罗:“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的,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的风格和力量。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1) 译文应完全传达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与笔调应与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文应具有原作的流畅性。

费道罗夫的等值翻译思想: 1)与原文作用相符(表达方面的等值); 2) 译者所选用的语言材料的等值(语言和文体的等值)奈达的翻译思想:所谓翻译,是指用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是指从语义和文体风格上采用最接近而又最自然的同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他主张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

他认为判断译作是否翻译得正确,必须以译文的服务对象为衡量标准。

“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他提出真正的翻译应该充分体现作者的意图。

译者应忠实于原文读者和译文,并根据原文所使用的语言种类来确定原文读者群的特点,从而确定给予目的语读者多少注意力。

西方翻译理译理论练习题1. It is _______ that wrote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in 1790.A. F. TylerB. Charles R. TaberC. Saint JeromeD. Eugene A. Nida2. According to The Art of Translation by Theodore Savory, faced with a passage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 a translator must ask himself some questions except: A.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B. What does he mean? C. How does he say it? D. Why does he say it? 3. The Art of Translation is written by _______. A. Theodore Savory B. George Steiner C. Eugene A. Nida D. Charles R. Taber4. Several thousand years ago, _______ did not think i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and he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 A. Cicero B. Saint Jerome C. John SteinbeckD. Theodore Savory5. All of the following ideas are Cicero’s, except ________. A.It wasn’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B.He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C.It wasn’t his duty to count out words to the re ader like coins, but rather ti pay them out by weight as it were.D.He aimed at translating sense, not words.6. A. F. Tytler thought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included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 A.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B.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C.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D.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7. “______” is the idea of Saint Jerome. A.It isn’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B.I have always aimed at translating sense, not words. C.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D.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8. ________ is correct. A.Saint Jerome said that he had always aimed at translating sense, not words. B.Saint Jerome sai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C.Saint Jerome said that it wasn’t his duty to count out words to the reader like coins, but rather to pay them out by weight as it were. D.ASaint Jerome said that he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 when he was translating.9. ________ describes a good translation to be, that, in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 A. Cicero B. Saint Jerome C. A. F. Tylter D. Charles R. Taber 10. 句法上下文是指——————。

费道罗夫

费道罗夫
翻译问题“只能在语言学领域内 求得解决”,因为“任何体裁作品 的翻译都要借助于两种语言的 对比” 翻译领域的问题不能全部 通过语言学方法来解决
“只通过文艺学,或只通过语言学的 途径来研究文学翻译,已经过时了” 在语文学中,“文艺学和语言学这两个 分支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大,而是可 以克服的,可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Page 5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费道罗夫
苏联第一个提出“翻译理论”概念和第一 个全面系统描述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学者。
1953年,费道罗夫出版《翻译理论概要》
第一个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标志着苏联语言学 派的正式形成。该书提出翻译理论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翻译问题只 能在语言学领域求得解决。 在1954年的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安托科尔斯基等人指出,费 道罗夫的著作没有论及文艺翻译的美学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文艺 翻译理论的核心,研究翻译应当从文艺学的角度进行。这之后,关于 文学翻译理论的争论变得愈加激烈。
功能对等
形式上的对等:重点过多放在语言形式上,强调对原文的 忠实、译文对原文的对等。 功能上的对等:不要求译文在字面上处处都以同样的程度 接近原文。 只在细节上准确表达每一个单一因素还远远不能算确切的 表达了整体。 因此,必须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建立均衡的相互关系。翻译 就应该从原文的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原文的各个单一要素出 发。 把一切单一要素相加并不能构成整体,要表达整体就必须 有意识的牺牲一些东西,以便将原文中更加重要的东西传 达出来。善于牺牲才能善于保留容与表现思想的语言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 无法表达的内容是不可想象的。 语言中不可译的现象(方言、行话等)确实存在, 但那不足以推翻可译性原则,而只能说是可译性 3 原则的某些限制。 “等值翻译论”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一. 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

