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真菌学概论

合集下载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微生物概论

微生物概论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二) 真核微生物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 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就称真 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间的差别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酵母菌
酵母菌(yeast)
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②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③能发酵糖类产能; 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⑤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
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
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 熟,抗热性出现
芽孢衣合成
束状染色质形成
细胞膜内陷 前芽孢
上述两层隔壁间充填芽孢肽聚糖,
合成DPA,累积钙离子,开始形成 皮层,折光率增高
前芽孢的双层隔壁形成 抗辐射性提高
芽孢抗热的机制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芽孢的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 透性差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 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造成皮层充分膨胀,而核心部 分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
3、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种类繁多,1860多种;常污染食品、蛋、乳等, 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是肉类食品的重要检疫苗。
4、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与埃希氏菌属相似,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域和食 品中,是食品的常见腐败菌;低温型菌株能在0-40C生 长,造成包装食品冷藏过程中腐败变质。
某些酵母菌可引起人和植物的病害。例如 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等到多种疾病。 新型隐球酵母 可引起慢性脑膜炎、肺炎等。
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为单细胞微生物,细胞较粗短,细胞间充满 着毛细管水,故它们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也与 细菌相仿:一般都有湿润、较光滑、有一定的透明度、 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以及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都很均一等。

第章 真菌学概论(一)

第章 真菌学概论(一)

第章真菌学概论(一)真菌学是一门研究真菌的学科,涉及真菌的分类、形态、生长和发展、遗传学、生态学、代谢、应用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介绍真菌学的概论。

一、真菌的分类真菌在生物分类学中属于真核生物,与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等构成了生物界的五大门类。

根据真菌的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物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多个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

其中比较常见的真菌门类有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绿色菌门、接合菌门等。

而担子菌门是真菌中最为广泛的一个门类。

二、真菌的形态真菌具有多样化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孢子、菌体、子实体等。

菌丝是真菌的基本型态,由一堆细长、细胞壁透明的细胞组成。

孢子则是真菌的繁殖体,通常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菌体包括了所有在菌丝中运送营养物质和储存营养物质的细胞。

最后,经过长时间的发育和运营,某些真菌能够形成水果体或子实体,用于产生更多的菌丝和孢子。

三、真菌的生长和发展真菌的生长发展需要在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光线等条件的协调下进行。

真菌能够通过吸收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氮、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真菌的发展包括菌丝的扩散和孢子的分布。

在生长过程中,真菌面临着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其中包括了化学物质、微生物、昆虫等竞争者的存在。

四、真菌的遗传学真菌的遗传学主要研究真菌的基因组、基因转录和表达等过程。

由于真菌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基因组研究对真菌学的一些分支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真菌的基因组具有短、中、长重复序列,这使得基因组的大小非常巨大,从几兆到几百兆不等。

五、真菌的生态学和代谢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了土壤、空气、水、植物、动物等,因此,真菌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持非常重要。

研究真菌的生态学和代谢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真菌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的重要性。

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对于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等产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真菌学是一门非常丰富、有趣和重要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及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开发农业资源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真菌学概论

真菌学概论
★核配
质配的结果是两个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单倍体细胞核进入同一细胞,随即两个细胞核结合,形成二倍体的细胞核。
(N+N)(2N)
★减数分裂
两次连续的分裂,二倍体细胞形成四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使经核配形成的二倍体细胞核又恢复到原来的单倍体。
(2N) N N N N
3)有性孢子的类型
4)原生质割裂: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被分割成许多小块,每小块的原生质连同其中的细胞核共同形成一个孢子。如鞭毛菌产生的游动孢子。
典型的无性繁殖:
内生: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分割成若干小块(割裂),每一小块形成一个孢子。
外生:外生在特化的菌丝上的无性孢子称作分生孢子。
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类型
真菌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统称为孢子囊(sporangium)。
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体,单根细丝叫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叫菌丝体。
菌丝呈管状,多数真菌的菌丝以隔膜(septa)把菌丝分成很多间隔—有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有些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
菌丝在各菌种之间差异有限,透明、有色、暗色、有无隔、直径大小、横隔的构造和隔膜处是否小于菌丝直径,表面有无疣状物,是否等径等。
真菌学概论
一、真菌的概念
真菌:
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营养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通常进行营养吸收的生物。
种类多:约有150万种,只有约7万种为文献所记载。中国:8-10万种,已知8000种。
进化史长:4亿多年。
分布广
产生毒素: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药学概论-XXX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

