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实验心理学: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0a192d961711cc7931b716fb.png)
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小组3)(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上海,200234)摘要实验通过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测定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并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爱好顺序是用5种色卡一一配对然后一对对呈现给被试看,让被试报告喜爱哪个。
其中同种色块配对的2次呈现要将两种色块的呈现位置互换以排除空间误差。
品级排列法测定颜色爱好顺序是用5种物品各7个颜色的图片给被试,让其依照喜好进行排列。
结果发觉:对偶比较法和品级排列法能够用于测定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个人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存在个体不同;对颜色的爱好受到具体形象的阻碍。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品级排列法顺序量表1 前言对偶比较法最先由科恩在他的颜色爱好沿街中介绍出来,那个方式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定两个刺激中的哪个在那个特性上更明显。
假设有n个刺激,那么一共能够配成的数量为n(n-1)/2。
由于比较是每对刺激或前后呈现或同时呈现,都会产生误差(时刻或空间误差)。
为了幸免误差,每对刺激都要呈现2次,互换其呈现的时刻或位置。
如此总的比较次数就共有n(n-1)次。
排定颜色的呈现顺序能够按台阶式或斜线式,将5种颜色配成10对进行比较。
为了抵消顺序误差,10次测试做完以后要以与原先的测定顺序相反的顺序再进行10次测定。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被试选择“更喜爱”次数最多的颜色确实是其最喜爱的颜色。
品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一样也是用来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方式。
品级排列法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依照必然的心理特点将其中的最优刺激排在第一名,最差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品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
心理物理学的方式包括测量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与上感觉的测量时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心理量表大体上能够分为3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436c2a0722192e4536f667.p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实验报告名称:对偶比较法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学号:姓名:年级: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实验名称:对偶比较法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表。
被试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大二学生,选取2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引言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
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方法1 被试选择心理学系两名大二学生作为被试,色觉正常。
2 仪器彩色铅笔6支,分别是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
3 程序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蓝(Blue)、和紫(Purple)。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15次后,应再测15次,顺序与前15次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4 指导语我每次都给你两支彩色铅笔,请你选择你更喜欢的一支彩色铅笔。
结果如表一表二所示,其中,P=C/2* (n-1)C’=C+1P’=C’/2*n统计以上数据,通过查P-Z转化表,查出相应的Z分数。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实验报告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889610bd64783e09122b66.png)
心理学实验报告(五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评分____________姓名__ _ __ 性别_ _ 组别_ _ 实验日期_ ___主试姓名_ __ 被试姓名_ __记录姓名__ ____一实验名称: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二实验目的:1、通过对不同颜色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2、通过对偶比较法测量的结果一致性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实验器材:1、实验仪器:计算机、对偶比较法实验程序2、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杯子、电话、钢笔、剪贴板。
图片材料的颜色为8种:红、橙、黄、绿、蓝、紫、灰、黑四实验步骤:1、实验设计:实验呈现的方式为台阶式,见表1,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比较21次,每对刺激呈现的顺序与前21对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21次中两个刺激左右位置颠倒。
2、打开计算机,单击“对偶比较法”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并在“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实验材料,或者是自定义实验材料。
自定义实验材料的具体方法如下。
(1)将制作好的实验材料图片存放在计算面指定的目录下。
(2)打开“帮助”菜单,选择“加入新图片”,便会出现“向程序中加入新图片”的对话框。
在“文件路径”中找到制作的自定义实验材料,并在“文件列表框”中选定所需的图片文件,加在“实验项目列表框”中,然后根据图片的颜色对图片颜色再进行一次定义,在“实验本项目名称”中给该实验材料一个名称,保存自定义的实验材料度退出对话框。
(3)在“实验材料”选择“选择自定义图片”,选择完毕图片后并开始实验。
3、实验前,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具体操作方法。
指导语为:下面每次呈现两个不同颜色的图片,用鼠标单击你喜欢的图片。
在每次呈现的图片中必须选择一张。
明白后单击开始,进行实验4、实验结束后,可以在“帮助”菜单中的“数据查询”中查询实验结果5、所有被试的实验结果保存在名为“实验结果TXT ”的文件中,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结论。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2ec08f84868762caaed55a.png)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一、实验介绍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
