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2fafc92cc58bd63186bd56.png)
心理学2007年试题简答题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P44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
“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
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
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
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P228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论述题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简答题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c051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4.png)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思维、研究、记忆、知觉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并试图解释这些过程背后的心理机制。
2.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研究、语言、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科学方法,认知心理学家试图揭示这些认知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3.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有哪些?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包括信息加工理论、模型理论和认知神经科学等。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可以类比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模型理论试图通过建立模型来再现和解释认知活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与大脑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
4. 请举例说明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临床心理学、人机交互设计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过程和困难,提供优化教学方法的指导;在临床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应用于认知疗法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调整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在人机交互设计中,认知心理学研究可以优化界面设计,改进用户体验。
5. 认知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深入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机制,探索大脑的神经基础,以及与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的交叉研究。
此外,认知心理学还需要关注跨文化和发展性差异等领域的研究,以全面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
以上为《认知心理学》简答题的回答。
简答题-认知心理学同步练习答案
![简答题-认知心理学同步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305a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d.png)
五、简答题1、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认知心理学这门学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个原因是,认知途径对心理学的其它领域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我们预计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对认知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其它一些研究领域。
如果没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那么,我们在阅读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文献或书籍时,多少会有些吃力。
最后一个原因是,认知心理学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特别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大脑或我们的心是如何工作的。
此外,认知心理学也将给我们一些启示,告诉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认知技能,比如,如何改善我们的记忆功能。
2、试比较内省法、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认知途径,在对高级心理过程的强调上,有何区别。
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的这种严格仔细的内省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今天的认知研究。
不过,冯特特别指出,像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行为主义途径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是一种紧紧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的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事实上,对可观察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等。
也就是说,行为主义途径几乎不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
格式塔途径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因为强调整体经验固有地组织起来,格式塔心理学家强烈反对内省技术将经验分析成分开的各种成分的这种做法。
也就是说,对于高级的心理过程,格式塔途径只强调其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的作用,而不强调心理过程的各个具体成分。
认知途径则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认知途径不仅强调高级心理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的作用,也强调其各个具体的成分和结构。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8abc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7.png)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心理学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4、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答: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答: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答:原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提取失败:在提取有关的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一、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
正确组织复习的方法是: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二、(一)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良好的记忆方法:第一,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
第二,多通道协同记忆。
第三,记忆术。
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术是PQ4R法。
三、(三)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1、阅读与试图回忆。
2、有效地进行追忆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8、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地使用变式、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1、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a1f23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4.png)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本文将收集并解答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简答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情感、行为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讨论思想、意识等问题。
- 近代启蒙时期: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和实验主义,形成神经学和心理物理学。
- 经典理性主义时期:德国心理学派创立实验心理学,建立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派主张以行为为研究对象展开行为主义研究。
-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 20世纪80年代近现代:脑科学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心理学的影响。
3.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支:- 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4. 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焦虑性障碍- 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症状性障碍- 人格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5. 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 第二步:确定咨询目标。
- 第三步:进行评估。
- 第四步:制定治疗计划。
- 第五步:实施治疗计划。
- 第六步:评估治疗效果。
6. 心理学的伦理要求心理学研究有以下伦理要求:- 知情同意- 保密- 自愿参与- 停止实验的权利- 没有伤害- 做好后续照顾本篇文档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心理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重点
![心理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b1fb3b804d2b160b4ec0fb.png)
名词解释重点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观察法:这是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实验室实验法:这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4.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
它也可以叫做本能。
5.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6.动力定型:它是机能系统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反应。
7.第二信号系统:它是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这些词和语言室具有物体的信号,也就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叫第二信号。
8.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差别感觉閤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10.适应:既刺激物维持作用引起感受性暂时起伏波动,这种现象叫适应。
