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标本采集 送检及处理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精选ppt
18
骨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部位:骨髓穿刺法从髂骨采集标本。 采集时间:在用药前、发热初期或高热期
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远 高于血液培养
精选ppt
19
二、尿液标本的采集
精选ppt
25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4 、小儿收集包:对于无控制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 包收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 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 才有意义。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 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 留取尿液进行复查。
精选ppt
26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精选ppt
30
粪便标本的采集容器
一次性无菌便盒
精选ppt
31
粪便标本采集时间
1.采样原则 腹泻病人应在急性期采集 (3天以内),以提高检出率,亦最好在用 药之前。 2.沙门菌感染 肠热症在2周以后;胃肠炎 病人在急性期,早期采集新鲜粪便
精选ppt
32
粪便标本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法 自然排便后,挑取其脓血、粘液部分2-3g,液 状粪便取絮状物2-3ml,盛于灭菌容器内或保存液中送检
精选ppt
20
尿液标本的送检指征
1 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 肉眼脓尿或血尿; 3 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和/或亚硝酸盐阳性; 4 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 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精选ppt
21
尿液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尿液标本留取容 器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一、标本采集1.采集时机:采集标本应在疾病出现初期进行,避免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2.采集部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采集,一般可根据症状、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3.采集方法:采集标本时应采取无菌手法,使用无菌采样器材,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标本储存条件: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若无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则应储存在合适的条件下,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标本送检1.标注采集信息:标本送检前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标注病人信息、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等必要的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2.冷藏和运输:对于易变质的标本,如粪便、尿液等,应冷藏并尽早送达实验室;对于其他标本,应采取适当的保存和运输方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细菌的生存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标本处理1.标本处理前的准备:在对标本进行处理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如标记标本编号、记录标本类型、检查标本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2.标本处理方法:根据标本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深部标本(如脑脊液、关节液等)应优先进行细菌涂片、培养等方法,浅部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等)可直接进行细菌培养。
3.标本处理的时间:不同类型的标本处理时间有所不同,但一般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细菌在标本中的生长和污染。
四、标本保存1.标本封存:处理完的标本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进行标注,并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标本保存时间:保存标本的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标本的特性来确定,如对于一些常见的标本,如尿液、粪便等,一般保存时间较短,而对于其他一些特殊标本,如组织标本等,可保存更长时间。
总之,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的正确遵守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医务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加强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标本采集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对于临床诊断、疾病防控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采集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标本的保存与运送。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及时性:微生物标本采集应在患者出现症状或怀疑感染微生物时尽快进行,以便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2.无菌操作: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标本,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适量:采集的微生物标本应足够进行所需检测,同时避免过量采集,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适。
4.适宜的标本类型: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感染部位以及检测目的,选择适宜的标本类型。
5.标本标识:采集的微生物标本应进行清晰、准确的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1.皮肤、黏膜表面:使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注射器,轻轻擦拭或抽取皮肤、黏膜表面的分泌物。
2.血液: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静脉血,避免皮肤消毒剂污染。
3.呼吸道标本:采用无菌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咳痰患者应采集清晨第一口痰。
4.尿液:采集清洁中段尿,必要时可采用导尿术。
5.粪便:采集粪便标本时,应避免粪便与尿液混合,采用无菌容器。
6.生殖道分泌物:男性患者采用无菌拭子采集尿道口分泌物;女性患者采集宫颈分泌物。
7.组织标本: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感染部位的组织,放入无菌容器。
三、微生物标本采集注意事项1.采集前准备: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以及采集部位,确保采集时机适宜。
2.消毒:采集部位应进行充分消毒,避免污染标本。
3.避免污染:采集过程中,避免触及非无菌部位,确保无菌操作。
4.采集量:根据检测需求,采集适量的标本。
5.标本保存:采集后的微生物标本应尽快送检,无法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妥善保存。
四、微生物标本保存与运送1.温度: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保存温度。
一般而言,细菌标本应在4℃保存,病毒标本应在-70℃保存。
