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基础问题及研究探讨论文.txt

合集下载

收益管理感悟心得体会(3篇)

收益管理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

其中,收益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我对收益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收益管理的核心思想收益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企业收益的预测、规划、控制和优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市场为导向:收益管理强调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实现供需平衡。

2. 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应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符合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 以数据为依据:收益管理强调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以创新为动力:企业应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收益管理效率。

二、收益管理的实践感悟1. 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在收益管理过程中,市场调研是基础环节。

通过深入分析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因素,企业可以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收益管理策略。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市场调研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动态,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市场信息,为收益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 产品定价策略的优化产品定价是收益管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提高企业收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成本加成定价法:根据产品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价格,适用于成本可控、市场需求稳定的产品。

(2)竞争导向定价法:根据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来确定自身价格,适用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3)价值定价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来确定价格,适用于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

3. 促销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促销活动是提高企业收益的重要手段。

在策划和实施促销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促销目标: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状况,确定促销活动的具体目标。

收益管理

收益管理

收益管理收益管理,简而言之,是指对企业或个人的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最大化利润和资产价值。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的收益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收益管理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收益管理的概念。

收益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对产品或服务的定价、销售、促销和渠道等进行管理,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在实施收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成本结构和消费者行为等因素,制定适合的商业模式和策略,以提高盈利能力。

那么,为什么收益管理如此重要呢?首先,收益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通过合理定价、销售渠道的优化和促销策略的精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和市场份额,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其次,收益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和灵活调整,可以降低过度库存和积压风险,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最后,收益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可以有效抵御竞争对手的挑战,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收益管理方法。

首先,定价策略是收益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项。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如高端差价、灵活定价和动态定价等,以最大化收益。

其次,销售渠道的优化也是收益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如线上、线下或多渠道组合等,提高销售效率和覆盖范围,降低销售成本。

再次,促销策略的精准运用也是收益管理的关键所在。

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的促销手段和方案,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销售量和销售额。

最后,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也是实施收益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的确定,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并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成功的收益管理案例。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论文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论文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论文一、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猎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 management)。

对于这个定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特殊的留意:1.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而把管理睬计报告以及那些意在或转变公认会计原则的活动(如游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排解在其商量之外。

这样考虑的主要缘由可能有两个:一是便于商量。

假如将盈余管理仅限于对外报告领域,在现行的公认会计原则和应计制下商量“干预”问题,则可以把对盈余管理的讨论简化很多。

二是在1990年以前,会计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讨论以对外财务报告为主。

尽管当时人们就留意到酬劳方案(compensation schemes)和部门经理的私人信息是激励对内部管理睬计报告进行操纵的潜在因素,但很可能是由于资料难得,这一领域的讨论成果比较少见。

那一阶段比较多见的讨论成果是盈余管理的技术,应计制下的会计政策、会计选择与股票回报的关系等。

难怪戴维森等人在其所著的《会计:商业语言》中,专辟一节商量“会计戏法”(accounting magic)问题,并给盈余管理下了一个更加详细而狭义的定义: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利调整到满足水平而实行有打算行动步骤的过程。

2.在这个定义中,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猎取某些私人利益(private gain)。

这里所说的猎取某些私人利益是与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运作(neutral operation)相对立的。

由于,现代财务报告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中立性原则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报告的不偏不倚。

盈余管理实质上是背离了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重、有所倚靠。

盈余管理的动身点在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它无疑会损害公众利益。

3.在定义盈余管理时,并没有倚赖某一特定的盈利概念,而是基于会计数据作为是信息的观点进行商量的。

收益管理理论的基础问题及发展研究

收益管理理论的基础问题及发展研究

收益管理理论的基础问题及发展研究引言收益管理是旅游、酒店、航空等行业中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其在提高效益、优化资源利用、增强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收益管理理论的基础问题以及其发展研究仍然亟待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收益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问题及现状发展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 收益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收益管理是指通过对市场需求、产品定价、销售组合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以最大化企业利润为目标的管理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优化资源的利用,实现收入和成本的合理平衡,从而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收益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需求预测、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管理和容量控制等。

需求预测是指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的分析,预测未来市场需求情况。

定价策略则是根据需求预测和竞争情况,确定合理的产品定价。

销售渠道管理涉及到销售渠道选择、渠道合作以及销售促销等方面的决策。

容量控制则是通过对资源容量的管理,确保资源的最优利用。

2. 收益管理理论的基础问题在收益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一些基础问题需要解决。

2.1 需求预测准确性需求预测是收益管理的基础,准确的需求预测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需求数据的不完备性,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常常面临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成为一个基础问题。

2.2 定价策略的优化定价策略对于企业的收益管理至关重要。

传统的定价策略常常是基于成本和竞争情况进行制定,缺乏针对市场需求和目标客户的个性化定价策略。

因此,如何优化定价策略,实现个性化定价,是一个基础问题。

2.3 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管理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管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覆盖范围。

