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四个体系实施细则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顶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及规定,根据**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区队、各外委施工队。
第二章顶板管理组织保证体系及职责第三条为加强公司顶板管理工作,健全顶板管理组织体系,成立顶板管理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成员:相关副总工程师、相关部门主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师、基层区队长及矿调度室全体成员及各采掘队技术员。
生产技术部负责采区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日常检查工作,各采掘区队技术员负责所属范围的日常观测工作。
第四条公司顶板管理小组的职责为:负责全矿的顶板管理工作,制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和奖惩办法;定期召开会议,对现阶段的顶板状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制定相应措施;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狠抓落实,以促进矿井正常安全生产。
第五条矿长对顶板管理负主要责任,听取分管领导的汇报,督促检查顶板管理工作,并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出决策和指令。
第六条生产矿长对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负责落实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落实顶板管理制度。
第七条总工程师是矿井顶板管理的技术总负责,必须抓好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顶板管理的技术措施,根据顶板实际状况合理确定顶板管理方法、支护参数及采掘工艺,把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条安全矿长对顶板管理负监督责任,严格执行法规、“三大规程”及有关的规定,认真督查顶板管理工作及措施执行情况,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第九条副总工程师对矿属顶板管理的职能部门负管理与检查责任,协助矿领导作出顶板管理的决策和指令并予以落实和检查,加强对矿顶板管理工作的日常检查。
第十条公司生产技术部为业务主管部门,对顶板结构认真分析,及时掌握顶板变化情况,进行预测预报,防止顶板变化引起的顶板事故;根据顶板实际状况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必要时向矿顶板管理领导小组提出召开专题会议,以研究解决重大顶板管理问题。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煤矿顶板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持续稳定。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监测和维护,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三、内容。
1. 顶板监测。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包括定期对顶板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顶板的变形和裂缝等异常情况。
同时,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顶板的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2. 顶板支护。
根据顶板的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架支护、锚杆支护、注浆支护等,加强对顶板的支护和加固,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顶板管理。
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顶板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顶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顶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应急预案。
制定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 培训教育。
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对顶板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技能,增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2. 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开展顶板的定期监测和评估工作。
3. 根据顶板情况,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加固顶板,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4. 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
5. 制定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 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总结。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确保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煤矿安全生产作出积极贡献。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与目的顶板作为煤矿生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风险,制定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至关重要。
二、责任与权利1. 煤矿企业负有顶板安全管理的责任,应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
2. 煤矿企业应制定顶板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得到有效落实。
3. 煤矿企业应派出专人负责顶板安全管理工作,并给予其必要的权力和资源支持。
4. 煤矿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顶板安全管理工作,并确保其合法合规。
三、顶板安全评估1. 煤矿企业应定期进行顶板安全评估,确保煤矿顶板的稳定。
2. 顶板安全评估应包括顶板地质学调查、实地勘探、模拟试验等内容。
3. 顶板安全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顶板支护1. 煤矿企业应根据顶板安全评估结果,科学设计顶板支护方案,并确保其落实。
2. 顶板支护包括钢支撑、锚索等技术手段,煤矿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
3. 煤矿企业应加强对顶板支护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顶板检测与监测1.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顶板检测与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顶板安全隐患。
2. 顶板检测与监测应包括人工巡视、无损检测、远程监测等多种手段,并确保其准确可靠。
3. 煤矿企业应制定顶板检测与监测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检测与监测工作。
六、顶板排水与防渗1. 煤矿企业应确保井下排水系统的畅通,及时排除积水,减少顶板的水负荷。
2. 煤矿企业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渗透,如加密喷浆、封闭矿井等。
3. 煤矿企业应及时排查和修复顶板渗水点,防止渗水导致顶板失稳。
七、顶板事故应急处理1. 煤矿企业应制定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 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包括事故报警、救援措施、伤亡事故处理等内容。
3. 煤矿企业应确保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熟悉预案,能够熟练应对各种顶板事故。
八、顶板安全培训1.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顶板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一、概述为规范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安全、高效地进行矿山开采作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山工作面顶板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环节,包括地质勘探、顶板支护、检查与监测等内容。
三、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2.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顶板管理方案,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 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顶板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以保障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
2. 预防为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前预防顶板灾害发生。
3. 依法合规: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保证工作面顶板管理合法合规。
五、顶板管理措施1. 地质勘查:在采煤进度、采煤方法和支护体系设计方面,可根据地质勘查结果适时调整。
2. 顶板支护:在顶板支护材料、工艺和方法上,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3. 检查监测:定期巡查、监测工作面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检查情况。
4. 应急预案:制定工作面顶板突发灾害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措施和责任人员等内容。
六、顶板管理操作流程1. 制定顶板管理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情况,制定适合的顶板管理方案。
2. 实施顶板支护:按照支护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支护措施。
3. 定期检查:定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顶板灾害,按照应急预案实施相应措施。
七、顶板管理效果评估1. 顶板管理效果评估:定期对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并改进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评估:结合顶板管理情况,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八、顶板管理培训1. 顶板管理培训:定期组织工作面人员进行顶板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顶板管理水平。
2. 紧急培训:对新进员工和临时工人进行紧急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并落实。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
肥矿集团阳原百安矿业有限公司一矿关于加强顶板管理的实施细则各单位、部室:为切实加强顶板管理,改善顶板管理状况,提高管理水平,根据《肥矿集团张家口能源有限公司关于加强顶板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订《肥矿集团阳原百安矿业有限公司一矿顶板管理实施细则》。
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区队干部、区队技术员、专业管理人员为成员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一、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王长青副组长:杨滨、化香福成员:郜宗刚、刘辉、刘洪旺、孙涛、范舟渊、吴龙运、胡昌富、杜守成、周冬二、落实顶板管理责任制㈠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顶板管理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顶板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顶板管理安全技措费用计划的按时完成和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及时消除顶板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顶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建立本单位顶板管理体系,配齐顶板管理人员。
㈡生产矿长、安全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1.组织落实本单位顶板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措施,不断改进完善顶板管理工作。
2.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及时消除顶板管理隐患。