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替换”与“等值” 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

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

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

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二. 何为狭义的翻译过程?试结合本章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探索,谈谈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看法。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在翻译者选择了一个要翻译的文本之后,将该文本由出发语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

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1 但凡对“翻译过程”或“程序”特别关注者,一般来说都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对自身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例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翻译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翻译程序”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他对“翻译程序”的理解和阐述从狭义的层面来说,狭义的“翻译程序”即他所说的“基本翻译过程”,包括:分析原文;将原语转换为译语;重新调整原文;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奈达的论述具体实在,对译者的实践具有(1)(2)(3)(4)较强的指导意义。

2 旅美翻译家思果在《翻译研究》一书的“总论”中,从如何翻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翻译的具体步骤及我们所关心的翻译程序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可资资借鉴的做法。

浅谈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

浅谈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

浅谈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作者:陈丽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3期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翻译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活动,只要精通两门语言,整个转换便可轻易进行。

但是,翻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种种客观因素的差异会导致翻译中出现不完全等值的现象,译者应了解这些差异所导致的翻译困境,从而找到可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翻译的定义在翻译的历史上,人们对翻译的概念,即“什么是翻译”做了许多不同的论述,而在众多的论述中,苏联的费道罗夫在1953年就明确提出了“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后来,在英国的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中写道:“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在后者的定义中使用“替换”二字,而这与“等值”之间有着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当然只是一种替换行为。

然而,纵观许多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的主要人物,会发现他们做过很多尝试,总是想使原文与译文无论是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风格上达到完全一致的对等,但却总是达不到这样一种理想状态。

因此,翻译中是不可能达到完全等值的。

二、不完全等值现象的原因(一)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作为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历史共同发展的,因此不同的语言中就会蕴含着不一样的文化,这就迫使翻译过程中不能形成完全等值。

以“龙”为例子,在华人世界里是有龙的情节的,大多人都把龙作为一种最为荣耀的动物,并且华人都把自己叫做龙的传人。

然而,在英语里的“龙”是罪恶的象征,并且形象令人感到恐怖。

这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

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在基督教美术中,“龙”总是代表着邪恶。

由此可见,汉语的“龙”和英语的“dragon”不是完全对应,也不是大同小异,而是大异小同了。

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

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

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关键词:等值,翻译,转换,方法摘要:等值理论是俄罗斯翻译学核心概念,俄罗斯翻译理论学家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翻译的等值理论,等值理论强调了意义的层次以及交际层面对等值的影响。

在等值理论视角下翻译的转换方法注重意义在译语中的重构方式,在翻译实践及翻译教学中应当学会对翻译方法的综合利用。

项目来源: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J1916一、等值的层次问题翻译的等值问题是西方翻译语言学派的核心概念。

1953年,前苏联学者费道罗夫在其著作《翻译理论纲要》中首先明确了等值翻译的概念:“翻译的等值就是完全准确表达原文思想内容并在功能与修辞上于原文一致”(费道罗夫1955:156)。

另一位前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进一步丰富了等值标准,他认为翻译等值即保持原文的内容不变,即意义不变。

巴尔胡达罗夫提出了翻译等值的六个层次,即,音位层、词素层、词汇层、词组层、句子层以及话语层。

巴尔胡达罗夫的翻译等值六个层次观点是依据语言内部的“意义”而提出的。

如果一个句子的翻译单位落在了语音层面,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音译,音位层面的等值翻译常见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

词素层面的翻译在俄汉、俄汉翻译中较为少见,因为在不同语言中词素作为意义单位构成的方式差别很大,例如,俄语语法中的变格,变位等语法词素很难在汉语中脱离语境单独翻译。