药学概论-XXX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

药学概论-XXX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XXX考试卷《药学概论》中,学生需要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其中一道题目是关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

先导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由于现有知识还不足以指导药物设计,使药物的合成不必使用预先已知的模型,因此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成为了整个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

先导化合物主要有三个来源: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现有药物不良作用的改进以及药物合成心中间体的筛选等。

其中,基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发现先导化合物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在药物研究的初期,天然产物是治疗疾病最主要的手段。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有些甚至无需修饰即可直接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如万古霉素、奎宁、利血平等。

而紫杉醇、长春碱等活性成分,则作为先导化合物,经过成药性优化后,顺利被应用于临床。

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研究海洋天然活性产物已成为目前天然产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海洋产物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抗衰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些活性成分,如Ara2a、DidemninB、Dolastatin10和Bryostatin等,已被开发成新药或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同时,从特殊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如高原、高寒、高盐、高压等地区的生物)和有毒植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等也能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

198年,XXXXXX教授小组从加勒比海域生息的一种进化较低的原索动物Didemnum solidum体内发现化合物膜海鞘素A和B(didemnin A、B),药理实验显示其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膜海鞘素属环状缩酚酸肽类,目前已经发现的膜海鞘素有10种以上。

体内筛选结果显示,膜海鞘素B具有强烈的抗P388白血病和B16黑色素瘤活性,可诱导HL-60肿瘤细胞的迅速凋亡以及许多转化细胞的凋亡,但对静息的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不起作用。

膜海鞘素B于1984年进入I期临床实验阶段,是第1个在美国进入临床研究的海洋天然产物。

抗菌药物概论(常用抗真菌药)