3.按有关规定,组织顶板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并提出防范措施。
㈢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1.配齐顶板管理技术力量,确定其岗位职责。
2.组织编制年度顶板管理计划及技措资金计划。
3.组织制定顶板管理措施,对重大顶板管理技术问题提出方案和措施。
当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安排编写顶板管理安全技术补充措施。
4.组织矿压观测,及时分析观测资料,作为改进顶板管理工作的依据。
5.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分析排查,提出处理意见。
6.组织研究和推广顶板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㈣安全检查科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安全监察责任。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2014.4版[1] 2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二〇一四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回采 (4)第一节一般规定 (4)第二节顶板分类 (4)第三节支护 (6)第四节初次放顶 (15)第五节回柱 (15)第六节机械化工作面顶板管理 (17)第七节特殊条件下的顶板管理 (20)第八节支护质量及顶板动态监测 (23)第九节回采巷道维护 (25)第三章安装、拆除与井巷回收 (26)第一节安装、拆除 (26)第二节井巷回收 (29)第四章掘进 (31)第一节一般规定 (31)第二节围岩分类 (37)第三节巷道支护设计原则 (38)第四节锚喷、锚杆支护巷道 (42)第五节架棚巷道 (44)第六节裸体、点柱巷道 (45)第七节立井、斜井、硐室和交岔点 (45)第八节深部和软岩巷道 (48)第九节防冲巷道 (49)第十节巷道支护监测 (50)第五章井巷修护 (53)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顶板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规定,结合徐矿集团实际情况和原《顶板管理实施细则》(2006年版),制定本细则。
第2条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3条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子公司或矿(处)都要成立以生产副总经理、生产矿(处)长为组长,采掘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部(科)室相关人员参加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门;基层区队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副区长、技术员、班组长为主要成员的顶板管理小组;现场要指定顶板管理安全检查员。
第4条建立健全各级顶板管理责任制:1.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子公司或矿(处)总经理、矿(处)长对本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负责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组织制定岗位责任制;督促检查顶板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对顶板管理工作及时作出决策和下达指令;组织重大顶板事故的抢险和处理。
2.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子公司或矿(处)总工程师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2023年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2023年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一、引言顶板安全是矿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预防和控制矿井地质灾害的关键措施。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制定本细则。
二、安全生产责任1.矿井所有者应加强顶板管理, 明确顶板管理负责人, 确保其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
2.矿井所有者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顶板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
三、顶板监测与预警1.矿井所有者应建立顶板监测系统, 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 及时了解顶板稳定性状况。
2.矿井所有者应加强对顶板的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顶板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矿井所有者应建立顶板预警机制,设置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一旦达到预警条件,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四、顶板支护措施1.矿井所有者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顶板稳定性要求, 制定合理的顶板支护方案, 确保支护措施的可行性。
2.矿井所有者应加强对顶板支护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支护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3.矿井所有者应加强对顶板支护工程的监管,建立健全顶板支护档案,进行长期跟踪评价,及时修补和更换老化的支护设施。
五、顶板事故应急管理1.矿井所有者应建立健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2.矿井所有者应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理水平。
3.矿井所有者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演习,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技能和应变能力。
六、顶板安全教育和培训1.矿井所有者应加强顶板安全教育和培训,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矿井所有者应制定顶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按照培训需求进行组织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矿井所有者应建立健全顶板事故案例库,通过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
七、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1.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矿井顶板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4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板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规定,并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包括顶板支护、预警监测、预控预警、喷射锚杆预支护和顶板下沉治理等内容。
第五条顶板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实行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二章顶板支护管理第八条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控制顶板下沉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工作。
第九条顶板支护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禁私自变更和减少支护装置的数量。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确保支护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护设备。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支护装置的安装情况、检查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等。
第十三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支护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章预警监测管理第十五条预警监测是对顶板下沉、位移和破坏的监测工作,目的是提前预警,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预警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预警设备和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预警监测数据异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矿井安全。
第四章预控预警管理第二十条预控预警是在顶板下沉和破坏前,通过工作面支护调整来控制顶板运动和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护要根据顶板运动的预警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顶板安全管理是对矿井运营过程中的顶板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预防坍塌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
本文将从顶板安全管理的原则、组织机构、工作标准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指导矿井运营中的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一、顶板安全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将顶板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作业人员在安全环境下工作。
2. 预防为主原则:推行预防性措施,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综合治理原则:顶板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还需要与其他安全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生产安全。
4. 依法治矿原则:依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顶板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顶板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 领导机构:包括矿井经营者和顶板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制定和实施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2. 监督机构:由矿井监察部门和矿井安全监管部门共同组成,负责对顶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3. 技术支持机构:由矿山设计和安全技术研究机构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4. 员工参与机构:设立员工安全委员会或安全代表,保障员工的参与和合法权益。
三、顶板安全管理工作标准1. 顶板稳定性评估标准:制定顶板稳定性评估指标,包括地应力、岩性、断层活动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
2. 顶板监测标准: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监测顶板位移、变形和应力等参数,确保实时掌握顶板状态。
3. 顶板支护标准:制定顶板支护方案,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和装备,并明确安装和拆除的操作规程。
4. 通风标准:建立健全的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减少含尘环境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四、顶板安全管理措施1. 顶板管理计划:制定顶板管理计划,明确具体工作内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等,保障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顶板稳定性评估:定期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对顶板的地应力、岩性、断层活动等进行科学分析。
3. 顶板监测:建立顶板监测系统,监测顶板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5篇)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二、责任区分工1.采掘单位对本单位作业地点分管责任范围内沿途巷道、安全出口、及施工头面顶板管理工作负责,由责任单位负责顶板管理日常检查、维护及隐患处理工作。
具体由采煤、掘进副总负责督办。
2.主运输系统、采区煤流系统巷道及煤仓联络巷,由责任单位运转区负责顶板管理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并做好顶板隐患排查、汇报工作。
3.水平轨道大巷、主要轨道上下山(绞车房)等巷道,由责任单位运搬区负责顶板管理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并做好顶板隐患排查、汇报工作。