同音位和词素相比,词层面的翻译等值更为常见,它是指在译语中一个词或几个词与原文一一对应。

例如,他住在莫斯科Он живет в Москве. 这句原文与译文实现了在每个单词的等值对应。

词组层面的翻译等值最常见于成语、习语和固定词组的翻译。

成语作为语言单位的意义不等于各个词汇意义的总和,这是成语表意的特点。

因此翻译成语常常建立在词组的整体层面,而非单个词汇。

例如,不三不四,俄语要翻译成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 (意为,既不是鱼,也不是肉),绝不能按照每个字的意义翻译,否则会造成误解。

浅析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

浅析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

- 221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析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邓林晴【摘要】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

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种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

其中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这就产生了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

本文分析了不等值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翻译方法,以期对不等值翻译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翻译的不等值 文化差异 直译 意译引言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翻译中要实现完全的等值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1935年,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了“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但种种客观因素的差异会导致翻译中出现不完全等值的现象。

一、翻译的不等值性定义在很多相关资料中,虽然对翻译的不等值性有所提及,但是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翻译的不等值性可以归纳为:由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译文由源语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在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在翻译的过程中,虽然可以把原文的内容真实的表达出来,但是译文与原文的神韵风姿等完全等值是很难实现的。

二、不完全等值现象的原因第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译者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译文在语言风格、形式上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以《红楼梦》中“巧媳妇做不出无米的粥来”翻译为例,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翻译为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然而,中国的杨宪益戴乃迭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

杨的译法与中文是对应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霍克斯的译法与中文不完全等值。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获奖科研报告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获奖科研报告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翻译者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

千百年来,翻译等值理论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

翻译等值理论在运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翻译等值理论观点、概念及流派,并且仍在不断完善。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理论运用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自从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千百年来,人们在交流翻译活动中不断积累翻译经验,逐步改进翻译方法,产生了许多翻译流派,建立了完整的翻译体系,创立了不同的翻译理论,翻译等值理论便是不同的翻译理论之一。

翻译等值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在翻译领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翻译学者。

一、翻译等值论的起源翻译等值理论是语言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强调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文本特征,也就是翻译的对等理论。

我国古代的佛经翻译是最早的对等翻译,至唐宋之前大部分佛经是以词对词、句对句的翻译。

三国时期支谦在《语法经序》中提出“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隋朝彦琮在《辨证论》中主张译经“宁贵朴而正理,不用巧而背源”的观点。

此时期的译文以“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标准,甚至为了力求保全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

但是,这一阶段的译文由于过于忠实原文而显得译文晦涩难懂,甚至不明就里。

系统的等值翻译理论最初在欧洲萌芽、发展,其后为世界各国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并运用,是对翻译活动影响最大的翻译理论。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十八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他在1790年的著作《翻译原理简论》中提出“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使得译文语言国家的人们能够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一样清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

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家严复所提出的翻译三要素“信、达、雅”中的“信”便是翻译等值理论的具体体现,是指原文和译文在思想内容和语义上的等值。

费道罗夫“等值翻译论”

费道罗夫“等值翻译论”

费道罗夫的“等值翻译论”刍议摘要论文阐述了西方译界代表人物对等值翻译的仁者见仁的观点,探讨了“等值翻译论”的内涵及其本质,分析了“等值翻译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应用,认为“等值翻译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用性,是译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但难于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等值”。

关键词:翻译等值费道罗夫奈达纽马克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翻译,尤其是语际翻译,是涉及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活动。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译界围绕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展开了反复争论,但始终未能超出清末民族著名翻译家严复所创立的这一翻译原则或标准。

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国外语言学的迅猛发展,一些翻译家将一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上,这些重要的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引进,促进了我国译界翻译研究的发展。

而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a.v.fedorov)(1953)所提出的“等值翻译论”作为一个中心概念,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对翻译等值进行了各种探讨。

这样,就把翻译讨论的焦点从传统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标准之争引向了深入。

一“等值翻译论”的引进与争辩在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中,我们率先看到“等值翻译论”这一理论;随后,英国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john catford)(1965)也提出了翻译的“等值论”观点。

