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指南解读)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ppt.ppt
合集下载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PPT
抗菌药物得调整
对于病情稳定却有无法解释得发热患者很少需要更换抗菌 药物,如果发现感染进展,则需相应地调整抗菌药物
对于临床或微生物学检查明确得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 位和分离细菌得药物敏感报告来调整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
对于初始应用万古霉素或其她抗革兰阳性菌得抗菌药物治 疗得患者,如果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感染证据,应尽早停用
抗菌药物得调整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4天判断疗效。 在 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如果患者反复 或持续发热>3 d时,应再次进行全面得检查, 包括一套新得血培养检查和根据相应症状 进行相关得检查以寻找感染源。
抗菌药物得调整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得低危门 诊患者,如果其发热和临床症状在48 h内无 好转,应该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应用广 谱抗菌药物治疗。
尽管革兰阳性菌为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血流感染得 主要原因,但初始治疗加用万古霉素并不能使发热时间缩 短或总病死率明显降低。
初始经验性治疗低危
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 抗菌药物治疗。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初始经验性治疗高危
需加抗G+菌药物: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她严重血流 感染证据;②X线影像学确诊得肺炎;③在最终鉴定结果及药 敏试验结果报告前,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④临床疑有严重 导管相关感染(例如经导管输液时出现发冷或寒颤以及导 管穿刺部位周围蜂窝织炎,导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间 早于同时抽取得外周血标本);⑤任一部位得皮肤或软组织 感染;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定植;⑦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药 物且经验性应用头孢她啶治疗时出现严重黏膜炎。可以选 择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粒缺伴发热 ppt课件
必需再次住院,按标准的静脉广谱抗菌素经 验性用药常规进行治疗。
ppt课件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19
背景资 料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高危患者的治 疗
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
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单药治疗
① ② ③
病例资 料
治疗方 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需要住院治疗,静脉应用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它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素
ppt课件
4
背景资 论文前言 料
病例资料
治疗方 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定义[1]: • 中性粒细胞缺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
预计48 h后 ANC<0.5×109/L;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指ANC<0.1×109/L。
ppt课件
11
背景资 料
病例资料
治 疗方 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疗效评价
根据2004年1O月《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导原则》,临床疗效按痊愈、 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
(1)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2)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是上诉 4项中 1 项未完全恢复; (3)进步:用 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4)无效:用药后72 h病情无明显进
进步 2 0 1 0 1 4
无效 3 1 0 0 0 4
有效率(%) 70.6 80 100 100 0 71.4
ppt课件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19
背景资 料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高危患者的治 疗
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
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单药治疗
① ② ③
病例资 料
治疗方 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需要住院治疗,静脉应用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它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素
ppt课件
4
背景资 论文前言 料
病例资料
治疗方 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定义[1]: • 中性粒细胞缺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
预计48 h后 ANC<0.5×109/L;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指ANC<0.1×109/L。
ppt课件
11
背景资 料
病例资料
治 疗方 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疗效评价
根据2004年1O月《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导原则》,临床疗效按痊愈、 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
(1)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2)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是上诉 4项中 1 项未完全恢复; (3)进步:用 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4)无效:用药后72 h病情无明显进
进步 2 0 1 0 1 4
无效 3 1 0 0 0 4
有效率(%) 70.6 80 100 100 0 71.4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时的抗感染治疗PPT课件
治疗结果
经验总结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粒 细胞计数逐渐上升,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应尽早使用 抗生素和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同时注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案例二:失败教训总结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因粒细胞缺乏症发热入院治疗。
治疗方案
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未使用免疫增强剂。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感染、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外周血检查结果,当外周血中粒细胞数量明显减 少时即可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症。同时,还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02
发热与抗感染治疗的重 要性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
详细描述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是指在接触可能的病原体前或发生感染前,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这些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手卫生、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 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04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 的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抗生素类药物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总结词
根据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 种类和药敏情况后,医生可以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总结词
在接触可能的病原体前或发生感染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01
02
03
体温调节
粒缺伴发热 ppt课件
11
背 景 资 病例资料 治 疗方
结
讨
结
料
法
果
论
论
疗效评价
根据2004年1O月《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导原则》,临床疗效按痊愈、 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 (1)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2)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是上诉4项中1项未完全恢复;(3)进步:用 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4)无效:用药后72 h病情无明显 进步或者有加重者。
• 发热:指单次口腔温度测定≥38.3℃,或≥38.0℃持续超过1 h。
• 即使患者不能满足上述定义,也需要医生仔细甄别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 物治疗,例如,全身状况不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发生感染时 可能无发热甚至体温降低。
•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和直肠检查,以防止定植于肠 道的微生物进入周围黏膜和软组织。
12
结果
•11/24/2020
13
背景资 料
病例资 治疗方 结
料
法
果
临床疗效
讨
论结
论
治疗28例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 胞缺乏伴感染患者:痊愈17例.显效3例,无效4例,总 有效率71.4%。其中16例首选比阿培南,12例痊愈,1 例显效,2例无效,有效率81.3%;12例以前用过其他 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 头孢派酮/舒巴坦钠),5例痊愈,2例显效,2例无效(其 中l例真菌感染,1例系淋巴瘤本身所致的发热),有效 率58.3%。
9
•11/24/2020
治疗方 法
10
背 景 资 病例资料 治 疗方
2019粒缺指南宣讲ppt课件
中国指南 更新
2010
2012
2013
2015 2016
2016版指南更新工作概要
发起单位: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通信作者:黄晓军
执 笔 :胡建达、闫晨华、冯四洲
专 家 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刘开彦、闫晨华);福建医科大 学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达);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冯四洲);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胡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新疆医 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南方医 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马军);天津医科 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河南省肿瘤医院(宋永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孙爱宁、吴德沛);安徽省立医院(孙自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椿);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第三军医 大学新桥医院(张曦)
因此,充分认识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相关风 险、诊断方法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中性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和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国内外指南相继更新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指南
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 缺乏伴发热多中心流调
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指南
欧洲第四届白血病感染会ECIL-4 经验治疗指南、目标治疗指南
2016版指指南南目关录键更新
1
中国粒缺发热患者全国多中心流调数据
2
纳入ECIL-4粒缺发热治疗的新理念
一、定义
•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0.5×109/L,或预计48小时后ANC<0.5×109/L;严重中 性粒细胞缺乏指ANC<0.1×109/L。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处理”课件 (二)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处理”课件 (二)
-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处理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白细胞,它们能够在感染或
炎症时迅速增加并攻击病原体。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可能会出
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情况,这会导致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
易感染并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而当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时,这更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
为发热是身体对于病原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身体就无法有效地对抗病原体,发热的反应也会减弱,这会给病情的
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那么,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治疗,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1. 病因治疗:首先需要找出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病因,如药物过敏、感
染或癌症等,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支持治疗:针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病人,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包括输液、补充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等。
3. 抗感染治疗:由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会导致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4. 中性粒细胞移植:在一些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病例中,可能需要
进行中性粒细胞移植,以恢复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总之,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同时进行支持治疗和抗感染治疗,以尽快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