4.水仓、泵房、变电所及安全通道、-____人行下山、-430轨道绞车房,由责任单位机电科负责顶板管理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并做好顶板隐患排查、汇报工作。
5.主要回风巷、无具体施工或分管责任单位的其他巷道、硐室等,由责任单位通防区负责顶板管理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并做好顶板隐患排查、汇报工作。
6.巷修区负责全矿井所有巷道、硐室的顶板管理日常维护、维修工作,并做好巷道报废及回撤管理工作。
以上2~____项具体由通防、巷修副总督办;2~____项具体由机电、运输副总协助督办。
三、采煤专业顶板管理1.采煤支护材料要求:⑴工作面支护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安全规程及作业规程要求。
所有支护材料有基础台帐,对规格型号、供货渠道、数量及合格证等均有记录。
⑵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备用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办法等,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2.采煤面前顶板管理⑴高档普采:采煤机割煤时,要跟机挂梁支临时柱,正常情况下拖后采煤机3-5m。
松机割底煤时,回临时柱一次性距离一般不大于20m;支贴帮柱拖后采煤机组距离一般5-10m,贴帮柱间距一般不大于3m并用物料挤紧帮;移溜支正规柱拖后采煤机组距离一般不大于15m,并及时补齐;顶板破碎或下分层工作面要视现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间距,补充措施说明。
⑵炮采:要分段放炮和挂梁,每段距离一般不大于20m,并支设临时柱控制顶板。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掘进工作最大控顶距离l循环进加㎜控制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掘进工作最大控顶距离l循环进加㎜控制最大控顶距=液压支架的顶梁长度+端面距(支架前部到煤壁的距离)+截割深度最小控顶距=液压支架的顶梁长度+端面距(支架前部到煤壁的距离)最大控顶距及最小控顶距的意义:1,最大控顶距指爆破(切割)完毕后最迎头永久锚杆到空顶岩(煤)帮的距离。
最小控顶距是指永久支护好后,最迎头永久支护锚杆到空顶岩(煤)帮的距离。
2,最大控顶距指爆破(切割)完毕后最迎头永久锚杆到空顶岩(煤)帮的距离。
最小控顶距是指永久支护好后,最迎头永久支护锚杆到空顶岩(煤)帮的距离。
3,规定最大控顶距其意义是在爆破(切割)完毕到永久支护这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在没有永久支护的情况下迎头顶板能保持相对平衡,不发生冒落。
4,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几点:一是最大控顶距是个相对值,不是绝对值,对不同的岩性它是不同的,生产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岩性进行总结:二是所谓“最大”就是其它的空顶距离不得超过此规定值,换句话说,迎头的空顶必须小于规定的最大控顶距。
5,规定最小控顶距其意义是最迎头支护锚杆(架设棚梁)不影响下一个循环或本循环的工作,保证支护,施工有效。
由此可以看出: 最小控顶距在不同的支护巷道中其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永久支护到迎头煤壁帮要留有距离;对锚网巷道,要考虑迎头支护锚杆角度,锚杆钻机在施工过程中距迎头的距离等因素。
最大控顶距=液压支架的顶梁长度+端面距(支架前部到煤壁的距离)+截割深度最小控顶距=液压支架的顶梁长度+端面距(支架前部到煤壁的距离)扩展资料:最大控顶距及最小控顶距的意义:1,最大控顶距指爆破(切割)完毕后最迎头永久锚杆到空顶岩(煤)帮的距离。
最小控顶距是指永久支护好后,最迎头永久支护锚杆到空顶岩(煤)帮的距离。
2,最大控顶距指爆破(切割)完毕后最迎头永久锚杆到空顶岩(煤)帮的距离。
最小控顶距是指永久支护好后,最迎头永久支护锚杆到空顶岩()帮的距离。
3,规定最大控顶距其意义是在爆破(切割)完毕到永久支护这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在没有永久支护的情况下迎头顶板能保持相对平衡,不发生冒落。
顶板管理规定
强化采煤顶板管理的若干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进一步规范采煤顶板管理,在总结和吸取近年来采煤顶板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各矿、区队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对本规定的落实负责.第三条要建立健全各级人员顶板管理责任制,并认真落实.第四条各矿、区队都要成立包括矿长、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安监、调度人员和老工人在内的矿、区两级顶板管理小组.要针对采面推进不同时期的煤层顶底板及其它地质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活动.及时分析研究顶板管理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顶板管理方法和措施,监督、检查各项具体措施的贯彻执行.第五条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工作.采煤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接受顶板管理、矿压与支护技术培训.第六条新组建的综采轻放区队要进行脱产培训;补充人员时,也必须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第七条采煤队更新设备后,要根据新设备特点,由矿组织培训,特殊工种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第八条质量标准化是顶板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单位必须认真执行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坚持开展对工作面工程质量、顶板管理、规程兑现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第二章采煤工作面管理第一节设计、施工与验收第九条要严格执行原煤炭部对采区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的规定、对采区设计的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的规定.第十条矿井采用新的采煤工艺,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批准.第十一条设计采煤工作面,一定要注意煤层的节理方向,要使煤层主节理方向斜交或逆向工作面,减少工作面片帮.第十二条采煤工作面巷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进行.要积极推广煤巷锚网支护技术,为简化工作面超前处理程序,保证工作面快速推移创造条件.全煤巷道,必须全断面铺金属网或塑料网.施工期间的旬、月验收,由主管矿长组织有关科室会同施工单位共同组织验收,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必须坚决返工重修.第十三条采面移交生产前由主管矿长组织采煤区队、有关科室会同施工单位共同验收,验收要按标准全面进行,不符合标准的必须限期整改,确保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第十四条采煤工作面设备安装完毕后,由主管矿长组织采煤区队与安装队会同职能科室进行现场交接验收,安装质量达不到标准不准生产.第二节作业规程第十五条要认真执行晋中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技术审批制度中的有关规定,采煤工作面开采前,必须向职工详细贯彻作业规程,并签名盖章,进行考试.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下井工作;矿总工程师组织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并有复查意见.第十六条综采轻放工作面作业规程,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批准后,在投产前一周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备案.第十七条要有工作面初次开采、收尾及过地质构造带专项措施.综采轻放有切眼安装和撤面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第三节矿压观测及顶板预测预报第十八条在采煤工作面设备安装前,要采取物探,钻探等手段,进一步搞好地质调查.对工作面煤层赋存、煤质硬度、煤层的可截割性、煤层倾角、夹石、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无煤带、火成岩侵入带及无炭柱等要全面探明、查清.第十九条切眼掘进时,必须详细记录切眼内顶板离层、局部冒顶等变化情况,提交采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初采措施.第二十条技术部门在采面生产前必须向采区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每月提供一次地质预报.第二十一条每一煤层或分层,每一盘区的首采面,必须进行常规矿压观测,观测完毕,编写矿压报告作为临近工作面开采时支护设计的依据,并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第二十二条坚持开展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并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使采面顶板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监测要求:1初采和结束放顶阶段,必须对工作面全部在用支柱测试初撑力、工作阻力,低于规定者立即进行二次注液;发现失效支柱立即更换,发现顶板危险、离层处立即处理.2正常生产阶段,一般沿工作面每10米均匀设置1条监测线机头、机尾各设一条,监测初、末排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底板移近量、煤壁片帮、冒顶面积与高度、冒顶长度、顶板破碎度及断层、支柱失效与钻底等情况.3有工作面监测预报表、顶板压力动态曲线图、不安全因素平面图、对工作面状况进行分析,矿有处理意见,采区有整改记录.4综采轻放工作面立柱和平衡千斤顶要有压力表显示,并逐步推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第二十三条加强支柱初撑力检查工作.凡进入采面的采煤管理人员,都必须携带测力计,监测初撑力.工作面每班要有2个测力计,并能正常使用,无测力计视为不合格工作面.第二十四条每一盘区、每一煤层的首采工作面都必须进行底板比压测定工作.软底用静压式比压仪,硬底用冲击式比压仪.取得准确实际的底板比压数据,为制定控底措施提供资料.第三章采煤工作面初次开采与初次放顶第二十五条区队技术人员必须编制有针对性的初次开采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开采前向全区队职工详细贯彻.初采措施和采面图纸开采前五天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第二十六条采面初采期间矿、区队两级顶板管理小组成员,必须现场24小时跟班指挥生产,直到老顶第一次垮落.第二十七条顶板管理小组成员跟班必须认真负责,现场有违犯规程和措施规定强行生产的,有权停止生产.第二十八条顶板管理成员要定期研究采面变化,及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二十九条单体支柱工作面初采期间原则上不准调斜和留顶煤开采.需调斜开采、留顶煤开采时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批准.第三十条单体支柱工作面初次大放顶,必须一次放够整个切眼的宽度.初采面要保持正常推进速度.第三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柱、顶梁、坑木等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格质量要求,满足生产和安全需要,并有一定的备用量.支护材料不足不准生产.第三十二条采煤工作面初采期间,坚硬顶板悬顶面积超过规定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第三十三条采煤工作面特别是底层和单层初采期间,根据采高变化及时调整支柱,支柱不得超高、超低使用.第三十四条机采工作面必须安装铲煤板,采煤机安装挡煤板不设挡煤板的机型除外,减少人员进入煤壁作业的时间.第四章采煤工作面第一节支护用品及供液系统管理第三十五条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维修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上级及晋中煤业有限公司的有关规定.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高低压各4小时密封试验.不合格不得入井使用.第三十六条入井运送单体液压支柱时,应将支柱降到最小高度,堵好三用阀孔,必须轻抬轻放.第三十七条工作面必须有10%左右的备用支柱、顶梁,整齐竖放在工作面附近安全、干燥、清洁的地点.第三十八条单体液压支柱井下使用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不得超期使用.第三十九条,除单体液压支柱顶盖、三用阀外,其余零部件不允许在井下拆装.第四十条综采支架必须架架完好,不漏液不串液;前梁接顶严密;不准出现压架、挤架、咬架、架间距超宽等现象.第四十一条泵站工作压力不得低于18Mpa,综采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供液管路要能承受泵压要求,高档面推广供液钢管化;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乳化液配比手段和浓度检测手段齐全.第四十二条保证支柱支设初撑力.工作面正规支柱支设齐后,要对初排支柱进行二次注液.第四十三条综采支架初撑力不得低于规定值的80%,前后立柱和平衡千斤顶必须有压力表显示.轻放支架前后立柱及尾梁必须有压力表显示.第二节分层开采第四十四条采煤机司机要严格掌握分层采高,支柱架工要保证支柱架有足够的初撑力,力求支架顶梁与顶网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以防顶网形成网兜.要及时支护新露出来的假顶,缩小顶网暴露时间,以防造成扯网冒顶事故.第四十五条开采上分层时,要定点测量下分层煤的剩余厚度,并标在生产图上,为下分层的开采创造有利的条件.第四十六条分层开采的工作面,上一分层都必须铺设人工假顶,要推广铺顶网工艺,并采取向采空区洒水或注浆等手段,提高假顶的胶结程度.