而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根据自己翻译《圣经》的切身经验认识到卡特福德的定义有些过于武断,于是在他的著作《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翻译的新概念”。

他认为以前的翻译,重点过多地放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强调对原文的忠实、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不大考虑译文读者的反映。

因此他认为,翻译还要取得“功能对等”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奈达发展了他的理论,由原来的重视意义而轻文体,演变成为形式与内容并重。

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他从《圣经》翻译中摘取的著名例子是“lamb of god”一词。

国内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

国内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

国外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
1泰特勒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

2费道罗夫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3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中的篇章材料加以代替。

4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贴切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5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6纽马克认为,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原作者所意想的方式移入另一种文字。

7德国翻译理论家威尔斯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信息传递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8国际译联主席安娜?利落娃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过程,是一种口头和笔头活动,其目的在于把存在于一种语言的口说的或书面的话语(作品)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并保持原话(原文)内容基本不变。

作为翻译的结果,译作是原文的类似物。

在以上对翻译的定义中,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给出的定义很好地说明了翻译活动的实质。

与上述国内外其他定义相比,奈达的定义有三个优点。

第一、它明确说明了要翻译的东西是什么,即信息,重在内容,其次是形式;第二、它表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决定着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即“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第三、考虑到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翻译定义

翻译定义

1. 前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2. 前苏联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家索伯列夫说:“翻译的目的就是把一种语言中的内容和形式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3.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说:“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

”4. 尤金?奈达说:“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Tran 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 messag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meaning , and secondly in style.《中国翻译辞典》(林煌天主编,1997)在引用了数位前苏联学者和尤金?奈达对翻译下的定义后,尝试着给翻译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

(这个比较完备的定义甚至不如《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辞典》的定义更句概括力。

George Steiner在其《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Aspects of Translation说:“按适当的理解,翻译是一个特定语言之内任何一次成功的言语行为所包含的交际过程。

”…translation, properly understood, is a special case of the arc of communication which every successful speech-act closes within a given language.” (After Babel P. 49)尼兰贾娜(Tejaswini Niranjana):翻译自始至终是个政治行为。

翻译概论英语

翻译概论英语

国外翻译理论三大核心概念(core concept):实质(essence),可译性(translatability),等值(equivalency)实质:早期提法,以奥格庭为代表:将符号改变为另外的符号Jakobson:Translation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semiotics 符号学)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第二类,以费道罗夫和温特为代表:加上了忠实(faithfulness),全面(overall),等值(equivalency)费道罗夫: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忠实、全面地表达另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温特:翻译是将诠释我们世界某部分的说法尽可能地用等值的说法来代替。

奈达和泰伯( Nida & Taber):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最贴近自然的对等表达式)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翻译是接受语复制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的等值。

第三类,以卡特福德,巴尔胡达罗夫( Barkhudarov),威尔斯为代表明确翻译对象是话语(utterance注意不同于话语权的discourse)卡特福德( Catford):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 core: textual sense)将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威尔斯:翻译是将原语话语变为尽可能等值的译语话语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 Barkhudarov): A unit of translation is “ the smallest unit of SL which has an equivalent in TL.第四类,以什维采尔为代表,又增加了文化(culture)内容,王佐良先生(venerable Wang Zuoliang)认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标准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标准

