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

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

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

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

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

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

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

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

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

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

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

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

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

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的情况造成了“混乱”(confusion)(同上:20)。

他讨论了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可以从众多的术语中挑选出三个关键术语Strategy,Method和Technique,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定义,以便对翻译现象和过程进行更为清晰而准确的描述(同上:26—27)。

Molina & Albir(2002)着重对翻译研究中“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的定义、分类及使用中的混淆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回顾了Vinay & Darbelnet(1958)、Nida(1964)、Vazquez-Ayora(1977)、Delisle(1993)、Newmark(1988)等学者关于“翻译技巧”的定义及分类后,他们得出结论:对于“翻译技巧”,学界“在术语使用、概念内涵及分类上存在普遍的混淆”,尤其是学界“一直把‘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混淆在一起”(Molina & Albir,2002:506)。

他们认为应明确对这三个概念予以区分。

(同上:507,508) 总之,国内外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这几个关键术语上均存在概念模糊、分类不当、使用混淆的问题。

对此国内很少有学者进行过深入、系统的讨论。

国外虽有讨论(如Zabalbeascoa,2000;Molina &Albir,2002;Chesterman,2005),但相关的论述总体来看并不十分充分,特别是缺乏对这三个关键概念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分类的系统性研究。

这是翻译研究、特别是翻译方法论体系构建中所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术语系统的规范与成熟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自身在学术研究中对术语概念的表述不够规范系统。

在同一种、同一期杂志里,对同一概念的表述反映都不尽一致,甚至同一位作者在同一篇文章内对同一概念的表述也前后不一致”(杨平,2003:4),这对学科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我们认为,“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是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极为重要的概念,更是翻译方法论系统构建的核心要素。

对这些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澄清一些模糊概念,理清思路,消除混淆,显然很有必要。

2.三个术语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1术语定义
2.1.1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
“策略”,是指“适合具体情况的做事原则和方式方法”(辞海编辑委员会,2009:231),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互动百科)因此,“策略”,虽与“方式方法”有关,但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案”。

“策略”的英文表述strategyi的定义也体现了这一点:a plan or policy design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ALD)。

国外有学者(如Lorscher,1991)把翻译策略分为两类:局部策略(1ocal strategy)和整体策略(global strategy)。

前者指翻译中特定语言结构和词汇的处理方式;后者更为宽泛,涉及宏观层面的语篇风格及对原文某些特质的抑制或凸显等问题。

这种分类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它会导致(或者无法消除)翻译中的过程意义(procedural sense)和文本意义(textual sense)的混淆(Kearns,2010:283)。

Chesterman早期对翻译策略的分类即是如此(Chesterman.1997:87-92),不过后来他放弃了这种分类,提出“我们应把策略(strategy)这个术语限制在其基本的‘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这个意义上,把它视为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Chesterman.2005:26)。

可见在Chesterman看来,翻译策略应该是、且应该只是宏观层面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plan)。

我们认为,Chesterman关于“翻译策略”的这一认识对消解该术语与其他相关术语(如“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的混淆是有帮助的。

基于以上对“策略”的认识,我们把“翻译策略”定义如下: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

2.1.2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
“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544),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互动
百科)“方法”的英文表述method的定义也与此类似: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omething (Collins)。

另外,采用什么“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事先确定的一定的原则或方案。

”(Zabalbeascoa,2000:119)。

可见“方法”是属于“策略”之下的一个范畴。

基于以上对“方法”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方法”定义如下: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翻译中的概括性的处理方式,而非具体的、局部的处理办法”(Chesterman,2005:26),这一点使得我们能把“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区分开来。

2.1.3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
“技巧”,是“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916 )。

采用什么“技巧”不是任意的,而是“依据事先确定的一定的方法或程序”(Zabalbeascoa,2000:121)。

可见“技巧”是属于“方法”之下的一个范畴。

“技巧”的英文表述technique的定义也体现了这一点.a particular method of doing an activity,usually a method that involves practical skills (Collins)。

基于以上对“技巧”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技巧”定义如下:翻译技巧是翻译活动中,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

“翻译技巧”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

(Chesterman,2005:26)
2.2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概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从上至下的层级关系,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宽泛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

具体而言:
(1)“翻译策略”相对“翻译方法”而言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是“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同上),因而“比我们所讨论的语言---语篇层面的各种转换现象涵盖了更广的范围”(同上:21)。