第四十七条网下采煤假顶胶结差或顶网不完整的工作面,必须采取可靠的护顶措施,防止漏垮型冒顶事故发生.第三节单体支柱工作面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第四十八条工作面机头上方必须使用好4对8根长钢梁或双楔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双楔铰接顶梁必须保持圆销、尖楔齐全并插满打牢.具体使用方法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四十九条正规排支柱、临时排支柱和煤壁区支柱必须根根拴柱头.倾角大于15°的采面必须采取长度不小于10米的连锁防倒装置.第五十条倾角大于25°的采面,切顶排和机道内必须分段设置遮挡,人行排底板设置行人台阶,作业规程要有详细规定.第五十一条搞好自支自回工艺操作管理.严禁一人单独回柱、严禁提前回撤控顶区内支柱.第五十二条采煤机前方提前去靠帮柱和采煤机后方跟机支设靠帮柱的距离要根据顶板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五十三条工作面使用铰接顶梁支护的工作面,两巷超前处理必须使用十字顶梁支护,超前支护的顶梁必须构成网状结构.第五十四条人员进入机道支回贴帮柱时,必须先审帮问顶,同时要有一人负责观察顶帮.作业规程必须有专门的措施明确规定.第五十五条采面推广迈步梁定位管理.铰接顶梁要挂平、稳;上、下、左、右摆动不超过规定,机道内铰接顶梁水平楔数量齐全,并有防飞措施,回切顶排支柱前,必须插牢水平楔,防止甩梁伤人.第五十六条加强对复合顶板的管理.对于复合顶板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详细的针对性措施,开采设计必须考虑复合顶板开采的顶板管理要求,防止发生摧垮型冒顶事故.第五十七条松散顶板和破碎顶板,要及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对空顶处要提前探梁,顶板要背严背牢,严禁空顶.第五十八条过断层、过老巷时,要使工作面的推进方向与断层、老巷斜交或垂直,并严格超前处理加强支护.具体支护方法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四节综采、轻放工作面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第五十九条,综采轻放工作面采煤机割煤后,要追机移架,移架后及时护帮,防止煤壁片帮.有伸缩梁的支架,要及时伸出伸缩梁,防止片帮冒顶事故发生.第六十条采高在3米以上的工作面,支架必须设有防片帮装置,并坚持使用好.片帮严重时,要超前移架.第六十一条综采轻放面在已发生片帮的地段,要停止割煤,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端面维护,防止因片帮增加端面空顶面积发生冒顶.已发生冒顶处封顶时,要首先处理松动岩石及不安全因素,先进行临时支护,然后再进行封顶工作.封顶过程中,班、队长要现场组织指挥.第六十二条综采轻放工作面预防咬架、挤架、歪架、倒架技术措施,应根据煤层和赋存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六十三条轻放工作面,要根据煤层赋存状况,顶底板条件确定最佳的采放比,作业规程中对采放工艺有详细说明,保证煤炭回收率和顶板安全.第六十四条综采轻放工作面基本支架、过渡支架及端头支架选型、布置形式、推移支架方法应在作业规程中详细说明.第五章综采轻放工作面安装与拆除第六十五条设备运输、安装、拆除前,由主管生产的矿领导牵头,召集有关单位成立领导小组进行调研并责成施工单位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技术组织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要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否则不准作业.第六十六条切眼断面规格、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破碎顶板,需采取分段刷大切眼,分段安装支架的方法,要严格控制顶板,防止顶板冒落.支架位置调好后,立即接通供液管路,及时支撑顶板.第六十七条设备拆除前,矿领导小组要组织一次对工作面质量和设备状态的全面检查.停采时的煤壁必须平直,采高及宽度不低于设计规定.要提前铺设金属网上好钢丝绳.第六十八条支架在拆除中应随时扶临时棚或打好临时点柱,以控制顶板.在拆除设备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后路畅通,以保证在发生意外事故中人员能迅速撤离现场,倾角大于10°的工作面拆除支架时,一般要自下向上拆除,工作面内拆运支架不准同时作业.第六十九条工作面停采后,必须及时拆除支架柱,结束工作面.结束工作面期间必须由两级顶板管理小组成员24小时不间断现场指挥,结束放顶措施在工作面结束前3天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第七十条凡违反本规定将按照晋中煤业有限公司有关条款处罚.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煤业有限公司加强锚杆支护管理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巷锚杆支护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规定.第二条各矿要成立以主管矿长为首的综合管理小组,主要研究制定施工组织科学管理、施工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支护材料质量保证体系,理顺施工、质量、材料各个环节,认真组织落实好各项制度,组织安全生产.综合小组要下设技术攻关小组,由主管开掘副总组织日常工作,主要研究本矿井各区域煤巷锚杆支护的适用性,各区域煤巷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支护设计方法,培训技术骨干.第三条各矿必须建立和完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监测反馈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保证制度,支护材料质量保证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第四条每条使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定期进行地质评估,凡评估不适宜使用锚杆支护或没有进行地质评估的掘进工作面禁止使用锚杆支护.第五条地质评估要采用钻探、实测等手段获取必要的基础资料,采用科学评估和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第六条使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有在地质评估基础上的专项支护设计,支护设计要科学、严密、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支护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支护参数设计、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施工组织方案,安全技术监测方案.第七条支护设计必须遵循“地质评估→初步设计→施工→日常安全技术监测→信息反馈→定期地质评估→修正设计”的动态设计原则,并要作为日常的技术工作来抓.第八条支护参数设计中,支护强度必须有足够的安全系数,确保支护成功.第九条规程措施必须按照专项支护设计和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煤业有限公司煤巷树脂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规程格式进行编制.第十条规程中必须有具体落实支护设计包括支护参数、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施工组织方案、安全技术监测方案等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并且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和工序组织中.第十一条规程措施中必须将每道工序质量和施工组织责任明确到人.第十二条根据定期地质评估和地质构造变化,及时修正设计,及时补充措施.第十三条施工前必须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作业规程和有关技术规范,使区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熟知作业规程内容,熟知操作要领.第十四条施工中,必须按作业规程和技术规范施工,各道工序规范操作,否则按违章操作处理.第十五条施工区队长、班长按规程、技术规范组织施工,不按规程措施组织施工,按违章指挥处理,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和造成安全事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十六条使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进行顶板离层安全监测,新区同时要进行巷道围岩位移变形技术监测,监测要求和监测方法必须有设计,有组织措施.凡不进行安全技术监测的煤巷锚杆支护掘进头必须停头整顿,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和造成安全事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第十七条区、队、班长应会安装、会观测顶板离层仪,会操作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仪,应参与有关安全技术监测活动.第十八条围岩位移变形观测、顶板离层监测结果,必须经常分析,作为日常地质评估和修改设计的依据.第十九条质量验收必须按专项支护设计和规程措施规定进行质量验收.锚杆、锚索质量检测设备齐全有效,质量验收记录齐全.第二十条凡不按专项支护设计和规程措施要求进行安全技术监测的掘进头,质量验收按不合格品处理.第二十一条发现冒顶、片帮等支护失败事故,必须认真组织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煤业有限公司煤巷树脂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晋中煤业有限公司巷道支护改革,确保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和煤炭工业有关法规、政策在该技术推广工作中的落实,正确进行锚杆支护设计,保证巷道施工质量,促进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针对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晋中煤业有限公司所辖矿区的地质条件,晋中煤业有限公司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原则上在煤顶层Ⅰ~Ⅲ类围岩条件下推广应用,全煤留顶煤及Ⅳ、V类围岩条件下的锚杆支护技术,目前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还没有系统的支护理论和方法,其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但必须把锚索作为辅助支护手段,并要作专项设计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审批.第三条新区采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先进行基础数据的搜集,测试工作,并依此进行锚杆支护设计.设计结果报晋中煤业有限公司审批、备案.第四条煤巷锚杆支护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支护形式,因此,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必须到位,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加强对现场支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及时解决、处理现场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健康、稳定地发展.第五条煤巷锚杆支护设计要贯彻地质力学评估→初步设计→施工监测→信息反馈→修改设计的原则,使结果更趋合理.第二章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一组织机构第六条煤巷树脂锚杆支护技术使用单位都要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生产副矿长、副总担任,组员由生产技术科、调度室、人事劳资科、区队负责人组成,负责统一安排和协调工作.第七条矿生产技术科要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煤巷树脂锚杆支护的技术工作.区队主管技术人员负责锚杆支护的技术工作,主管区长负责煤巷锚杆支护的施工管理工作.第八条施工煤巷锚杆的区队要相应成立区队长挂帅,主管技术员、各班班长、验收员参加的以质量验收为主的检查小组,负责做好小班施工质量的验收工作.二地质调查第九条煤巷锚杆支护设计前,必须对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锚杆支护设计人员必须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做好原始记录,掌握区域范围内揭露的地质构造以及临近采面地质构造分布情况、顶板岩层塌冒高度和离层情况,调查施工地区巷道顶板及围岩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为锚杆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第十条地质调查必须坚持深入井下现场观察记录、整理分类,数据要可靠,正确地反映现场地质情况,以便科学地做好地质评估工作.第十一条煤巷锚杆支护地质调查工作不仅是初始设计前的一次调查,在巷道开挖后,也要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设点观测,校核数据,进一步验证、修改初始设计,使锚杆支护参数更趋合理.三打眼取芯第十二条打眼取芯必须选取能够代表施工巷道特性的岩层,打钻深度要超过倍巷宽.第十三条打钻前需先掘进好钻窝,钻窝的布置应由锚杆支护设计人员确定,钻窝的规格应满足施工需要.第十四条打钻时要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首先要保证打钻角度与岩层面夹角不小于75°,并准确记录开钻时间,钻进速度.第十五条现场获取的钻孔岩芯要及时进行素描.保存好所有岩芯,不同层位岩芯要分类编号,开裂破碎的岩芯要按顺序装袋排放好.岩芯取好后,要按顺序放置在保管箱内,不得乱放或丢失.第十六条采用松动圈理论进行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时,必须先进行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测定,测定方法一般采用超声波测定或多点位移计测定,根据巷道松动圈的大小进行支护设计,选取不同的支护方式和参数.第十七条测试松动圈的巷道必须选定在煤巷锚杆施工的同一水平、同一地区、同一煤层、围岩条件相同或相似的临近巷道中.四测定围岩参数第十八条巷道围岩参数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实验室测定和现场测定.第十九条围岩主要参数包括直接顶单轴抗压强度ócr、老顶单轴抗压强度órm、煤层单轴抗压强度ócc、底板单轴抗压强度ócf、围岩完整性指数D等.锚杆支护设计必备的原始资料见表1。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顶板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安排和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是指对顶板管理进行规范,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的一套制度和规定。
