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的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实用版)目录1.《始得西山宴游记》概述2.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3.文章的艺术特点4.结论正文【1.《始得西山宴游记》概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描写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经过和感受。
全文以游山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这篇文章在唐代散文中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
【2.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题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生活的感慨。
文章通过描绘西山的奇峰异石、清泉碧潭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同时,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通过与自然景观的对比,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文章的艺术特点】《始得西山宴游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细腻的描绘:柳宗元运用细腻的笔触,对西山的景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如“西山之游,始于箕山之阳,终于渑池之阴”,“山之峭者,如指掌;水之清者,如练帛”,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西山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优美的语言:柳宗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文章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如“泉声咽危石,树姿仰古云”,运用对仗手法,展现了泉声和树姿的美丽。
(3)情感真挚:柳宗元在描绘西山景色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真挚情感。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达了作者在山中游玩的时间之长,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4.结论】《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游记散文的优秀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柳宗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始得西山宴游记》
登西山的經過
到西山頂,隨意伸開雙腿 席地而坐欣賞西山景色 抓著草,互相牽引登山 渡湘江,沿染溪,斬野草, 焚茅草,才找到上山的路。
坐在法華寺西亭發現西山
西山的怪特處
以四周景物渺小 襯托 西山之高峻
1.從高處遠望:寫數州的土地,都在衽蓆之 下,千里之地,萬物之眾,都聚在眼底。 2.俯視所見:地勢高低起伏,有深邃,有低 洼,像蟻塚,像蟲穴。 寫白雲與西山齊高 3.環視四周:青煙白雲纏繞西山,與天相接。 襯托 此節的寓意: 西山之脫俗 寄寓了作者孤高傲世,不與俗同流的情懷。
前後呼應
心情─前「恆惴慄」,後「心凝形釋,
與萬化冥合」 醉態─前「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 臥」,後「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歸家─前「覺而起,起而歸」,後「至 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始遊─前「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後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
句式整齊多變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 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
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 夢……覺而起,起而歸。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完始得西山宴ຫໍສະໝຸດ 記柳宗元 文體:山水遊記(記敘文)
寫作背景
元和四年,參加王叔文的改革, 被貶永州所寫, 永州八記第一篇。 心情:自稱「僇人」,內心憤懣 提心吊膽,警懼不安,怕人加害
『始得』的意思
1.第一次到西山宴遊。 2.得到遊山之樂由西山開始。
文中點題的句子:
1. 「而未 始 知西山之怪特」:遊遍永州 還未開始知西山的奇特。
作者登西山的感受
1.與天造物者遊:自己的精神 (真我)與大自然合一。 2.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物我 兩忘 3.不欲歸去,不願重返痛苦的現 實世界(不知日之入)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游记,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西山的美景和宴会的盛况。
本文将对《西山宴游记》进行赏析,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描写手法,展现作者对西山的热爱和对宴会的独特感受。
文章的结构合理,段落明晰。
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对西山的描写,二是对宴会的叙述。
在对西山的描写部分,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植被。
例如,作者用“葱岭千峰如屏障,翠岚万壑似织云”来形容西山的山势,用“竹树丛中有鹿鸣,花溪畔上多禽雀”来描绘山间的动物和鸟鸣。
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西山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对宴会的叙述部分,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词藻和细致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宴会的盛况。
