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木叶》课件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说木叶》课件(共47张PPT).ppt
从一个村落到一个村落
这一条冰河小心的流着
人们看不见水的蓝颜色
冰
今天是二九明天是什么
河
在长的路上人们来往着
这一个冬天在冰里度过
没有人看见水的蓝颜色
这一条冰河带走了日月
今天是二九明天是什么 这一条冰河带走了日月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胧 薄暮朦胧处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 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 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 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 《冬眠曲及其他》。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 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 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 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 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 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⑾疏影(宋·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 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 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 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 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 波去,又却怨、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 赖是生来瘦硬, 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唯有月。 原没春风性情,如何共,海棠说。
2. 柳
①贺知章《咏柳》
(构思奇巧,通过柳来描绘春 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②咏 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说“木叶”》ppt课件
(4)阅读第 4、5、6 段
5.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作者从哪个角度切入? 明确:“木”字应用在什么场合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1)解读第1段,关注“木叶”现象
具体说,“场合”指时间、空间、背景等。 1.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十分清晰,因此,我们今天就按照自然段来逐段阅读。作者在第 1 段 主要采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明确:引用。在第 1 段中,作者连续引用了四句古诗文名句来说明“‘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
我们来小结一下,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林庚先生发现诗人 们钟爱“木叶”之后,并没有直奔主题分析“木叶”的艺术特 征,而是关联种种现象,充分展开思维。有矛盾的发现(“树 叶”和“木叶”的概念意义差不多,但是“树叶”在诗歌中却 很少见,至少是没有产生经典好诗。),有同中求异(“木叶” 和“树叶”两者概念意义相同,而审美意味不同),也有异中 求同(从“木叶”发展到“落木”的关键是“木”),也有猜 想(大概)和否定猜想(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 等等,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思维过程。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像 一颗生长在水里的水草,在水中,水草才韵致无穷 。捞出来,它就枯萎干瘪了。诗歌语言符合冰山原 则,其水下的部分更为丰富;词语拖着的文化尾巴 ,弥散着历史气息,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每个 词语都有自己的三生三世。因此,我们感知一个词 语,绝不仅仅是感知这个词语所指示的概念意义, 还要关联它背后的整个文化。“木叶”如此,“柳 ”、“梅”、“月”、“鸿雁”等也是如此。
6.从原文看形象,”“,我木们姑”且称字之为应“用木叶在现象什”,么这场为全合文的?分析提供了一个背景。 明确:从作者引用的诗歌来看,主要是秋风叶落的季节、秋天 的情景。
7.为什么诸多诗人都将它应用在 问 秋风叶落的季节、秋天的情景里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9《说“木叶”》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谢谢!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 →形象暗示
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 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 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离人游子的愁绪、报国无门…… →文化暗示
意象 暗示性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引出话题
③概念相同,形象有别。
木 的
④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因素。 艺
术
⑤⑥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所暗示颜色性。 特
⑦ “木叶”“树叶 ”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小结 征
方法总结:
题目、关键词、段首句和段尾句单 独成段的句子 找关联 转折连词 因果连词… 抓高频词
叁 品读,知意味 (一)阅读4、5、6三段,联系课文探讨“木”的艺
术特征。
提示: 从例子入手,理解诗意,领悟情感,找寻
作者观点。
叁 品读,知意味
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 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艺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术 特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征 落木千山天远大。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① “木 ”与 “树 ”:概念一致,意味不 同。 “木”: 秋风叶落形成鲜 明的形象。 “树 ”:叶 多有饱满的感情 ② “树叶”与 “木叶 ” “树叶 ”:“树 ”“叶 ”有繁密湿润之 意。 “木叶 ”:“木 ”----舒朗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干燥 “木叶 ”---暗示落叶的微黄 、干燥、传递舒朗的清秋气息 ③ “落叶”与 “落木 ” “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繁密的叶子 “落木 ”:比 “木叶”还进一层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2张ppt)
一、走近作者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
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 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 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 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 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 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 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树/树叶
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繁叶茂的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院里 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 的花朵。)
• 午阴嘉树清圆。(时值中午,阳光直 射,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木/木叶: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不落于言筌 quán
袅袅
niǎo
寒砧
zhēn
桅杆
wéi
门闩
shuān
照浦
pǔ
冉冉 迢远 柳恽 庾信 灼灼 万应锭
rǎn tiáo yùn yǔ zhuó dìnɡ
涔阳 陆厥 橘徕 亭皋 窸窣
cén jué lái ɡāo xī sū
2、词语积累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就成为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引出话题。
2. “木叶”就是“树叶”,为何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 ?
诗歌语言追求凝练。
3.那么,诗词为了凝练,可否也用“叶”代替“木叶” “落木”呢?