一、顶板管理的基本原则1. 制度化原则:将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管理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 信息化原则: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对顶板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控制。
3. 透明化原则:建立开放、透明的工作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和参与管理工作。
4. 激励化原则: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公平化原则:建立公平的管理工作制度,保障员工权益,公平评价员工绩效。
二、顶板管理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1. 组织架构: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包括企业领导层、顶板管理部门、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2. 目标管理: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各个部门和员工进行目标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 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为激励和奖励提供依据。
包括员工绩效考核、绩效奖励制度和绩效考核的频率。
4. 人才管理:建立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注重人才选拔、培训和流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5. 决策管理:建立决策流程和制度,明确决策权限和决策责任,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
6. 沟通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包括内部通讯、例会和员工座谈等,促进信息的畅通和共享。
7. 基础设施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和软件管理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8.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应对,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9.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10.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预防事故和事故的发生。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顶板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伊金霍洛旗新庙三界沟煤矿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使生产管理过程中有节可循、有制度可依,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监测监控” 的原则。
本规定适用于伊金霍洛旗新庙三界沟煤矿煤矿顶板管理工作。
第二条为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特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王豹小副组长:杨秀峰、吕飞、王天向、薛新元组员:邬滕、刘常孝、吴宏宝、吕建平各区队负责人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矿采掘工作面生产管理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煤矿采掘工作面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对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除月末验收外,还必须做好工程质量的日常检查。
技术科履行以下职责:(一)矿井建立健全顶板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技术科、安检科为核心的顶板管理专业领导小组。
(二)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编制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的作业规程必须报矿有关科室和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执行。
(三)采煤队认真做好顶板观测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及顶板岩性和压力显现情况,结合顶板的具体条件,确定相应的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
(四)采煤工作面开采初次放顶、收尾回撤、以及过老空、过局部破碎带、过断层、过煤柱等区域时,必须编制安全措施。
初次放顶和收尾工作,必须由生产矿长亲自组织,并责成有关人员现场指挥,生产矿长负责解决初次放顶和收尾期间必须的设备、材料,确保初放和收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综采工作面开切眼、支架安装、工作面结束前的开采程序及支架回撤必须有针对性的技术组织措施。
从工作面开采起到第一次顶板周期来压期间和工作面结束收尾开始至支架回撤期间都要有领导跟班现场指挥。
(六)对顶板管理工作必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从而全面推进采掘巷道顶板管理责任制。
顶板管理四个体系实施细则
顶板管理四个体系实施细则1、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组长:生产副矿长副组长: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各有关矿长特别助理各相关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调度室、通风管理部、抽放管理部、地测科、信息监控中心、运输科、物资供应部、人劳科、井下各队组等相关单位行政正职.顶板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管理部.2、顶板管理领导组各人员及单位职责划分矿领导及各相关职能科室生产副矿长:1牵头负责顶板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考核.2牵头组织顶板管理组的有关人员制定重大顶板维护方案.3牵头负责重大顶板事故的处理、营救.4参与每月的顶板管理例会,对上月顶板管理进行总结,安排下月顶板管理工作,确定顶板控制方案.总工程师:负责矿井井下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安全副矿长:负责对重大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处理.各有关矿长特别助理:负责分管范围内顶板管理工作.各有关副总工程师:协助矿总工程师开展矿井井下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生产技术管理部1负责对上级有关顶板管理的文件、制度等进行传达、落实、考核.2牵头制定矿井有关顶板管理的文件、制度、方针等,并监督、落实、考核.3牵头组织每月的顶板管理例会,对上月顶板管理进行总结,安排下月顶板管理工作.4负责对顶板工程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考核.5配合物资供应部搞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杜绝不合格的支护材料入井.6负责对支护质量责任事故的分析与追究.7负责对矿井下所有采掘巷道及非作业地点顶板管理责任区进行划分.8负责对井下顶板动态进行收集、整理,并建立顶板隐患登记台账,发现顶板隐患,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并安排队组进行处理.9 负责安排巷修队伍对失修巷道进行巷修、加固.安全管理部:1负责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中有关顶板管理内容的现场落实工作.2配合物资供应部搞好支护材料的管理验收,把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3负责对工程质量、支护质量、顶板监测资料及在籍巷道支护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或队组处理.4参与顶板维护方案及措施的审核、把关.5配合生产技术管理部开展顶板管理大检查及各类顶板隐患排查活动.6负责全矿井下各类顶板事故的追查、分析和处理.7安全管理部小班安监工有对顶板动态的监测责任,在规定的范围内对顶板隐患进行检查并汇报.物资供应部:1负责支护材料的采购、存贮、发放以及支护材料各种证件、检测报告、说明书、验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存档备查工作.2 牵头负责支护材料的管理验收,把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3负责协调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对到矿后的支护材料进行抽检.4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问题及时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通风管理部1配合、参与各类顶板隐患排查工作.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3负责对总回风巷道、盘区回风巷顶板动态及进、回风井筒进行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抽放管理部1配合、参与各类顶板隐患排查工作.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3负责各打钻地点及抽放钻场前后50米范围内以及管路系统沿途顶板的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4对本单位的库房顶板进行调度室1当发生顶板事故时及时启动矿井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2及时收集顶板管理方面的各类信息,将顶板存在隐患问题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3参与顶板维护方案及措施的审核、把关.4配合生产技术管理部开展顶板管理大检查及各类顶板隐患排查活动.运输科1配合、参与各类顶板隐患排查工作主要为运输大巷及各乘车点、检修硐室、换装站、副斜井地测科1负责及时提供井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预报,为生产技术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及措施的审核、把关.3配合生产技术管理部开展顶板管理大检查及参加顶板隐患排查的各类活动.人劳科:1负责对矿属各单位工资、奖金与顶板管理质量挂勾的考核工作.井下各相关区队井下各区队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为负责对所辖区域内顶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并处理,顶板管理责任区划分以“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为原则.综采队:1负责综采工作面及本队所辖范围内所有进、回风巷道、出煤系统所在巷道的顶板管理、检查、汇报、处理工作.2 负责综采工作面“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及压力表的管理和矿压观测原始资料的收集.3负责综采工作面本队所辖巷道顶板离层仪的观测和数据填写及资料收集.4负责本工作面初采、末采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5负责本工作面过构造、软煤区、陷落柱、冲刷带的措施制定及顶板管理工作.掘进队:1 在掘进工作面顶帮条件出现变化时,及时补充相关安全技术措施.2负责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及日常观测、资料收集、整理.3要按照生产技术管理部下发的“寺河矿顶板管理班评估制度”文件要求严格执行.4负责掘进工作面及本队所辖范围内所有巷道的顶板管理、检查、汇报、处理工作.零星工程队组1 负责施工及所辖范围内的零星工程顶板管理工作.2负责零星工程作业地点及本队所辖范围内所有巷道的顶板管理、检查、汇报、处理工作.井下机电一、二队负责胶带大巷和所辖范围的顶板检查盘区胶带巷、机电硐室、库房、变电所等.运安工区运输一、二队负责东轨、西轨大巷、东西井区副斜井主要运输巷及所辖范围内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运安工区安装队1负责工作面安装、生产、回撤、初采期间所辖范围内的顶板检查管理工作.2负责综采工作面安装及回撤期间,所辖范围内“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及压力表的安装、回收和日常管理.