抗菌药物概论(常用抗真菌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篇“看药”之道4—抗菌药物概论(常用抗真菌药)病例分享•男,62岁,73kg ,支气管扩张病史30余年•2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白昼夜晚均咳,咳黄白色粘痰,伴发热,体温最高39.0℃•当地医院就诊,先后接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效果不佳•pct 0.25 CRP 346.36•美罗培南1g q8h +环丙沙星0.8g qd ,体温不降•ANCA 阳性,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血管炎•甲泼尼龙80mg ivgtt qd •G 实验阴性•血肌酐:165umol/L•经验性予以卡泊芬净70mg 负荷剂量,50mg 维持•体温正常,仍咳喘严重•痰培养:尖端赛多孢•BALF :阴性•血肌酐:284umol/L临床常用抗真菌药适应症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制霉菌素特比萘芬灰黄霉素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念珠菌病临床常用深部抗真菌药Amphotericin B两性霉素B (分子量: 924.1)多烯类三唑类Fluconazole 氟康唑(分子量: 306.3)Voriconazole 伏立康唑(分子量: 349.3)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分子量: 705.6)Posaconazole 泊沙康唑Isavuconazole艾沙康唑(分子量: 437.5)临床常用深部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物峰浓度两性霉素B 棘白菌素类C max /MIC浓度依赖时间依赖无PAE 或很短氟胞嘧啶T>MIC 长PAEAUC/MIC唑类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抗菌谱有较强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天然耐药敏感度欠佳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属孢子丝菌属赛多孢子菌葡萄牙念珠菌土曲霉菌季也蒙念珠菌放线菌黄曲霉广谱抗真菌药吸收分布清除•蛋白结合率>90%•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易被透析清除•肾组织浓度最高•胸、腹水、滑膜腔中血药浓度通常低于同期血药浓度的一半•支气管分泌物中药物浓度亦低•血消除半衰期约为24h •在体内经肾脏缓慢排泄•每日约有给药量2-5%原型排出•7日内经尿液排出给药量的40%•停药后尿中排泄至少持续7•碱性尿液中药物排泄增多•口服几乎不吸收注:鞘内给药FDA仅推荐用于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失败患者的补救治疗中国早期用于全身用药不能达到目标浓度或不能耐受大剂量两性霉素B的患者肾脏⚫氮质血症,低钾血症,尿潴留,肾小管酸中毒和肾钙质沉着症,这些通常会随着治疗中断而改善⚫接受大量两性霉素B (超过4g )或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同时使用的患者,易发生永久性肾损伤•发烧,•心肺功能影响•肝功能异常,消化道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全身疼痛•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思绪异常,嗜睡,失眠(鞘内注射常见),严重者可发生下肢截瘫,•低钾血症,肾毒性✓用药前予以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抗组胺药或止吐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耐受性✓哌替啶(25至50 mg IV)可以减少两性霉素B输注时发生的颤抖和发烧的持续时间✓在使用两性霉素B前用500mL生理盐水水化和补钠,可以降低发生肾毒性的风险用药前予以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或止吐药可改善患者耐受情况在一些患者中观察到静脉注射(25-50mg)哌替啶可缩短输注两性霉素B引起的颤抖,发热时间•严重肝病患者禁用•肝功能损害。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8
伤寒沙门菌
痢疾志贺菌
9
三、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10
---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技术密切 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基 本知识,掌握各类与临床有关的微生物特性,通过系统的 检验方法,及时并且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作出病原学诊断和 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病原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病原生 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与免疫机制、致病机制、分布与流行规律 、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方法等。
----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中,有一些是有致病性的,例如伤寒沙门 菌、痢疾志贺菌;而还有一部分是正常寄居于人体内,通常情况 下无致病性,只有在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疲劳)或微生物进 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时(手术后)才会引起疾病,称为机会致病微 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
22
临床微生物及检验的研究热点:
1、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 2、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 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4、警惕、研究和防止生物恐怖
23
5、病原生物学检验的自动化 6、病原生物的分子诊断 7、病原生物学检验的全面质
量控制 8、病原生物学检验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
24
四、细菌的命名和分类
25
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微小 2、结构简单 3、种类多 4、分布广 5、繁殖快 6、易变异
4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结构、细胞器等结构特点,可以将 微生物分为三个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存活 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主要包括病毒,例如:疯牛病的朊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
16
主要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概论pdf

微生物学概论pdf

微生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博士) 微生物功能蛋白 植物病理学专业(农学硕士、博士) 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 分子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极其活跃、生命力强 大的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微生物学的 发展,促进了生命的自我复制、生命进化,生命分子 构成等重大理论研究。

生命科学的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都是以微生物为研究材料的。

由于微生物学的许多重 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 转录酶等,才导致了DNA 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 现,使整个生命科学翻开了新的一页。

微生物学在生 命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着先锋和奠基的 双重作用。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微生物方向的专业必 修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 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 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 样性,以及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 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命活动规 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 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的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课堂讲 授方式授课,辅以辅导答疑和考试。

同时 开设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 实 验 技 术 。

做 到 课 堂 讲 授 与 实 验 操作 并 重,以保证教学质量。

总学时:88; 授课:58; 实验:30 教 材: 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第六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 考 书: 周德庆《微生物学》(第二版)1绪论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病毒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营养、代谢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生态、应用 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微生物进化、分类鉴定4 8 6 8 2 4 4 4 2 8 4 2王振中 卓侃 王新荣 阮小蕾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 科学。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