《说“木叶”》ppt课件
【思考1】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 “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对我们鉴赏诗歌有何启示?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暗_示_性的问题。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修辞 点明关系)。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 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 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⑤ 过渡句
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
⑥ 反复出现的句子、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颜色黄色,触感
谈论的对象
干燥。
⑦ 独立成段的句子 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
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发现问题 (1—3) “木叶”为古 代诗人所钟爱
②“木”的艺术特征之二:有微黄与干燥之感,有疏朗的清秋气息。
比较“木叶”与“落木” 带着袅袅余情
有缠绵的一面 袅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
袅 兮
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秋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 “木叶”
风
呢……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
,
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民歌
洞
《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
① 总结句
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 爱的形象。
② “可是”“而”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 等词语体现的 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 句间关系
③ 上段尾句—— 过渡句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 同,关键在 “木”字上。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暗_示_性的问题。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修辞 点明关系)。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 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 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⑤ 过渡句
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
⑥ 反复出现的句子、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颜色黄色,触感
谈论的对象
干燥。
⑦ 独立成段的句子 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
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发现问题 (1—3) “木叶”为古 代诗人所钟爱
②“木”的艺术特征之二:有微黄与干燥之感,有疏朗的清秋气息。
比较“木叶”与“落木” 带着袅袅余情
有缠绵的一面 袅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
袅 兮
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秋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 “木叶”
风
呢……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
,
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民歌
洞
《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
① 总结句
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 爱的形象。
② “可是”“而”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 等词语体现的 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 句间关系
③ 上段尾句—— 过渡句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 同,关键在 “木”字上。
《说“木叶”》 课文PPT
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 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
2020/6/17
袅 袅 兮 秋 风 , 洞 庭 波 兮 木 叶 下
2020/6/17
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是祭湘 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 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 见的惆怅心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 其中写景的名句,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 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这 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
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 江南的洞庭湖水。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羁旅 他乡的感慨。) 2020/6/17
思考
2、在第二段中
“树叶”和“木叶”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木叶”这
一意象后来有什么
2020/6/17
发展?
树 叶 (浓绿、繁密 )
木叶 (微黄、飘零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中月,灼灼叶中华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午阴嘉树清圆
2020/6/17
木(艺术特征一)
暗示
2020/6/17
落叶
木(艺术特征二)
暗示
微黄 干燥 整个秋天的疏朗气息
(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 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
2020/6/17
袅 袅 兮 秋 风 , 洞 庭 波 兮 木 叶 下
2020/6/17
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是祭湘 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 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 见的惆怅心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 其中写景的名句,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 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这 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
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 江南的洞庭湖水。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羁旅 他乡的感慨。) 2020/6/17
思考
2、在第二段中
“树叶”和“木叶”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木叶”这
一意象后来有什么
2020/6/17
发展?
树 叶 (浓绿、繁密 )
木叶 (微黄、飘零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中月,灼灼叶中华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午阴嘉树清圆
2020/6/17
木(艺术特征一)
暗示
2020/6/17
落叶
木(艺术特征二)
暗示
微黄 干燥 整个秋天的疏朗气息
《说“木叶”》PPT演示课件
“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 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也是多年在工作中一直禀承的信念。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相去无几 树叶
总结
疏朗 空阔
暗
?示
一字千里
性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 “落叶”不同的意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
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 服从大局。
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彰显魅力的价值追求,定是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相去无几 树叶
总结
疏朗 空阔
暗
?示
一字千里
性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 “落叶”不同的意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
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 服从大局。
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彰显魅力的价值追求,定是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
《说“木叶”》 ppt优秀课件
6强 调 “ 道 ” 和“人 ”之间 不可分 割、相 互联系 的重要 涵义之 一,是 肯定道 所具有 的各种 意义唯 有通过 人自身 的知和 行、认 识世界 和改变 世界的 过程, 才能呈 现出来 。正如 深山中 的花自 开自落 ,并无 美或不 美的问 题,只 有在人 的审美 活动中 ,它的 审美意 义才得 到呈现 。 7.中 国 文 化 家 们所 说的“ 中”, 更多体 现为实 践过程 中处理 、协调 各种关 系的一 种原则 。在天 道的层 面,道 首先表 现为多 样的统 一。从 多样的 统一这 一视域 看,“ 中”就 在于使 统一体 中的各 个方面 彼此协 调。千 差万别 的事物 同处于 一个系 统,如 何恰当 地定位 它们, 使之各 得其所 ,这就 是“中 ”所涉 及的重 要方面 。 8.从 人 的 实 践 活动 看,“ 万物并 育而不 相害” 则涉及 不同的 个体、 团体、 民族、 国家之 间的共 处、交 往问题 ,它以 承认不 同个体 的差异 、不同 社会领 域的分 化为前 提。个 体的差 异、不 同社会 领域的 分化是 一种历 史演化 过程中 无法否 认的事 实,如 何使分 化过程 中形成 的不同 个体、 存在形 态以非 冲突的 方式共 处于世 界之中 ,便成 为“万 物并育 而不相 害”所 指向的 实质问 题.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 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 黄和干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 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梳理文脉
一、(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 “木叶” 2、设置疑问: 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 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 黄和干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 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梳理文脉
一、(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 “木叶” 2、设置疑问: 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说“木叶”》 课文PPT
2020/9/19
然则“落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 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 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 深的美丽形象”,这里迢远和情深又怎 么理解呢?