2.时间:微生物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如无法及时送检,应按照相关规定保存。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摘要: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采集方法3.采集容器4.无菌操作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及时送检2.保温和冷藏3.防止污染四、标本的处理和检验1.标本的处理2.标本的检验五、结论正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微生物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这些标本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包括:1.采集时机:采集标本应在患者出现症状时进行,如发热、咳嗽、腹泻等,以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采集方法:采集标本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不同类型的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如血液采集应使用无菌针头,尿液采集应使用无菌容器等。
3.采集容器:采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无菌容器,防止污染和渗漏。
4.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包括:1.及时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细菌繁殖和死亡。
2.保温和冷藏:对于需要冷藏的标本,应置于适当的温度环境中,以保持标本的活性。
3.防止污染:运送过程中应避免标本的污染,如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使用专用的运送工具等。
标本的处理和检验包括标本的处理和标本的检验两个步骤。
标本处理包括标本的分类、分离、纯化等操作,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本的检验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之,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
,
目录
确保标本质量
采集标本前,确保无污染
采集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送检过程中,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避免交叉感染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的重要性: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
采集标本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采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送检过程中,应使用密封容器,防Fra bibliotek标本泄漏,造成交叉感染
反馈:微生物培养结果报告需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以便医生根据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结果分析:微生物培养结果报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结果追踪:微生物培养结果报告需要追踪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标本质量不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采集方法不当,如未使用无菌操作、未使用正确的采集工具等
考虑微生物生长环境,选择适宜部位
避免损伤,选择安全部位
掌握采集时间
采集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长周期和特性,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
采集频率: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检测需求,确定采集频率
采集环境:选择合适的采集环境,避免污染和干扰
采集工具: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保证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采集前准备: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采集后处理:立即放入无菌容器中,密封保存
送检过程中: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避免污染和破损
采集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源,如皮肤、衣物等
确保标本新鲜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
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避免破损和污染
使用合适的保存液,如生理盐水、福尔马林等
送检过程中保持低温,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一、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基本原则1.标本来源与采集部位临床微生物标本主要来源于患者体内的各类体液、组织和生物材料。
采集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创伤、手术部位等。
采集时应选择感染灶、病变部位或易感部位,以确保标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采集工具与消毒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使用无菌、一次性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不会引入外来微生物污染。
消毒方法可选用高温、高压、化学消毒剂等。
3.采集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集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
(3)消毒:使用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4)采集:根据不同标本类型,进行相应操作,如穿刺、刮片、抽取等。
(5)封装:将采集完成的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密封,注明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日期等。
二、临床微生物标本运送基本原则1.标本容器与标记运送微生物标本时,应选用防漏、耐压、易保存的容器。
容器表面应清晰标记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标本类型等,以便于实验室接收和处理。
2.运送条件与时间要求微生物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标本容器密封,避免剧烈晃动,确保标本质量。
3.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夏季高温时,可采取冰袋降温措施,防止标本变质。
(2)注意标本容器不离手,避免摔碎或泄露。
(3)如需长途运输,应采取适当包装,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三、标本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检测方法、室内质量控制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标本接收与处理实验室接收标本时,应核对标本信息,检查标本容器、运送条件等。
对标本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并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处理。
3.室内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质控品的检测、方法比对、仪器校准等。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采集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集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经消毒处理的工具和容器,确保采集过程不会引入外来微生物污染。
2. 标本采集要及时:一般来说,微生物标本应在病情出现或患者就诊后尽快采集,以确保标本中的微生物不会失活或过度增殖。
3. 采集要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和方法: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感染,需要针对不同的组织、液体或体表进行采集。
采样时应遵循临床指南,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和方法。