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二、方法与程序: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蓝(Blue)、青(Cyan)和白(White)。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C/(2*(n-1))=C/12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
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65-82页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一、实验介绍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被试的重量辨别能力和判定标准,学习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指导-对偶比较法实验
![实验指导-对偶比较法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fce9c1ca8114431b90dd8cd.png)
《对偶比较法实验》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颜色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使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量表。
二、实验理论心理量表法是用以描述系列刺激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基于精确程度的不同,这种对应关系分为比例量表、等距量表、顺序量表和名称量表四种。
顺序量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所引起某种心理感受的强弱程度序列,一般采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它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所有刺激进行排序。
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
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调查中较常用,如调查消费者对同类商品的评价和购买意向、收视率调查以及对一组广告优劣的评判等。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者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则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
为了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在第二轮比较时每对刺激的左右位置对调,呈现顺序也与第一轮相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红、橙、黄、绿、蓝、青、紫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共42次。
四、实验步骤: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
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本实验无参数设置,实验者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进入指导语界面,然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是:下面每次将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每次呈现的一对颜色进行选择。
如果你喜欢左边的颜色,请按“-”键;喜欢右边的颜色,请按“+”键。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3024f804a1b0717fd5dde6.png)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张研心理系10150201班1051020145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实验被试选取山西师大10级心理系学生1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被试的颜色爱好顺序量表为:青(黄),橘红,蓝,橙(绿),红。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顺序量表1前言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这种方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者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则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
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
为了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在第二轮比较时每对刺激的呈现顺序要与第一轮相反,左右位置也应对调。
对偶比较法最早出现于颜色爱好的的研究中。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安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
这就是一个等级顺序量表。
用等级顺序量表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比用对偶比较法程序简捷但没有对偶比较法准确(因为它忽略了空间误差)。
2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一名,女2.2实验材料和仪器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实验材料:红、橙、黄、绿、蓝、青、橘红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
2.3实验程序被试端坐在实验仪器前,屏幕与被试视线平行。
为被试呈现指导语。
指导语:下面每次将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每次呈现的一对颜色进行选择。
如果你喜欢左边的颜色,请按“-”键;喜欢右边的颜色,请按“+”键。
实验将进行42次。
3.结果4.讨论4.1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左右的位置?实验中会存在空间误差,由于比较时每对刺激同时呈现,一左一右,会产生空间误差。
实验心理学作业
![实验心理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a74116acaaedd3383c4d3fe.png)
实验名称: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实验地点:公演实训大楼703室实验时间:12月2日指导老师:张晓丽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颜色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二、实验原理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间接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两两配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对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判断,这种特性在两种刺激中哪一个更明显。
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各个特征的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顺序量表,再将其转换为等距量表。
