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木叶》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发现问题)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分析问题 )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 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7)
•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 示性的特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 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 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 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 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微黄干燥 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总结: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木叶——落叶的因素 木质的树干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落木——无“绵密”之意 空阔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 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 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 其关键在于“木”字。
第4段,“木”的第一特征: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木有第一特征的原因(有暗示性)
第6段,“木”第二特征:暗示微黄与干燥,有清 秋的气息
第7段,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分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2、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 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诗歌中有用“树”,有用 “叶”“树叶”“落叶”却无 人过问。 “木叶”一用再用, 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 多精彩的诗句;
3、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3、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 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 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宋) 陈亮
不怕挫折打击 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污
7、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 “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 为如何?
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 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 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 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 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 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思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离别之情
思念之苦
柳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_示_性 _的问题。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 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 叶的因素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Biblioteka Baidu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 一首词。此词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 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 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 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 虚的风格,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 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 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 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 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 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 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 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 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 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 中的绝唱。
《说木叶》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填 空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庚(1910— 2006)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 象。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 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 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四、课堂训练与检测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