传统的销售渠道常常是线下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如何选择和管理适合企业特点的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和覆盖范围,是一个基础问题。

2.4 容量控制与资源利用率容量控制是收益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收益管理的研究现状及综述

收益管理的研究现状及综述

收益管理的研究现状及综述摘要:收入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一个飞速发展的分支,是对服务业中易逝性产品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

对收入管理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价格策略、存量控制和超订的研究文献加以综述、评价;对收益管理动态定价问题的几个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对国外动态定价基本模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单的评述;介绍收入管理理论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强调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服务业,收入管理是一项亟待促进的商业策略。

关键词:收入管理;动态定价;存量控制;策略性顾客一、引言收益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航空业,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得到广泛应用。

现在收益管理已经突破传统应用领域(航空,宾馆,汽车出租等)向其它行业渗透,如广播广告、医疗服务、房地产、交通运输、制造业、体育比赛和娱乐事件管理等。

作为收益管理的重要方法,动态定价也随之得到广泛应用。

麦肯锡在对财富1000企业2001年的成本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定价是比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以及销售量更有力的提升收益的杠杆。

在定价方面1%的改进可以平均提高8。

6%的营业毛利。

Elmaghraby和Keskinocak[1]认为促成动态定价得以广泛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1)决策者拥有大量销售数据可以用于辅助决策;(2)新技术的采用使价格调整变得更容易;(3)辅助分析需求数据和动态定价决策支持工具逐渐增加。

但是确定“正确”的价格仍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仅要求决策者了解自己的运营成本和库存水平,还要了解顾客的品味以及对价格的反应。

因此动态定价策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他们提出大量价格优化方法。

这些动态定价模型又被集成到各种收益优化软件中,应用到多个行业来指导决策者制定更合理的价格从而提高收益。

目前已有一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动态定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Bitran和Caldentey[2]通过建立一个一般的动态定价模型对当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于收益管理理论诠释及特性研究(精)

关于收益管理理论诠释及特性研究(精)

关于收益管理理论诠释及特性研究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放松了航空管制后,美国各个航空公司为了争夺客源和挤占市场进行了惨烈的价格战。

不仅造成了航空业赢利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下降,也使得各个航空公司蒙受到巨大损失。

美国航空界的专家和学者为了解决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企业如何获取最大的收益的问题,在运筹学等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理论与应用。

收益管理理论在航空业中的成功,促使该理论逐步在酒店业、电力业、金融业等服务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理解和弄清收益理论的含义和特性对研究收益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收益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80年代中期,当鲍伯•克兰多率先将收益管理应用于美国的美利坚航空公司,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收益管理逐步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并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对于收益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Lieberman (1993)定义收益管理是通过销售供给能力或多或少固定、生产收益能力随时间而减少的产品或服务,使收益最大化的系统和程序;Robert G Cross 认为收益管理是微观市场水平,预测顾客现实需求,并优化生产能力和价格的艺术和科学;Sheryl E Kimes和Paul EWagner (2001)认为,收益管理这一概念意味着“运用信息系统和价格战略,将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方,以合适的价格销售给合适的顾客”,并由此使企业在其产品销售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Relihan (1989)则认为,收益管理在决策频率和范围上都有别于传统的定价活动;Griffin (1994)认为收益管理是一种提高经营利润的方法;Donaghy,McMahon 和McDowell(1995)认为利润最大化是收益管理的最高目标,提出收益管理应考虑到成本的因素并应从一种收入管理工具转变为利润管理工具。

以上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收益管理作出的不同的定义,综上所述,收益管理的一般性定义为收益管理是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在适合的时间,以适合的价格销售给适合的顾客,使使企业在其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基于收益管理综述

基于收益管理综述

基于收益管理综述收益管理起源于西方的航空业,到现在航空业、酒店业、铁路运输、广告业,甚至某些制造业也开始应用。

收益管理发展到现在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在国外已经被认为是决定航空业收益的主要因素,但是收益管理对于中国仍然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的词,所以在本章开始首先对收益管理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然后提出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收益管理的定义。

接着对收益管理的发展条件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2.1 收益管理的概述2.1.1 收益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收益管理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从北美航空业的订位与定价管理演化而来的,也是美国航空业解除行业管制,引发激烈竞争的产物。

在 1978 年《解除航空公司管制法》颁布以前,美国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国内票价,根据飞行的距离来衡量航空业的平均成本,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只要是飞行距离相同,都必须执行相同的票价。

1978 年美国颁布了《解除航空公司管制法》,解除了统一票价,航空客运市场管制开始开放,美国政府不再严格控制航空客运市场营运,使得航空公司能够自由地增减飞行线路并自由地浮动票价,再加上全球销售系统 GDS 的出现,一批低成本定期航空线进入市场,导致了各航空公司之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由于高水平的成本结构,低价竞争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低成本对手的竞争,70 年代末几家主要的航空公司“发明”了收益管理(RM)。