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三、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台式电脑、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电脑程序四、实验步骤1、发放已经制作好的颜色爱好调查问卷2、收集数据,电脑自动统计处理并分析实验结果五、实验结果=====结果图片==========结果分数=====颜色顺序:6435172------------------------序号颜色被选择的次数------------------------1 红 52 橙 03 黄 74 绿105 蓝 66 青117 白 3------------------------=====备注=====测验耗时:110秒[参数表]几何图形的高度(像素)=64间隔时间(毫秒)=1000几何图形的形状=圆形=====详细反应=====序号左右选择1 红橙左2 红黄左3 橙黄右4 橙绿右5 黄绿右6 黄蓝右7 绿蓝左8 绿青右9 蓝青右10 蓝白右11 青白左12 红绿右13 红蓝右14 橙蓝右15 橙青右16 黄青右17 黄白左18 绿白左19 红青右20 红白左21 橙白右22 白橙左23 白红右24 青红左25 白绿右26 白黄右27 青黄右28 青橙左29 蓝橙左30 蓝红左31 绿红左32 白青右33 白蓝右34 青蓝左35 青绿左36 蓝绿右37 蓝黄右38 绿黄左39 绿橙左40 黄橙左41 黄红左42 橙红右六、讨论和分析1、实验过程存在哪些误差,如何对这些误差进行控制?答:实验过程主要存在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
对偶比较发实验报告(3篇)
![对偶比较发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a07a7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d.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对偶比较实验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个体在感知、判断和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刺激进行比较,了解个体对不同刺激的偏好、差异感知和决策行为。
本实验旨在探究对偶比较在感知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对偶比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究对偶比较在感知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3. 分析个体在实验中的表现,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1. 刺激材料:选取10张图片,其中5张为正面图片,5张为负面图片。
2. 实验工具:计算机、键盘、鼠标。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2(刺激类型:正面、负面)×2(比较次数:2次、4次)的被试内设计。
2.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组,每组10人,共两组。
(2)每组被试进行两次实验,每次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和决策阶段。
(3)感知阶段: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两张图片,要求被试判断两张图片的优劣,并给出评分(1-5分)。
(4)决策阶段:根据感知阶段的结果,被试需从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1. 被试在感知阶段的评分情况:正面图片的平均评分为3.5分,负面图片的平均评分为2.5分。
2. 被试在决策阶段的偏好情况:正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55次,负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45次。
3. 对偶比较次数对被试决策的影响:在2次比较的情况下,正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35次,负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25次;在4次比较的情况下,正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45次,负面图片被选中的次数为35次。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对偶比较实验中,被试对正面图片的评分高于负面图片,说明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对正面刺激有更高的偏好。
2. 在决策阶段,被试更倾向于选择正面图片,这与感知阶段的结果一致,表明对偶比较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随着对偶比较次数的增加,被试对正面图片的偏好程度逐渐增强,这可能与个体在多次比较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偏好有关。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ab696722aaea998fcc220eb0.png)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使初学者对心理学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2名北大心理自考学员,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通过等级相关算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被试之间颜色爱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等级相关法1.前言1.1.1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的量表,该量表没有对零点,也没有相等的单位,因此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糙的量表。
从顺序量表只能知道某一事物的顺序,从中可以查到这一事物在心理量表中的顺序。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
1.1.2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间接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两两配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对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判断,这种特性在两种刺激中哪一个更明显。
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各个特征的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顺序量表。
1.1.3 等级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量表的直接方法,该方法让被试对所有呈现的刺激的某一特征,根据某一心理特点,进行主观评判,将最优的排在第一位,次之的在中间,最差的排在最后。
以等级的顺序构成顺序量表。
1.2.1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有关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
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依次下去,就得到一个次序,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空间误差,不如对偶比较法精确。
1.2.2对偶比较法最早出现于颜色爱好的的研究中,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首先,将要比较的颜色两两配对,如有N种颜色,则需配成n(n-1)对。