某种“翻译策略”的实施具体体现在某些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而某种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则需依据一定的翻译策略。

(2)“翻译方法”相对“翻译技巧”而言则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

如果说翻译技巧会影响语篇的微观或具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那么翻译方法则更倾向于影响语篇的宏观或整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Molina &Albir,2002:507-508)。

某种“翻译方法”的运用需要使用某些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而某种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的使用则体现了一定的“翻译方法”。

3.分类及应用
3.1翻译策略
我们认为,翻译策略作为一种宏观的原则和方案,其分类必须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紧密联系起来。

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人/委托人、译者以及译文接受者。

在这项活动中,处于翻译活动两级的参与者为“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

依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这两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译策略可分为两类:(1)异化;(2)归化。

3.1.1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y,or Foreignization)
“异化”的本质属性,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用Schleiermacher的话来讲,就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原作者,而是把读者带向原作者。

”(2006:229)具体表现为在翻译中,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特质,保留异国风味。

异化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可以在目的语中引入源语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诗学特征和文化要素,丰富目的语的表达,促进目的语的发展;(2)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充分欣赏和领略异域风味,并因此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3)从弱小民族的语言向强势民族语言翻译中如采用异化的策略,可能会成为一种抵抗强势民族的文化殖民
和文化霸权、彰显弱小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手段。

(Venuti,1995)
异化策略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译文的可读性上,即译文可能会生硬,不够地道自然,并因此影响译文在目的语接受者中的接受和传播。

3.1.2归化(Domesticating strategy,or Domestication)
与“异化”相对应,“归化”的本质属性,是“译文接受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用Schleiermacher的话来讲,就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读者,而是把原作者带向读者。

”(2006:229)具体表现为在翻译中,尽量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来替换源语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恪守、回归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

归化策略的优势表现在译文流畅地道,通俗易懂,容易被目的语接受者所接收;或顺应、满足目的语读者某些特定的需求。

归化策略的缺陷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的丢失,并因此导致目的语接受者被剥夺欣赏异域语言、文学、文化的机会,而这无助于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学、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无助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2)从弱小民族的语言向强势民族语言翻译中如采用归化的策略,可能会强化强势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弱化弱小民族的文化身份(Venuti,1995 )。

3.1.3异化与归化的关系
必须指出,把翻译策略分为“归化”与“异化”,这种二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概念是绝对的、是非此即彼的。

异化与归化都是相对的概念,体现的是一种译者在选择是向原文作者靠拢还是向译文读者靠拢中的一种倾向性(tendency),这种选择与Toury (1995:56-57)的“元规范”(initial norm)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如果采用异化策略,则译文倾向于具有更好的充分性(adequacy),而如果采用归化策略,则译文倾向于具有更好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任何译作,都是译者在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交织作用下产生的混合体,没有百分之百的异化的译文,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归化的译文。

3.2翻译方法
如前所述,采用什么“翻译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而言是基于一定的“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分为两大类: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

这两大策略各自包含一些翻译方法,具体如下:
(1)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零翻译;音译;逐词翻译;直译。

四种翻译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原文作者取向的,因此属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2)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意译;仿译;改译;创译。

四种翻译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译文接受者取向的,因此属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3.2.1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1)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
“零翻译”,即不进行任何翻译操作,直接把源语的某些成分引入到目的语中。

至少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零翻译:
①两种语言在拼字法层面的差异导致需要使用零翻译。

例如: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David Copperfield) 我爱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ticing (迷人的);我恨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gaged (订了婚的)。

(张谷若译)
②字母词或首字母缩略词的翻译。

例如:
X-ray →X光
Type-B ultrasonic test →B超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Louis Vuitton →LV
卡拉OK、KTV包房、MD盘、CD片、DVD机、MP3机、flash动画制作、3D效果图、DV作品、MTV录像、X光片、CT扫描、APEC会议、MBA课程、GRE考试、GMAT 试题、加入WTO、GDP增长速度、Waifai等等。

(2)音译(Transliteration)
“音译”,指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

例如:
bungee蹦极engine引擎
ballet芭蕾山西Shanxi
道Tao 锅wok
超市(supermarket)、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快餐(fast food)、麦当劳(McDonald)、汉堡包(hamburger)、销品茂(shopping mall)、绿色食品(green food)、转基因食品(gene modified food,简称GMF)、克隆(clone)、因特网(internet)、鼠标(mouse)、电子邮件(e-mail)、电子商务(e-commerce)、托福(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TOEFL)、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脱口秀(talk show)、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简称sit-com)等等。