迢远:因为湘夫人是传说,是虚构的,不可接近。 情深:说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之情。
2020/9/19
后世效仿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 渐渐脱落了。)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气象开阔、气韵凄 清的秋景图。)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 河北》(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
同:①都是秋季
②都有“秋风扫落叶”的意境 ③“木叶”和“落木”给人的感 觉是干燥的,是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④有色彩上“干黄”的感觉。
异:前者有叶的绵密之感,后者疏
朗空阔之感
2020/9/19
由“木叶”发展到“落
木”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 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 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 叹之情。)
2020/9/19
木(艺术特征一)
暗示
2020/9/19
落叶
木(艺术特征二)
暗示
微黄 干燥 整个秋天的疏朗气息
202Hale Waihona Puke /9/19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是指诗句中的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 “黄叶”又暗示我们什么呢?
叶子颜色微黄,但是叶字又带有绵密之 感,所以说这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没有 飘零之意。
然则“落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 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 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 深的美丽形象”,这里迢远和情深又怎 么理解呢?
迢远:因为湘夫人是传说,是虚构的,不可接近。 情深:说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之情。
2020/9/19
后世效仿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 渐渐脱落了。)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气象开阔、气韵凄 清的秋景图。)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 河北》(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
同:①都是秋季
②都有“秋风扫落叶”的意境 ③“木叶”和“落木”给人的感 觉是干燥的,是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④有色彩上“干黄”的感觉。
异:前者有叶的绵密之感,后者疏
朗空阔之感
2020/9/19
由“木叶”发展到“落
木”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 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 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 叹之情。)
2020/9/19
木(艺术特征一)
暗示
2020/9/19
落叶
木(艺术特征二)
暗示
微黄 干燥 整个秋天的疏朗气息
202Hale Waihona Puke /9/19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是指诗句中的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 “黄叶”又暗示我们什么呢?
叶子颜色微黄,但是叶字又带有绵密之 感,所以说这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没有 飘零之意。
《说“木叶”》ppt课件
朗诵导入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曹丕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苏轼
说“木叶”
林庚
解题:说“木叶”
“说……”适合文体是: →议论文
学习任务三:抓住核心概念 比较相似词语
朗读4、5、6三段,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树”与 “木”、“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完 成下列表格: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
“落叶” “黄叶”与 “落木”
“木叶”与“落木”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午阴嘉树清圆”
迁移运用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 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 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共 同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 性词语。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写出了“江” 之壮阔与川流不息,与落叶“萧萧” 之悲凉构成了悲壮的画面。
③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写出了忽闻情郎歌声的喜悦心情。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愁苦。
⑤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清澈、曲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描绘出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曹丕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苏轼
说“木叶”
林庚
解题:说“木叶”
“说……”适合文体是: →议论文
学习任务三:抓住核心概念 比较相似词语
朗读4、5、6三段,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树”与 “木”、“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完 成下列表格: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
“落叶” “黄叶”与 “落木”
“木叶”与“落木”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午阴嘉树清圆”
迁移运用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 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 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共 同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 性词语。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写出了“江” 之壮阔与川流不息,与落叶“萧萧” 之悲凉构成了悲壮的画面。
③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写出了忽闻情郎歌声的喜悦心情。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愁苦。
⑤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清澈、曲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描绘出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 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 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 《北平情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 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 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 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四、课堂训练与检测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说木叶》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诗
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
填 空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庚(1910— 2006)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 象。
3、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3、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 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 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 示性的特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 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 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 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 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宋) 陈亮
不怕挫折打击 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污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发现问题)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分析问题 )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 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 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 叶的因素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 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 其关键在于“木”字。
第4段,“木”的第一特征: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木有第一特征的原因(有暗示性)
第6段,“木”第二特征:暗示微黄与干燥,有清 秋的气息
第7段,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分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2、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 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诗歌中有用“树”,有用 “叶”“树叶”“落叶”却无 人过问。 “木叶”一用再用, 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 多精彩的诗句;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 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 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 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 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 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 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 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 中的绝唱。
微黄干燥 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总结: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木叶——落叶的因素 木质的树干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落木——无“绵密”之意 空阔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 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 一首词。此词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 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 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 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 虚的风格,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 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 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思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离别之情
思念之苦
柳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 “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 为如何?
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 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 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 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 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 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