本实验需要比较红、橙、黄、绿、蓝、紫、黑、白共8种颜色,则一共可配对的数目为n(n-1)即8(8-1)=28对,这28对颜色可按阶梯式排列呈现的顺序。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650cc23169a4517623a326.png)
对偶比较法测量阈上感觉1、引言对偶比较法最早由科恩(Cohn,1894)在他的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介绍出来。
这个方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为了避免空间和时间误差,则需要再次实验,第一次实验中A先于B,第二次则B先于A。
所以每个单元格都有两个结果。
C为两次结果各刺激的和,C’为对C 的调整,C指每个刺激在两轮实验中,与其他刺激比较胜出的次数,而事实上,每种刺激和它本身也应比教,只不过是不分胜负,故在每个C分数上都加0.5,因其比较两次,所以要加两个0.5,即1。
在有些情况下,实验者认为对偶比较空间和时间效应的干扰并不明显,也可以采用简化的程序,即每对刺激之间仅比较一次。
取P=C/(N-1),C’=C+5,P’=C’/N。
实验目的:正确的掌握对偶比较法对阈上感觉的测量。
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徐州师范大学本科生一名,21岁,男生。
2.2仪器七张带有不同图案的电话卡2.3程序(1)将七张电话卡分别标上A、B、C、D、E、F、G以示区别。
(2)主试以斜线式将七张卡两两配对,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按照顺序将两张图片呈现给被试看,让被试报告两者中较好看的一张,主试记录下来。
(4)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对被试做任何干扰。
3、结果表1 七对样品对偶比较数据整理4、讨论(1)通过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被试对电话卡G的喜好程度较大,最不喜欢电话卡D上的图案,根据比较结果分布可以清楚的得出结论被试对电话卡图案喜好程度。
这是被试可以感受到的,顺序量表能够建立。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几张电话卡的喜好程度只由被试来判定,而被试的审美观存在差异,就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实验六: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
![实验六: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a21f6819fc4ffe473368ab7e.png)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实验目的:通过测定颜色爱好程度,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作颜色爱好量表。
被试:大学生被试三人实验器材:红、黄、蓝、绿、黑五种不同颜色纸片各一张,每张纸片5cm*5cm大小正方形实验步骤:1.用对偶比较法比较颜色爱好。
1.1把五张纸片逐一配对,共配出10对,实验前主试按对偶比较法原则排列呈现顺序并制成相应的表格,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给被试,为尽量排除空间误差,在同一个纸片配对中,该纸片在左和右的位置各半。
主试按顺序成对地呈现不同颜色的纸片,要求被试加以比较并报告两者中喜欢哪一种颜色,被试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而不能有折衷答案。
主试记下被试的选择结果,喜欢的记“1”分,不喜欢的记“0”,并将得分填到相应的格内。
1.2比较呈现的顺序按下表排列每一对比较时,竖行颜色的都放在左面,做完10次后休息五分钟。
1.3重复10次比较,但实验顺序相反(10次到1次),且每次比较时竖行颜色的纸片都要放在右面。
2.用等级排列法比较颜色爱好。
2.1五张颜色纸片同时呈现,让被试按他的判断标准,依次把五个颜色排成一个顺序,最喜欢的放在第一位,其次的放在第二位,依次类推,排完后被试可调整其位置,到被试认为正确为止。
然后把多名被试对同一颜色评判的等级加以平均。
结果:1.根据程序1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的被试对不同颜色的选择分数C,以及P、Z、C’、P’、Z’2.根据程序2实验所得的数据分别列出被试五种颜色的喜爱等级。
讨论:1.对本实验所得量表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心理学依据。
2.分析每组被试对颜色偏好的个别差异。
3.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用于实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4.如何用对偶比较法设计实验为某陶瓷厂预测四种不同形状杯子的销路。
参考文献: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148-149。
附:实验记录表表1:对偶比较法记录纸表2: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57bea58e9951e79b8927f2.png)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姓名:指导老师:时间:2012/10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 *** ***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 130000)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表。
被试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4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心理顺序量表1 引言物理学的方法包括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阈上感觉的测量是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一个适量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感觉,但是当刺激的物理量增加时,感觉并不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
像声音,重量等等。
所以要测量心理量是如何随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就需要制作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心理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志把事物排成一个顺序。
从顺序量表上只能查处某事物在一定的心理量顺序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它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
等距量表,又称差距量表,它比顺序量表更为精细,不仅能表示顺序关系,还能测量各顺序位置之间的距离。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间接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两两配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对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判断,这种特性在两种刺激中哪一个更明显。
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各个特征的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顺序量表,再将其转换为等距量表。
2 研究方法2.1 被试4名在校女大学生,长春大学光华学院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2.2 方法2.2.1材料不同颜色的笔一套(10支)。
,记录纸。