细胞生物分类比较表
1753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分类系统
• 根据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的异同归类从而建立分类系统
•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依次排列。需要时在分类单元之间增 加一级,如亚门、亚纲等
• 规定的标准子尾:门(-mycota)、亚门(-mycotina)、纲(-mycetes)、目(ales)、科(-aceae)
• 属和种无统一字尾
• 真菌学诞生至今的二百多年间,各种真菌分类系统层出不穷
第十页,编辑于期三:点 十五分。
Christian Hendrick Persoon
1761 - 1836 生物学家,系统真菌学之父
生于南非,学习工作于荷兰、德国和法国
《真菌方法纲要》 (1801.12.31)
锈菌、黑粉菌、腹菌(认可名称)
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 ②鞭毛菌门 ③无鞭毛菌门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的5个亚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门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Introduction to Mycology,1979
真菌界
真菌学概论, 1983,裘维蕃
裸菌门(Gymnomycota)
集胞黏菌亚门 (Acrasiogymnomycotina) 集胞黏菌纲 (Acrasiomycetes)
原质体裸菌亚门 (Plasmodiogymnomycotina)

应用真菌学PPT课件

应用真菌学PPT课件
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22
现代真菌学时期(1951-至今)
Geoffrey C. Ainsworth,英国真菌学家
<<真菌词典>>,1943年第一版,1983年第七版均 由Ainsworth主编。
1995年第八版出版(Ainsworth & Bisby’s)
把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和担
这一时期的真菌分类工作主要是对大量新种 的描述及对以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中意
大利伟大的的真菌学者P. A. Saccardo (1845~1920)将全世界已发表的真菌描述进 行了收集整理,用拉丁文汇编成25-26卷的巨 著《真菌汇刊》。这一巨著的问世为全世界 真菌分类学家提供了方便,为真菌分类学的
-
11
-
12
吕文虎克利用业余时间制造过400多架
单式显微镜和放大镜,放大率一般为50~200倍
-
13
米奇里( P.A.Micheli, 1679-1737)意大利植物学家 首次借助显微镜对伞菌的菌褶及菌褶边缘存在隔胞
(cystidium)进行了观察;1719年完成的<<植物新属
>>,其中所命名的Mucor、Aspergillus等真菌属名一直
-
17
佛里斯(Elias Magnus Fries, 1794-1878),瑞典人 被比作是“真菌学的林奈” <<真菌系统>>(Systema Mycologicum)对真菌分类学 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层菌(hymenomycetes)、核菌(pyrenomycetes)
-
18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虽然人类对 真菌的存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 了应用和简单的分类,只是依据易于 识别的宏观形态来鉴别真菌,建立了 简单的描述语言.然而科学的发展促 使真菌学的研究由宏观形态的描述进 入细胞形态的观察。

《微生物学概论》课件

《微生物学概论》课件

硫循环
微生物参与硫循环,如硫 酸盐的还原、硫化物的氧 化等。
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微生物通过产生各种酶和代谢产物来 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 、酸碱度等。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的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引 起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营养物质等。 同时,一些致病微生物也会对人类和 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生物采矿
利用微生物技术从矿石中提取有价值的金属,如铜、铀等。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肥料
01
通过微生物技术生产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减少化
肥使用。
生物农药
02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杀虫剂和抗菌剂,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植物基因工程
03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有益的基因转入植物中,提高植物抗逆性
04 微生物的繁殖与遗传
CHAPTER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准性繁殖
通过简单的细胞分裂或出芽方式,产 生与亲本完全相同的子代。
类似于有性繁殖,但不需要细胞融合 ,而是通过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间的 交换和重组。
有性繁殖
通过两个细胞融合,经过减数分裂形 成生殖细胞,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新 个体。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 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 体等。
放线菌是一类呈辐射状排列的放线状 或分枝状的细菌,常用于抗生素的合 成。
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是一类具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DNA呈环 状或线状,有核仁和染色体的多细胞微生物。
真菌是真核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 菇等。
疾病。

菌物学

菌物学

菌物学前言一、本课的目的和任务菌物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菌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掌握各类菌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了解菌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以便学生能独立地识别各类菌物和了解各类菌物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以及为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正确地诊断有关菌物和林木真菌病害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木真菌病害的诊断就是采用必要的真菌鉴定技术方法,运用真菌分类学和病理学的知识,确定林木真菌病害的病名和病原。