例如,作者写道:“珠帘低卷,锦席铺陈,异香四溢,奇果华盛。
”这些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宴会的繁华和奢华,给人一种视觉和嗅觉上的享受。
同时,通过对宴席上的美食和美酒的描写,作者也表达了对宴会的向往和享受。
文章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作者在描写西山时使用了形容词和比喻,如“葱岭千峰如屏障,翠岚万壑似织云”,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山脉的壮丽和云雾的缭绕。
在叙述宴会时,作者运用了动词和名词,如“珠帘低卷,锦席铺陈”,这些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宴席的布置和氛围。
文章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表达。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和宾客的举止和言谈,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欢乐氛围。
例如,作者描写了宾客们“举杯频醉,歌笑时作”,给人一种欢快和热闹的感觉。
同时,通过对自己的自豪和喜悦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宴会的满足和享受。
《西山宴游记》通过对西山和宴会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结构合理,语言运用丰富多样,描写手法细腻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西山的美景和宴会的盛况。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西山的壮丽和宴会的繁华,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
始得锡山宴游记(必修一)苏教版原文注释加翻译
注释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
指,指点。
异,觉得······奇特。
湘江:应为潇水。
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斫:砍伐。
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
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
茷,草叶茂盛。
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
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
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
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
箕,簸箕。
踞,蹲坐。
遨:游赏。
土壤:土地,指地域。
衽席:坐垫、席子。
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
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
“岈然”承“高”,“洼然"承“下”。
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
“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
始得西山宴游记
刳:挖空 汇:水流汇聚的地方 辇:用车子拉 致:达到 渔者:捕鱼的人 陋:轻视 价:价格
注释
注释
不足偿者:不足以偿还的价钱 益:增加 土:泥土 石见:石头显露出来 财现:钱财出现 交于我:交给我
注释
不辞:不推辞 神墨:神奇的笔墨。这里指擅长书法的人 吴越:地名,指今江苏、浙江地区 李氏者:姓李的人。这里指柳宗元的友人李深源 商余:邀请我商讨游览的事宜
-
目录
CONTENTS
1 原文 2 注释
2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
x
这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游览西山时所感受到的美丽景 色和自然之乐
1
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多暇日 取州民之尤不戴者,与二三童子,携畚、钁而往,刳山而平其麓,视其坳积水,与其肩汇 ,跌视其中,若珠玑然 遂辇而致之江,将沉之 有居者渔者,过而陋之 问其价,若不足偿者,益以土与其众 人后土尽而石见,石尽而财现,皆欣而笑,以交于我而不辞也 得而归之太一余使以神墨僧之吴越与友人李氏者将泛舟商余以游,见我于肇之吴兴 曰:"彼疏以数万至,则可以具饮。"此其意不欲速行,以尽田之术耳
原文
得之日,与其徒薪采以至为茅茨不封户牖以相通则食饮其中 抵岁暮,则皆雨薪者负薪而来 米可万蹄角斗酒以千瓶计其率如此 于是或讲《易》讲《诗》讲《礼》讲《春秋》,讲其所未睹讲其所未闻者以相之酒不设荤 腥之食则甘于画饼者八斗而止矣 皆以为知观者则大笑曰:"我欲子速行、行子之所长。"余告之曰:"吾非速行者也
6
所未睹:没有见到过的道理或事情等。这里指没有见识过的事或物等。《礼记·礼器》:"司营具、舞 象(大武)、春秋射诸侯、中国象中南粤随县西来至此、及鲁士师、皆取于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三、試指出作者西山上所見到的景色?
答:
(1)附近數州的土地好像在自己的坐席之下。 (2)山下高低的地勢,有深邃的,有低陷的。 (3)山丘像是螞蟻的小土堆,窪谷則像是一個 個的洞穴。
(4)眼前尺寸之地,實際上有千里之遠。
(5)遠處廣闊的山堆積在一起,都盡收於
作者的視線。
(6)青山白水,互相環繞,向外延伸,像
的感覺,因西山那壯麗景色使他心境變
得開闊,精神得到解脫,達到與大自然
融為一體的忘我境界。
九、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所用的襯托手
法為何?
答 :文章開首先不寫西山,而寫遍遊
永州,以為已盡遊永州山水,為下文作 襯托 。後寫發現西山,才領略到西山 那獨特景色,並沉醉其中。
十、作者怎樣寫西山之特立。 答:寫數州的土地都在衽席之下, 表示西山之高。眼之所見,高山
(二)遊西山後
(1)宴遊情況
作者和朋友在山頂上席地而坐,無拘無束地 盡情觀賞,痛飲睡覺,連日落也沒察覺,直 到天黑了,仍捨不得離去。
(2)宴遊感受 作者目睹西山壯麗景觀,令他胸襟開闊,抑 鬱全消,感到與自然融為一體。他認為這才 是真正的遊覽。
五、試說明作者在文中的甚麼地方點明「始」、
「宴」、「遊」三個意思?
