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醉翁亭记》说课稿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的:一背诵全文。
二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同时能够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拟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二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教师提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方法:出示卡片或小黑板。
滁()壑()琅琊()潺()酿()僧()辄()霏()暝()朝()而往伛偻()洌()蔌()射者中()弈()觥筹()翳()△学生试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
(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说明]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
以上学生已经听读了两遍,自己读了两遍,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了一些。
本文语言浅易,熟读利于疏通全文大意。
三疏通全文大意。
△二人小组,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自学能力。
设立二人小组,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集体解决疑难方法:二人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答。
学生们都解决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林壑尤美(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4)山间之朝暮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说课稿(1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说课稿 (13)一.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名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这篇文章以作者游醉翁亭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在教材中,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山水田园”,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作者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文前面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背景知识。
本文后面还设置了“阅读与鉴赏”、“古诗文积累”等板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理解古文的大意。
但是,由于《醉翁亭记》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
另外,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能了解不多,这也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欣赏古代散文的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使用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介作者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查看注释和译文。
醉翁亭记说课稿(精选4篇)
醉翁亭记说课稿(精选4篇)篇一:醉翁亭记说课稿篇一一、整体设想:“课标”要求文言文的教学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初步感知;然后,在独立理解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和全班探讨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许多值得探讨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以“醉”字为切入点,把“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最终进行归纳背诵,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实力和朗读实力的培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达到培育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和初步赏析文言文的实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并尝试写作。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三、教法学法本课主要采纳朗读法、探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生初二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驾驭了肯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简单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即“也”“而” 的运用,简单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翻译、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纳集中编排方式,且全部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爱好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另外,初二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样至关重要,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在“提高学生阅读实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醉翁亭记说课稿1一、整体设想本文是一篇喜闻乐见的文言山水游记,因此我们的教学之中必定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律,即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读——诵——译——析——品)和山水游记教学的一般规律(景物特点→人物活动→情怀抒发)。
而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它是采纳的是在固定的空间(醉翁亭及其四周)里通过时间(朝暮)和季节(四季)的变换来写景抒怀,示意了人物活动的常常性,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怀得失、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我们将在3611高效课堂的模式下来绽开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去感受作者的情怀,揣摸本文的主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重点课文,也是中考的必考篇目。
这是继《小石谭记》、《岳阳楼记》之后选入的第三篇写景抒怀的古代散文,它对学生的文言阅读实力的提高、文言实虚词和积累、文言句式的剖析和进一步理解相识借景抒情写作方法有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积累“诸、壑、尤、蔚然、翼然、辄、寓、而、也”等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实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雅人生的品位与志趣。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教学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五、学情分析文言文一直是大家较为头痛的东西,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是学生的老大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需给学生比较更加精细化的翻译和背诵指导、更能激起学生爱好的方法,才能保证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如期完成。
六、教法与学法基本教法与学法参照我们的36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依据不同课型敏捷运用。
在此基础上还有下面几点提示:1、诵读法:文言文必需能过大量的朗读来完成课文的背诵与语感的培育。
在详细的诵读过程中要以老师或录音范读为先、然后通过默读、齐读、小组竞赛读、男女生竞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对文章烂熟于胸。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醉翁亭记》是写景抒情、文质兼美的传世之作,教材所选的《岳阳楼记》则是千古传颂的散文名篇,领略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能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理解本文写景叙事的方法,感受正衬和陪衬手法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描写四季的句子;学习“也”、“而”在句子中的用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写景的方法,四季描写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说教法与学法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醉翁亭记》,读了多少年《醉翁亭记》,却常读常新。
今天,我们第一个教室中的所有人在认真阅读之后,亦会反复诵读之后,获得新的认识,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美的作品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心领神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这些话告诉我们诵读是最好的教,按本色读;在诵读中识文谈出感悟。
提供阅读背景音乐,让学生从音乐中准确地把握感情基调。
在自由朗读时扫清障碍后作齐声朗读,接着抽读;最后闭眼听配乐录音朗读想象情景作个体感悟交流。
将“秀才读得老和尚的嘴”的感觉去掉。
与作者欧阳修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此时学生心中已蓄满了情感待释放)在学生个体的“心有灵犀”的感悟交流之中产生灵性,在灵性的火花闪现之时作“旁批旁注”。
让感悟能力差的学生得到来自学生群体的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
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自由读写结合,逐步提高读写能力,让学生整体感知了全文后蓄足了再读全文的念头。
完成第一次教学高潮。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说课稿(1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说课稿 (12)一.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这篇文章以作者游历醉翁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和游人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在教材中,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同时,本文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但是,对于《醉翁亭记》这样的古代散文,学生可能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比如古文中的一些词汇、句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文章中的美,培养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诗意,感受文章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朗读、讨论、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课文学习,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引出本文的学习。
2.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大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
文章以醉翁亭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游览醉翁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生动,富有诗意,是古代游记文学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所了解。
但本文的语言优美,句式复杂,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解读古文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景色和情感。
4.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6.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课文的景色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7.总结拓展:总结本文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对游记文学的了解。
8.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游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多为古代写景记游的名篇。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以“醉翁”自称,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句式灵活,而且在写景、叙事、抒情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一篇值得深入品味和学习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同时也能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在理解和欣赏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深层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八年级《醉翁亭记》说课稿
八年级《醉翁亭记》说课稿八年级《醉翁亭记》说课稿2020-05-18八年级《醉翁亭记》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
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
抓住“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说教法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文章,所以务必体会文章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
由于文章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在醉翁亭游玩时的所见所闻。
文章以醉翁亭为背景,描绘了山水的美丽、自然的和谐、人生的短暂和逍遥的价值,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有所了解。
但是,本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
此外,本文的意境和哲理较为深刻,需要学生仔细品味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的翻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的翻译。