4. 采集要足够数量:为了保证对病原体的准确鉴定和敏感性测试,采集的标本应足够数量。
采集过程中,避免采样物与采集容器外部环境的交叉污染。
5. 保证采样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采集的标本应保持完整,避免在采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造成微生物失活或污染。
对于需保存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的标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稳定性。
6. 标本运送要符合规定:标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运送过程中应避免温度变化、震荡和倒置等可能影响标本稳定性的因素。
运送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7. 运送要有标志和单据:标本运送时应进行明确标识,并附上相应的单据,包括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部位、采样者姓名、患者姓名和病历号等信息,以确保标本能够被正确识别和追踪。
总的来说,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是确保标本的无菌、完整和稳定性,遵循正确的采集方法和运送规定,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有:
第一,要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和避免污染。
第三,标本采集之后,要立即送到实验室,床旁接种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第四,尽量的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这样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一些。
第五,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要立刻送检。
第六,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不要使用消毒剂。
第七,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第八,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要做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然后判断是感染菌和定植菌。
第九,对分离到的病菌,要做药敏实验,提倡分级报告和现实报告。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
4
严格无菌操作
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临床疑似感染的患者, 必须先采集微生物标本送检, 再使用抗菌药物进
行治疗。
2.无菌部位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 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需要清除正常菌 群和定植细菌才有意义。
应尽量送检无菌部位的标本, 尤其是血培养。有菌部位标本应避免 “正常菌群导致标本的污染”。人体很多部位, 如下呼吸道(痰液标本)、 鼻窦、皮肤伤口等处的正常菌群极易污染标本。因此, 从这些部位采集标 本, 要尽可能降低这些部位正常菌群或定植细菌对标本污染的可能性。有 菌部位的标本不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标本。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
总则
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 而正确的病原学 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因此, 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 送, 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 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微生物标本采集 基本原则
1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无菌部位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 有菌部位采集的标
粪便标本采集法
1.自然排便法
患者在干燥清洁便盆(避免使用坐式 或蹲式马桶)内自然排便后, 挑取有 脓血、黏液部分的粪便2-3g(液体粪 便则取絮状物1-3ml)放入无菌便盒 内送检。若无黏液、脓血, 则在粪便 上多点采集送检。此为常规方法。
2. 直肠拭子法
用肥皂水将肛门周围洗净, 将占有无 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插入肛门4-5cm (儿童为2-3cm)。棉拭子与直肠粘 膜表面接触, 轻轻旋转拭子, 可明显在 拭子上见到粪便。将带有粪便标本的 棉拭子插入运送培养基, 立即送检。 本方法仅适用于排便困难的患者或婴 幼儿, 不推荐使用拭子做常规标本。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一、我院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1.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我院总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不低于7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等,应标明标本种类,并立即送检。
6.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中段尿培养的标本应用专用的无菌尿标留取(在仓库领取)。
静脉导管、胸腹水,脑脊液等到细菌室取无菌试管留取。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方法1.血液与骨髓①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脉点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
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一10ml,婴幼儿l一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5: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④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l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多次多部位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⑥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 作增菌培养。
2.尿液①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10ml,0.5小时内送检。
②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
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以微生物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采集标本,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确定采集标本的类型和数量。
2.告知患者采集标本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可能的不适和风险。
3.准备好采集工具和消毒液,保证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二、采集标本的基本原则1.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方法,避免污染和误诊。
2.采集前要进行局部消毒,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3.采集标本时要避免空气污染和手部污染,保证标本的纯度和可靠性。
4.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变质和误诊。
三、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1.血液标本采集方法: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针头,按照规范的采血程序进行采集。
注意事项:采集前要进行局部消毒,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采集时要避免空气污染和手部污染,保证血液的纯度和可靠性;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避免血液变质和误诊。
