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分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分析及教案(共5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分析及教案(共5课时)一、第一课时:整数运算和三角形教材分析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整数运算和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通过知识点的复习和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整数运算和三角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1.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3.能够熟练解决与整数运算和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步骤1.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规则,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运算练习。
2.复习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辨认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并总结特点。
3.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课时: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围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展开,这是数学上册中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时的复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掌握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1.复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教授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具体计算方法。
3.给学生提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第三课时: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换算教材分析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的换算是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工作,也是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大重点知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1.复习常见的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
2.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熟练进行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的换算计算。
教学步骤1.复习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的常见换算关系。
2.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原理。
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换算练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第四课时: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是数学上册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通过本课时的复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收集方式和统计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数据的搜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
2. 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重点1. 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3.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就是本次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复习”和“练习”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学生问题的重要时刻。
以下是对这两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复习环节复习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为后续的练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它可以是一个角的顶点。
3)它可以是一条线段的端点。
4)它可以是一条直线上的点。
二、知识梳理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但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2.角的定义和符号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3.角的度量和量角器的使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量角器是用来度量角的工具。
量角器的使用步骤: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外读度数,内外要分清。
4.角的分类角可以分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5.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上找到所需角的度数,在射线上标记出来。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三、巩固练1.用量角器度量下列角的度数。
1)∠ABC (2)∠DEF (3)∠XXX2.画出下列角。
1)65° (2)120° (3)30°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了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角的定义和符号,角的度量和量角器的使用,角的分类,以及画角的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巩固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将其归类为线或角的知识。
直线的概念射线的延伸性质角的度量单位画出一个角的方法线段的两个端点平角和XXX的定义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角的三个部分的名称线: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角:角的度量单位、画出一个角的方法、平角和周角的定义、角的三个部分的名称2.填空题:过一个点可以画出________条射线,过两个点可以画出________条直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避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
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
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0.1+0.1+0.1+0.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 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 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整数的乘除法、分数的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画图分析、逻辑推理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乘除法、分数的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1)整数的乘除法: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等方式,复习整数的乘除法。
(2)分数的乘除法: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等方式,复习分数的乘除法。
(3)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等方式,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3. 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复习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计数与比较、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零和正整数的关系等知识点。
2.计数与比较:包括数的比较、多数之间的比较、多数之和的大小等知识点。
3.加减法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等知识点。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时配合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在练习时,教师会在黑板上演示解题方法,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并指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讨论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和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
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次课程的重点。
2. 复习数的认识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复习计数与比较教师讲解数的比较和多数之和的大小,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计数和比较的理解。
4. 复习加减法运算教师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将加减法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并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小数、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5. 教学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学效果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相符,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合理,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在于,本次课程的学习时间较短,着重内容略多,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时间,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方案及教案一、复习指导思想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学问进展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稳固数概念,进步计算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开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实力进步的胜利体验,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的。
1、查漏补缺通过对根底学问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相识,使所学的学问内化为学生的学问素养。
使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理解由感性相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相识上来。
2、敏捷解题,进步综合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学问进展分类、整理,扶植学生找出各学问之间的联络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好的学问体系。
到达举一反三、能综合、敏捷地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应用数学实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留意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育,开展学生逻辑思维实力。
4、养成学生仔细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内容:1、数及代数第一单元、大数的相识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图形及几何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统计及概率第六单元、统计4、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合理支配〕三、复习目的: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学问有进一步的相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构造;2.进一步稳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进步用计算器进展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究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相识;3.驾驭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相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驾驭统计的根本学问和方法,并能依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进步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包括整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
2. 巩固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熟练运用简便计算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 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 实施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按照教材顺序,逐个讲解本单元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3. 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相互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等。
3.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照课本,查漏补缺。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要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大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1、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2、指名汇报所学内容:生1: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生2:我们学习了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复习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哪些规则?(4)学生反馈。
(5)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课件出示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规则)(6)做一做:A、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一个十二位数呢?B、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14320030000 353087030431C、读出下面的数。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D、写出下面各数三亿四十亿八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设计意图]学生说学过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紧跟着把读法和写法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这样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数的数值。
2. 能够掌握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3. 能够认识千位以内的数,如:1000、200、30等。
4. 能够初步理解“几百”、“几十”等表达方式。
5. 能够认识数字“0”和“1”。
二、教学重难点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举例子、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一些数,并请多数学生报出结果,引导其自行总结规律。
3. 正确读出3位数引导学生正确读出3位数的数值,如:156、450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
4. 会读千位数介绍千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读出如1000、3480等数,并且帮助学生通过练快速掌握千位数的读法。
5. 探究“几百”、“几十”介绍“几百”、“几十”这类表达方式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辅助理解和记忆,如:游戏、图片、数字卡片等。
6. 认识数字“0”和“1”介绍数字“0”和“1”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其代表的意义,如:0个单位、1根勺子等。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上出的练题,复千位数的读法,巩固方法与技能。
五、板书设计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3. 千位数的记忆和惯。
4. “几百”、“几十”的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较弱,难以较快地掌握知识点,明确了后期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和整理及复习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和整理及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梳理第三至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三单元:角的度量2.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3.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等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一)第三单元:角的度量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名称,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新课(1)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角的分类。
(3)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教学新课(1)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学新课(1)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及性质。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方法。
(3)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除法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教学新课(1)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3)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五)整理及复习1.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第三至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巩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问题解决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四年级上册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难点:对一些概念、运算规则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运用实例讲解法,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复习四年级上册所学知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准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实例、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和复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四年级上册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如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分析。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
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
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
“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
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分单元表格式教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 543÷90≈ 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读题分析后,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复习教案03 教学设计 名师教学教案 (2)

梳理角的度量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敎學过程
敎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节
敎學内容
敎學方法
一、 设疑自探
1、 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三单元。板书课题:角的度量整理和复习。
2、 请同學们回顾本单元的内容,你都學会了哪些知识?
预设:(1)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怎样度量角?
第3单元角的度量
复习敎案
课题
第3单元角的度量整理与复习
敎學
目标
1、通过对角的度量这个单元内容的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澄清平时學习中“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认识,使學生深刻理解、掌握各部分知识以及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學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學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學生主动整理和复习的意识。
3、在學习的过程中,将所學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感受数學知识的应用价值。
板书
设计
达标
检测
判断
(1)、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 )
(2)、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4)、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敎學
反思
2、學生汇报后敎师重点强调:
(1)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可以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度量。
(2)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②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角可以分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
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X|k |b| 1 . c|o |m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
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
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X|k |b| 1 . c|o |m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X k b 1 . c o m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1:X k b 1 . c o m
3、笔算乘法2:
4、笔算乘法3:
5、行程问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6、积的变化规律: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乘法估算: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一:“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直线A的平行线是直线B”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图二:“直线A和直线B相互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点C是垂足。
”
2、画垂线:
①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w w w .x k b 1.c o m
②例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
③例三: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所画线段哪个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3、画平行线:
①例一:怎样画平行线?
答: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②例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特点?
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新|课|标|第|一|网
③例三:怎样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因此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
小结: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4、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X k b 1 . c o m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梯形: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
2、估算除法:X|k |b| 1 . c |o |m
3、笔算除法:
例一: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别给几个班?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
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
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
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例二: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例三:(1)售货员给顾客21本书,顾客付了84元,那一本书多少元?
(2)我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书,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例四: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让你,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例五:(1)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呢?X k b 1 . c o m
例五:(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1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1 位数,如果前1 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X k b 1 . c o m
第六单元【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培养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问题。
正确解决因贺卡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