2.文章意境和哲理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感受文章的意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感受文章的意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僻词汇和理解难点句子,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4.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要点和思路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这篇文章以作者游醉翁亭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滁州地区的美丽风光和民间风情,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文章笔触细腻,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幽默和谐趣,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句式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由于《醉翁亭记》的语言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表达方式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热爱,对人民生活的关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文中某些句子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山水风光和民间风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出疑难句子。
3.讲解:针对学生标出的疑难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6.拓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在感受古人笔下的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描绘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在山林中与民同乐的情景,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言文佳作。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的文意。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乐”字的内涵。
(3)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上册12《醉翁亭记》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3.指点学生朗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 成诵。 4.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5.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 “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1.精读第2段,说说它的内容、层次和写法。
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及四季的不同风景,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 层。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 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风景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 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照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特殊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 景。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风景,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 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风景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 抱负。
2.思考:本文环绕哪个字进行构思,并根据其对应的哪两句话进行内容 叙述? 明确:“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
板块五、精读课文 1.思考:本文环绕哪个字进行构思,并根据其对应的哪两句话进行内容叙 述? 明确:“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这段总写醉 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欧阳修 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 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 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通用6篇)
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的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
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
抓住“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说教法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0篇)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0篇)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学安排]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庆历四年。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师:非常正确。
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风格清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代散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同时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3)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醉翁亭记语文说课稿(推荐5篇)
醉翁亭记语文说课稿(推荐5篇)第一篇:醉翁亭记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是作者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
《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
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与民同乐的思想。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2、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为了发避免复习课死气沉沉的现象,防止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复习的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碰到疑难,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
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采用必答题的形式,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进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文言文的复习落到实处,避免花架子。
对于文章主要内容、主题的把握、写作手法的运用,采取学生分组互相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设计的问题,老师事先提出要求:1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两道。
(这里重点是对文章名句的积累与运用)2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理解的问题2道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的题1道。
(这里主要是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确立为:重点为: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二、说教法本课主要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结合小组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醉翁亭记》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Drunken Pavilion" said less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醉翁亭记》说课稿
下面是《醉翁亭记》说课稿,仅供参考!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醉翁亭记》,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醉翁亭记》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是既《岳阳楼记》之后选入第二篇写景抒怀的古代散文。
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出太守与民同乐图,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学生通过《岳阳楼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游记散文综合运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的写法,激发起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想继续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再结合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②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就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文言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概括和赏析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学生的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浓,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文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但个别语句晦涩,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诵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品味语言,把握意境是本课重点;由于写作年代久远,加上文章表达主题的方式含蓄深沉,因而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是本文教学难点。
2、这篇文章拟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诵读体验”“四边对话”“合作研讨、比较阅读”是我上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
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
1、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4、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5、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五、板书主要抓住“乐”这一文眼,通过不同人不同形式的乐的对比,揭示与民同乐这一主题来设计,力求直观、简
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六、教学流程
㈠、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无数蕴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
说到安徽,大家在赞叹黄山的同时,可不要忘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曾经令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迷醉,因此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雅号,那么,这是什么地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醉翁”一起去领略醉翁亭的风采吧。
(简介作者)㈡、诵读,整体感知
1、用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同时展示一幅醉翁亭的风景风俗画,听配乐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画面。
朗读完毕,教师以第一段为例,说明这“也”“而”的语气和读法。
2、自读课文,两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读破句;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具体方法:一人读书,一人发现读音、语气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来,两人都拿不准的地方借助注释词典,讨论统一意见,要边读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画面。
3、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4、再听课文录音,体会“也”不同语气和“而”轻重音的不同,最后全班齐读。
㈢、合作,疏通文意
1、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
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4、要求学生就一词多义、成语、常用词语,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
㈣、品味,领会意境,突出重点。
1、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醉”的双关义,学生可以很快明白其中的一个意思:被美景陶醉。
2、布置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然后用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它写出了的美景。
(通过这个环节,是想抓住本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品味语言,领会意境,为把握文章主旨作铺垫。
在学生找到某些美景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此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
㈤、探究,理解作者旷达情怀,突破难点。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文章写了哪几种乐?其中谁的乐境界最高?为什么?请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3、太守究竟在“乐”什么呢?他的醉翁之意究竟在哪里?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这一环节设计循序渐进的几个问题,是想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挖掘作品的现实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突破难点,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㈥、齐声背诵《醉翁亭记》,把感情融入其中。
㈦、作业:从内容、语言、抒发的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选择你能把握的角度,比较《岳》《醉》的异同。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通过比较阅读,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扩大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