2.尿液标本采集方法:让患者用清洁的容器收集中段尿液,避免污染和误诊。
注意事项:采集前要告知患者正确的收集方法,避免尿液污染和误诊;采集时要避免手部污染和空气污染,保证尿液的纯度和可靠性;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避免尿液变质和误诊。
3.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方法,如咽拭子、鼻拭子、痰液等,按照规范的采集程序进行采集。
注意事项:采集前要告知患者正确的采集方法,避免误诊和污染;采集时要避免手部污染和空气污染,保证标本的纯度和可靠性;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变质和误诊。
4.皮肤和软组织标本采集方法: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方法,如切口分泌物、脓液、组织等,按照规范的采集程序进行采集。
注意事项:采集前要进行局部消毒,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采集时要避免手部污染和空气污染,保证标本的纯度和可靠性;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变质和误诊。
四、采集后的处理和保存1.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变质和误诊。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是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本文将对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一、微生物标本的采集1. 采集工具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使用无菌采集工具,如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无菌拭子等。
采集工具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 采集方法(1)棉签采集法:适用于采集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
将无菌棉签蘸取适量标本,轻轻涂抹于无菌培养基表面,注意避免棉签与培养基接触过紧,以免污染。
(2)拭子采集法:适用于采集皮肤、黏膜等表面标本。
将无菌拭子轻轻擦拭采集部位,将拭子置于无菌培养基中,轻轻按压使标本附着于培养基表面。
(3)注射器采集法:适用于采集深部组织、关节液等标本。
将无菌注射器刺入采集部位,抽取适量标本后,将注射器置于无菌培养基中,拔出活塞使标本流出。
3. 采集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标本污染。
(2)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对标本的挤压,避免细胞破裂、毒素释放等现象。
(3)采集标本后,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病原体死亡或变异。
二、微生物标本的送检1. 送检时间微生物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如无法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4℃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内送检。
2. 送检途径微生物标本应采用专用运送容器,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容器密封,防止标本污染。
3. 标本接收实验室接收微生物标本时,应详细核对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采集部位、采集时间等。
如发现标本不符合要求,应立即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重新采集标本。
4. 标本处理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按照实验室规程进行对标本的处理,包括开盖、分区、接种、培养等。
在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标本污染。
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以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合适的标本选择合适的标本是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第一步,标本的收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最好选择有病灶或炎症的组织或分泌物作为标本。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可选择痰液或咽拭子作为标本;对于尿路感染,可选择尿液作为标本。
此外,在选择标本时还需要考虑采样的时间、部位和方法等因素。
二、正确采集标本采集标本时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分泌物类标本如痰液、尿液等,可采用无菌容器进行采集;对于组织标本如活检组织、切片等,应采用无菌手术器械进行采集。
此外,还需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数量和体积,以保证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三、妥善保存标本采集完标本后,应妥善保存以保持其原有的微生物特性。
一般来说,液体标本应置于4℃冰箱保存,固体标本应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保存标本的容器应具备密封性和无菌性,以防止标本的变质和污染。
四、正确填写标本送检单标本送检单是进行微生物检测的重要依据,正确填写标本送检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填写标本送检单时,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标本类型和采集时间等详细信息。
同时,还需注明临床表现、病史和疑似病原微生物等相关信息,以提供给检测人员参考。
五、及时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专业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以避免标本的变质和微生物的繁殖。
一般来说,液体标本应在采集后的2小时内送检,固体标本应在采集后的24小时内送检。
如果无法及时送检,可使用运输培养基等方法进行临时保存,但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六、保持临床与实验室的密切联系在标本送检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与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检测结果并进行临床解读。
在检测结果出来后,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制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
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1.血培养指针征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一、标本采集原则1.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检验要求,合理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避免检测结果的误差。
2.手部卫生:在采集标本前,进行手部卫生,包括彻底清洁双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3.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和培养基:根据标本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相应的采集器具和培养基。
常见的采集器具有吸管、棉签、刷子等,培养基有血平板、巴氏平板、育苗平板等。
4.标本容器选择: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不同类型的标本选择不同的容器,并正确标注标本信息。
标本容器应保持清洁和无菌。
5.采集部位消毒:采集标本前,需要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菌污染。
消毒可以用酒精棉球或碘酒进行。
6.采集标本量要足够:采集标本时,应确保采集的标本量足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液体标本,应采集适量的标本,避免过多或过少,对于固体标本,应采集充足的组织样本。
7.采集方式:根据标本类型和采集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方式。
例如,对于尿液标本采集,应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早晨采集或随机采集。
8.标本保存:采集完标本后,应及时进行保存。