作品思想艺术内容的等值: 不但要求译作与原作有相同的信息 作品思想艺术内容的等值 : 不但要求译作与原作有 相同的信息 (message),相同的思想 , 相同的思想(ideology)、相同的形象 、 相同的形象(image)、相同的 、 意境(mood)、相同的情调 意境 、相同的情调(sentiment),而且要求有相同的言语节 ,而且要求有相同的言语节 相同的言语风格(style)、相同的言语韵味 奏(rhythm) 、相同的言语风格 、相同的言语韵味(lingering charm)、相同的言语美学价值 、相同的言语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 。 言语形式的等值:要求译作跟原作同样地流畅地道 同样地流畅地道(smooth 言语形式的等值 : 要求译作跟原作 同样地流畅地道 and pure),同样优美生动 , 同样优美生动(beautiful and vivid),同样鲜明准确 , (bright and accurate)。言语形式的等值还要求译作有同样的表现 还要求译作有同样的表现 。言语形式的等值还要求译作有 风 格 (style of expression) , 原 文 藻 丽 (flowery) 不 可 译 成 平 实 (pedestrian,plain) ; 原 文 明 快 (sprightly,bright) 不 可 译 成 含 蓄 (implicit,obscure); 原文简洁 不可译成繁丰(lengthy and ; 原文简洁(terse )不可译成繁丰 不可译成繁丰 tedious),反之亦然 。 总之 , 译作的言语文字要跟原作一样 , 给 , 反之亦然。总之,译作的言语文字要跟原作一样, 读者以相同的美的感受。 读者以相同的美的感受。 思想内容与言语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思想内容与言语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 , 互相依存的 。 思想 内容的等值转换是言语形式等值转换的基础, 内容的等值转换是言语形式等值转换的基础,而言语形式的等值 转换又是思想内容的等值转换的实现(两者的辨证关系) 转换又是思想内容的等值转换的实现(两者的辨证关系)。

试谈等值翻译

试谈等值翻译

试谈等值翻译
韩明岱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1985(000)001
【摘要】“等值翻译”,又称“等同翻译”或“等效翻译”,是苏联翻译理论家A·斯米尔诺夫于1934年在其《文学翻译的方法》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等值翻译”是指“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感情和文字结构。

”换句话说,就是“传达原作的全部创作意图。

”1953年苏联著名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指出:“等值翻译就是复制原文形式的特点(如果语言条件许可的话),或创造在作用上与原文特点相符合的东西来表达原文所特有的内容与形式间的相互关系。

这就是说,要运用这样一些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虽然在形式上常和原文各要素不相符合,但却与译文语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韩明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从文化意象的翻译谈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 [J], 史丽萍
2.从美学修辞角度谈等值翻译中的辞格转换 [J], 金春伟;施安全
3.古诗英译比较--谈模糊语境的等值翻译 [J], 王振国;李艳琳
4.试,总比不试好——也谈“政府引进博士” [J], 黄向阳
5.姚承光先生谈意拳系列谈意拳发力——兼谈试声 [J], 谢永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道罗夫的“等值翻译论”刍议摘要论文阐述了西方译界代表人物对等值翻译的仁者见仁的观点,探讨了“等值翻译论”的内涵及其本质,分析了“等值翻译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应用,认为“等值翻译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用性,是译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但难于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等值”。

关键词:翻译等值费道罗夫奈达纽马克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翻译,尤其是语际翻译,是涉及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活动。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译界围绕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展开了反复争论,但始终未能超出清末民族著名翻译家严复所创立的这一翻译原则或标准。

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国外语言学的迅猛发展,一些翻译家将一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上,这些重要的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引进,促进了我国译界翻译研究的发展。

而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a.v.fedorov)(1953)所提出的“等值翻译论”作为一个中心概念,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对翻译等值进行了各种探讨。

这样,就把翻译讨论的焦点从传统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标准之争引向了深入。

一“等值翻译论”的引进与争辩在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中,我们率先看到“等值翻译论”这一理论;随后,英国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john catford)(1965)也提出了翻译的“等值论”观点。

而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根据自己翻译《圣经》的切身经验认识到卡特福德的定义有些过于武断,于是在他的著作《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翻译的新概念”。

他认为以前的翻译,重点过多地放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强调对原文的忠实、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不大考虑译文读者的反映。

因此他认为,翻译还要取得“功能对等”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奈达发展了他的理论,由原来的重视意义而轻文体,演变成为形式与内容并重。