这是林病防治之前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首要环节。

只有正确地诊断病害,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诊断病害可分为:1症状诊断。

2病原诊断。

前者方法简单,不准确;后者方法复杂,较准确。

病原诊断在植物病理学专业有的单设植物病害诊断学-植物病原学(病原生物学),其中重点介绍病原真菌分类的知识(或植物病原真菌学),可见真菌分类在本专业上的重要性。

二、本课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我们所讲的菌物学一大部分是植物病原真菌学,它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分类、习性、致病特点及其鉴定的技术方法,是植物病害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本课程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是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对林木病原真菌的一般特点和分类―纲‖的知识对了介绍,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森林病理学对引起林木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种的形态、生理学、生物学、致病性等作介绍。

与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有关的真菌分类学则是系统地介绍真菌分类的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诊断林木真菌病害的能力。

另外,菌物学还要涉及一些重要的有经济价值的有益真菌,包括食用菌、药用菌、菌根菌、生物防治菌、抗生素产生菌、化学工业真菌、产生毒素的真菌、引起人类和动物病害的真菌等。

三、本课的基本要求1、真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真菌的形态、生物学习性、生活史、分类、命名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的学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常见微生物与免疫现象做出解释。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

为学习护理相关课程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该课程的开设以所学的《高中生物》为基础,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为导向、以护理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前提,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严谨态度。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概念分类;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等概念;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第一篇 微生物概论

第一篇 微生物概论
Cncnc-micro
细胞质(cytoplasm ) 核糖体(ribosome) 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Cncnc-micro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
核 糖 体 亚 基 释 放

核糖体亚基连在
多聚核糖体
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
能,得以在机体内立足定居、生长繁殖、蔓
延扩散的能力。
(1)粘附与穿入 ,P27
(2)繁殖与扩散,P28 (3)对吞噬细胞的抵抗和杀伤作用,P28
Cncnc-micro
(二)构成毒力的因素
细菌的毒素:是构成病原菌毒力的重要物质
基础。按其来源、化学性质和毒性作用的不
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
(1)外毒素 ,P28
细菌细胞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能够独立的进行生活,它 的种类繁多,但基本形状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 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其他形状的细菌
Cncnc-micro
球菌(coccus),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根据它们
相互联结的形式以可分为 :
单球菌 双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产芽孢细菌的种类 芽孢的构造 芽孢的耐热机制 研究芽孢的意义
spor es
产芽孢细菌的种类
芽孢 菌体 (营养细胞)

孢外壁 芽孢衣
皮 层
芽孢质 芽孢核区 芽孢膜 芽孢壁 核心
细菌芽孢构造的 模式图
芽孢耐热机制
是由芽孢化学组成的特点决定的 含有吡啶-2,6二羧酸(DPA-Ca) 含有芽孢特有的芽孢肽聚糖 芽孢平均含水40%,皮层含水70%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首先,植物病原真菌是一类大型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菌,它们通常以孢子的形式传播。

孢子包括分生孢子和性孢子两种类型。

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和水传播,传染性强,主要用于传播和感染主机植物。

而性孢子是用于真菌的有性繁殖,通常只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并用于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

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通常使用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

形态学研究主要关注真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形态、色素特征和产孢器官等。

生态学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生活史和寄生方式等来分类。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则通过分析真菌的遗传物质(如DNA或RNA)序列来辅助分类。

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病原性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侵染。

真菌通过侵染植物表面并穿透树皮、叶片或根部等,进入植物的内部组织。

其次是寄生。

真菌寄生在植物组织中,并通过营养吸收植物的养分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真菌还可以产生毒素,引起植物组织的病变和死亡。

最后,真菌繁殖产生大量的孢子,通过空气或水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从而引起新的传染。

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等。

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如寄生性真菌、细菌或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菌剂等化学物质来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遗传防治则是通过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对病害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

总之,植物病原真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对农业和园艺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病原性机制和防治方法等,对于保护植物健康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植物病原真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真菌的基本类群及分类概况
1、真菌分类的目的
根据国际上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统给每一
种真菌命名,以便交流有关真菌的各方面的知识;
指出已知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因为亲缘关系相 近的种其生物学特性也相似。
2、真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⑴ 林奈(Linnaeus)(1753): 两界系统 动物界 植物界
⑵ Whittaker(1969): 五界系统 植物界
应用真菌学
Applied mycology Mycetology;Fungi Science
课程简介:



专业选修课 共32学时 2学分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真菌的一般性状 第三部分 真菌的生长 第四部分 真菌的营养 第五部分 真菌的生殖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第九部分 第十部分
米奇里( P.A.Micheli, 1679-1737)意大利植物学
家首次借助显微镜对伞菌的菌褶及菌褶边缘存在 隔胞(cystidium)进行了观察;1719年完成的<< 植物新属>>,其中所命名的Mucor、Aspergillus 等真菌属名一直沿用至今。他的工作为后来真菌
分类学以及真菌形态学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真
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辨率更强的工具,用以观
察真菌的细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并取得了重大进
展。如鞭毛的9+2结构、脉孢菌细胞壁的四层结 构、担子菌复杂的桶孔隔膜与细胞核的精细结构 以及孢子纹饰等。
真菌毒素 :1960年黄曲霉毒素的发现以及它
对动物的毒性和致癌作用,引起了人们对真菌 毒素的研究。仅以黄曲霉毒素而言,在1960年 后的10年中就发表了上千篇的研究资料。目前 已知的200多种真菌毒素中,至少有10多种可引 起人和实验动物致癌,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
三、真菌学与应用真菌学
真菌学:以真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应用真菌学:在真菌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真菌在 经济和生产上的重要性,真菌资源的开发以及真菌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应用真菌学研究方向: 1、方法 2、开发利用 应用真菌学的研究内容 1、真菌的生物学基础 2、真菌的分类学基础 3、真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菌学建立的起点。

林奈(Carl Linnacus, 1707-1786),德国植物学家 双命名制(binomial system of nomenclature),同 时也为真菌的命名奠定了基础。 他的名著<<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记载了 被视为植物的真菌10个属,从此,开始对真菌以正式
食用真菌:随着真菌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 一 门 新 兴 的 应 用 真 菌 的 现 代 学 科 —— 菌 蕈 学 (Mushroom Science)形成和发展起来。其
中心内容包括菌种培育、堆肥制备、段木准备 和栽培管理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菌蕈学的兴
起使得食用真菌的研究得到飞跃发展。
真菌遗传学 的研究在近20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这首先得益 于脉冲电泳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通过电泳核型分析对丝状真 菌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菌株的染色体基因组分离成完整染 色体带,从而获得染色体的数目及基因组的大小。在真菌中 已对近40个属的真菌进行了研究,为其基因杂交定位及基因 作图的研究提供了遗传背景,改变了过去用经典的遗传学方 法和细胞学方法对真菌遗传物质基础的研究手段。
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丝状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真菌遗传 物质的转移和重组提供了方便的有建立了第 一个丝状真菌的DNA转化系统,从此,丝状真菌的遗传学研 究跨入了分子遗传学时代。
综上所述,真菌学研究在这一时期有 了较全面的发展。无论是在真菌的细微结 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DNA重组,还 是医学真菌、药用真菌、食用菌、真菌毒 素以及系统分类诸方面都进入了快速地全 面发展的时期。
被称为近代真菌学奠基人。
证明了马铃薯晚疫病是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 寄生引起,
导致了植物病理学的诞生。
将进化论的概念引入真菌分类,提出按进化顺序排
列的真菌分类系统。

