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二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二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二)(时间60分钟,共计80分)基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盖亦反其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2.下列对各句中加粗的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何爱一牛爱:吝啬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连接并列词组C.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D.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项是()①然则一羽之.不举②舆薪之.不见③构怨于.诸侯④天下可运于.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类欲疾.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敏捷)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护)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怜悯)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形成)D.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保.民而王(安定、安抚)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D.④①②⑤③6.下列对《齐桓晋文之事》一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孟子善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不见舆薪,挟泰山超北海,缘木求鱼等,均是事例论证。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1)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1)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 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说明: 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答案只好写在答题卷上,不然无效。

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边文字,达成1~3题。

儒家几位贤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异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贤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异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育、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模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单独承担发迹教的重担,上承邹鲁家教优异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采令人赞不绝口。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此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激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势必慈母的家教弘扬光大于门庭以内,再联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由于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状况近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养的家风,能够称为贤人家风。

可是,贤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遥不行及,而是来自于一般的家庭。

孔子、孟子身世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固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优异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时机“放学而上达”,鹤立鸡群,成为优异人材。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变换成了贤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贤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妙而道中庸,拥有当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妙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确立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好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基,成为后代孔、颜、曾、孟四氏后代以及历朝历代豪门望族效法的家风采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用来自家学。

【精品高三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周考语文试卷+答案

【精品高三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周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高一(上)周考语文试卷一、写出下列汉字在《劝学》中的读音(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1.槁跪砺輮省楫骥臾躁鳝暴跂螯镂舆折骐跬锲驽二、句子翻译(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三、理解性默写(共14空,每空1分,共14分)10.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

13.《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14.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15.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1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四、文学常识(共7题,60分)17.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年),名,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论”,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他的主要作品为《荀子》,现存篇。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18.(10分)解释下列加点词(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如须臾..之所学(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九)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九)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九)不分版本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九)不分版本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九〕〔时间60分钟,共计 38 分〕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24分〕一、选择题〔18分〕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 .革灭殆.尽(d ài) 暴.霜露(b ào) 弊在赂.秦(l ù) B .思厥.先祖父(ju é) 为.国者(w éi) 洎.牧以谗诛(j ì) C .日削.月割(xu ē) 一夕安寝.(q ín) 小那么获邑.(y ì) D .六国互丧.(s āng) 如弃草芥.(ji è) 抱薪.救火(x īn) 2.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滥刑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B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C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今守之而.缺乏 D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3.以下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 .《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

B .《烛之武退秦师》的核心局部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

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

C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

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

D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

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

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选择题每个5分(合计45分)题项1234567814答案一、基础知识检测(3题共15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摈弃() 遒劲() 蜡炬() 百舸()争流) 铆钉() 慰藉() 峥嵘()岁月B.忸怩() 包扎() 虫咬鼠啮()C.寥廓() 脊髓(D.掂量() 间歇() 辟谣() 磕磕绊绊()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雪莱,英国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古典诗歌广义包括诗、词、散曲,狭义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的诗歌成为现代诗歌。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3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0年前,中国大地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八)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八)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八)不分版本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八)不分版本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八〕〔时间60分钟,共计95分〕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39分〕《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计21分)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 牧:统治B .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壅:堵塞 C .永保无疆之休. 休:喜庆,福禄 D .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2.以下句子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C .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D .振之以威怒 3.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 C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4.对以下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省略句)B .虽董之以严刑(宾语前置句)C .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D .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5.以下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 .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B .震之以威怒C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6.以下各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居域中之.大 ④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B .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管 C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D . 虽董.之以严刑 董:懂得 二、文言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答案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答案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平遥二中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答案1--6CCBABD一.1.C 解析 A项,“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做出取舍”理解有误,原文内容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

B项,强加因果,强调表现自我与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是并列关系,非因果关系。

D项,原文为“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而非“彻底解决”;同时,缺乏历史纵深感是否为难题,于文无据。

2.C 解析 C项,无中生有。

文章并未对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做充分的论述。

3.B 解析根据原文论断,“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如果……就……”太绝对。

二.4.A 解析根据“我们不要为得到而大喜,也不要为失去而大悲”“我们当然可以用恰当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苦闷”“笑对人生”可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应该是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表达一种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故选A项。

5.B 解析“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的各种艰难困苦。

根据“某一次失败”可知,第一处意指人生路上的坎坷,应选填“风风雨雨”。

排除A、D两项。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

第二处与“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构成递进,后面又有“自暴自弃”,故应选填“自怨自艾”。

排除C项。

故选B项。

6.D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每一个”放在“音符”前;二是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尽管……都”应改为“不管……都”。

