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全文)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衰弱(Frailty)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
衰弱老人经历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床负性事件的发生。
衰弱涉及多系统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等。
衰弱、失能和多病共存是不同的概念,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并伴有一定的重叠,衰弱和多病共存可预测失能、失能可作为衰弱和多病共存的危险因素、多病共存又可促使衰弱和失能进展。
因衰弱评估方法的不同,各文献报道的患病率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趋势是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
医疗机构中老人衰弱患病率高于社区老人。
社区老人衰弱患病率4.0%~59.1%。
衰弱是人体内多个系统生理功能和储备的进行性下降,不仅可使老人面对应激时的脆性增加、发生失能、功能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还可导致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口。
如能早期识别衰弱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减少失能、降低照护机构的人住率、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社会的花费,衰弱前期可被逆转至健康状态,一些衰弱状态也可被逆转至衰弱前期。
但目前的证据表明,仅通过处理传统的慢性疾病并不能克服衰弱,必须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法来治疗和管理衰弱。
危险因素一、遗传因素二、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三、增龄四、躯体疾病五、营养不良和摄人营养素不足六、精神心理因素七、药物临床特征、筛查、评估和分级一、衰弱老人可有以下一种或几种临床表现1. 非特异性表现:疲劳、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和反复感染。
2.跌倒:3. 谵妄:4. 波动性失能:二、衰弱的筛查和评估方法衰弱目标人群的识别十分重要,我们推荐应对所有7O岁及以上人群或最近1 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5)的人群进行衰弱的筛查和评估。
本共识推荐下面常用的方法,但需指出,目前尚无针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评估和筛查方法。
我们呼吁研究者提出适合中国人自己的衰弱评估工具。
1.Fried衰弱综合征标准:2.衰弱指数(FI):3.FRAII量表:三、衰弱的分级按照不同诊断标准衰弱可分为不同等级,根据Fried衰弱表型的定义将老年人分为健康期、衰弱前期(存在1~2条)和衰弱期(满足3条或以上)。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导语老年人是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这与肌肉减少症、跌倒和虚弱密切相关。
本文是专家小组根据国内外老年人功能损害相关指南制定,目的是为老年身体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至202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
预计至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
老年人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4 000多万人。
失能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之一是降低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
《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指出,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衰弱(frailty)等老年综合征和疾病。
衰弱可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因此早期识别衰弱高危人群并有效干预是延缓和降低老年人疾病和失能发生的重要手段。
我国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0%患有衰弱,75~84岁老年人约15%,85岁以上老年人约25%,住院老年人约30%。
衰弱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动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家庭社会负担的加重。
由于我国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衰弱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治疗,对老年人的衰弱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
本共识拟针对存在衰弱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和衰弱前期老年人提供预防指导建议,供广大的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老年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使用,减少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本共识的筹备和陈述的构建借鉴了我国既往共识制定的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提出有关"衰弱预防"的认识和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形成陈述条目。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重点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重点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甲状腺疾病成为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我国50%以上的老年人存在甲状腺疾病。
然而,老年人与增龄相关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生理性变化、甲状腺疾病症状与衰老表现的混淆、共病或与老年综合征并存、以及多器官功能衰退,这些均增加了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复杂性。
规范化诊治老年人甲状腺疾病对提高我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中国31省市78470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表1),甲状腺疾病总体患病率为50.96%,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于总体人群,亚临床甲减在老年人中最常见,患病率近20%,大多数属于轻度亚临床甲减,仅有10%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之10mU/L。
老年人甲状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共病十分普遍,尤其是老年女性。
推荐1:老年人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与代谢性疾病共病率高,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应引起关注。
推荐2:增龄主要影响TSH正常范围的上限值,碘营养状态是影响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实验室、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及综合评估与筛查。