萨卡度(Pier Andrea Saccardo,1845-1920),
意大利的真菌学家,完成了<<真菌汇编>> 将所有已知的真菌属和种经过整理用拉丁文进行
年代中期以后,分类系统变动主要集中在这一纲中。
1979年以后-近30年来,真菌在生物合成途径、比较
酶学、细胞壁组分、核酸及碱基比例、核酸的分子杂交和
基因结构的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生理 生化方面的研究结果导致了真菌系统发育和进化方面的重 大突破。根据赖氨酸生物合成的两条途径的研究、色氨酸 生物合成酶的沉降图型、甲壳质或纤维素的胞壁组分,结
真菌不是植物,不含叶绿素,无根、茎、 叶的分化。
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异同
细菌:(Bacteria) 有细胞壁,无核,有核区— 属原核生物。 粘菌:无细胞壁,有核, 繁殖产生孢子。 藻类:光合色素--自养生物。 Fungi:无根、茎、叶,异养 贮藏物质: 糖,脂肪 高等植物:有根、茎、叶,自养 贮藏物质:淀粉。
真菌的形态和分类;戴芳澜遗著;科学出版社 中国真菌总汇;戴芳澜,科学出版社;79年版; 中国的真菌;邓叔群著;科学出版社 真菌鉴定手册;魏景超;上海科学出版社;1979年
第一章 绪论——揭开真菌的面纱 一、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
微生物通常是指那些微小、简单、肉眼难以观 察的生物。
合DNA的GC值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新的真菌进化路线,
并 对 丝 壶 菌 纲 ( Hyphochytridiomycetes ) 和 卵 菌 纲 (Oomycetes)的分类地位提出了异议。1989年,CavalierSmith提出的生物八界系统中,把丝壶菌和卵菌划归于藻 界(Chromista)。
真菌的微细结构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给生物
全世界真菌分类学家提供了方便,为真菌分类学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代真菌学时期(1951-至今)

Geoffrey C. Ainsworth,英国真菌学家 <<真菌词典>>,1943年第一版,1983年第七版均
由Ainsworth主编。
1995年第八版出版(Ainsworth & Bisby’s)
微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三菌、三体
真核生物-真菌、微型藻类、原生动物、 和某些寄生蠕虫 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二、什么是真菌?
1、概念 有真正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 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营养体通常是丝状 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 丁质或纤维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 孢子、并且是吸收营养的生物群。
四、真菌学的发展历史
●古代真菌学时期-比较形态学的真菌分
类 ( ~1860) ●近代真菌学时期-细胞学的真菌分类 (1860~1950) ●现代真菌学时期-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 学的真菌分类 (1951~1995)
●真菌基因组学时期(1996--)
真菌的发展历史
古代真菌学时期(

-1860)
中国在仰韶文化已大量采食蘑菇
的命名。

佛里斯(Elias Magnus Fries, 1794-1878), 瑞典人 被比作是“真菌学的林奈” <<真菌系统>>(Systema Mycologicum)对真菌
分类学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虽然人类对
真菌的存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
了应用和简单的分类,只是依据易于

植物病原真菌学, 张中义等主编.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1, 10. 真菌学概论, [美]C. J. 阿历索保罗等主编, 余永年等译.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3, 7. 植物病害真菌学, 陆家云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1. 中国药用真菌生产与产品开发, 林树钱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0,11. 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 陈德明主编.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12. 食用菌栽培学, 杨新美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 菇菌生产技术全书, 陈士瑜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12.
真菌:霉菌、酵母菌、蘑菇
真核 微生物
粘菌
原生动物:变形虫、草履虫、锥体虫
真菌

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 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 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 生物。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接合菌门(Zygomycota) 子囊菌门(Ascomycota)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 :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 阶段未发现的真菌
识别的宏观形态来鉴别真菌,建立了 简单的描述语言.然而科学的发展促
使真菌学的研究由宏观形态的描述进
入细胞形态的观察。
近代真菌学时期(1860—1950)

狄巴利(Heinrich Anton de Bary, 1831-1888),德国人
发表了许多真菌学的专著,如<<黑粉菌>>、<<菌形
动物>>、<<真菌形态学和生理学>>。

公元前100-200年的《神农本草》有真菌作为药材的 记载
英国的Ray(1684-1704)在其《植物史》中将94种 真菌分为4组 Magnol(1689)首先以形态性状作为大型真菌分类 基础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成简单显微镜,真 菌研究由大型真菌转入小型真菌



列文虎克利用业余时间制造过400多架 单式显微镜和放大镜,放大率一般为50~20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