防尘密闭队1负责本队责任范围内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2 负责回采工作面搬家结束后,本队施工闭墙期间,所辖范围内剩余巷道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千米钻机队、钻探队负责各打钻地点及抽放钻场前后50米范围内及其他所辖范围内顶板的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洗煤厂负责所辖范围内井巷工程主井筒等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3、顶板管理四个体系实施细则第一节支护设计保证体系支护设计保证体系分为正规巷道的支护设计、特殊地质构造条件的支护设计以及维修巷道、开帮、挑顶、抹角等零星工程的支护设计.1 正规巷道在施工两个月前生产技术管理部设计组必须向地质部门提供巷道布置图及施工断面图.2地质部门接到采掘设计组设计的巷道布置图后,15日内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中必须详细描述顶板岩性、地质情况,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补充地质预报.3生产技术管理部采掘设计组接到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后,进行巷道支护设计.4巷道支护设计必须遵循集团公司下发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支护设计的有关程序.5 巷道支护设计必须在明确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6 巷道支护设计完成后,由生产技术管理部分管部长预审,在预审合格之后组织相关部室的主任工程师在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进行会审,只有经会审签字认可的设计方为有效的支护设计.7巷道支护设计除提供正规巷道断面下的支护设计外,同时必须提供巷道交叉点、拐弯、抹角、钻场处的配套支护设计,建立标准支护设计图册.8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其适应的地质条件加以明确,在条件发生改变时必须及时修改支护设计,否则视为无设计施工.9巷道支护设计按巷道断面的设计要求进行验算.巷道断面设计必须满足通风、运输、安装、行人等要求.10 巷道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组要及时对支护方案进行信息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及时修改设计,并经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实施.11 施工队组在遇到断层、软煤区、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以及顶板变软、变化破碎时,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室和生产技术管理部汇报,并按照相关标准,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变更施工工艺.对于已有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不能有效指导现场作业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12 矿调度室、生产技术管理部接到汇报后,相关部室要立即深入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并制定施工方案.13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大断层、软煤区、陷落柱、顶板下沉严重等特殊情况,生产技术管理部无法对施工方案作出决策时,由矿顶板管理领导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制定支护方案.14对于维修巷道的维护方案,生产技术管理部必须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以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到巷修现场进行勘察,确定维护方案,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征得领导组认同后组织实施.15 对与周边小煤窑贯通点及小窑巷道内的支护方案,地测科、生产技术管理部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详细勘察后制定维护方案.16 对于巷道维修工程,如果巷道出现冒顶、片帮、顶板下沉、动压影响严重等特殊情况,生产技术管理部无法对支护方案作出合理决策时,由矿顶板管理领导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定维护方案,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17 综采工作面留设巷道的支护设计必须经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出具切实可行的巷道留设支护设计,并经总工程师确认签字后执行.作业规程措施保证体系1 各施工队在接受工程任务和技术交底后,施工队队长必须组织技术员和老工人认真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技术人员根据生产技术管理部的交底进行作业规程措施编制.2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必须按照集团公司晋煤生函285号文采掘作业规程标准化标准及考评办法以及矿有关制度的程序进行编制.3作业规程措施中必须明确支护材料的规格、数量、支护规格、支护技术要求、支护质量要求、支护工序和支护安全技术措施.4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要把综采工作面的初采、末采、两端头维护、综采过软煤区、断层、陷落柱等特殊地质构造区、掘进工作面切眼大断面施工、交岔点施工、巷道开口、贯通等作为顶板管理的重点,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5 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锚索施工时,捆绑锚索的质量要求.6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或支护设计变更后必须及时制定补充措施,保证施工安全.7规程措施中必须按体系要求,明确作业人员、验收员、班长和跟班干部在施工中的岗位职责, 规范支护作业标准,严格验收,严格管理,确保支护质量.支护材料质量保证体系1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由施工队组提报支护材料计划,经生产技术管理部审核签字后交物资供应部采购.所采购产品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具备“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及出厂检测报告、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严禁采购无证和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产品.2 把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关,对每批次支护材料的入矿验收必须由物资供应部组织生产技术管理部坑代组、安全管理部对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有效证件等共同验收,并作好验收记录和签字认可.3支护材料到矿后,物资供应部每月月初通知相关检测单位,检测单位根据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有关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给矿方下发该材料合格检验报告,否则不允许入井使用.4 施工队组在领取支护材料时,材料员必须对所领取的支护材料严格把关.对于物资供应部发放的不合格的支护材料,施工队组材料员有权拒绝领取.如出现不合格的支护材料装车时,要及时反映给生产技术管理部坑代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二节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1 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规程措施,熟悉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机具的操作方法,掌握施工质量标准、支护质量要求、材料质量要求、操作质量要求等,严格按章操作,把好操作关.2验收员对支护的操作、技术要求、施工机具质量、支护质量全面把关,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有关要求对当班的支护质量进行检测,并将当班的支护做出明确的标记对施工每一米巷道及每一根锚杆、锚索都明确到人,并建立台账,供检查人员检查,查出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将按照处罚标准进行处罚.3 验收员必须对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严格进行控制,尤其是对巷道成型加强控制,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出现巷道掘偏、巷道超高、超宽、顶底板不平等情况,给顶板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凡因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巷道掘偏、超高、超宽、顶底板不平等问题时,生产技术管理部按照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考核.4验收员在发现当班支护质量合格率不符合要求时,要通知班长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如生产过程中出现规程措施与现场不符时,要及时反馈到生产技术管理部落实整改.5掘进巷道工作面100米范围内必须至少配备两套完好钢卷尺、锚杆拉拔计、力矩扳手、锚索涨拉器等必备检测工具.采煤工作面100米范围内必须至少配备两套单体柱测压仪、支架直线板、坡度规等检测工具.一套为工作面自检使用,一套为检查使用,损坏后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完好如出现检查过程设备损坏无法使用将按照标准进行责任追究.6当班班长、跟班干部每班必须了解当班支护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当班处理完毕.7各施工队组必须建立安全质量验收员验收把关制,规范验收员的工作职责,提高验收员的责任心,锚杆、锚索的监测记录必须准确齐全.与现场相符,严禁弄虚作假,一经查出有弄虚作假现象的将对验收员进行处罚并株连分管副队长和队长.8安全管理部小班安监工,要对所在队组当班的顶板支护质量进行检查,发现支护质量不合格时及时安排队组整改,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有权停止作业,并向矿调度室和生产技术管理部汇报.9 各施工队组在日常生产、巷道维护过程中现场条件发生变化,造成原支护强度无法满足现场支护要求时,要严格按照非正常工作面及巷道顶、帮支护标准进行支护附件一,同时汇报生产技术管理部进行现场办公,提出解决方案.10 各掘进队组在遇断层、陷落柱、软煤等特殊地质构造时,如果因无法预见,在遇构造前未执行非正常工作面及巷道顶、帮支护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揭露构造后,必须将遇构造前应该加强支护的范围补强支护后,方可继续掘进施工.11 掘进巷道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12 使用锚杆机支护上山掘进巷道时,巷道坡度达到5度,锚杆机前移或后退,必须有当班班长或支护负责人、现场安监工监护,并且除锚杆机司机外,其他在锚杆机上及锚杆机两侧作业的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至锚杆机后部2米以外的永久支护下.13使用锚杆机时,在一个支护循环内,严禁随意升降临时支护,即:支护完一个循环后,前移锚杆机至下一个循环,前移到位后,升起临时支护进行支护,直到支护完本排后,方可再次移机进行下一个循环的作业.14 在锚杆机上进行支护作业时,铺联网和上钢筋托梁人员严禁超出临时支护区域作业.15 各施工队的队长对其施工巷道的支护质量负责.队长必须深入现场了解存在的支护质量问题,从材料装车下井、现场使用、支护操作、支护质量全面了解,对本队存在的支护质量问题,必须立即整改.17生产技术管理部必须将各采掘头面及公共巷道、非作业地点的顶板管理职责分解到分管副职和技术人员,分管副职和技术人员要对所包队组的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负责,并经常深入到所分管区队生产现场,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督促制订有效防范措施,严格审查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区队安全生产.18 生产技术管理部要积极试验、研究、使用综采工作面工作阻力在线监测系统和巷道顶板离层监测系统,超前支护支架等工艺,确保顶板安全.19 生产技术管理部要认真开展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工作,及时写出矿压观测分析报告,为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20 顶板管理领导组是我矿顶板管理的决策机构,对顶板管理办公室及各基层队组反映的顶板及支护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及时组织召开现场会、专题会研究方案,对井下顶板管理负责.第三节顶板监测保证体系顶板监测保证体系顶板离层仪安装及观测的有关规定1 生产技术管理部是组织顶板监测的主管单位.生产技术管理部要督促各队组对顶板离层仪的安设、观测、记录等情况,宏观观察各巷道的顶板变化,并根据各队组巷道顶板离层仪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 综采队负责对各顺槽巷距工作面100米以内的顶板离层仪每天至少观测1次并详细填写观测记录,100米以外紧邻工作面的顺槽巷道每周至少观测一次,并详细填写观测记录,于每周一将观测记录交至生产技术管理部存档.综采工作面其他巷道顶板由综采队及其他责任队组对所辖区域内的顶板采用宏观观测.若各顺槽距工作面100米以内的巷道顶、帮发生变化时,要按照非正常工作面及巷道顶、帮支护标准进行支护附件一.100米以外顶板发生变化时要立即汇报调度室及生产技术管理部,由生产技术管理部及时组织各相关部室现场办公并提出解决方案并采取措施安排队组处理.3 掘进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装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装在绿色刻度读数10以内,并对距工作面50米以内的离层仪进行每班至少观测一次,50米-100米内要求每天至少观测一次.100米以外的顶板离层仪要求每周至少观测1次,观测记录表在填满前要进行更换,原始记录交于生产技术管理部.4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离层仪观测分析结果,每月28日前将原始记录报生产技术管理部留存备查.5 顶板离层仪由队组指派专人进行安装,对于安装不合格品,要在原安装点1米范围内进行重新安装.