一、HPT轴的增龄性变化二、实验室检测三、影像学检查四、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五、老年综合评估(CGA)推荐3:老年人HPT轴随增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清TSH水平升高、T3水平下降。
推荐4:推荐采用CGA方法,全面评估老年人甲状腺疾病及其干预方法对整体健康状态的影响;在疾病初始状态、调整治疗方案时更应进行评估,以指导个体化干预。
推荐5:建议老年人在入住养老院、住院、常规健康体检时筛查甲减,尤其是老年女性和具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筛查指标首选血清TSH。
推荐6:不建议对社区老年人普遍进行甲状腺超声筛查甲状腺结节。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随着年龄增长,心衰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加。
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心衰再入院。
心衰加重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
1 慢性心衰加重概述慢性心衰是一组复杂的自发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加重是指慢性心衰患者在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出现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的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心衰加重是在基础病因和(或)诱因作用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分子机制,心肌能量代谢、心肌细胞数量、细胞结构、细胞外基质等发生变化,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纤维化、心室扩大和(或) 心肌肥厚等病理性重构加剧,心肌收缩力及心室顺应性进一步下降。
根据患者心衰严重程度,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案调整可以在门诊或住院进行。
部分慢性心衰加重患者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突然加重,表现为急性心衰,需要紧急救治。
症状和(或)体征逐渐加重的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门诊治疗方案调整可能减少因心衰住院风险。
2 慢性心衰加重的临床表现(1)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如呼吸困难、疲乏、腹胀、纳差、肺部啰音、水肿)再次出现或加重,这是心衰加重的最主要临床表现。
(2)心衰合并疾病的症状和(或)体征出现或加重:如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黑蒙、晕厥;心肌缺血相关的胸闷、胸痛;感染相关的发热、咳嗽、咳痰;新出现的心脏杂音等。
(3)心脏影像学检查提示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加重或者利钠肽进行性升高。
慢性心衰加重临床上多表现为心衰逐渐失代偿(容量负荷增多),严重的患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或心原性休克。
3 临床评估3.1 确定是否存在心衰加重心衰患者出院后应进行门诊随访,需定期对心衰患者的症状、体征、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前后2 次评估结果的比较,如出现以下情况可判定为心衰加重:原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再现或加重;心衰生物学标志物异常升高;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加重;出现心衰并发症,如心肾综合征、新发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
3.2 评估心衰加重的病因及诱因3.2.1 心衰病因的再评估心衰加重时再次评估病因至关重要,包括既往病因是否加重,是否存在新发病因,病因是否可逆等。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2021完整版)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2021完整版)老年患者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多病共存、伴有多种综合征、多重用药及机体功能的自然衰退等特点,其在临床中的诊断、治疗、康复与长期管理与其他人群不同,为便于临床老年医学工作者、特别是基层社区医师的临床实践应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旨在总结适合我国老年慢性心衰诊疗方案,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治疗与综合管理(一)治疗目标与原则治疗目标以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再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
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动态评估患者伴随疾病的变化及相应合并用药的调整情况;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认知和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药物选择及辅助装置使用应权衡利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老年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1.老年慢性心衰的治疗药物(1)利尿剂:是目前唯一充分缓解体液潴留的药物,是心衰治疗的基石之一。
有液体潴留的HFrEF患者,若无禁忌证推荐使用利尿剂缓解症状,但尚无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的证据。
首选袢利尿剂,最常用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适应于伴轻度液体潴留的高血压患者,但痛风为禁忌证。
利尿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尿量增加,密切观察患者症状、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剂量。
用药期间监测患者血压、肾功能、电解质及尿酸,避免出现低血压、肾功能恶化、电解质丢失或高尿酸血症等。
无液体潴留症状和体征及对某种利尿剂过敏或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利尿剂。
新型排水利尿剂: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袢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可增加尿量,改善症状,不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增加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对伴有低钠血症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受体拮抗剂:RAS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降低老年患者心衰恶化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适用有症状的HFrEF患者,如无禁忌证推荐初始小剂量应用ACEI。
近2年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精选全文
心衰的类型和分级 2017年重庆市第一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编号:2017-01-000493
心衰 C 期的动态演变的过程
源自《2022 ACC/AHA/HFSA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管理指南》
疑似心衰的诊断流程2017年重庆市第一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编号:2017-01-000493
住院期间 GDMT 的目标,维持和优化
急性失代偿心衰住2院017患年重者庆市的第建一批议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编号:2017-01-000493