为了摆脱困境,美洲航空公司于 1985 年元月首先开发使用了第一个收益管理系统,使公司很快赢回了其原有的市场占有率。

收益管理在航空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 1989-199211 的行业特征和收益管理的性质以及要达到的结果。

2、收益管理是在微观市场水平上,预测顾客现实需求并优化产能和价格的艺术和科学(Robert G. Cross , Author)。

它描述了收益管理的作用原理。

3、收益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引诱或强迫顾客向企业支付尽可能高的价格(PaulDavis 1994)。

收益管理论文分析3篇

收益管理论文分析3篇

(一)收入管理略说及其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蓝伯雄,周晓鸥1、收入管理背景:收人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从北美航空业的订位与定价管理演化而来的,也是美国航空业解除行业管制,引发激烈竞争的产物.在航空管制刚刚解除之初一些新兴的小航空公司开始以低廉的价格为乘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以期达到争夺市场的目的.而一些大的航空公司为了与之竞争,采用了收人管理的科学手段进行销售与定价管理:他们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划分,采用多级折扣价格策略,以更低的价格预售部分机票,在保住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将价格敏感型客户从采用低价策略的小航空公司手中夺回来.采用收人管理的大型航空公司在1992年北美的“航空血战”中不但保住了市场份额,也是仅有的有钱可赚的航空公司,而大部分采用低价竞争的小航空公司以破产而告终。

(可作为概念的引出)2、适用于收入管理的行业特征:(1)产品或服务过时后没有任何价值。

也就是说,这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们不能通过存储来满足顾客在未来的需要,如果产品或者服务在一定时间内销售不出去,企业将永久性地损失了这笔潜在的收入.(可以以航空售票、酒店当日客房)(2)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有限。

追加新的产品或服务能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或大量投资。

例如,酒店的服务能力(拥有的房间数量)是有限的,要想增加能力(增加房间数量)需要投人大量资金和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3)存在分段化的市场。

客户可以按职业、收人水平、消费特点、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类型,即进行市场的细分.(以客户的年龄、身份等进行市场划分)(4)产品或服务可以提前出售(预售).这一功能通常由预定系统完成。

当预定系统与其他管理科学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有目的的调整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影响客户的需求。

(5)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较低。

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很低,一般应大大低于分摊的固定成本。

(6)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时间变化。

收人管理可以起到平衡需求的作用,在需求高峰期,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售价来增加总收人,而在需求低弥的时候,通过适当降低产品价格又可以刺激需求以提高能力的利用率.3、酒店业和航空业的差别:(1)航空行业是单一盈利,酒店业务丰富,除了为旅游者提供住宿场所和设施,酒店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其他丰富多彩得服务,如餐饮、旅游、健身、娱乐、商务、会务等服务。

浅析我国酒店收益管理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浅析我国酒店收益管理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四、我国酒店收益管理存在的问题
1.酒店宏观层面 (1)惰于实施收益管理 一些经营良好的酒店满足于营业状况,误认为收益管理 专属于国际品牌酒店,认为没有必要或以后再实施收益管理。 部分国有体制下的酒店,在经济体制的保护下也惰于实施收 益管理。
全国流通经济 71
经营管理
(2)误认为收益管理就是收益管理系统 收益管理不是电脑系统或软件,而是一种根据市场变化所采 取的应对办法,也是一个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商定决策、计划 实施和效果反馈的过程。不可否认,收益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 者顺利地进行预测、优化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但它的作用仅仅 是提供参考,任何策略的实施还需要管理者们进行决策。 (3)对收益管理投入的力度不够 实施收益管理需要完善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还需在人员 配置和培训、部门协调沟通等方面投入资金和力度。收益管理 建立在长期的积累和管理上,短期内不一定会产生效益,因此 对实施收益管理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因此懈怠而使收益管理 中途夭折。 (4)缺乏收益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收益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酒店房务方面具有长期的工作经 验,还要掌握专门的酒店收益管理知识,将收益管理与酒店实 际情况相结合。在这方面一些酒店缺乏专业人才,阻碍着收益 管理的顺利实施。 2.酒店市场层面 (1)市场定位模糊,竞争压力大 酒店业也存在着“风口”,哪个市场客量大,酒店投资者就 跟风注资到哪个市场。殊不知纷纷涌入的后果就是单体酒店在 软硬设施与服务上拼不过连锁酒店,连锁酒店也因其他酒店的 大量开设使其市场份额占比下降。 (2)不重视数据积累与分析 在收益管理中,对于市场的预测判断、调整定价、合理调 控都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率都关系到收 益管理能否创造实际的价值。目前,我国大多数酒店的经营管 理方式主要还是靠经验管理,并不注重市场数据的收集、积累