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內容分析--宴遊西山的經過
4.觀後所感:「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 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5.所得領悟:「心凝形釋,與萬化冥
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合。」
6.寫作原因:「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
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寫作技巧--佈局特別
然融合;冥,暗也。
始得西山宴遊記—主旨
本文主要是敘述發現西山和遊覽西山的 經過。作者通過對西山獨特景色的描寫,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 《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 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 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 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始得西山,宴游西山。 始得西山,宴游西山。
讨论: 讨论:
西山有什么特点? 西山有什么特点?
“怪特”
形势高峻、 形势高峻、气象阔大
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西山之景?具体说明。 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西山之景?具体说明。 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西山之景
比照映衬
作者没有直接描摹西山的景物, 作者没有直接描摹西山的景物,而是用比照映衬来突 出西山的高峻峭拔。请说明。 出西山的高峻峭拔。请说明。
谪居永州,漫游诸山。 谪居永州,漫游诸山。
第2段: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 段 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 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游,结尾“然后 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游,结尾“ 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 ,,游于是乎始 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
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 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 活动。革新集团失败, 活动。革新集团失败,柳宗 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就 是被贬永州时所作。 是被贬永州时所作。
“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 永贞革新”失败 贬逐蛮荒 —故交断绝 贫病交迫 老母 故交断绝—贫病交迫 故交断绝 贫病交迫—老母 病故—居处遭火 居处遭火—满怀忧惧之 病故 居处遭火 满怀忧惧之 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
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精神上达到 共鸣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 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 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时 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 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 融在一起,物我合一。
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
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 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
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
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010浙江会考真题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其:那些,指空闲的日子。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其:作者本人。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之:西山。 D.其高下之势 其:西山。
24.下列不属于描写登西山所见“怪特”景色的一项是 A.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 B.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学考模拟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披:分开 趣:同“趋”,往 徒:门徒 特立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 带来的精神愉悦。
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
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今天店铺为您收集整理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快来看看吧。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摘要:一、游记背景及意义1.游记的创作背景2.《始得西山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游记内容概述1.作者对西山美景的描绘2.游西山的过程及所遇之事3.游后感及人生哲理的抒发三、游记艺术特色分析1.优美的文学描绘手法2.寓言与象征手法的运用3.独特的结构安排与表达方式四、作者情感及创作目的揭示1.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2.借游西山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3.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正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文章通过对游西山过程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借游西山之机,表达了人生哲理的思考,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游记的创作背景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心情忧郁,寄情山水,寻求精神慰藉。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游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世游记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内容方面,柳宗元对西山美景进行了细腻、优美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游西山的过程中,作者描绘了所遇之事,展示了游者的心态变化。
游后感部分,作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并借游西山之机,抒发了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在艺术特色方面,《始得西山宴游记》运用了寓言与象征手法,如以“宴游”寓言人生,强调人生如宴,应把握当下,尽享美好时光。
同时,文章结构安排独特,以游前、游中、游后为序,层层递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
表达方式上,柳宗元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描绘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意,令人陶醉。
通过《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柳宗元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表修饰 异 州 永 前 以 写 先 , 墨 着 处 他 从 却 篇 开 者 作
映 照 山 比 来 垫 铺 为 作 此 以 , 览 游 的 水 秀 。 往 以 于 同 不 游 之 山 西 衬
几个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 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表承接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 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 天际,四望如一。
每天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 表)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我自从成了罪人,一直住在这个州,心里常恐惧战栗。