利尿剂和血管舒张药物的应用
急性失代偿心衰住2院017患年重者庆市的第建一批议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编号:2017-01-000493
关于心衰的近两年20指17年南重庆更市第新一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编号:2017-01-000493
2021 HFSA/HFA共识:心力衰竭的通用定义和分类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 2021 JCS/JHFS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2AHA/ACC/HFSA心力衰竭(HF)管理指南 2022 ESC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
心衰风险期(Stage A)和心衰前期(Stage B)的推荐
源自《2022 ACC/AHA/HFSA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管理指南》
心衰评估后相关建议2017年重庆市第一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编号:2017-01-000493
C 期治疗:HFrEF 的 GDMT 增加 SGLT2i
心衰评估后相关建议2017年重庆市第一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ESC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ESC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ESC 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前言第一章慢性心衰的诊断第一节绪论方法学第二节流行病学第三节描述心衰的术语(一)急性与慢性心衰(二)收缩性与舒张性心衰(三)心衰的其它描述性术语(四)慢性心衰的定义第四节欧洲心衰的病因识别潜在的可逆转诱因的重要性第五节与诊断相关的心衰症状的病理生理表现第六节临床实践中诊断心衰的可能方法(一)症状和体征在心衰诊断中的作用(二)症状和心衰的严重程度(三)心电图(四)胸部X线检查(五)血液学和生化检查(六)利钠肽(七)超声心动图(八)其它可考虑的非侵入性检查(九)肺功能检查(十)运动试验(十一)侵入性检查(十二)除利钠肽外评价神经内分泌的检查(十三)动态心电图(Holter)和长时间ECG记录(LTER)(十四)临床实践中心衰诊断的必备条件(十五)预后第二章心衰的治疗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心衰的治疗目的第三节心衰的预防第四节慢性心衰的处理第五节非药物治疗(一)一般建议和措施(二)休息、锻炼和锻炼训练第六节药物治疗1(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利尿剂(三)保钾利尿剂(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七)强心甙(八)血管扩张剂(九)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十)抗栓治疗(十一)抗心律失常治疗(十二)氧疗第三章外科手术和相关器械治疗第一节血运重建术、二尖瓣手术和心室重建(一)血运重建术(二)二尖瓣手术(三)左心室重建第二节起搏器治疗第三节心脏替代治疗: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第四节超滤治疗第四章药物治疗的选择和时机第一节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的治疗第二节老年患者心衰的治疗第三节心律失常的治疗第五章有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治疗第六章护理与随访前言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的目的是把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相关证据综合起来,帮助医生评价某一特定诊断或治疗措施的益处和风险,帮助其制定临床方案。
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 运动和康复可使高龄患者获益。心脏康复 组5年病死率较非心脏康复组减少21%~34 %,且不论康复次数多少均可获益。
高龄患者ACS的诊治特点
高龄患者ACS的诊断特点
• 病变常呈现多支、多部位弥漫病变,表现 为NSEMI的比例较高。建议所有可疑心绞 痛症状反复发作、持续不缓解,伴或不伴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龄患者住院观察动 态心电图和心肌标记物的变化,并结合其 他检查手段及时确诊。
• 高龄患者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低于 其他年龄患者。多数高龄患者不能明确是 否发生心绞痛,甚至呈现无症状的ACS。
心电图
• 心电图ST—T段改变是确定ACS诊断及分类、预 后判断的主要依据;
• 高龄患者多数在发病时心电图变化与其他年龄组 表现类似,但部分患者合并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 的室内传导阻滞而掩盖了ST—T段的变化;
PCI治疗注意事项
• (1)高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充分平衡风险,90岁以上患 者原则上不建议行介入诊断和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除 非发生ACS;
• (2)高龄冠心病患者常多支血管病变共存.有条件可采用 FFR、IVUS等腔内影像检查,以解决罪犯血管为原则;
• (3)注意围术期的血糖、血压等管理,常规采用桡动脉入路, 同时注意预防对比剂肾病;
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 中国专家共识
Zxk 2016
高龄AMI病死率
•
AMI病死率
•
75岁~
80岁~
85岁以上:
• 城市男性分别是84.68/10万、207.26/10万和685.94/10万;
• 城市女性分别是66.36/10万、215.10/10万和616.25/10万;
• 农村男性分别是225.92/10万、347.04/10万和801.04/10万;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解读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解
读
杨莹;蒋晨阳;傅国胜
【期刊名称】《心脑血管病防治》
【年(卷),期】2022(22)2
【摘要】2022年3月中国循环杂志发布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1],本共识制定背景是基于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升高,心力衰竭患者的高死亡率、高住院率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心力衰竭再入院。
心力衰竭加重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
同时近年来预防和管理心力衰竭加重领域有不少新观念和新进展,基于此,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心力衰竭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本共识,旨在帮助我国广大临床医师早期诊治和规范化管理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
【总页数】3页(P1-3)
【作者】杨莹;蒋晨阳;傅国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慢阻肺急性加重,如何选用抗菌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感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慢阻肺急性加重,如何选用抗菌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感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3.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
4.《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骨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专家组