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他从《圣经》翻译中摘取的著名例子是“lamb of god”一词。

而另一个例子就是英语中的“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就不硬译成“一石双鸟”,而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一箭双雕”;“love me,love my dog”应该译成“爱屋及乌”。

这些有约定俗成说法的习语照搬为妙,不必要字与字对等译出,如“milk way”译成“牛奶路”之类的译法让中国人不知所云。

可见,在奈达的一系列翻译著作中,尽管在他的翻译理论和主张上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但他所指的“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说明了翻译的辨证关系。

而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其所著的《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则把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他同样认为要因文章而异,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文本中心论”。

对比纽马克和奈达的翻译观点,虽然有一些分歧,但也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

例如,他们都十分重视译文读者的反应,重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都不拘泥于那种字对字的直译,优秀的译作产生于译者与原作者的心灵共鸣,翻译存在某些原则和规则,但它们都是相对的,不可能成为某种程式或“万应灵药”。

二“等值翻译论”实质探究自从有翻译以来,国内外译界就围绕翻译方法——直译或意译展开了争论,而且将这种历史性的争论上升到了翻译理论标准的产生。

在中国,古代译者的译述不论,近代清末民初的严复(1853-1936)在《天演论·译例言》卷首开宗明义提出的理论观点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传统翻译标准理论思想的代表,至今仍不断地被译家所引用,即使现今一些学者有关汉英互译的所谓新观点,我们认为仍然没有脱离严复“信、达、雅”的窠臼。

而在国外,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被应用到直译或意译论争中来,出现了以奈达和纽马克为代表的翻译理论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翻译理论思想,把这一讨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然而,纵观上述中外著名译家对直译或意译之争的精辟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翻译标准之争的最终结果还是翻译时用直译或意译,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我国学者早已发现,“等值翻译论”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存在许多共同点(罗新璋,1990;金堤,1989;劳陇,1990;等)。

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奈达“对等论”中的“equivalence”相当于严复的“信”,只不过奈达的理论首先就指出了对等应该划分为形式上的对等和功能上的对等。

具体来说,形式上的对等是在语言形式上,原文与译文具有相同性;而功能上的对等是侧重强调在语言功能上原文与译文的一致性,不强求语言形式上的绝对等值。

再来看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新概念,可以说,这是他对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大贡献。

纽马克从文本论出发,运用了卡尔·布勒(karl bühler)和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cobson)等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三大功能的划分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译应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

作者指出,这似乎合乎严复的“信”,可谓“直译”;而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

交际翻译要求译者创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

这种翻译自然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流畅、简洁,更容易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和欢迎,也就是严复所说的“达”意。

另外,我国翻译学者劳陇(1990)在《殊途同归》一文中也指出,严复“信、达、雅”说同奈达、纽马克的学说都是相通的。

由此可见,“等值翻译论”与我国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有着颇多相似或相容之处。

在有关直译和意译之争的理论标准讨论中,严复与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的确有着相似的一致性,个中原因自然是翻译作为人类的一项普遍的文化交流活动,必然会有共性的问题,值得中外译家共同探讨,直译或意译的翻译标准之争就是典例。

因此,学习国内外的翻译理论,必须结合汉外互译的特点,寻找切合实际的规律和标准,灵活加以应用才是正确的翻译途径。

三“等值翻译论”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如上所述,在对等翻译问题上,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翻译家都始终围绕着到底是用“直译”还是用“意译”的方法争论不休。

奈达的“对等论”与纽马克的“文本中心论”虽有分歧,但他们的理论体系也有暗合之处。

为了从现代翻译活动的实际来验证奈达和纽马克殊途同归的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我们试从下面一些译例汇集中,对“等值翻译论”的应用作一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许多常见的商标或厂商名称都是采用音译法来译的。

