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案
●康定县第三中学曾祥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来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课标指出:任何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旨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生物以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教材以问题和图片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几种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形成以下核心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改变,而在特定环境下存活下来的生物均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过的生物出发、或通过
查阅资料的途径,关注和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此外,本节中关于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探究活动是初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侧重训练学生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不应局限于面面俱到地介绍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环境和生物的关系:即非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1 / 10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活动。
(二)地位和作用
本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学期乃至本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过渡:依据课标和教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二方面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光对鼠妇的影响”探究活动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
控制实验的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理解生物同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5)概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阐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能力目标
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三方面重难点分析
2 / 10
(一)教学重点:
1、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基本观点的建立。
2、探究实验活动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3、培养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探究过程体验,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变量的控制和对照
实验的设计。
2、实验结果的分析。
3、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破解策略】通过对重难点的确定与分析,本堂课采取的破解策略有:1. 借用唐诗《春夜喜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重点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课本P“生物因素”相关内容,再通过展示三张教12学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②“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3.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探究,展示实验结果;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达到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目的。(以上策略在“教学设计过程详细介绍).
第四方面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对生物和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但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比较欠缺,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控制课堂的教学秩序。
第五方面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并选出小组长。
(2)实验前1或2天,每小组捉10只鼠妇,并在实验室饲养。
3 / 10
(3)设计实验用具,制造能造成阴暗和明亮、干燥和湿润的实验用具。
第六方面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一)教学模式: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整合——评价”教学模式。
(二)教法:在教法中,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法:在学法中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发现、交流的学习方式。
第七方面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本课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回顾在上节课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生物?由这个问题的回答引出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然后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从生物圈的概念可以看出生物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向学生提出“生物和环境有什么关系?”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1.让学生欣赏视频《晏子使楚》,然后提问为什么“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地。”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橘在淮南是橘,在淮北是枳”?在师生讨论出是水土对橘的生长造成的影响后,再把知识进行延伸:这段话中所指的“橘”和“枳”是生物,“水土”借代的是
环境,最后师生总结出“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活”。
2.让学生观察课本p13页“小麦田示意图”,让他们分析小麦的生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老师有意识地用不同的颜色来板书,把这些因素分为两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4 / 10
因素”这两类。在此基础上再把只是进行延伸,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3.教师举例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由此来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再举例“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来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第二个环节是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教学环节(二)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模块
第一个教学模块是
模块一:尝试探究
通过提问“非生物因素除了会影响植物的分布,会不会也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让学生给大家介绍出自己是怎么捕捉到鼠妇的来调动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