收益管理理论基础问题研究综述

收益管理理论基础问题研究综述
( . 海理工大 学管理学院 ,上 海 20 9 ;. 1上 0 03 2 贵州财经学院金 融学院,贵州 贵 阳 5 00 ) 5 0 4
【 摘要]收益管理理论是提 高企业收益能 力的 重要理论和 方法。文章对收益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本 内涵、 基 应用特征 以及
发展的必要 条件等基础 问题进行梳理 , 并提 出以协 同管理等理论 来深化收益管理理论的研 究。 【 关键词】收益 管理 ; 同理论 ; 协 管理 学
场 为主, 大企业所垄断。 被
的预期 边际座位值( M R) E S 理论 等 , 开启
了 收益 管 理 的定 量 研 究 。
2 世纪 7 年代 末 , 0 0 以美 国为首许多 国家政 府放 松航 空业管制 。低成本运营
的中 、 企业纷 纷涌入航 空市场 ( 小 如 P o l E pes , 成 航 空 业 的 恶 性 竞 epe x rs) 造 —
自第二 次 世界 大 战结 束 至 2 O世 纪 6 年代 , 0 由于飞机制造技术大发展 , 空 航 运输业不 仅采用大型喷气式 飞机 提高运 输能力 , 降低运营成本 , 而且其高速性 和
Ab ta t Th e r fr v n e ma a e n i sa mp o i g e tr rs r f a i t . h a e e iwsi a i s u s s c s s r c : e t o y o e u n g me t m t h e a i r v n n ep ie p o tb ly T ep p rr v e sb sc is e u h a i i t
[ 图 分 类 号】F 7 . 中 2 07 【 标 识 码 】A 文献 【 章 编 号 】0 2 7 6 ( 0 9 0 — 2 7 0 文 10 — 3 X 2 0 )10 0 — 3

收益管理文献综述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收益管理文献综述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运营管理收益管理文献综述目录摘要: (2)一、关于收益管理理论的研究 (2)(一)收益管理的定义 (2)(二)收益管理理论的行业应用特征 (3)1、企业具备相对固定产能 (3)2、具有需求可预测性 (3)3、产品或服务具有易失性 (3)4、市场具有可细分性 (3)5、具有随机波动性需求 (4)6、其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点 (4)7、产品或服务具有可预售性 (4)二、收益管理的应用 (5)(一)收益管理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5)(二)收益管理在酒店领域的应用 (5)(三)收益管理在铁路运输领域的影响 (6)(四)收益管理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8)(五)收益管理在汽车租赁行业的领域 (8)三、总结 (8)参考文献 (9)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运营管理摘要:收益管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科学营运管理方法,起源于航空领域,是解决在资源约束下提高企业收益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一套灵活的且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价格体系,再结合现代的微观市场预测及价格优化手段对公司资源进行动态调控,目前,收益管理已经应用于航空、酒店、货运等行业。

本文对目前有关于收益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关键字:收益管理;易失性;市场细分;产能;超额预定一、关于收益管理理论的研究①(一)收益管理的定义收益管理,是微观经济学差别定价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简单地说就是在恰当的时机、把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价格卖给恰当的顾客,以创造最大的收益。

收益管理的关键是,在制定价格时,以市场为标准;在营销过程中,要着眼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考虑到不同顾客类型的不同需求,对不同需求客户实行差别定价,从而提高总体的收益水平。

根据互联网维基百科的定义,收益管理,又称产出管理、价格弹性管理,英语称Revenue Management 或 Yield Management,是指在不同消费时段,对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收取不同的价格,给予不同的折扣,从而实现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盈利水平战略问题及对策论文(共3篇)

企业财务管理盈利水平战略问题及对策论文(共3篇)

企业财务管理盈利水平战略问题及对策论文(共3篇)论文一:企业盈利水平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盈利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没有盈利的企业就无法维持生存和发展。

然而,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盈利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在经济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因此,本文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盈利来源的不足企业的盈利来自于销售收入和成本控制。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面临销售不足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销售不足可能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市场需求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而成本增加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技术陈旧等原因造成的。

2. 财务体制不完善企业财务体制不完善可能导致管理混乱、资金流动不畅,甚至产生财务风险。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和有序运转。

三、对策建议1.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可以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促进销售增长。

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了解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特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管理成本,提高效益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降低非必要支出,提高效益。

例如:通过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分析成本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找出成本来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强成本预算和控制,以确保成本在合理范围内。

3.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和财务预算方案,加强财务监管和审计,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此外,企业还应该开展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教育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四、总结企业盈利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产品、成本、财务等方面因素,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方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主线,加强内部管理和财务监管,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对收益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收益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收益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收益管理,这话题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就像你在超市买东西时,心里默默算着“今天买这个划算,明天再买那个就亏了”。

想想,每次打折、每次特价,背后其实都是收益管理在捣鼓。

哎呀,你看,那些商家可聪明了,今天把某个商品标个高价,明天一来个“限时特惠”,让你心里痒痒的,迫不及待想掏钱。

想想吧,生活中到处都是收益管理的影子,真是无处不在。

再说说酒店行业,这可是收益管理的重地。

你去旅游的时候,看到那些价格,一天一个价,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嘛,酒店老板们就像是在下棋,精打细算,观察需求,看看这个周末来的人多不多,赶紧把价格调高。