11.观察: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12.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心理过程。
13.表象: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的心理形式。
14.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就是遗忘。
15.前摄抑制:它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
16.后摄抑制:它是指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后摄抑制。
17.联想: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叫做联想。
18.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认识。
19.想象:想象是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既通过对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68cc1e76c66137ee0619a9.png)
简答题1.简述知识学习的环节?答:(1)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保持;(3)知识的提取与应用。
2.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答:(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3.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1)发现问题;(2)解决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答:(1)相似性(结构特征与表面特性的相似);(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5.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1)问题特征;(2)已有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7.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特点是什么?答:群体是指人们彼此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特点:(1)共同目标;(2)有一定结构;(3)存在依存关系。
8.教育心理学包括哪些内容?答:(1)教育心理学是什么;(2)学生学的心理规律;(3)教师教的心理规律。
9.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3种水平?答:(1)描述;(2)解释;(3)预测与控制。
10.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阶段)?答:(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11.师爱的功能?答:(1)激励;(2)感化;(3)调节;(4)榜样。
12.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1)教学效能感;(2)教学反思;(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
13.学生学习的分类?答:(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14.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15.条件反射的类型?答:(1)经典型条件反射(应答型);(2)操作型条反射(工具性)16.学习的基本规律?答:(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利用率。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d4bbabe518964bce847c18.png)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认知心理学的涵义: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成为继行为主义以后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1967年美国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其确立。
20世纪80年代,完整的认知心理学体系大体形成。
20世纪90年代,联结主义理论和多功能系统理论,大大增进了认知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进程微观结构的探讨。
信息加工工的认知心理学以为,人类认知进程的本质是信息加工进程。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一、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缘故。
1879年冯特成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离开哲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
铁钦纳,受冯特阻碍并继承,产生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
华生的行为主义否定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使心理学成了“无头脑的心理学”。
托尔曼把操纵行为反映输出的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引入到对有机体的行为研究中。
赫尔等把中介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专门是推向到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进程的研究。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庞大阻碍。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重要阻碍的科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与进展奠定了基础(申农的通信科学理论)。
运算机科学是今世认知心理学产生与进展的最重要条件。
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围:①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进程②个体认知的发生和进展③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
对人认知活动的三种明白得第一种明白得,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进程。
第二种明白得,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置进程。
第三种明白得,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进程。
(以上是对认知心理活动的不同明白得,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类认知活动进程的实质,它们都是今世认知心理学的大体观点)符号操作系统的功能①输入符号(输入)②存储符号(储藏)③成立符号结构(加工、整合)④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⑤复制符号(复制)⑥输出符号(输出)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1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必然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认知心理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doc
![认知心理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8877b2cb9f3f90f77c61b85.png)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一减法反应时实验;一相加因素法;一开窗实验;一出声思考;一计算机模拟2.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是什么?_、冯特等人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用内省法二、华生代表的行为主义失败三'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兴起3.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外部原因是什么?_、心理语言学二、第二、三论的影响三、计算机科学四、社会发展的需要4.用实验说明知觉过程中的自上而下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指在知觉中,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刺激材料刺激材料:为一些句子,如: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为要识别的靶子词,在这之前的字词即为上下文。
刺激材料类型:无上下文disorder4 字上下文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8 字上下文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结果表明:有上下文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均高于无上下文的(甚至没有靶子词时,在有上下文的条件下,被试还可以正确猜出一些靶子词)o 结论: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上而下加工5.用实验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
整体加工和局部特征,前者可看作整体,后者可看作部分。
例如,一个大的字母"H”可由一些小的字母"S"构成。
这样,大的字母"H”就是整体或总体特征,小的字母"S"就是部分或局部特征。
实验采用S troop 作业的一种变式-视听干涉。
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 ,在视觉刺激开始呈现后40ms ,被试通过耳机可以听到H 或S 的读音,按键作出相应的反应,记录其反应时。
被试要始终注视视觉刺激,视听两种刺激的作用有40ms的重叠。
(1 )一致:被试听到的和看到的字母相同;(2 )无关:被试听到某个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3 )冲突:被试听到的是一个字母,而看到的是另一个字母。
《当代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当代认知心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c8c615f01dc281e53af053.png)
一.简答题(一)简述认知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对心理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迅速发展。
这些影响大致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领域的扩大。
其次是从心理物理函数的收集走向对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揭示。
再次是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最后是重视个别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以及对个案的研究。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部原因1.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自身发展的矛盾运动(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母体而正式独立地成为一门科学。
(2)冯特、铁钦纳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
(3)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全放弃了对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把注意、意识、记忆、思维和推理等打入冷宫,使心理学成为了“无头脑的心理学”。
(4)托尔曼的折中主义,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框架内,把控制行为反应输出的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引入到对有机体的行为的研究中。
(5)继托尔曼和巴特莱特之后,赫尔和许多心理学家都把中介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推向到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如思维、记忆、问题解决和语言等领域。
因此,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心理学内部经历长期矛盾、冲突与探索后所孕育的结果。
