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赏析
古诗芣苢翻译赏析
古诗芣苢翻译赏析【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前言】《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1]薄、言:皆语词;采,采取。
这句写开始摘取芣苢。
[2]有,收藏。
一说,有,获取。
[3]掇:拾取。
[4]捋(ǚ):捋取[5]袺(ié):拉起衣衽以盛放物品。
袺之,拉起衣衽,把芣苢装进去。
[6]襭(xié):把衽插在衣带中以盛放物品。
襭之,把衽插在衣带里,把芣苢装进去。
【翻译】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赏析】“芣苢”(fú yǐ又作芣苡)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是典型的赋手法的应用。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诗经:《国风·周南·芣苢》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下⾯是©⽆忧考⽹分享的诗经:《国风·周南·芣苢》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周南·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采之。
采采芣苢,薄⾔有之。
采采芣苢,薄⾔掇之。
采采芣苢,薄⾔捋之。
采采芣苢,薄⾔袺之。
采采芣苢,薄⾔襭之。
【译⽂】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把⼀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提起⾐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掖起⾐襟兜回来。
【注释】 采采:采⽽⼜采。
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都可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信仰有关。
薄⾔:发语词,⽆义。
这⾥主要起补充⾳节的作⽤。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提着⾐襟兜着。
襭(xié):把⾐襟扎在⾐带上,再把东西往⾐⾥⾯塞裹。
【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的。
先以第⼀章为例:“采采”⼆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论,可以解释为“采⽽⼜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觉得⽤前⼀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种。
然⽽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采”。
到了第⼆句,“薄⾔”是⽆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句,第四句⼜重复第⼆句,只改动⼀个字。
所以整个第⼀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章、第三章竟仍是第⼀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芣苢》原文及赏析
芣苢
《诗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芣苢(fúyǐ扶以):车前子,嫩叶可食。
采采:繁茂的样子。
薄言:语助词,这里含有劝勉的意思。
有(古时读yǐ以):获取。
掇(dūo多):拾取。
捋(luō罗):撸取。
袺(jié节):用衣襟兜住。
襭(xié协):将衣襟的一端别在腰上兜住。
【赏析】这首诗采用重叠的手法,通过几个动作的变换,便将劳动的丰收和快乐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节奏简单而明快,这和采芣苢的动作和劳动者的心情都恰相一致。
诗中虽然没有繁文缛节的描写,但在这种欢快情绪的感染下,足以让人生出想象的翅膀,驰骋于明丽的阳光下、青青的旷野中。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得好:“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
芣苢-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芣苢-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芣苢-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芣苢-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芣苢-诗经作者:西周-春秋,诗经芣苢-诗经原文:芣苢佚名〔先秦〕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诗经:《国风·周南·芣苢》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芣苢》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周南·芣苢》先秦:佚名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赏析】“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芣苢》翻译、解析
芣苢先秦:佚名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创作背景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
《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赏析“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芣苢注释译文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⑴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赏析作者:佚名“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经芣苢赏析
诗经芣苢赏析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芣苢》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主题为描写采摘芣苢(一种香草)的过程。
《芣苢》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它以采摘芣苢为引子,描述了主人公在自然中的美好体验。
诗中使用了许多描绘自然和人物动作的词语,如“采采卷耳”、“盈筐”、“嗟我怀人”等,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采摘芣苢的情景和情感。
此外,《芣苢》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表现了古代女性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采摘芣苢这种香草,女性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其次,《芣苢》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
从诗中可以看出,采摘芣苢是一种具有民间特色的劳动方式,而这种劳动方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文化特点。
在艺术手法方面,《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诗经》中非常常见。
通过反复吟唱相同的诗句,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更加突出,同时也强调了主题和情感。
此外,《芣苢》还运用了双关语、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芣苢》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美感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采摘芣苢的美丽场景,还深刻地表现了古代女性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
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
《芣苢》这首诗在文学和文化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芣苢注释译文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⑴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赏析作者:佚名“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导语】:采采芣苢①,鲜亮亮的车前子, 薄言采之②。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芣苢注释译文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⑴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能够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相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赏析作者:佚名“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能够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不过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持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持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芣苢讲解与赏析
芣苢讲解与赏析1. 嘿,你知道芣苢是什么吗?芣苢呀,其实就是车前草!就像那不起眼却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在路边默默生长。
你看,它那小小的叶子多可爱呀!“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古人都喜欢采摘它呢,咱们也来好好了解一下它呗!2. 哇塞,芣苢可不简单呢!它虽然普通,却有着独特的价值。
好比是生活中那些平凡又伟大的人,默默奉献着。
想想看,芣苢在《诗经》里可是频繁出现呢,“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这是多么有意思呀,你不想深入探究一下吗?3. 嘿呀,芣苢的故事可精彩啦!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你瞧,古代的妇女们快乐地采摘着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那场面多欢乐呀,我们怎能错过这有趣的一幕呢?4. 哎呀,芣苢真的很特别哟!就像一颗隐藏在草丛中的明珠。
当你了解到它的各种好处时,你肯定会惊叹,“哇,原来芣苢这么厉害!”就如同诗句“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中所展现的,芣苢一直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呀!5. 哟呵,芣苢可是很有韵味的呢!它就如同岁月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星。
你想想,“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古人用这么美的诗句来描绘它,它得有多迷人呀,你还不赶紧来感受感受?6. 嘿,芣苢有着意想不到的魅力呢!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惊喜等待我们去发现。
你知道吗,“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简单的诗句里蕴含着多少对芣苢的喜爱呀,你难道不想知道吗?7. 哇哦,芣苢真的很神奇呀!它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小精灵。
看着那关于芣苢的描述,“采采芣苢”,这是多么让人着迷呀,你还不快来一起探索它的奇妙?8. 哎呀呀,芣苢可太有意思啦!好比是一本精彩绝伦的故事书。
想想那些采摘芣苢的画面,“采采芣苢”,多么生动呀,难道你不想沉浸在这美妙的情境中吗?9. 嘿,芣苢真的是不容小觑呀!仿佛是隐藏在自然中的宝贝。
当你听到“采采芣苢”这句诗时,是不是也被它吸引了呢,快来和我一起深入了解吧!10. 哇,芣苢就是这么独特!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
“采采芣苢”,这简单的话语却有着无尽的魅力,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好好去欣赏和研究芣苢呀!我的观点结论:芣苢看似普通,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欣赏。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欢迎阅读!《芣苢》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苢》注释:采采:茂盛的样子。
芣苢(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芣苢》赏析:《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芣苢》赏析
《芣苢》赏析
哎,说起《芣苢》这首诗,真是让人心头一喜。
四川话里头,我们把那芣苢喊作“虾蟆筋”,晓得吧,就是那车前草,田坎上、路边边到处都是。
这首诗啊,讲的是妇女们采芣苢的场景,读起来真是安逸得很。
你看那开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简单得很,却把个劳动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
那些婆娘些,三五个一群,拿起个篮子,唱起个山歌,就朝那田坝里头去了。
她们一边采,一边唱,“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真是热闹得很。
那些动作,写得真是生动。
“掇”、“捋”、“袺”、“襭”,几个字就把个采芣苢的过程写得明明白白。
先是一颗颗地摘,然后是一把把地捋,再用衣襟兜起来,最后掖在腰带上。
那些动作,真是跟我们小时候在田坝里头采野菜一模一样。