不同的标本有不同的保存条件,如尿液标本应保存在无菌容器中,放置在冷藏室中。
此外,应避免降低标本的质量,如尽量避免标本被太阳直射等。
二、标本运送原则1.运送时间:将采集的标本尽快送往检验室,以确保标本的新鲜度。
不同的微生物标本有不同的时间要求,如直肠拭子标本应在2小时内送达,尿液标本应在4小时内送达。
2.运送方式:标本的运送要采取合适的方式,以避免标本内的微生物因震荡或温度变化而受到影响。
常见的运送方式有冷藏运送、冷冻运送和常温运送等。
需要密封标本容器,防止泄漏。
3.标本的标识:在运送过程中,应在标本容器上正确标注标本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就诊科室等,并附上标本的项目名称和送检医生的姓名。
4.运送温度控制:不同的标本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应注意控制运送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保持标本的稳定性。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二、标本的处理: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Ⅰ血液及骨髓标本: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1、采血时间及次数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Ⅱ脑脊液标本: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1、涂片检查: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2、分离培养3、报告方式: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Ⅲ呼吸系统标本:一痰标本下呼吸道的痰液是无细菌的,而经口腔咳出的痰带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患者痰标本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有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和军团菌;1、标本的采集时间2、标本采集方法:1 自然咳痰法 2 气管镜下采集法 3 气管穿刺法 4 结核分枝杆菌标本收集法:收集24h痰液以提高阳性检出率;3、涂片检查:1一般细菌涂片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3放线菌及诺卡菌涂片4、培养:1培养标本的选择:应选择粘液痰作涂片;2痰标本培养前处理:用无菌盐水将痰洗涤3次,加入等量的1%胰酶溶液,37oC水浴90min,使痰液均质化后备用;3分离培养5、报告方式:痰标本培养24小时后仅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而无致病菌生长,报告“正常菌群”;查出的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同时报告细菌的量化指标;二咽拭标本正常咽拭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患者标本中查出致病菌提示上呼吸道有细菌感染如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等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微球菌和棒状杆菌等;1、涂片检查先培养后涂片;2、分离培养3、报告方式:同痰标本检查;Ⅳ穿刺液标本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正常穿刺液是无菌的,若从患者穿刺液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该部位有细菌感染;胸腔感染的病原菌以结核分枝杆菌多见;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肠道细菌如大肠挨希菌、粪肠球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多见;心包炎和关节腔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1、涂片检查先接种后涂片2、分离培养:1普通培养 2厌氧培养 3结核菌培养3、报告方式: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报告“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Ⅴ泌尿、生殖道标本一尿液标本中段尿培养加计数对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细菌培养必须结合菌落计数辨别是否为病原菌;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105/ml,提示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肾或膀胱结核等;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伤寒沙门菌等;1、中段尿标本采集法2、涂片检查:1一般细菌及淋病奈瑟菌2念珠菌3结核分枝杆菌3、一般细菌培养:如培养2d无细菌生长,即可弃去;1倾注平板法2平板接种环法3标准接种环法:若定量接种环含量为.001ml,则整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0个,可报告“菌落数>105/ml”;4、特殊培养:1淋病奈瑟菌培养2厌氧菌培养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5、报告方式:培养24h细菌生长,报告“24h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及其菌落计数菌落数/ml和药敏结果;二生殖道标本正常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包括男性尿道口和女性阴道有多种细菌寄生;查见病原菌提示有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大肠埃细菌、变形杆菌等;1、涂片检查:革兰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1普通培养2淋病奈瑟菌培养3阴道加特纳菌培养4报告方式:如查见淋病奈瑟菌、阴道加特纳菌等病原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Ⅵ粪便标本正常情况下肠道中有多种细菌;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1细菌性:产毒素型腹泻、侵袭型腹泻、食物中毒、慢性腹泻;2真菌性;3病毒性;1、标本采集:1自然排便采集;2直肠试子;2、涂片检查:粪便标本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辩是否为病原菌;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涂片检查;3、培养:1沙门-志贺菌培养2致病性大肠埃细菌培养3霍乱弧菌培养4副溶血弧菌培养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培养6真菌培养7菌群失调的细菌学检验4、报告方式:Ⅶ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化脓性感染可由单种或多种细菌引起;常见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梭杆菌和拟杆菌等;1、标本采集:1开放性脓肿和脓性分泌物;2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3封闭性脓肿2、涂片检查:根据形态和染色特点,可报告“查见革兰×性细菌,形似××菌”或报告“未查见细菌”;3、培养:1普通培养2厌氧菌培养3嗜血杆菌及奈瑟菌培养4结核分枝杆菌培养5真菌培养4、报告方式:查见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以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以帮助读者正确进行微生物检测,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一、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在进行微生物检测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
不同的疾病和病原体需要采集不同的标本,以确保能够有效地检测到相关的微生物。
常见的微生物标本类型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刮片等。
二、正确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是微生物检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采集标本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采集前准备:清洁采集部位,避免污染,确保采集容器的无菌。
2. 采集方法: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确保采集量足够。