而在淡季的时候,那些价格又会低到让你心动。

你以为这只是运气好?不,其实都是计算好的。

明白了吗?收益管理就是在玩这种心理战,让你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

再来聊聊航空公司,这个领域简直就是收益管理的典范。

每次你上网查票价,心里都在嘀咕:“为什么这张票今天这么贵,明天又降价?”这背后可是有一套精密的算法在运转。

航空公司根据你搜索的次数、地点,甚至你的cookies,调整价格。

这可不是偶然,真的是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

这就像是在给你设置一个“心理游戏”,让你觉得,哎,今天不买明天可能就更贵了,于是你匆匆掏出钱包,结果呢?下一秒又看到便宜票,心里那个悔啊,简直可以写成诗。

说到这,我就想起我朋友的小店,专门卖手工艺品。

她总是会在节假日把价格抬高,这就是所谓的需求高峰期嘛。

假期那几天,顾客络绎不绝,价格一抬,生意自然火爆。

可是到了淡季,她又会把价格降下来,吸引顾客。

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让她的小店始终能保持盈利。

收益管理就是让你在对的时机做出对的决策,听起来简单,但其实得有眼光和策略。

收益管理也有它的挑战。

价格定得太高,顾客就会心凉,甚至转身就走,放弃你的商品。

商家可得小心翼翼,别把顾客吓跑了。

而如果价格定得太低,虽说能吸引顾客,但又会让自己的口袋空空。

这个平衡真是不好掌握,得仔细琢磨,才能找到那条恰到好处的路。

企业利润分配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企业利润分配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利润分配指企业和投资者依照国家金融体系规定的分配方法和分配顺序对净利润进行分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也迅速发展成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纽带。

利润分配系统不仅关乎股东的眼前利益,而且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很多,损害了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

因此,利润分配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合理解决利润分配管理问题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探究企业利润分配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篇论文从我国企业中体现的利润分配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利润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字利润分配,利益冲突,解决对策Profit distribution refers to the direct distribution of the net profit realized by the enterprise in the enterprise and investor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form and distribution order stipulated by the 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reform, the 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ompanies. Therefore,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hich har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market. Therefore, profit distribu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decision for enterpris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correctly and reasonably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s.Based on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of the problems of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reflecte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Key Words Profit distribution, Conflict of interest, Solutions目录前言 (1)1 企业利润分配概述 (2)1.1企业利润分配所涉概念 (2)1.1.1利润的概念 (2)1.1.2分配的概念 (2)1.2企业利润分配的要件 (3)1.3利润分配的方式 (3)1.4 利润分配对企业的意义 (4)2 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5)2.1我国企业利润分配发展历程 (5)2.2利润分配研究现状 (5)2.3股份制企业状况 (5)2.4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发展历程 (6)2.5有限责任公司的利润分配僵局 (6)2.6企业利润分配原则 (7)3 企业利润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9)3.1 利润分配不公平 (9)3.2关于提取公积金 (9)3.3企业利润分配依据不明确 (10)3.4披露不真实,不规范,存在舞弊现象 (10)4 解决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2)4.1加大法律监管 (12)4.2激励机制 (12)4.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13)4.4划清政府的角色 (13)4.5定位企业角色 (14)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前言近年来,关于企业利润分配的讨论很多,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也一再修改,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收益管理-收益理论论文传统收益理论论文 精品

收益管理-收益理论论文传统收益理论论文 精品

收益理论论文传统收益理论论文: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问题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传统收益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收益表不再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全面收益理论的提出引发并推动了全面收益改革的国际趋势。

通过分析全面收益理论的优越性,并将其与传统收益进行比较,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的政策建议。

认为,随着我国对全面收益理论关注的深层化及应用的广泛化,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推行必然能有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收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表1 传统收益理论的局限性分析1.1 历史成本受到挑战历史成本原则的局限性在于,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历史成本就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减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开始暴露其固有的缺陷,这不仅是因为许多金融工具的取得成本不明确,还可能因为在获取时只发生极少量甚至不会发生现金支出,或者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账面金额远远小于其真实价值或者可能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因此,历史成本会计不能对企业经济实态进行充分反映,于是公允价值引入到金融工具的计量。

由于其内在的风险和收益的正相关程度高,如何对公允价值的变化而产生的收益予以确认以及评价相关的风险,这都会涉及到收益表的变化和收益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对传统收益表进行补充和修正。

1.2 实现—配比原则受到质疑传统的实现原则所反映的收益只是已实现的收益,不包括未实现的收益。

这使得诸如厂房、设备等长期资产即使价值不断上升,其增值也不能及时得以反映。

同时,传统实现原则过于追求稳健,即只确认未实现的损失,而不确认未实现的利得。

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收益计算的混乱,也使得收益计量缺乏逻辑一致性。

另外,尽管收入与历史成本配比是一个公认的成本分配程序,但同样离不开主观预测,而且,在成本分配中收入与已耗成本间的相关关系往往极不明显,这样就导致了多种分配方法的存在。