5.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内皮质类固醇植入后眼压的监测和管理——2022年欧洲专家共识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0)重点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0)重点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脏康复的定义:确保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社会功能的所有方法的总和,以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功能,过主动的生活。
心脏康复内容:医学评估、运动训练、心理咨询、营养咨询、教育及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医疗,其中运动训练也称为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基石,因此,称之为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
心力衰竭(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具有高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鉴于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心衰心脏康复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急性失代偿心衰心脏康复的证据,目前不少国际指南/共识均对急性失代偿心衰(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推荐早期活动。
本共识更新点如下:1. 鉴于篇幅有限,运动康复部分是重点内容,其他心脏康复内容可参照已经发布的相关共识。
2. 理念更新:(1)增加了非稳定性心衰早期康复的理念;(2)多种运动负荷试验合理化的选择,符合当今我国心衰心脏康复开展的现状。
3. 运动处方部分增加呼吸肌训练及特殊慢性心衰运动处方内容。
4. 增加了心衰运动康复的流程,体现医院-社区-家庭康复闭环管理模式。
5. 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容。
一、慢性心衰心脏康复的内容及评估慢性心衰的心脏康复包括系统评估、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危险因素控制(包括戒烟处方),以及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患者教育。
评估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 病史采集:2. 生命体征和生化检测:3. 功能学检查:4. 社会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估:5. 了解并记录患者日常运动习惯、饮食习惯、液体出入量/体重管理、盐的摄入和营养状况以及对疾病的看法和自我管理效能;检查患者是否有限制运动的因素,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贫血、电解质紊乱以及血糖水平等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专家经验制订,主要涉及成人慢性心衰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力争在符合临床实际的基础上,做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供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参考使用。
本共识并非医疗行为标准或规范,仅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随着临床实践发展以及新的证据不断出现,将会不断更新和完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善。
推荐本共识的目的是帮助医师进行临床实践,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且就共识本身而言,并不包括所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具体治疗措施需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验及患者意愿做出决定。
关键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维持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
(2)慢性心衰中医学认为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益气、活血、利水为心衰的治疗大法。
(3)慢性心衰A、B阶段中医主要针对原发病辨证论治,B阶段尚可酌情选用具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的中药。
(4)慢性心衰C、D阶段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疲最多见,其次为阳虚、阴虚、水饮、痰油。
各证候要素常以复合证型兼夹出现。
(5)慢性心衰C、D阶段常见中医复合证型有气虚血疲证、阳气亏虚血疲证、气阴两虚血瘀证。
①气虚血振证处方选用桂枝甘草汤或保元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推荐用于冠心病)心等;②阳气亏虚血瘀证处方选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等;③气阴两虚血瘀证处方选用生脉散加味,中成药可选用生脉胶囊、生脉饮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
(6)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需注意潜在的中西药间相互作用。
1.前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心衰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21世纪最重要的慢性心血管病症。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心衰诊断流程图
更新要点四:心衰的治疗--分类而治、个体化
指南强调了“新四联”在慢性HFrEF患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推荐血管紧张素 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 SGLT-2i四联疗法作为HFrEF的基础治疗方案,除非药物禁忌或不耐受。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 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
引言
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 并参考国外最新心衰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 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 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 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新版指南在“中 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心衰领 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共识和诊治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和 更新,本PPT对该指南的主要推荐内容进行解读,以便读者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内容。
心力衰竭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分类
诊断标准
HFrEF
0.7%
HFrEF HFimpEF
1.症状和(或)体征
2.LVEF≤40%
1.病史 2.既往LVEF≤40%,治疗后随访LVEF>40%并较基线增加≥10% 3.存在心脏结构(如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充盈 受损的超声心动图证据
备注
随机临床试验主要纳入 此类患者,有效的治疗 已得到证实
老年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恶化和再入院的风险高,高龄是心衰患者预后差的危 险因素,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指南强调了给予心衰患者适合的诊治和长期管理需要多学科组成的心衰管理 团队来完成。