3. 时间选择:采集标本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通常是在病情发作时采集,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三、适当保存和运输标本采集到的微生物标本需要适当保存和运输,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微生物的活性。
一般来说,应在采集后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保存和运输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控制: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避免标本的变质或微生物的死亡。
2. 容器选择:选择合适的容器保存标本,并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无菌性。
3. 标本信息: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附上标本的详细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四、遵循实验室规范在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时,应遵循实验室的规范和要求。
这包括:1. 填写申请单:正确填写标本申请单,包括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检测项目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交接:将标本交由专业人员接收,并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3. 检测方法:根据实验室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及时获取检测结果在标本送检后,及时获取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在获取检测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结果解读:对于检测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
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
切勿污染环境。
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
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
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2、分离培养
3、报告方式: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Ⅲ呼吸系统标本:
(一)痰标本
下呼吸道的痰液是无细菌的,而经口腔咳出的痰带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
若从患者痰标本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有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和军团菌。
1、标本的采集时间
2、标本采集方法:(1) 自然咳痰法 (2) 气管镜下采集法 (3) 气管穿刺法 (4) 结核分枝杆菌标本收集法:收集24h痰液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3、涂片检查:
(1)一般细菌涂片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
(3)放线菌及诺卡菌涂片
4、培养:
(1)培养标本的选择:应选择粘液痰作涂片。
(2)痰标本培养前处理:用无菌盐水将痰洗涤3次,加入等量的1%胰酶溶液(PH7.6),37oC水浴90min,使痰液均质化后备用。
(3)分离培养
5、报告方式:痰标本培养24小时后仅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而无致病菌生长,报告“正常菌群”。
查出的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同时报告细菌的量化指标。
(二)咽拭标本
正常咽拭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如草绿色链球菌)。
若从患者标本中查出致病菌提示上呼吸道有细菌感染(如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微球菌和棒状杆菌等)。
1、涂片检查(先培养后涂片)。
2、分离培养
3、报告方式:同痰标本检查。
Ⅳ穿刺液标本
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
正常穿刺液是无菌的,若从患者穿刺液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该部位有细菌感染。
胸腔感染的病原菌以结核分枝杆菌多见;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肠道细菌如大肠挨希菌、粪肠球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多见;心包炎和
关节腔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1、涂片检查(先接种后涂片)
2、分离培养:(1)普通培养(2)厌氧培养(3)结核菌培养
3、报告方式: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报告“培养24h无细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Ⅴ泌尿、生殖道标本
(一)尿液标本
中段尿培养加计数对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细菌培养必须结合菌落计数辨别是否为病原菌。
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105/ml,提示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肾或膀胱结核等)。
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伤寒沙门菌等。
1、中段尿标本采集法
2、涂片检查:
(1)一般细菌及淋病奈瑟菌
(2)念珠菌
(3)结核分枝杆菌
3、一般细菌培养:如培养2d无细菌生长,即可弃去。
(1)倾注平板法
(2)平板接种环法
(3)标准接种环法:若定量接种环含量为.001ml,则整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0个,可报告“菌落数>105/ml”。
4、特殊培养:
(1)淋病奈瑟菌培养
(2)厌氧菌培养
(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5、报告方式:培养24h细菌生长,报告“24h无细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及其菌落计数(菌落数/ml)和药敏结果。
(二)生殖道标本
正常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包括男性尿道口和女性阴道)有多种细菌寄生。
查见病原菌提示有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大肠埃细菌、变形杆菌等。
1、涂片检查:革兰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
(1)普通培养
(2)淋病奈瑟菌培养
(3)阴道加特纳菌培养
(4)报告方式:如查见淋病奈瑟菌、阴道加特纳菌等病原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Ⅵ粪便标本
正常情况下肠道中有多种细菌。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1)细菌性:产毒素型腹泻、侵袭型腹泻、食物中毒、慢性腹泻;(2)真菌性;(3)病毒性。
1、标本采集:(1)自然排便采集;(2)直肠试子。
2、涂片检查:粪便标本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辩是否为病原菌。
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涂片检查。
3、培养:
(1)沙门-志贺菌培养
(2)致病性大肠埃细菌培养
(3)霍乱弧菌培养
(4)副溶血弧菌培养
(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培养
(6)真菌培养
(7)菌群失调的细菌学检验
4、报告方式:
Ⅶ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化脓性感染可由单种或多种细菌引起。
常见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梭杆菌和拟杆菌等。
1、标本采集:(1)开放性脓肿和脓性分泌物;(2)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3)封闭性脓肿
2、涂片检查:根据形态和染色特点,可报告“查见革兰×性细菌,形似××菌”或报告“未查见细菌”。
3、培养:
(1)普通培养
(2)厌氧菌培养
(3)嗜血杆菌及奈瑟菌培养
(4)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5)真菌培养
4、报告方式:查见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