收益管理论文

收益管理论文

收益管理在酒店业中的应用研究收益管理,又称产出管理、价格弹性管理;亦称“效益管理”或“实时定价”,它主要通过建立实时预测模型和对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需求行为分析,确定最佳的销售或服务价格。

其核心是价格细分亦称价格歧视,就是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特征和价格弹性向客户执行不同的价格标准。

这种价格细分采用了一种客户划分标准,这些标准是一些合理的原则和限制性条件。

收益管理作为一种通过平衡服务型企业需求和供给、有效管理企业相对固定的服务能力工具,在服务型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收益管理最早应用于航空业,。

目前,收益管理在航运业、饭店业、铁路客运、汽车出租业、公寓出租、豪华游船、影剧院业、广播电视业和公用事业等高度竞争的商业领域获得了成功,正在向通讯、金融服务、电力供应和制造业等领域发展。

收益管理适用于如下特征的行业:1、存货时效性强:他们销售的是一过保质期或某一时间限制就没有任何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同时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益的机会也随之永远的消失了。

2、需求随时间而变化:需求曲线随时间、日期、季节的不同而呈波动。

3、可变的需求和不可变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频繁波动,或低于或高于生产能力。

但生产力的资源基本恒定,生产能力是刚性的,在短期内无法根据供求情况改变自己产品的产量。

4、固定成本高,运营成本低:最初的投资十分巨大,但是每额外销售一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却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5、价格是强有力的杠杆:基于上一个因素,经营者具有充分利用价格作用的空间,通过价格调控对增加营业收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6、可以细分的市场:产品的购买者,可以根据对产品特性的需要或价格敏感程度的不同而细分为不同的群体。

7、产品或服务可以提前预订:通常是通过预订系统来完成的,综合其他技术预测和控制需求,从而制定价格。

一般来说,不同的酒店由于其各自的市场定位、顾客来源、管理理念及控制机制的不同,其开发使用的收益管理系统也各有差异。

但是,这些收益管理系统均具有两大共同功能:需求预测和优化调控。

收益理论的探讨及对我国收益报告的启示

收益理论的探讨及对我国收益报告的启示

收益理论的探讨及对我国收益报告的启示论文摘要:该文提出了信息收益的提供问题,分析和比较了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和全面收益三者的异同,最后总结了我国收益理论的现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1.提出问题随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提高了,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广大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从长远看,应该把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摆在重要位置,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

实际上,财务报告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

在所有可获得的企业财务信息中,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与收益有关的信息,可是传统收益报告只反映已实现的收益,不能反映未实现的收益项目,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决策需求,因而遭到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强烈批评。

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企业自身业务活动的复杂性,随着企业非经营活动收益的增多,符合实现原则的已实现收益则会相对减少。

因此,提供什么样的收益信息才是对投资者最有用的,最能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呢?几种不同收益概念的比较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与会计学家对它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并由此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收益概念,如经济收益、会计收益,还有传统收益、综合收益、全面收益等等。

正确揭示并界定不同收益的内涵,对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由于我认为传统收益一般是指会计收益或者是会计收益中的营业收益,而综合收益与全面收益相类似,所以在此我只就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及全面收益作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经济收益(Economic Income)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 在《国富论》中就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

1946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着作《价值与资本》中进一步明确指明收益是指在保持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

【精品文档-管理学】有关收益质量的探讨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精品文档-管理学】有关收益质量的探讨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精品文档—管理学】有关收益质量的探讨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有关收益质量的探讨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搜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1:32:25当前,我国证券业迅速发展,个人投资者急剧增加,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大,加之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们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收益信息是财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收益质量的含义及内容等基本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就此作如下探讨.一、收益质量的定义收益既可以指企业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收益数据,也可以指企业实际获得的收入和利得。

换句话说,收益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从信息角度看,收益主要是指会计报表上揭示的收益信息,是由企业提供并用来满足使用者需要的。

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信息产品,并且这种产品会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既然收益信息这种产品是用来满足一定需要的,那么它就存在质量问题,收益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

信息的质量特征是有用性,为了满足有用性,信息必须具备两个主要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其次还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报表使用者利用收益信息的主要目的也是评价企业的收益状况,预测企业获得收益的前景。

既然收益是指经济利益的增加,那么就有收益多少之分,相应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强弱之别,因此也存在质量问题。

所以,收益质量也应该包含收益在经济层面上的含义,此时收益质量是反映企业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尺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收益在信息方面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质量问题.目前,有关收益质量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个:1。

收益质量是指报表数据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被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

个人理财中的收益问题研究

个人理财中的收益问题研究

个人理财中的收益问题研究作者——刘艳霞序言个人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诸如储蓄、基金、债券、股票、收藏、房地产投资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个人风险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过程。