小结
新版指南在既往专家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心衰最新研究 进展、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而成,其发布为心衰的 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特别是早期多机制联合药 物治疗能够使心衰患者更早、更好获益。同时,提高对 合并症的检测及针对性的治疗,也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 者的预后。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一、慢性心力衰竭定义与分类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病导致心脏功能障碍,造成心脏不能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并伴随症状或体征。
按照心衰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心功能状态,可分为心衰发生时是否伴有收缩功能障碍、心衰临床表现和心衰的心功能分级等分类。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部X线和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断更加复杂,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常见的伴随疾病和慢性病药物的影响。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液体摄入、控制体重、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阻滞剂、利尿剂等。
四、抗心衰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和病情分级,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抗心衰药物非常重要。
具体应用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功能状态和合并症等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特殊情况下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五、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处理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
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关键。
六、心脏再同步治疗对于特定的心脏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CRT通过同时刺激心室两侧使其腔室收缩同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七、心脏瓣膜疾病相关心力衰竭的诊治心力衰竭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心脏瓣膜疾病引起的。
对于这类患者,及时的心脏瓣膜手术是改善其心功能和预后的关键。
八、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在医院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体育锻炼、心理支持、饮食指导、药物管理等。
九、转诊与共同管理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在不同阶段可能需要进行多个专科的转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和反复住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心衰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老年患者患病率、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
一、概述和流行病学
(一)概述
心衰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导致心室射血和(或)充盈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疲乏无力、呼吸困难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衰是指持续存在的心衰状态,可稳定、恶化或出现失代偿。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较成年人更多因心功能反复恶化或急性失代偿而入院,从而加速心衰进程。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慢性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中间值心衰(HFmrEF)。
与HFrEF相比,HFpEF在老年心衰中占有更大比例。
(二)流行病学
老年人心衰发病率急剧增长与衰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增加及医
疗水平提高使患者生存期延长有关。
近年来,我国总体心衰住院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同期老年心衰患者病死率较成年患者明显升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且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仍在增加,预计未来老年人心衰患病率将继续攀升。
二、发病原因
(一)病因
老年心衰的病因主要包括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心脏瓣膜病及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等四类原因,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心肌病、心房颤动等。
退行性心瓣膜病、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心肌淀粉样变性等老年特有的心脏改变也是老年心衰的重要病因。
(二)诱因
诱发老年心衰的原因更为广泛,常见诱因包括:感染、急性心肌缺血、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血压波动、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输血过快和(或)过多、情绪激动及药物(如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和引起水钠潴留的药物)等。
(三)共病
老年心衰患者常并存多种慢性疾病,如COPD、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
三、临床特点和诊断评估
(一)临床特点
1. 症状隐匿:
2. 体征不典型:
3. 多伴有老年综合征:
4. 多病共存:
(二)辅助检查
1. 常规检查
2. 特殊检查
(三)诊断
1. HFrEF的诊断:有心衰症状或体征,且LVEF<40%,可诊断HFrEF。
2. HFmrEF和HFpEF 的诊断:(1)心衰症状或体征;(2)LVEF:HFmrEF 患者LVEF40%~49%;HFpEF患者LVEF≥50%。
(四)鉴别诊断
老年心衰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对有呼吸困难、周围水肿、不明原因疲乏无力、运动耐力下降、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患者要考虑有无心衰可能,应注意与如下肺部病变如COPD、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非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贫血、慢性肾病、肝硬化、静脉功能不全、淋巴水肿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鉴别。
(五)老年心衰患者伴其他综合征
常见老年综合征及其评估简述如下。
1. 老年生活能力评估:
2. 衰弱:
3. 痴呆与认知障碍:
4. 抑郁:
5. 营养不良:
6. 多重用药:
四、治疗与综合管理
(一)治疗目标与原则
治疗目标以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再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