因为外国名称在中文里没有对等词汇,便竭力选用听起来悦耳,看起来悦目,说起来顺口的汉字代替相应的外国语言。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例如:nokia—诺基亚,hazeline—夏士莲,giordano—佐丹奴等;还有大量的外国汽车品牌,如:audi—奥迪,buick—别克,ferrari—法拉利,fiat—菲亚特,chrysler—克莱斯勒,citroen—雪铁龙,chevrolet—雪佛兰等。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无不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汉字,在符合原发音的同时,又尽量概述该产品的的特点和功能。

所以采用音意结合法来译外国商标及厂商名称,既保存了原有风味,又表达出了特定的汉语语义。

虽然译名与原意有所出入,但表达的功能却是相同的,正是所谓的“离形得似,重在神似”。

这些译名的广为接受也正说明了音意结合译法的成功。

“等值翻译论”不仅应用于英译汉过程中,也广泛应用于汉译英中。

下面以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译本《红楼梦》中的一些事例为例,分析“等值翻译论”在汉译英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红”在《红楼梦》中频频出现,并首先体现在这部书的名称上。

在译《红楼梦》这个书名时,霍克斯考虑了中西方文化中“红”字的不同内涵,在他的《红楼梦》英译第一卷的前言中,霍克斯(1973)写道:“在我的译本中,《红楼梦》的爱好者们可能发现缺少那么一点……全书的‘红’字的意境:首先,在各种版本中,其中之一的中文标题就是包括‘红’字的《红楼梦》。

红色有时象征着春天,有时象征着青春,有时象征好运或繁荣。

红色在书中反复出现,贯穿全书。

遗憾的是,在英语中除了像红玫瑰色的面颊,年轻人猩红色的嘴唇外,红色完全没有汉语中所具有的那种联想意义。

我认为中文的‘红’一词如果单单译成‘gold或green’(春天,绿色的春天,金子般的姑娘,小伙子们),会造成一定的意义走失,但又缺乏足够的技巧来改变这种情况。

”霍克斯在此考虑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指示对象可能包含不同的内涵,而在译入语中会引起不同的意象联想,于是在译文中,霍克斯改变了指称对象,以求内涵意义的等值。

因此他的译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取了小说的另一个名称《石头记》。

对此金堤(1989)评论到: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由于他意识到“red”词可能使现代英语读者联想到暴力、流血,所以采用小说原来曾经使用的书名《石头记》,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显然,这个英文书名给英语读者的感受,比带有“red”的书名更接近于《红楼梦》给汉语读者的感受,这就是灵巧地躲避了表面的“对等”,从而取得了真正的相近效果。

在霍克斯的译本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好了歌》的第一句话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其中的“神仙”(immortal)一词的内涵意义在中英文化中不同。

在中国文化里,神仙永生不死,凡人经过修炼,死后能够进入天堂成为神仙,这是道人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在英语中,“神仙”(immortal)指的是住在奥林匹克山上的众神。

这些神仙具有凡人的感情,有勾心斗角之争,也有痛苦,凡人不可能成为神仙。

普通人追求的则是死后灵魂得救,也就是英语中的“salvation”的意义。

这种转译虽然没做到意义的对等,但在译入语读者心理引起的文化感受方面,却与原文读者对值,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处理方法。

可见,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的不同,英语和汉语的词汇都有着丰富的多义、转义现象。

在翻译时,如有莫名其妙或不顺达的感觉,应排除常用义和直义,求索其内在的确切涵义,不可牵强附会,以求英汉互译的完全“对等”。

总之,“义”是翻译的精髓,翻译且莫望文生义,“望文”而“生义”,必是言不及义。

我们要的是“望文思义”,因为只有意会,方能言传。

四“等值翻译论”对翻译创作的启示综上所举之例为“等值翻译论”的具体应用。

但是,“等值论”只能做到某些方面的“等值”,如文化含义、心理反应等,完全意义上的“等值”是不可能的。

如另一位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barkhudarov)(1985)指出,在语际转换中,信息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要百分之百传达原文的意义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