(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有空闲的时候,就外出慢慢地走走,随意地逛逛。 (3)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每天与同伴登上高山、进入幽深的林子,走到迂回曲折 的溪谷尽头。 (4)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深泉怪石,不管它们在多远的地方,没有不去看看的。 (5)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到达以后就分开草坐下来,把壶中的酒全部倒出来,喝 得大醉。
认真体会下面一段文字的修辞特点: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 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这一段文字运用了相同字首尾相接 的顶针修辞方法。 这种修辞手法规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 ,绵绵无穷,醉梦交织,颓唐郁结的心 情,无以消解的表达效果。
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 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 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 “醉”、“卧”、“起”等动作,造 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 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 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 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始得”二字的含义及其贯串全文的作 用
平日的游览,平淡无奇,索然无 味,而西山景色新异,令人精神振奋, 心旷神怡,是作者第一次真正的游览, 所以在题目上冠以“始得”二字。 “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 全文的作用。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译赏析唐·柳宗元自余为僇人[2],居是州[3],恒惴栗[4]。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每天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之一,字子厚。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 河东。 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诗中描写天地间一片白雪, 没有半点生气与声息,在万籁 俱寂的广大的空漠中,只有孤 独的渔翁在寒江垂钓。诗人创 造了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 艺术境界。来表现他拔流绝俗, 孤傲高洁的品格。
斫榛莽 zhuó zhēn mǎng 焚茅茷 fãn fá 箕踞而遨 jī jù
衽席 rân 岈然洼然 xiā wā 若垤若穴 diã
攒蹙累积 cuán cù
莫得遁隐 dùn
萦青缭白 yíng liáo
引觞满酌 shāng zhuó
不与培塿为类 pǒu lǒu 颢气 hào 颓然就醉 tuí 与万化冥合 míng
心情
恒惴栗
心凝形释,与万化 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 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作者为 什么这么说?西 山对于作者来说 有什么特殊的意 义?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 怎样的人生感受?
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 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 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 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 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 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 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 自己的傲世情怀。
文本学习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 亭上,望见西山,才指点着它,认为它怪 异。于是就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 ,砍伐草木丛,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 顶为止。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 观赏风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卧 席之下。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 ,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 。尺寸之界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 聚拢紧缩,层层堆叠,没有一个能逃避我 的眼光而隐藏起来。青山白水相互萦绕, 外接天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之 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实 非一类。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优秀10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优秀10篇)1、导入,标题能不能改为“西山宴游记“?不能,还写到西山以外的游览,“始”,开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篇一一、目标:1、体会柳宗元滞留永州时的一次心灵苦旅,从“恒惴栗”而麻木于山水到“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天人合一境界,精神上的自救。
2、了解西山特点和她在柳宗元心中的位置及作用。
二、过程:1、导入: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五板块“像山一样思考”的第三专题“感悟自然”的一篇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说到感悟自然,老师在备课时想”一句来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所谓的参禅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懂吗?说说看法。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柳宗元和他笔下的西山,感受一下山水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感悟。
2、关于柳宗元,大家比较熟悉,曾学过什么作品?介绍因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10年和那时创作的《永州八记》。
3、点名朗读,正音,集体朗读。
老师曾布置大家预习,整理出不懂的语句进行交流,不知道有没有?没有吗?那太好了。
不过,老师有个句子读了大概有一千遍,还是不大懂,哪位同学能帮忙?a、其高下之势……莫得遁隐。
b、题目什么意思?4、看得不大懂吧?那请大家找出带有“始”的几个句子,朗读,参考注释,什么意思?看这几个句子有什么作用?连起来能解决题目的意思了吗?那我们不急,先看一下作者宴游了几次?(西山宴游和众山宴游)5、我们先看第一次宴游。
朗读“其隙也……起而归。
”6、你感觉那时候的柳宗元是什么样子的?(快乐与否要找出证据,可以根据场上的形势展开辩论)可以引导的是:1)、漫漫游,毫无目的的游玩,心中缺乏支柱与精神;2)、去的那些地方或是高山,或是深林,或是幽泉,都是人迹罕至之所,都是阴森之所,似乎有躲开众人的嫌疑;3)、到那也不怎么观赏风景,而是很干脆利落,喝酒醉酒再梦一场,梦醒时分也不怎么留恋,而是起而归,打道回府。
4)、他说“意有所极,梦也同趣”,那就是“日有所思,日有所梦”,他梦见什么?(可以又学生任意发挥)(也可以引导:他宴游众山的时候有什么目的?也就是醉一场梦一场吧?;也可以引导“恒惴栗”这一语。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翻译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
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
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
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
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
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
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6)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7)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的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孙俊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由《小石潭记》中的佳句导入,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永贞元年,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他是唐宋散文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
三、研读课文1.一读课文,落实词句。
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
②教师范读:补充注释。
斫(zhuó):砍伐。
遁(dùn)隐:躲避、隐藏。
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