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动态评估患者伴随疾病的变化及相应合并用药的调整情况;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认知和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药物选择及辅助装置使用应权衡利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老年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1. 老年慢性心衰的治疗药物
(1)利尿剂:是目前唯一充分缓解体液潴留的药物,是心衰治疗的基石之一。
首选袢利尿剂,最常用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适应于伴轻度液体潴留的高血压患者,但痛风为禁忌证。
利尿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尿量增加,密切观察患者症状、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剂量。
新型排水利尿剂: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
(2)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受体拮抗剂:RAS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降低老年患者心衰恶化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适用有症状的HFrEF患者,如无禁忌证推荐初始小剂量应用ACEI。
对ACEI不耐受的HFrEF患者,推荐使用ARB。
(3)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ARNI是一类作用于RAAS和脑啡肽酶的药物,其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
目前指南对能够耐受ACEI或ARB的NYHA或级及HFrEF患者,优先推荐使用ARNI,以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与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相比,ARNI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衰稳定后患者NT-proBNP的水平,并提高所有年龄患者(包括≥75岁人群)的生存率。
(4)β受体阻滞剂:一线心衰治疗药物,老年心衰患者获益明确。
所有有
HFrEF症状患者,如无禁忌证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或持续释放的琥珀酸美托洛尔)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对有液体潴留患者可联合利尿剂。
合并COPD和前列腺增生患者应选择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为避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治疗应从最低推荐剂量开始。
(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MRA可降低老年心衰患者死亡率。
对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依然有症状的中至重度老年心衰患者(NYHA ~级),心肌梗死后LVEF<40%有症状或合并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螺内酯(20mg/d)或依普利酮(25~50mg/d)等MRA。
(6)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可降低老年患者心衰恶化再住院率,适用于标准治疗后仍有心衰症状的HFrEF 患者。
尤其是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患者。
(7)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可增加肾小管中葡萄糖排泄,且具有利尿、降压作用,是治疗心衰的新型药物。
SGLT-2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适用于NYHA~级成年HFrEF 患者。
使用过程应监测患者血压、血糖及肾功能,避免出现低血压、酮症酸中毒、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8)伊伐布雷定:对NYHA~级,LVEF≤35%,或已使用最大耐受剂量ACEI、β受体阻滞剂和MRA优化治疗后仍有症状,静息窦性心率≥70次
/min慢性心衰患者,应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
(9)其他药物:
2. 老年慢性HFrEF的药物治疗:
3. 老年HFpEF的药物治疗:目前针对老年HFpEF患者的临床试验有限,治疗心衰的传统药物未能证实可降低HFpE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老年HFpEF的治疗主要是积极的并发症管理、优化血压控制和容量状态。
(三)非药物治疗
1. 加强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
2. 改善睡眠障碍:
3. 器械治疗:包括以下几项。
(1)机械通气:
(2)超滤及肾脏替代治疗:
(3)体外反搏:
(4)机械循环辅助装置:
4. 运动康复:
提高运动耐量是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推荐NYHA心功能~级的慢性心衰患者(包括HFrEF和HFpEF)进
行合理的有氧运动。
(四)老年心衰的共病管理
1. 高血压:是老年慢性心衰最常见的病因,血压波动是心衰加重和恶化的主要诱因之一。
积极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衰的发病率、预防或延缓心衰的进程。
合并心衰的高血压患者推荐首选ARNI、RAAS阻滞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联用利尿剂、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考虑130/80mmHg以下。
2. 心房颤动:治疗上应积极寻找可纠正的诱因(电解质紊乱、高血压、感
染、缺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治疗原发病,依据CHA2S2-VAS评估脑栓塞风险,依据HES-BLED评估出血风险,个体化制定诊疗方案,包括抗凝、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等。
3. 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SGLT2抑制剂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心衰再住院风险,尤其是对于≥65岁人群获益更大。
4. 认知障碍、焦虑抑郁、谵妄:80岁以上的心衰患者中约1/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谵妄在老年心衰患者中更常见,其与老年患者死亡风险、住院周期相关。
5. 贫血:铁缺乏为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无论心衰患者LVEF是否降低,如血红蛋白<140g/L均应检查铁缺乏情况。
对NYHA~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可考虑静脉铁剂治疗。
6. 衰弱:心衰再住院及老年人活动受限又可加重衰弱。
应及时评估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7. 营养不良: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建议营养干预。
8. 多重用药:应加强对心衰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的监测。
简化用药方案。
(五)综合管理
心衰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多机制、多种表现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征。
对老年心衰患者要从心衰加重的诱因、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综合管理,且贯穿于住院前、住院中和出院后的医疗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