2.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外部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1)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2)其次,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认知心理学从通讯科学理论中引入了以下概念:第一,信息装置。
第二,信息编码。
第三,通道容量。
第四,“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连续的过程和平行的过程)。
(4)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三)简述特征匹配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该理论的评价1.主要观点(1)该理论认为,模式是由若干元素及其之间关系的特征组成的结合体。
(2)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或属性进行分析,抽取出该刺激模式的有关特征或属性,然后将抽取出来的特征或属性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所存储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了最佳的匹配,来自外部的刺激信息模式就获得了识别。
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118a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6.png)
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概述本文档将对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名词进行解释,并提供简答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概念。
名词解释1.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对世界的感知、理解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记忆、研究、思考、解决问题、注意力等方面。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对世界的感知、理解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记忆、学习、思考、解决问题、注意力等方面。
2. 智商:智商是智力测量的一种指标,用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它通常通过智力测试来获取,常用的测试包括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特智力量表等。
智商:智商是智力测量的一种指标,用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它通常通过智力测试来获取,常用的测试包括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特智力量表等。
3.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特质和模式。
它包括个体的价值观、信念、态度、情绪、行为惯等方面。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特质和模式。
它包括个体的价值观、信念、态度、情绪、行为习惯等方面。
简答题1. 什么是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经历了特定的条件刺激后,产生与刺激相关的自发反应的一种研究过程。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中,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的行为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2. 简要解释心理动力学理论。
简要解释心理动力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类行为受到潜意识的驱动,并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层面。
该理论强调、冲突和个体内心的冲突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3. 解释经典条件作用。
解释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多次将一个中与一个有自然反应的刺激同时呈现,从而使得该中逐渐产生与自然反应相似的反应。
这一研究过程表明,中通过与有自然反应的刺激同时出现,可以获得类似的反应。
就以上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相关名词和概念。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995dcfd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1.png)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与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与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与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与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
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12.学习动机与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心里状态。
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心理知识简答题
![心理知识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1fe5e5f8c75fbfc77db20a.png)
1.健康的概念:答: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答: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3.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哪些心理需求?获得安全感。
满足归属的需要。
满足尊重的需要。
增强信心。
增强力量感。
促进社会化4.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有哪些?(1)给自己以肯定的自我概念(2)在观察学习中确定的自我认识(3)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自我意识6.什么是网络综合征?答:是玩互联网成瘾所致的症候群,初时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以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多表现为平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7.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哪些特点?择偶标准的理想化、恋爱行为的公开化、恋爱的低年级化、恋爱的自我中心化、恋爱态度的轻率化、恋爱结果的非现实化、性观念变化的显性化、新的恋爱方式的产生8.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9、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答: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又名疾病臆想症.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10、如何消除考试焦虑?(1)认真复习,充分备考(2)增强考试的自信心(3)形成考试的正确认知评价(4)学习必要的应试技能11、心理咨询具有哪三方面的功能?(1)解除紧张应激压力,进行心理按摩;(2)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3)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12.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2)理想性与现实性(3)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5)情绪冲突13、心理发展的条件有哪些?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②社会环境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学校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④实践活动和自觉能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bfa8eaaeaad1f346933f74.png)
二、简答题第二章知觉1、特征说与原型说的区别和联系特征说所强调的特征,不管它在长时记忆中的编码形成是怎样的,其地位和作用看起来类似模板说中的模版。
Anderson(1980)指出,这种特征似可看作微型模板。
特征是一种局部的部件模板。
特征说不同于模板说,特征说具有一定的优点:A、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就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它细节,避开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B、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模式中,必然要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
C、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进行识别,这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2、模式识别的一般特征分析模型他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也即抽取刺激有关的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在一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取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这就是一般特征分析模型。
3、“鬼城”模型这个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
第一个层次是由“印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
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
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负责一个模式,它们都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特征时,他们就会喊叫,发现得越多,喊叫声也越大。
最后“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
第三章注意4、中枢能量理论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源或资源,用这种能源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称为中枢能量理论。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c8fb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e.png)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按信息加工观点,记忆是什么?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简述三段论推理中换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Chapman、Ceraso、Provitera等人认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所犯的错误不是“气氛效应”造成的,而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他们的看法称作换位理论。
依照这个理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为逆转亦真,对一个特称否定前提也是这样。
这样就会发生推理错误。
换位理论说明三段论推理包含逆转或换位分析。
问题解决阶段有哪些?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
第四阶段,检验假设。
思维过程,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
什么是排列问题?一种问题类型。
给予所需的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
简述过滤器模型的内容?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提出。