现代意义的个人理财,不同于单纯的储蓄或投资,其核心是合理地分配资产和收入。

这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安排和保障。

财富保障的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现了意外,或个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如恶性通货膨胀、汇率大幅降低等问题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个人理财这个概念进入我国已经十多年了,但是国内居民对个人理财的概念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理财方式也比较单一,对于个人理财的风险及风险规避策略的了解也不深入,盲目投资现象屡见不鲜。

基于我国个人理财的现状,本文以利息理论为基础,以分析目前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等现状为重点,讨论个人理财的合理规划。

个人理财最早在美国兴起,并首先在美国发展成熟。

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对于立足居民个人理财收益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多。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储蓄额不断上升。

自2006年起,我国的个人理财已经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个人理财逐渐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方面。

一、个人理财的相关问题(一)个人理财的概念及特点理财,简单地讲就是管理财产。

对于个人理财,其定义可概括为对个人(家庭)的财务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方位管理,以实现个人财产的合理安排,使之有效地增值和保值。

个人理财要靠自己来把握,需要有明确的资金使用安排和投资决策,即制定理财目标、理财计划、理财方案等等,靠合理的费用安排、稳妥的银行储蓄、有效的个人投资来实现个人财产的增值和保值。

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念就是勤俭节约,甚者到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产品或服务具有可预售性。企业面对需求多元化的顾客采取收益管理,一方面通过提前预订,以一定折扣价格将资源预售给对价格敏感的顾客,降低资源闲置概率;另一方面设置限制条件防止对时间或服务敏感的顾客以低价购买资源,造成高价顾客的潜在收益流失。同时,对预订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顾客购买资源的概率分布情况,在确保资源不闲置的基础上,尽量将资源留给愿出高价的商务顾客。
2.需求可预测性。航空、酒店、银行等服务性企业的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如飞机座位、酒店客房、银行服务窗口)和无形资源(如酒店入住时间、银行窗口排队时间等),其顾客可分为预约顾客和随机顾客,其销售可分为旺季和淡季。企业只有通过对计算机或人工预订系统收集的顾客、市场信息进行分析预测,管理者才能够了解不同顾客需求变化的规律和实现需求转移,并以此制定出合理的资源存量配置和定价机制,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Donaghy(1995)、Liemberman(1993)等学者从技术视角对收益管理进行解释,他们认为收益管理是一种企业生产能力的管理工具,通过对信息系统、管理技术、概率统计和组织理论、经营实践和知识等理论和技术的优化组合,以增强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对顾客的服务能力。该定义强调了收益管理是提高企业收益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
Weatherford和Bodily(1992)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视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易失性资产管理(Perishable-AssetRevenueManagement)。该观点充分认识到服务性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制造业产品的重要特性就是易失性,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收益同时间有密切关系,且价值随着时间而呈递减趋势。因此,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收益管理就是对不同时段的资源(如航空的飞机座位等)和价格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有效利用企业有限资源,并根据不同时段资源价值制定价格的途径来提高企业收益。该定义意识到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将随时间变化的重要特征。
二、收益管理理论的行业应用特征
收益管理理论是一门由运筹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学科融合而成的边缘交叉学科。随着收益管理理论在航空领域的成功应用,收益管理理论现已在其他服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各个行业的特点不尽相同,但适用于收益管理理论的行业一般具有共同的应用特征。VanWes-tering(1994)和Kimes(1998)等学者对航空、酒店餐饮等行业应用收益管理理论进行长期研究,将其共同的应用特征总结如下:1.企业具备相对固定产能。以航空、酒店等行业为例。由于行业特征,都存在前期投资规模大(如购买新的飞机、修建新的酒店、开设新的营业网点等),最大生产或服务能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固定不变,短期内不可能通过改变其生产或服务能力来满足需求变化。企业只有在有限的产能条件下,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收益。
从收益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市场环境、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是促进收益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竞争性市场环境是收益管理应用发展的前提条件。面对封闭垄断的市场,垄断企业可以凭借对资源和价格的控制来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企业缺乏对资源或价格管理的源在动力。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放松行业管制,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竞争促使市场由以企业为中心向顾客为中心转变、由产品功能向顾客需求转变,产品或服务由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面对这些变化,企业再难以通过垄断控制资源或价格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收益,而是要根据市场和顾客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需求层次的顾客;通过有效管理企业资源和价格,获取潜在收益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总收益。也就是说,追求收益管理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开放性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收益管理应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产品或服务具有易失性。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不同,航空、酒店、银行等服务性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易失性,即时效性。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时间递减,不能通过存储来满足顾客未来的需要,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销售不出去,企业将永久性地损失这些资源潜在的收益。企业只有通过折扣等管理手段降低资源的闲置率,以实现企业收益增长的目标。