(解说: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2.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
③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④复述主要内容。
3.三读课文,把握总体。
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讨论解决: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
第2 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小结:文章过渡自然。
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过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
4.四读课文,难点突击。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提示](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
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
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
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
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全文。
(2)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之游不同于以往。
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
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
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思归。
(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平的心态。
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4)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
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故,心中的压抑烦闷并未减少。
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
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感受。
(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
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
高悬下望所见之山,好像土堆洞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
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
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5.五读课文,欣赏品味本文虽记写西山之景、西山之游,但却句句写景,字字见情,真正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现写作的精妙之处。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的描写。
(2)推荐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喜欢的理由。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苹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醉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后文写西山之貌给作者带来的精神上的共鸣作铺垫。
③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平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
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
④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作者为自己找到知音而欣喜,为目睹西山之高峻而自慰。
醉而忘归,流连忘返,更表明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的欢悦。
真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会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⑤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万物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泯灭了主客之差异,在物我同一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为真正的游览。
⑥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作者将主观感受融人景物描写,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西山的高峻。
可见柳宗元写景之传神,文笔之幽丽,6.训练巩固,拓展迁移(1)完成课后练习二,并背诵妙语佳句。
(2)词语古今用法比较,完成练习三。
(3)分析“为”、“穷”在本文中的不同用法。
(4)试比较本文与《小石潭记》在写景时的不同之处。
(5)翻译句子①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我自从成了受刑被侮的人,住在这个永州常惊恐不安。
②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深青的夜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还是不想回家。
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凝住了什么都不想了,形体散开不复存在了,与万物暗暗合成一体。
④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这之后才知道我自己从前还没有开始游览。
7.课堂小结, 强化能力(1)学生谈学习收获。
(2)教师再小结。
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很容易陶醉于作者所描绘的奇山秀美的山水风光之中,今天我们仿佛也和作者一起消到作者借西山之景表达的自己的人格与情操。
作者在游览之中得到了解脱以至醉而忘归。
我们不仅要掌握本学习本文比照映衬写景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并加以体会。
2.背诵全文。
●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又官至柳州(现在广西壮族自称“柳柳州”。
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父辗转到夏口(现在湖北省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
贞元九年(793),二十岁时中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
王叔文集团执政仅146天即告失败,参与者均遭贬斥。
柳宗元省永州市)司马。
在永州九年,他关心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提倡“古文”创作,写下了不少诗文名(815),柳宗元又被贬到柳州。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迫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年仅四十七岁。
的古文运动,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多讽喻现实之作,也常常抒发遭受政治迫害、不为世用的抑刘禹锡编为《河东先生集》,明人辑注的《柳河东集》较通行,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始得西山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二、译文我自从为罪人,居住这个州,长久地恐惧。
空闲时,就漫步而行,任意而游,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远的泉水和怪异的山石,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
到就分开草而坐,倾尽酒壶(喝酒)而醉。
醉了就进而互相入梦乡。
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睡醒就起来,起来就回去。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形态奇异的却未尝知西山的奇怪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化寺西亭,望西山,才指点惊异它(的奇怪特别)。
于是让手下的人过湘江,杂树,焚烧野草,上到山顶才停止。
抓扶而攀登,蹲坐而玩乐,那么凡是几个州的山川,都在坐席之下了。
凹陷,像蚁堆蚁穴,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视野的。
青山萦回,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样。
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为伍。
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持杯满饮,颓然欲醉,不知太阳落山了。
苍茫暮色,从远而近,到看不见什么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然后知我从前没开始游,游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