当源语词语在译入语中存在语义空白,翻译无法直接从词汇/语法/语义转换入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音译法(即从语音转换入手)。

(3)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逐词翻译”指在翻译中不考虑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及语义方面的差异,将原文语句一个词(字)一个词(字)地对译。

例如:
汉语四字成语往往蕴含丰富而生动的形象,如“鸡毛蒜皮”。

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其形象对译者来说是个问题。

Chinese four-character set phrases abound in vivid images,e.g.Jimao Suanpi (chicken feathers garlic skins).How to reproduce these images may pose a problem for the translators.逐词翻译虽可能无法妥帖地或正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但可以完整地显示原文的词汇--句法--语义结构,因此被较多地应用于对比语言学中,以显示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语义结构方面的同与异(Nord,1997:47-48)。

(4)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的特点主要有两点:在词汇意义及修辞(如比喻)的处理上,不采用转义的手法(这一点把“直译”与“意译”区分开来);在语言形式(即词汇-句法结构)的处理上,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如语序转换),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词汇--句法规范(这一点把“直译”与“逐词翻译”区分开来)。

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If one does not enter the tiger’s lair, how can he expect to catch the tiger’s cubs?
在上例中,原文的词汇意义和修辞意义均得以保留,而原文的句法结构有适当的变化,符合直译的特点。

3.2.2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1)意译(Liberal/free translation)
意译的主要特点,是在词汇意义及修辞(如比喻)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以便较为流畅、地道地再现原文的意义。

例如:
时常会听到一些有关执法者违法的报道,以及法官“吃了被告吃原告”的义愤之辞。

There have been some reports on how law enforcers violate the law,and there are also such bitter complaints about how judges take bribes from both the defendant and the plaintiff.意译法可进一步分为两类:释义法;套译法。

①释义法(Paraphrase):即解释法。

利用此法,译者对原文进行解释性翻译,但并不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的词句。

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One can not expect to achieve anything if he risks nothing.
②套译法(Idiomatic translation):套译虽然也是一种解释,但这种解释是通过借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词句进行的,因此与释义法有所区别。

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have.(或: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班门弄斧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2)仿译(Imitation)
仿译指译者不拘泥于原文的意义细节,更不拘泥于其词汇和句法结构。

而是“把原文作为一个参照模式”(Dryden,2006:173),要么通过删减浓缩的减译方式只是译出其概义或要旨或关键信息(或者只是选择性地译出其某些信息),要么通过增添扩充的增译方式译出比原文更多的信息。

例如:
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媚;山清水秀,使山色更显柔情。

有诗云: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斛水酌两相宜。

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

The hills overshadow the lake,and the lake reflects the hills.They are in perfect harmony and more beautiful than a picture.
(3)改译(Variation translation)
“改译”与“仿译”的区别在于,“仿译”译文的内容或主旨与原文相仿,而“改译”译文的内容或主旨则与原文有异。

在真实场景的翻译中,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不同于原作者的)翻译目的,或为了满足目标语读者某种特定的需求,可能会用到改译的方法。

例如:
Chinese Parents Defrauded by “Perfect’’Education (The Guardian,August 28,2012) 卫报:中国残酷教育环境折磨家长学生(《参考消息》2012—08—30)
原文是英国《卫报》一篇报道的标题,该标题中的“perfect”education这一表述显然带有对国内教育制度的强烈讽刺的意味,而“defrauded”一词也含有较强的贬义。

《参考消息》的译者为了化解原文中较为强烈的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讽刺和贬损之意,将原文的语义重心进行改译,把含较强讽刺意味的“perfect”education改译为不含讽刺意味的“残酷教育环境”(国人都知道中国的教育环境很残酷,因此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译法不含多少贬义或讽刺之意),把含有较强贬义的“Chinese parents (are) defrauded”改译为贬义较轻的“折磨家长学生”(而且parents译成了“家长学生”)。

经过这样改译,原文较为强烈的讽刺和贬损之意在译文中大大减轻,从而达到了译者特定的翻译目的,即满足多数中国读者在阅读此类外媒文章时的心理预期和需求。

(4)创译(Recreation)
创译,是指译者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翻译目的(如满足译文接受者特定的需求),抛弃原文
的意义和形式,创造性地对原文进行重新处理的翻译方法。