否则因安装质量问题造成数据不真实的,将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顶板组进行事故分析,并通报全矿.6离层仪以红、黄、绿三种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绿色表示顶板离层小,顶板较稳定;黄色表示顶板不稳定,离层已达到警戒线;红色则表示顶板离层较大,已进入危险状态.出现黄色时,必须增加观测频率,记录读数,并安排队组进行处理.7 当发现顶板离层值异常或顶板离层仪出现红色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区域作业、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向生产技术管理部汇报.生产技术管理部接到汇报后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确定维护方案,及时安排队组进行处理.8对一些受动压影响巷道顶板变形严重但暂时处理不了的,要挂红牌严禁人员入内瓦检、管路巡检都不允许进入.9对挂红牌的巷道不得随意移动管理牌板,如须移动必须经过生产技术管理顶板组授权后方可移动.10 每条巷道均必须设立顶板离层仪横川根据顶板情况在措施中规定,顶板离层仪的数目按下表执行:顶板离层仪设置的位置和数值对危险巷道挂红黄牌的有关规定1 对已竣工巷道时间较长、顶板变化严重、随时有冒顶危险的地段,生产技术管理部要安排顶板责任范围内队组悬挂红牌并设置警戒.对挂红牌的巷道严禁通行,如必须进入时要制定人员进入红牌区的安全措施见附件.强行进入挂红牌区域的各类人员按严重三违进行处理,并追究其单位领导的责任.2 各施工单位的顶板区域范围内由于巷道顶板破碎、巷道有底鼓,两帮有变形,但又不至于马上冒顶的巷道挂黄牌,各单位人员对挂黄牌巷道,现对顶板情况进行观察,确定顶板无异常的情况下必须2人一起通过,如遇异常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汇报生产技术管理部,生产技术管理部立即组织相关部室到现场确定解决方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 施工单位严格按所挂牌的颜色制定防护措施、加强红、黄牌管理.凡是损坏或丢失红、黄牌板要追究管理单位的相关责任.4 在回采封闭或巷道封闭验收前,施工单位要按时对各种顶板管理牌板及时回收,巷道封闭工作结束后,将各种顶板管理牌板全部清洗干净并回收上井保存.宏观顶板监测1 生产技术管理部负责对各采掘头面顶板进行重点监测和检查,监测内容包括采掘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2 各顶板管理责任单位成立顶板管理小组,明确顶板管理小组负责人职责并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顶板组备案.负责按照要求建立本队顶板管理制度及巡查台帐,本单位设置一名分管顶板的副队长,对顶板隐患要及时上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顶板管理组.队长是本队所辖范围顶板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队长是本队所辖范围顶板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班长是当班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验收员对当班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同时各队组要对所管辖巷道内的顶板进行分片包段进行管理.3 各顶板管理责任单位要定期召开本单位责任范围内的顶板分析会做好会议记录,由各单位顶板管理小组负责人每月28日前将顶板分析结果送生产技术管理部顶板组进行汇总,否则对负责人处罚200元.4综采队每班派专人对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段的单体柱初撑力、超前支架、支架初撑力及工作阻力进行监测,每月28日前将分析处理结果交生产技术管理部矿压组.5 综采队每周必须派专人对工作面所有使用巷道的顶板情况检查3次,进入回风巷道栅栏以里时必须有安监工、瓦检员三人共同进入,并将检。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顶板管理措施及奖罚细则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顶板管理措施及奖罚细则第十七条顶板管理要求强化“事前预测预报,事中过程控制,事后信息反馈”的机制,本着防控结合的指导方针管理顶板。
第十八条地测组在每个工作面开始采掘前2计算结果个月提供该工作面的水文地质及估测预报资料,为顶板管理制定对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第十九条煤柱留设(一)根据矿井矿压显现分布规律及基本特征观测结果,远大于集中巷两侧必须留设不小于30米的护巷煤柱;综采工作面相邻顺槽合理的煤柱宽度应选择在20-30米之间。
(二)旺采工作面后退式回采矿井时每一个支巷口必须留设不高于5米的顺槽保护煤柱,回采支巷隔离煤柱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留设,支巷内采硐相互之间留设0.5米的煤柱,以确保安全生产。
在配线性导管支架的旺采工作面要采用后退式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三)旺采工作面顺槽间未必煤柱及顺槽保护煤柱不应回收,以免回收造成顶板压力集中,发生冒顶事故。
(四)两条顺槽双翼旺采(配连运系统)时,胶运顺槽水槽侧支巷与联巷要错开,辅运顺槽侧支巷可与联巷黏合,支巷或联巷与大于顺槽的夹角不得小于60°。
(五)每一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要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封闭,密闭形式为防火、防水砼密闭。
第二十条掘进、旺采工作面支护装配(一)每一掘进工作面开工前二个月由地测部门提供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将工作面的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全面阐述清楚。
(二)支护设计前要进行巷道前要断面最优化,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应根据掘进桩基设备、巷道的用途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进行选择、确定。
要求巷道净宽度一般不大于6米。
(三)支护设计应挂篮装配工程类比法,必要时还应辅以理论验算法或监测分析法。
(四)支护设计的依据:工程地质的详细资料、预想地质素描图、详细的围岩类别分类及围岩特征,相关已掘井巷工程详细状况。
(五)支护装配的一般原则:优先采用单一锚杆支护和锚网支护方式,对于复合顶板或有特殊地质构造顶板则采用锚网索或增加W钢带联合支护方式;对有片帮危险的巷道应对巷道两帮采用帮锚杆进行支护;开拓巷道一站式及服务年限较长的准备巷道在上述支护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补强支护,以防止风化及保证服务年限。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模版(二篇)
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模版一、综述本顶板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管理措施,确保顶板工作面的安全环境和生产效率。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涉及顶板作业的员工和管理层,并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和公司安全政策。
二、安全责任1. 顶板安全责任制度1.1 公司部门应设立顶板安全专职人员,负责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1.2 部门内部职责明确,领导层对顶板安全负总责。
1.3 每位员工应有明确的顶板安全职责和义务,落实岗位责任制。
2. 安全培训和教育2.1 所有员工必须接受顶板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
2.2 定期开展顶板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2.3 新进员工应经过基本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
3. 安全文件管理3.1 编制完善的顶板安全管理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和应急预案等。
3.2 文件应定期检查更新,并保证在相关岗位可查询和使用。
3.3 管理层应定期审核文件管理情况,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三、作业前准备1. 工作区域检查1.1 在进行顶板作业前,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全面检查。
1.2 检查包括顶板状况、支护设施和排水情况等,确保工作区域安全。
1.3 所有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 作业许可证2.1 使用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2 作业许可证应包括作业人员的姓名、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等信息。
2.3 作业许可证应在作业区域内可见,并定期更新。
3. 安全操作规程3.1 制定和实施顶板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有关摔落、滑倒和物体打击等安全措施。
3.2 作业人员必须理解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3.3 对于新进员工,应有专人进行示范操作并进行安全培训。
四、作业中控制措施1. 顶板监测1.1 安装顶板支撑和监测设备,对顶板运动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1.2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作业应立即停止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 通风管理2.1 确保作业区域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2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确保正常工作并有效排出有害气体。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 锚索管理办法
顶板管理实施细则锚索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根据锚索施工具有的流动性大、时效性强、零散性、突发性、安全风险较高等特点,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实现锚索施工的“快速、优质、高效、安全”的专业化服务原则,特制定此管理办法,请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第四十七条一般规定:(一)生产技术部必须按承载、顶板岩性情况等设计施工地点锚索的支护参数,必须保证锚索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稳定岩层中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1.5米。
(二)施工队伍必须将在施工过程中顶板岩性变化情况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锚固力达不到要求的现象,经生产技术部同意后调整锚索长度和锚固段长度。
对于规格为¢17.80X6500mm、¢17.80X8000mm的2种锚索其锚固段长度必须保证在1.5米以上,要使用快、超快两种凝固速度的树脂,即眼底为超快树脂、中部及孔口为快速树脂,严禁混用。
托盘规格要求长*宽*厚:240*240*14mm 的钢板,配套索具必须能够自锁。
(三)锚索钢绞线露出锁具长度为:150—250mm,特殊地段支护时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孔深允许偏差范围为0-+50mm,孔距允许偏差范围为±150mm。
(四)锚索安装张拉力不得小于12吨、抗拔力不得小于15吨、破断拉力不得小于20吨。
当顶板条件发生变化达不到以上技术要求时,要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修改设计,由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五)锚索正常支护情况下要求垂直顶板,特殊情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保证钢绞线的倾角,帮锚索钢绞线与煤壁夹角不大于75°,斜锚索索具必须使用专用索具,且“大头”侧靠帮。
(六)对于锚索长度、规格、间排距、施工位置、架棚、架设钢带等特殊支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钢绞线长度的一般规定:1.回撤通道内锚索规格钢绞线为ø17.8mm*8000mm;2.切眼和顺槽正常段锚索钢绞线规格为ø17.8mm*6500mm;3.其余地段依据巷道顶板岩性具体确定钢绞线长度,原则是保证锚索的锚固段在稳定的岩层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板管理四个体系实施细则1、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组长:生产副矿长副组长: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各有关矿长特别助理各相关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调度室、通风管理部、抽放管理部、地测科、信息监控中心、运输科、物资供应部、人劳科、井下各队组等相关单位行政正职。
顶板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管理部。
2、顶板管理领导组各人员及单位职责划分矿领导及各相关职能科室生产副矿长:(1)牵头负责顶板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考核。
(2)牵头组织顶板管理组的有关人员制定重大顶板维护方案。
(3)牵头负责重大顶板事故的处理、营救。