读起这首诗,我就想起小时候在乡坝头,跟着爷爷奶奶去采野菜的日子。
那时候,清明前后,我们一群小伙伴就跑到田坝里头去采那种淡黄色的小花,回来做成糍粑吃。
虽然没得《芣苢》里头写得那么高雅,但那份快乐是一样的。
所以说,《芣苢》这首诗啊,真是写到人心里去了。
它不仅仅是在写采芣苢,更是在写那份劳动的快乐,那份对生活的热爱。
每次读起这首诗,我就想起那些快乐的时光,真是让人心头一暖。
哎,说来说去,这首诗真是好得很。
它不仅仅是一首古老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记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经芣苢赏析
诗经芣苢赏析《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芣苢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芣苢赏析“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
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
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
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
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
剪剪蜡烛,薄言剪之。
’闻者绝倒。
《芣苢》赏析
芣苢之欧侯瑞魂创作《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有:据为己有,获取.掇:拾取.捋:成把地从茎上捋取.袺:用一只手扯住衣襟把芣苢装进去.襭:把衣襟两角掖在腰带间,两手同时把芣苢装进去.【赏析】“芣苢”,又作“芣苡”,即车前草,这是那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曾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用细译而自得其妙焉.”《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分歧事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年夜变动.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而已,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竭变动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另外.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竭重叠中,发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动中,又暗示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转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独自地唱,会觉得味道分歧毛病.袁枚曾讥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艧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问题却是:那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而已,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成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哪里有一年夜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事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分歧毛病劲.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朝鲜族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季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年夜的民族,朝语至今保管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苍生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季,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芣苢》赏析
芣苢之马矢奏春创作《诗经·周南》【原文】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注释】有:据为己有, 获取.掇:拾取.捋:成把地从茎上捋取.袺:用一只手扯住衣襟把芣苢装进去.襭:把衣襟两角掖在腰带间, 两手同时把芣苢装进去.【赏析】“芣苢”, 又作“芣苡”, 即车前草, 这是那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 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 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韵律婉转, 节奏明快, 富有民歌情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曾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 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 余音袅袅, 若远若近, 忽断忽续, 不知其情之何以移, 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用细译而自得其妙焉.”《诗经》中的民间歌谣, 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 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 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 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 也分歧事理, 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 “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 “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年夜变动.第三句重复第一句, 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 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 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 采到了.这还而已, 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 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 全诗三章十二句, 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竭变动的, 其余全是重叠, 这确实是很特另外.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 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竭重叠中, 发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 在六个动词的变动中, 又暗示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 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转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 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独自地唱, 会觉得味道分歧毛病.袁枚曾讥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之类, 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 极力赞叹.章艧斋戏仿云:‘点点蜡烛, 薄言点之.剪剪蜡烛, 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 兴高采烈, 采而又采, 是自然的事情, 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问题却是:那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 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 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 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而已, 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 《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 这诗仍然有不成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 都是极苦恼的事情, 哪里有一年夜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事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 尤其觉得分歧毛病劲.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 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朝鲜族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季采了它的嫩叶, 用开水烫过, 煮成汤, 味极鲜美.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年夜的民族, 朝语至今保管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 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 只是到了后来, 这种习俗渐渐衰退, 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 但在朝鲜族中, 却仍旧很普遍.以此释《芣苢》诗, 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 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 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 对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 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 想必很多年前, 它更受老苍生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 想必每到春季, 就有成群的妇女, 在那平原旷野之上, 风和日丽之中, 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 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虽是艰难的事情, 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芣苢
《诗经·周南》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有:据为己有,获取。
掇:拾取。
捋:成把地从茎上捋取。
袺:用一只手扯住衣襟把芣苢装进去。
襭:把衣襟两角掖在腰带间,两手同时把芣苢装进去。
【赏析】
“芣苢”,又作“芣苡”,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曾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译而自得其妙焉。
”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
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
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
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
章艧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
剪剪蜡烛,薄言剪之。
’闻者绝倒。
”(《随园诗话》)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
问题倒是:当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
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
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
这还罢了,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
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哪里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
”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
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
朝鲜族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
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
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
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
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
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
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