“创译”与“改译”的区别在于,改译的译文虽与原文有异,但整体上与原文仍有某些关联;而创译的译文在意义和形式上与原文几乎已没多少关联。

创译是一种目的驱动(motive-driven)的翻译方法,是最为自由的翻译方法(译文与原文大
下面是创译的例子:
Connecting People 科技以人为本。

The Matrix 黑客帝国
The world’s local bank
环球金融地方智慧【是香港汇丰银行(HSBC)的广告】
Discover the world with Citizen
放眼世界,星辰做伴【日本Citizen牌手表的广告(内地译为“西铁城”,香港译为“星辰”)。


3.3翻译技巧
在上述八类翻译方法中,除零翻译、音译和逐词翻译一般不需要使用翻译技巧外,其他五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因为直译也会涉及原文词汇--句法结构的变化)在具体的运用中都会涉及到各类翻译技巧的使用。

这些技巧林林总总,类别繁多,不过我们可以把它们大体归为五种,即增译、减译、分译、合译及转换。

3.3.1增译(Addition)
“增译”指根据目的语词法、句法、语义、修辞或文体的需要,或因受制于目的语某些特定文化规范,在翻译中增添某些词、句或段落,以更好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或更好地实现特定翻译目的。

例如: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天地间,三事吾之所欣:昼则乐日,夜则惜月,一世则恋君。

此译文中增加了4个动词“欣”、“乐”、“惜”、“恋”,更好地体现原文的深层含义,即对“君”的爱恋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所说的“加注法”(annotation),实质上可视为增译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3.3.2减译(Omission)
“减译”指根据目的语的词法、句法、语义、修辞或文体的需要,或因受制于目的语的某些特定的文化规范,删减原文某些词、句或段落,以更简洁、顺畅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或更好地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

例如: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跟我作对。

他就是我的眼中钉,肉中刺。

For years he has been setting himself against me---He is a thorn in my flesh!
持本人有效证件的离休人员免票。

1.2米以下儿童免票。

Free admission for children below l.2 meters.
上例中,原文“离休”一词,是指“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实行的离职休养的制度。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原文下划线那段话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翻译中略去不译。

3.3.3分译(Division)
分译指把原文一个句子切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例如:
The fanciful names at Arches National Park like Fiery Furnace,Three Gossips,Marching Men,Dark Angels,etc.do justice to the grotesque rock formations they denote.(Arches National Park,National Geographic)
石拱门国家公园内各景点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极富创意,如“火炉烈焰”、“三个长舌妇”、“行进者”、“黑暗天使”等等。

这些名称用来形容那满山造型怪异的山石群像可谓名副其实,惟妙惟肖。

(原文一句,翻译中切分译为两个句子。

)
3.3.4合译(Combination)
“合译”,是指翻译中将原文的两个或多个句子合并,译为一个句子。

例如:
The four men huddled there and said nothing.They dared not smoke.They would not move.
那四个人聚在那儿不说话,不敢抽烟,也不敢走开。

(原文三句合为一句。

)
3.3.5转换(Shift)
“转换”是指把原文的语言单位或结构转化为目的语中具有类似属性、或对应属性、或异质属性的语言单位或结构的过程。

转换可涉及拼字法、语音/音韵、词汇、句法、语篇、修辞、语义、语用、文化各个层面。

例如:
1) 拼字法层面的转换。

拼字法,是指一种语言中的基本语言单位(如词、字)的拼写方式及其所呈现的拼写形式。

在这一层面,两种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转换的。

如:
(1) 您贵姓啊?/我姓张,弓长张。

但也有可以转换的情况,如:
(2) 秋天,一群群大雁常排成人字形一起飞过。

In autumn,flocks of geese often fly by in a V-shaped formation.
2)语音/音韵层面的转换。

这一层面的转换在诗歌翻译中较常见,主要涉及韵式转换及节奏转换。

例如: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abab)
(W.Blake:Auguries of Innocence)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无限握手中,
永恒瞬时光。

(abcb)
原文的abab韵式转换成汉语古诗中常见的abcb韵式。

3) 词汇层面转换。

这类转换主要涉及词类转换。

例如:
掌握英语不容易,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The mastery of English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s.(动词→ 名词)
4) 句法层面的转换。

包括主动一被动转换、语序转换、形合--意合转换、主语--话题转换,等等。

例如:
①今天邀请大家来开座谈会,是要和大家就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交换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