(4)参与每月的顶板管理例会,对上月顶板管理进行总结,安排下月顶板管理工作,确定顶板控制方案。
总工程师:负责矿井井下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
安全副矿长:负责对重大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各有关矿长特别助理:负责分管范围内顶板管理工作。
各有关副总工程师:协助矿总工程师开展矿井井下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
生产技术管理部(1)负责对上级有关顶板管理的文件、制度等进行传达、落实、考核。
(2)牵头制定矿井有关顶板管理的文件、制度、方针等,并监督、落实、考核。
(3)牵头组织每月的顶板管理例会,对上月顶板管理进行总结,安排下月顶板管理工作。
(4)负责对顶板工程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考核。
(5)配合物资供应部搞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杜绝不合格的支护材料入井。
(6)负责对支护质量责任事故的分析与追究。
(7)负责对矿井下所有采掘巷道及非作业地点顶板管理责任区进行划分。
(8)负责对井下顶板动态进行收集、整理,并建立顶板隐患登记台账,发现顶板隐患,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并安排队组进行处理。
(9)负责安排巷修队伍对失修巷道进行巷修、加固。
安全管理部:(1)负责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中有关顶板管理内容的现场落实工作。
(2)配合物资供应部搞好支护材料的管理验收,把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
(3)负责对工程质量、支护质量、顶板监测资料及在籍巷道支护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或队组处理。
(4)参与顶板维护方案及措施的审核、把关。
(5)配合生产技术管理部开展顶板管理大检查及各类顶板隐患排查活动。
(6)负责全矿井下各类顶板事故的追查、分析和处理。
(7)安全管理部小班安监工有对顶板动态的监测责任,在规定的范围内对顶板隐患进行检查并汇报。
物资供应部:(1)负责支护材料的采购、存贮、发放以及支护材料各种证件、检测报告、说明书、验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存档备查工作。
(2)牵头负责支护材料的管理验收,把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
(3)负责协调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对到矿后的支护材料进行抽检。
(4)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问题及时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
通风管理部(1)配合、参与各类顶板隐患排查工作。
(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
(3)负责对总回风巷道、盘区回风巷顶板动态及进、回风井筒进行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
抽放管理部(1)配合、参与各类顶板隐患排查工作。
(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
(3)负责各打钻地点及抽放钻场前后50米范围内以及管路系统沿途顶板的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
(4)对本单位的库房顶板进行调度室(1)当发生顶板事故时及时启动矿井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及时收集顶板管理方面的各类信息,将顶板存在隐患问题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
(3)参与顶板维护方案及措施的审核、把关。
(4)配合生产技术管理部开展顶板管理大检查及各类顶板隐患排查活动。
运输科(1)配合、参与各类顶板隐患排查工作(主要为运输大巷及各乘车点、检修硐室、换装站、副斜井)地测科(1)负责及时提供井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预报,为生产技术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及措施的审核、把关。
(3)配合生产技术管理部开展顶板管理大检查及参加顶板隐患排查的各类活动。
人劳科:(1)负责对矿属各单位工资、奖金与顶板管理质量挂勾的考核工作。
井下各相关区队井下各区队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为负责对所辖区域内顶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并处理,顶板管理责任区划分以“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为原则。
综采队:(1)负责综采工作面及本队所辖范围内所有进、回风巷道、出煤系统所在巷道的顶板管理、检查、汇报、处理工作。
(2)负责综采工作面“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及压力表的管理和矿压观测原始资料的收集。
(3)负责综采工作面本队所辖巷道顶板离层仪的观测和数据填写及资料收集。
(4)负责本工作面初采、末采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
(5)负责本工作面过构造、软煤区、陷落柱、冲刷带的措施制定及顶板管理工作。
掘进队:(1)在掘进工作面顶帮条件出现变化时,及时补充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2)负责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及日常观测、资料收集、整理。
(3)要按照生产技术管理部下发的“寺河矿顶板管理班评估制度”文件要求严格执行。
(4)负责掘进工作面及本队所辖范围内所有巷道的顶板管理、检查、汇报、处理工作。
零星工程队组(1)负责施工及所辖范围内的零星工程顶板管理工作。
(2)负责零星工程作业地点及本队所辖范围内所有巷道的顶板管理、检查、汇报、处理工作。
井下机电一、二队负责胶带大巷和所辖范围的顶板检查(盘区胶带巷、机电硐室、库房、变电所等)。
运安工区运输一、二队负责东轨、西轨大巷、东西井区副斜井主要运输巷及所辖范围内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
运安工区安装队(1)负责工作面安装、生产、回撤、初采期间所辖范围内的顶板检查管理工作。
(2)负责综采工作面安装及回撤期间,所辖范围内“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及压力表的安装、回收和日常管理。
防尘密闭队(1)负责本队责任范围内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
(2)负责回采工作面搬家结束后,本队施工闭墙期间,所辖范围内剩余巷道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
千米钻机队、钻探队负责各打钻地点及抽放钻场前后50米范围内及其他所辖范围内顶板的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
洗煤厂负责所辖范围内井巷工程(主井筒等)的顶板检查、汇报工作。
3、顶板管理四个体系实施细则第一节支护设计保证体系支护设计保证体系分为正规巷道的支护设计、特殊地质构造条件的支护设计以及维修巷道、开帮、挑顶、抹角等零星工程的支护设计。
(1)正规巷道在施工两个月前生产技术管理部设计组必须向地质部门提供巷道布置图及施工断面图。
(2)地质部门接到采掘设计组设计的巷道布置图后,15日内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中必须详细描述顶板岩性、地质情况,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补充地质预报。
(3)生产技术管理部采掘设计组接到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后,进行巷道支护设计。
(4)巷道支护设计必须遵循集团公司下发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支护设计的有关程序。
(5)巷道支护设计必须在明确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6)巷道支护设计完成后,由生产技术管理部分管部长预审,在预审合格之后组织相关部室的主任工程师在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进行会审,只有经会审签字认可的设计方为有效的支护设计。
(7)巷道支护设计除提供正规巷道断面下的支护设计外,同时必须提供巷道交叉点、拐弯、抹角、钻场处的配套支护设计,建立标准支护设计图册。
(8)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其适应的地质条件加以明确,在条件发生改变时必须及时修改支护设计,否则视为无设计施工。
(9)巷道支护设计按巷道断面的设计要求进行验算。
巷道断面设计必须满足通风、运输、安装、行人等要求。
(10)巷道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组要及时对支护方案进行信息反馈,生产技术管理部及时修改设计,并经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实施。
(11)施工队组在遇到断层、软煤区、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以及顶板变软、变化破碎时,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室和生产技术管理部汇报,并按照相关标准,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变更施工工艺。
对于已有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不能有效指导现场作业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
(12)矿调度室、生产技术管理部接到汇报后,相关部室要立即深入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并制定施工方案。
(13)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大断层、软煤区、陷落柱、顶板下沉严重等特殊情况,生产技术管理部无法对施工方案作出决策时,由矿顶板管理领导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制定支护方案。
(14)对于维修巷道的维护方案,生产技术管理部必须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以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到巷修现场进行勘察,确定维护方案,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征得领导组认同后组织实施。
(15)对与周边小煤窑贯通点及小窑巷道内的支护方案,地测科、生产技术管理部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详细勘察后制定维护方案。
(16)对于巷道维修工程,如果巷道出现冒顶、片帮、顶板下沉、动压影响严重等特殊情况,生产技术管理部无法对支护方案作出合理决策时,由矿顶板管理领导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定维护方案,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7)综采工作面留设巷道的支护设计必须经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出具切实可行的巷道留设支护设计,并经总工程师确认签字后执行。
作业规程(措施)保证体系(1)各施工队在接受工程任务和技术交底后,施工队队长必须组织技术员和老工人认真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技术人员根据生产技术管理部的交底进行作业规程(措施)编制。
(2)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必须按照集团公司《晋煤生函【285号文】采掘作业规程标准化标准及考评办法》以及矿有关制度的程序进行编制。
(3)作业规程(措施)中必须明确支护材料的规格、数量、支护规格、支护技术要求、支护质量要求、支护工序和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4)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要把综采工作面的初采、末采、两端头维护、综采过软煤区、断层、陷落柱等特殊地质构造区、掘进工作面切眼大断面施工、交岔点施工、巷道开口、贯通等作为顶板管理的重点,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5)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锚索施工时,捆绑锚索的质量要求。
(6)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或支护设计变更后必须及时制定补充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7)规程(措施)中必须按体系要求,明确作业人员、验收员、班长和跟班干部在施工中的岗位职责,规范支护作业标准,严格验收,严格管理,确保支护质量。
支护材料质量保证体系(1)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由施工队组提报支护材料计划,经生产技术管理部审核签字后交物资供应部采购。
所采购产品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具备“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及出厂检测报告、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严禁采购无证和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产品。
(2)把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关,对每批次支护材料的入矿验收必须由物资供应部组织生产技术管理部坑代组、安全管理部对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有效证件等共同验收,并作好验收记录和签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