2.2.2方法1.实验前,主试按下列公式来计算配对数:n(n-1)/2,n为参加比较的刺激的总数。
本实验有10种颜色,刺激可配成10(10-1)/2=45对。
这样45对刺激可按台阶式或斜线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
自考心理学习2019年实验报告材料示例
![自考心理学习2019年实验报告材料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59dca0ccbff121dc368386.png)
实验报告姓名:准考证号:组号:主试:日期: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被试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学习使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随机选2名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自考学员为被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学员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并制作颜色爱好主观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用等级相关法比较同一被试用两种方法测试效果的异同,用等级相关法判断不同被试对颜色爱好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主观顺序量表等距量表1前言1.1 等级排列法:把人们对一系列产品,按条件进行排序(如对颜色的喜爱程度,歌曲的受欢迎程度等)。
如调查人们歌曲的爱好程度如何,可以让被试按爱好程度将歌曲排成等级,最喜欢的排在第一位,其余的依次排在第二位,第三位,依次类推。
[1]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是实验心理学中制作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最早出现在颜色爱好的研究中。
例如,在白纸卡片上分别涂上白、黑、红、蓝、绿几种颜色,将颜色卡片两两配对,一对一对地呈现给被试,让他从两张卡片中选出一张更喜欢的颜色来。
当把每对颜色呈现给被试的时候,或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
这样便会产生空间误差或时间误差。
为了消除这些误差,应该把每对颜色让被试比较两次,当每对颜色第二次出现时,它们呈现的位置或时间先后,要和第一次相反。
这样,整个实验共呈现20对卡片[n(n-1)],这20对卡片呈现的顺序完全是随机安排的。
[1]主观顺序量表:主观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个属性排出顺序的量表。
例如,1500米赛跑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这种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因此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糙的量表。
从顺序量表中,可以看出被试对某一对象的一个排序,从而了解某一对象在整个顺序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顺序量表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是在一个有相等度量单位的横坐标上,将实验结果的值表示出来,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但是没有绝对的零点,等距量表可以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
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2](https://img.taocdn.com/s3/m/3773f45d77232f60ddcca123.png)
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量颜色偏好郭燕摘要:本次试验分别运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量应用心理专业两名被试对五种颜色的偏好程度。
使用不同颜色的笔一套,以探究被试对所提供颜色的偏好,再将用对偶比较法制作的顺序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
得出被试对所提供颜色偏好的等距量表。
1、引言对偶比较法最早由科恩在他的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介绍出来。
这个方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呈现,让被试就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在这个特性上更明显。
等级排列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被试以一定的标准将刺激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的排序等级加以平均以求出每一个刺激的平均等级。
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学习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判断被试对那种颜色的偏好较强,并分析其原因。
2、方法2.1 被试应用心理专业的两名学生2.2 实验仪器不同颜色的笔一套2.3 程序(1)对偶比较法。
把五种颜色逐一配对,共配出10对,然后按照斜线法的顺序一对一对的呈现给被试。
为尽量排除空间误差,把以上10对颠倒位置再呈现给被试。
被试的任务就是在两种颜色中进行选择,确定自己更喜欢哪种颜色。
喜欢的记“1”,不喜欢的记“0”。
(2)等级排序法。
把五种颜色同时呈现,让被试先按照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顺序从左到右进行排列,记下结果,最左侧记5分,依次减少1分,最右侧记1分。
然后,再让被试按照最不喜欢到最喜欢的顺序从左到右进行排列,记下结果,最左侧记1分,依次增加1分,最右侧记5分。
3、结果整理结果记入表1和表2表1 对偶比较法记录纸表2 等级排列法4、讨论4.1 实验得出两名被试的颜色偏好分别是蓝,粉,橙,绿,紫和紫,蓝,粉,橙,绿。
4.2 在对偶比较法中,为排除空间位置这一额外变量,巧妙的安排了颜色对呈现的顺序。
4.3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得数据权威性不高,但也足以证明被试的颜色偏好。
5、参考文献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e6d2f9c8d376eeaeaa31d2.png)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英文名称:COLORSCALE简介: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
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蓝(Blue)、青(Cyan)和白(White)。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结果与讨论: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C/(2*(n-1))=C/12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
交叉参考:等级排序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65-82页。
范例: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
![范例: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3de6b924647d27284b73517f.png)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随机抽选2名师大心理系学员,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其颜色爱好并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通过用等级相关的方法计算两种量表和两被试颜色爱好的等级相关系数,说明了两种方法的测试效果基本一致,不同被试对颜色的爱好是有差异的。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等级相关法心理顺序量表心理等距量表1.前言心理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它只按心理的某种标志把事物排成一个顺序。