在他看来,整个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
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地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
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
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为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
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鸡尾酒会效应是指什么?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03c451bb68a98270fefa5e.png)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简答题12.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时应遵循的策略?性有哪些?)解释和说明。
(1)描述和测量。
(2(1)及时复习。
(2)合理地分配复习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预测和控制。
(3时间。
如果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2用集中复习;如果时间较长,分散复习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效果较好。
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开始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意识状态包括:性、颜色恒常性以后可以长一些。
)白日3)睡眠与梦。
(2)催眠。
((1(3)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4)梦和幻想。
13.感觉通道的特性、一定时间内事件发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意识的作用:作用?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人的兴趣和动机)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1(表象: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8.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中出现的关于某事物的形象。
即不仅表象是在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2()视、嗅、触、味等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表象的作用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
心理学家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3)(1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单眼线索2)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
)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4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在其范围之外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14. 想象有哪些功能?挡、纹理梯度。
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2023年心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心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ae1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2.png)
2023年心理学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关于认知心理学理论,以下哪个描述不正确?A.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思考、记忆和知觉的过程及其机制。
B. 认知心理学包括计算机模型及神经生物学视角,从而解释认知现象。
C. 认知心理学包括感知、思维、记忆和语言等领域。
D. 认知心理学主张所有人的思维过程都是相同的。
2. 下列哪个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群体思维B. 立场形成和态度变化C. 个体心理学D. 社会影响3. 以下哪个不是临床心理学治疗方法?A. 认知疗法B. 测谎机C. 行为疗法D. 心理动力学4. 以下哪个代表了对认知失调的影响?A. 善恶评估的简化B. 情绪峰值的衰减C. 吸着眼泪清理鼻涕D. 不关注不重要的信息5. 下列哪个不是神经心理学领域的内容?A. 神经系统如何影响行为B. 描绘感知发展过程的模型C. 认知和记忆缺陷的脑机制D. 神经系统如何影响社会行为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解释“表征”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及其对研究的贡献。
答:表征是心理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们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印象或者说是精神中的对外部信息的映射。
表征理论认为人类获得信息的能力源于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因此,表征理论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请描述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和行为如何与遗传和环境互动。
答: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和行为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个人都有固有的基因,但环境也会对人的思考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体现在基因中。
因此,现代心理学观察到人类的思考和行为是基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
3. 解释关于工作记忆的经典实验——数字记忆范式。
答:数字记忆范式是一种心理学实验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工作记忆能力。
实验要求参与者在记住一些数字后回答问题。
实验任务通常是满足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参与者必须通过听、看或者感知其他渠道获取数字信息;接着,参与者需要将这些数字保留在自己的意识中;最后,参与者需要在不超过30秒的时间内回答与这组数字相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答题
第二章知觉
1、特征说与原型说的区别和联系
特征说所强调的特征,不管它在长时记忆中的编码形成是怎样的,其地位和作用看起来类似模板说中的模版。
Anderson(1980)指出,这种特征似可看作微型模板。
特征是一种局部的部件模板。
特征说不同于模板说,特征说具有一定的优点:
A、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就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它细节,避开
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B、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模式中,必然要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
C、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
进行识别,这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2、模式识别的一般特征分析模型
他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也即抽取刺激有关的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在一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取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这就是一般特征分析模型。
3、“鬼城”模型
这个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
第一个层次是由“印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
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
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负责一个模式,它们都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特征时,他们就会喊叫,发现得越多,喊叫声也越大。
最后“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
第三章注意
4、中枢能量理论
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源或资源,用这种能源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称为中枢能量理论。
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受制于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个人的长期倾向也起作用。
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
中枢能量理论可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两个作业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映选择模型的对立。
但该理论所主张的资源分配是着眼于过程的整体的,没有深入到过程的内部,而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却是着眼于过程内部的加工的阶段的。
尽管中枢能量理论能在某种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但却不能抹掉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的可能性。
第四章记忆结构
5、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
对于系列位置效应,主张两种记忆说的人给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以新的解释。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不是一个单一的曲线,而可分为两部分,反映着两种记忆。
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曲线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合组成另一部分,它反映着长时记忆。
结尾部分的记忆成绩之所好,是因为这些项目正保持在短时记忆中(近因效应所涉及的系列刺激结尾部分的项目数正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吻合)。
对于首因效应,两种记忆说认为系列起始部分比中间部分保持较长时间,可以得到较多的复述,因而比中间的部分回忆成绩好。
第七章表象
6、Metzler有关心理旋转连续性的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两个图像不是同时呈现的,而是先呈现其中一个(刺激甲),要求被试按照规定的方向(顺时针的或逆时针的)对甲的表象进行旋转,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呈现另一个图形(刺激乙),让被试作出两图形“相同”或“不同”的判断。
实验的关键在于刺激乙在什么时候呈现,Metzler在实验中使刺激乙的延缓时间等于两个有一定方位差的图形同时呈现所需要的心理旋转时间。
由于被试事先并不知道要将刺激甲的表象旋转多少度,所以反应时的相对恒定,证明被试不是从一个角度跳到另一个角度,而是进行了经过许多中间角度的旋转。
尽管这不是严
格的数学意义上证明心理旋转的连续性(因为连续的旋转必须扫过所有可能的中间角度),但心理旋转确实扫过一些中间角度,也许从心理现象的角度上可以相对的将心理旋转看成是连续的。
第十一章语言
7、Anderson针对言语产出而提出的三阶段模型
它包含三阶段:
A、构造阶段:依照目的来确定要表达的意思;
B、转换阶段:应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形式;
C、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消息说出或写出来。
这个三阶段模型实际上可以概括那些划分更多阶段的模型。
确定要表达的思想构造阶段
将思想换成语言形式转换阶段
将语言形式消息表达执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