一、收益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关于什么是收益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专家和学者众说纷纭,并作出了不同的诠释,主要观点体现如下:
Talluri和VanRyzin(2004)从经济学视角将收益管理定义为需求决策管理(DDM),认为收益管理是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细分和预测,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价格向谁提供产品或服务,通过扩大顾客有效需求来提高企业收益。该定义是对供应链管理(SCM)的必要补充,同时充分认识到市场细分和预测对提高收益的重要性。
[关键词]收益管理;协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使航空、酒店、银行等服务性企业的经营由垄断转向竞争,市场由以企业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产品或服务由同质化转向差异化,顾客需求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供求理论在解决有限资源约束下提高企业收益问题时,面临资源闲置或因潜在收益流失造成企业收益下降等困境。自1970年代末以来,深受市场激烈竞争和价格血战带来收益严重下滑困扰的航空业,通过对自身经营战略的反思,率先进行有效提高企业收益的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源于航空业的收益管理理论正是在传统的供求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运筹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和协同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以市场细分和预测为基础,以资源存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为优化机制,以协同环境为运营保障的收益管理理论体系,逐步形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收益管理理论在航空业的成功应用,不仅推动了该理论发展,而且其应用领域逐步向酒店、银行、汽车租赁、交通运输、电信、电力等服务性行业拓展。正如国际运筹联合会主席Bell先生预测管理科学未来50年发展时所指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收益管理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整个应用领域和管理科学的面貌。笔者通过国内外收益管理研究文献的分析梳理,系统地对收益管理理论的内涵、行业应用特征、发展演化及必要条件等基础问题进行归纳研究,力图为收益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市场可细分性。航空、酒店、银行等行业面临以顾客为中心、竞争激烈和需求多元化的市场。不同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和敏感度各不相同,采用单一价格策略将会造成顾客流失或潜在收入流失。比如,航空市场上存在两类顾客,一类是对价格不敏感,但对时间和服务敏感的商务顾客,另一类是对价格敏感,而对时间和服务不敏感的休闲顾客。如果采用高价策略,休闲顾客可能选择低成本的航空公司或其他交通工具,造成航空公司座位资源闲置。反之,如果采用低价策略,商务顾客选择低价或因对服务质量不满而流失,造成航空公司潜在收益下降。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为不同需求层次的顾客制定不同价格和分配不同资源,是解决企业资源闲置或潜在收益流失的重要途径。
Kimes(1989)在综合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营销学理论,提出4R理论,即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Righttimeandplace),以正确的价格(Rightprice)向正确的顾客(Rightcustomer)提供正确的产品或服务(Rightproductorser-vice),实现资源约束下企业收益最大化目标。4R理论反映了收益管理的市场、运作机制和企业目标等内涵,是目前对收益管理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诠释。
5.具有随机波动性需求。如果顾客的需求确定且无波动,企业可通过调整生产和服务能力来满足顾客需求。然而,航空、酒店、银行等行业面临顾客需求不确定,呈季节性或时段性波动。企业采用收益管理,在需求旺季时提高价格,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在需求淡季时通过折扣等策略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
6.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点。航空、酒店、银行等行业的经营属于前期投资较大的行业,短期内改变生产或服务能力比较困难,但增售一个单位资源的成本非常低。以波音737-300机型的航班为例。根据某航空公司1999年的机型成本数据,平均每个航班的成本如下:总成本大约6万元左右,其中固定成本大约5.5万元,而边际成本仅为0.033万元。固定成本是边际成本的1833倍,因而多载旅客能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大的利润,提高企业的总收益。
Jones(1999)等学者从系统的视角出发,认为收益管理是为酒店业主实现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细分市场对盈利能力的识别,确定销售价值、价格设定、折扣生成、订房过滤准则以及对价格、客房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目标。该定义强调了收益管理在酒店盈利能力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市场、价格、存量等要素对收益的影响,强调了整体收益最大化的观点。
Jauncey等(1995)学者从企业经营目的视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在考虑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在需求淡季通过折扣等促销手段提高客房入住率,在需求旺季提高客房价格的方式来实现客房收益最大化。美国酒店和汽车旅馆协会(AHMA)在Jauncey等的定义的基础上,考虑了顾客取消预订、顾客爽约和是否接受顾客预订情况等因素,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收益管理的内涵。Jauncey和AHMA对收益管理的定义强调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认识到市场预测在收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笔者以为,企业收益应由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个部分组成。传统收益管理对收益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受价格和有效存量要素影响的利润的这一显性收益上。但随着经营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程度的加剧,顾客、员工、企业内外环境等要素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力加大,企业品牌和社会价值等带来的隐性收益在企业收益的比重逐渐增大,因此,单一采用利润一个维度来诠释企业的收益已显不足,企业的收益应该诠释为由企业利润、顾客满意度和社会贡献度三个维度共同构建的价值。故笔者将收益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界定为:企业在有效协同影响收益的内外要素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通过有效地对市场细分和预测,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价格向正确的客户提供正确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由利润、顾客满意度和社会贡献度构成的价值的最大化目标。收益管理系统是一个受多个要素影响,由市场分析、优化机制(即资源存量控制和价格控制)、协同环境构成的复杂服务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