从顺序量表上只能查出某事物在一定的心理量顺序中所处的位置。
心理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但能说明某种心理量的顺序,可以说明其中两个心理量之间的差别。
它比顺序量表要精确。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安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排在第二……。
这就是一个等级顺序量表。
用等级顺序量表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比用对偶比较法程序简捷但没有对偶比较法准确(因为它忽略了空间误差)。
我们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用这两种方法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对偶比较法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首先要将要比较的颜色配成对,被试从呈现在面前的一对颜色中挑选出他更喜欢的颜色,并报告出来。
比完一对颜色换一对颜色再比较,就这样一直做下去直到所有的颜色都比较完为止。
由于比较时每对颜色或先后呈现,或同时呈现,会产生时间或空间误差,因此,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每对颜色都要比较两次,互换呈现的时间或位置。
最后,按颜色被选中的次数排出顺序。
例如:在此次实验中被试要比较红、橙、黄、绿、蓝、紫、黑、粉共8种颜色,则一共可配对的数目为n(n-1)即8(8-1)=28对。
这28对颜色可按台阶式排定呈现的顺序。
为了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8次测定之后做第2轮测定的时候,要将前28次比较的顺序到过来。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a05c80192e45361166f52f.png)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10教科1 第9小组余华、黄文静、吴芸、王红娥、钟健友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表。
被试为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5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关键字对偶比较法心理顺序量表1引言1.1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1.2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1.3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
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1.4实验目的: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2方法与程序2.1被试随机选取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5名,年龄均为19岁,视觉正常。
其实被试1—3为女性被试,被试4—5为男性被试。
2.2仪器和材料计算机及PsyTech心里实验系统,电子按键。
计算机能产生7种不同色调的颜色,分别为:红(Red)、橙(Mangetra)、黄(Yellow)、绿(Green)、蓝(Blue)、青(Cyan)和白(White),而且纯度高。
2.3程序2.3.1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橙(Mangetra)、黄(Yellow)、绿(Green)、蓝(Blue)、青(Cyan)和白(White)。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9fe19602768e9950e73872.png)
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颜色爱好心理量表的制作摘要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不同被试对颜色爱好的程度,并用这两种方法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通过用等级相关的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同一被试的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存在较高的正相关,不同被试对颜色偏好的程度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
关键词颜色爱好;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顺序量表;等距量表1 前言对不同颜色爱好的程度进行排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在心理实验中通过排除客观条件的干扰使这一心理量直观具体的体现出来。
心理量表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只是将被试对不同颜色爱好的程度排出顺序;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以测量被试对不同颜色爱好程度之间的差距,但没有绝对零。
对偶比较法最早就出现在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例如本实验中要求被试对8种不同颜色的卡片进行比较,在实验中需要将这8种颜色卡片两两配对,逐一呈现在被试面前,然后让被试挑选出喜欢的颜色来。
根据统计结果对被试喜欢的颜色排出顺序。
但是当把每对颜色呈现给被试的时候,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
便会产生空间误差或时间误差。
要消除这些误差就需要将颜色对让被试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位置和时间先后要和第一次相反。
以此来平衡实验中额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等级排列法可主观地对比较的对象直接排出名次,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1906年曾用等级排列法,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
他请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家按照天文学家的声望排出名次。
声望最高的排在第一,其次的排在第二,等等,这就构成了一个顺序量表[1]。
虽然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更为简便快捷,但其因无法避免的空间误差使其测量结果不如用对偶比较法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精确。
实验中通过控制和平衡额外变量,把各种颜色呈现给被试。
然后对各种颜色选择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相关分析,以此说明不同测试方法的异同和不同被试对颜色爱好的个体差异。
用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喜欢程度
![用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喜欢程度](https://img.taocdn.com/s3/m/fe549f03b90d6c85ec3ac67d.png)
用对偶比较法测颜色喜欢程度周小囧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应用心理系,南京1、引言制作心理量表的常用方法有对偶比较和等级排列法。