故选D项。

三、(一)EFGCABD (二)BAC (三)CFDGEABH四、(1)“家母”改为“令堂”(或“令慈”);(2)“资金”改为“费用”;(3)“承蒙”改为“拜托”(或“劳驾”);(4)“领受”改为“收下”;(5)“莅临”改为“前往”。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不分版本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不分版本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备战2022高考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不分版本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时间60分钟,共计82分〕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4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39分〕1.选出以下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A .《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 .《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竭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 .词采华美、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2.以下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

《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

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 .“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3.以下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山西省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四)

山西省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四)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四)班级姓名一、现代文阅读(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需要将防控工作落实到单位社区、居住社区、小区、院落、居民楼及其他每一个有人群的空间,直到每一户、每个人。

社区是老百姓的生活共同体,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的渠道。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很多地方都把干部派到社区、小区去落实防控任务,治理下沉使得治理举措真正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扎实的工作作风。

疫情防控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需要全民参与。

在这次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处处体现着全民参与,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感人事迹:医务人员奋不顾身地抢救病人,市民志愿者积极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各种服务,餐饮单位为医务人员免费送餐,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社会各界纷纷捐赠物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社会“拧成一股绳”,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共建共治共享。

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单凭个体力量难以与之抗衡。

但是,只要我们切实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就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且不说病毒的防范,疾病的医治一刻也离不开科技力量。

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来看,社区治理也离不开现代科技力量的支撑。

在社会治理科技支撑方面,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创造。

比如,不少地方原本就建立的社区、小区、楼栋微信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群使得信息迅速传递,下情上传,上情下达,为防控疫情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治理平台。

防控疫情,要尽量减少人与人面对面接触,而运用互联网恰恰可以避免人与人面对面接触。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 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各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浸透在唐诗的创作主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耳濡目染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经过对儒学的汲取、转变、融和,唐诗逐渐开辟着自己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种类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特别对唐朝应制诗创作,拥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流行于唐,知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集政治力量的需要,切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看法及“彬彬有礼”的美政要求。

只管应制诗不过一种环绕皇权睁开的诗歌款式,但在诗中鼎力倡导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着重“文雅兴寄”的先河。

假如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知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一般士人“援儒入诗”,则反应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宽泛而急迫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足汲取交融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端,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顾”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浸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艳丽清澈的山川之中浸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只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僵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存储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特有的精神民俗。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深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场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联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弘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鼎力倡导“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援人病,裨补时阙”。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一)答案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一)答案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一〕答案选择题每个5分〔合计45分〕1.D 解析:A.摈弃,B.忸怩,C.脊髓2. B解析:“属于古典诗歌〞错误。

?沁园春·长沙?仍属现代诗歌。

3.C解析:间接抒情错二、语言文字运用〔3题共15分〕解析:“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如火山爆发。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

“爆发〞,①突然发财或失势。

②突然发作。

如山洪爆发。

此题中,第一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且与革命、战争、开火有关,因此应该选用“爆发〞,排除选项B、D。

“煽动〞,是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含贬义。

“鼓舞〞,是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褒义词。

此题中,第二处横线,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所填词语要与“信心〞搭配,因此只能选用“鼓舞〞,排除选项A。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此题中,第三处横线,根据语境,此句是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主动地、勇敢地站出来奋起抗争,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任命,因此应该选用“挺身而出〞。

“夙夜在公〞,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舍身取义〞,是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第四横线处,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此处应选用“舍生取义〞,此外,“舍身取义〞与后面的“慷慨赴难〞常常连用。

应选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此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相互照应。

此题中,括号前面“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此句中心话题为“责任〞,前一句是说明白责任,后一句是说担当责任,为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为“责任和担当〞,此外,B、D两项把“责任和担当〞的顺序表述成了“担当和责任〞,明显与前文不能对应,因此选项B、D排除;C项中,“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表达在里面〞上下两个句子脱节,不连贯;A项中,“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表述简洁明确,且与上下文语意贯穿,在此处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选择题每个5分(合计45分)题项123456789111213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

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

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二、古文阅读《劝学》( 50分)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吾尝终日而思矣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余嘉其能行古道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心备焉 备:具备而闻者彰彰:清楚B.不积跬步跬:一步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C.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D.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郯子之徒徒:同类的人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8.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是一种染料。

“蓝”,也叫蓼蓝,叶子可提取靛青。

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二分,错一字无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人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能不更加愚昧?(5)韩愈在《师说》中将士大夫对自己与对儿子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7)《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8)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学 校黄宗羲①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

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

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

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

”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

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④。

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论者乃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⑤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 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

②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

③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

④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

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也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