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就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每对刺激中哪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者更喜欢哪一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配对的数字应为n(n-1)/2对。
在实验中,每对刺激中的两个刺激在先还是在后,或者同时呈现对结果会产生顺序(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互换时间顺序或者空间位置,以排除这两种误差。
因此,总比较的次数应为n(n-1)次。
对偶比较法呈现刺激的方式有台阶式和斜线式两种。
心理量表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域限上感觉的。
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心理量表分成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是实验心理学中两种比较常用的量表。
顺序量表是按照某种标志和等级对事物进行排序,如考试名词、某方面评价等级的高低等。
顺序量表没有相对的单位和绝对的零点,但它能够表示某一事物的位置。
顺序量表不能做减乘除等运算,但可以统计中位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肯德尔W系数和U系数,以及进行非参数检验等。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2. 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在校本科生三十名,20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
2.2材料JGW-B1速示器单元;白背景卡一张;10张不同的双色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两块面积相等的色块;笔;记录纸;Z分数转换表;计算器。
这十张双色卡片的颜色分别为:红橙、红黄、红绿、红蓝、橙黄、橙蓝、橙绿、黄绿、黄蓝、绿蓝。
2.3实验过程2.3.1共呈现五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可以组合成5*(5-1)/2=10种配对。
为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一共需要呈现20次。
即第一遍呈现完成之后,再将每张卡片的色块交换左右顺序呈现一遍。
2.3.2指导语“请您端坐在注视窗口,观察窗口中呈现的卡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实验报告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2012/10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实验报告
*** *** *** ***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 130000)
摘要: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表。
被试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4名,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关键词:对偶比较法心理顺序量表
1 引言
物理学的方法包括感觉阈限和测量阈上感觉两大类。
阈上感觉的测量是通过制作心理量表来实现的。
一个适量的刺激能引起相应的感觉,但是当刺激的物理量增加时,感觉并不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
像声音,重量等等。
所以要测量心理量是如何随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就需要制作心理量表。
心理量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心理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它只是按照心理的某种标志把事物排成一个顺序。
从顺序量表上只能查处某事物在一定的心理量顺序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它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顺序量表可以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
作。
等距量表,又称差距量表,它比顺序量表更为精细,不仅能表示顺序关系,还能测量各顺序位置之间的距离。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间接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两两配对,然后一对对地呈现,让被试对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判断,这种特性在两种刺激中哪一个更明显。
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各个特征的数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顺序量表,再将其转换为等距量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4名在校女大学生,长春大学光华学院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2.2 方法
2.2.1材料
不同颜色的笔一套(10支)。
,记录纸。
2.2.2方法
1.实验前,主试按下列公式来计算配对数:n(n-1)/2,n为参加比较的刺激的总数。
本实验有10种颜色,刺激可配成10(10-1)/2=45对。
这样45对刺激可按台阶式或斜线式排出呈现刺激的
顺序。
为了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10次后,应再测10次,后10次的顺序是将前10次的顺序颠倒。
为了控制时间或空间误差,还要把两个刺激呈现的先后时间或空间左右位置同前10次呈现时颠倒一下.其余类推。
2.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
“我每次都给你看两种色块,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最好能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张。
”
3.主试按表顺序成对呈现不同颜色的卡片,要求被试比较并报告两张卡片中最喜爱哪一张,把比较结果填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白表格中。
比较完10对后,再按相反的呈现顺序进行比较,并且每对颜色呈现的相对位置与第一轮呈现的位置相反。
做完10次后休息2分钟。
3.结果
棕深绿黑深粉浅粉浅蓝红深蓝浅绿橙(被试1)
0 1 2
深绿深粉棕浅蓝深蓝黑(浅粉)橙红(浅绿)(被试2)
0 1 2
棕黑红浅粉深粉深绿(浅蓝)深蓝橙浅绿
(被试3)
0 1 2
浅粉棕黑橙深蓝深绿浅蓝深粉(红)(浅绿) (被试4)
0 1 2
4 讨论与分析
4.1关于对偶比较法与恒定刺激法的不同及各自应用的范围
对偶比较法测量的是阈上感觉,而恒定刺激法测量的是感觉阈
限;对偶比较法测得的仅仅是一个顺序,无零点,无相等单位,其
测量的是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对偶比较法事先安排好呈现
刺激的顺序,而恒定刺激法是随机呈现刺激的。
对偶比较法的应用范围是测量阈上感觉,而恒定刺激法则是测量感
觉阈限。
4.2关于把心理顺序量表转换为心里等距量表
根据C分数计算P(概率)值,通过P-Z表查找Z分数,通过Z
分数进行转换,得出Z’分数,然后按照Z’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制
作顺序量表,同样根据Z’分数在坐标上制作等距量表。
5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00~105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附录:。